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关小学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工作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关爱特殊儿童工作计划小学关爱特殊儿童工作计划1为进一步组织实施好该项工程,更好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我校留守儿童的实际状况,特制定本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造平等和谐的育人环境,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切实抓好我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通过对全校小学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档案,分析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狠抓落实。
要加强领导,大力宣传,争取社会支持,形成合力,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详实记录留守儿童成长过程,并及时更新,确保无一遗漏,使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和建档率均达100%;2、创造“多方合力”的保障机制,促使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长期有效开展。
3、创建“留守儿童之家”,以优越的条件,引导留守儿童开展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活动。
4、形成“三线相交”(家庭――学校线、课内――课外线、教学――活动线)的策略,加大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的帮扶力度,促进留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杜绝未成年人犯罪和意外伤害的发生。
5、打造“三位一体”(书信、电话、网络)的沟通网络,帮助留守儿童通过多种途径与远在他乡的父母进行亲情,以经常的联系消除时空隔阂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主要措施1、全面摸清情况,掌握留守儿童实情在我校近千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就有四百多人,如此众多的留守儿童,如不全面摸清情况,是难以进行管理,难以开展有效的教育工作和关爱工作的,因此,学校要从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摸测开始,全面掌握留守儿童实情,方可对症下药,开展工作。
东关小学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工作措施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东关小学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工作措施为促进青少年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健康成长,我校依据上级文件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关爱对象在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特困学生、孤残儿童等。
二、活动要求1、各班主任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师德的具体实践,要有计划、有组织、有成效的开展好系列关爱活动。
2、各班要认真调查、摸排、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使特殊群体学生建档率达100%。
3、确保“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
每个特殊群体学生由老师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
教师对特殊群体学生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指导学生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
(3)活动上优先安排。
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特殊群体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在系列关爱活动中,各班可以采取家访、交心谈心、过集体生日、专题联欢等多种形式(至少采取一种形式)开展关爱工作,要让这些特殊群体学生在活动中切切实实感受到来自老师、同学的关心和学校的温暖。
活动结束后,各班要将本班活动形式、过程资料、达到的效果等进行书面总结(按下发表格形式填写)后于期末前上交教导处。
5、此次活动中,学校将会组织一次家访活动,因此请各班根据本班特殊群体学生实际情况,报送1——2名学生到教导处(在统计表上做重点符号),以备学校选择部分学生进行走访慰问。
6、建立谈心制度。
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特殊群体学生”谈心一次,详细填好德育(心育)手册记录表,让特殊群体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7、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特殊群体学生,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对其开展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感到备受关爱,消除不良情感体验,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
关爱特殊学生的行动方案实施1. 引言关爱特殊学生是我们教育工作的责任和使命。
为了更好地满足特殊学生的教育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我们将实施一系列关爱特殊学生的行动方案。
本方案旨在为特殊学生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服务,确保他们在教育过程中获得平等的机会和关爱。
2. 目标- 提高特殊学生的学术成绩和社交能力。
- 为特殊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和辅导。
- 增强特殊学生与同龄人的互动和融合。
- 提高教师和学校对特殊学生的关注和支持。
3. 行动措施3.1 个性化教育计划- 为每位特殊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包括学习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
- 定期评估学生的进步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教育计划。
3.2 专业培训- 为教师提供特殊教育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特殊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 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研讨会和培训活动,不断更新特殊教育的知识和技能。
3.3 辅助工具和资源- 提供必要的辅助工具和资源,如助听器、盲文书籍和特殊软件等,以支持特殊学生的学习。
- 定期检查和维护特殊学生的辅助设备,确保其正常使用。
3.4 社交和融合活动- 组织特殊学生参与学校社团和活动,促进他们与同龄人的互动和融合。
- 定期举办特殊学生的聚会和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交技能和自信心。
3.5 家长参与- 与特殊学生的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和进展。
- 提供家长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特殊学生的教育和照顾需求。
4. 评估和监控- 定期评估特殊学生的学术和社交进展,以确保行动方案的有效性。
