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WT产品和阻垢原理介绍
- 格式:pdf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27
反渗透系统计算数据分析及总结a.本项目按实测水质情况,软件模拟计算加药量均为:0.27ppm反渗透阻垢剂11倍浓缩液Titan ASD 200 SC,折合标准液2.97ppm。
b.由于该RO系统原水有一定硬度,碱度,因此有较高的结垢倾向,特别是容易生成碳酸盐垢。
使用Titan ASD 200 SC阻垢剂后,RO膜结垢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各种污染及垢类被有效控制。
c. 反渗透膜在使用过程中,来自原水的微生物的生长对膜造成的污染和堵塞是产水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配合使用本公司专用的反渗透杀菌剂BioGuard ACS(S),可以完全防止系统的微生物污染,提高RO 系统的产水效率,减少清洗频率,延长膜的使用寿命,降低能源和水的消耗,从而降低整体运行成本。
d.若实际来水中胶体颗粒,本阻垢剂可以通过包裹覆盖,减少杂质在膜表面的附着能力,相比其他只控制无机盐的阻垢剂可以提供额外的胶体污染防护,而且膜的清洗恢复也会更加容易。
e.本阻垢剂对膜绝对安全,也是至今唯一加药过量不会污染膜的阻垢剂,实验证明就算在给水中含量达到1000ppm以上,也不会造成膜的污染,所以本产品是现在唯一对膜绝对安全的反渗透专用阻垢剂。
本阻垢剂获得世界前五大膜制造商材料安全兼容性认证,通过美国NSF机构对加入反渗透系统的所有化学药剂进行的人体饮用安全性测试,对合格者颁发全世界通用的“ANSI/NSF 60”认证。
由于本产品已获得卫生涉水许可批件,从而被娃哈哈集团,农夫山泉公司,汇源果汁公司,康师傅,可口可乐公司的饮用水反渗透系统所使用。
加入本产品后,RO的产水可以直接供生活饮用。
f.本阻垢剂在极限pH和温度环境中保持稳定,对二氧化硅阻垢能力也高达350ppm不结垢。
反渗透系统阻垢剂配制与使用说明3.3.1药品配制参数阻垢剂: Titan ASD 200 SC使用方法:连续投加加药量:一级RO系统:0.27ppm(11倍浓缩液),反渗透进水量:107t/h3.3.2阻垢剂配药核算公式配药公式: U=(Q*a*V)/(1000*ρ*x)式中:U-配药加入的浓缩液体积,升(L) Q-反渗透给水流量,吨/小时(T/H)a-11倍浓缩液加药剂量,克/吨(ppm,g/T) V-加药箱有效容积,升(L)ρ-阻垢剂浓缩液密度,公斤/升(kg/L), Titan ASD 200 SC密度为1.2 X-加药泵实际工作出力,升/小时(L/H) 1000-单位换算系数,克/公斤(g/kg)3.3.3药品使用注意事项(调试时参见现场PWT调试工程师所提供SOP操作手册)(1)如无特别说明:都必须采用RO产水来进行药品的稀释和配制。
pwt312阻垢剂标准参数
PWT312阻垢剂是一种用于水处理系统的化学品,其标准参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化学成分,PWT312阻垢剂的化学成分是其标准参数之一。
这包括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以及可能的辅助成分和添加剂。
这些成分的含量和配比对于产品的性能和适用范围都有重要影响。
2. 物理性质,这些参数包括PWT312阻垢剂的外观、颜色、密度、粘度等物理性质。
这些信息有助于用户在使用和储存时进行识别和操作。
3. 使用方法,PWT312阻垢剂的标准参数还应包括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这包括推荐的投加浓度、投加方式、混合方法、适用的水质范围、PH范围等。
此外,还应包括安全注意事项和处理方法。
4. 性能指标,PWT312阻垢剂的标准参数还应包括其在水处理过程中的性能指标,如阻垢效果、抑垢能力、耐热性、耐盐性等。
这些指标是评价产品性能优劣的重要依据。
5. 环境影响,标准参数中还应包括PWT312阻垢剂的环境影响信息,如生物降解性、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等。
