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径流量与径流系数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地表径流系数
地表径流系数(Runoff Coefficient)是指暴雨下的水量在降落时可以排出地表的一部分,而这部分排出的水量占总降落水量的比例就是地表径流系数。
地表径流系数是与暴雨强度、地表条件、植物覆盖和地表坡度等有关的水文学参数,用于评估暴雨作用下的地表径流量。
地表径流系数可以用来判断暴雨对地表的影响,并且可以为水利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地表径流系数由地表结构(如土壤结构、植物覆盖、地表坡度等)、暴雨强度(如暴雨的时间、暴雨的量等)、降雨下的地表情况(如降雨量、渗透量等)等因素所决定的,也就是说地表径流系数是一个复杂的水文参数,受不同的因素的影响大小有很大的差别。
地表径流系数的值通常介于0.0~1.0之间,而有时也可能超过1.0。
当暴雨量很大时,地表径流系数可能会超过1.0,这是因为地表上的水分子受暴雨冲击而被溢出,使得总排出量大于总降落量。
地表径流系数的值越低,地表上的水分子排出的量就越低,地表的湿度也就越高,这就意味着暴雨强度越大,地表的湿度越高,地表径流系数也就越小。
地表径流系数的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表条件、植物覆盖和地表坡度等,因此该参数的测定是非常复杂的。
首先,要确定地表的结构,包括土壤类型、植物覆盖率、地表坡度等,然后确定暴雨的强度,最后根据实际测量数据计算出地表径流系数。
此外,地表径流系数还可以通过模拟方法来测定。
模拟方法是利用水文学模型,通过结合不同的暴雨条件和地表条件,模拟出不同地表径流系数的参数,从而来推测地表径流系数。
总之,地表径流系数是一个复杂的水文参数,受不同的因素的影响大小有很大的差别。
它可以用来判断暴雨对地表的影响,也可以为水利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径流系数-定义任意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同时段内降水深度P之比。
用符号a 表示,即α=R/P,式中:a为径流系数;R为径流深度,mm;P为降水深度mm。
延伸含义:(1)地表径流系数,是指任意时段内的径流深度(或径流总量)与同一时段内的降水深度(或降水总量)的比值。
径流系数说明了降水量转化为径流量的比例,它综合反映了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
(2)径流指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可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两者具有密切联系,并经常互相转化。
(3)水文学中常用的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水文地质学中有时也采用相应的特征值来表征地下径流。
影响因素:径流系数主要受集水区的地形、流域特性因子、平均坡度、地表植被情况及土壤特性等的影响。
径流系数越大则代表降雨较不易被土壤吸收,亦即会增加排水沟渠的负荷。
地区差异:径流系数的地区差异:α值变化于0~1之间,湿润地区α值大,干旱地区α值小。
我国台湾地区河流年平均径流系数>0.7,表明径流十分丰富;径流贫乏的海滦河平原,年平均径流系数仅有0.1。
根据计算时段的不同,可分为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年平均径流系数和洪水径流系数等。
径流系数综合反映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
设计取值: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2009版)中4.9.6规定,给排水设计中雨水设计径流系数取值可按下表(本规范适用于居住小区、公共建筑区、民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亦适用于工业建筑生活给水排水和厂房屋面雨水排水设计):屋面、地面种类径流系数Ψ屋面0.90~1.00混凝土和沥青路面0.90块石路面0.60级配碎石路面0.45干砖及碎石路面0.40非铺砌路面0.30公园绿地0.15各种汇水面积的综合径流系数应加权平均计算。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中3.2.2规定,给排水设计中雨水设计径流系数取值可按下表(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镇、工业区和居住区的永久性的室外排水工程设计):地面种类Ψ各种屋面、混凝土或沥青路面0.85~0.95 大块石铺砌路面或沥青表面处理的碎石0.55~0.65路面级配碎石路面0.40~0.50干砌砖石或碎石路面0.35~0.40非铺砌土路面0.25~0.35公园或绿地0.10~0.20 综合径流系数见下表:区域情况Ψ城市建筑密集区0.60~0.85城市建筑较密集区0.45~0.6城市建筑稀疏区0.20~0.45综合径流系数计算过程如下:(加权计算)综合径流系数=不同下垫面类型(地表径流系数)*不同下垫面的面积/汇水区总面积。
径流系数的取值范围径流系数是水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用于描述降雨过程中降雨量与径流量之间的关系。
