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地理必修3练习:第五章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 格式:doc
- 大小:712.50 KB
- 文档页数:15
.
专业.
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⑴自然原因:①区域分布不均匀;②自然资源一般不具流动性。
⑵经济原因: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区域资源供求不匹配。
西气东输: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⑴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①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短缺,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②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能源资源蕴藏丰富,需求量小,能源优势难以发挥。
⑵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易引发酸雨等环境问题;②北煤南运对我国南北向铁路运输带来很大压力。
⑶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①天然气分布西多东少、北多南少;②四大气区是新疆〔塔里木、准噶尔〕、青海〔柴达木〕、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鄂尔多斯〕;③东部油气开发已到中后期,西部是战略接替区,发展战略是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⑴对中西部经济发展〔输出地〕的影响:①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气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对环境的压力。
⑵对东部经济发展〔输入地〕的影响: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能源结构,;③有利于净化大气环境④促进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时1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55分)1. 下列产业转移中属国际产业转移的是()①日本纺织企业在青岛投资建厂②韩国的汽车产业在北京投资建厂③中国海尔电子企业在美国建厂④台湾电脑信息生产企业到东莞建厂⑤香港服装企业到深圳建厂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2. 东亚国家或地区在工业化之初都重点发展()A.劳动密集型产业B.资金密集型产业C.高新技术产业D.重化工业3. 发展中国家为吸引发达国家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下列的举措中哪个不是发展中国家当地提供的()A.劳动力B.基础设施C.技术设备D.服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大量迁入内地。
据此回答4~5题。
4. 这种产业迁移()A.是第三产业的迁移B.是技术指向型产业的迁移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5. 香港制造企业迁移的原因有()①香港地价较高②内地服务业发达③内地工资水平较低④香港人口数量剧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发达国家经验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产业转移是很自然的趋势。
据此回答6~7题。
6.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东部地区曾经的“海外接单,沿海加工”模式,在新的产业转移中演变为“沿海接单,内地加工”模式。
这主要是因为()A.劳动力成本的变化B.市场需求的变化C.内部交易成本的变化D.国家政策的变化7.为把握正在兴起的沿海产业转移机遇,湖北省决定在三峡大坝下游、靠近长江的宜昌市建设湖北深圳工业园。
该工业园建立的突出优势为()A.劳动力成本低B.土地资源廉价C.电力资源丰富D.交通运输便捷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再一次出现了产业转移新趋向。
产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面临的新形势,由此引发了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企业用工短缺现象,有人称此种现象为“用工荒”。
结合下图,完成8~9题。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1.天然气资源的特点及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
2.我国西气东输的原因及线路建设特点。
3.西气东输对调入区、调出区的影响。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 1.调配原因2.典型案例——西气东输(1)工程组成:天然气开发建设、输气管道建设和用户管网建设。
(2)工程线路⎩⎪⎨⎪⎧一线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 东至上海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广州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客观需要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1)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2)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
(3)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1)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2)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1)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
(2)发挥经济、技术优势,推动相关产业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4.对环境的影响1.“西气东输”是为了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2.我国南水北调也属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有利于资源输入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4.建设西气东输工程的主要原因是( B )A.西部资源开发成本低B.东部市场需求量大C.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输送D.东部靠海,便于出口5.目前,我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 C )A.我国以石油为主B.我国以天然气为主C.世界以石油为主D.世界以天然气为主知识点一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问题探究]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探究以下问题。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习题【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含答案)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下图为“某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
