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计算题
- 格式:pdf
- 大小:307.91 KB
- 文档页数:9
数据分析练习题一、选择题1. 数据分析中,数据清洗的目的是什么?A. 提高数据的准确性B. 降低数据的存储成本C. 增加数据的复杂性D. 减少数据的可读性2. 在进行数据可视化时,以下哪种图表不适合展示时间序列数据?A. 折线图B. 柱状图C. 饼图D. 散点图3. 以下哪项不是数据分析的基本步骤?A. 数据收集B. 数据处理C. 数据解释D. 数据存储4. 描述性统计分析的目的是:A. 预测未来趋势B. 描述数据的基本特征C. 确定数据的异常值D. 进行因果关系分析5. 以下哪个工具不是用于数据挖掘的?A. ExcelB. R语言C. PythonD. Photoshop二、判断题1. 数据分析中的异常值总是需要被删除。
(对/错)2. 使用箱型图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对/错)3. 数据分析不需要考虑数据的隐私和安全性。
(对/错)4. 相关性分析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对/错)5. 数据清洗是数据分析过程中的第一步。
(对/错)三、简答题1. 描述数据分析中数据预处理的一般步骤。
2. 解释什么是数据挖掘,并简述其与数据分析的区别。
3. 说明在数据分析中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目的和重要性。
四、计算题1. 给定一组数据:20, 22, 21, 23, 22, 24, 23, 22, 21, 20。
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和标准差。
2. 假设有两组数据,第一组数据的均值为50,标准差为10;第二组数据的均值为60,标准差为15。
计算两组数据的方差。
五、案例分析题1. 假设你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的数据分析员,你的任务是分析用户购买行为。
请描述你将如何使用数据分析来识别潜在的购买趋势,并提出相应的营销策略。
2. 你被要求分析一个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活跃度。
请说明你会如何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并使用哪些指标来衡量用户活跃度。
六、实践题1. 利用Excel或R语言,对以下数据集进行分析:年龄、性别、收入、购买频次。
数据分析基础测试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一组数据1,5,7,x的众数与中位数相等,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A.6 B.5 C.4.5 D.3.5【答案】C【解析】若众数为1,则数据为1、1、5、7,此时中位数为3,不符合题意;若众数为5,则数据为1、5、5、7,中位数为5,符合题意,此时平均数为15574+++= 4.5;若众数为7,则数据为1、5、7、7,中位数为6,不符合题意;故选C.2.已知一组数据:6,2,8,x,7,它们的平均数是6.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7 B.6 C.5 D.4【答案】A【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平均数为6求出x的值,然后根据中位数的概念求解.详解:由题意得:6+2+8+x+7=6×5,解得:x=7,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2,6,7,7,8,则中位数为7.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和平均数的知识,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3.多多班长统计去年1~8月“书香校园”活动中全班同学的课外阅读数量(单位:本),绘制了如图折线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极差是47 B.众数是42C.中位数是58 D.每月阅读数量超过40的有4个月【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统计图可得出最大值和最小值,即可求得极差;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是众数;将这8个数按大小顺序排列,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每月阅读数量超过40的有2、3、4、5、7、8,共六个月.【详解】A、极差为:83-28=55,故本选项错误;B、∵58出现的次数最多,是2次,∴众数为:58,故本选项错误;C、中位数为:(58+58)÷2=58,故本选项正确;D、每月阅读数量超过40本的有2月、3月、4月、5月、7月、8月,共六个月,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4.在只有15人参加的演讲比赛中,参赛选手的成绩各不相同,若选手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8名,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以上都不对【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是中位数在生活中的运用,知道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中位数就可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8名.【详解】15名参赛选手的成绩各不相同,第8名的成绩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所以选手知道自己的成绩和中位数就可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8名.故选B.【点睛】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5.某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竞赛,进入决赛的共有20名学生,他们的决赛成绩如下表所示:那么20名学生决赛成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85,90 B.85,87.5 C.90,85 D.95,90【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85分的有8人,人数最多,故众数为85分;处于中间位置的数为第10、11两个数,为85分,90分,中位数为87.5分.