径流系数的取值范围是指径流系数可能存在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的范围。
在水文学中,径流系数的取值范围通常在0到1之间。
我们来讨论径流系数的最小值。
当降雨量非常小时,地表往往可以完全吸收降雨水分,不会产生明显的径流。
这种情况下,径流系数接近于0,表示降雨水分几乎被全部吸收。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降雨量非常小且地表具有较好透水性的地区,比如沙漠地区。
在这种情况下,地表的蓄水能力较强,可以有效地吸收所有的降雨水分,几乎不会产生径流。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径流系数的最大值。
当降雨量非常大时,地表的蓄水能力可能会达到饱和状态,无法再吸收更多的降雨水分。
这种情况下,降雨水分会迅速形成径流,径流系数接近于1。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降雨量非常大或地表透水性较差的地区,比如山区或城市地区。
在这种情况下,地表蓄水能力有限,无法有效吸收大量的降雨水分,导致径流产生的速度非常快。
除了最小值和最大值之外,径流系数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地形等。
不同的土壤类型具有不同的透水性,透水性较好的土壤能够更快地将降雨水分吸收,从而降低径流系数的值。
植被覆盖对径流系数也有一定的影响,植被能够增加地表的蓄水能力,减少径流的产生。
地形的变化也会影响径流系数的取值范围,比如山区的陡坡地形会增加降雨水分的径流量。
在实际应用中,确定径流系数的取值范围对于水资源管理和防洪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不同地区径流系数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优化水资源的利用,合理规划水利工程建设。
同时,在城市规划和防洪工程设计中,合理估计径流系数的取值范围可以有效地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径流系数的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表示了降雨量与径流量之间的关系。
最小值接近于0时,降雨水分被地表完全吸收;最大值接近于1时,降雨水分形成径流的速度非常快。
除了降雨量大小,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和地形等因素也会影响径流系数的取值范围。
名词概念1透明度:是表示各种水体能见程度的一个量度。
也是各种水体浑浊程度的一种标志。
P182水环境容量:是一定水体在规定水质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
P2863流量:指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
P1114水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P41 5给水性:指饱水岩土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排出水的性能。
P2277径流深度:指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求得的水层深度,以毫米为单位。
P82 8径流模数:是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
P829湖泊荡漾:湖泊整体或局部水域,由于风力、气压突变、地震等影响,发生周期性的摆动称荡漾。
P153思考题1水资源的特性 P30-31①水资源的循环再生性与其有限性②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③使用的广泛性与不可替代性④利与害的两重性2简述水循环的机理P41-42第一,水循环服从于质量守恒定律;第二,太阳辐射与重力作用,是水循环的基本动力;第三,水循环广及整个水圈,并深入大气圈、岩石圈及生物圈;第四,全球水循环是闭合系统,但局部水循环却是开发系统;第五,地球上的水分在交替循环过程中,总是溶解并携带着某些物质一起运动。
3简述湖泊演化的基本规律 P162湖泊由深变浅,由大变小,湖岸由凹凸变为平坦,这就会使深水植物逐渐演化为浅水植物,沿岸的植物逐渐向湖心发展。
由于泥沙不断填充,水中生物的死亡和堆积,最后湖泊会转变为沼泽。
干燥地区盐分积累,淡水湖变咸水湖,之后水分减少变干,成为盐沼,至此湖泊完全消失。
4简述超渗产流方式与饱和产流方式的区别 P84①渗地面径流降雨强度大于上层土壤下渗率,饱和地面径流降雨强度大于下层土壤下渗率。
②超渗产流:地下水位比较深,降水不能直接达到地下水位;饱和产流:地下水位较浅,且多种径流可同时存在。
B超渗产流:主要决定于降水强度,而与降水量大小关系不大;饱和产流:与降水量大小有关,而与降水强度无关。
根据现场调查的实际情况,高坪水库的天然补水主要依靠库周边雨水,地区年径流量可以通过径流系数法来预计其年径流量:流域或土地利用类型的径流深(mm)和降雨量(mm)之比就是这个流域或土地利用类型的径流系数(C)。
CP
R=()
式中:R为径流深mm;P为降雨量mm;C为径流系数。
Q=()
SR
Q 是年径流量,S是集水面积。