-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行动方案,以满足特殊学生的不断变化的需求。
5. 预期成果- 特殊学生的学术成绩和社交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 特殊学生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和关爱,融入学校和社会。
- 教师和家长对特殊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得到提高。
- 学校成为特殊学生友好和支持的环境。
6. 总结关爱特殊学生是我们教育工作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实施本行动方案,我们将为特殊学生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服务,确保他们在教育过程中获得平等的机会和关爱。
小学特殊学生帮扶方案及措施一、方案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特殊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在小学阶段,特殊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境。
为了让他们能够融入校园生活,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我们特制定本帮扶方案。
二、帮扶目标1.提高特殊学生的学习成绩,缩小与普通学生的差距。
2.培养特殊学生的生活技能,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
3.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积极的心态。
4.增强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的互动,促进校园和谐。
三、帮扶措施1.成立特殊学生帮扶小组(1)选拔责任心强、有爱心的教师担任帮扶小组组长,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帮扶工作的开展。
(2)组织全体教师参与帮扶工作,让每个教师都关注特殊学生,形成全员参与的帮扶氛围。
2.制定个性化辅导计划(1)针对特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包括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
(2)定期检查辅导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方案,确保帮扶效果。
3.开展特色课程(1)针对特殊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特色课程,如绘画、音乐、体育等。
(2)鼓励特殊学生参与课程学习,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1)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特殊学生的心理素质。
(2)设立心理咨询室,为特殊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
5.增强家校合作(1)加强与特殊学生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2)定期组织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关爱特殊学生的氛围。
(2)开展校园公益活动,让特殊学生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7.开展互助活动(1)组织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开展互助活动,如学习交流、生活互助等。
四、帮扶效果评估1.定期对特殊学生的学习成绩、生活技能、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评估。
2.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效果。
3.对帮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教师和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
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具体措施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具体措施为了认真做好留守儿童工作,切实解决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和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特殊群体儿童健康成长,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有关措施和制度一、指导思想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集各方面合力,解决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社会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创造环境和条件,切实为留守儿童解难事、做好事、办实事。
二、成立“关爱特殊群体”领导小组组长:张占琳(校长)全面领导“特殊群体儿童”建设与管理工作。
副组长:张世柏(副校长)负责“特殊群体儿童”建设与管理工作,负责对特殊群体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负责特殊群体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
成员:安晓红(少先队辅导员)负责特殊群体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
全体班主任:负责落实特殊群体儿童活动的组织开展。
三、实施步骤与要求1、大力宣传,广泛发动。
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关爱特殊群体儿童行动的重要意义。
留守儿童的父母们远离家乡和亲人,外出务工、勤劳致富,为农业经济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关注特殊群体儿童的健康成长“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要广泛开展爱心行动,让特殊群体儿童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2、积极试点,建档立项。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订“特殊群体”建设方案,建立特殊群体儿童档案。
3、建立制度。
开展学龄前教育辅导、培养特殊群体儿童的兴趣和爱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教育特殊群体儿童“读好书、做好孩子”;为特殊群体儿童提供权益保护、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班主任和“特殊群体”工作人员要经常交流工作经验,让特殊群体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掌握一定的科学家庭教育方法,填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工作计划一、工作背景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存在着一些特殊群体的学生,他们可能由于身体残疾、智力障碍、家庭贫困、心理问题等原因,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比普通学生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为了保障这些学生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获得充分的发展和关爱,我们制定了这份关爱特殊群体学生的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确保特殊群体学生能够在学校中获得必要的支持和帮助,顺利完成学业。
