小学科学《动滑轮和定滑轮》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6.97 KB
- 文档页数:4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共3篇)篇:定滑轮和动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定滑轮和动滑轮》。
我这节课的说课流程是:一说教材二说教法和学法三说过程四说教学预测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第五课内容。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杠杆原理、轮轴省力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中学生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两种机械,并分别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这节课也是本单元重要内容之一。
2.【学情分析】:对于农村六年级学生来说,定滑轮的位置较高,比较隐蔽,真正见到过的不多,实际应用中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也常与吊钩组合在一起使用,因此学生对这类机械的感性认识是比较缺乏的。
所以我在课前搜集了一些学生熟悉的滑轮图片,教学中从生活中的升国旗实例出发引出定滑轮,最后又让学生举例说明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机械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教学目标】:在《科学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本课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研究过程的一般规律,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1)科学概念:1.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随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2.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3.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在操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4.【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5.【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验证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
6.【教具学具准备】:滑轮2个,铁支架1个,测力计1支,钩码1盒,细绳子2根二、说教法和学法1.说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根据本课知识特点,以及小学生对实验操作很感兴趣的实际情况,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为“实验法”。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优秀3篇《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篇一六年级科学《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①科学探究: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定滑轮和动滑轮构造上的特点2、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一三;科学知识:3、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分类。
4、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1、谈话:能有机会与同学们共上一节科学课,我感到非常高兴,所以特地为同学准备了一首歌曲,请同学欣赏。
2、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
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学生回答: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3、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
(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要研究的问题定滑轮是否能省力预测是()否()要改变的条件不要改变的条件实验设计(可附图)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一三的表格内。
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5、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1、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2、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3、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
动滑轮与定滑轮教案教案标题:动滑轮与定滑轮教学目标:1. 了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
3. 能够分辨动滑轮和定滑轮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1. 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实物或图片。
2. 实验材料:绳子、不同类型的滑轮、重物等。
3. 实验工具:测量尺、计时器等。
教学过程:引入:1. 引起学生对滑轮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滑轮吗?它有什么作用?”2. 展示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探究:3.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准备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
4. 实验1:固定动滑轮,将一根绳子绕过动滑轮,一端固定在桌子上,另一端挂上一个重物。
记录下重物下降的时间。
5. 实验2:固定定滑轮,将一根绳子绕过定滑轮,一端固定在桌子上,另一端挂上一个重物。
记录下重物下降的时间。
6. 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两次实验的结果,讨论动滑轮和定滑轮在实验中的差异。
总结:7. 引导学生总结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定义和特点,并解释它们的工作原理。
8. 引导学生思考动滑轮和定滑轮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例如起重机、滑车等。
拓展:9. 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使用多个动滑轮或定滑轮,会发生什么变化?”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和探究,进一步加深对滑轮的理解。
作业:10.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小论文,包括定义、特点、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评估:1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评估学生对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理解程度。
12. 对学生的小论文进行评分,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教学延伸:13.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和发现滑轮的应用,并进行记录和分享。
1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其他简单机械原理,如杠杆、斜面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定义、特点和工作原理,并能够分辨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是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机械,本节课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知道这两种机械的作用。
这节是传统的机械单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跟前面的杠杆、轮轴相比,难度要小,这种机械没有变形,形式单一,学生容易认识。
在课堂上通过科学实验活动希望帮助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机械原理,也将把学生引向滑轮组的探索中。
所以《定滑轮和动滑轮》这节课必须由学生自己去探究,亲自动手实验。
从而进行观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实践操作中获得收获。
二.学情分析这个六年级学生在本单元前面几节课已经认识了杠杆,轮轴两种简单机械,而对于定滑轮应该也是比较熟悉,毕竟旗杆上有,经常可以见到。
但是动滑轮在生活中不多,即使塔吊上的动滑轮也常与吊钩组合在一起,也不易看到,所以学生对这机械的感性认识是比较缺乏的。
