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讲:航空电子技术 (2)讲义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1.74 MB
- 文档页数:27
典型飞机电子系统教学大纲《典型飞机电子系统》教学大纲一、课程类型本课程是本学院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必修课,为职业拓展课程。
二、学分与学时学分:3学分;学时:48学时。
三、适用专业适用于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
四、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典型飞机电子系统》课程是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是航空维修人员处理维修问题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它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飞机电子系统维护基本方法,具有对B737—800型和A320型飞机电子系统进行外场维护和定检的能力;熟悉飞机电子设备的安装位置、使用方法及维护操作程序,具有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飞机电子系统和附件进行测试和调试的能力;加强对飞机电子系统的总体认识,具有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隔离和排除飞机电子系统故障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航空仪表、《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典型飞机电子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一)飞机电子系统1.基本内容:(1)737NG型飞机的基本概况(2)典型飞机电子设备的操作方法(3)典型飞机电子设备的指示内容判读2.基本要求:(1)掌握737NG型飞机的基本概况(2)掌握典型飞机电子设备的操作方法(3)掌握典型飞机电子设备的指示内容判读3.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典型飞机电子设备的操作方法、典型飞机电子设备的指示内容判读(2)难点:典型飞机电子设备的操作方法(二)电子飞行仪表系统维护1.基本内容:(1)EADI中数据的读取(2)EHSI中数据的读取(3)EFIS中数据的读取(4)马赫空速表指示的识别(5)造成EADI无显示的各种原因(6)EFIS系统的测试2.基本要求:(1)掌握EADI中数据的读取(2)掌握EHSI中数据的读取(3)掌握EFIS中数据的读取(4)掌握马赫空速表指示的识别(5)掌握造成EADI无显示的各种原因(6)掌握EFIS系统的测试3.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EADI中数据的读取、EHSI中数据的读取、EFIS中数据的读取、马赫空速表指示的识别、造成EADI无显示的各种原因、EFIS系统的测试(2)难点:EHSI中数据的读取、EFIS中数据的读取、EFIS系统的测试(三)发动机仪表系统维护1.基本内容:(1)飞机在不同飞行状态下EICAS的显示与操作(2)典型故障信息显示判读及分析(3)EICAS显示器显示乱码故障的原因(4)EICAS系统的综合测试2.基本要求:(1)掌握飞机在不同飞行状态下EICAS的显示与操作(2)掌握典型故障信息显示判读及分析(3)掌握EICAS显示器显示乱码故障的原因(4)掌握EICAS系统的综合测试3.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飞机在不同飞行状态下EICAS的显示与操作、典型故障信息显示判读及分析、EICAS显示器显示乱码故障的原因、EICAS 系统的综合测试(2)难点:典型故障信息显示判读及分析、EICAS系统的综合测试(四)机载通信系统维护1.基本内容:(1)使用F/O位甚高频系统与塔台进行通话(2)使用CAP位甚高频系统与塔台进行通话(3)音频控制面板的调节(4)使用高频通信系统与基地进行通信(5)客舱广播系统的使用及维护(6)通信系统中磁带机及话音记录器故障的排除2.基本要求:(1)掌握使用F/O位甚高频系统与塔台进行通话(2)掌握使用CAP位甚高频系统与塔台进行通话(3)掌握音频控制面板的调节(4)掌握使用高频通信系统与基地进行通信(5)掌握客舱广播系统的使用及维护(6)掌握通信系统中磁带机及话音记录器故障的排除3.