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观后感影评五篇
- 格式:docx
- 大小:26.62 KB
- 文档页数:7
《哪吒之魔童降世》优秀观后感5篇:自己的路自己走近日,国产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热映,影片中的哪吒不再是我们记忆中熟悉的萌萌哒小孩,而是顶着两坨黑眼圈,玩世不恭的乱世“魔童”形象。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仅供大家参阅。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范文1979年5月19日,中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公映。
这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处女作,后来成了几代中国人的童年记忆。
哪吒的形象也就成了“扎两个冲天鬏,光着俩小脚丫,踩的是风火轮,乾坤圈手中拿”的经典形象。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不再是我们记忆中熟悉的萌萌哒小孩,而是顶着两坨黑眼圈,玩世不恭的乱世“魔童”形象。
《哪吒之魔童降世》选择在李靖和哪吒这对父子的人设和关系上作颠覆。
是以《封神演义》中的龙王水淹陈塘关和哪吒闹海故事展开:讲述从小被当作妖怪的哪吒在孤独与误解中成长、逆天命而行的传奇故事。
影片充满中国古典元素,反叛、战斗、成长的主题也为画风增添热血气息。
《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动画电影既严谨按照原作,又完全颠覆原作。
这话并不矛盾,故事框架靠近原作,细节上又颠覆了原作。
笑点、泪点、燃点、影片节奏、分镜、视角、动态、感情线、故事结构、人物性格设定甚至配角到路人甲都有可圈可点的好看。
尤其是形象和人物性格的设定,完全是颠覆性的好看的那种!人物设定上,影片中会提现大小哪吒的对比,两者差异不仅体现在前后形象的变化上,更在于其对于命运的不同态度:屈服于人们的偏见还是与命运斗争到底。
而在故事内容上,哪吒从一个顺从世人偏见的“魔童”,到最后与命运顽强斗争,自身对于命运的态度发生转变。
被世人定义为“妖怪”的哪吒,用自己“生而为魔,那又如何”的态度,与命运进行着斗争。
在现实社会中,不少年轻人也在用行动去突破出身、环境的限制,成为自己人生中的英雄:打破命运偏见,不断勇敢蜕变。
在哪吒身上,似乎蕴藏着每一个不屈服于命运的年轻人的身影。
看完之后真的觉得收获匪浅。
哪吒之魔童降世影评(必备5篇)1.哪吒之魔童降世影评第1篇1 对于哪吒的长相和来历哪吒大多的形象来自于封神演义,既然是演义必定故事性更强并不足以作为考据,而大家广泛接受了封神演义的设定而认为哪吒就该是面若傅粉,唇似丹朱,并且为了吸引小孩子作为观众哪吒的形象也逐渐演变得更为可爱。
哪吒为佛教护法神名,【最早传说来自古波斯和古印度教的神话,随着本土化的传教,唐末起就从古盛传至今,由佛教护法军神“那咤”演变而成,记载已在东晋有之,主要定型于闹海传说与屠龙之说的内容,以及降魔伏妖再成仙成圣等古籍文献,出生奇异,一身神器,能变化三头六臂又或三头八臂,百邪不侵专克摄魂夺魄的莲花化身】来自百度百科。
所以哪吒三头六臂,面露不善的形象是有据可考的。
关于这一点很多人也分析过。
关于人物关系我认为电影的处理很好。
殷夫人怀三年才生出来的孩子,父母不可能不爱他,不爱的话何苦受这等煎熬。
电影中一切的情感来得有理有据,理科生表示很舒服。
一切的人物丰富而立体,每个人有血有肉,一切的行为有原因有动机。
哪吒为父母的行为而感化,其实我并不认为哪吒是为了救陈塘关的百姓而撑起的天,我认为他只想看着父母和师长活着,或许还有那个唯一和他表达过善意的小女孩,而陈塘关的百姓呢可能在他眼里都是不值得一提的蝼蚁而已。
大概陈塘关的百姓是他父亲在乎和守护的,所以为了父亲,哪吒救了所有人。
太乙真人是出了名的护短,所以后来为了徒弟而被削了三花聚顶,也是有逻辑的。
敖丙是为了族人不得不去搏一个机会,而面对唯一的朋友,最后敖丙选择了和哪吒共同面对天劫,也算是不负友谊。
关于内容鉴于我年龄尚浅,人生阅历不够,如果有说的不对的地方海涵。
第一我认为有关于教育的讨论,这个对比很明显,以魔丸身份出生但却有父母疼爱和师长正确引导的哪吒,以灵珠身份出生却生活在偏执环境中的敖丙。
