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住宅建筑结构设计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6
关于住宅建筑的平面布置和结构形式住宅建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个合理的平面布置和良好的结构形式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
本文将从平面布置和结构形式两个方面探讨住宅建筑的设计。
一、平面布置平面布置是住宅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个好的平面布置不仅能够提高住宅的使用功能,还能够给居住者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舒适感。
在进行住宅建筑平面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功能布局功能布局是指将住宅建筑的各个功能区(如起居室、卧室、厨房等)合理地布置在不同的空间中。
这样既能够满足生活需要,也能够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一般来说,厨房、卫生间等需要排水管道的区域应该尽量靠近外墙,而卧室和客厅则应该在阳光充足的位置,具体布局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通风采光通风和采光是住宅居住舒适度的重要因素。
在平面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尽可能多的通风和采光面积,以便于自然风能在住宅中循环流通,使空气更加清新。
此外,合理设计阳台、飘窗等可以为住宅引入更充足的阳光,保持良好的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
3.空间布局空间布局可以直接影响居住者的生活质量。
一个灵活多变的空间布局不仅可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新颖的空间形式,提高住宅的观赏性。
建议在平面布置中尽量避免过多的隔断和空间分割线。
二、结构形式结构形式是住宅建筑的承重系统,其稳定性和强度直接影响住宅的安全性。
在进行住宅建筑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墙体结构传统的住宅建筑大多采用的是墙体结构,主要通过墙体的强度来承受建筑所受荷载。
尽管墙体结构的构造简单,但有时会限制空间的使用,同时建筑承受荷载的受力面积较小,不太适合大跨度的建筑。
2.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其由楼板、柱、梁等构件组成,通过框架的整体作用来承受建筑所受荷载。
该结构形式的层高可以随意调整,建筑所受荷载的受力面积较大,适合于大跨度的建筑。
3.悬挂结构悬挂结构是指将建筑的承重构件通过悬挂的方式固定在建筑物外部的结构上,用外部结构来承受建筑物所受荷载。
小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案例探讨作者:赖国荣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3期摘要:剪力墙结构由于其具有间距大、通风好、采光条件优越等特点,在小高层住宅建筑设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文章主要结合某高层程实例,论述了小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为大家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住宅剪力墙概念设计基础设计中图分类号:[F287.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工程概况某高层住宅小区,一共七栋塔楼,总建筑面积为 42688.21m2,地上 12层,地下室1层。
住宅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主体为剪力墙结构,地下室为框架结构。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12层塔楼及地下室为筏板基础,七层塔楼为柱下独立基础,本文着重论述了小高层及地下室的设计中应注意要点。
2 概念结构布置与设计概念设计在建筑剪力墙结构平面设计中应尽量使 x向和 y向抗侧刚度接近,剪力墙不宜过多以免刚度过大,在梁系布置上也应力求受力明确,传力路径简捷,避免梁系为多重搭接传力,造成安全隐患。
在竖向布置上也要力求均匀,避免少数楼层出现敏感薄弱部位,使结构整体形成均匀的抗侧力结构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电算才能作出安全、经济、合理的结构。
