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五、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
- 格式:docx
- 大小:24.10 KB
- 文档页数:6
《昆虫记》1.了解昆虫生活,感受诗意笔法。
2.整理实验报告,培养探究精神。
3.走进昆虫世界,熏陶人文情怀。
活动一:解读法布尔1.名人眼中的法布尔无与伦比的观察家。
——达尔文在这些天才式的观察中,融合热情与毅力,简直就是艺术品的杰作,令人感动不已。
——罗曼·罗兰“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读起来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
——鲁迅现在中国十分需要像法布尔的《昆虫记》那样的作品。
——茅盾法布尔的天性与一个渺小的昆虫有相同之处,青年的法布尔可能把自己看作昆虫。
在十分复杂、冷酷无情的大自然环境中,坚韧不拔地为个人与族类的生存而斗争,这就是昆虫的本性;而法布尔那么为他的学术研究与文学理想,至死不屈地进行斗争。
《昆虫记》没有一般文学作品、一般抒情散文搔首弄姿的俗态,文风质朴,别有幽默,自成一格,所以能够成为传世之作。
——罗大冈法布尔一生勤奋、博学,除精于昆虫学研究之外,在植物学、数学、物理学及化学诸多领域也造诣颇深,而且具备古代史、古代神话、诗歌、音乐、绘画、文学等多方面素养。
读《昆虫记》时,不仅要了解昆虫世界的奥秘,也应领悟到“法布尔精神〞。
法布尔精神高度概括为两个字:求真。
这位饱经沧桑、追求不止的昆虫学探索者,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与对待研究的惊人毅力足以赢得人们的崇高敬意。
——(译者)王光2.我眼中的法布尔(1)教师例如:例文《意大利蟋蟀》我眼中的法布尔:法布尔对意大利蟋蟀的演唱会进行了精妙的描写。
我觉得法布尔特别会善于发现生活中奇妙的美好,善于享受生活中细微的感动。
对大自然生命的热爱,是他快乐的源泉。
(2)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解读法布尔〞是课前收集资料和初步浏览作品后的交流活动,让学生从名人和自已的角度,对《昆虫记》的伟大和“法布尔精神〞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二:走进昆虫世界,解说昆虫生活1.用《动物世界》主播的语气,解说圣甲虫的“闪亮登场〞。
那个生怕迟到而向着粪堆一溜儿小跑的是谁呢?它一直笨拙地挥动着自己长长的爪子,好似有一个机器在它的肚腹下面往前推着它似的。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名著导读:昆虫记》是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科普作品,了解昆虫的生长、繁殖、捕食等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教材以昆虫记为主要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科普作品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昆虫记这部作品,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内容,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昆虫记的内容,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昆虫记的内容的理解。
2.掌握昆虫的生活习性。
3.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昆虫记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品。
2.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昆虫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分享自己的看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昆虫记的文本,提前分发给学生。
2.准备与昆虫记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昆虫有什么了解?然后引入今天的课题——昆虫记。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昆虫记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
3.操练(15分钟)学生独立阅读昆虫记,了解作品的内容,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昆虫记的内容,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5.拓展(10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你对昆虫记有什么感想?作者的写作风格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1.学会借助前言、后记或附录等了解《昆虫记》的作者以及作品的主要内容,学会阅读科普作品。
2.能结合作品中的具体篇章或段落,把握《昆虫记》一书在语言和写作方面的艺术特色。
3.结合《昆虫记》体会科普作品中蕴含的科学思维、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
一、导入新课伟大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用其毕生的精力观察和研究昆虫,他足足花了三十年时间,写成十卷本二百多万字的科普巨著。