高坪水库区域平均年降雨量为1240 mm,流域集水面积为km2,环库周产生径流量的集水面积S= km2。
径流系数取值见表。
由于其集水范围处于城乡结合部,其径流系数取平均值,可以计算得出高坪水库库周边流域年均径流量为万m3。
径流量与径流系数径流系数径流系数,一定地区任意时段内径流量(或得流总量)与同时段内相应的降水量之比值。
以小数或百分数计。
径流系数(runoff coefficient),一定地区任意时段内径流量(或径流总量)与同时段内相应的降水量之比值。
以小数或百分数计。
即:径流系数=径流量/降水量在干旱地区,径流系数小,甚至趋近于零;在湿润地区较大,径流系数同所取时段不同分别称为次径流系数、洪峰径流系数、月径流系数、年径流系数和多年平均径流系数。
径流系数(runoff coefficient)是一定汇水面积地面径流量(毫米)与降雨量(毫米)的比值,是任意时段内的径流深度y(或径流总量W)与同时段内的降水深度x(或降水总量)的比值。
径流系数说明在降水量中有多少水变成了径流,它综合反映了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径流的影响。
其计算公式为a=y/x。
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降水量(P)的比值称为径流系数,以小数或百分数计,表示降水量中形成径流的比例,其余部分水量则损耗于植物截留、填洼、入渗和蒸发。
径流系数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量与降水量的比值,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计算式为:α=R/P,式中α为径流系数,R为径流深度,P为降水深度。
α值变化于0~1之间,湿润地区α值大,干旱地区α值小。
我国台湾地区河流年平均径流系数>0.7,表明径流十分丰富;径流贫乏的海滦河平原,年平均径流系数仅有0.1。
根据计算时段的不同,可分为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年平均径流系数和洪水径流系数等。
径流系数综合反映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
径流量中文名称:径流量英文名称:runoff定义:为时段流量,可分地面径流、地下径流两种。
表示径流大小的方式有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径流模数等。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水文学(二级学科)径流量在水文上有时指流量,有时指径流总量。
即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计算公式为: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单位为:立方米/秒将瞬时流量按时间平均,可求得某时段(如一日、一月、一年等)的平均流量,如日平均流量、月平均流量、年平均流量等。
全国平均降水量、江河径流量及水库蓄水总量分析一、降水2019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24.9mm,接近常年平均降水量625.4mm,较2018年平均降水量664mm偏少6%;2020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86mm,较常年平均降水量625.4mm偏多10%。
降水年内分布呈现“前多后少”,1-9月,除4月降水偏少外,其他均接近常年或偏多。
其中,8月、9月较常年同期偏多24%和36%;10-12月各月较常年同期均偏少,特别是12月偏少达45%。
2020年,台风生成时间主要集中在8-10月,其中10月生成7个台风,与1992年、1984年并列历史同期第1多;7月为1949年以来首次出现“空台”现象。
二、江河径流量2020年,全国主要江河年径流量明显偏多。
松花江偏多近4成,黄河偏多3~6成,淮河偏多3成,长江偏多2~3成;辽河、西江与常年基本持平;海河流域拒马河偏少3成,洞庭湖水系湘江及鄱阳湖水系赣江均偏少1成。
2020年汛前,松花江、辽河、黄河、长江、西江径流量均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海河拒马河、淮河、鄱阳湖水系赣江明显偏少。
其中,松花江偏多近2成,辽河偏多近4成,黄河偏多1~5成,长江偏多1~3成,西江偏多近2成;海河拒马河偏少近9成,淮河偏少近6成,鄱阳湖水系赣江偏少近2成。
2020年汛期,松花江、黄河、长江、鄱阳湖水系赣江径流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其中松花江偏多近3成,黄河偏多5~6成,长江偏多2~4成,鄱阳湖水系赣江偏多近1成;辽河、海河拒马河、洞庭湖水系湘江、西江偏少1~6成。
2020年汛后,除海河拒马河、黄河下游、洞庭湖水系湘江及鄱阳湖水系赣江径流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外,其他主要江河径流量均偏多,其中松花江偏多近1.4倍,辽河偏多近1.5倍,黄河上中游偏多4~6成,长江偏多1~2成,西江偏多1成。
三、水库蓄水2020年汛初蓄水总量3596.7亿m³,较2020年年初减少19%,较常年同期偏多8%,较2019年同期偏少3%。
径流量、径流深、径流模数、径流系数的计算问题 从历年真题看,出现几率很高。
对于不擅长记忆公式的我来说,很麻烦。
