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质控检查评分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125.24 KB
- 文档页数:10
临床输血质控技术规范简介本文档旨在制定临床输血质控技术规范,以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质量。
通过规定标准操作程序和质控要求,可以降低输血相关风险,提高临床输血的效果和可靠性。
质控要求1. 鲜血或血液制品的采集和储存:确保采集和储存过程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以保证血液的质量和活性。
鲜血或血液制品的采集和储存:确保采集和储存过程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以保证血液的质量和活性。
2. 血型与配型的确定:在输血前,应对受血者进行血型鉴定和配型,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配血的准确性。
血型与配型的确定:在输血前,应对受血者进行血型鉴定和配型,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配血的准确性。
3. 输血前的必要检查:在输血前,必须对受血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测定、凝血功能评估等,以评估输血的适应性和风险。
输血前的必要检查:在输血前,必须对受血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测定、凝血功能评估等,以评估输血的适应性和风险。
4. 输血过程中的质控措施:对输血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应采取相应的质控措施,包括标本采集、配血、输血速率控制、观察记录等,以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输血过程中的质控措施:对输血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应采取相应的质控措施,包括标本采集、配血、输血速率控制、观察记录等,以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5. 输血反应的监测和处理:在输血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受血者的输血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记录相关信息。
输血反应的监测和处理:在输血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受血者的输血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记录相关信息。
标准操作程序1. 鲜血或血液制品的采集和储存程序:鲜血或血液制品的采集和储存程序:- 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血液的采集和储存。
- 确保采集时的无菌操作和适当的保存条件,以避免血液的污染和变质。
2. 血型与配型的确定程序:血型与配型的确定程序:- 对受血者进行血型鉴定和配型,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配血的准确性。
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1.目的:建立有效的临床用血评价制度,医务、质控、输血科共同对临床合理用血实施评价,定期分析相关指标并公示,以推进临床科学安全用血。
2.使用范围:各个临床用血科室及申请用血的医生。
3.定义:无4.内容:为科学规范合理用血,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计委2012年第85号令)第三十条规定和《临床用血技术规范》(卫医发〔2000〕184 号),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临床用血评价制度。
4.1 对医师临床用血评价考核指标4.1.1 输血前评价指标每月对临床用血科室用血质量进行抽查评价,依据输血申请单填写临床用血质量、临床用血申请、输血病历督查等情况,对临床科室和医生申请用血进行评价。
4.1.1.1 输血适应证:严格按照输血适应证进行输血,特殊情况手术中确切需要输血的必须在病程记录中说明理由。
4.1.1.2 《输血治疗同意书》签署率:项目填写的完整性,项目填写的正确性(与检测报告数值一致),患者及家属签全名并签署日期。
4.1.1.3 输血申请单符合率:完整性(输血申请单项目填写齐全),正确性(项目填写数值与检测报告一致),签字率(主治及以上医师签全名并签署日期)。
4.1.2 输血中评价指标4.1.2.1 输注过程评价:对于输血的患者,病程记录中必须有输血相关描述,包括但不限于血液成分和剂量,输血过程的描述。
4.1.2.2 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若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病程中必须有处理记录。
4.1.2.3 手术备血量与实际用血量符合率:患者实施择期手术前常规备血量与手术中实际用血量是否一致。
4.1.2.4 血液制剂种类与数量填写是否统一:病历首页、手术记录、麻醉记录、护理记录、术后记录、输血病程记录中出血量与输血量填写是否完整一致等。
4.1.3 输血后评价指标4.1.3.1 输血病程记录的规范性评价。
4.1.3.1.1 及时性:每次输血及时记录。
4.1.3.1.2 完整性:记录要素包括输血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输血适应证(如症状、体征与实验室检测结果)、输注血液种类与数量、输注过程与输注后不良反应描述等。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标题: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引言概述:临床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对患者的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
一、输血前的质控1.1 病史与体格检查:在进行输血前,医护人员应子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过敏史、输血史等,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确保患者适合接受输血。
1.2 实验室检测:进行输血前,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测,包括血型、交叉配血、病原体筛查等,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1.3 输血适应症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输血的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减少输血相关的风险。
二、输血中的质控2.1 输血前核对:在进行输血前,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多次核对,确保输血的血袋标签、患者信息等无误。
2.2 输血过程监测: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3 输血速度控制:控制输血的速度,避免输血过快导致患者发生输血反应,同时确保输血的有效性。