故选B.考点:1.众数;2.中位数6.某单位招考技术人员,考试分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成绩与面试成绩按6:4记入总成绩,若小李笔试成绩为80分,面试成绩为90分,则他的总成绩为()A.84分B.85分C.86分D.87分【答案】A【解析】【分析】按照笔试与面试所占比例求出总成绩即可.【详解】根据题意,按照笔试与面试所占比例求出总成绩:64⨯+⨯=(分)8090841010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目含义.7.在学校的体育训练中,小杰投掷实心球的7次成绩如统计图所示,则这7次成绩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A.9.7m,9.9m B.9.7m,9.8m C.9.8m,9.7m D.9.8m,9.9m【答案】B【解析】【分析】将这7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后处在第4位的数是中位数,利用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详解】把这7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处于第4位的数是9.7m,因此中位数是9.7m,++++++÷=m,平均数为:(9.59.69.79.79.810.110.2)79.8故选:B.【点睛】考查中位数、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则是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水平.8.下列说法:①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经过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遇到红灯是必然事件;③若甲组数据的方差是0.3,乙组数据的方差是0.1,则甲数据比乙组数据稳定;④圆内接正六边形的边长等于这个圆的半径,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去判断①;根据必然事件的定义去判断②;根据方差的意义去判断③;根据圆内接正多边形的相关角度去计算④.【详解】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也有可能是等腰梯形,①错误;必然事件是一定会发生的事件,遇到红灯是随机事件,②错误;方差越大越不稳定,越小越稳定,乙比甲更稳定,③错误;正六边形的边所对的圆心角是60︒,所以构成等边三角形,④结论正确.所以正确1个,答案选A.【点睛】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要熟悉平行四边形的常见判定;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等的区分;掌握方差的意义;会计算圆内接正多边形相关.9.一组数据5,4,2,5,6的中位数是()A.5 B.4 C.2 D.6【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将题目中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排列是: 2,4,5,5,6,故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5,故选A.考点:中位数;统计与概率.10.某班有40人,一次体能测试后,老师对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由于小亮没有参加本次s=.后来小亮进行了补测,集体测试,因此计算其他39人的平均分为90分,方差239成绩为90分,关于该班40人的测试成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大B.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小C.平均分和方差都不变D.平均分和方差都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方差的定义计算即可.【详解】解:∵小亮的成绩和其他39人的平均数相同,都是90分,∴该班40人的测试成绩的平均分为90分,方差变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方差,算术平均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1.据统计,某住宅楼30户居民五月份最后一周每天实行垃圾分类的户数依次是:27,30,29,25,26,28,29,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25和30 B.25和29 C.28和30 D.28和29【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得答案.【详解】对这组数据重新排列顺序得,25,26,27,28,29,29,30,处于最中间是数是28,∴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28,在这组数据中,29出现的次数最多,∴这组数据的众数是29,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熟练掌握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序后,位于最中间的数(或中间两数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2.样本数据3,a,4,b,8的平均数是5,众数是3,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2 B.3 C.4 D.8【答案】C【解析】【分析】+=,由众数是3知a、b中一个数据为3、另一个数据为先根据平均数为5得出a b107,再根据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可得.【详解】解:数据3,a,4,b,8的平均数是5,3a4b825∴++++=,即a b10+=,又众数是3,a∴、b中一个数据为3、另一个数据为7,则数据从小到大为3、3、4、7、8,∴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4,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13.在去年的体育中考中,某校6名学生的体育成绩统计如下表:则下列关于这组数据的说法错误的是()A.众数是18 B.中位数是18 C.平均数是18 D.方差是2【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众数、中位数的定义和平均数、方差的计算公式分别进行解答即可.