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东、中、西部能源状况差异的原因主要有()①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资源缺乏②东部地区能源出口量大③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消费量小④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交通不畅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2.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在区际协调方面的对策可行的是()A.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B.东部地区大力支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C.将东部的工业全部转移到西部D.加强东、西部地区之间文化交流(2018·福建省宁德市期末)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西起江西吉安,东至福建福州,线路全长817千米,设计输气量150亿立方米。
下图为“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线路示意图”。
据此完成3~5题。
3.建设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西部地区生态环境B.节省输入地能源消费资金C.发展输入地天然气工业D.缓解输入地能源紧缺的状况4.建设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应防止出现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酸雨D.水资源短缺5.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给福建省带来的有利影响有()①有利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②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③有利于促进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④有利于煤炭工业的发展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读“我国某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示意图”,完成6~7题。
6. 下列因素中,主干线路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A.地形类型B.城市分布C.资源状况D.人口7. 中宁—郑州段发生明显弯曲,原因是()A.为更多的城市供气B.补充气源C.地形障碍D.绕过自然保护区(2018·湖南省长郡中学月考)2018年2月11日,人民网刊登了一篇关于“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想(如下图)的文章,引起了广泛热议。
学业质量测评对应学生用书P73A卷[考点分布表]考点题号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1、2、4、6、8、10、12(1)、13(1)(2)因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3、5、7、9、11、12(2)(3)、13(3)响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下图为我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管线走向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天然气与煤炭相比,具有的明显优点是()A.开采成本低B.燃烧效率低C.分布更广泛D.环境污染小答案D解析天然气开采成本高,燃烧效率高,环境污染小;煤炭分布更广泛。
2.设计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管线走向时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A.科技水平B.环境质量C.消费市场D.地形地质答案C解析影响西气东输管线走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城市分布,可以最大限度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
3.西气东输对我国东部地区的有利影响主要是()A.减轻沙尘暴危害程度B.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C.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D.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答案C解析西气东输有利于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大气环境,缓解交通压力。
近年来我国开始实施油气进口多元化战略,原油进口“四面八方”格局初现,且进口量持续攀升。
下图是我国石油进口通道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东北通道沿线沼泽面积大,不利于施工②西南油气通道沿线地势平坦,利于施工③海上通道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安全性差④西北通道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B解析西南油气进口通道经过地形崎岖的缅甸东北部山区以及云贵高原地区,施工难度大;西北油气进口通道沿线地处内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②④叙述错误。
5.我国目前原油进口“四面八方”格局的出现有利于()①缓解能源供需矛盾②改变能源消费结构③提高大气环境质量④增强能源供应安全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C解析我国原油进口出现“四面八方”的格局,实现进口渠道多元化,可以有效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增强我国的能源供应安全。
高二地理必修3第五章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同步训练题一、选择题下图为“疆电外送线路及沿线部分地区景观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疆电外送”对调入区的直接影响有( )A. 调整产业结构B. 加剧环境污染C. 缓解能源紧张D. 促进资源开发2. 关于“疆电外送”沿线地区人文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图建筑充分利用了当地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B. 乙图建筑体现了当地降水丰富、地形平坦的特点C. 丙图地区牧业生产规模大,科技水平高D. 丁图地区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水利工程量大【答案】1. C 2. D【解析】试题分析:【1题详解】“疆电外送”对调入区的直接影响有缓解能源紧张,C对。
电能输入与调整产业结构关系不大,A错。
减轻输入区的环境污染,B错。
缓解能源紧张问题,不能促进资源开发,D错。
【2题详解】读图,“疆电外送”沿线地区人文景观中,图甲是晾房,建筑充分利用了当地高温干燥的气候特点,晾干葡萄等,A错。
图乙是窑洞,建筑体现了当地降水少、地形起伏大,黄土有直立性的特点,B错。
图丙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牧业生产规模小,科技水平低,C错。
图丁是四川水田,地区农业生产是水稻种植业,精耕细作,水利工程量大,D对。
【考点定位】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区域人文景观及成因。
读“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3. 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是( )A. 西部资源开发成本低B. 东部市场需求量大C. 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输送D. 东部靠海,便于出口4. 下列关于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有利于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和环境的改善B. 有利于东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C. 有利于相关产业的拉动D. 有利于经济优势进一步发挥【答案】3. B 4. B【解析】【3题详解】考查资源调配的原因。