所以老师在课前要注意搜集一些滑轮的照片,最好是在学生周围熟悉的,但不太注意的滑轮图片,使学生感觉到它与我们生活的接近。
三、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章机械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五、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六、学习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证明→得出结论→应用七、教学准备1、每组学生准备:定滑轮和动滑轮实验材料一盒、钩码一盒、条型盒测力计一个,实验记录单两张。
2、教师准备大一些的演示用的滑轮及学生用的备用品若干。
3、PPT课件。
八、授课班级六年级(1)班九、授课时间一课时十、授课教师郭敬喜十一、教学过程(一)以问题开始,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每天早上,我们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上都会升国旗,而我们学校每周一也会有升旗仪式,大家想过没有,升旗时为什么轻轻一拉绳子,旗帜就能升得那么高?2、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学生思考、推测并回答。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2、 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3、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索简单机械的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在操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验证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
教具学具准备滑轮9个,铁架台9个,测力计9个,钩码9盒,细绳9根( 厘米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升旗视频。
“我们每周一都进行升旗仪式,你想过没有,旗杆上的什么装置帮助我们把国旗升上旗杆顶端?”(生答滑轮)“对,滑轮。
”师手拿滑轮“像这样边缘有槽,能绕中心轴自由转动的轮,称为滑轮。
”(出示课件2)这是各种型号、各种颜色的滑轮。
(出示课件3)定滑轮的定义:像这样固定在一个位置,不随重物的移动而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板:定滑轮)2、 科学探究(一)模拟升旗,感受定滑轮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1、你愿意当升旗手吗?(出示课件4)这个同学升旗的时候,请同学们观察升旗手向哪个方向拉绳子?旗子向哪个方向运动?2、你看清楚了吗?发现了什么?(手往下拉绳子,国旗往上升)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板:作用 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升国旗时使用定滑轮有什么作用?(使工作方便)(二)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1、师:定滑轮能不能省力呢?2、生猜测。
3、请各小组讨论利用现有的器材怎样证明你们的猜测呢?(讨论、汇报)怎样才能证明定滑轮省力?4、实验操作方法(1)组装定滑轮。
将滑轮挂在支架上,使其成为一个定滑轮,把细绳挂在定滑轮的槽内。
(2)在细绳的左端挂上钩码当作重物。
(3)试一试,在绳的另一端挂上几个钩码能够拉起左边的重物。
(右边钩码看作所用的力)当定滑轮达到平衡时,我们认为右边所用的力刚好把左边的重物拉起,这和我们做过的哪个实验相似?(杠杆尺的研究)5、教师提醒学生实验要求,做好记录。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课件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滑轮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滑轮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1. 引入滑轮的定义和作用。
2. 介绍滑轮的两种类型: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学活动:1. 展示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滑轮的运用。
2. 提问学生对滑轮的认知和疑问。
教学资源:1. 图片和实例。
2. 滑轮模型或实物。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思考深度。
第二章:定滑轮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定滑轮的原理和特点。
2. 学会使用定滑轮来改变力的方向。
教学内容:1. 介绍定滑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演示定滑轮的使用和效果。
教学活动:1. 展示定滑轮的模型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和操作。
2. 进行力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体验定滑轮的作用。
教学资源:1. 定滑轮模型或实物。
2. 力的演示实验器材。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对定滑轮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正确解释定滑轮的工作原理。
第三章:动滑轮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动滑轮的原理和特点。
2. 学会使用动滑轮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教学内容:1. 介绍动滑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演示动滑轮的使用和效果。
教学活动:1. 展示动滑轮的模型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和操作。
2. 进行力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体验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资源:1. 动滑轮模型或实物。
2. 力的演示实验器材。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对动滑轮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正确解释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第四章:滑轮组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滑轮组的概念和原理。
2. 学会使用滑轮组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教学内容:1. 介绍滑轮组的概念和特点。
2. 演示滑轮组的使用和效果。
教学活动:1. 展示滑轮组的模型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和操作。
2. 进行力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体验滑轮组的作用。
教学资源:1. 滑轮组模型或实物。
2. 力的演示实验器材。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对滑轮组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六年级《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教案及反思
六班级《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教材分析
在前面几课中,从同学身边非常熟识的生活使用工具入手争论
了杠杆、轮轴。
本课将沿用前几课由生活现象引入探究问题的原则,依据“问题——思索——假设——验证”的思路,指导同学熟悉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原理,进一步熟悉定滑轮和动滑轮在生活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六班级同学,他们接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已有3年的时间。
滑轮是同学们都曾亲眼见过的比较熟识的工具,对于“滑轮”的作用他们有着肯定的生活阅历,但也有着许多似懂非懂的问题:例如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由于同学头脑中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与原理存在似懂非懂的问题,所以,他们对定滑轮和动滑轮布满了探究的欲望和爱好,于是在老师的”关怀和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的观看和试验活动可以使他们熟悉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与原理。
教学目标
1. 科学学问:熟悉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通过对比分析,熟悉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的不同。
