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图绘制的基本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504.03 KB
- 文档页数:13
第四节矿图的基础知识在矿井设计、施工和生产管理等工作中,需要测绘一系列的图纸,这些图称为矿图。
一、概述1、矿图的种类矿图的种类很多,生产矿井必备的图纸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矿井测量图,一类是矿井地质图。
各称有:(1)地质地形图;(2)地质剖面图;(3)水平切面图;(4)煤层底板等高线图;(5)煤层立面投影图;(6)地质综合柱状图。
矿井测量图是根据地面和井下实际测量的资料绘制的。
矿井地质图一般是在矿井测量图的基础上,将生产过程中收集的地质资料和原有勘探资料,经过分析推断绘制而成的。
2、矿图的比例尺绘制各种矿图时,不可能将图形按实际尺寸描绘到图纸上,总要经过缩小,才能在图纸上表示出来。
图纸上线段长度与实际相应线段水平长度之比,称为该图的比例尺。
根据对图纸不同的要求,矿图常用的比例尺有:1:500、1:1000、1:2000、1:5000、1:10000。
3、坐标系统(1)地理坐标。
地面上某一点的位置,在地球表面上通常用经度、纬度表示。
某点的经纬度称为该点的地理坐标。
(2)平面直角坐标。
若用地理坐标表示地面点的位置很不方便,常采用平面直角坐标来表示地面点的相对位置。
如图,地面上任一A的位置由该点至纵横坐标轴的垂直距来确定。
(3)高程。
指地面上任一点至水准面的垂直距离;A、绝对高程:指地面上任一点至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B、相对高程:指人为设定一水准面,某一点至该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4、投影标高标高投影:注明有标高数字的正投影图,如图1-11所示的是某一立井高投影图。
二、等高线图1、地形等高线图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同的若干点所连成的光滑曲线,或者说是水平面与地表面相交的曲线。
将高程不同的等高线投影到平面上,再按一定的比例绘成图,并标明各等高线标高,就得到等高线图。
性质:是反映地面空间形态特征的图件。
特征:①光滑曲线(高程相同点的连线)②比例图:在同一张图上,等高距应一致。
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程差。
图纸绘制内容一、采掘工程平面图1)井田技术边界,保安煤柱及其它边界,注明名称和批准文号(包括边界变更时,历年批准的边界);2)本煤层以及与开采煤层有关的井巷。
主要石门、上下山、集中运输巷、运输大巷等,应注明巷道名称和月末进度,斜巷应注明倾向和倾角,巷道交叉口、变坡以及平巷等特征点,在图上每隔50~100mm应注记底板高程;3)回采工作面及采空区。
工作面要注记名称、回采年度及月末位置、平均采厚、煤层倾角和煤层小柱状;丢煤区应注明丢煤原因和煤量;注销区应注明批准文号和煤量,并按图例规定的符号圈定面积;4)永久导线点和水准点,注明点号和高程;临时测点根据需要注记(直接水准高程注记小数点后3位,三角高程注记小数点后2位,其巷道底板高程注记小数点后1位);5)钻孔、煤层露头线、风化带、煤层变薄区、尖灭区、火成岩侵入区和实测的主要地质构造;6)发火区、积水区、煤与瓦斯突出区、冒流砂区等,应注明发生时间等有关情况;7)水闸门、水闸墙、永久风门、防火门、突水点和探放水钻孔等;8)井田边界外100mm以内的邻矿采掘工程和地质情况,井田范围内的小煤窑及其开采范围;9)地面主要工业建筑、居民区、村庄(只划外轮廓)、铁路、主要公路、大的河流、水库、湖泊等,并注记名称,铁路和公路注记去向。
二、井上下对照图1)井田区域地形图规定的主要内容,等高线根据地形复杂情况可适当减绘,村庄可以外围轮廓表示;2)井下主要开采水平的井底车场、运输大巷、主要石门、主要上下山、总回风巷、集中运输巷,回采工作面要注记工作面编号和回采年度并注以适当高程;3)井筒、钻孔、井田技术边界线,保安煤柱的围护带和边界线,并注明批准文号。
三、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第16章矿图的基本知识16.1 概述16.1.1 矿图的概念与特点矿图是反映矿井地质条件和井下采掘工程活动情况的煤矿生产建设图的总称。
矿图是煤矿企业中最重要的技术资料,是管理采矿企业和指导生产必不可少的基础图件,它对于正确地进行采矿设计、编制采掘计划、指导巷道的掘进和合理安排回采工作及各种工程需要都具有重要作用。
与其它图纸相比较,矿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矿图的内容要随着采矿工程的进展逐渐增加、补充、修改;(2)矿图的测绘区域随矿层分布和掘进巷道部署情况而定,常常是分水平测绘;(3)矿图所反映的是井下巷道复杂的空间关系,以及矿体和围岩产状与各种地质破坏,测绘内容多,读图较困难;(4)采用实测与编绘的方法,以实测资料为基础,再辅以地质、水文、采掘等方面的技术资料绘制而成。