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较大,供给不足;西部地区对能源的需求量较小,供大于求,为了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局面,我国实施了西气东输,故B项正确。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五章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44分)1.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是()A. 促进东部地区改变能源结构B. 促进东部地区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C. 有效改善大气环境D. 有利于带动东部地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2.2010~2015年,我国投资东南亚地区的纺织服装类企业主要分布在柬埔寨、越南和缅甸,投资建厂的企业以加工企业为主,涉及服装、家纺、纱线、面料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化纤、印染企业也开始逐渐增多。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东南亚吸引我国纺织服装类企业投资的最主要因素是()A. 市场B. 交通C. 劳动力D. 技术(2)我国纺织服装类企业投资使东南亚()A. 第二产业比重下降B. 高技术工业发展C. 失业率上升D. 城市化水平提高3.我国进行资源跨区调配的主要原因是()A. 促进我国东西部经济的全面发展B. 区域资源赋存量与区域发展水平不匹配C. 全面平均分配自然资源D. 资源在区域之间具有流动性特征4.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完成问题。
(1)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A. 管道运输B. 水陆联运C. 高压输电D. 航空运输(2)下列资源的调配,正确的是( )A. 由京杭运河向南输送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和磷B. 广西向广东输送的能源主要是火电C. 我国能源输送方向,主要是由西向东、由北向南D. 东北地区调往华北地区的资源有石油、煤和水资源5.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其有利影响是()A. 加快本国和本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B. 延长产业升级时间C. 转移和扩散污染D. 减少就业机会6.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其有利影响是()A. 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B. 延长产业升级时间C. 转移、扩散污染D. 减少就业机会7.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对图中A岛聚落分布影响最弱的因素是()A. 地形B. 河流C. 气候D. 交通(2)目前最适宜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向图中B国转移的工业是()A. 家具制造B. 石油化工C. 软件开发D. 汽车制造8.下图是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初步走向示意图。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练习题七第1题【单选题】“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越秦岭,使汉江和渭河联系起来。
工程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关中地区用水问题。
下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引汉济渭”工程的意义不包括( )A、缓解西安的用水紧张状况B、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C、缓解汉江流域的旱涝灾害D、增加关中平原灌溉面积关于汉江和渭河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都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形成夏汛B、受长江干流水量影响,汉江的流量更大C、汉江和渭河冬季都无结冰现象D、渭河含沙量大,汉江含沙量小【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爪哇岛上的M地被誉为“世界雷都”,位于熔岩高原北麓的山间盆地,海拔266米,一年约有322天打雷(雷电天气与地形、气象及所处纬度有关),200天下雨,生物资源丰富。
下图为爪哇岛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M地比该岛其它地区打雷天气更多的原因是( )A、地处低纬度B、位于岛屿内部C、空气湿度大D、位于山间盆地【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富士康科技集团1974年创办于台湾肇基,1988年在深圳建厂,目前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被称为全球的“代工巨头”。
2010年富士康进军郑州,标志着富士康内地转移迈出实质性步伐。
下图为某学者绘制的区际产业转移动力机制示意图。
图中①②③的含义分别是( )A、降低成本,扩展市场淘汰落后产业; 壮大经营规模B、降低成本,扩展市场壮大经营规模; 淘汰落后产业C、淘汰落后产业; 壮大经营规棋; 降低成本,扩展市场D、壮大经营规模; 降低成本,扩展市场; 淘汰落后产业【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关于西电东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青海的火电主要输送到“长三角”地区B、山西的火电主要输送到东北地区C、四川的水电主要输送到“珠三角”地区D、云南、广西的水电主要输送到广东【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以下体现了我国大规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工程有( )①南水北调②西气东输③西电东送④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⑤修建青藏铁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面临产业合作和结构优化升级、完善产业转移和承接等重要任务。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同步测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 下图中A处的地形区名称是____________,西气东输、古丝绸之路及第二亚欧大陆桥均从此经过,其自然地理原因是()A.河套平原路程最短B.宁夏平原气候适宜C.河西走廊物产丰富D.柴达木盆地物产丰富答案: C解析:A处是祁连山北面的河西走廊,自古到今是东西部交通要道通过的地方,原因是其地形平坦且有水源。
2. 西气东输的“西气”主要来源于新疆,该地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原因是()A.该地区有大面积的沉积岩分布,地质史上有机质丰富B.该地区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分布C.该地区有良好的储气构造D.地壳运动激烈,形成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解析:本题考查形成天然气的地质历史,有大面积的沉积岩分布,地质史上有机质丰富。
答案:A3. 束缚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是()①勘探开发资金短缺②西部人口少,工业相对落后,天然气的市场需求量有限③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不能满足大批量油气田的生产和外运需要④输气管道线路长,施工方式多样⑤中西部地区地貌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答案: A4. 下列不属于我国能源跨区域调配措施的是()A.西气东输B.西电东送C.北煤南运D.南水北调解析:解答此题看清题干是关键。
题中选项都属于我国自然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措施,而题干要求是能源资源,因此选D项。
