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人美版必修美术鉴赏 第18课西方宗教建筑

  • 格式:ppt
  • 大小:3.12 MB
  • 文档页数:2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典型 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 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 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 自由。 第四个特点是色彩灿烂夺目。 其代表有意大利腊文 纳的圣维塔尔教堂,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婆罗浮屠浮雕艺术也极为杰出, 其中,塔底四面墙内有160幅浮雕, 而塔身墙上、栏杆上均饰有浮雕,在 全长2500米的范围里,共计有1300 幅叙事浮雕,1212幅装饰浮雕.第一 层走廓的正墙上,描绘了佛陀从降生 到涅的全部过程。全塔共有姿态各异 的佛像505尊,分别置入佛龛和塔顶 的舍利塔中。
古代创造的宗教艺术,当时是一种宗教宣传 品,并非单纯观赏的艺术品。它们美的理想和审 美形式,是与宗教观念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德国科隆主教堂 (1248年—1880年) 这是北欧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也是世 界最高的教堂之一。
意大利米兰主教堂 (1385年始建,19 世纪初才全部竣工)教堂全部用砖建造, 外表覆盖着晶莹洁白的大理石。
米兰主教堂又名多摩大教堂,是世界上 最大和最华丽的教堂,属于“晚期哥特 式”或称“国际哥特式”教堂。
科尔多瓦大清真寺
科尔多瓦清真寺,又名大礼拜寺,是西班牙著名的伊斯兰建筑,也是世 界上最大的礼拜寺之一。
785---987年 西
清真寺大多吸取 了古罗马,早期克里 斯琴和威斯寇斯克的 优点。马掌式的拱门 上有大理石或砖楔形 拱石,天花板上平贴 着木制板。它首次有 了在西班牙建筑中很 重要的卡里费奥式拱 顶。它的大厅的装饰 在卡里费奥式中最为 豪华,包括围着拱门 精心镶嵌的花叶图案、 彩色圆屋顶及独一无 二的装饰。
这位皇后于1630 年陪同国王出巡时因 分娩死于布尔汉普尔。 传说她临终前要求 沙·贾汉为她修建一座 世界上最美的陵墓。 沙·贾汉实现了她的遗 愿。
1630---1650年 印
泰姬陵位于印度北方邦 阿格拉城外叶木那河南岸。 总体布局强调左右对称,注 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陵园南侧的拱门上镌刻着 《古兰经》的一句经文: “请心地纯洁人进入这座天 国的花园。”建筑色彩沉静 而明丽,蔚蓝的天空,青绿 的草坪,洁白的陵墓和高塔, 加上小池中的倒影,飞溅的 喷泉,成功地创造了肃穆、 富丽和明朗的气氛,正是伊 斯兰教徒所向往的纯洁的天 国的花园。从而成为伊斯兰 教建筑中的珍品。
法国夏特尔主教堂 (12世纪初—16世 纪初,巴黎西南)这主要表现在:西立 面(大门的一面)拱门上的三层拱廊的 形式,是夏特尔教堂的首创。法国以后 的一些著名哥特式教堂,如兰斯教堂和 亚眠教堂都仿效这种形式。西大门的装 饰雕刻和室内的彩色玻璃窗,也是哥特
式教堂中有代表性的作品。
法国兰斯主教堂 (1211年—1290年) 该教堂以形体匀称,装饰纤巧著称。建 造这座教堂前后用了近百年的时间,但 整个建筑的格调依然十分统一,是法国 盛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之一。
拜占庭”原是古希腊的一个城堡,公元395年,显赫一时的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2个国家,西罗马的首都仍在当时的罗 马,而东罗马则将首都迁至拜占庭,其国家也就顺其迁移被 称为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建筑的特点, 主要有四个方面:第 一个方面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第二个特征是