关于原生家庭和后期成长环境的讨论值得深思。
还有就是哪吒生活的环境像极了在网络上遭受的人们,有人带节奏,就有人顺风骂,你们认识这个人吗?接触过这个人吗?具体了解过这个人吗?既然没有那又有什么资格去骂人呢?为了私欲罢了,躲在荧幕后面拿着键盘像极了躲在阴沟里的耗子,黑暗而阴翳不敢见阳光。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精选15篇)《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1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看了最火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
以前我在书上看到的哪吒是脚踩风火轮、手持火尖枪、身绕混天绫、脚套乾坤圈,一身正气的英雄——小哪吒。
这部电影里的哪吒却是一个到处搞破坏的魔童。
故事讲得是元始天尊炼成了两颗珠子一个是成为英雄的灵丸,一个是成为混世魔王的魔丸。
元始天尊本来想让灵珠到陈塘关总兵李靖家投胎,谁知被申公豹调换了。
哪吒出生后就被人们说是魔童,所以人们都不愿意跟他玩。
有一次他到街上去,人们见他都纷纷躲多起来,有的躲到家里,有的爬上树,有的跳进水里。
哪吒见后,镇定自若地说:“都躲好了吗?”哪吒轻轻松松把树一摇,然后跳进水里,把人们吓的一溜烟的都跑了。
后来,他的师傅太乙真人把他关进了一幅画里边,画里天空湛蓝湛蓝,鸟语花香,山清水秀。
真是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啊!太乙真人教他为人民斩妖除魔,在那里哪吒学会了许多本领。
哪吒出来后,为人们消除了一个爱吃鱼的水怪,他在海边遇见了敖丙,敖丙是灵丸转世。
他们在海边踢毽子,从天亮一直踢到太阳落山,哪吒很开心,从出生到现在哪吒从没这么快乐,也从来没人跟他玩。
他们成为了真正的朋友,敖丙给了他一个口哨说:“只要他一吹,敖丙就会来。
”后来哪吒天天吹。
哪吒的生命只有短短的三年,三年之后天劫将会来收他,两年中哪吒一直都认为自己是灵丸,他过得很愉快,直到第三年敖丙的师傅申公豹告诉他,他是魔丸,他一点也不惊讶。
直到有一天,天劫来收他,他说:“我命由我,不由天”。
敖丙见哪吒遇难和他一起对抗天劫。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不要轻易相信命运,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2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电影讲的是三位神仙,他们是师徒关系,太乙真人、申公豹和他们的师傅天尊,太乙是申公豹的师兄。
师傅让他们把灵珠和魔王炼成丹珠,灵珠和魔王由太乙保管,申公豹非常不服气。
灵珠要给陈塘关总兵李靖,他们家有三年没出生的孩子,把灵珠放在他身上,让他造福百姓。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影评观后感5篇【500字】2019年暑假档电影中,《哪吒之魔童降世》可谓是一匹黑马,而《哪吒之魔童降世》作为一部充满神话色彩的动画片,其情节设定、人物渲染都有其独到之处,作为暑期档一部高分动画片,也为小朋友们带来很多的欢乐。
所以关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影评以及观后感范文,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哪吒之魔童降世》影评观后感【1】我一时心血来潮去看那个《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电影票,没成想这部电影不仅是宣传的很好,而且这电影的确让我很有感触。
太乙真人是个胖子,操着一口四川口音,笑点几乎都是他触发的。
对了,还有申公豹,他的口吃总是让人觉得很迷,就像抖音里的那个口吃大爷,话没说完,永远不知道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这两师兄弟总是抖包袱,我后面的小孩都笑出了猫叫声。
李靖夫妇在这部动画里面是一个非常爱他们的孩子的形象。
虽然没有看到金吒和木吒,但是就单单通过哪吒来看,夫妇俩还是非常的爱惜自己的孩子。