答案:D5. 我国陆上天然气主要的集中分布区是()A.东北平原、华北平原B.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C.四川、陕甘宁、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D.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解析:我国陆上天然气主要的集中分布区是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大气区。
答案:C6. 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总的格局是()A.东多西少,南多北少B.东北多,西北少C.长江以南多,长江以北少D.西多东少,北多南少解析: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总的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广州,东达上海,途经14个省区市。
读图回答1~3题。
1.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经过的地形区有()A.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B.四川盆地和黄土高原C.黄土高原和东南丘陵D.东南丘陵和青藏高原2.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①把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②改善河流水和地下水水质③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就业机会④保障能源充分供应,促进经济发展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3.广州为西气东输的重要输入地之一,原因是()①广州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②广州为重要的出口通道,有利于天然气出口③广州地区常规能源缺乏,制约了经济发展④广州经济实力雄厚,可以消费昂贵的天然气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西气东输二线线路经过塔里木盆地(轮南)、黄土高原(靖边)、东南丘陵(南昌至广州段),但没有经过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
第2题,西气东输工程开发西部的天然气资源并输送到东部发达地区,把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同时也增加西部农村能源供应,减少植被破坏,改善生态环境,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故选C。
第3题,广州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加之广州地区常规能源缺乏,能源供应紧张,因此需要西气东输输入能源。
故选C。
答案:1.C 2.C 3.C下图为我国川气东送工程主干道示意图。
读图完成4~6题。
4.川气东送工程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地形B.河流C.社会D.经济5.关于川气东送主干线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了我国地势两级阶梯,一大高原和一大平原B.沿途各地冬暖夏凉,人居环境好,人口稠密C.沿途自然带分布体现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沿线分布有我国水稻、油菜、棉花优势产区6.川气东送工程属于西气东输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建设的意义不包括()A.缓解华中、华东能源紧张状况B.彻底改变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C.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D.保障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解析:第4题,川气东送属于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主要区位因素是经济的需求,D 对。
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达标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我夯基我达标1.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的总体特征是()A.东多西少,南多北少B.东少西多,南多北少C.东多西少,南少北多D.东少西多,南少北多思路解析:我国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青海、川渝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大气区,分布的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答案:D2.我国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道没有经过的省区是()A.甘肃B.宁夏C.湖北D.安徽思路解析:我国西气东输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九个省区,没有经过湖北。
答案:C](2010江苏)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油气资源丰富。
完成3~5题。
3.该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C.环境污染加剧D.农业集约化经营4.西部大开发首先要()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D.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5.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是()A.西部资源开发成本低B.东部市场需求量大C.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输送D.东部靠海,便于出口思路解析:第3题,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主要是人为原因引起的地表植被的破坏,具体包括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
第4题,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应该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能走西方以及我国东部个别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展一个地方的经济,开发当地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是一项首先要完善的工程。
第5题,西气东输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东西部经济发展与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下开展的,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为东部市场需求量大和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等。
答案:3.B 4.D 5.B6.与煤炭相比,上海市利用西气东输获得的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有()①粉尘排放少②氮氧化物排放少③二氧化碳排放少④价格便宜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思路解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燃烧时,主要生成CO2和H2O,与煤炭相比,天然气具有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等优点。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对应学生用书P69考点1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于2002年7月正式开工,2004年10月1日全线建成投产。