在本工程住宅楼主体剪力墙时,x向剪力墙墙肢较短,y向剪力墙墙肢较长,墙肢尽量多做成带翼缘的L形、T形等,不做“一”字形短墙;高厚比多在8以上,通过这些措施使结构总体指标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总体指标对建筑物的总体判别十分有用。
譬如说若刚度太大,周期太短,导致地震效应增大,造成不必要的材料浪费;但刚度太小,结构变形太大,影响建筑物的使用。
3 基础设计目前,小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由于考虑埋置深度的要求,一般均设置地下室。
基础多采用筏板基础。
合理选择筏板厚度及边缘挑出长度也直接影响结构整体安全和工程造价。
该工程上部 12层带 1层地下室,根据勘察报告,取筏板厚为1000mm,经细算后筏板可减至800mm。
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探讨【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高层建筑逐渐增多,其结构设计也越来越成为高层建筑工程设计工作的难点与重点。
本文就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各个方面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并总结了一些设计体会,以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设计体会近年来,中国高层建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与特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密不可分,它是根植于中国现实而产生的特定社会现象。
随着城市人口基数的逐渐加大、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的需求亦随之大量增加,高层住宅建筑越来越多地被采用。
这种结构不同于高层和多层,有其自身的特点。
在设计中,要正确利用它的特点。
本文结合某商业住宅小区,对该结构形式的设计经验进行总结,以期参考交流。
1、上部结构合理配置剪力墙是控制此类建筑侧向刚度的关键高层建筑一般利用窗间墙和纵横墙布置钢筋混凝土小墙肢,这样可以不占用室内空间,小墙肢间通过连梁和现浇混凝土楼屋面板相连,形成小墙肢-连梁承重体系。
小墙肢剪力墙布置应按照抗震设计要求,结合各建筑房型的窗间﹑楼梯间﹑电梯间及房间四周的内外墙等情况,小墙肢剪一般有一字形﹑l形﹑t 形﹑十字形等墙段,在平面中各个主轴方向均匀对称布置,尽量做到刚心与质心重合,以减小结构的扭转。
各墙肢肢长不宜相差太大,使各个墙肢刚度接近,保证在地震作用下,水平力均匀地分配给各墙肢,避免因个别墙肢过长,刚度过大产生很大的地震水平力而出现超筋。
在竖向墙肢上下对齐﹑连续,根据建筑底的层高及上部的变化通过墙肢的厚度和混凝土强度的变化,使竖向刚度从下至上逐渐变小,并使任何上下层刚度变化不大于70%。
墙肢间净距不大于5米,连梁高度宜小于400,并尽可能地布置与两房间之间,使住宅空间得以充分利用。
墙肢的多少决定了结构的抗侧向刚度。
墙肢的过多,则结构的抗侧向刚度偏大,地震反应大,构件内力大,配筋也增大甚至超筋,造成浪费;墙肢的过少,则结构的抗侧向刚度偏小,水平地震作用下位移过大,不能满足正常使用。
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范文一、设计题目。
某多层住宅混凝土结构设计。
二、工程概况。
1. 建筑功能。
这是一个多层住宅,主要是给普通家庭居住的。
想象一下,这里面会充满着生活的烟火气,有小孩在客厅跑来跑去,大人在厨房忙碌着准备美食,所以我们的结构设计得安全又实用才行。
2. 建筑层数与高度。
总共六层,不算特别高,就像一个稍微高一点的蛋糕一样。
从地面到屋顶的高度大概是18米左右。
这种高度在城市里很常见,既不会给人太压抑的感觉,又能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
三、结构选型。
1. 结构体系。
经过深思熟虑,我选择了框架结构。
为啥呢?就像搭积木一样,框架结构就像是用一个个小框架搭起来的大框架,它能够很好地承受竖向荷载,像房子里的人和家具的重量,而且在抵抗水平荷载,比如风荷载的时候,也有一套自己的本事。
每个框架就像一个小卫士,齐心协力保护着整栋房子。
2. 柱网布置。
柱网的布置就像是在给房子规划一个个小格子。
我采用了横向柱距为6米,纵向柱距为4米的布局。
这样的布局比较规整,就像我们排队一样整齐。
一方面方便房间的划分,让每个房间都方方正正的,住着舒服;另一方面,对于结构受力来说,也比较合理,每个柱子都能均匀地分担压力,不会有哪个柱子累得“气喘吁吁”,而其他柱子却在“偷懒”。
四、荷载计算。
1. 恒荷载。
恒荷载就是那些一直待在房子上不会跑掉的重量。
比如说楼板自身的重量,这就像一个人天生的体重一样,跑不掉的。
我根据楼板的厚度、材料的密度等计算出每平方米楼板的自重,大概是多少多少千克。
还有梁的自重,梁就像一个大力士,要承担楼板传来的重量,它自己本身也有重量,这个也得算进去。