整体造型中心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 座建筑的构图中心。 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
整个教堂充分展现出它复杂而又十分协 调的形体,那大大小小高低错落的穹顶, 活像一团熊熊大火,腾空而起。
意大利比萨教堂建筑群 (11世纪—13世纪)它位于意大利 的古城比萨。这一建筑群包括教堂、洗礼堂、钟塔和公墓 四Fra Baidu bibliotek部分。大教堂平面为拉丁十字形,全长95米,纵向有 四排柱子,正立面高约32米,有四层连列券柱廊作装饰, 形体和光影极富变化。
钟塔即举世闻名的 “比萨斜塔”
巴黎圣母院 (1163年—1320年建,法 国巴黎)
哥特式建筑是欧洲封建社会盛期,即中 世纪晚期流行的建筑样式。“哥特”一 词原是欧洲一个文化不发达民族的名称。 15世纪后一些崇拜古希腊、罗马艺术的 学者,为了贬低中世纪艺术的成就,而 首先使用了这个名称。事实上这是一种 历史偏见。历史已经证明,哥特式建筑 是欧洲中世纪建筑的高峰。哥特式建筑 最主要的特征是高耸挺拔,辉煌壮丽。
由于伊斯兰教教义的要求和大致相似的自然条件(干旱和炎热)等 原因,伊斯兰教清真寺的型制有一定的共性。这主要表现在建筑结 构上普遍以拱券作为主要的结构手段,拱券的结构多种多样;屋顶 多采用洋葱头形的穹顶;清真寺一般都有提醒信徒准时礼拜的“授 时塔”(或称“邦克楼” “宣礼塔”“光楼” );由于伊斯兰教 反对以至禁止描画人与动物形象,建筑装饰以几何纹或植物纹、或 阿拉伯文字为其主要特色。耶路撒冷的奥马尔清真寺、西班牙的科 尔多瓦大清真寺、印度的泰姬·玛哈尔陵是伊斯兰建筑的代表作。

伊斯兰教建筑结构共性:以拱券结构为主,屋
顶多为洋葱头形;一般有授时塔;装饰以几何纹、
植物纹、阿拉伯为主要特征。
688---692年 奥马尔清真寺 耶
泰姬——玛哈尔陵 “印度古建筑的珍珠”
“泰姬”乃是印度 莫卧儿王朝(1526 年—1858年)皇帝 沙·贾汉宠爱的皇后阿 尔朱曼德·巴奴·贝古 (1592年—1630年) 的简称。
在四个独立支柱上的结构体系。教堂正中的穹顶高15米,直径为 32.6米,是古代少数几个规模宏大的穹顶。采取这种结构,便能在 各种正多边形平面上使用穹顶,使建筑物内外都有完整的集中式构 图,成为后来欧洲纪念性建筑的先导。在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俄罗斯)《华西里·柏拉仁诺大教堂》 整个建筑风格独特,中央主塔采用俄罗 斯民间建筑特有的帐篷顶,高47米,形 成垂直线,统率着周围8座形状、色彩与 装饰各不相同的浑圆饱满的穹顶。
宗教建筑
组员:.
课件制作:
基督教产生在公元1世纪今巴勒斯坦地 区。公元313年取得地位。公元392年 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欧洲中世纪时, 基督教占有绝对统治地位,以至凌驾 于封建王权之上。基督教的教堂建筑 集欧洲中世纪美术之大成。它先后创 造了拜占庭式、罗马式和哥特式三种 建筑风格。
哥特式教堂是以城市“主教座堂”为核心发展起来的。欧洲的城市化是在哥特式 时代开始的,是由朝圣运动而形成的。宗教应该体现出一种神圣的价值。当教会 变成了政权同时,也就意味着它精神上的纯粹性受到了玷污和破坏。所以,失落 了的精神意蕴就希望重新得以回归,而哥特式教堂就是给基督教建筑带来的福音。 哥特式教堂建筑风格诞生于法国巴黎北郊圣丹尼斯隐修院教堂。1140-1144年, 隐修院院长苏哲在其主持重建的教堂歌坛部位,为体现新柏拉图主义的光、高、 数三个理想,系统运用了尖肋拱技术,并以明亮的彩色玻璃取代了罗马式的持重 墙。此后,这一建筑体系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实践,在13世纪中叶达到成熟,并 推向西、中欧各地。哥特式教堂建筑是从罗马式教堂基础上发展起来,它摆脱了 罗马式教堂的沉重感而朝向轻巧、雅致甚至矫饰的方向发展。它遵循中世纪经院 哲学高度理性化的规范,旨在制造出一种灵魂腾越的升华感应而引发出一系列技 术革新。哥特式教堂型制基本采用拉丁十字巴西利卡平面。通常东端半圆形后堂 部位小礼拜堂较多,布局复杂。西立面有一对很高的钟塔。西立面典型形式是: 一对塔夹着中厅的山墙,中央大门和上方栏之间是圆形的玫瑰窗。三座门洞都有 周围的几层线脚,并刻着成串的圣像。哥特式教堂外部有许多造型挺秀、高耸入 云的尖塔,堂身墙壁较薄,并以轻盈通秀的飞扶壁、修长灵捷的立柱或簇柱来增 强建筑物的高度感,产生出一种令人惊异的框架效果,使人可从外观上来领悟、 体会其玄奥、空灵之妙景。这些向无穷高处上升的尖顶,它引导人们的心灵尽可 能地摆脱一切现实的羁绊,向着精神的天国而去;而同时众多的尖顶又象是尘世 中向苍穹伸出的双手,它在向“上帝”呼吁拯救,呼吁圣灵重归人间,使人类得 到精神上的复活。