【详解】A、这组数据中18出现了3次,次数最多,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8.故本选项说法正确;B、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18+18)÷2=18,则中位数是18.故本选项说法正确;C、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7×2+18×3+20)÷6=18.故本选项说法正确;D、这组数据的方差是:16[2×(17﹣18)2+3×(18﹣18)2+(20﹣18)2]=1.故本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和方差,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平均数是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总数;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 n的平均数为x ,则方差S 2=1n[(x 1-x )2+(x 2-x )2+…+(x n -x )2].14.甲、乙两位运动员在相同条件下各射击10次,成绩如下: 甲:9,10,8,5,7,8,10,8,8,7; 乙:5,7,8,7,8,9,7,9,10,10.根据上述信息,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甲、乙的众数分别是8,7 B .甲、乙的中位数分别是8,8 C .乙的成绩比较稳定 D .甲、乙的平均数分别是8,8【答案】C 【解析】 【分析】分别根据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方差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计算出结果,然后进行判断. 【详解】在甲的10次射击成绩中8环出现次数最多,有4次,故众数是8,而乙的10次射击成绩中7环出现次数最多,故众数是7,因此选项A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甲的10次射击成绩按大小顺序排列为:5,7,7,8,8,8,8,9,10,10,故其中位数为:8+8=82; 乙的10次射击成绩按大小顺序排列为:5,7,7,7,8,8,9,9,10,10,故其中位数为:8+8=82,所以甲、乙的中位数分别是8,8,故选项B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甲的平均数为:5+72+84+9+102=810⨯⨯⨯;乙的平均数:5+73+82+92+102=810⨯⨯⨯⨯,所以,甲、乙的平均数分别是8,8,故选项D 不符合题意;甲组数据的方差为:2222221=[(58)2(78)4(88)(98)2(108)]10S -+⨯-+⨯-+-+⨯-甲=2; 乙组数据的方差为:2222221=[(58)3(78)2(88)2(98)2(108)]10S -+⨯-+⨯-+⨯-+⨯-乙=2.2;所以甲乙两组数据的方差不相等,甲的成绩更稳定,故选项C 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的定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15.某校九年级数学模拟测试中,六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如下表所示,下列关于这组数据描述正确的是()A.众数是110 B.方差是16C.平均数是109.5 D.中位数是109【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众数、中位数的概念求出众数和中位数,根据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公式求出平均数和方差.【详解】解: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10,A正确;16x=×(110+106+109+111+108+110)=109,C错误;21S6= [(110﹣109)2+(106﹣109)2+(109﹣109)2+(111﹣109)2+(108﹣109)2+(110﹣109)2]=83,B错误;中位数是109.5,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众数、平均数、方差、中位数,掌握它们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6.在一次体检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平均身高为1.65米,而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平均身高为1.63米,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四位同学身高的中位数一定是其中一位同学的身高B.丁同学的身高一定高于其他三位同学的身高C.丁同学的身高为1.71米D.四位同学身高的众数一定是1.65【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定义求解即可.【详解】解:A、四位同学身高的中位数可能是某两个同学身高的平均数,故错误;B、丁同学的身高一定高于其他三位同学的身高,错误;C、丁同学的身高为1.654 1.633 1.71⨯-⨯=米,正确;D.四位同学身高的众数一定是1.65,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熟练掌握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是解题的关键. 17.为参加学校举办的“诗意校园•致远方”朗诵艺术大赛,八年级“屈原读书社”组织了五次选拔赛,这五次选拔赛中,小明五次成绩的平均数是90,方差是2;小强五次成绩的平均数也是90,方差是14.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的成绩比小强稳定B.小明、小强两人成绩一样稳定C.小强的成绩比小明稳定D.无法确定小明、小强的成绩谁更稳定【答案】A【解析】【分析】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详解】∵小明五次成绩的平均数是90,方差是2;小强五次成绩的平均数也是90,方差是14.8.平均成绩一样,小明的方差小,成绩稳定,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方差、平均数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基础题.错因分析容易题.失分原因是方差的意义掌握不牢.18.某校九年级开展“光盘行动”宣传活动,各班级参加该活动的人数统计结果如下表,对于这组统计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均数是58 B.