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国家制度复习课大纲版
- 格式:ppt
- 大小:922.00 KB
- 文档页数:5
高三政治我国的国家制度专题复习高三政治我国的国家制度专题复习第一部分我国的国家制度二、具体考点(四大部分 17个知识点)1、识记、理解、运用:略2、重要知识点①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的国家职能/我国国机的组织活动原则/对人民负责和依法治国原则;②人大的性质和权力/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民主政治建设)/国家依法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关系/实现祖国统一的意义和途径/一国两制的含义、地位、内容和意义/公民的义务③马克思政常的一般原理:国性与国职/国家政权组式/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机构与组织体系三、常考点清单(《目录》)1、国家的性质和职能:①国家的构成要素(主权属性);②国家的三重属性及含义(阶级性);③国家性质(根本标志、决定因素);④民主的含义和本质属性/民主与专政的关系;⑤国家职能(主体、内容与国家性质的关系)2、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①基本含义、本质;②特点和优点;③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为什么、怎么办、最根本);④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3、我国的国职:①对内职能(含义、表现、经济职能的四种方式);②对外职能(外交政策);③与国性的关系4、国家政组形式:①政体与国体的关系(四层、政体的相对性);②当代政体的基本类型(特征、代表国家)。
5、我国的人大制:①人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大的性质、构成、职权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②人大制的组活原则;③人民代表的权力和义务、与人大及人民的关系;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6、我国是单一制国家:①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及分类(特征、国家);②我国是单一制的国结形(特征)7、一个国家、两种制度:①含义、地位、主要内容、意义;②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性质、重要性、途径措施);高考政治选择题易错点归纳审清高考政治题干提问的角度,是正向提问还是逆向提问。
如果要求选不是或者错误的,就属于逆向提问,故不能选择正向或者正确表述的选项。
高三政治常识复习提纲第一课我国的国家制度(上)基本思想本课的着眼点是讲我国的国家制度,但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国家制度的前提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
因而课本在讲述每一个问题时,都分为两个步.:首先讲马克思主义在国家问题上的基本观点,然后讲我国的国家制度。
如第一节就是先从一般意义上讲国家的性质和职能,然后讲我国的国家性质和职能。
也就是说课本在安排上遵循了从一般到个别的逻辑顺序。
因此,我们在教学时也要着重把握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关于国家问题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内容包括国家、国体、民主与专政的关系、国家职能、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政体、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国家结构形式等.这条线索有着它内在的逻辑关系:国家性质是核心,它决定着国家职能、政体,而后者是国家性质的反映并服从于它。
另一条线索是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和“一国两制”。
这条线索也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着我国的国家职能、政权的组织形式,决定“一国两制”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主体的;而我国的国家职能、政权组织形式等都反映着我国的国家性质。
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我国的国家制度即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政体是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制(采取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形式)。
这是本课的核心内容。
这样,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坚持“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就成为本课的最后结论。
学习方略1.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掌握;特别是基本的理论,如国体和政体的含义及关系的表述,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民主与专政关系的准确表述,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等,如果这些基本的知识、理论不能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就根本无法读懂材料所给的政治现象。
2.努力做到能力和觉悟的统一,平时要加强比较分析能力的培养,能从大量的政治现象归纳、概括出切合实际的政治观点,并具有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政治觉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要有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的觉悟和意识,从而实现知识、能力和觉悟的统一。
2023年高考历史选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全册复习提纲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 .夏( 1 )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2)政治:以世袭制打破禅让制传统。
2.商( 1 )实行内外服制。
(2)商朝已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3.西周( 1 )内容①周天子把王能以外的地区分封给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
诸侯和卿大夫继续分封,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
②周天子和各级贵族都实行摘长子继承制。
(2)特征①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②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它受原始民主传统的制约。
③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1 .背景( 1 )春秋时期,西周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2)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各国在政治上都进行了重大变革,君主权力加强。
更多高考资料点这里...(3)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战争的混乱局面。
2.内容( 1 )皇帝制:这是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
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
(2)三公九卿制①三公是指亟相、太尉、御史大夫,各司其职。
②三公之下是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的卿,泛称“九卿”。
③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
