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学导论
- 格式:ppt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29
城市管理学导论
•目录:
•第1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城市化
•第2章城市管理与城市管理学
•第一节城市管理
•第二节城市管理学
•第三节城市管理理论的演进
•第3章城市管理的理念
•第一节城市管理理念的新发展
•第二节现代城市管理理念
•第4章城市管理体系
•第一节城市管理的权力体系
•第二节城市管理的非权力体系
•第5章城市管理体制
•第一节城市管理体制的涵义及影响因素•第二节西方国家的城市管理体制
•第三节中国的城市管理体制
•第6章城市规划管理
•第一节城市规划管理概述
•第二节城市规划的理论发展
•第三节城市规划管理的编制
•第四节城市规划的管理
•第7章城市基础设施管理
•第一节城市基础设施的含义、内容及特性•第二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
•第三节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
•第8章城市经济管理
•第一节城市经济管理概述•第二节城市财税管理•第三节城市土地管理•第四节城市住房管理•第9章城市社会管理•第一节城市社会管理概述•第二节城市人口管理•……
•第10章城市环境管理•第11章城市文化管理•参考文献。
城市管理学期末复习指导2019第一部分课程重点内容介绍第一章导论一、城市的起源城市是一个历史范畴。
作为人类居住的一种聚落形式,城市并不是在人类文明的萌芽阶段就产生的事物,而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出现的,是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世界上第一批得到考古认定的城市诞生在公元前4000——3000年,是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
实质上,现代城市主要从人口数量和密度、产业结构及行政管辖三个方面区别于农村地区,简单来讲,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二、城市的发展纵观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历史主线,城市的发展走过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的历史过程。
(一)古代城市(~1760)这一时期城市发展相对于最初形态有了跨越式的成长,其主要特征是:(1)城市所处位置大都是交通便利之处;(2)手工业匠人在城市的专业化和集中化趋势不断增强,城市对乡村和周围地区的影响逐渐扩大,成为手工业生产的集中地;(3)城市的规模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对外的吸引能力,总体规模较小、数量少;(4)城市消费规模超过生产规模,城市的消费主要靠农村的地租和税赋来支撑,这时,城乡关系是对立的。
古代城市的这些特征使城市功能逐步多样化,一些城市管理问题也开始突出,相应的法律条文也开始产生。
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经济功能较弱,主要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经济上以手工业和初级商业为主,规模小、质量低、技术含量少,发展十分缓慢。
(二)近代城市(约1760~1950)这一阶段城市发展的显著特征是:(1)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城市是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中心,集聚效应使生产原料、劳动者、资金以及市场信息等生产要素迅速向城市集中,带动了城市交通、市场的发展,使之同时成为商业贸易的中心。
(2)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人口数量和用地猛增。
城市的迅速发展同时表现出两种倾向:一方面城市各种先进的公用设施与市政工程逐步出现并迅速普及,促进了城市发展;另一方面出现了环境污染,布局紊乱,交通拥塞,用地、住房紧张等一系列严重的“城市病”。
《城市管理学》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城市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体系;2. 掌握城市管理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策略;3. 培养学生的城市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城市管理学概述1.1 城市管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城市管理学的发展历程1.3 城市管理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城市管理的基本任务与职能2.1 城市管理的概念和基本任务2.2 城市管理的职能和责任分工2.3 城市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关系第三章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3.1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2 城市建设管理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3.3 城市建设管理的案例分析第四章城市环境与资源管理4.1 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挑战4.2 城市环境管理的政策和法规4.3 城市资源管理的策略和措施第五章城市交通与运输管理5.1 城市交通管理的原则和方法5.2 城市交通规划和设计的考虑因素5.3 城市运输管理的挑战和应对措施第六章城市安全与风险管理6.1 城市安全的概念和要素6.2 城市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工具6.3 城市安全与风险管理的案例研究第七章城市经济与产业管理7.1 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模式7.2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7.3 城市经济与产业管理的案例分析教学方法:1. 前导式授课:先向学生介绍城市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问题导向学习:通过提问、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课堂活动。
