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7课《可爱的小动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7 可爱的动物》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7 可爱的动物》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动物,知道它们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材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各种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进而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动物。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然的兴趣,他们喜欢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动物知识,对一些常见的动物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不够深入,对如何保护动物还不够清楚。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3.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动物。
四. 教学重难点1.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观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动物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动物角色扮演的道具。
3.准备课堂活动用的白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各种可爱的动物,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然后通过讲述动物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动物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4.巩固(5分钟)利用白板,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并简单描述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动物,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关爱动物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2分钟)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观察一种动物,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并和家长一起讨论如何保护这种动物。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可爱动物》教案3篇Lesson 7 lesson "lovely animals" teaching plan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可爱动物》教案3篇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可爱动物文档实用版2、篇章2:可爱动物模板标准版3、篇章3:可爱动物文档(最新版)篇章1:可爱动物文档实用版教学设计理念口语交际活动离不开具体的交际情境,学生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产生语言的动机,然而,交际情境的创设又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际。
因此,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具体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交际的情境中学会观察、倾听和表达,是提高口语交际效率的关键。
本次口语交际训练内容是把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写一写。
可以描写它可爱的样子,可以写写它有趣的生活习性,也可以把自己和这个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写下来。
在设计本堂课时,我力求做到:一是要创设交际的情境,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特点及自己和这个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进行口语交际,激发他们交际的兴趣和热情,让全班学生都“动”起来。
教材分析:《可爱的动物》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中的一次口语交际训练。
通过此次口语交际活动,既可以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又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在交际的过程中还能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动物趣事,从而激发学生了解动物的兴趣和亲近动物、爱护动物的情感。
这次口语交际安排说和写两项内容,说与写内容相同、要求相近,体现了说写结合的思想。
《可爱的动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感受并探索大自然的生命,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爱护之心。
2.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3.喜欢和动物交朋友,能够善待小动物。
二、教学重点喜爱动物,能善待、保护动物。
三、教学难点懂得如何正确与动物相处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视频和图片,学生在家搜集有动物老师的资料,和家长讲一讲和动物朋友的故事。
五、教学过程(一)回顾所学,引入新知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老师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动物的喜爱,并且每位同学都有了自己喜欢的动物,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你们喜欢的动物吧。
(播放视频)看到你喜欢的动物可以热情的叫出它的名字。
2.同学这么喜欢动物,那么我们今天就继续来聊一聊可爱的动物。