这些信息对于产品的环保性评估和合规性非常重要。
总的来说,PWT312阻垢剂的标准参数涵盖了化学成分、物理性质、使用方法、性能指标和环境影响等多个方面,这些参数对于用户正确、安全、高效地使用该产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咸阳反渗透设备原理介绍
10月19日
咸阳反渗透设备
反渗透设备是将原水经过精细过滤器、颗粒活性碳过滤器、压缩活性碳过滤器等,再通过聚加压,利用孔径为μm1/10000m的反渗透膜,使较高浓度的水变为低浓度水,同时将工业污染物、重金属、细菌、病毒等大量混入水中的杂质全部隔离,从而达到饮用规定的理化指标及卫生标准的设备。
咸阳反渗透设备优势
1、采用进口增压泵,高效率低噪音,稳定可靠;
2、在线水质监测控制,实时监测水质变化,保障水质安全;
3、全自动电控程序,还可选配触摸屏操作,使用方便;
4、结合当地水质的个性化设计,满足需求;
5、反渗透装置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维护和设备维护工作量很少。
咸阳反渗透设备工作原理
一般自来水经一级反渗透系统处理后,产水电导率<50μS/cm,经二级反渗透系统后产水电导率<5μS/cm,甚至更低。
在反渗透系统后辅以离子交换设备或EDI设备可以制备超纯水,使电阻率达到15兆欧姆以上。
(电导率=1/电阻率)
咸阳反渗透设备应用领域
1.海水、苦咸水淡化、海岛、舰船、海上钻井平台。
2.其它工艺用水:汽车、家电涂装、镀膜玻璃、化妆品、精细化学品等用超纯水。
阻垢剂工作原理阻垢剂是一种用于防止水中垢积物形成的化学物质。
它在许多工业和家庭应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水处理、热交换器、锅炉管道和家用电器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阻垢剂的工作原理及其在防止垢积物形成方面的应用。
我们需要了解垢积物的形成原理。
垢积物是由水中溶解的无机和有机物质沉积在表面上形成的。
这些物质可以包括钙、镁、铁、锌和硅酸盐等。
当水被加热或蒸发时,其中的溶解物质会在表面上结晶并形成垢积物。
垢积物形成的速度取决于水中溶解物质的浓度、水的温度和压力等因素。
阻垢剂的作用是通过改变水中垢积物形成的方式来防止其沉积在表面上。
阻垢剂的主要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散作用:阻垢剂通过使水中的溶解物质保持分散状态,防止其形成颗粒并沉积在表面上。
这是通过阻止物质的结晶过程来实现的。
2. 离子交换作用:阻垢剂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可以与水中的溶解物质发生反应,形成可溶解的复合物或沉淀,并将其悬浮在水中。
这样可以阻止溶解物质沉积在表面上。
3. 缓蚀作用:阻垢剂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可以与金属离子反应形成保护性的膜层,减少金属表面与水中溶解物质的直接接触,从而防止垢积物的形成。
4. pH调节作用:水的pH值是影响垢积物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阻垢剂可以通过调节水中的pH值来改变垢积物形成的倾向性。
提高水的pH值可以减少钙和镁等金属离子的浓度,从而降低垢积物的形成。
阻垢剂在许多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常用于锅炉、冷却塔和热交换器中,以防止热传导表面上垢积物的形成。
在这些设备中,阻垢剂可以通过将溶解物质保持分散状态和形成可溶性复合物来防止垢积物的积聚,并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
阻垢剂也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中,例如洗衣机、洗碗机和咖啡机等。