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使用F/O位甚高频系统与塔台进行通话、使用CAP位甚高频系统与塔台进行通话、音频控制面板的调节、使用高频通信系统与基地进行通信、客舱广播系统的使用及维护、通信系统中磁带机及话音记录器故障的排除(2)难点:客舱广播系统的使用及维护、通信系统中磁带机及话音记录器故障的排除(五)机载导航系统维护1.基本内容:(1)机载导航设备的指示及使用(2)各导航系统自测试的方法2.基本要求:(1)掌握机载导航设备的指示及使用(2)掌握各导航系统自测试的方法3.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机载导航设备的指示及使用、各导航系统自测试的方法(2)难点:各导航系统自测试的方法(六)飞行管理系统维护1.基本内容:(1)CDU的使用(2)导航数据库的更新方法(3)FMC之间导航数据库的交输2.基本要求:(1)掌握CDU的使用(2)掌握导航数据库的更新方法(3)掌握FMC之间导航数据库的交输3.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CDU的使用、FMC之间导航数据库的交输(2)难点:FMC之间导航数据库的交输七、学时分配课程学时分配表教学环节时数课程内容讲课实验实训理实一体习题小计(一)飞机电子系统4 1 1 6 (二)电子飞行仪表系统维护2 2 6 (三)发动机仪表系统维护2 2 1 9 (四)机载通信系统维护3 3 1 12 (五)机载导航系统维护2 2 1 9 (六)飞行管理系统维护 2 2 6 总计3212 4 48八、课程教学建议1. 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
《航空航天导论》课程讲义第二篇(汪海)第二讲军民用飞机分代与先进技术1、军用飞机分代与标志性先进技术2、民用飞机分级与标志性先进技术1、军用飞机分代与标志性先进技术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了飞机以后,世界航空工业最初的发展均来自历次战争的刺激。
可以说,军事需求是推动军用机更新换代的动力,空气动力学,喷气推进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材料技术等是军用飞机得以迅速发展并推动其更新换代的技术基础。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战斗机已从第一代发展到第四代。
各代战斗机的基本特点:第一代:中等展弦比后掠翼,高亚音速机动,光学瞄准,尾随攻击,中空突防。
发动机推重比4。
第二代:小展弦比大后掠三角薄翼,高空高速可超音速作战,安装单脉冲雷达、机炮和红外导弹,近距格斗,高空突防。
发动机推重比5 6。
第三代:采用边条翼或近耦合鸭翼,中低空高机动性,安装脉冲多扑勒雷达和综合航电系统。
安装机炮近距全向导弹、中距导弹。
近距格斗,全向攻击,超视距作战,中低空突防。
发动机推重比8。
第四代:采用气动布局与隐身技术综合设计,实现超音速巡航和高机动性,安装相控阵雷达和高度综合航电系统,安装发射后不管导弹、近距全向攻击导弹,以超视距作战为主兼顾近距格斗,高空突防。
发动机推重比10。
1.1第一代战斗机主要是指二战后发展起来的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该机可以通过中空突防以避开地面炮火,在朝鲜战场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完全淘汰了螺旋桨飞机。
如美国的F-85、F-86、前苏联的Миг-15、Миг-17等。
这一代战斗机吸取了两次世界大战空战的经验,飞行速度和高度都有明显提高。
后掠翼设计技术的成熟和应用,使第一代战斗机的最大M数达到0.9左右。
后掠角的作用主要是增大飞行临界马赫数,推迟波阻出现的M数及减少波阻。
主要特点:1)气动布局与主要性能:采用常规气动布局,中等展弦比后掠机翼,后掠角35°~40°,展弦比4~6,相对厚度8%,高亚音速大机动,M max=0.9,H max=15km,M巡航=0.8,机动性较好,盘旋过载4.5g,最大法向过载5.0g。
航空电子理论基础知识航空电子理论基础知识航空电子是指飞机上所有电子系统的总和。
一个最基本的航空电子系统由通信、导航和显示管理等多个系统构成。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分享航空电子理论基础知识,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历史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航空电子(Avionics)这个词还没有出现。
那时,航空仪表,无线电,雷达,燃油系统,引擎控制以及无线电导航都是单独的,并且大部分时候属于机械系統。