而且,经常记混。
从应试的角度来说,可以从单位进行推敲。
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在流体力学里面提到,方程的两端变量要一致或者说相同单位的变量才能相加减,所以,根据这个原理,尝试解历年相关真题。
【2012年1题】某水文站控制面积为480k ㎡,年径流深度为82.31mm ,其多年平均径流模数为()A 、2.61 L/(s ∙km 2)B 、3.34 L/(s ∙km 2)C 、1.30 L/(s ∙km 2)D 、6.68 L/(s ∙km 2)【分析】从径流模数单位,L/(s ∙km 2),可以看出分子为L ,为体积单位,分子中包含面积单位k ㎡,因为体积/面积=高度,故径流模数单位和m/s 相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此题中面积F 就是一个干扰因素。
根据年径流深度82.31mm 知,其径流模数M=82.31mm/a=82.31mm/(365*24*3600)s ,如果懒得换算单位,计算结果为2.61×10−6。
算到这步,便可以得出正确答案A 。
实际上M=82.31×10−3(m )365×24×3600(s )∙1 (km 2)1 (km 2)=82.31×10−3×109365×24×3600(L s ∙km 2⁄)=2.61 L s ∙km 2⁄【2013年1题】某河流的集水面积为600km 2,其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亿m 3,其多年平均流量为()A 、15.85 m 3/sB 、80 m 3/sC 、200 m 3/sD 、240 m 3/s【分析】流量的单位为m 3/s ,题目中给出了时间和体积的数为5亿m 3,故可直接得出答案: 平均径流量=5×1083600×24×365(m 3/s )=15.85 m 3/s【2011年1题】某流域的集水面积为600 km 2,其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5×108m 3,其多年平均径流深为()A 、1200mmB 、833mmC 、3000mmD 、120mm【分析】径流深的单位为mm ,长度单位,为体积/面积,故径流深=5×108m 3600×106m 2=0.833m =833mm【2014年1题】流域面积12600 km 2,多年平均降水650mm ,多年平均流量80m 3/s ,则多年平均径流系数为()A 、0.41B 、0.32C 、0.51D 、0.21【分析】多年平均径流系数无量纲,或者说单位为1。
径流系数-定义任意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同时段内降水深度P之比。
用符号a 表示,即α=R/P,式中:a为径流系数;R为径流深度,mm;P为降水深度mm。
延伸含义:(1)地表径流系数,是指任意时段内的径流深度(或径流总量)与同一时段内的降水深度(或降水总量)的比值。
径流系数说明了降水量转化为径流量的比例,它综合反映了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
(2)径流指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可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两者具有密切联系,并经常互相转化。
(3)水文学中常用的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水文地质学中有时也采用相应的特征值来表征地下径流。
影响因素:径流系数主要受集水区的地形、流域特性因子、平均坡度、地表植被情况及土壤特性等的影响。
径流系数越大则代表降雨较不易被土壤吸收,亦即会增加排水沟渠的负荷。
地区差异:径流系数的地区差异:α值变化于0~1之间,湿润地区α值大,干旱地区α值小。
我国台湾地区河流年平均径流系数>0.7,表明径流十分丰富;径流贫乏的海滦河平原,年平均径流系数仅有0.1。
根据计算时段的不同,可分为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年平均径流系数和洪水径流系数等。
径流系数综合反映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
设计取值: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2009版)中4.9.6规定,给排水设计中雨水设计径流系数取值可按下表(本规范适用于居住小区、公共建筑区、民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亦适用于工业建筑生活给水排水和厂房屋面雨水排水设计):各种汇水面积的综合径流系数应加权平均计算。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中3.2.2规定,给排水设计中雨水设计径流系数取值可按下表(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镇、工业区和居住区的永久性的室外排水工程设计):综合径流系数见下表:综合径流系数计算过程如下:(加权计算)综合径流系数=不同下垫面类型(地表径流系数)*不同下垫面的面积/汇水区总面积。
无实测资料时正常年径流量的推求由于我国的水文站网还不是很完善,只在一些较大的河流上有水文观测站,而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的小流域,根本没有径流量的观测资料,甚至连降雨资料也没有。