2、促进特殊群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3、营造关爱特殊群体学生的良好氛围,增强全体师生的关爱意识和责任感。
三、工作原则1、平等对待原则对待特殊群体学生要一视同仁,不歧视、不排斥,为他们提供与普通学生相同的教育机会和资源。
2、个别化原则根据特殊群体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和关爱措施,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
3、综合性原则综合运用教育、心理、康复等多种手段,为特殊群体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4、合作性原则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关爱特殊群体学生的成长。
四、具体措施(一)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1、对全校学生进行全面排查,了解特殊群体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身体状况、家庭背景、学习成绩、心理特点等。
2、为每一位特殊群体学生建立个人档案,详细记录他们的信息和成长过程,定期更新档案内容。
(二)加强师资培训1、组织教师参加特殊教育相关的培训课程,提高教师对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关爱意识。
2、邀请专家到校开展讲座和指导,为教师提供专业支持和帮助。
(三)优化教育教学1、根据特殊群体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和个别辅导。
2、为特殊群体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辅助工具和设备,如助听器、轮椅等,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特殊群体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培养特殊群体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学校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工作制度为了更好地关爱和教育特殊群体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生活素养,学校制定了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工作制度。
本制度旨在为特殊群体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个人发展。
一、特殊群体学生定义特殊群体学生是指身体、智力、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一定障碍,需要特殊教育和关爱的学生。
包括但不限于视力障碍、听力障碍、智力障碍、多动症、自闭症等。
二、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工作原则1.平等原则:特殊群体学生在学校享有与普通学生相同的受教育权利和机会。
2.个别化原则:根据特殊群体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提供个别化辅导。
3.综合支持原则:学校组织多方面资源,包括教育、医疗、心理、社会等,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支持和服务。
三、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工作内容1.教育资源保障:学校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设施,包括无障碍设施、特殊教室、助听设备等,确保特殊群体学生能够融入正常学习活动中。
2.个别化教育方案:学校根据特殊群体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确保他们的学习进展和发展潜力得到充分发展。
3.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组织特殊教育相关培训和进修,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增强他们对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和了解。
5.社会融入和交流:学校组织特殊群体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和交流,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主动参与的意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和人际关系。
四、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工作的实施机制1.领导责任: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工作,将其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部分,确保制度的贯彻和执行。
2.协作机制:学校建立与特殊教育机构和相关部门的合作机制,共同制定工作计划和执行方案,开展专项工作。
3.定期评估:学校制定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工作的评估标准和方法,并定期对工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和调整。
五、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工作的成效通过关爱特殊群体学生的工作,学校期望达到以下成效:1.特殊群体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得到提高,更好地融入社会。
XXXX小学特殊学生关爱帮扶工作方案近年来,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品德缺陷、学习困难、或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已构成了一个不能忽视的特殊群体。
教育好他们,既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更是稳定学校秩序、打造我校教育品牌的关键。
为此,学校经过排查后,对全校特殊学生进行了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了相应的帮扶方案,具体如下:一、指导思想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教育教学工作能面向全体,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特制定“特殊未成年学生”帮扶工作计划。
二、特殊学生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XXX副组长:XXX组员:XXX三、帮扶对象留守儿童、潜能生、有不良行为倾向的学生、单亲或失亲特殊家庭子女、心理障碍、学习困难、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
四、职责分工:1德育处负责全校学生教育帮扶工作档案的制定、收集;学校教育帮扶活动的开展,并与总务处建设相应的功能室(家长学校、亲情家园)及有不良行为倾向学生方面的教育工作。
2.教导处负责潜能生方面的教育及法律进课堂工作。
3.办公室负责班子成员“一对一”结对帮扶人员的分配及档案收集。
4.各年级主任负责本年级留守儿童,特殊家庭(单亲、失亲)学生的全部工作。
5.张元良负责心理咨询室(心灵话吧)工作,战玉范、王淑燕老师协同。
五、特殊生形成的原因情况分析。
1家庭原因:父母的不良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6.学校原因:教师思想教育不力以及片面追求成绩,对他们的辅导不及时。
7•社会原因: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潮流在不断变革,思想意识使部分学生受到金钱至上、享乐主义、读书无用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偏离了健康成长的道路。
