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第一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2
《蜀道难》·教案·第一课时第一篇:《蜀道难》·教案·第一课时《蜀道难》(PPT1)教学目标:1.了解李白其人,整体感知这首诗的寓意。
2.反复诵读,把握是个的语言特点,体会蜀道的熊奇壮丽、高俊险要、感受诗的声韵美。
3.品味蜀道之难的典型意象,体会诗人豪放飘逸的诗风,感受诗的意境美。
4.鉴赏诗人状“难”之法,体悟诗人赞叹、惊惧、忧虑之情,感受诗的情感美。
教学重点: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2.借助于“剥皮抽筋”法,探究本诗情感主旨。
3.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
教学难点:1.鉴赏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2.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有谁知道这个称谓是怎么得来的呢?(学生答:略)教师讲述:贺知章对李白《蜀道难》的评价——“子,谪仙人也!”(投影展示PPT2(课后练习题中):“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
贺hâ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
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
出《蜀道难》以示之。
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zhã仙人”,解金龟换酒,与倾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
”)(大意: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此后,李白就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这首诗为什么能给李白带来“诗仙”的美誉?又究竟“奇”在何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好好领略这首诗的“奇”。
二、解题:《蜀道难》属魏晋早有的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
《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
”(PPT3-8)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
蜀道难教案10篇蜀道难教案蜀道难教案(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习作品描述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2、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3、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法、串讲法、赏析法。
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二、难点重点1、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本诗进行赏析,学习作品描述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
(难点)2、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在我国的历史上,以前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
他是谁?(李白)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天上的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所以李白被我们尊称为“诗仙”,那么这首给李白带来“诗仙”美誉的《蜀道难》究竟是什么样貌的呢?我们这天一齐来学习一下。
2、创作背景: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
关于本篇,前人有种种寓意之说,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
如课文注解(1)有人(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
今人有人认为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挫折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迄无定论。
3、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
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即唐玄宗把他赶出了长安。
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
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情绪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