(具体怎么爱还是通过电影来感受吧)小哪咤的形象非常颠覆我们的认知,但这种颠覆显然塑造得很成功,因为他的形象是跟他的性格和电影的主题相互搭配的。
而这种成功也恰恰是团队制作的倾心注入心血的结果。
我尊重他们的劳动创造也赞叹于他们的这种形象架构,两眼黑眼圈,带着痞子气息,又不失灵动可爱,以混世魔王(更确切地说是可怕,可憎的妖魔)的形象存在于钱塘关的百姓的眼中。
《哪吒之魔童降世》里面的小哪吒,拥有天生神力,又是魔丸转世,被人们当做妖魔鬼怪来看。
而人们的确非常惧怕他,他而因此受到了排斥。
在他的反叛的心理应激反应,以及心智不成熟,又得不到指导和关注的情况下,他注定是一个具有极度逆反的心理特点的乱世魔王的形象。
正如他所说:“既然他们把我当做妖怪来看,那么我就做个妖怪给他们看”。
而李靖也说:“我不想他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到死了都被人们看作是妖怪。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又怎么不是为了获取他人的认同才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的呢?人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社会属性,不是生活在社会里面的人就不能称之为人,不能获得社会认可的行为也从来不会为一个人的发展换取好的结果。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及影评优秀范文5篇(2)影评《哪吒之魔童降世》毫无疑问,《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称《哪吒》)是今年暑期档国产电影最大的黑马。
当然,把时间放置在更长远的时段来看,《哪吒》在故事、布景、美术甚至人物的塑造上,都超越了2015年国产动画《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成为国产动画界一枚新的标杆。
《哪吒》一改神话故事中悲情的故事设定,把人们耳熟能详的“水淹陈塘关”的故事进行了打碎重构,用阴阳哲学包裹着剧情和人物。
天地人间,海底炼狱,太乙真人和申公豹,哪吒和敖丙,皆为一体两面,命运把意外引入故事,秩序被打破后,关于人心和情感的复杂就显现在故事中。
没有三岁哪吒“割肉还父剔骨还母”的悲壮,这个故事更加贴合全年龄段动画受众的认知和审美。
而哪吒也不再是那个藕段一般粉嫩的孩童,而是挂着黑眼圈不时念叨着“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但实则缺乏陪伴的叛逆孩童。
对哪吒形象的颠覆性演绎,对其反叛精神的精到诠释是影片一大亮点。
看过导演饺子短片《打,打个大西瓜》的人都知道,短片最大的亮点是其无以伦比的想象力——扑克飞机,鼻血决战都让人热血沸腾。
在《哪吒》这部动画中,我们能看到其想象力更为精妙的运用——山河社稷图里船只在天上的水流中游走,龙族的龙宫实际上是镇压妖兽的炼狱,一朵云可以为仙人看门护驾还懂得很多道理,太乙真人实际上是一个操着川普喜爱喝酒的碎碎念老头。
国产动漫里一直缺少的“想象力”在这部动画中回归,我们能真实体验到创作者不固步自封的力求突破。
动画创作是一个循序渐进打磨的过程,《哪吒》这部大制作大投资的动画里面,饺子无疑加入了很多贴着自己标签的东西。
难得的是,这些杂糅着港式无厘头、日漫、仙侠等不同风格的场面,虽然有些“拼盘”的感觉,但并没有影响动画整体的内核表达,也没有用力过度的痕迹。
对喜剧元素接地气又恰到好处的运用,也展现了导演掌控动画长片娴熟的一面。
这个夏天,属于导演饺子,属于“藕饼”cp(粉丝给哪吒和敖丙起的组合名字),更属于宇宙第一朋克哪吒。
2019年国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影评以及观后感范文【五篇】《哪吒之魔童降世》影评以及观后感范文1在我看来,它不完美,却值得一看。
有些人总对国外的片子给予极高的包容度,却不肯看国产的进步。
这部影片为了四星,原因是:1、角色的塑造我很喜欢,“离经叛道”也是现在的人所想看到的吧。
哪吒的大眼大嘴,浓厚的“黑眼圈”,不齐整的牙。
还有那插在裤子里的手(不是口袋)以及沙哑的声音。
有人接受不了,我却觉得突破刻板印象未必不是件好事,对于片中“魔丸转世”的形象来说确实符合,且别有一番趣味。
那浓重的“黑眼圈”还让我想起了《刺客伍六七》里的伍六七。