中位数是58 C.极差是40 D.众数是60【答案】A【解析】分别根据平均数,中位数,极差,众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即可作出判断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因此,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526062545862586+++++=.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由此将这组数据重新排序为52,54,58,60,62,62,∴中位数是按从小到大排列后第3,4个数的平均数为:59.根据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的定义,这组数据的极差是: 62-52=10.众数是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62,故这组数据的众数为62.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是:平均数是58.故选A .19.在“童心向党,阳光下成长”合唱比赛中,30个参赛队的决赛成绩如下表: 比赛成绩/分 9.5 9.6 9.7 9.8 9.9 参赛队个数98643则这30个参赛队决赛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A .9.7,9.5 B .9.7,9.9C .9.6,9.5D .9.6,9.6【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可得. 【详解】解:由表知,众数为9.5分,中位数为=9.6(分),故选:C . 【点睛】考查了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20.为全力抗战疫情,响应政府“停课不停学”号召,东营市教育局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在线课程教学的通知:从2月10日开始,全市中小学按照教学计划,开展在线课程教学和答疑.据互联网后台数据显示,某中学九年级七科老师2月10日在线答疑问题总个数如下表所示则2月10日该中学九年级七科老师在线答疑问题总个数的平均数是( )A.22 B.24 C.25 D.26【答案】C【解析】【分析】把7个数相加再除以7即可求得其平均数.【详解】由题意得,九年级七科老师在线答疑问题总个数的平均数是1++++++=,(26282826242122)257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掌握计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数据分析笔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数据分析中,以下哪个指标不是描述性统计指标?A. 平均数B. 中位数C. 标准差D. 相关系数答案:D2. 在进行数据清洗时,以下哪项操作不是必要的?A. 处理缺失值B. 去除异常值C. 转换数据类型D. 增加数据量答案:D3. 以下哪个工具不是数据分析常用的软件?A. ExcelB. RC. PythonD. Photoshop答案:D4. 假设检验中,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我们通常认为:A. 拒绝原假设B. 接受原假设C. 无法判断D. 结果不可靠答案:A5. 以下哪个不是时间序列分析的特点?A. 趋势性B. 季节性C. 随机性D. 稳定性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 请简述数据可视化的重要性。
答案:数据可视化是数据分析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分析者直观地理解数据的分布、趋势和模式。
通过图表、图形等形式,可以更清晰地展示数据之间的关系,便于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异常点,从而为决策提供支持。
2. 描述数据挖掘中的“关联规则”是什么,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关联规则是数据挖掘中用来发现变量之间有趣关系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变量之间的频繁模式、关联、相关性。
例如,在超市购物篮分析中,关联规则可能揭示“购买了牛奶的顾客中有80%也购买了面包”。
3. 解释什么是“数据的维度”以及它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
答案:数据的维度指的是数据集中可以独立变化的属性或特征。
在数据分析中,维度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和理解数据,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和比较,从而获得更全面的数据洞察。
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给定一组数据:2, 3, 4, 5, 6, 7, 8, 9, 10,请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答案:平均数 = (2+3+4+5+6+7+8+9+10) / 9 = 5.5标准差 = sqrt(((2-5.5)^2 + (3-5.5)^2 + ... + (10-5.5)^2) / 9) ≈ 2.87232. 如果一家公司在过去5年的年销售额分别为100万、150万、200万、250万和300万,请计算该公司年销售额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
数据分析考试题一、选择题1. 数据分析的目的是什么?A. 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趋势B. 验证假设和推断数据之间的关系C. 帮助管理决策和业务优化D. 所有选项都是正确的2. 哪种图表最适合用于展示时间序列数据?A. 饼图B. 条形图C. 散点图D. 折线图3. 以下哪个指标可以用于衡量数值型数据的集中趋势?A. 方差B. 标准差C. 中位数D. 相关系数4. 以下哪个指标可以用于衡量分类变量之间的关联性?A. 方差分析B. 卡方检验C. 盖尔回归D. 多元回归5. 如果数据集中有缺失值,下面哪个方法可以用来处理缺失值?A. 删除包含缺失值的观测B. 用平均值或中位数填充缺失值C. 使用回归模型预测缺失值D. 所有选项都是正确的二、简答题1. 请说明数据清洗的步骤或过程。
数据清洗的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检查数据的完整性,确保数据集没有缺失值或错误的数据项。
