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复习共15页
- 格式:ppt
- 大小:901.50 KB
- 文档页数:35
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一、文学常识积累:1、《陋室铭》作者,字,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
《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
《爱莲说》作者,代著名的哲学家,世称“”。
2、铭,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押韵。
本文的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二、字词句积累(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惟吾德xīn()苔痕()案dú()鸿儒()甚蕃()濯()清lián()而不妖不蔓不枝()亭亭jìng()植xiè()玩(二)一词多义:鲜: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名:有仙则名()名之者谁()并自为其名()不能名其一处也()远: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贤臣,远小人()益:香远益清()自以为大有所益()至于斟酌损益()之:水陆草木之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何陋之有()久之,目似瞑()(三)词类活用:不蔓不枝: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四)理解性默写:1、《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2、《陋室铭》中写居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3、《陋室铭》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烦的句子是:4、《陋室铭》一文中,作者在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
提到古代贤士的一句话是:5、《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6、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7、《爱莲说》中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8、《爱莲说》中表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9、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来说是:三、内容及写法理解:《陋室铭》1、托物言志,借陋室不陋,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复习资料班级姓名学号一、重要字词解释及句子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在:在于则:就名:出名,有名灵:神异斯:这惟:只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译: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的德行美好(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上:动词,蔓延入:动词,映入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调素琴:弹琴。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丝竹:丝,指弦乐器。
竹,指管乐器案牍:指官府文书形:形体,躯体乱:使动用法,使……扰乱劳:使动用法,使……劳累译: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也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诸葛庐:诸葛亮隐居南阳居住的草庐子云亭:扬子云的亭子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有什么简陋的呢?译: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二、问题探究1.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①景:自然环境清幽;(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人:交往的客人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③事:主人生活情趣高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作者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作者用诸葛庐和子云亭与陋室类比,以“诸葛、子云”自比,表明自己虽然身居陋室,希望效仿诸葛亮政治上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能够想扬雄一样在文学上万古流芳。
3.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运用引用和反问修辞,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致。
4.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为什么这样写?从山水写起,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一、文学常识本文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朝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医药家被称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
书即书信二、知识点分析1、总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俯视的句子:清流见底。
仰视的句子:高峰入云。
平视的句子: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的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4、描写晨景的句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描写傍晚景色的句子:夕日欲颓,沉鳞竞跃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表现作者自豪之情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9、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答:①“美”字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10、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答: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作者的自得之情。
11、“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12、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好在哪里?答:它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
13、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
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14、“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答: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15、本文实在是一篇美文。
试分析美在何处。
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配合之美③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记承天寺夜游》一、作者作品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