他不仅向我们揭示了鲜为人知的昆虫生活,而且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妙趣横生,可读性极强。
这本书就像一块诱人的大蛋糕,随便你从哪个角度切下一小块,品尝起来都是美味。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昆虫记》,去领略这部“昆虫的史诗”的魅力。
二、教学开展1.探究活动一:了解作者,走进作品。
◎名人眼中的法布尔在这些天才式的观察中,融合热情与毅力,简直就是艺术品的杰作,令人感动不已。
——罗曼·罗兰(法国思想家、文学家、音乐评论家)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
——埃德蒙·罗斯丹(法国剧作家)《昆虫记》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巴金(中国作家、翻译家)法布尔的书中所讲的是昆虫的生活,但我们读了却觉得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他不去做解剖和分类的工夫(普通的昆虫学里已经说得够多了),却用了观察与试验的方法,实地地记录昆虫的生活现象、本能和习性之不可思议的神妙与愚蒙。
——周作人(中国散文家、翻译家)◎创作背景法布尔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爱好自然,经常观察昆虫的生活情况。
他通过自学,考取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还为了拥有一个供自己观察研究昆虫的“实验室”,付出了许多年的努力,最终得到了属于自己的“荒石园”。
法布尔在其中对多种昆虫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实验,并以此为基础,收集了大量真实的资料,完成了《昆虫记》这部伟大的作品。
作一意求之
——《昆虫记》阅读指导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昆虫记》的阅读指导学习主题式阅读法
2.培养学生速读跳读能力,
3培养学生提取整合信息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提取整合信息能力。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当我拿到新教材的时候,发现八上的教材里赫然出现了《昆虫记》,于是我在四班做了一个调查……
看到这样的数据,我就在思考八年级的你们怎么读《昆虫记》呢?我陷入了困惑。
直到无意间我发现了这一段话,请同学们来跟我一起读,我读第一列,你们读第二列:
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他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
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
是的,“生命”这两个字深深地打动了我,于是我决定这一次重读《昆虫记》只关注“生命”这个词,探寻昆虫世界的生命秘密,这节课就和大家分享我的读书心得。
这里的“一意”就是指的“生命”这个主题。
(板书:主题)
二、跳读章节,精选内容
在确定了“生命”这个主题后,我再跳读《昆虫记》就发现了很多奇妙与不可思议。
我首先发现了蝉的秘密:
1.“蝉”齐读
四年黑暗的苦工,一月日光中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厌恶它歌声中的烦吵浮夸。
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忽然穿起漂亮的衣服,长出与飞鸟匹敌的翅膀,在温暖的日光中沐浴着。
那种钹的声音能高到足以歌颂它的快乐,如此难得,而又如此短暂。
那么蝉的生命有什么特征?
明确:是的,我无法想象四年黑暗的生活。
所以当它经过千辛万苦钻出地面时,它就会用嘹亮而快乐的声音整日地歌颂着它满心的欢喜,因为它的阳光实在来之不易而又匆匆溜走。
所以夏天我再听到蝉叫时不再烦躁,因为我知道那是生命的歌唱。
2.“舍腰蜂”
然后我接着往下读,我读到了“舍腰蜂”。
昆虫的生命需要被安放,那就需要巢穴,那么舍腰蜂在筑巢的时候又会面临怎样的危险呢?请男生读。
它首先要穿越又浓又厚的烟灰云雾。
但是,那层烟雾实在太厚重了,以至于当这勇敢的小动物冲进去以后就完全都看不见它那弱小的身影了。
它每天都要这样往返多次,一次次面对可能随时巢毁蜂亡的危险,直到它的窠巢最终顺利竣工舍腰蜂在筑巢时面临怎样的危险?
明确:是的,它们只是筑一个巢,只是建一个家,却需要冒着巢毁蜂亡的危险,它们的生命要安放怎么就如此困难呢?
2.“螳螂的泡沫”
在生命的长河里我继续向前,舍腰蜂筑巢时冒着生命危险,而另一种昆虫——螳螂在产卵时居然会排泄泡沫来修建一个育婴室!生命在这里好神奇呀!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读完再谈谈你体会到螳螂神奇在哪里?
母螳螂在建造这个十分精致的巢穴的时候,也正是它产卵的时候。
......
母螳螂就是在这种泡沫的海洋中产卵、繁衍后代的。
它每产下一层卵就会往卵上覆盖上一层这样的泡沫。
......产卵时,它排泄出用于保护的泡沫,
制造出柔软得如棉花糖一般的包裹物;同时,还能制造出一种用于遮盖的薄片,以及用于通行的小道。
你体会到了螳螂神奇在哪里?
明确:在昆虫世界里的生命就是充满了奇妙,螳螂仅用泡沫就为孩子们修建了一个坚固又柔软的家。
3.“蜘蛛的丝线”在延续生命的过程中,我还看到了熟悉的蜘蛛,但熟悉的蜘蛛也有你不了解的秘密。
那么它,又有什么秘密呢?请女同学读。
为了自己孩子的小窝,它吐尽自己肚子里的最后一根丝,它已经无力捕食,
而且前些日子的好胃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虽然它也想拼命地延续自己的生命,不过一切都无济于事了,它不得不离开这个世界了。
读完之后你发现了蜘蛛有什么秘密呢?