2) 处理数据中的异常值,通常采用删除或替换的方法对异常值进行处理。
3) 对缺失值进行处理,可以选择删除包含缺失值的观测,或者用平均值、中位数等填充缺失值。
4) 标准化数据,将数据统一按照一定规则进行转换,以提高数据的比较性和可解释性。
5) 去除重复值,确保数据集中不含有重复的数据项。
6) 对数据进行转换和处理,如对时间数据进行格式化、对分类数据进行编码等。
2. 请说明相关系数的作用和计算方法。
相关系数用于衡量两个数值型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强度,其取值范围为-1到1。
相关系数越接近于1或-1,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越强;相关系数接近于0则表示两个变量之间无线性关系。
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常用的有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
皮尔逊相关系数适用于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假设数据呈正态分布;斯皮尔曼相关系数适用于两个有序变量或者两个非连续变量之间的关系。
3. 请简述回归分析的原理及其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回归分析用于研究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对一个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数据分析试题及答案题目一:某电商平台收集了一年内用户的购物数据,数据包括用户ID、购买金额、购买时间等。
请你根据下面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数据表格)用户ID 购买金额(元)购买时间001 100 2020-01-02002 200 2020-01-03003 300 2020-01-03004 150 2020-01-04005 250 2020-01-051. 请计算2020年1月份的总销售额和平均销售额。
2. 请统计2020年1月份每天的订单量。
3. 请找出购买金额最高的用户ID及其购买金额。
4. 请找出购买时间距离2020年1月2日最近的用户ID及其购买时间。
答案:1. 总销售额计算:2020年1月份的总销售额 = 100 + 200 + 300 + 150 + 250 = 1000元平均销售额计算:2020年1月份的平均销售额 = 1000 / 5 = 200元2. 每天的订单量统计:2020年1月2日订单量:12020年1月3日订单量:22020年1月4日订单量:12020年1月5日订单量:13. 购买金额最高的用户ID及其购买金额:购买金额最高的用户ID:003购买金额:300元4. 购买时间距离2020年1月2日最近的用户ID及其购买时间:购买时间距离2020年1月2日最近的用户ID:001购买时间:2020-01-02题目二:某汽车公司的销售数据如下所示,请根据下面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数据表格)销售日期销售数量(辆)销售额(万元)2020-01-01 10 1002020-01-02 15 1502020-01-03 20 2002020-01-04 25 2502020-01-05 30 3001. 请计算2020年1月份的总销售数量和总销售额。
2. 请计算2020年1月份的平均销售数量和平均销售额。
3. 请找出销售数量最高和最低的日期。
4. 请计算销售数量和销售额之间的相关系数。
数据分析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数据分析中,以下哪项不是数据清洗的目的?A. 去除重复数据B. 纠正错误数据C. 增加无关数据D. 标准化数据格式2. 描述性统计分析中,以下哪个指标不能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方差3. 以下哪种图形最适合展示时间序列数据的变化趋势?A. 柱状图B. 饼图C. 折线图D. 散点图4. 假设检验中,如果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我们通常会得出什么结论?A. 拒绝原假设B. 接受原假设C. 无法得出结论D. 需要更多的数据5. 以下哪种分析方法主要用于探索数据的潜在结构?A. 回归分析B. 因子分析C. 描述性统计D. 假设检验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请简述数据可视化的重要性及其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场景。
7. 描述一下什么是相关性分析,并举例说明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8. 解释什么是数据挖掘,并简述其在商业智能中的作用。
三、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9. 给定一组数据: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请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标准差。
10. 假设你正在进行一项研究,研究的目的是检验某种新药是否比传统药物更有效。
你已经收集了两组数据,一组是使用新药的患者,另一组是使用传统药物的患者。
请描述你将如何使用假设检验来分析这些数据。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20分)11. 假设你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的数据分析员,公司最近推出了一款新产品。
你被要求分析销售数据,以确定产品是否成功。
请描述你将如何收集和分析数据,以及你将使用哪些关键指标来评估产品的表现。
五、论述题(共10分)12. 论述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分析对于企业决策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数据分析如何帮助企业实现更精准的市场定位。
试卷结束语:请同学们认真审题,仔细作答。
数据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希望本次考试能够检验你们对数据分析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数据分析经典题一、填空题1,从一组数据中取出m个x1,n个x2,p个x3组成一个数据样本,则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2.数据1,x,2,5的中位数是3,则x=3.甲、乙两人在相同情况下各射靶10次,环数的方差分别是s=1.4,s=1.2,则射击稳定性高的是4.某中学举行一次演讲比赛,分段统计参赛学生的成绩如下表(分数为整数,满分为100分),则这次比赛的平均成绩为分。