(二)《我和我的动物朋友》故事会过渡:在我们的世界里,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生机勃勃的动物们,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和美好。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和动物是可以像朋友一样的和谐友好的相处的。
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孩子们和动物之间关系就比较好,有的同学把自己和动物的照片发在了班级QQ群里,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打开QQ群看图片)就在刚才,老虎大王也看到了同学们的照片,看到同学们和动物关系这么密切,它想邀请同学们到动物王国去做客,你们想去吗?可是老虎大王为同学们设置了一些难关,只有闯过这些难关,我们才能到动物王国去做客,你们有信心闯关吗?准备好喽,第一关来啦!第一关:讲一讲你和动物之间的小故事。
1.请同学们先来看一看要求。
要求:(1)四人为一小组,说一说你和动物之间发生的小事情。
(2)将故事讲清楚,讲具体。
(3)每一组评选出一位小小故事王,代表小组进行交流。
2.教师示范讲故事。
那老师先来做个示范,讲一讲我和小动物的故事。
现在请小组之间先开始说一说。
师巡视指导。
3.同学们的故事交流完了吗?每小组的小小故事王选出来了吗?好,现在老师宣布,一(2)班《我和我的动物朋友》故事会现在开始!哪一组小朋友愿意第一个来讲?指名小组,你们小组选出的故事王是谁?有请XX同学分享他和动物之间的故事。
人教社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7 可爱的动物课题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可爱的动物》教材分析《可爱的动物》一课旨在培养学生具有与身边的动物共在共生的意识,养成与动物友好、和谐相处的习惯。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模块中的第8条“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而编写,共分为四个主题,侧重点也各有不同,从“我喜欢的动物”入手,唤起学生与动物之间的感情记忆,接下来通过“我和我的动物朋友”来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人与动物的亲密关系。
“怎样才是真喜欢”以及“别让自己受伤害”两个环节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正确对待动物的方法,同时也要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本节课作为本课的第二课时,侧重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的关爱动物,并学会与动物相处时如何保护自己。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这种亲近感使他们愿意去了解和亲近动物。
但也是因为他们天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让儿童倾向于以自己内心喜欢的方式去对待身边的动物,这通常会导致对动物错误的爱心和不设防的亲近,比如给鱼喂食过多、搂抱流浪猫狗等等,这些做法不仅不利于动物的成长,有时还会给自己带来伤害。
所以,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热爱自然、亲近动物、珍爱生命;另一方面也要引导他们懂得与动物相处的基本知识和策略,使他们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目标1.感受动物与人相互依存、相互帮助的亲密关系,增进对动物喜爱的情感。
2.懂得如何正确的关爱动物,提升珍爱动物生命的意识。
3.学会与动物相处时如何保护自己。
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怎样才是真喜欢、别让自己受伤害”课时目标1.懂得如何正确的关爱动物,提升珍爱动物生命的意识。
2.学会与动物相处时如何保护自己。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什么是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学会与动物相处时如何保护自己。
难点:知道什么是对动物真正的喜爱,提升珍爱动物生命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引发思考1.讲述: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是小宇和它的好朋友小蜻蜓之间的故事,你们想看看吗?播放绘本故事视频《我和小蜻蜓》2.思考:小宇那么喜欢小蜻蜓,最后却把它放回了大自然,这是为什么呢?预设1:小蜻蜓在瓶子里不高兴,小宇不想看到小蜻蜓不开心。
第7课可爱的动物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课程名称:道德与法治年级:一年级下册课时:第7课可爱的动物第2课时教学内容:识别和欣赏动物,知晓动物的习性和生态环境,了解如何保护动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对动物有更深入的认识,提高爱护动物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2. 让学生了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并了解一些基本的保护措施。
教学重难点:1. 了解动物的习性和不同的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动物保护意识。
2. 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对动物和人类所造成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解、观察、讨论、游戏教学准备:1. 图片、卡片等教具。
2. PPT课件、视频等多媒体教具。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最喜欢的动物是哪些?为什么呢?引导学生表达感受。
Step 2:学习(25分钟)1. 教师出示小动物卡片,让学生描述它的外貌特征、习性、生存环境等,了解动物的生态环境。
2. 通过多媒体教具和图片展示,讲解一些常见的动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特点和习性。
如:老虎、大象、熊猫等。
3.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动物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动物所面临的威胁。
如:熊猫列队,象牙塔的猎杀等。
Step 3:思考(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动物?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2. 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保护措施,同时引导学生体验动物生存环境的变化对动物所造成的危害。