还有填充墙的重量,填充墙就像是房子的衣服,虽然不是结构的主体,但是也有重量,不能忽视。
2. 活荷载。
活荷载就比较调皮了,它是那些会变化的荷载。
比如说人的重量,今天可能家里来很多客人,人多重量就大;明天可能就只有一家人,重量就小一些。
还有家具的重量,可能今天买了个大衣柜,放进去后这个房间的活荷载就增加了。
单层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结构偏心与支撑方式在单层住宅建筑设计中,结构偏心与支撑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结构偏心是指荷载作用点相对于柱轴线的偏移距离,而支撑方式则是支持整个结构的方式。
本文将就单层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结构偏心与支撑方式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结构偏心在单层住宅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结构偏心直接影响着结构的稳定性和荷载传递效果。
在设计中,结构偏心的控制需要结合建筑的功能需求、荷载特性和结构形式来进行分析和计算。
过大的结构偏心将导致结构不稳定或者出现结构的非均匀变形,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在单层住宅建筑设计中,结构偏心的合理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支撑方式对单层住宅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直接影响。
支撑方式主要分为柱式支撑和墙式支撑两种方式。
柱式支撑是通过柱子来承担荷载并传递到基础上,具有结构简单、施工便利等优点。
墙式支撑则是通过墙体来支撑整个结构,使得结构更加稳定和坚固。
在单层住宅建筑中,通常会采用墙式支撑的方式,特别是在地震多发地区。
在单层住宅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好结构偏心与支撑方式的问题,需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注意事项。
首先,合理确定结构偏心,需要充分考虑荷载的作用和分布情况。
在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荷载特性,合理确定结构偏心的大小。
同时,要根据不同部位的偏心情况,选择适当的结构形式和构件尺寸,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均匀变形能力。
其次,选择合适的支撑方式是保证单层住宅建筑结构安全的关键。
在柱式支撑和墙式支撑两种方式中,应根据建筑的特点和环境条件选择最适合的方式。
在地震多发地区,一般会优先考虑墙式支撑,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而在非地震区,柱式支撑也是一种经济、实用的选择。
此外,单层住宅建筑设计中还需要考虑结构的整体布局和构件的合理安排。
为了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应合理布置支撑墙体和柱子,并采用横向抗剪墙等措施来增强结构的抗震性能。
同时,在构件的选择和设计中,要考虑到结构的纵横向的变形和荷载传递的均匀性,以确保整个单层住宅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6浅谈住宅小区工程的结构设计Structure Design of the Residential Projects■王光会 1 蔡敦岩 2 ■Wang Guanghui 1 Cai Dunyan 2[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住宅结构的要求越来越高。
本文重点是从某住宅小区工程结构的特点出发,对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特点作了简单论述。
[关键词]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住宅设计剪力墙[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eoplehave increasingly high demand for residential structure. Thispaper i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 structure ofa residential, features of structure desig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is introduced briefly.[Keywords]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residentialdesign, shear wall一、工程概况浙江某住宅小区工程占地面积约20 124 m2,地上总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约49 406 m2,地下室面积约13 226 m2。