16.1.2 矿图的分类生产矿井必备的基本矿图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矿井测量图,它是根据地面和井下实际情况测绘而成的;另一类是矿井地质图,它是根据矿井地质勘探资料和采掘过程中揭露的地质信息而绘制的。
两类矿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矿井测量图是绘制矿井地质图的基础;而矿井测量图上的地质信息则是来源于可靠的矿井地质图。
本章主要介绍矿井测量图。
根据投影方法和投影面的不同,可以将矿图分为平面投影图、竖直面投影图、断面图和立体图。
根据成图方法分为原图和复制图两类。
原图是根据实测、调整或收集的资料直接绘在聚酯薄膜或在原图纸上的矿图,一般情况下原图不应直接用来晒图或使用。
原图的副本称之为二底图。
根据原图或二底图复制或编制而成的矿图称为复制图。
煤矿生产、建设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主要图纸,称为基本矿图。
《煤矿测量规程》规定的煤矿基本矿图见表16-1。
表16-1 矿井必须具备的基本矿图煤矿测量图采用正方形分幅法或自由分幅法。
正方形分幅及其编号方法与大比例尺地形图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对于各种反映井下采矿工程的矿图,普遍采用自由分幅法划分图幅,一般不进行统一的编号,而在图签中加入图名。
矿图基本知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矿物学》教材第四章“矿图基本知识”进行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矿图的定义、分类、绘制方法及其在矿产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具体章节内容涉及矿图的构成要素、矿图的比例尺、矿图的符号系统以及矿图的阅读与绘制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矿图的定义、分类及其在矿产资源勘查中的重要性。
2. 掌握矿图的比例尺、符号系统以及绘制方法。
3. 能够独立阅读并绘制简单的矿图,为实际勘查工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矿图的符号系统理解与运用、矿图的绘制方法。
教学重点:矿图的构成要素、比例尺的运用、矿图的阅读与绘制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矿图样本、比例尺、绘图板、绘图仪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通过展示实际矿区的矿图,引导学生思考矿图在矿产资源勘查中的作用。
2. 理论知识讲解(20分钟)讲解矿图的定义、分类、构成要素以及比例尺的运用。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实际矿图为例,详细讲解矿图的符号系统及其在矿图绘制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阅读并绘制简单矿图。
5. 互动讨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绘制成果,互相交流心得,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6. 知识巩固(20分钟)六、板书设计1. 矿图的定义、分类、构成要素。
2. 矿图比例尺的运用。
3. 矿图符号系统的分类及含义。
4. 矿图阅读与绘制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阅读并绘制给定矿图的局部。
答案:见附图。
2. 作业题目:简述矿图在矿产资源勘查中的作用。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拓展延伸部分,可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矿图在矿产资源勘查领域的最新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矿图符号系统的理解与运用二、矿图的绘制方法三、矿图的阅读技巧四、作业设计的实践性一、矿图符号系统的理解与运用矿图符号系统是矿图表达的关键要素,理解并熟练运用各种符号对绘制和阅读矿图至关重要。
第三章矿图第一节概述一、矿图的概念和种类1、矿图:为了满足矿井设计、施工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需要而绘制的一系列图纸,统称为矿图。
2、矿图的种类生产矿井必备的基本矿图可分为两大类:矿井测量图,矿井地质图。
按照《规程》的规定,常用的矿井测量图有以下八种:(1) 井田区域地形图,比例尺为1∶2000或1∶5000;(2) 工业广场平面图,比例尺为1∶500或1∶1000;(3) 井底车场平面图,比例尺为1∶200或1∶500;(4) 采掘工程(分层)平面图,比例尺为1∶1000或1∶2000;(5) 主要巷道平面图,比例尺为1∶1000或1∶2000;(6) 井上、井下对照图,比例尺为1∶2000或1∶5000;(7) 井筒断面图,比例尺为1∶200或1∶500;(8) 主要保护煤柱图,包括平面图和断面图,比例尺一般与采掘工程平面图一致。