因此,在计算正常年径流量时,需要利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等值线图法、水文比拟法、径流系数法和水文查勘法。
1.等值线图法把相同数值的点连接起来的线叫等值线。
在地图上把观测到的水文特征值标记出来,然后把相同数值的各点连成等值线,即可构成该特征值的等值线图。
水文特征值的等值线图表示水文特征值的地理分布规律。
闭合流域多年径流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因素,而气候因素有地区性,即降雨量与蒸发量具有地理分布规律。
因此,受降雨量和蒸发量影响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也具有地理分布规律。
所以说我们利用这一特点绘制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的等值线图,并用它来推算无实测资料地区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由于径流量的多寡与流域面积的大小有直接关系,为了消除这项影响,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等值线图一般以径流深或径流模数为度量单位。
河川任一断面的径流量是由该断面以上流域面积上各点的径流汇集而成,所以不能将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值点绘在该观测断面处,而应点绘在与多年平均年径流深最接近流域平均值的那一点。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点绘在流域面积的形心处(可作不同方向平分流域的直线,其交点即为形心)。
在山区,径流量有随高程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因此应将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值点绘在流域平均高程处。
目前,各省(区)编制的水文手册一般都绘有本省(区)的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和各种频率的年径流深等值线图。
应用等值线图推求多年平均年径流深时,先在图上勾绘出研究流域的分水线,再找出流域的形心,而后根据等值线内插读出形心处的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值。
如果流域面积较大或地形复杂,等值线分布不均匀,也可用加权平均法推算,即:Y 0=(y1f1+ y2f2+.... ynfn)/F式中 yi——相邻两径流深等值线的平均值,fi——相邻两等值线间面积;F——流域面积,Y——多年平均年径流深。
文章栏目:相关研究DOI 10.12030/j.cjee.201911141中图分类号 X323 文献标识码 A李静,杨允立, 毛毅. 海绵型建筑与小区综合雨量径流系数计算方法[J]. 环境工程学报,2020, 14(10): 2876-2881.LI Jing, YANG Yunli, MAO Yi. Calculation method of composite runoff coefficient for sponge city design of building and sub-district[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20, 14(10): 2876-2881.海绵型建筑与小区综合雨量径流系数计算方法李静1,*,杨允立1,毛毅21.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 4300712.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武汉 430071第一作者:李静(1982—),女,博士,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水环境治理与海绵城市。
E-mail :327266781@ 摘 要 为解决当前城市水环境污染及内涝防治等综合性问题,应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而建筑与小区是海绵城市源头控制的核心环节,应做好相关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
在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设计中,常用措施为雨水断接。
从雨量径流系数的基本定义着手,分析了不同降雨条件下,组合场地在断接与非断接情景下综合雨量径流系数的变化,提出了综合雨量径流系数的改进计算公式及其关键取值的定量计算方法,如下垫面可下渗的降雨量(H 0)和径流调整系数(k )。
以上研究结果对断接、场地竖向优化等非调蓄性措施的推广有积极的作用,可为更好地将海绵城市设计融入建筑与小区中提供参考。
随着当前城市水环境污染及内涝防治等综合性问题的日益突出,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原有以快速排放、末端治理为主的建设环节中,强化源头区域低影响开发建设,增强城市调蓄、吸纳雨水的能力,不仅能够控制场地外排雨水的径流量,同时也有效地削减了面源污染。