在这些设备中,阻垢剂可以防止水垢在设备内部形成,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阻垢剂通过改变水中垢积物形成的方式,防止其沉积在表面上。
它们的工作原理包括分散作用、离子交换作用、缓蚀作用和pH调节作用。
阻垢剂在水处理、热交换器、锅炉管道和家用电器等许多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延长使用寿命。
阻垢剂的原理阻垢剂是一种能够防止水垢生成和沉积的化学物质,它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那么,阻垢剂的原理是什么呢?阻垢剂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络合作用阻止水垢生成,二是通过分散作用防止水垢沉积。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阻垢剂的络合作用原理。
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镁等盐类物质,它们在水中会形成固体沉淀,导致管道、设备表面产生水垢。
而阻垢剂中的络合剂能够与水中的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阻止金属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垢。
这种络合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垢的生成,保持水质清洁。
其次,阻垢剂还具有分散作用。
水垢的生成和沉积不仅与金属离子的络合有关,还与水中的悬浮颗粒有关。
阻垢剂中的分散剂能够将水中的悬浮颗粒分散,防止其沉积在管道、设备表面,从而减少水垢的生成。
总的来说,阻垢剂的原理是通过络合作用和分散作用,阻止水垢的生成和沉积。
它能够有效地保护管道、设备,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除了上述原理,阻垢剂还具有一定的腐蚀抑制作用。
由于水垢的生成和沉积容易导致金属表面的腐蚀,因此阻垢剂中通常还添加有腐蚀抑制剂,能够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金属表面的腐蚀。
另外,阻垢剂的选择和使用也需要考虑水质、温度、压力等因素。
不同的水质、温度、压力条件下,所需的阻垢剂类型和用量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工业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阻垢剂,并严格控制其投加量,以确保其良好的阻垢效果。
总之,阻垢剂通过络合作用、分散作用和腐蚀抑制作用,能够有效地阻止水垢的生成和沉积,保护管道、设备,延长其使用寿命,是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化学品。
对于阻垢剂的选用和使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和控制,以发挥其最佳效果。
反渗透阻垢药剂工作原理与因素反渗透阻垢剂特点:①在很大的浓度范围内有效的控制无机物结垢②不与铁铝氧化物及硅化合物凝聚形成不溶物③能有效地抑制硅的聚合与沉积,浓水侧SiO2浓度可达290 ppm ④可用于反渗透CA 及TFC膜、纳滤膜和超滤膜⑤极佳的溶解性及稳定性⑥给水PH值在5-10范围内均有效反渗透技术是目前水处理脱盐工艺中最成熟的物理脱盐技术之一。
在设计及使用过程中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工业化生产中,不同用户的水源情况及用水要求等条件的差异化,形成了不同工艺流程的反渗透水处理系统,如果工艺设计不完善或者操作不当以及化学添加剂与水源不兼容等情况发生时,往往会导致反渗透系统出现产水量及产水品质的下降.严重时会导致反渗透系统中的主要元件——反渗透膜元件提前报废,因此对反渗透膜元件的保护在整个系统设计及运行过程中尤其重要。