5,若x、x2、3的方差为4,则2n+3,2x2+3,2r3+3的方差为二、选择题6,若x,y,z的平均数是6,则5x+3,5y-2,5z+5的平均数是().(A)6(B)30(C)33(D)327.从某市5000名初一学生中,随机地抽取100名学生,测得他们的身高数据,得到一个样本,则这个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四个统计量中,服装厂最感兴趣的是().(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方差8,小明对本班同学每天花多少零用钱进行了调查,计算出平均数为3,中位数为3,众数为2,极差为8,假如老师随机问一名同学每天花多少零用钱,最有可能得到的回答是().(A)3(B)2(C)8(D)不能确定9,已知x1,x2,?,X1o的平均数是a;x11,x12,.,x30的平均数是b,则x1,x2,,x30的平均数是().(A)-(a+ b)(B)-(a + b))(C)(10a + 20b)(D)(10a + 30b)304010.甲乙两人在跳远练习中,6次成绩分别为(单位:米):甲:3.8 3.8 3.9 3.9 4 4;乙:3.8 3.9 3.9 3.9 3.9 4.则这次跳远练习中,甲乙两人成绩方差的大小关系是()(B)s <s(D)无法确定三、解答题11.某农户在山上种了脐橙果树44株,现进入第三年收获期,收获时,先随意采摘5株果树上的脐橙,称得每株树上的脐橙重量如下(单位:千克):35,35,34,39,37,若市场上的脐橙售价为每千克5元,估计这年该农户卖脐橙的收入为多少元?12.如图,是某单位职工年龄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根据图形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该单位职工的平均年龄为多少?(2)该单位职工在哪个年龄段的人数最多?(3)该单位职工年龄的中位数在哪个年龄段内?13.学期末,某班评选一名优秀学生干部,下表是班长、学习委员和团支部书记的得分情况假设在评选优秀干部时,思想表现、学习成绩、工作能力这三方面的重要比为3:3:4,通过计算说明谁应当选为优秀学生干部。
分析计算题及参考答案1.某公司简化的现金流量表如下单位:万元要求:(1)计算表中 A 、B 、C 、D 、E 五项数据,并填在表格相应位置; (2)从现金流量的组成说明该公司的现金流量状况; (3)推断该公司所处的发展周期; (4)说明该公司利润的质量。
答案 :(1) 单位:万元(2)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正数,说明经营活动有一定回 笼现金的能力;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说明该公司有可能增加了 投资的力度,扩大经营规模方面占用了一定的资金;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净 额为负数,其原因有可能是企业放慢了筹资的速度。
(3)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说明该公司有可能处于成长期。
(4)该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占净利润的 60%,说明实现的净利中有 60%的现金流作保障,说明利润的质量较高。
2.某公司有关数据如下表:主表项目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 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 汇率变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金额 +900 -470 -230补充资料项目 净利润+(-)调整项目总额 适应活动现金净流量金额 1500(C )-600 900(主表项目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 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 汇率变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金额 +900 -470 -230 0补充资料项目净利润+(-)调整项目总额 适应活动现金净流量现金的期末余额金额C -600B假定一年按 360 天计算,周转天数的计算结果取整数1 / 5项目主营业务收入 赊销比例应收账款平均余额2012 年3160 万元95% 2000 万元2013年5000万元90%要求:(1) 计算该公司 2012 年及 2013 年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周转天数; (2) 计算该公司 2012 年及 2013 年存货周转率和周转天数; (3) 分析计算得出的结果。
答案: (1) 2012 年应收账款周转率=3160×95%÷2000=1.5 次2012 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1.5=240 天 2013 年应收账款周转率=5000×90%÷2500=1.8 次 2013 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1.8=200 天 (2) 2012 年存货周转率=1800÷200=9 次2012 年存货周转天数=360÷9=40 天 2013 年存货周转率=3300÷220=15 次 2013 年存货周转天数=360÷15=24 天(3) 从计算机果可以看出, 2013 年无论是应收账款还是存货其周转速度都在加快,说明该公司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在提高。
加入稀盐酸的次序1234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克)10101010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4.0 2.00.6m 九年级化学练习 2016-11-17
可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a –40 C – 12 H – 1 O – 16 Cl – 35.5
1、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当地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准确称取样品10g 放于烧杯中(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分解),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右图。
问:(1)10g 样品可以产生多少克二氧化碳?