此项目分为南侧五栋为多层住宅及北侧临街两栋为二十六层的高层住宅,地下层数为一层,作为机动车库、设备用房,高层地下室设置人防区域。
二、工程结构特点分析本工程多层住宅,为使地下室平面布局更加灵活,合理增加地下车位数量及地下室车道设计,上部结构局部框架柱不能直接落在基础上。
因建筑及开发商要求,在高层住宅楼一二层处设置了部分商业用途裙房建筑,使得一二层的层高相对标准层相差较大,而且由于地形等影响使的裙房体系相对复杂,给高层住宅楼整体设计带来不利影响,给结构设计带来了很大难度。
浅论某职工住宅综合楼的结构设计摘要:建筑结构设计,一方面要做到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表达建筑师的设计意念,本文通过工程实例,探讨某住宅综合楼结构设计。
关键词:住宅综合楼结构设计技术措施1 工程概况某职工住宅综合楼小区主入口设在北面靠中心部位,地块西临26m宽的达道路,北临15m宽共和路,达道路北端与中山路相连,交通方便。
本工程地上30层(另设2层地下室),建筑总高度100.00m,消防建筑总高98.60m。
属一类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采用框支剪力墙结构。
用地红线总面积5320.2m2,基底面积1535m2,总建筑面积33252m2,(其中包含地下室面积6773m2,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25503m2)。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有关规定,基本风压值为0.6kN/m2,地面粗糙度属C类,体形系数取1.3。
2 工程特点确立“以人为本”的设计主题,“简约、共享、生态” 的设计原则,在“共享”中引入了“城市客厅“的概念,并充分融入现代城市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以形成完美的建筑形象和空间景观。
并满足各方面的要求,使之最终成为可行、可靠、先进、合理、成熟的建筑设计。
3 结构设计3.1 安全等级工程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为乙级;建筑桩基安全等级为一级;建筑物属于丙类建筑,按7度(0.10g,一组)设防烈度计算并采用相应的抗震措施;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本工程属于A级高度高层建筑;结构耐火等级为一级;根据地下室防空要求,按六级二等设防。
3.2 结构选型两层地下室,地下负一层为车库和设备用房,地下负二层为人防区域及车库和设备用房。
地上首层为公建配套的肉菜市场、设备用房和消防控制中心,二层为公建配套的肉菜市场,三层为公建配套的文化站和附属配套用房,四层为设备转换层(架空层),5~30层为住宅。
采用现浇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五层为转换层结构,六层及以上为剪力墙结构,框支框架抗震等级为特一级,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一级,非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
探讨住宅建筑标准化设计的通用性和特点住宅建筑标准化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中采用统一的标准和模块化的设计理念,通过提前规划,将建筑结构、装饰、设备等方面的标准化设计成为可能,从而提高建筑质量,降低施工成本,缩短工期,同时也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标准化设计不仅适用于住宅建筑,也可以应用于商业建筑、公共建筑等各类建筑中。
本文将探讨住宅建筑标准化设计的通用性和特点。
住宅建筑标准化设计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住宅建筑作为人们生活的基本空间,需求相对稳定且普遍。
对于一些常见的户型结构、功能分区以及装修风格等方面,可以进行标准化设计,从而提高设计效率。
住宅建筑标准化设计还可以使设计师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需求,因为标准化设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变通,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住宅建筑标准化设计在整个建筑行业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住宅建筑标准化设计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标准化设计强调规范化和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即通过统一的设计标准和模块,实现快速搭建和施工,提高建筑质量。