二、矿图的分幅与编号矿图的比例尺一般都不小于1/5000,其分幅方法有正方形分幅和自由分幅两种。
1、正方形分幅与编号正方形分幅是以纵横坐标的整公里数或整百米数作为图幅的分界线,图廓呈正方形。
采用正方形分幅时,图幅按下述方法编号:比例尺为1∶5000的图幅的编号由该图幅所在投影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与图廓西南角点的坐标(以km为单位)组成,如某幅1∶5000的图,所在投影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117°,图廓西南角点的坐标为x=20 km,y=60 km,则该幅图的编号为:117°-4426-548。
比例尺为1∶2000至1∶500的图的编号是在1∶5000的图的基础上进行的:1∶2000的图的编号是在其所在的1∶5000的图的编号后加甲、乙、丙、丁(或Ⅰ、Ⅱ、Ⅲ、Ⅳ;1∶1000的图是在其所在1∶5000的图的编号后加1、2…16;1∶500的图是在其所在1∶5000的图幅编号后加(1)、(2)、(3)…(64)。
如下所示。
2、自由分幅与编号在实际应用中,大部分矿图都是采用自由分幅的方法,即图幅的大小可自由选定,坐标格网线可与图边斜交。
1.矿图的概念:在矿井设计、施工和生产管理等工作中,需要绘制和应用一系列图纸。
人们把为煤炭开发、生产服务的地质测量图、设计工程图、生产管理图等统称为矿图。
2.一个生产矿井必须具备的图纸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地质测量图、设计工程图、生产管理图。
3.煤矿设计包括:矿井新井建设设计、矿井改扩建设计、矿井水平延伸设计、采区设计和单项工程设计等。
4.坐标系统有:地理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和假定平面直角坐标系。
5.为了避免横坐标系出现负值,习惯上将横坐标系轴向西移动500km。
这样位于中央子午线以东的各点,其横坐标数值都大于500km,位于中央子午线以西的各点其数值都小于500km,但都是正值。
6.会只带有坐标网格的图纸,坐标网格用细实线绘制,由边长为100mm X100mm的方格组成,也可只画出坐标方格网“+”字交点,“+”字线段长度一般为20mm。
7.图纸上画有坐标方格网时,其指北针应画在图纸的右上角,箭头指向正北方向,并注写字母“N”。
坐标以“m”为单位,横坐标为8位数(其中前两位为投影带的编号),纵坐标为7位数,按尺寸数字的标注方向标注。
8.为了避免坐标值出现负值,将坐标原点设置在测区的西南角,以该地区的子午线为x轴,向北为正值;自坐标原点垂直x轴作直线,即为y轴,这样就构成了这个矿区的假定平面直角坐标系。
9.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线之间的角度的工作,称为直线定向。
直线的方向通常用方位角表示。
10.确定某直线的方位角,需首先该地区标准指北方向。
在测绘工作中,计算坐标方位角采用的标准方向通常有三种:坐标纵轴(中央子午线)方向、真子午线方向、磁子午线方向。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统中,从坐标纵线的指北方向起,顺时针旋转量至某一直线的水平角度,成为该直线的坐标方位角,简称方位角。
方位角的数值从0~360.12.一直线的象限角是指由坐标纵线的北端或南端,顺时针或逆时针计算到该直线的水平锐角。
象限角的数值由0~90,用R 表示。
矿图基础知识及地测图纸资料编制标准编制人:薛丽敏编制时间:2011年3月矿图基本知识矿井生产离不开矿图。
要识读、使用和绘制矿图,则需要了解矿图的概念、分类和用途掌握地理坐标、平面直角坐标、高程等基础知识,掌握直线方位角、象限角的概念并能进行直线的定向工作,熟悉各种绘图工具、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地测绘图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绘制矿图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矿图概述—、矿图的概念在矿井设计、施工和生产管理等工作中,需要绘制和应用一系列图纸。
人们把为煤炭开发、生产服务的地质测量图、设计工程图、生产管理图等统称为矿图。
矿图是煤矿企业非常重要的技术资料,是设计、施工和生产的主要技术依据。
二、矿图的分类一个生产矿井必须具备的图纸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地质测量图、设计工程图和生产管理图。
(-)地质测量图地质测量图分为测量图、地质图及其它专用图。
1.地质图根据地质勘查资料和井下地质编录资料经分析推断而绘制的主要反映煤层产状、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及资源/储量计算等内容的图纸,称为地质图。
地质图是矿井设计、建设和生产的主要依据。
