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社会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

摘要:随着网络和主流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主流媒体于传统媒体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形式,并不断渗透进人们的生活之中。主流媒体凭借自身较强的及时性和互动性等特点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然而也极易为某些人所利用,成为不良信息的载体。本文从主流媒体新闻的特点入手,结合具体的事例,提出了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应该坚守的社会责任和公众应有的社会道德准则,保证主流媒体新闻的正常发展。

关键词:主流媒体;社会责任;道德

一、主流媒体观

对于什么是主流媒体,有很多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强调媒体的政治属性。如复且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周胜林认为:“主流媒体是影响力大、起主导作用、能够代表或左右舆论的省级以上媒体,主要是指中央、各省(市、区)党委机关报和中央、各省(市、区)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其他一些大报大台。”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副司长王国庆:“主流媒体就是承担重要的宣传任务和功能,覆盖面广,品牌性强,影响力大的强势媒体。”

第二类,注重对受众的关照。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教授认为:“主流媒体就是关注社会发展的主流问题,成为社会主流人群所倚重的资讯来源和思想来源的高级媒体。”

第三类,突出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

授邵志择:“主流媒体就是依靠主流资本,面向主流受众,运用主流的表现方式,体现主流观念和主流生活方式,在社会中享有较高声誉的媒体。”。玄洪友:“在我看来,主流媒体就是社会公认的,具备一定的规模,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主要的媒体。”。

此外,还有不少关于什么是主流媒体的讨论文章,见仁见智,各有特点,但假以传播学视角审视,则大多仍是以传者本位观来看待主流媒体。这在当下受众本位观的回归环境下,有些定义显然是值得商榷的。从本质上来说,一个媒体能否成为主流媒介,关键是看社会公众是否认可。因此,讲主流媒体就不能不把媒介的社会影响力作为考核衡量的首要标准。西方对主流媒体的理解大致有这样几个要素:严肃,报道政治新闻,能影响社会的政治进程。其实,对媒体要求以报道客观公正的新闻也好,或是要求报道严肃新闻也好,抑或者宣传主流价值观也好等等,其终极追求不外乎是取得公众信任,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以期在社会公众中树立一种良好的媒介形象。是故,一个媒体能否成为主流媒体关键看在社会中有没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信誉度。二、主流网络媒体社会责任分析

对网络媒体而言,其社会责任和自律要求于传统媒体而言并无二致,都应承担起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传播主流价值观,弘扬社会正气;承担起客观真实全面反映社会现实的责任,抵制虚假

报道,树立媒体公信力;承担起传递与传承先进文化的责任,抵制网络低俗、媚俗,营造健康有益的网络环境;承担起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维护社会正义。在这些方面,河北新闻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首先,依靠“网络红军”应对“网络水军”。2010年2月,河北新闻网在省内独家推出“实名博客”频道,截至目前,实名博客已成为省域内最大的博客圈,注册实名博主7000多人,总点击量超过3000万人次。实名博客注重平民化和实用性,有针对性地满足主流人群的网络娱乐需求,打造出圈子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整体氛围。特别是我们通过其中的“意见领袖”引导舆情,不回避热点问题,引导网民正确看待事实真相,将很多负面信息消化于无形。

其次,引导网民树立遵纪守法的网络意识。他说,在实践中深切体会到,如果文明、理性的声音占据了网络舆论的主流,那些惯于使用网络暴力的谩骂攻击者自然会退场或改变行为方式。为此,河北新闻网联手河北省最有影响力的三大博客圈,共同倡导健康文明的上网新风,先后组织了博友情暖福利院孤儿、博友与大学生联欢晚会等公益活动,以各种方式引导广大网名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学会自律。三、对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的开展要讲究正确与否。开展舆论监督不是刻意“揭丑”,不是哗众取宠式的一哄而上,也不是利用手中的媒介公权进行打击报复。它应该是一种社会正义的弘扬,是对社会丑陋的揭露,

对罪恶进行鞭挞的有力武器,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新闻舆论应对关系国计民生、社会重大影响的问题进行监督。

那些关系国计民生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社会事件,是社会的敏感问题,同时也是最广大社会群体关注的核心问题。利用新闻媒介对这些问题进行严格的监督,既符合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理论,又能较好的满足最广大群众对重大事件的知情权的实现。能够在年这一领域进行较为广泛的舆论监督,既能体现党和国家勇于面对社会前进中的挫折,又极大程度地调动社会群众力量进行舆论监督,使社会形成合理监督的良好风尚。而且,对重大社会问题进行监督也往往具有示范的价值和效果。譬如对重庆打击黑恶势力的监督报道就具有非常显著的示范作用。新闻媒体在整个的打黑过程中始终能够进行合理的监督报道;同时,重庆市主要领导也能虚怀如,奋,勇于和敢于面对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这样的监督对配合做好党和政府的重大工作有百利而无一害。

(二)舆论监督要以能解决实际问题为要。

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所有的舆论监督最终都是为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服务的,是为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服务的。因此,舆论监督不能简单化,不能为监督而监督,为此,在实际监督中我们要坚持两点:

其一,是坚持舆论监督的”敢言”。所谓敢言,就是面对重大社会问题、社会现象,不为利益、权势和黑暗所屈服,敢于伸张正义,言别人之不敢言,及时道出事实真相,还事实以本来面目。让人民在解读事实真相的过程中正确认识事件是非曲直,让新闻当事人的丑态在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昭然若揭,起到鞭打丑恶,扶正怯邪的功效,最终促使事件向好的有利于社会的方向发展。2009年的湖北巴东县邓玉娇事件就是得益于新闻媒介的适时跟进监督,才使事件得到今天这样的结果。

其二,要警惕“批评就是一切”的错误认识。舆论监督的最终目的在于促使问题的妥善解决,有些问题可能一时还无法解决,这就要求监督者能认清形势,从政府的大局出发,进行适当的舆论引导,化解社会矛盾。我们反对那些只顾“为民请命”,不顾党和政府的工作实际的做法,更反对利用舆论监督之便,对被监督对象进行打击、报复,这样的监督是对问题的解决是没有任何的益处的,甚至是适得其反,造成党和政府工作的被动局面,加深群众的不满情绪。

(三)舆论监督应该得到相关领导部门的重视和确立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保护。

一般来讲,那些能引起媒介关注和进行监督的事件,往往是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或与老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件。这样的事件,即使不报道、不监督,最终也会在社会上广泛流传、议论的。譬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