除了哪吒之外,母亲的塑造也让我觉得也可以。
首先,我真的看腻了只会哭和只会躲在丈夫背后的女人。
片中的母亲怀胎三年还跳过门槛入府。
丈夫去往仙界求助,孩子顽劣捣乱,世上妖魔横行。
而她披甲上阵杀妖,回来后却仍有为母的柔软。
刚柔并济,确实得我喜欢。
父亲也是我觉得蛮有意思的设定。
在我记忆中李靖是一个国比家大的人,但制作者很坚持的把他对哪吒的爱很全面的展现出来。
将李靖变成这样,在我看来其实有一点过于理想化了。
不得不说那一句“他是我儿”我哭了,但还是觉得少了点冲击力度。
龙王三太子和太乙真人我就不多说了。
都有好,但缺点也非常明显。
2、台词我很爱,整部影片下来除了母亲大人说的两句台词有点刻意煽情,其他的台词在观影过程中并无太大的跳戏情况。
总结一下就是,庆幸编剧让角色选对时间不说话。
说了什么我觉得不重要,没说什么才更值得考虑。
在哪吒将受天雷的时候,他没有说“爹娘孩儿舍不得你们……”或是“孩儿这一世幸成爹娘的孩子……”“爹娘莫想孩儿,孩儿会在天上看着你们的……”诸如此类的常见煽情台词。
而是选择了一句孩子气的话“今天是我的生日宴,都不准哭哦。
”不得不夸。
3、画面优(真的A+)说真的,除了没有非常体现国风的能打动我的大景以外。
其他的画面美感和细节都是在线的。
细节展示的让我记忆非常深刻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太乙真人脸上抖动的肥肉,一个是哪吒被混天绫捆成一团的时候在沙滩上留下的印子。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优秀作文5篇:我命由我,不由天史上最丑丧的哪吒,却感动了整个暑期档!《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动画片最近在热映,大家看完这部电影有什么感想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哪吒之魔童降世》评价: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哪吒取材神话大胆改编哪吒&敖丙诠释“不认命”倔强少年此番发布的终极预告和海报,向观众透露了更多包括哪吒个人命运,及哪吒、敖丙人物关系等全新内容,信息量巨大。
可以看出,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对传统神话英雄进行了颠覆性的改编。
相比于原著中的“恶童”哪吒,无论是79版反抗父权的《哪吒闹海》,还是此次影片中反抗天命的“魔童”哪吒,都对原著进行了改编,与时代精神相符,有着独特的现实的意义。
可以说,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哪吒。
导演饺子表示“故事是一个外壳,里面的精神内核需要随着时代不断变化。
每个时代的文化都应该符合当代精神,我们是本着服务当代观众的理念,对原著进行了改编。
”命运是会改变的,正反派不是绝对的。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所有角色都没有绝对的“非黑即白”。
导演饺子表示,片中最大的反派其实是命运。
影片极具讨论性的一点,便是哪吒与敖丙对待命运截然不同的态度。
片中,哪吒虽是“魔童”,受尽世人偏见,但在李靖夫妇、师父太乙真人的帮助下,坚持用自己的方式反抗着命运;敖丙虽是“灵珠”,但却在承受整个龙族翻身期望等多重重压下,走上了邪路,甚至于“水淹陈塘关”。
哪吒、敖丙看似水火不容,实则亦敌亦友。
敖丙也正是在哪吒的影响下,学会敢于做自己、不认命,并与哪吒联手抵抗命运,成为对方“唯一的朋友”。
富含深意的“颠覆”设定导演:制作完成是一个奇迹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历经66版剧本修改,片中许多看似“颠覆”的设定都富含导演饺子的深意。
比如,影片特意把龙宫设定成“海底炼狱”,因为“炼狱”的存在更能凸显龙族饱受天庭偏见的委屈与不甘,也让敖丙拯救龙族的行为更具说服力;对于观众热议的“踢毽子”场景,导演表示,蹴鞠等运动的产生时间与哪吒所处年代不相符,没有确切产生年代的“毽子”,有趣又与情节相贴合,所以才选用了“毽子”。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我觉得我们也应当有一种“不信命、不认命、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靠自我的努力改变现状,改变别人对自我的偏见,让事情往自我期望的样貌发展,让命运掌握在自我手中。