航空电子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
伴随着电子工业走向一体化,航空电子市场蓬勃发展起来。
在70年代早期,全世界90%以上的半导体产品应用在军用飞机上。
到了90年代,这个比例已不足1%。
从70年代末开始,航空电子已逐渐成为飞机设计中一个部门。
推动航电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冷战时期的军事需要而非民用领域。
数量庞大的飞机变成了会飞的传感器平台,如何使如此众多的传感器协同工作也成为了一个新的难题。
时至今日,航电已成为军机研发预算中最大的部分。
粗略地估计一下,F-15E、F-14有80%的预算花在了航电系统上。
航空电子在民用市场也正在获得巨大的成长。
飞行控制系统(线传飞控),苛刻空域条件带来的新导航需求也促使开发成本相应上涨。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将飞机作为自己出行的首要交通工具,人们也不断开发出更为精细的控制技术来保证飞机在有限的空域环境下的安全性。
同时,民机天然要求将所有的航电系统都限制在驾驶仓内,从而使民机在预算和开发方面第一次影响到军事领域。
设计约束飞机上的任何设备都必须满足一系列苛刻的设计约束。
飞机所面临的电子环境是独特的,有时甚至是高度复杂的。
制造任何飞机都面临许多昂贵,耗时,麻烦和困难的方面,而适航性认证则是其中之一。
随着飞机及机组人员愈来愈依赖于航电系统,这些系统的健壮性便变得非常重要了。
建造航空电子系统的一个必要因素就是要求飞行控制系统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失效。
然而,飞机上任何一种系统都对健壮性有一定程度的要求。
集成从航空电子工业的发轫时期开始,如何将及其众多的电子系统连接起来,密切有效地使用各种信息就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航空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学号:姓名:日期:2012.10.25综合航空电子技术发展至今近半个世纪,基本上经历了分散、联合、综合到高度综合四个阶段;航空电子系统结构亦是如此,同样经历了分立式、集中式、集中分布式和资源共享式四个阶段.在这几十年中,从事航空电子技术研究和系统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都在致力于为未来的军用飞机开发和研制“理想的”综合航空电子系统工作,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综合航空电子技术发展的漫长过程中,美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并有着巨大的技术储备.20世纪70年代初的数字式航空电子信息系统(DAIS)计划、80年代中期的“宝石柱”计划和9O年代初的“宝石台’宗合航空电子系统计划是三项著名的计划,并被同行们视为航空电子发展史中的里程碑.这些计划所研究和开发的系统及技术成果均不同程度地用于新型军用飞机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空军的F-22战斗机.F-22战斗机的综合航空电子系统采用了“宝石柱”计划的设计思想及研究成果,通过硬件和软件的多重应用实现了系统的通用化;通过把硬件划分成小型的易于替换的基本硬件实现了系统的模块化;通过资源共享、互连和信息融合实现了系统的综合化.F-22的综合航空电子系统代表了世界军用航空电子研制的最高水平.随着航空电子技术综合程度的不断提高,强大的航空电子系统为作战飞机实现多功能——全无候的探测能力、武器投放能力和电子对抗能力提供了保证,已成为现代军用飞机提高作战性能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航空电子系统在飞机上的比重越来越大,其费用也相应增加,例如:F_4飞机的每千克成本是330美元,F_15飞机每千克成本是638美元,而F-22飞机每千克成本高达5435美元.由于在军用飞机特别是先进飞机的成本构成中,航空电子成本已占整个成本的30%一50%,因此导致飞机寿命周期费用大幅度增加,由此在未来的军用飞综合航空电子技术发展展望霍曼机研制计划(例如美国的联合攻击机OsF)中首次把“经济上可负担得起(afordability),即经济可承受性”作为飞机必须考虑的重要特性之一。
《飞机电传操纵系统与主动控制技术》——飞机教材自动飞行控制一、飞机电传操纵系统的概述飞机电传操纵系统,简称FBW(FlyWire),是一种利用电子信号传输指令的飞行控制系统。
它取代了传统的机械操纵系统,将飞行员的操纵指令转化为电子信号,通过计算机处理后,控制飞机的舵面和发动机,实现飞行控制。
电传操纵系统的优势在于重量轻、可靠性高、响应速度快、操纵灵活,并且能够实现复杂的飞行控制律。