3.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项目和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实地考察与实践教学:安排学生参观城市管理相关机构,进行实地调研和实践操作,拓宽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1. 日常课堂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评价。
2. 个人项目报告:要求学生根据个人选题进行研究和撰写报告,评价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小组项目展示:要求小组根据给定主题进行研究和展示,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组织能力。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历史上最早的城市距今约有五六千年历史,主要分布在西亚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南部、古埃及尼罗河下游三角洲、印度河流域和中国黄河流域等地区。
第二节城市化1.城市化---城市的各种要素不断积累和扩张的过程。
它包括城市居民数量的增加、城市数量和规模的增长过程;也包括经济、社会、技术变革进入农村的过程。
2.城市化水平指标—可以通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劳动力构成、城市三类产业的产值构成,以及城市人口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教育水平等方面反映出来。
3.城市化质量指标---一般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指标,没一个指标又含有多个具体指标,比如城市环境中绿地面积、废水排放总量与处理量、垃圾产生量与处理量等。
4.城市进程的四个阶段:城市膨胀期-市区蔓生期-城市体系形成期-城市群形成期。
城市化进程两种方向:向心型和离心型逆城市化—大城市人口和就业岗位向达城市外围的小城镇甚至乡村分散的过程。
5.解放后的城市化进程可划分为5个时期:(1)城市化起步与正常发展时期1949-1957(重点建设,稳步前进)(2)城市化多度发展时期1958-1960(发展不平衡)(3)城市化的调整时期1961-1965(4)城市化的严重停滞时期1966-1976(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城市化回复正轨和健康发展时期1977-今第三节城市的基本范畴1.城市的规模—是人口、经济、科学、等要素在城市的聚集规模。
2.衡量城市规模大小的主要指标有:城市人口数量、站用地面积、国民生产总值。
3.人口数量成为各国普遍采用的衡量城市规模的基本指标。
4.适度的城市规模需要考虑:A城市的功能和性质B 人口构成及城市发展趋势C企业的专业化协作D城市的经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E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划F 城市在该地居民点分布体系的地位G 卫生方面的要求主要考虑环境、社会、经济三个主要因素。
5.城市的类型--按地理位置划分:沿海~ 沿江~ 边境~ 内地~--按城市的结构分:单中心~和多中心~--按城市的开放度:封闭式~开放式~ 国际型~全国性~地区性~--按城市的历史分:古老~ 新兴~第二章城市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城市管理1.城市管理的特点:政治性、整理性、动态性。
案例一:中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挑战2006年,我国城市发展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依然是千头万绪,和谐社会与宜居城市建设任重道远。
发展中最为突出的矛盾表现在:城市人口规模增长过快,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严重,交通拥堵治理困难,城市管理水平不高,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住房供应结构性矛盾突出,违法违规用地屡禁不止,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不同社会阶层收入之间的差距在进一步扩大。
同时,城市在预防和应急处置重大突发性灾害事故方面的能力亟待提升。
1.城市环境污染——形势最为严重的一年周干峙院士提出,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三大透支和三大制约,即:土地透支造成的土地制约;环境透支造成的环境制约;水资源透支造成的水资源制约。
目前,从沿海到内地,各级城市的环境建设均远远落后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状况未能得到有效抑制。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
2.城市社会阶层分化——稳定与发展的隐患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的不断推进,职业分化、收入差距扩大和资产私有形式的出现促使我国城乡社会阶层分化日益明显。
尽管目前社会阶层结构的演变还在持续,并未完全定型,但其基本的分化形态和规则正在形成。
公平公正、和谐宜居的发展目标与社会阶层分化、贫富差距拉大的矛盾正在整体上升。
3.城市农民工——旧制度与体制壁垒亟待突破农民工,又称进城务工经商人员。
农民工既包括“离土不离乡”的乡镇企业工人,又包括“离土又离乡”的进城农民工,其中,以后者居多,影响最大,并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农民工群体。
2006年全国各类农民工总数约两亿人,其中亿在城镇务工经商,还有8000万人在乡就地转移就业。
4.城市房地产——宜居住房建设任重道远进入新世纪,我国各级城镇的房地产业火爆异常。
一方面,高速城镇化产生的住房需求量大面广;另一方面,房地产信贷规模不断加大,投资性住房消费不断升温。
综合分析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房地产业问题,主要表现在:房价上涨较快,水平总体偏高,住房消费缺乏正确引导;部分城市的住房建设规划和建设用地投放失控;住房供应结构性矛盾突出,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滞后;住房建设的科学技术水平、企业管理水平、质量效益水平都还处于较低的状态,住区物业管理规范措施有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