常用的地质图有:井田地形地质图、井田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各种地质剖面图、各种柱状图、煤岩对比图、井田水文地质图和资源/储量计算图等。
2.测量图根据地面和井下实际测量的资料绘制而成的图纸,称为测量图。
由于矿井采掘情况不断变化,因而测量图是随着矿井的开拓、掘进和回采等工作逐步测量并填绘的。
测量图主要反映矿井地面的地物、地貌情况,井下各种巷道和硐室的空间位置,煤层产状和各种地质构造,井下采掘情况以及井上下相互位置关系等情况。
常用的测量图有:井田区域地形图、工业场地平面图、采掘工程平面图、水平主要巷道平面图、采掘工程立面图、井上下对照图和主要保护煤柱图等。
3.专用图根据矿井生产需要,矿井防治水管理、小煤矿管理、灾害治理等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相应的专用图建立,很好地反映了矿井充水情况、小煤矿采掘情况、开采沉陷治理等情况。
前言随着这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地质行业新一轮的发展时机已经到来,地质产业迅速增多。
这些都推动了地质相关理论和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适应这一现象就必须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而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保证。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和造就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高职教材的改革与建设,编写和出版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
《地质学实践教程》是在《地质学理论教程》的基础上,是根据高等职业专科和本科专业,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向导,使学生牢固掌握地质学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教材的编辑,力图体现以下特点:一是内容要新,适当反应本学科领域内的新发展;二是教材内容要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体现实用性和应用性;三是教材必须针对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业务规格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四是符合我国的国情,取材恰当,实用性较强;五是基础理论适度,以培养能力为主,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
不仅便于教师组织教学,又适合学生自学。
教材在结构上分为必学和选学两部分:第一至第三章是基础部分,为各专业学生必学内容;第四至第十一章为专业应用部分,供不同专业学生根据需要选学。
本教材适用于地质工程、采矿工程、通风安全、测量与勘探等专业大类或方向使用,也可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参加编写的人员有七台河职业学院教授李景霞(第三篇和第二篇的第十二、十三章),七台河职业学院高级工程师张立新(第一篇第一、二、三、四、五、六章),七台河职业学院讲师周明杰第二篇(第七、八、九、十、十一章)在本教材的编写工程中,参阅了大量文献,引用了同类书刊中的部分资料,在此,谨向有关作者表示衷心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价值时间紧迫,书中难免存在错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绪论煤矿的生产建设主要是从事于地下作业。
矿井地质工作就是研究井下地质情况,为生产提供地质情报。
因此,矿井地质工作是在地质勘探的基础上,在矿井建设和生产时期,直接为煤矿生产建设服务的地质工作。
它贯穿于建井、开拓、掘进、回采直至矿井报废的矿井生产建设的全过程。
它关系到煤矿生产建设的正常、安全进行和高速度发展;关系到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它是保证老矿挖潜、新井建设、煤炭稳产、高产以及与水、火、瓦斯等自然灾害作有效斗争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是煤矿生产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大量事实证明,哪里的矿井地质工作开展得好,生产建就能正常顺利进行;哪里的矿井地质工作跟不上,生产建设就往往由于地质情况不明而造成被动局面。
因此,矿井地质工作常被称为煤矿生产建设的“尖兵”和“眼睛”。