径流系数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径流系数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流域出口断面的径流量与同一时段内流域平均降水量的比值。
径流系数加权平均法是一种用于计算综合径流系数的常用方法。
咱们先来说说径流系数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
简单来讲,就是把不同下垫面的径流系数乘以各自对应的面积占比,然后把这些乘积加起来,就得到了综合径流系数。
公式可以表示为:C = Σ(Ci × Ai) / ΣAi ,其中 C 是综合径流系数,Ci 是第 i 种下垫面的径流系数,Ai 是第 i 种下垫面的面积。
为了让您更好地理解这个公式,我给您讲个事儿。
有一次我去一个新开发的小区考察,这个小区规划得挺漂亮,有大片的绿地、停车场,还有一些硬化的道路。
当时开发商就头疼这个综合径流系数的计算,因为这关系到小区雨水排放系统的设计是否合理。
我就跟他们一起,先把小区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比如绿地算一块,停车场算一块,道路算一块。
然后呢,根据经验和相关资料查到,绿地的径流系数大概是 0.15,停车场是 0.8,道路是 0.9。
接下来就是算面积了,这可得仔细量,不能有差错。
绿地面积占了小区总面积的30%,停车场占 20%,道路占 50%。
那咱们按照公式来算算,C = (0.15×30% + 0.8×20% + 0.9×50%)/ (30% + 20% + 50%),算出来综合径流系数大约是 0.65。
这就意味着,在平均降水情况下,大约 65%的降水会形成径流。
这个计算结果对于小区的排水设计可太重要了。
如果算少了,那遇到大雨可能就会积水,影响居民生活;算多了呢,排水设施建得太夸张,又浪费钱。
在实际应用中,比如城市规划、水利工程设计等领域,都经常会用到径流系数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
而且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项目,下垫面的类型和比例都不一样,所以每次计算都得认真对待,不能马虎。
还有啊,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地面的硬化面积越来越大,径流系数也会发生变化。
2020年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研究报告一、引言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是衡量灌溉效率的重要指标,对于优化农业水资源管理、提高灌溉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2020年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进行深入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灌溉水利用系数、灌溉用水量、灌溉工程、灌溉管理、水资源保护、节能减排、信息化和智能化。
二、灌溉水利用系数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作物利用的灌溉水量与水源总灌溉水量之比。
影响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因素包括土壤性质、气候条件、作物种类及生长阶段、灌溉方式和技术等。
在2020年,我国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有了显著提高,这得益于先进的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措施以及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完善。
三、灌溉用水量灌溉用水量是指用于满足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水量。
在2020年,我国农田灌溉用水量总体稳定,但略有下降。
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水资源保护意识的提高使得水资源消耗有所减少;另一方面,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灌溉工程灌溉工程是指为满足作物灌溉需求而建设的一系列设施,包括水源工程、输水工程、配水工程和田间工程等。
2020年,我国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得到了大力推进,使得灌溉水利用系数得到了显著提高。
五、灌溉管理灌溉管理是指对灌溉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运行和维护等一系列活动。
2020年,我国农田灌溉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水资源调度更加科学合理;其次,灌溉计划制定更加精细化;最后,灌溉用水管理更加严格。
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系数。