如:树木被砍伐后,小动物的藏匿之所减少等。
Step 4:延伸(10分钟)1. 教师结合多媒体教具,向学生展示一些动物保护组织的工作和宣传,让学生了解保护动物的行动。
2. 让学生回答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动物?如何避免对动物造成的伤害?Step 5:作业(5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份问卷调查: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家乡动物?结合实际情况,对调查结果进行讨论。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可爱的动物》优秀教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可爱的动物》优秀教案篇1活动内容:语言嬉戏《可爱的小动物》活动目标:1、培育幼儿喜爱听说嬉戏,能大胆地与小挚友,老师一起开心嬉戏的情感。
2、教会幼儿学习倾听老师的讲解,驾驭嬉戏玩法,遵守嬉戏规则。
3、学会正确地说出小动物名称,叫声,并做相应的手势动作。
活动打算:1、课前学习儿歌〈可爱的小动物〉2、小动物住的房子个一座3、大象、老虎、老鼠、猴子、小鱼的手偶各一个,各种小动物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1、老师出示小动物手偶,导入活动师:小挚友,今日有很多的小动物要到我们小二班做客,我们学过了一首儿歌,里面就有很多的小动物,这是什么儿歌呢?把现在我们一起念这首《可爱的小动物》欢迎这些小动物到我们班上来,好吗?幼儿念儿歌完儿歌后,老师提问:儿歌中都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孩子回答老师出示相应的小动物手偶。
2、学习创建小动物的动作师:小动物看到小挚友这么热忱的欢迎他们,可快乐了,他们想给小挚友做许多美丽的动作,你们能帮他们想想能做哪些美丽的动作吗?大象喜爱做什么动作?请全班小挚友一起学习。
3、嬉戏做客l布置嬉戏场景,讲解嬉戏玩法玩法:小挚友到了哪个小动物家里时,必需先敲门,并学习这种小动物的叫声或动作,这样小动物才会给你开门,让你进去。
l玩一玩:1)先请全班小挚友学一句礼貌问句,如:小鱼姐姐,请问,我能到你家做客吗?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2)分组嬉戏,请一组幼儿分组敲门3)把小动物的家搬到户外,让小挚友自由选择敲小动物家的门。
4、嬉戏结束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可爱的动物》优秀教案篇2一、活动目标1.学习选用圆形体的废旧材料,制作自己宠爱的动物头饰,体现材料运用的多元化,并渗透循环再造的环保意识教化。
2.通过用圆的形体构成各款可爱的动物头饰,提高对造型美的感觉力、想象力和动物操作实力,从胜利的喜悦中培育自信。
教学重点:选用圆的形体材料构成动物头饰.教学难点:驾驭毛线类材料的粘贴固定方法。
7.《可爱的动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可爱的动物》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学会用正确的方式爱护小动物,2.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掌握与小动物相处时保护自己的方法。
3.树立与动物相处时的规则意识,知道动物也受法律保护。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学会用正确的方式与动物和谐相处。
难点:树立与动物相处时的规则意识。
三、教学用具课件四、相关资源活动设计:生活中的小动物教学图片:打狗、打鸟、拔象牙知识解析:小蜻蜓历险记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导语:同学们都喜欢小动物吧,那么,你们能读懂小动物的心思吗?我们来看这则“小蜻蜓历险记”的故事,假如你是小蜻蜓,你会和彬彬说什么呢?出示任务:化身小蜻蜓,和小男孩交谈。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踊跃讨论分享。
教师总结:正因为大自然中的这些小生命的存在,才让世界显得五彩斑斓,即使我们非常喜欢大自然中的小动物,也不能把小动物抓回自己的家,让小动物们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大自然中,才算是真的喜欢小动物。
它们都是渴望自由的,也都有生存的权利,我们要试着去了解和珍爱一切生命。
设计意图:通过拟人化的故事画册引入,让学生了解珍爱动物的重要性,让课堂引导认知和生活。
【课堂活动】一、怎样才是真喜欢活动一:小小分享会:喜欢小动物的正确做法是什么?导语:很多同学都说自己喜欢小动物,那么你知道真正喜欢小动物应该怎么做呢?出示任务1:请观察下面的图片,判断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做法是错的,并说明原因。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分享讨论。
教师总结:图一中追赶、殴打小动物是不对的;图二不能随便给动物园的动物投食,而且还会破坏它们的生活环境;图三给金鱼喂食要科学,过量会导致金鱼贪食死亡;图四为小鸟搭窝,让它们免受风吹雨打,这是值得提倡的。
在我们的周围,还有一些不法之徒,残忍的拔掉象牙,制成象牙制品,剥掉动物的皮毛,制成大衣,这些都是非常恶劣的行为,我们要坚决抵制。
出示任务2:请和同伴分享你和小动物和睦相处的小妙招。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可爱动物》教案3篇Lesson 7 lesson "lovely animals" teaching plan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可爱动物》教案3篇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可爱动物文档实用版2、篇章2:可爱动物模板标准版3、篇章3:可爱动物文档(最新版)篇章1:可爱动物文档实用版教学设计理念口语交际活动离不开具体的交际情境,学生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产生语言的动机,然而,交际情境的创设又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际。
因此,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具体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交际的情境中学会观察、倾听和表达,是提高口语交际效率的关键。
本次口语交际训练内容是把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写一写。
可以描写它可爱的样子,可以写写它有趣的生活习性,也可以把自己和这个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写下来。
在设计本堂课时,我力求做到:一是要创设交际的情境,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特点及自己和这个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进行口语交际,激发他们交际的兴趣和热情,让全班学生都“动”起来。