在现代民用和军用飞机中,电传操纵系统已成为标配。
二、电传操纵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1. 组成(1)操纵杆:飞行员通过操纵杆输入指令。
(2)传感器:实时监测飞机的姿态、速度等参数。
(3)飞行控制计算机:处理飞行员指令和传感器数据,输出控制信号。
(4)执行机构:根据控制信号,驱动飞机舵面和发动机。
2. 工作原理(1)飞行员操纵杆输入指令。
(2)传感器将飞机的姿态、速度等参数传输给飞行控制计算机。
(3)飞行控制计算机根据预设的控制律,处理飞行员指令和传感器数据,输出控制信号。
(4)执行机构根据控制信号,驱动飞机舵面和发动机,实现飞行控制。
三、主动控制技术及其在电传操纵系统中的应用1. 主动控制技术概述主动控制技术是指通过飞行控制系统,对飞机的气动布局、结构强度和飞行性能进行实时优化,以提高飞行品质和性能。
在电传操纵系统中,主动控制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
2. 主动控制技术在电传操纵系统中的应用(1)放宽静稳定性(RSS):通过主动控制技术,使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保持较小的静稳定性,提高飞行性能。
(2)机动载荷控制(MLC):在飞机进行机动飞行时,主动控制技术可减小机动载荷,降低结构疲劳。
(3)颤振抑制:利用主动控制技术,实时监测飞机结构振动,采取措施抑制颤振现象。
(4)阵风减缓:在遭遇阵风时,主动控制技术可减小飞机受阵风影响,提高乘坐舒适性。
飞机电传操纵系统与主动控制技术的结合,为现代飞行器带来了更高的性能和安全性。
在未来的航空领域,这两项技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飞行器的发展。
《航空电子系统》课程标准一、课程描述本课程是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程。
主要讲授飞机的主要电子系统及航空仪表的工作原理,使学生熟悉常用航空电子系统的基本结构及信息显示,初步掌握航空电子系统的使用知识。
了解国内外航空电子系统的最新发展动向,了解航空电子系统故障排除办法。
培养学生对航空电子系统的熟悉和理解能力,为学习飞行技术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较全面地介绍现代民航飞机的机载电子设备与系统,内容包括各类飞行仪表、航空电子综合显示系统、通信系统、导航系统、气象雷达等。
学生通过学习应在理论上对民航飞机的电子仪表与通信、导航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有一个全面和深刻的了解。
同时,了解各种飞行仪表、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导航系统等在民用飞机上的位置、配置和作用,此外,通过学习学生还应掌握现代民航运输机电子系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全面了解民航飞机电子系统的基本情况及发展动态,为今后学习具体机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完本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 掌握大气数据计算机系统的功用、输入、输出数据、典型指示器的认读;2. 掌握姿态系统、罗盘系统的概念、功用和基本使用方法。
熟悉陀螺的原理及相关的仪表;3. 掌握电子仪表系统的功用和典型显示;掌握飞机状态监控系统的功用和使用特点;4. 掌握自动飞行系统的组成、功用;掌握自动驾驶仪、飞行指引仪、偏航阻尼器、自动俯仰配平系统及自动油门系统的功用和简单工作原理;5. 掌握机载彩色气象雷达、机载二次雷达应答机、预警型风切变探测系统、无线电高度表的功用、显示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6. 掌握TCAS2的功用、驾驶舱显示及语音通告;7. 掌握GPWS和EGPWS的功能、语音警告、驾驶舱显示及基本使用方法;8. 掌握典型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与使用。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1) 《高等数学》,具备一定的推导和分析公式的基础知识;(2) 《实用英语》,能阅读一般英文资料,可以方便完成对机床的操作;2.与后续课程的联系(1)顶岗实习(2) 毕业设计四、学习内容与学时分配(一)学习内容第1章大气数据计算机系统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熟悉和理解大气数据系统及相关仪表的组成、功用及使用方法。
