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几分之几
- 格式:docx
- 大小:17.79 KB
- 文档页数:1
本篇教案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主要介绍“认识几分之几”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几分之几的含义,理解分数与数轴上的位置关系,掌握分数相加、相减的方法,提升分数计算的能力和理解水平。
一、教学目标1.理解几分之几的概念。
2.掌握分数与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3.掌握分数相加、相减的方法。
4.提升分数计算的能力和理解水平。
二、教学内容1.认识几分之几的概念。
2.数轴上的分数表示。
3.分数相加、相减的方法和练习。
三、教学重点1.认识几分之几的概念。
2.掌握分数与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3.掌握分数相加、相减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1.数轴上的分数表示。
2.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五、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小视频,引入学生对几分之几的概念,并提问:什么是几分之几?有哪些场景会用到几分之几呢?2.主体(40分钟)2.1.认识几分之几的概念(15分钟)通过黑板演示,带领学生理解几分之几的概念,引导学生体验几分之几的实际应用,如:可以表示同一组物品中选取的部分数量。
并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
2.2.数轴上的分数表示(10分钟)通过黑板演示,引导学生了解数轴上分数的表示方法。
同时通过画图帮助学生理解每个分数在数轴上所处的位置。
2.3.分数相加、相减的方法(15分钟)通过黑板演示,带领学生掌握分数相加、相减的方法。
通过大量练习,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理解水平。
3.总结(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几分之几的认识和掌握。
六、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2.互动讨论法3.练习巩固法七、教学手段1.多媒体展示设备2.黑板、白板3.练习册八、教学评估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情和学习反应。
2.练习评估法:通过布置练习和检测学生的练习情况,得出学生对本节课程的掌握程度。
九、教学时间安排本节课程预计用时60分钟。
十、教学反思此教案通过引导学生体验几分之几的实际应用,教会学生在数轴上表示分数,掌握分数相加、相减的方法。
《几分之几的认识》试讲稿一、导入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长方形的纸(拿出长方形纸展示)。
如果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对,是二分之一。
那如果把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又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没错,是四分之一。
那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几分之几。
二、新授1. 认识四分之三现在老师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边说边操作)。
那其中的1份是四分之一,那3份呢?我们就说这3份是这张纸的四分之三,写作3/4。
这里的3表示取的份数,4表示把这张纸平均分成的份数。
2. 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再看这个圆形(拿出圆形纸片),如果把它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5份,那就是这个圆形的八分之五,写作5/8。
那谁能说一说八分之五的含义呢?(请同学回答)很好,就是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八分之五。
3. 比较几分之几的大小老师在黑板上画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一个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另一个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4份。
同学们看,左边这个长方形表示三分之二,右边这个长方形表示六分之四。
大家觉得三分之二和六分之四哪个大呢?(让同学们小组讨论)其实啊,我们可以把三分之二的分子分母同时乘2,得到六分之四。
所以三分之二和六分之四是相等的。
这就告诉我们,比较几分之几的大小时,可以把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比较。
三、练习那现在我们来做几道练习题。
老师在PPT上展示一些图形,让同学们说出阴影部分表示几分之几,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巡视同学们做题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四、总结好啦,今天我们学习了几分之几。
谁能来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呢?(请同学回答)非常棒,我们认识了几分之几,知道了它的含义,还学会了比较几分之几的大小。
五、作业课后请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几分之几,下节课我们来分享。
好,下课!。
教案:《认识几分之几》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读写分数。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描述生活中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内容:1. 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2. 运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读写分数。
2. 学会运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分数的读写方法。
2. 运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具(如水果、糖果等)。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蛋糕的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个问题。
2. 学生尝试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分数的概念。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讲解分数的意义,如“分数表示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2. 教师示范分数的读写方法,如“1/2读作‘一半’,2/3读作‘二分之三’”。
3. 学生跟读,并尝试读写一些简单的分数。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如“把一块披萨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披萨的多少?”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个别辅导。
四、拓展应用(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他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苹果?”2. 学生小组讨论,尝试用分数描述这个问题,并给出解答。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如分数的意义、读写方法以及运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总结。
六、课后作业(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如“用分数描述你家里的一些物品,并计算出每份的量”。
2. 学生完成作业,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分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分数的意义。
《认识几分之几》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分子、分数线、分母的含义,能正确地读、写分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几分之几》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子、分数线、分母的含义,能正确地读、写分数。
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子、分数线、分母的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具:圆形纸片、剪刀、彩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引入分数。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苹果,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如果把这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多少苹果?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出来。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分数现象,让学生举例说明。
2.探究新知(1)让学生用圆形纸片表示分数,并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数的特点。
(2)讲解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让学生认识分子、分数线、分母。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分数的意义。
(4)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分数,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
3.课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教材P27页的练习题。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分数的意义,并举例说明。
4.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板书认识几分之几2.板书内容:(1)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2)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分子、分数线、分母。
(3)读、写分数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完成教材P28页的练习题。
2.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分数现象,并用分数表示出来,与家人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等方式,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讲解。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理解几分之几》微课
前期准备: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的含义的基础上解决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除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课件动画展示能够很好的协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
需要分析:课前,要求学生准备一定数量的小棒。
教师需要准备PPT。
实施过程:
1、同桌之间相互合作,用摆小棒的方法协助兔宝宝解决“12个蘑菇的是多少个”的问题,并且能够边展示边解释自己是怎样分的,怎样拿的,最后拿出了多少个。
2、课件展示平均分几份和拿出几份,并且相对应地出示算式,让学生很自然从摆小棒过渡到列式计算,层次清晰,便于学生接受。
针对于算式,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是怎样来的,求得的是什么,协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式。
3、出示练习,先让学生分一分,再列式计算,进一步理解“份”和“个”。
分数中不管分母还是分子,都是代表几份,一份里可有有一个也能够有几个。
先看分母,代表将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再看分子,代表从中取出几份;最后,用乘法算出这几份一共有多少个。
4、展示学生错误的算式,进一步巩固算式中每个数代表的含义以及算式求得的是什么。
应用成效:
课例结束后,整体感觉学生的接受水平和理解水平都很不错,并且语言组织表达水平也很强。
通过动画的展示,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含义,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发言,思维敏捷,语言表述准确,即使有部分学生出现错误,通过课件的展示,也能找出自己出错的原因,即时改正。
评价反思:
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本来就是难点,学生必须先很好地理解几分之几的分数含义,然后才能列式计算。
本节课,先采用动手操作,自己分一分、拿一拿,让学生有个感性的理解;然后创设情境,协助兔宝宝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动画演示,协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案。
接着,通过两道练习题的动画演示来巩固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