三、输血后的质控3.1 输血后观察:输血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观察患者有无输血反应等情况。
3.2 输血后实验室检测:输血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测,包括血液学指标、凝血功能等,评估输血的效果。
3.3 输血后随访:对于接受输血的患者,需要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输血质控记录4.1 输血记录完整性:对于每一次输血,需要建立完整的记录,包括输血前的准备、输血过程中的监测、输血后的观察等,确保记录的完整性。
4.2 输血记录保存:输血记录需要保存一定的时间,以备后续查阅和追溯。
4.3 输血记录审核:输血记录需要经过专业人员的审核,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输血质控改进5.1 定期评估:对于输血质控制度,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5.2 临床研究:开展相关的临床研究,提升输血的质量控制水平。
医疗机构临床输血质控检查标准(红色部分由质控专家检查)
注:①“扣分原由”填入“检查标准”的相应序号,同一序号多次扣分以“序昂次”表达;②累记扣满小项得分为止。
受检医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输血科(血库或检验科)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mai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督查组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督查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查时间: _年___________ 月______ 日
附件:临床输血质控病案检查登记表
受检医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输血科(血库或检验科)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督查组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督查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查时间: _年___________ 月______ 日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临床用血质控指标解读临床用血质控指标是对血液及其成分、输血过程和相关医疗活动进行质量控制的指标,旨在确保输血安全、有效、科学,促进血液资源的合理利用,防止交叉感染和疾病传播。
下面将对临床用血质控指标进行解读。
一、血液及其成分的质量控制1.血液采集:严格掌握采血指征,按照医学标准采集血液,确保血液来源合法、安全、有效。
2.血液成分制备:对全血和成分血进行分离、制备和储存,确保血液成分的纯度和质量。
3.血液检测:对血液进行病原学、免疫学、生化等检测,确保血液及其成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血液储存和运输:确保血液及其成分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发生变质或交叉感染。
二、输血过程的质量控制1.输血适应症: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合理安排输血。
2.输血申请:输血前需填写输血申请单,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输血史、过敏史等信息。
3.配血试验:按照医学标准进行配血试验,确保输血安全,防止发生输血反应。
4.输血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按照医生处方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输血。
5.输血后管理:密切观察患者输血后的反应,及时处理不良反应,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三、相关医疗活动的质量控制1.临床用血计划: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制定临床用血计划,确保用血安全、及时、有效。
2.血液库存管理:合理安排血液库存,防止血液资源的浪费和过期。
3.输血科管理:加强输血科的建设和管理,提高输血工作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4.医疗废弃物处理:按照相关规定处理医疗废弃物,防止交叉感染和疾病传播。
四、质控指标的监测和改进1.定期检查:定期对血液及其成分、输血过程和相关医疗活动进行检查,确保各项质控指标的落实。
2.不定期抽查:不定期对血液及其成分、输血过程和相关医疗活动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数据分析:对临床用血质控指标进行数据分析,找出薄弱环节和问题所在,制定改进措施。
4.信息反馈: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医疗机构反馈质控指标情况,加强沟通和协作,共同提高临床用血质量。
输血科查核标准( 100 分)项目科室管理质量标准方法重点评分标准分值查各项制度及操作规程1. 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并落落真相况,本科各项操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实到位,各项技术操作(配作规程履行状况,咨询缺一项扣 1 分,违犯一次10 血等)规程完美并可以仔细工作人员有关制度及操扣 1 分,人员掌握不娴熟履行;作流程重点,现场查察一人次扣 1 分,人员操作2. 血液入库、储藏、发放规现场查察进出库登记及范合理,血液贮备合理,保血液储藏状况,咨询临一处不合格扣分10 证临床用血安全,登记齐备床科室用血状况3. 有紧迫用血方案,保证急诊、手术、产科病人紧迫用咨询有关科室用血状况一次达不到扣 1 分 5 血404. 仪器操作严格履行操作分规程,做好仪器设施保护养护工作,有专人负责,有记录;使用合格有效试剂5.每个月对临床医生合理用血进行评论6.有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与实行状况记录7.各样统计,登记,完好及时服1. 踊跃与临床科室交流,满务足临床需要质量2. 知足24 小时血液供给工查察操作规程及保护保1 分,保护操作不规范扣养记录,查察试剂合格 5养护无记录一次扣分,证及有效期查察评论资料无评论扣 1 分 4 查察方案与实行记录无方案不得分,记录不完3整扣分查各样登记、统计准时上报各样统计资料3缺一项记录扣分查察与临床交流记录;临床科室评论一次不满5 咨询临床科室服务状况意扣 1分查察展开业务的原始记临床科室评论一次不满20 分录,咨询临床科室服务15 作意扣 1分状况1. 输血记录单书写合格率查察病历,一次不合格扣100% 查察输血病历1 分2. 设施完满率≥95%设施维修养护登记不达标一次扣 1 分3.室间质评成绩各项目评查质控报告及剖析不合格一项一次扣 1 分价 PT≥ 80%工标本收集运送规范,标本合作格率≥ 95%查察登记资料达不到每降 1%扣分质4. 成分血使用率≥ 90% 1 分40 量查输血登记、输血病历不达标一次扣40分5. 输血适应症合格率≥90% 查输血登记、输血病历不达标一次扣 1 分6.血液进出库记录完好率查察输血登记不达标一次扣 1 分100%7.供受血者血型复查率查察输血登记不达标一次扣 1 分100%8.血液有效期内使用100% 查察输血登记不达标一次扣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