我国的矿井地质工作主要是在解放后,随着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而建立和开展起来的。
二十多年来,通过生产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总结了矿井地质工作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作方法,对于促进煤炭工业的发展,完善矿井地质学科的内容,培养矿井地质的技术干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矿井地质工作的目的和基本任务矿井地质工作的目的在于研究和解决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地质和水文地质问题,保证矿井生产建设的正常安全进行和高速度的发展,保证国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矿井地质工作需要完成下列各项任务:1.研究矿区、井田的地质、水文地质情况,查明影响煤矿正常生产和建设的地质因素。
影响煤矿生产建设的地质因素很多,其中煤层厚度变化、矿井地质构造和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对很多煤矿都有影响;此外,某些矿井还受到岩浆侵入煤层、岩溶陷落柱、煤与瓦斯突出、围岩膨胀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地温和地压也越来越成为影响正常生产的地质因素。
因此,在研究影响煤矿生产的地质因素时,要从各矿的实际情况出发,抓住所在矿井的主要地质问题,在重点地予以查明。
查明影响煤矿生产和建设的地质因素时,不仅要立足于当前生产的要求,而且还要考虑到矿井长远开拓延深的需要,把本矿井的地质问题调查清楚。
2.研究煤层的赋存情况、煤的物理化学性质,掌握煤层、煤质的变化规律。
煤层是煤矿开采的对象。
煤层产状、厚度、结构、结核包裹体以及煤层顶、底板等是确定开拓方式、采煤方法的重要依据。
因此,研究煤层的赋存情况,掌握煤层的变化规律是矿井地质的重要任务。
煤质决定着煤的合理利用,对多煤种的矿井需要系统地研究煤质,以便分采,分运,分别利用。
3.分析矿井充水条件,预测矿井涌水量,预防和处理水文地质问题。
在全面调查和观测矿井涌水条件的基础上,分析矿井充水的水源和通道;预测各水平、各采区及矿井总的涌水量;提出可能受到水害威胁的地段;及时编制矿井水的防治方案,并与生产部门一起做好地面和井下的防治水工作,以保证煤矿安全生产。
此外,尚须研究和解决矿区的供水水源以及矿井水的综合利用问题。
4.提供矿井生产、基本建设及新井移交生产所需要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参加采掘设计的审查和生产计划的编制。
煤矿生产建设计划和采掘工程设计的编制,都是以正确可靠的地质资料为基础的。
矿井地质人员要根据生产建设的要求,在计划地、及时地提供所需要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
资料提出后,矿井地质人员还要配合生产部门参预设计与计划的编制工作,审查计划是否妥当,设计是否合理,并根据自己掌握的地质情况对计划或设计提出修改意见,做到地质与生产紧密配合,坚持地质为煤矿生产服务的方向。
5.根据地质情况,与生产部门密切配合,指导掘进和回采工作的合理进行,监督煤炭资源的充分开采。
矿井地质人员不仅要参采掘工程设计的审查,而且要与生产部门密切配合;指导采掘施工,要把地质工作做到掘进头和回采工作面,及时发现和研究地质对生产的影响,配合生产部门正确处理地质问题,从而指导采掘工作的全速进行。
对于不合理的开采方法,乱采乱掘,吃肥丢瘦的现象,要坚持原则,据理提出意见,进行地质监督,使煤炭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
6.掌握地质储量变化,进行矿井储量管理,组织补充勘探,增加矿井储量,延长矿井服务年限。
矿井储量是煤矿生产的物资基础,随着开采、损失、井田边界变化以及重新计算储量等原因,矿井储量经常发生变化。
为了使安排生产、制订规划有所依据,矿井地质人员需要管理储量并定期进行储量计算。
储量管理也是监督煤炭资源合理开发的有效措施。
7.研究和调查煤系地层中伴生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利用价值。
为了贯彻综合利用的原则,矿井地质工作还要研究和调查煤系、煤层中伴生的铁、硫、铝土、油页岩、稀有元素等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利用价值,并考虑在采煤过程中能否同时采出这些有用矿产。
矿井地质人员要很好地完成上述任务,必须坚定树立为社会主义煤炭事业服务的思想。
另一方面,要认真学习煤矿生产建设的基本知识,熟悉生产对地质的要求;同时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加强调查研究,注意综合分析,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还要充分地依靠长期工作在井下的工人和采掘技术人员的支持和帮助;并注意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新的地质理论,为不断提高我国矿井地质工作水平、迅速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煤炭工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矿井地质工作的阶段和内容煤矿开采主要分为矿井建设和生产两个阶段。