反渗透工艺属于物理脱盐技术,原理为利用自然条件下渗透的现象,给原水一定压力(大于渗透压),通过一种由高分子有机材质制成的具有选择性透过的半透膜,使水分子和原水中不溶性物质及大部分盐类分离,盐类及不溶性物质会随着淡水的透过而在进水/浓水通道中浓缩,随着浓缩倍数的增加,一些难溶盐类会趋于结垢,为了防止这种结垢发生,在反渗透的进水中往往添加一种阻垢分散剂,抑制垢类的生成。
而如何选择与水源兼容且阻垢效果好的阻垢剂成为使用者在选择阻垢剂过程中的一个难题。
笔者通过电导率快速评测法对几种不同品牌的阻垢剂进行试验,在一定硬度情况下,评价不同阻垢剂在同样剂量下的阻垢效果或者同类阻垢剂在不同加药量下的阻垢效果,本方法适用于中等硬度以下的水源。
通过阻垢效果来筛选最经济、适合的阻垢剂和阻垢剂投加量。
笔者评估的阻垢剂为:国产品牌A(MW系列,聚羧酸盐系列);进口品牌B(标准液,聚丙烯酸盐系列);进口品牌C(8倍浓缩液,无机磷系列);进口品牌D(4倍浓缩液,无机磷系列);进口品牌E(标准液,有机磷系列)。
通过对上述5种品牌的反渗透阻垢剂进行试验分析,探讨了国内外不同品牌的阻垢剂阻垢性能的差异。
循环水系统在长期运行下不断积累的水垢、微生物粘泥垢的形成和堆积,阻碍了热交换能力,特别是生物粘泥垢,导致的热交换损失是碳酸钙垢的5倍,造成工作效率的连续下降。
冷却塔吸垢器又叫做(电解除垢水处理机),作为物理水处理技术的最新一代产品,是化学水处理方式和市面上常见的电子除垢仪的换代产品,设计上克服了前两者的缺点,保留了其优点电解除垢节能原理电解除垢是将电极插入循环水中,利用水及水中矿物质的电化学特性,通过电解来调节水中矿物质的平衡,而实现阻垢、防腐和防治微生物的目的。
通过电极直接向冷却循环水加载直流电.提高循环水对形成水垢物质的溶解能力,逐渐溶解冷却循环水系统水中附着的水垢。
电解开始后,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包括水垢)会附着在电解除垢系统电解槽中的负电极板表面.再定期切换正电极与负电极的极性。
切换后,负电极上附着的水垢脱落,与排水一同排出到循环水系统外部。
在循环冷却水中,Ca(HCO3)2的浓度随着蒸发浓缩而增加,当其浓度达到饱和状态或者在热交换器传热表面水温升高时,会分解成CaCO3以水垢的形式析出沉积在热交换器传热表面,形成致密的水垢,降低换热器的传热效率。
根据水垢存在和形成的理化过程,循环水在线吸垢装置采用纯物理的方法直接从水中不断吸取垢质及其它杂质,使循环水使用中不断浓缩的结垢成份得到同步在线去除,从源头消除了系统结垢的危害。
电解除垢当电流加到电极上之后,电解就会发生下列反应:(1)在阴极反应室内壁附近形成一个碱性环境(pH >9.5),内壁在系统中充当阴极。
邻近反应室壁的扩散层,扰乱了水垢的化学平衡,形成碳酸钙从水中析出,附着在内壁上。
水中高达30%的水垢预先析出、去除。
同时阴极的电流导致溶解的重金属离子形成氧化物沉淀,沉到反应室底部。
同时,这种强碱性环境不允许任何微生物存活(包括军团菌)。
但是,整个系统中的pH值不会改变,即CAE反应室进出口的pH值是相等的。
(2)在阳极附近,高达30%的氯离子(天然水体中普遍存在的)转变成游离氯或者次氯酸(OCl-)。
直流换流站外冷水系统新型物理阻垢、除垢技术研究发表时间:2020-12-18T03:25:30.324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0年9期作者:杨若松黄瑶玲史册杨沈阳[导读] 另一方面一些氧化性药剂的使用可引起反渗透膜的劣化,同时通过浓水排放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国网湖北直流运检公司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城东大道139号 443000摘要:目前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所属的直流换流站外冷水系统原水水质情况比较恶劣,在冷却塔区域结垢严重,在此背景下,开展一种基于电脉冲技术的新型物理阻垢、除垢技术研究,彻底解决直流换流站外冷水系统水质问题,减少使用化学药剂乃至完全替代化学药剂、减少废水排放量,降低公司经营成本,防止废水排放污染环境。