航天技术航天技术和天联系在一起,大家都觉得很神秘。
因为在人们心目中,天总是至高无上的。
中国古代的大军事家孙子说,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
在现代,谁控制了太空,谁就控制了地球。
可以说,天带给人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和向往,留下了许多如飞天壁画,嫦娥奔月这样动人的传说。
说到这里,大家一定要问,到底什么是航天技术呢?航天技术,就是把人造天体送上太空,以探索、开发、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又称空间技术。
下面,我们分四个方面来介绍航天技术:一、航天技术发展概况;二、航天技术基础知识;三、航天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四、我国航天技术。
一、航天技术发展概况这是一张航天技术发展概况的草图,从这个图可以看出,是苏联在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那时到现在,已经过去47年。
47年只不过弹指一挥间,而航天技术(亦称空间技术)却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到1998年底,世界各国共发射了航天器近5300多颗,其中前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以及美国占发射总数的绝大部分。
在这些航天器中军用卫星占三分之二,它们在军事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目前,侦察卫星不仅成了大规模侦察的重要手段,而且可以提供战役战术范围内的侦察服务;军事通信卫星能够为陆海空三军部队提供可靠的通信手段;导航卫星可以为各种攻击平台(攻击的载体)和打击手段如舰艇、飞机、导弹等进行精确导航;测地卫星能够测出各种军事目标的精确地理位臵,从而大大提高了武器的命中精度;气象卫星,可以提供比较准确的全球或局部地区的气象情报,为制定作战计划提供更充分的依据。
上述这些军用卫星的发展,又导致反卫星武器(亦称拦截卫星)的出现。
因此,传统的海陆空三维战场将演变成海陆空天电五维战场,不久,将出现一支新的军种--“天军”。
附件二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基础部分培训大纲电子专业(AV)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飞行标准司目录一、总则二、培训目标三、学时分配四、培训内容与要求五、教材与参考资料一、总则1、中国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电子专业(A V)基础部分培训大纲是按照中国民用航空规章CCAR-66、CCAR-147部的要求编写的。
2、本大纲的目的是:(1)满足ICAO附件一的规定;(2)为维修人员执照基础部分电子专业(A V)的培训和考试提供标准。
本大纲在制定中充分考虑到JAR-66、FAR-66、HKAR-66等同类执照的要求。
3、基于中国民航电子专业维修人员的文化基础水平的实际,本大纲未对数学、物理和电路基础等基本知识提出要求。
4、大纲的培训内容覆盖了现代民用航空的先进电子技术,并考虑了航空电子科技发展的需要。
5、本大纲适用于对具有(或相当于)民用航空大、中专电子专业基础知识的电子专业维修人员。
电子专业维修人员一般应是从事过二年以上的机务维修工作的人员。
6、维修人员执照电子专业(A V)基础部分的培训参考学时为390学时。
7、本大纲由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飞行标准司负责解释。
二、培训目标通过培训,应使考试合格的电子专业维修人员达到下列要求:1、熟悉航空法规、ICAO公约和民航其它法规、条例的内容和要求;2、掌握飞机放行的要求、程序和有关规定,能严格按法规、条例和安全要求维护飞机;3、掌握较系统的航空电子学基础知识,理解现代航空电子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4、熟悉现代航空电子系统的组成、功用和基本技术参数;5、较为全面地了解飞机电气系统的功用、组成、使用方法和基本检查方法,掌握飞机电源系统以及地面电源的使用;6、了解飞机的基本结构、主要材料和常用紧固件的基本用途和性质,了解飞机主要系统的功用、维护要求和基本检查方法;7、了解航空发动机的基本知识、维护要求和基本检查方法;8、掌握现代航空电子系统、飞机、飞机系统、发动机、电气系统的维修特点、操作使用注意事项,提高维修人员的实际维修能力和分析排除故障的能力,提高维修活动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