主干线西起新疆塔里木油田轮南油气田,东西横贯9个省区,全长4 200千米,最终到达上海市白鹤镇,是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第一条世界级天然气管道工程。
据此完成1~3题。
1.建设西气东输工程主要是为了()A.适应区域发展与天然气资源供给平衡问题B.解决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C.解决沿线地区的就业问题D.解决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问题答案A解析我国天然气生产和消费地区不平衡,建设西气东输工程主要是为了适应区域发展与天然气资源供给平衡问题。
西气东输只能缓解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污染、增加沿线地区的就业,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也不能解决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问题。
2.西气东输工程在甲处发生了弯曲,比沿图中的虚线距离更长,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缓解陕、晋两省的能源短缺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C.途经陕甘宁气区,提高供气可靠性D.避开大江大河,减少工程量答案C解析西气东输工程在甲处发生了弯曲,途经陕甘宁气区,可将陕甘宁气区天然气作为补充气源,这样可以提高供气可靠性。
陕西、山西能源丰富,输气管道并不能提高山西煤炭外运能力。
3.上海是西气东输工程首选输入地,主要原因是()①上海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②上海港口众多,有利于天然气出口③上海能源缺乏,制约了经济发展④城市人口规模大,居民天然气需求量大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B解析上海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①正确;上海天然气进口量大,②错误;上海能源缺乏,制约了经济发展,③正确;上海城市人口规模大,居民天然气需求量大,④正确。
考点2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气源为中亚进口天然气,调剂气源为塔里木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的国产天然气。
工程主要目标市场是华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最大的目标市场。
并通过支干线兼顾华北和华东市场,工程包括一条干线和首批八条支干线。
下图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有利影响是()①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有利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③扩大能源来源,弥补能源不足④管网、储备管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增加就业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实施,有利于扩大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来源,弥补能源不足,③正确;促进管网、储备管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增加就业,④正确;有利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②正确;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对天然气调出地的意义,①错误。
2.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成功实施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环境的影响主要是()①减少酸雨的发生②减少大气污染物③减缓城市热岛效应④减少植被的破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A解析使用天然气代替部分煤炭,有利于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减少酸雨的发生,①②正确;不会减缓城市热岛效应,也不会减少植被的破坏,③④错误。
3.西气东输二线管道铺设过程中,应注意防止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①土地荒漠化②盐渍化③水土流失④石漠化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B解析管道铺设过程中,易造成植被破坏,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易造成土地荒漠化;在黄土高原等地易造成水土流失。
考点1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考向①影响管道布局的因素下图为我国西气东输线路布局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西气东输三大工程主干管道西段都经过了甲地,且走向基本相同,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与兰新铁路平行,便于铁路运输管道B.取道河西走廊,地势平坦,工程量小C.人口和城市众多,天然气需求量大D.天然气田多,可补充、稳定气源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河西走廊,地势平坦,工程量小,利于管道建设,故B项正确。
2.设计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A.工业分布B.人口分布C.城市分布D.农业分布答案C解析天然气作为商业资源,其管道的走向必定要考虑市场需求因素,而城市是其重要的消费市场。
考向②天然气分布与消费对西气东输的影响川气东送工程西起四川达州普光气田,东至上海,管道总长2 170千米,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
下图为川气东送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实施川气东送的原因有()①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②华东地区能源需求量大③改变能源消费结构的需求④改善大气环境的需求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四川盆地天然气丰富,①正确;华东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能源需求量大,能源短缺,②正确;实施川气东输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需求,③错误;与煤炭相比,天然气为清洁能源,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④正确。
2.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具有的优点是()①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②途经我国水能最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更方便③经过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④供气来源更多,供气更稳定⑤运输线路短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③⑤D.③④⑤答案C解析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线路更短,经过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地处长江经济带,经济发达,市场更加广阔。
考向③能源战略与天然气调配我国天然气资源在西部地区分布非常丰富。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北、华北地区一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主要基地。
目前这些地区的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陆续进入了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大,导致东部地区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西部地区则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