一起来看看《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欢迎查阅!《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心得体会1星期一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齐去看了最近很火的一部国产动漫《哪吒之魔童降世》。
这部电影讲的是太乙真人把灵珠和魔丸带到人间,让灵珠成为李靖夫妇的第三个孩子。
可是谁知申公豹从中作乱,把灵珠偷走了,哪吒变成了魔丸转世。
人人都怕他,认为他是妖怪,处处排挤他,但父母一向站在哪吒这边,一向相信他鼓励他,哪吒在父母的引导下,努力让人们认可他,最终在与敖丙的战争中,依靠自我的勇敢,拯救了陈塘关。
这部电影彻底颠覆了我心中对哪吒的认识。
哪吒不认命,因为父亲对他说过:“别在意别人的看法,你是谁,仅有你自我说了算。
”哪吒明白自我的命运是掌握在自我手中的,是成魔还是成仙,全靠自我,自我的命自我说了算!做最好的自我,必须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我们在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有时候,大家可能因为别人的一两句话而放弃了自我内心的真实想法;可能你这次考砸了,别人都说你很笨,你就丧失了对自我的信心;可能别人一向说你是个坏孩子,你就丧失了对生活的期望……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相信自我,不认命就是哪吒的命!《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心得体会2“在期待中失望,在孤独中疗伤,在告别后坚强,受伤也绝不投降。
”这是哪吒的片尾曲,也概括了哪吒的成长经历。
哪吒本应是灵珠转世的大英雄,但因为他人的阻挠意外成为无恶不作的魔丸转世,并且三年后的生辰将有天雷下凡劈裂魔丸。
被大家当作妖怪的他被关在家里,不得出门。
剧中生而不一样的哪吒总不被大家理解。
一岁的哪吒想出去和小孩子玩耍,偷溜出去却被大家排挤。
“他们把我当妖怪,我就当妖怪给他们瞧瞧。
”但李靖夫妇期望哪吒能够斩妖除魔,于是让哪吒拜太乙为师,并谎称他自我说灵珠转世,哪吒信以为真,跟着太乙学习了许多法术。
《哪吒之魔童降世》5篇观后感心得体会《哪吒之魔童降世》讲述的是魔丸转世的哪吒从小就不受村子里人的待见,虽然父母都很疼爱他,但是村民把他当做妖怪,父母也只能把他锁在家里,生性顽劣的哪吒其实也有一颗做英雄的心,面对命中注定的天雷,哪吒的命运会走向何处?希望以下影评对您有所帮助!《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一近几年国产动画呈现崛起之势。
《大圣归来》、《大护法》、《小门神》、《白蛇》,还有这部才点映评分就到了8.6的《哪吒》,一路见证了我们本土文化和动画这种表现形式的成功融合。
年初的《白蛇》已经做到了中西合璧,传统与奇幻相结合,人物设计别具特色。
《哪吒》更是把这一点发扬光大。
现代化的改编,让哪吒这个神话故事,内容更丰富,内核更深刻。
在此,我仅仅就一点来说。
即投个好胎的重要性。
哪吒原本应该是灵珠降世,但是被申公豹错换成了魔丸。
原本的灵珠,被融到了龙蛋里,变成了敖丙。
一个是李靖三公子,一个是龙王三太子。
原本李靖应该有个风度翩翩容貌俊美的儿子,但是殷氏生了个蛋,变成了一个丑娃娃。
而龙王原本应该有个被囚禁海底的儿子,但他的龙蛋变成了根红苗正的美少年敖丙,长着两个小龙角,仙风道骨。
但是我们看到,结果却是,李靖的魔头儿子,虽然熊,但是想当个好人。
最后也能独挑大梁,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而龙王的君子儿子,禁不住申公豹煽动,想要毁尸灭迹,活埋陈塘关的老百姓。
哪吒告诉敖丙,说敖丙是他唯一的朋友。
敖丙又何尝不是这样。
为了防止龙族的身份被暴露,一直穿着斗篷。
从来没有人和他玩,一回家就看到苦大仇深的老父亲,逼着他光耀门楣,改变整个龙族的命运。
哪吒看着可怜,可一直对他持有偏见的,是和他毫无关系的路人甲乙丙丁。
他的爹娘,还有师傅太乙真人,一直在想尽办法让他过得开心。