教材分析:《可爱的动物》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中的一次口语交际训练。
通过此次口语交际活动,既可以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又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在交际的过程中还能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动物趣事,从而激发学生了解动物的兴趣和亲近动物、爱护动物的情感。
这次口语交际安排说和写两项内容,说与写内容相同、要求相近,体现了说写结合的思想。
7 可爱的动物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到不同动物的特征和特点。
2.能够了解动物对人类的贡献和保护动物的意义。
3.能够尊重动物,爱护动物,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形象教学通过展示形象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们认识到各种各样的动物,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2. 问答讲解请学生们回答以下问题:1.你们见过哪些动物?你们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2.动物有哪些特征?3.你们知道动物对我们人类有哪些贡献吗?4.你们认为保护动物为什么很重要?在学生们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给予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3. 观察实验老师给予学生们一些实验,观察一些常见的动物,例如观察蚂蚁搬运食物的行为,观察鸽子的飞行姿态等。
4. 分组讨论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一种喜欢的小动物,然后与同学分享他们的小动物是怎么样的,要怎么呵护它们等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让学生们观察图片或视频:•展示各种各样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们表述自己喜欢什么动物以及为什么喜欢2. 教学过程第一步:进行问答讲解老师问学生们问题并给予肯定和鼓励:1.你们见过哪些动物?你们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2.动物有哪些特征?3.你们知道动物对我们人类有哪些贡献吗?4.你们认为保护动物为什么很重要?第二步:观察实验老师给予学生们一些实验,观察一些常见的动物,例如观察蚂蚁搬运食物的行为,观察鸽子的飞行姿态等。
第三步:分组讨论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一种喜欢的小动物,然后与同学分享他们的小动物是怎么样的,要怎么呵护它们等等。
3. 结束环节老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提醒学生们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主要采用形象教学、问答讲解、观察实验、分组讨论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对不同动物的兴趣和认识,提高了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们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7可爱的动物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一、课程概述本课程主要介绍七种可爱的动物,包括小熊猫、袋鼠、企鹅、海豚、老虎、长颈鹿和大熊猫。
通过学习这些动物,让学生了解到它们的生活习性、行为特征和保护意义,引导学生热爱动物,增强动物保护意识,从而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七种可爱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
2.学生能够了解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动物的能力,学会使用词汇描述动物的特征。
2.鼓励学生积极保护动物,增强其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营造班级和谐氛围,增强集体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介绍动物的特征及重要性。
2.鼓励学生热爱动物,从小做起,积极保护动物。
2.教学难点:1.如何在幼儿时期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习惯和意识。
2.如何通过生动的教学形式、丰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1.小熊猫:介绍小熊猫的特点、生活习性、保护意义及形象。
2.袋鼠:介绍袋鼠的特点、生活习性、保护意义及形象。
3.企鹅:介绍企鹅的特点、生活习性、保护意义及形象。
4.海豚:介绍海豚的特点、生活习性、保护意义及形象。
5.老虎:介绍老虎的特点、生活习性、保护意义及形象。
6.长颈鹿:介绍长颈鹿的特点、生活习性、保护意义及形象。
7.大熊猫:介绍大熊猫的特点、生活习性、保护意义及形象。
2.教学方法1.通过幻灯片展示动物的图片和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保护意义。
2.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设置有趣的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通过故事、歌曲等方式,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提高其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动物,鼓励学生谈论他们最喜欢的动物,并简单介绍如何保护动物。
《可爱的动物》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2.喜欢和动物交朋友,能够善待小动物。
3.懂得与小动物相处时要学会保护自己。
二、课程标准与编写意图:感受并探索大自然中的生命,是提升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
低年级学生处于“万物有灵”和人与自然分化的认识过程中,此时对他们进行与自然共在共生的引导,是非常好的时机。
同时,他们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倾向于以自己内心喜欢的方式去对待身边的动物,这通常会导致两种倾向:错误的爱心和不设防的亲近。