关键词:直流换流站;外冷水;阻垢;除垢;电脉冲;物理方法直流换流站外冷水系统是直流输电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原水质量问题,在冷却塔区域结垢严重,由于冷却塔长期暴露在阳光和空气中,导致大量的藻类以及生物粘泥的生成;同时循环冷却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断蒸发浓缩,盐类含量增高,在超过饱和值的情况下盐类析出结的水垢。
为防止冷却塔结垢及藻类滋生,喷淋泵进口设有加药装置,需不断泵入缓蚀阻垢剂和杀菌灭藻剂。
必须通过絮凝、过滤、杀菌处理等对进水进行预处理以防止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微生物及其黏泥、有机物等对反渗透装置的污染,同时采用适当的阻垢措施(通常系统中加入阻垢剂)以防止反渗透膜表面结垢现象的发生。
在这些过程中采用絮凝剂、助凝剂、杀菌剂、阻垢剂等化学药剂,一方面使水处理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一些氧化性药剂的使用可引起反渗透膜的劣化,同时通过浓水排放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1、直流换流站外冷水冷却塔运行情况分析1.1直流换流站外冷水冷却系统原水水质分析某换流站外冷水原水水质情况,总硬度>2000,水质为典型的硬水。
1.2直流换流站外冷水垢样分析对冷却塔内垢样取样进行定量分析,分析标准依据工业循环冷却水污垢和腐蚀产物分析方法规则(HG/T 3610-2000)。
反渗透阻垢剂PC191纳米设备工艺原理1. 简介反渗透膜(RO)是一种高效的水处理技术,在现代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RO膜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水中的沉积物和细菌所污染,减缓了其操作效率和寿命。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纳米颗粒技术被引入到RO膜的阻垢和防止细菌滋生中。
本文将介绍纳米颗粒阻垢剂PC191的工艺原理。
2. 反渗透膜的污染问题RO膜常用于处理地下水、海水、污水和工业排放水等各种来源的水。
但由于RO膜的操作原理,膜表面会滞留有大分子有机物、微生物生长、微晶体沉积物等,这些艰难脱落的有机颗粒可以引起膜阻塞,细菌滋生和腐蚀反渗透膜。
累积起来,这些问题不仅会引起水处理系统效率的下降,还会导致中断运营、系统竣工率降低、浪费水资源以及市场信誉被损害等问题。
3. 纳米设备原理PC191是一种纳米阻垢剂,属于钼酸盐纳米材料。
这种纳米颗粒的特性是粒径分布均匀、表面积大、极表面活性和阻垢效能高。
PC191颗粒首先进入反渗透膜的表面,表面积与传统普通颗粒比较大,极易分散在水中。
其次,其极表面活性导致PC191颗粒与水流中明胶的负离子、有机胶体和肽键极性分子相结合。
最后,它可以在膜表面形成稳定的网状结构,防止沉积物和细菌依附于RO膜表面,进而有效防止膜结垢污染。
4. 预处理原理PC191的预处理原理是首先利用其极表面活性将其与多种膜表面污染物结合,然后凭借极表面活性封闭这些污染物,最后将其从膜表面清洗出去,使得反渗透膜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良好的状态。
此预处理方案适用于反渗透膜的清洗、保养和维护。
5. 纳米颗粒的优势与传统的阻垢剂相比,PC191具有以下优势:1.粒径分布均匀,分子直径小,易分散在水中。
2.极表面活性,易于结合有机物和有机胶体,形成阻垢结构。
3.抗腐蚀性能好,与多种材料的化学反应小。
4.健康无毒,能够在卫生、医药、食品以及饮用水等领域的应用领域大。
6. 结论RO膜目前已成为水处理行业中的一种主流技术,纳米颗粒技术可以通过为RO膜提供高效防垢剂来进一步提高反渗透膜的效率和寿命。
阻垢剂原理介绍阻垢剂原理其实也可以称为作用机理,是具有能分散水中的难溶性无机盐、阻止或干扰难溶性无机盐在金属表面的沉淀、结垢功能,并维持金属设备有良好的传热效果的一类药剂。
下面小编带大家去了解下阻垢剂原理。
从作用机理上来讲,阻垢剂的作用螯合增溶作用、凝聚与分散作用、静电斥力作用、晶体畸变作用四部分。
且在实验室评定试验中,分散作用是鳌合作用的补救措施,晶格畸变作用是分散作用的补救措施。