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主要说明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B.改善西部的经济结构C.为了发展西部的油气工业D.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答案D解析依题意,结合材料信息“西部地区则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可知,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故D项正确。
2.束缚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是()①勘探、开发资金短缺问题②西部人少,工农业相对落后,天然气的市场需求量有限③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远不能满足大批量油气产田的生产和外运需要④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⑤中西部地区地貌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答案A解析束缚西部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发,其社会经济条件从资金、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
勘探、开发资金短缺,西部地区天然气市场需求量有限,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交通运输能力不足等属于制约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
故选A。
考点2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向①西气东输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近年来,西气东输工程全面拉动了我国天然气城市化进程,加速了我国向清洁能源的转换,输送和销售天然气约4 200亿立方米,占我国新增天然气消费量的50%以上,使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对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迅速成为全球天然气消费增长最快的经济体。
据此完成1~2题。
1.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①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②石油加工业发展③增加就业机会④促进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西气东输”可带动天然气加工业的发展,对石油加工业没有影响,排除②。
2.西部地区的工业部门中,受“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强有力拉动的是() A.纺织B.食品C.飞机制造D.钢铁答案D解析西气东输工程需要大量钢材,所以能够促进钢铁工业的发展。
考向②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的影响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西起江西吉安,东至福建福州,线路全长817千米,设计输气量150亿立方米。
下图为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线路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建设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西部地区生态环境B.节省输入地能源消费资金C.发展输入地天然气工业D.缓解输入地能源紧缺的状况答案D解析福建省经济较为发达,能源资源短缺,建设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向福建沿海地区输送能源,主要目的是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D项正确。
2.建设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应防止出现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酸雨D.水资源短缺答案A解析该工程经过武夷山区,降水多,管道建设过程中易造成植被破坏,易引发水土流失,A项正确;该地降水较多,不易引发土地荒漠化和水资源短缺,B、D两项错误;天然气是较清洁能源,不会产生酸雨问题,故C项错误。
3.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给福建省带来的有利影响有()①有利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②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③有利于促进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④有利于煤炭工业的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增加天然气清洁能源的消费,减少煤炭、石油等高污染能源的使用量,有利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①正确;随着输气管道的延伸建设,有利于促进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③正确。
考点3其他能源调配工程考向①西电东送读西电东送示意图,回答1~3题。
1.西电东送是西部地区的水电和坑口火电输往东部,图中坑口电站分布最多的是()A.①B.②C.③D.⑤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①地位于山西、内蒙古交界处,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故该地是坑口火电分布最多的地区。
2.西电东送工程对电力输出区的主要意义在于()A.大气环境质量改善B.充分发挥资源优势C.交通拥堵现象加重D.工业结构得到优化答案B解析西电东送工程对电力输出区的主要意义在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B项正确;大气环境质量变差,A项错误;改输煤为输电,交通拥堵现象减轻,C项错误;产业链延长,工业结构没有优化,D项错误。
3.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地区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主要是因为()A.西电东送使电价升高,东部地区用电量减少B.西电东送使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增多C.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D.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工业成本降低答案C解析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改善了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C项正确。
考向②煤炭调运蒙华铁路是国内最长运煤专线——蒙西到华中煤运铁路,北起内蒙古浩勒报吉站,终点到达江西省吉安市,线路全长1 837千米,规划设计输送能力为2亿吨/年。
2018年3月17日,中国在建最长的重载铁路蒙华铁路开始全线铺轨。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措施中有利于缓解华中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的是()①增强北煤南运、川气东输能力②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冶金工业③实行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④实施能源多元化,积极开发新能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冶金工业消耗能源多,因此大力发展冶金工业会加剧能源供应紧张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