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试验争论定滑轮的作用,能够制定一个合理的动滑轮作用争论方案,并依据方案步骤进行争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育乐于探究、注意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沟通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熟悉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试验来熟悉滑轮的工作原理。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课件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和作用。
2. 激发学生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兴趣。
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和作用。
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滑轮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通过示例演示。
3. 提问学生:滑轮是如何改变力的方向的?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特点?第二章:定滑轮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定滑轮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 学会使用定滑轮来改变力的方向。
教学内容:1. 定滑轮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 定滑轮的使用方法。
教学步骤:1. 讲解定滑轮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通过示例演示。
2. 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使用定滑轮来改变力的方向,进行实际操作。
3. 提问学生:定滑轮是如何改变力的方向的?使用定滑轮时需要注意什么?第三章:动滑轮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滑轮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 学会使用动滑轮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教学内容:1. 动滑轮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 动滑轮的使用方法。
教学步骤:1. 讲解动滑轮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通过示例演示。
2. 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使用动滑轮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进行实际操作。
3. 提问学生:动滑轮是如何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的?使用动滑轮时需要注意什么?第四章:滑轮组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组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 学会使用滑轮组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教学内容:1. 滑轮组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 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教学步骤:1. 讲解滑轮组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通过示例演示。
2. 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使用滑轮组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进行实际操作。
3. 提问学生:滑轮组是如何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的?使用滑轮组时需要注意什么?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总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和应用。
2. 激发学生对滑轮的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教学内容:1. 总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和应用。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能够运用滑轮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及特点2. 滑轮组的应用3. 滑轮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及特点,滑轮组的应用。
难点:滑轮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及特点。
2. 讲解滑轮原理: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滑轮的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滑轮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滑轮原理解决问题。
4. 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制作滑轮组,亲身体验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设计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注重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注重课堂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5. 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理解程度。
2. 动手实践:观察学生在制作滑轮组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以及对滑轮原理的应用是否正确。
3. 课后作业:分析学生的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滑轮原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工厂或实验室,实地了解滑轮原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反馈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九、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六年级《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定滑轮和动滑轮,以及它们的区别。
2.能够应用定滑轮和动滑轮计算物体的力、重量及变速和变向。
3.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
2.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力、重量、变速和变向的简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滑轮原理进行力、重量、变速和变向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方法1.PBL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2.图像化教学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实物展示等形式,生动直观地向学生呈现滑轮原理和实际应用。
3.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模拟实际场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节:定滑轮的定义和应用1.定滑轮的定义和特点;2.定滑轮的基本原理;3.定滑轮的应用:计算力和重量;4.定滑轮计算实例演示。
第二节:动滑轮的定义和应用1.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2.动滑轮的基本原理;3.动滑轮的应用:计算速度和方向;4.动滑轮计算实例演示。
第三节:综合实践应用1.小组合作完成综合应用实例;2.根据实例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3.分享实践心得,展示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学习评价1.采用小组PBL评价方法,以小组合作完成的综合应用实例为评价标准;2.鼓励学生提出独特的问题和见解,以创新思维为辅助评价因素;3.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评价形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相关资料总结本教案通过PBL教学法、图像化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全面地介绍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实际动手操作和创新思维等多种能力。
通过实例综合合作应用,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创造力和创造意识。
小学科学《动滑轮和定滑轮》教案
小学科学《动滑轮和定滑轮》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