住宅建筑标准化设计强调工程性和施工性,即通过严格的施工规范和工艺标准,降低施工成本,缩短工期。
住宅建筑标准化设计强调定制化和个性化,即通过灵活的设计模块和配套设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住宅建筑标准化设计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环保节能,即通过优化设计和材料选择,降低建筑能耗,实现绿色建筑。
在实际应用中,住宅建筑标准化设计面临一些挑战和难点。
住宅建筑的设计需求多样化,一些个性化要求无法通过标准化设计来满足。
住宅建筑的地域差异性较大,不同地区的气候和文化差异导致了住宅建筑的差异化需求。
住宅建筑的更新换代较快,新材料、新技术的引入需要不断地更新标准化设计。
住宅建筑的规划管理较为复杂,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管和标准化机制,才能保证标准化设计的有效实施。
尽管住宅建筑标准化设计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仍然是积极向好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材料、新技术的逐步应用将进一步推动住宅建筑的标准化设计。
某住宅建筑结构设计探讨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介绍某居住区住宅工程的结构体系特点、结构概念设计、计算分析及新材料的选取,分析和讨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的设计,包括其转换层的设计要点及薄弱部位的处理措施等问题。
关键词:住宅;建筑结构;剪力墙结构;梁式转换
1前言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支剪力墙结构是指底层为框架柱,上层为剪力墙的结构。
底层的框架结构可使建筑平面灵活布置,适用于商场、餐厅、会议室、活动中心等大开间的公共建筑设计;上部的剪力墙结构整体性好,侧向刚度大,水平位移小,多用于住宅、旅馆等建筑设计。
两者之间的楼板为转换层楼板,需采取措施增强该层的整体性及刚性,以减小整个结构的上下刚度差异。
现代化高层建筑设计趋向功能多元化,要求居住、办公、饮食、商业一体化,因此这种结构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工程概况
某居住区建筑面积约28.6 万m2,本工程地下2 层,地面以上6栋32 层的塔楼,呈弧形分布,塔楼地面以上高99.90m。
首层架空,二层为结构转换层,以上为住宅标准层,地下室连成一体,其中a1~a4塔楼地下二层为5级人防地下室。
本工程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a级高度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属复杂的高层建筑。
3 主体结构设计
3.1 结构体系特点
(1)平面不规则:本工程整体平面布置呈圆弧形,地面以上由6 栋32 层的塔楼组成。
各塔楼平面均呈“十”字型,中部圆形的钢筋混凝土简体为主要的抗侧力体系,伸出的各翼由几种不同的单元组合而成,与简体连接部分较窄,向外逐渐变宽,属于平面不规则类型。
(2)竖向不规则:地下室及首层为框剪结构,由混凝土柱及剪力墙承受竖向荷载,以上各层为剪力墙结构,由剪力墙承受竖向荷载,2层平面为结构转换层,采用梁式转换,属于竖向不规则类型。
(3)人防地下室:a1-a4 塔楼地下二层为5 级人防地下室,其顶板( 即地下一层楼板) 的等效静荷载标准值为100kpa。
地下室底板则需承受地下水反压力,根据场地的地下水位及地下室的埋深,地下水位设防标高为-2.50m,底板的浮力达70kpa,需采取有效的抗浮措施。
(4)超长混凝土结构:弧形地下室整体相连,长度超过400m,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温度应力使混凝土产生开裂。
(5)结构转换层及塔楼中筒与各翼之间的连接均为该工程的薄
弱部位,其计算分析和处理措施是设计的关键和重点。
3.2 结构概念设计
本工程框支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一级,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1)为了加强整体结构刚度,本工程采用部分剪力墙框支、部分剪力墙落地的形式,形成底层大空间框架—剪力墙结构。