殷氏为了和他踢毽子,累得满头大汗浑身伤痛,李靖为了他愿意以命换命,太乙真人把他带到了江山社稷图里,让他开开心心玩了两年,还教他一身本领。
敖丙才是那个真正可怜的人。
虽然占了灵珠转世这样的先天优势,但是从来都没有开心过。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影评及观后感悟【5篇】幸福蓝海湾的空调真的凉爽,影厅内人还是蛮多,三伏的酷暑把不堪忍受其热的人们都赶进了电影院。
新上映的暑期档电影《哪吒–魔童降世》正在银幕上透过光怪陆离的电光身影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和心灵。
关于20xx热映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观后影评以及悟,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影评观后感【1】酷热的天陪儿子看哪吒,出乎意料的好看,儿子对于电影没有太大的热情,开始还不太愿意选择此片。
本来计划的看《银河补习班》,一起学习别人的教育,但排场全在下午,就比较勉强的选择了哪吒。
儿子说:"哪吒不就是哪吒闹海打了三太子,被惩罚的故事吗?有啥好看的呢?"是啊,这么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这么个被各种书籍各种漫画已经讲得没啥新意的人物,居然还又新拍成大电影,并且据说票房不俗。
刚进电梯,就有三个小伙在手机上购票排座,好多座都已卖出,所以应该会好看,并非只是拍给小孩娱乐一下的儿童动画片吧!这是一个完全颠覆了我们以有的想象的故事,很多的心思,很多的新意穿插期间,有意思有想法有教育也非常搞笑。
儿子一起看完了直念叨:"这票钱没白花,值了,非常好看,这钱没白花,值得呢!"神话里的哪吒,孙悟空都是顽劣的代表。
这个出生及被魔丸附体的小孩,顽劣,孤独,可怜又令人害怕。
电影里的太乙真人更是颠覆以往白胡子老头古板慈祥的形象,变成一个好似猪八戒模样的神仙,他肥胖又贪杯,他被委以重任照顾好灵珠管束好魔丸为灵珠顺利投胎降世到李靖的家中护航,但因为贪杯误事,导致灵珠被盗,魔丸降世。
太乙的师弟申公豹嫉恨师父天尊偏爱太乙,将宝贝和重要的事务都交于太乙,并为他预留十二金仙的宝位。
申公豹对他的徒弟敖丙说"尽管我一直很努力练功,但因为是豹子的身份,所以不会被师父重视,这就是我们与人的差异,所以要抓住难得的机会,重新改写命运"。
他教导敖丙技法和功夫,和龙王交易一起试图改写自己被忽视被束缚的命运,他们将希望和想法寄托并灌输到敖丙的身上。
《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观后感影评五篇
该片改编自中国神话故事,讲述了哪吒虽“生而为魔”却“逆天而行斗到底”的故事。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观后感影评,欢迎大家阅读!
《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观后感影评一
1979年5月19日,中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公映。
这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处女作,后来成了几代中国人的童年记忆。
哪吒的形象也就成了“扎两个冲天鬏,光着俩小脚丫,踩的是风火轮,乾坤圈手中拿”的经典形象。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不再是我们记忆中熟悉的萌萌哒小孩,而是顶着两坨黑眼圈,玩世不恭的乱世“魔童”形象。
《哪吒之魔童降世》选择在李靖和哪吒这对父子的人设和关系上作颠覆。
是以《封神演义》中的龙王水淹陈塘关和哪吒闹海故事展开:
讲述从小被当作妖怪的哪吒在孤独与误解中成长、逆天命而行的传奇故事。
影片充满中国古典元素,反叛、战斗、成长的主题也为画风增添热血气息。
《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动画电影既严谨按照原作,又完全颠覆原作。
这话并不矛盾,故事框架靠近原作,细节上又颠覆了原作。
笑点、泪点、燃点、影片节奏、分镜、视角、动态、感情线、故事结构、人物性格设定甚至配角到路人甲都有可圈可点的好看。
尤其是形象和人物性格的设定,完全是颠覆性的好看的那种!