错误的爱心如天天植物浇水,给鱼喂食过多过勤,甚至亲近、搂抱流浪的猫狗等,这些做法不仅不利于植物、动物的生长,有时还会给自己带来伤害。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另一方面,也要引导他们懂得与动物相处的基本知识与策略,使他们学会自我保护。
课程标准对于学生与自然共在的能力培养有明确要求。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的第8条“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而编写。
教材通过四个板块的教学活动以及两个绘本材料的补充、拓展,旨在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对身边的动物有亲近感,对自然界有共在感、好奇心,乐于探索,在爱护动物的同时,懂得与动物相处时保护自己的方法。
本课侧重与身边动物的共在共生意识以及与动物友好、和谐相处习惯的养成,是达成单元目标的重要内容。
三、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来看,一年级的学生大多对小动物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这种亲近感使他们愿意去观察、了解动物。
同时,由于他们接触动物的机会还不太多,对动物的认知还很有限,所以尽管他们有和动物交朋友的愿望,但还不太清楚怎样才是真喜欢,也不太清楚该怎样保护自己免遭动物的伤害。
低年级的学生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在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环节,要引导他们尊重别人的喜好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本课的教学受学生生活环境的影响较大。
一般来说,城市学生与动物接触的机会比农村学生少。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7 可爱的动物》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7 可爱的动物》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通过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物,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动物的可爱,增强学生对动物的认知。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于可爱的动物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和兴趣。
通过观察和接触动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知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然而,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注意力和集中力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教材中提到的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文字,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教材中提到的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阅读,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相结合的方法。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提问回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可爱的动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教学基本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和阅读文字,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和阅读,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参与小组讨论。
4.总结提升:教师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动物的名称、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师可以通过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动物的相关知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7课可爱的动物(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探索大自然的生命,了解身边动物的习性,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正确地喜爱身边的动物,养成与动物友好、和谐相处的习惯。
2.道德修养:懂得与动物相处时的基本知识,学会保护自己的方法,增强在大自然中的安全感和对自然的敬畏感。
3.责任意识:感受人与动物的亲密关系,提升珍爱动物生命的意识。
体会与自然共存的美好情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珍爱生命。
课时安排2课时。
第2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有关动物的歌曲、创编故事、交流怎样才是真的喜欢动物,学会关爱动物、善待动物。
(重点)2.通过了解动物的习性、学习自护知识等,懂得与动物相处时保护自己的方法。
(难点)课前准备学生每人自制一张做成动物形状的空白心愿卡。
教学过程一、小动物,我喜欢1.提问同学们喜欢听儿歌吗?那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儿歌吧!2.播放播放《动物歌》视频。
视频内容:公鸡公鸡真美丽,大红冠子花外衣,油亮的脖子红红的爪,人人见了人人夸。
小鸡小鸡叽叽叽,爱吃小虫和小米;小鸭小鸭嘎嘎嘎,扁扁嘴大脚丫。
小青蛙,呱呱叫,专吃害虫护庄稼;小肥猪,胖嘟嘟,吃饱饭,睡呼呼。
小松鼠,尾巴大,轻轻跳上又跳下,你帮我,我帮你,采到松果送回家。
小孔雀,真美丽,身穿一件花衣裳,衣服干净又整洁,我们大家喜欢你。
3.提问同学们,刚才这首儿歌里讲的都是什么呀?预设:动物。
4.追问你们喜欢它们吗?5.出示出示课题。
(板书:7可爱的动物)二、读绘本,学关爱1.编故事(1)引入:男孩丁丁也喜欢小动物,让我们来看看他和一只小蜻蜓之间发生的故事。
(2)出示:出示教材28页绘本故事《我和小蜻蜓》前两幅图。
(3)交流:请同学们仔细观看绘本,试着连起来编成一个小故事,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预设:今天,阳光灿烂,丁丁拿着网兜兴高采烈地去草地上捕蜻蜓。
草地上的蜻蜓真多呀!它们就像一架架小飞机一样。
丁丁拿着网兜去追蜻蜓,不一会儿就捉到了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