8.非智力因素:不少聪明的学生怕吃苦,怕经受挫折、经受磨难,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一遇挫折就一蹶不振,丧失信心与勇气,甚至产生变态、敌对心理,总认为老师、同学看不起,自己万事不如人,于是破罐子破摔,自己不学,也不想叫别人学,不愿与人交流,与人有敌意,最后走进“双差生”行列。
小学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工作方案一、学校与家庭合作学校和家庭是特殊群体学生关爱的主要力量。
学校应主动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特殊需求和关注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会,邀请专家为家长解答疑惑,分享关爱经验,提高家长的关爱能力和学生的自理能力。
二、学校关爱团队成员构建学校应组建一支关爱团队,由特教教师、心理辅导员、康复师和普教教师组成。
这样的团队可以共同制定教育方案,提供适合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特教教师可以提供特殊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指导,心理辅导员可以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辅导,康复师可以提供康复训练和身体功能改进方案,普教教师可以与特殊学生同班就读,进行互帮互助。
三、学校教育环境的改善学校应该提供安全、舒适、有利于特殊群体学生学习的教育环境。
例如,对于身体障碍学生,可以安排无障碍设施,如坡道、电梯等,确保他们能自由进出教室,使用学校设施。
对于智力障碍学生,可以提供特殊辅助设备,如音频设备、大字本等,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相关活动,提高全校师生对特殊群体学生的理解和接纳程度。
四、个性化学习计划的制定根据特殊群体学生的特殊需求,学校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比如,在教学内容上,可以根据学生的进度和能力,适当调整难度和进度;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讲解、示范、练习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需求;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注重学科学习成绩,还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潜力的发展。
五、社交技能培训与交流活动特殊群体学生普遍存在社交技能欠缺的问题,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社交技能培训和交流活动。
如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同时,学校也可以开展亲子活动,鼓励家长与学生参与,加强他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和适应能力。
对特殊群体的教育关爱帮扶的具体措施1.提供包容与多元化教育机会:为了帮助特殊群体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特殊群体的教育优惠政策,为他们提供免费或减免学费的机会。
其次,开展针对特殊群体的培训课程和职业教育,帮助他们获取实用的技能和就业机会。
此外,学校还可以加强多元化教育,提供符合特殊群体需求的教育资源,让他们有更多选择。
2.提供专业的教育支持:特殊群体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面临不同的困难和挑战,需要额外的帮助和支持。
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教育支持机构,配备专业的教育人员,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服务。
教育人员可以根据特殊群体的需求制定个别化的学习计划,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和支持。
3.加强家庭教育与社区共同关爱:与特殊群体的家庭和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是提供教育关爱帮扶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会和社区教育活动,向家长传授教育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学习。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社区合作,共同为特殊群体提供学习资源和支持。
社区可以成立志愿者团队,定期为特殊群体提供辅导和帮助,营造一个关爱与支持的教育环境。
4.倡导包容和尊重:为了促进特殊群体的教育关爱,学校应该倡导包容和尊重的教育理念。
教育者和学生需要了解和尊重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避免歧视和排斥行为的发生。
学校可以组织多元文化教育活动和主题日,加强学生对不同文化和特殊群体的了解与认识,培养他们的包容心和尊重意识。
总之,对特殊群体的教育关爱帮扶需要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努力。
通过提供多元化教育机会、专业的教育支持、家庭教育与社区共同关爱以及倡导包容和尊重的教育理念,我们可以为特殊群体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机会,帮助他们实现教育平等和个人发展。
东关小学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工作措施
为促进青少年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健康成长,我校依据上级文件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关爱对象
在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特困学生、孤残儿童等。
二、活动要求
1、各班主任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师德的具体实践,要有计划、有组织、有成效的开展好系列关爱活动。
2、各班要认真调查、摸排、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使特殊群体学生建档率达100%。
3、确保“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
每个特殊群体学生由老师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
教师对特殊群体学生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指导学生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
(3)活动上优先安排。
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特殊群体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在系列关爱活动中,各班可以采取家访、交心谈心、
过集体生日、专题联欢等多种形式(至少采取一种形式)开展关爱工作,要让这些特殊群体学生在活动中切切实实感受到来自老师、同学的关心和学校的温暖。
活动结束后,各班要将本班活动形式、过程资料、达到的效果等进行书面总结(按下发表格形式填写)后于期末前上交教导处。
5、此次活动中,学校将会组织一次家访活动,因此请各班根据本班特殊群体学生实际情况,报送1——2名学生到教导处(在统计表上做重点符号),以备学校选择部分学生进行走访慰问。
6、建立谈心制度。
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特殊群体学生”谈心一次,详细填好德育(心育)手册记录表,让特殊群体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7、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特殊群体学生,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对其开展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感到备受关爱,消除不良情感体验,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