明确:蜘蛛为自己孩子的小窝倾尽了所有,甚至因此而丧失了性命,不得不离开这个世界。
这,就是蜘蛛的秘密。
3.“他们的选择”
我继续围绕“生命”穿梭在这本书里,又惊奇地发现了这样一群昆虫,它们的选择实在令我感到震惊!它们做了什么选择呢?请罗仁镱为我们读。
雄蝎在婚姻终结的时候,任凭自己的伴侣吞吃自己,却不动用自己的武器,......
这宽容还令我想起雌螳螂的情夫;......
当最后被一小口一小口啃吃的时候,它竟不做任何反抗。
此乃婚俗成规所系,对雄性而言,就是无可非议的规矩。
它们做了什么选择呢?
明确:雄蝎和雄螳螂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雄性!从它们出生时起,它们的命运便已悄悄注定,被伴侣吞吃也是它们无可非议的选择,所以他们从始至终不做任何反抗!这也是他们的生命。
在选择了“生命”这个主题后,我跳读(板书:跳读)了“蝉的守候”“舍腰蜂的冒险”“螳螂的泡沫”“蜘蛛的丝线”“他们的选择”,将这些文字汇集以后,我竟然发现了生命的三重境界!你发现了吗?
三、提取升华,求同存异
1.我继续和大家分享我的阅读心得
明确:在读到蝉和舍腰蜂的生命时我写下了这样的感叹(师读):
你愿忍四年锢闭,仅享受一月的阳光;却永不愿停止歌唱。
你愿受烟熏火燎,错一步便蜂毁巢亡;却仍不愿停止修建。
生命!生命!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你终不愿让它停息!
——《愿与不愿》
对于这样的生灵你体会到生命的境界了吗?
生命对于它们这样的弱者而言,就是要用力地活着!活着才是王道。
它们的活着生动地诠释了生命的第一重境界——“存活”。
只有活下来才能享受阳光和美好。
2.那么对于螳螂和蜘蛛的付出,你又想到了什么呢?生命的第二重境界又是什么?
是的,我的感受和你们相同,于是为她们写下了这样的颂词:
加把劲!
为了你们,坚固的泡沫之夏!这才是我的祈祷。
加把劲!为了你们,温暖的丝线之冬!这才是我的终点。
生命!生命!无论冬夏,你始终要将它延续!
——《冬与夏之歌》
3.如果生命的第二重境界是“延续”。
那么生命的第三重境界又是什么呢?他们的选择意味着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他们的山盟海誓。
爱情既过,同类相食;雌雄合体,披荆斩棘;婚俗规定,无可非议;生命生命!
奉献于你。
——《山盟海誓》他们的选择意味着什么?
这是一种选择,是一种自我牺牲式的壮烈选择,昆虫们的选择让人感其悲壮、不禁扼腕叹息,于是我看到了第三重境界“奉献”。
我围绕“生命”主题重读《昆虫记》后,体会到了生命的三重境界,第一重是…蓦然感受到在我们的身边,时时处处都流淌着生命,它们的一生,又何曾白活!这就是昆虫的世界,这就是昆虫的生命!
四、方法提炼
这就是我再读《昆虫记》的历程,那么我读的时候用了怎样的读书方法呢?(学生回答,再一起回顾)
明确:深思熟虑,选取主题跳读章节,精选内容
求同存异,提炼升华(板书:提炼)
实际上这种读书方法不是我的独创,我是向苏轼学习的。
对于读书他是这样说的,我们一起齐读一遍: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
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又答王庠书》
书籍像海洋一般丰富,各方面的知识都有,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全部都吸收,每次只需找到想学习的某一方面来读。
苏轼有一次读《汉书》的时候,就只关注了建筑的名字,然后发现了很多隐藏的乐趣。
这就是苏轼的学习方法,也是我们用来再读《昆虫记》的读书方法。
五、探究角度
下面就请同学们思考,再读《昆虫记》你要选取何“意”呢?请每一小组讨论并确定角度,讨论完每小组依次交流。
“一意求之”角度提示:
昆虫自身:睡觉、筑巢、快乐等
法布尔:观察、探究、写作(比喻、拟声词等)其他角度
结语:
昆虫的世界妙趣横生,昆虫的世界弱肉强食,昆虫的世界更充满了未解之谜!期待两周后同学们精彩纷呈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