(2)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100克含杂质15%的大理石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多少克?
3、某同学去我市的泰山公园游玩时,取回了若干块石灰石样品,他采用了以下的方法对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取这种石灰石样品6克,把40克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巳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
求:(1)从以上数据可知,这四次实验中,第 次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完全反应(2) m= 。
(3)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4)求一共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
4、小强同学前往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他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的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取用8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
(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问:
序号加入稀盐酸质量
(g)
剩余固体质量
(g)
第1次10 5.5
第2次10m
第3次101.2
第4次101.2
(1)8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多少克?(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右表中m的数值应为多少?
(4)要得到280kg的CaO,需要上述
石灰石多少千克?
(化学方程式:CaCO3高温CaO+CO2↑)
5、某同学取回了若干石灰石样品,他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对样品中碳酸钙
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取这种石灰石样品进行实验,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
(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
实验次数123加入盐酸的质量
1005050(克)
121220石灰石的质量
(克)
得到二氧化碳的质
4.4 4.4 4.4
量(克)
)从以上数据可知,这四次实验中,第
盐酸完全反应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取石灰石样品12.5g,高温煅烧至质量不再改变,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8.1g(假
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试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质量是 g。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1、三明市民新水泥厂化验室,为了测定某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反应后
实验数据烧杯和稀盐酸
的质量
石灰石样品
的质量
烧杯和其中混合物
的质量
150 g12 g157.6 g
(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克?
(2)求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某同学用采集的石灰岩样品用水冲洗后晾干,称取2.00g 样品平均分成两份,分别与足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进行下列测定(如图1),经数据处理得到释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如图2)。
①图l所示实验中数据记录纸上应该连续记录的实验数据是和。
②由图2中曲线可以看出,固体物质与液体物质反应,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接触面积越,其反应速率越。
③试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假设样品中其他杂质不参加反应,不考虑水、氯化氢逸出)。
6、某化学兴趣小组采集了一些石灰石样品,进行下列实验:取四份质量不同的石灰石样品,分别与27.0克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经过滤、干燥,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
数据如下:
稀盐酸的质量/克剩余固体质量/克实验序号石灰石样品质量/
克
1 1.027.00.1
2 2.027.00.2
3 3.027.00.3
4 4.027.0 1.3
求:(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九年级化学计算练习姓名_________ 2015-11-18
2、加热3.56g的高锰酸钾一段时间,冷却称时剩余固体3.24g,
求:(1) 生成氧气的质量
(2)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
4、有一混合气体,经测定只含有甲烷(化学式CH4)和一氧化碳.现将3.0g混合气体在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测得生成6.6g二氧化碳和3.6g 水。
求
(1)混合气中甲烷和一氧化碳各多少克?
(2)混合气体中氢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
1
、如图是实验室中一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标签.某同学为了测定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否与标签上相符,用烧杯取该溶液50克,加入二氧化锰1克,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的总质量为49.4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是。
(2)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3)通过计算回答,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是否与标签上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