伊斯兰教兴起于公元7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随着阿拉伯帝国 (7-13世纪)的形成,伊斯兰教传遍西亚、北非和西班牙。以后,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波斯的萨菲王朝以及印度的莫卧儿王朝 (1526-1858年)也信奉伊斯兰教。因此,在伊斯兰世界里,又耸 起了一座文明的高峰,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作为 伊斯兰文明重要体现的清真寺建筑,在世界建筑中独树一帜,自成 体系。
蒂埃圣母堂和阿耳大教堂,德国的沃姆斯和美因茨大教堂,以及英国的达拉姆 大教堂等。公元12世纪罗马式建筑样式遍及全欧洲,但在不同民族和地区又有 其独特的表现。在法国有各种地方学派;德国以形式质朴为特色;英国和西班 牙都是接近法国罗马式的;意大利的罗马式发展对西欧建筑样式的发展有巨大 影响。
《圣索菲亚大教堂》它的突出成就,首先在于创造了把穹顶支撑
罗马式教堂萌发于加洛林王朝、成熟并流行于11-12世纪西欧、北欧及部分东 欧地区,被称为中世纪“第一次国际性时代”的教堂建筑风格。实际上,罗马 式建筑艺术反映了从古代地中海世界(罗马帝国)到西欧中世纪社会(加洛林 王朝)的过渡,代表着中世纪早期西欧基督教世界的确立和巩固。其实,在罗 马式的前期还存在着“前罗马式”时期,是从8世纪末到10世纪的酝酿时期。 由于10世纪以来的克吕尼修会运动、赴西班牙圣地亚哥的圣雅各朝圣浪潮及十 字军东征等特殊历史背景,使得各地“前罗马式”教堂建筑风格逐渐融为一体, 形成一个宏大的国际化流行风格。罗马式教堂建筑采用典型的罗马式拱券结构。 它是从古罗马时代的巴西利卡式演变而来。罗马式教堂的雏形是具有山形墙和 石头的坡屋顶并使用圆拱。它的外形像封建领主的城堡,以坚固、沉重、敦厚、 牢不可破的形象显示教会的权威。教堂的一侧或中间往往建有钟塔。屋顶上设 一采光的高楼,从室内看,这是唯一能够射进光线的地方。教堂内光线幽暗, 给人一种神秘宗教气氛和肃穆感及压迫感。教堂内部装饰主要使用壁画和雕塑, 教堂外表的正面墙和内部柱头多用浮雕装饰,这些雕塑形象都与建筑结构浑然 一体。罗马式时期的雕塑具有古代雕塑的气魄,较多运用变形夸张手法,但又 不同于古代的写实风格,这是因为“蛮族”艺术掺入的影响。这些被变形的形 象在浓厚的宗教气氛下产生一种阴郁和怪异感,具有解释教义的意义,体现中 世纪人的世界观。 罗马式教堂的典型代表为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法国的普瓦
印度桑奇大塔东塔门雕刻 桑奇大塔四周塔门的雕刻,集中了 印度早期佛教艺术的精华。每座塔 门用砂石制作,高约10米,由三道 中间微拱的横梁和两根方形侧柱以 插榫法构成,在横梁、侧柱和柱头 上布满了浮雕嵌板与半圆雕或圆雕
构件。
古老的佛教建筑—— “婆罗浮屠”
“婆罗浮屠”,就是建在丘陵上的寺庙的意思,位于爪哇岛中部马吉 冷婆罗浮屠村。大约建于公元7—8世纪,长宽各123 米,高42 米,是世界上最 大的佛教遗址。这座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宏伟佛教建筑是由100万块火山 岩一块块巨石垒起来的十层佛塔,可分为塔底、塔身和顶部三大部分。
宗教艺术的创造者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他们 怀着虔诚的心情为他们的信仰贡献出自己的智慧 和力量。
宗教艺术所体现出来的艺术成就,是人民群 众智慧的体现。其中凝聚着当时人们的理想和幻 想。所以,古代遗留下来的宗教艺术,可以成为 我们今天观赏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