六、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护是指在满足作物灌溉需求的同时,采取措施保护水资源免受污染和浪费。
2020年,我国农田灌溉水资源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方面,加强了对水源地的保护,减少了污染源;另一方面,推广了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和有机肥料,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灌溉水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七、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指在满足作物灌溉需求的同时,采取措施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作者:旧在几
作品编号:2254487796631145587263GF24000022
时间:2020.12.13
径流量与径流系数
径流系数
径流系数,一定地区任意时段内径流量(或得流总量)与同时段内相应的降水量之比值。
以小数或百分数计。
径流系数(runoff coefficient),一定地区任意时段内径流量(或径流总量)与同时段内相应的降水量之比值。
以小数或百分数计。
即:径流系数=径流量/降水量
在干旱地区,径流系数小,甚至趋近于零;在湿润地区较大,径流系数同所取时段不同分别称为次径流系数、洪峰径流系数、月径流系数、年径流系数和多年平均径流系数。
径流系数(runoff coefficient)是一定汇水面积地面径流量(毫米)与降雨量(毫米)的比值,是任意时段内的径流深度y(或径流总量W)与同时段内的降水深度x(或降水总量)的比值。
径流系数说明在降水量中有多少水变成了径流,它综合反映了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径流的影响。
其计算公式为a=y/x。
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降水量(P)的比值称为径流系数,以小数或百分数计,表示降水量中形成径流的比例,其余部分水量则损耗于植物截留、填洼、入渗和蒸发。
径流系数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量与降水量的比值,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计算式为:α=R/P,式中α为径流系数,R为径流深度,P为降水深度。
α值变化于0~1之间,湿润地区α值大,干旱地区α值小。
我国台湾地区河流年平均径流系数>0.7,表明径流十分丰富;径流贫乏的海滦河平原,年平均径流系数仅有0.1。
根据计算时段的不同,可分为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年平均径流系数和洪水径流系数等。
径流系数综合反映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
径流量
中文名称:径流量
英文名称:runoff
定义:为时段流量,可分地面径流、地下径流两种。
表示径流大小的方式有
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径流模数等。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水文学(二级学科)
径流量
在水文上有时指流量,有时指径流总量。
即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计算公式为: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单位为:立方米/秒
将瞬时流量按时间平均,可求得某时段(如一日、一月、一年等)的平均流量,如日平均流量、月平均流量、年平均流量等。
在某时段内通过的总水量叫做径流总量,如日径流总量、月径流总量、年径流总量等。
以立方米、万立方米或亿立方米计。
多年平均径流量
指多年径流量的算术平均值。
以米3/秒计。
用以总括历年的径流资料,估计水资源,并可作为测量或评定历年径流变化、最大径流和最小径流的基数。
多年平均径流量也可以多年平均径流深度表示,即以多年平均径流量转化为流域面积上多年平均降水深度,以毫米数计。
水文手册上,常以各个流域的多年平均径流深度值注在各该流域的中心点上,绘出等值线,叫做多年平均径流深度等值线。
径流:是指降雨及冰雪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径流有不同的类型,按水流来源可有降雨径流和融水径流;按流动方式可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又分坡面流和河槽流。
此外,还有水流中含有固体物质(泥沙)形成的固体径流,水流中含有化学溶解物质构成的离子径流(见化学径流)等。
中国河流径流量排名
第一当数长江第二珠江第三雅鲁藏布江第四松花江
长江9755亿立方米
珠江3360亿立方米
黑龙江2709亿立方米
雅鲁藏布江1654亿立方米
澜沧江760亿立方米
怒江703亿立方米
黄河650亿立方米
闽江629亿立方米
淮河611亿立方米
钱塘江364亿立方米
作者:旧在几
作品编号:2254487796631145587263GF24000022 时间: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