矿井地质工作也相应地分为建井地质工作和生产地质工作,它们各有不同的具体任务和工作内容。
(一)建井地质工作建井地质工作主要是在矿井建设时期为井筒、井底车场、硐室、主要运输大巷等基建工程提供物质资料,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地质、水文地质问题,保证矿井基建工程的顺利进行,按时移交生产,并为投产后的生产地质工作奠定基础。
建井地质工作的基本内容有:1.研究和核定井田精查地质报告,复查煤矿设计决议书,进行必要的建井地质勘探工作。
2.根据井田地质勘探和建井地质勘探所获得的资料编制建井地质说明书(也称基建工程地质说明书),作为建井部门选择施工方案、编制作业规程的地质依据。
3.井筒破土施工后进行日常性的地质工作。
如收集井巷揭露的地质资料,编制井筒、大巷、石门等实测剖面图;查明和处理影响基建工程的地质、水文地质问题;根据新揭露地质资料,修改井田地质剖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等综合图件;采集煤系、煤层标本及样品。
4.做好井筒的防治水工作,开展井上、下的水文地质观测。
当井筒穿过含水层时,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采用堵、截、挡、排等方法,以防止地下水进入井筒影响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观察井巷的涌水情况,定期观测各出水点、井筒、大巷以及整个矿井的涌水量,必要时,从各出水点取水样化验,以取得各含水层的水质资料。
5.新建矿井准备移交生产时,应根据井田勘探资料和建井时期所取集的资料,编制矿井地质鉴定书。
鉴定书中除了扼要地叙述地质构造、煤层情况、水文地质等内容外,还应指出尚未查明的和移交生产后应该注意的地质、水文地质问题;对各级储量要重新进行计算;要附有各种图纸资料,作为生产地质工作的基础。
(二)生产地质工作生产地质工作是在矿井移交生产后,在井田地质勘探和建井地质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
生产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有:1.详细分析和研究井田勘探和建井地质资料,充分了解井田内蒙古自治区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情况,及时查明妨碍煤矿生产的各种地质因素,尽可能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和内在联系,做好生产地质的基础工作。
同时还应熟悉矿井开拓布署、生产计划和采掘方法,了解生产、设计部门的意图产要求,以便使地质工作密切配合井下生产,保证开拓、掘进和回采工作的正常进行。
2.新区开拓前,要根据勘探、建井和已开拓区的地质资料,编制开拓区域(或水平延深)地质说明书,或为某些主要开拓巷道提交掘进地质说明书。
在开拓掘进过程中,要做好巷道地质观测编录,分析判断掘进前方可能出现的地质变化,及时指导开拓巷道的施工。
3.采区设计前,根据总体开拓方案所划分的采区,编制采区地质说明书。
在准备和回采巷道掘进前,对于某些地质条件复杂的主要巷道还要编制掘进地质说明书。
在采准巷道掘进过程中,要继续作好巷道的观测编录,及时查明掘进中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配合掘进部门研究处理措施,保证巷道施工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的煤矿还开展掘进地质预报,以便更及时地为掘进工作面提供预见性的地质情报资料。
4.根据采区、采面准备巷道的掘进资料,应编制回采地质说明书。
在回采过程中,应及时观测采面的地质变化,与采煤人员一起研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要进行采面回采率的检查,保证煤炭资源的充分回收;进行原煤质量检查,分析煤质变化的原因,提出提高煤质的意见。
另外,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采面地质预报,使地质工作直接为采煤生产第一线服务。
工作面采完之后,应坚持开展采面地质总结,总结地质特点和规律,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地质工作水平。
5.根据生产计划,配合开拓、掘进、回采工作,有计划地组织矿井地质勘探。
对新开拓区、深部水平、井田外围通过矿井地质勘探,查明影响煤矿生产的地质因素,提高储量级别,增加矿井储量,延长矿井服务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