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
(3)郡县制①秦朝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和县两级。
②都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另设监御史掌监察。
③郡下设县或道,都县主要官吏都是由中央直接任命。
(4)文书制度:秦朝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1 .中央行政制度( 1 )汉①汉承秦制,中央行政制度仍是三公九卿制。
②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设立中朝,从而使外朝墨相的权力大大削弱。
③西汉晚期以后,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
④东汉时期,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长。
(2)隋唐:三省六部制①内容:三省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
中书省是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议封驳朝延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第一课我国的国家制度(上)学习提纲第一节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国家性质和职能的一般理论:1、国家A、含义:B、产生:C、属性:D、构成要素:2、国家性质(国体)A、含义:B、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C、与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的关系:D、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性质3、民主与专政A、民主的含义:B、民主的阶级性:C、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4、国家职能A、含义:B、与国家性质(国体)关系:C、分类:a、对内职能:b、对外职能:二、我国的国体1、是什么?A、首要标志:B、阶级基础:C、本质:D、特点和优点:2、为什么要坚持?3、怎样坚持?A、加强民主政治建设B、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国防建设三、我国的国家职能1、我国的对内职能:A、B、C、D、2、我国的对外职能:A、B、C、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政体)1、政体的含义2、政体与国体的关系3、当代国家政体的基本类型A、君主立宪制:主要形式:议会君主制a、议会共和制B、民主共和制:b、总统共和制二、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A、产生及任期:B、权利与义务:C、与人民的关系:2、人民代表大会A、全国人大的职权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B、地方人大的职权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含义:B、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C、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D、优越性:三、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国家1、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2、国家结构形式的类型:3、单一制国家的主要特点及典型国家:4、联邦制国家的主要特点及典型国家:5、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四、一国两制:1、含义:2、基本内容:3、意义:4、台湾问题:第二课我国的国家制度(下)学习提纲第一节我国的国家机构一、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1、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2、国家机构的一般设置:A、国家元首B、立法机关C、行政机关职权D、司法机关E、暴力机关二、我国的国家机构1、我国的国家机构的组成:2、我国的国家机构的分类:A、按类别分B、按层级分3、我国中央国家机关的职权:A、全国人大:B、国家主席:C、国务院(中央人民政府):D、最高人民法院:E、最高人民检察院:F、中央军委:三、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1、民主集中制原则:A、含义:B、表现2、对人民负责原则:A、原因(为什么?):B、要求(怎样?):3、依法治国原则:A、含义:B、本质:C、根本目的:D、原因(为什么?):E、措施(怎样?):第二节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一、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1、主要内容: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C、监督权2、如何保护?A、B、二、我国公民应尽的义务1、2、三、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A、含义:B、理解:2、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A、权利与义务的关系:B、要求: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A、前提:B、要求:注意:以上题目是对课本重点知识总结,答案请同学们在课本上认真查找。
七年级政治第一课:我国的国家制度(上)复习课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一课:我国的国家制度(上)复习课二. 重点、难点1. 某某、专政、专制的关系2. 某某性质与某某程度的关系3. 某某与集中的关系4. 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区分5. 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6. 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7.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与政权组织形式之间的关系8. 某某问题三.学法指导1. 某某、专政、专制的关系某某是指在一定阶级X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一种国家制度。
专制即独裁,就是少数人说了算的一种统治方式,它在统治阶级内部也不存在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是与某某尖锐对立的一种国家制度。
专政是一种国家职能,专政的主体是统治阶级,对象是被统治阶级,方式是依靠暴力、国家强制手段。
某某制国家和专制统治国家都有专政职能。
某某与专政是辩证的统一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某某与专政是相互区别的。
(1)两者的适用X围不同,某某只适用于统治阶级或人民内部,而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力量;(2)两者实施方式不同,某某以政治权利平等实现和少数服从多数为原则,而专政则以国家权力的强制为实施特征;(3)两者的功能不同,某某是为了实现统治阶级或人民的意志和要求,更加有效地管理国家事务,而专政则是为了巩固特定的国家政权,以保证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
另一方面,某某与专政又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
某某是专政的社会政治基础,而专政是某某的政治保障。
2. 某某性质与某某程度的关系某某性质是指的是某某的阶级属性。
某某的阶级性是指某某所代表和反映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它是某某性质方面的规定;某某程度是指某某的实现程度,即某某原则和精神转化为实践的程度、状况和水平,它是某某的量的规定性。
因此,同一性质的某某,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存在着发展程度高低的区别,不同性质的某某亦存在发展程度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