螯合作用由中心离子和某些合乎一定条件的同一多齿配位体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键合而成的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的过程称为螯合作用。
鳌合作用的结果是使得成垢阳离子(如ca2+,Mg2+等)与螯合剂作用生成稳定的螯合物,从而阻止其与成垢阴离子(如CO32-,SO42-,PO43-,和SiO32-等)的接触,使得成垢的几率大大下降。
螯合作用是按化学计量进行的,如1个EDTA分子鳌合1个二价金属离子。
螯合剂的鳌合能力可用钙螯合值来表示。
通常商品水处理剂的螯合能力(以下各药剂活性组分质量分数均为50%,螯合能力以CaCO3计):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300mg/g;二乙烯三氨五亚甲基膦酸(DTPMP)—450mg/g;乙二胺四乙酸(EDTA)—15om岁g;羟基亚乙基二膦酸(HEDP)—45om扩g。
折合算来,1mg螯合剂只能螯合不足0.5mgCaCO3垢。
若需将总硬为smm0FL的钙镁离子稳定在循环水系统中,所需的螯合剂为l000m/L,这种投加量在经济上是无法承受的。
由此可见,阻垢剂螯合作用的贡献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
但在中低硬度水中,起重要作用的仍是阻垢剂的螯合作用。
分散作用分散作用的结果是阻止成垢粒子间的相互接触和凝聚,从而可阻止垢的生长。
成垢粒子可以是钙、镁离子,也可以是由千百个CaCO3和MgCO3分子组成的成垢颗粒,还可以是尘埃、泥沙或其他水不溶物。
分散剂是具有一定相对分子质量(或聚合度)的聚合物,分散性能的高低与相对分子质量(或聚合度)的大小密切相关。
阻垢剂分类阻垢剂可按照多种方法进行分类。
根据使用效能,阻垢剂可分为普通阻垢剂和高效阻垢剂。
普通阻垢剂用于浓缩倍率低一些的应用场合;而高效阻垢剂则用于浓缩倍率很高的应用场合,比如RO/NF系统,浓缩倍率常常达到4倍甚至更高,浓缩后的水极不稳定,有很强的结垢倾向。
因此,膜系统一般推荐使用高效阻垢剂,在膜系统中使用普通阻垢剂经实践证明很不安全。
高效阻垢剂根据pH值的不同,又可分为酸性和碱性阻垢剂。
无论是酸性还是碱性,其阻垢效率的高低,取决于阻垢剂本体对水中结垢离子有效的螯合增溶作用、晶格畸变作用以及吸附与分散作用。
阻垢剂溶液呈酸性或碱性,是本体在水溶液中以有机酸或其钠盐形式表现的结果。
它的酸碱性并不决定其阻垢性能的好坏。
至于碱性阻垢剂能改变给水的pH值,将给水的LSI值提高,造成CaCO3结垢的说法,有夸大之虞。
这是因为反渗透系统的投加量非常小,一般控制值为2~3mg/L(以标准液计),而水中含有大量HCO3-物质,实属典型的缓冲溶液,如此小的剂量不可能明显改变原水的pH值,不足为虑。
而某些碱性阻垢剂成分更稳定,阻垢性能更好。
阻垢原理无机垢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下面3个步骤:● 形成过饱和溶液;● 生成晶核;● 晶核成长,形成晶体。
这3个步骤中有一个遭到破坏,结垢过程即被减缓或抑制。
阻垢剂的作用就是有效阻止这些步骤中的一个或几个,以达到阻垢目的。
阻垢剂干扰晶体生长的机理有如下几种说法:1.螯合增溶作用螯合增溶作用是指阻垢剂与水中Ca2+、Mg2+、Sr2+、Ba2+等高价金属离子络合成稳定的水溶性螯合物,使水中游离态钙、镁离子的浓度相应降低,这样就好像使CaCO3等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了,本来会析出溶液的CaCO3等物质实际上没有形成沉淀。
所谓阈限效应阻垢是指只需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阻垢剂,就能稳定溶液中大量的结垢离子,它们之间不存在严格的化学计量关系,当阻垢剂的量增至过大时,其稳定阻垢作用并无明显改进。
2.晶格畸变作用晶体正常形成的过程是微粒子(离子、原子或分子)根据特定的晶格方式进行十分有规则的排列,从而形成外形规则、熔点固定、致密坚固的物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