因框支剪力墙承受的剪力大部分要通过楼板传到落地剪力墙上,故把落地剪力墙布置在各塔楼的中部,围成圆形的筒体,在转换层以下筒体外墙加厚为500,内墙为300,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为c60,有效地加大底层剪力墙的刚度和承载力,使整个结构上下刚度差别减小,也增强了整体抗扭能力。
(2)在转换层以下的框架结构中,塔楼部分的柱子作为上部剪力墙的支承也相应被加强,采用c60、截面为800×3000、中1400 等的钢筋混凝土柱,加大底层刚度。
上部的剪力墙结构,整体性较好,有较强,的抗侧力和抗扭能力,但为了避免墙体自重过大,部分剪力墙向上收窄,厚度从300 减小为250 和200,从而减少给底层框架结构的负担,有利于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3)底板承受着较大的浮力,厚度取500,塔楼部分,待主体结构完成6 层后,建筑物的自重可抵消地下水反力,裙楼部分,则在柱下用抗拔桩(入岩深度53000)抵抗浮力。
人防地下室顶板的等效静荷载标准值达l00kpa,板厚取250,在人防设计中,在核爆动荷载和静荷载同时作用或核爆动荷载单独作用下,材料取动力强度设计值,如钢筋动力强度设计值为静荷载作用下设计值的1.2-1.5 倍,混凝土为1.4 倍。
(4)本工程结构长度较大,故几处设置了防震缝和后浇带。
6 栋
住宅塔楼在二层楼面每隔2 个塔楼用防震缝分隔,每两个形成双塔结构。
地下室整体相连,沿地下室弧线方向每隔约50m 设置一条后浇带,将地下室分为8 块段施工。
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减少水泥用量和用水量,掺粉煤灰和合适的外加剂,降低混凝土水化热,适当增加配筋率,防止温度应力使混凝土产生开裂。
(5) 塔楼中筒与各翼之间的连接是整个结构的薄弱部位之一,各标准层均为不规则平面,结构计算采用分块刚性楼板假定。
为了克服塔楼的扭转反应,标准层采用剪力墙结构,适当增加剪力墙数量,增加结构的抗扭刚度;尽量加大中筒与各翼连接楼板的宽度,连接部分楼板加厚到150,并在平面外围适当部位设置拉梁将各翼连成整体。
(6)转换层的设计是该结构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2 层平面是本结构的转换层,是底层大空间与上部剪力墙之间的过渡层,采用梁式转换,部分落地剪力墙在该处都予以加强,使转换层上、下的侧向刚度比减小而满足规范的要求。
该层楼板厚度取200,框支梁最大截面为1400×1800,因支承上部墙体,框支梁承受很大的剪力,需在梁支座处加腋,并增加梁箍筋数量,提高抗剪和抗扭能力;纵向钢筋也需加强,提高承载力;当梁宽大于框支墙柱宽度时,在节点区域内另加竖
向拉结筋勾住梁底、面筋,增强转换梁刚度。
对受力较复杂的转换梁,则进行有限元分析,并按应力进行配筋设计校核。
3.3 结构计算分析
本工程结构分别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及《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三维分析与设计软件tat))进行计算。
satwe 采用空间杆件一墙元模型,tat 采用空间杆件一空间薄壁杆模型,分别按单塔和双塔楼考虑计算(单塔计算周期比、位移比、刚度比;双塔计算内力及配筋)。
satwe 程序计算时,塔楼各翼采用分块刚性楼板假定,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取两个主轴方向和45度方向计算地震作用。
考虑平扭耦连计算。
计算参数的确定:
(1)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场地土类别为ⅱ类,考虑偶然偏心,取18个振型。
(2)基本风压值0.90kn/m2,地面粗糙度为c 类,风结构位移及内力计算结果表载体型系数取us=1.4。
(3)结构周期折减系数取0.85,阻尼比为0.05。
结构稳定验算满足高规要求,并且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
上表为a5、a6 栋双塔结构的satwe 位移及内力计算结果。
从satwe 计算结果分析可知,主体结构对地震作用及风荷载作用的反应是正常的,结构自振周期、位移、地震力均控制在规范允许值范围内,振型曲线正常,说明本工程的结构体系是合理的,采取的抗震措施是有效的。
4 新材料
本工程除了沿用传统的hpb235 级和hrb335 级钢筋外,考虑结
构的复杂性、材料性能、施工技术及经济性等各种因素,增加(采用)了新型钢材一hrb400 级钢筋,应用于梁柱纵筋、剪力墙主筋及地下室底板钢筋。
此钢筋强度为hrb335 级钢筋的1.2 倍,减少钢筋配置数量,却可提高结构承载力,施工方便,既经济也实用,现在很多复杂的高层建筑都拟用此种新型钢材。
5 结束语
此居住区外观豪华,特色设计,功能齐全,室内布置实用美观,处处散发着贵族气息,是现代高尚住宅的典型。
通过这个设计我深深体会到,结构专业需配合各个建筑的设计特点,选用最佳的结构形式,最适合的材料,采取最有效的措施进行设计。
对于特殊部位要重点计算分析,加强稳定性及安全性使每个建筑物都能更好地投入使用,充分发挥其功用特点及个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