人物设定上,影片中会提现大小哪吒的对比,两者差异不仅体现在前后形象的变化上,更在于其对于命运的不同态度:屈服于人们的偏见还是与命运斗争到底。
而在故事内容上,哪吒从一个顺从世人偏见的“魔童”,到最后与命运顽强斗争,自身对于命运的态度发生转变。
被世人定义为“妖怪”的哪吒,用自己“生而为魔,那又如何”的态度,与命运进行着斗争。
在现实社会中,不少年轻人也在用行动去突破出身、环境的限制,成为自己人生中的英雄:打破命运偏见,不断勇敢蜕变。
在哪吒身上,似乎蕴藏着每一个不屈服于命运的年轻人的身影。
看完之后真的觉得收获匪浅。
《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观后感影评二
《哪吒之魔童降世》讲述的是,天地灵气孕育出一颗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将混元珠提炼成灵珠和魔丸,灵珠投胎为人,助周伐纣时可堪大用;而魔丸则会诞出魔王,为祸人间。
元始天尊启动了天劫咒语,3年后天雷将会降临,摧毁魔丸。
太乙受命将灵珠托生于陈塘关李靖家的儿子哪吒身上。
然而阴差阳错,灵珠和魔丸竟然被掉包。
本应是灵珠英雄的哪吒却成了混世大魔王。
调皮捣蛋顽劣不堪的哪吒却徒有一颗做英雄的心……
不仅剧情颠覆,连人物形象也来了180°的大转弯。
记忆里的哪吒和敖丙,一个勇敢善良,一个作威作福,因闹海一事势不两立。
影片中的哪吒和敖丙,却成为了惺惺相惜的命运共同体。
一向以反派形象出现的敖丙,也终于帅了一回,化身为温润如玉的龙二代。
魔丸投胎为哪吒,灵珠投胎为敖丙,两人亦敌亦友的关系成为了影片最大看点。
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也一改往日仙风道骨的形象,成为了大腹便便的快乐神仙,坐骑竟然是一头猪。
向来是背景板的哪吒母亲殷夫人,也成为有血有肉的巾帼英雄。
有句港句,一口川普的太乙真人虽然改变很大,但成为了本片的笑点担当。
夸张大胆的人物风格,增添了很多喜剧色彩。
当然,最大的颠覆,还是哪吒本人的形象。
疲惫的三角眼、深邃的黑眼圈,一副丧出天际的表情,这就是陈塘关的熊孩子哪吒。
生而为魔,不受喜爱,哪吒的童年怎一个惨字了得。
众人对他避犹不及、侮辱取笑,让哪吒变成了一个缺爱的朋克魔童。
作为一部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成功颠覆了无数观众对于动画、传统神话的定义,成为适合全年龄层观看的国漫力作之一。
对于成年观众来说,影片并没有单纯地把“正义战胜邪恶”的口号声嘶力竭地从头喊到尾,而是试图呈现出一个有着人类真实情感、内心徘徊于人性善恶交织的主角哪吒。
包括哪吒在内的所有人物,都没有绝对的反派与正派,善恶存在于每一个人的身上。
通过极具现实意义的角色设定,影片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共情。
《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观后感影评三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由曾经打造过优质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和《大圣归来》创作团队光线彩条屋影业联合打造的。
《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电影中讲述了“熊孩子”哪吒的成长故事。
电影将
哪吒塑造成了类似毒液的“反英雄”,一身缺点但内心不坏,比以往的形象更加颠覆,亦正亦邪。
两个主角一个魔丸,一个灵珠;一个正,一个邪,“入魔还是成人”。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低谷,哪里就有高潮。
哪吒之所以与众不同,就在于他浑然天成的反叛精神。
不认命、不信命,我命由我不由天。
影片着重描绘的就是哪吒的成长主线:从玩世不恭的混世魔童到对抗命运的高燃英雄,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大部分神话故事,都免不了将主角形象“神化”,赋予他尽善尽美的人格。
但《哪吒之魔童降世》却反其道而行之,将哪吒“人化”,让他成为优缺点并存的角色。
不同于传统神话中非黑即白的扁平人物,哪吒具备饱满复杂的独立人格。
他的形象不断流变,经由不同的影视作品而焕发生机。
万变不离其宗的核心便是——叛逆者。
回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到底在反抗什么?
反抗命运,“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
从灵珠转世到天降魔星,前后落差可不止一点点。
哪吒不信宿命论,只认定“你是谁,只有自己才说了算”,凭着一腔热血逆天改命。
反抗偏见,如果世人皆误解,不如独自对抗世界。
面对众人的有色眼镜,哪吒开始独立思考生命意义,最终完成了华丽的蜕变。
叛逆者哪吒背后隐含的真正意义是:丧气人生,也不要失去自我。
想要成为人生的主人,就需要自我觉醒。
如此一来,哪吒的人物弧光更为强烈,前后变身也更令人期待。
《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观后感影评四
作为史上最坏的哪吒,《哪吒之魔童降世》一经点映就收获了超高口碑。
李哪吒(简称哪吒)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活跃于明代神魔系列小说名著《西游记》、《南游记》、《封神演义》等多部古典文学作品。
“哪吒”是具备广大群众基础的人物IP,创作这样的人物故事有一定难度,如何让影迷接受并喜欢《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国产动画,是该片能否成为2019年暑期档黑马的制胜关键。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编剧)饺子非常聪明的选择了“哪吒出世”的切入点进行核心创作。
神话人物(英雄)的起源故事,近年来颇受影迷追捧。
讲述超级英雄从哪里来?怎么来?能够更佳地帮助民众理解人物故事脉络,为构建系列作品打下夯实的群众基础。
哪吒的出世在古典文学中基本都是一笔带过。
比如《封神演义》第12回原文描写:“这位神圣下世,乃姜子牙先行官是也,灵珠子化身。
”一句话具备非常强的想象空间。
古典中讲到【灵珠子】贵为阐教的镇教奇宝,奉师祖元始法旨下世,为保周灭纣而诞生,本为哪吒前世,灵性巨大之宝珠,太乙真人掌中奇珍异宝,孕育仙胎之神物,后胎化肉球经三年六个月出道。
《哪吒之魔童降世》抓取了这么一句话,进行了110分钟的详细解读,让哪吒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大众面前,玩世不恭的哪吒也以独特的性格圈粉无数。
《哪吒之魔童降世》故事流畅、角色生动,虽然魔改,但整体路线还是以脍炙人口的大闹陈塘关故事为基础,且更符合当下文化价值。
观感体验与大圣归来很像,笑料与热血并举。
设定方面除了哪吒三件套外,山河社稷图、神火罩等设
定都是源自封神的噱头,也有小云云、结界兄弟等可爱的原创角色。
扎实的故事,生动的角色,饱满的情绪,炸裂的场面,这一切都构成了110分钟云霄飞车式的、畅快淋漓的观影体验,只可惜结尾大战意犹未尽,不算过瘾。
至于画面嘛,制作水平早就不是华语动画的掣肘了,这更是有着美观造型和时髦特效的视觉大餐。
《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观后感影评五
看过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哪吒颠覆传统的形象,哪吒的大眼大嘴,浓厚的“黑眼圈”,不齐整的牙。
还有那插在裤子里的手(不是口袋)以及沙哑的声音。
与片中“魔丸转世”的形象十分符合,且别有一番趣味。
那浓重的“黑眼圈”还让我想起了《刺客伍六七》里的伍六七。
除了哪吒之外,母亲的坚毅的性格也让我十分的佩服,片中的母亲怀胎三年还跳过门槛入府。
丈夫去往仙界求助,孩子顽劣捣乱,世上妖魔横行。
而她披甲上阵杀妖,回来后却仍有为母的柔软。
刚柔并济,确实得我喜欢。
父亲也是我觉得蛮有意思的设定。
在我记忆中李靖是一个国比家大的人,但是,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却表现出了浓浓的父爱,不得不说那一句“他是我儿”让人十分的感动。
《哪吒之魔童降世》里也有十分经典的台词,虽然有很多煽情的话,不过也有十分实在却又感人的话,比如:在哪吒将受天雷的时候,他没有说“爹娘孩儿舍不得你们……”或是“孩儿这一世幸成爹娘的孩子……”“爹娘莫想孩儿,孩儿会在天上看着你们的……”诸如此类的常见煽情台词。
而是选择了一句孩子气的话“今天是我的生日宴,都不准哭哦。
”
《哪吒传奇》对80后、90后观众的影响太深了,对于哪吒的形象也是根深蒂固的,但是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之所以敢颠覆传统,就一定有其魅力所在。
《哪吒》确实足够好看,而且并没有脱离《封神演义》中哪吒故事的框架,只是在几个重要的情节点上进行了富有现代意义和人情味的改编,很有创新颠覆精神,同时,也没有偏离哪吒这个人物本身具有的叛逆与敢作敢当的性格,属于合理的改编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