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3 《雨的四季》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教学设计方面去考虑分析。
)3.结合全文,谈谈作者喜欢雨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在开头和结尾中去寻找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明确:①雨给作者的想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②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感情带来滋润,思想带来流动。
③雨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
(设计意图:巩固朗读方法,整体把握文章结构。
)(二)精读第二部分1.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明确:春雨:清新、润泽、甜美。
夏雨:热烈、粗犷、奔放。
秋雨:沉静、端庄、深情。
冬雨:自然、平静、纯洁。
提示:(春之雨需要提炼:黄青、花苞、柔软、绿茵茵——新鲜、清新;水珠子、水雾——润泽、娇媚;畅快、芳甜——甜美。
夏、秋、冬之雨可从文章中寻找关键词。
)2.伴随着音乐,分小组朗读第二部分。
赏析四幅雨景图中最触动你心灵的语句。
赏析总结:春雨图:比喻:“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苞滴下来的水珠子与少女的眼泪作比,说它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使本来平淡无奇的自然现象拥有了人的神态和情感。
一滴水珠尚且如此娇媚,那么花朵呢?那个在春雨浸润下的春天呢?一定更加美艳动人吧!表达出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与赞美。
拟人:“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树写活了。
生动形象地写出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的那种鲜活的生机。
(如果学生回答到侧面描写,可补充侧面描写的好处: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雨过天晴的春意盎然;间接抒发了对春雨的热爱之情。
还有感官描写,学生若回答到,可作补充。
)夏雨图: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夏之雨水比作一片海绵,新鲜贴切地写出了暑气被夏雨消解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于夏雨的喜爱之情。
(动态描写)秋雨图: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然界无生命的秋雨比作有生命有性情的“妇人”,写出了秋雨端庄而沉静的特点。
表现了作者对秋雨的喜爱。
冬雨图:欲扬先抑:先用“冷冽”、“刺激”、“干涩而苦”等词语表达负面的感受,后句则写冬。
《雨的四季》教学设计【课标分析】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的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了解文章的体裁,能够区分写实与虚构作品。
5.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6.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1. 教材分析《雨的四季》是河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它是写景抒情散文。
要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美,赏析散文的画面美及其情趣美。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而且能够提升学生鉴赏水平,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趣。
因此,赏析好本文,对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会有一定帮助。
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笔下雨的四季不同的特点,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
2、运用自读、诵读等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分析细节,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展开联想与想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鉴赏文章与即兴表达的能力。
2、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并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对于散文这一文学体裁,也已不陌生,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
文本内容对他们不陌生,教学本文容易引发他们的情感体验,为学习本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学生基本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梳理情节理清思路、感知文章的内容,体验作者情感。
2.在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的语言,感受文章所表现美,还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中注意使用学生自学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策略。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粗犷、痒嗦嗦、诱惑、静谧、莅临、吝啬、咄咄逼人”2、体会作者笔下雨的四季不同的特点,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
《雨的四季》说课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雨的四季》说课稿《雨的四季》说课稿作为一名致力于别人传道授业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出色的说课稿,依靠说课稿能有效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
七年级语文《雨的四季》原文
【一、了解作者及背景】
《雨的四季》是苏联著名作家普里什文的一篇描写雨的散文。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通过对雨的四季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二、描绘春雨的特点】
春雨,细腻而柔和,如同母亲般的温柔。
在春天,雨丝飘洒在地面,滋润着大地。
春雨贵如油,它滋养着万物,使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树梢上冒出了嫩绿的嫩芽,花朵绽放出绚烂的色彩,一切都充满了生命力。
【三、描绘夏雨的特点】
夏雨,热烈而猛烈,如同热情奔放的青年。
夏雨来临,犹如瀑布般倾泻而下,震撼人心。
雨点拍打在地面,溅起一片片水花,带给人们清凉的感受。
夏雨过后,空气清新,绿树更加翠绿,炎热的夏天也变得舒适起来。
【四、描绘秋雨的特点】
秋雨,凄美而忧伤,如同多愁善感的少女。
秋雨飘落,如丝如缕,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
秋雨洒在地面,落叶飘飘,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伤感。
然而,秋雨也带来了丰收的喜悦,金黄的稻谷、硕果累累的果实,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慷慨。
【五、描绘冬雨的特点】
冬雨,寒冷而严肃,如同严谨的老者。
冬雨洒落,伴随着寒风,给人一种冷峻的感觉。
冬雨降临,大地一片银装素裹,万物被冰雪覆盖。
虽然寒冷,但
冬雨也带给了人们温暖的回忆,那是一份宁静的美好。
【六、总结雨的四季带给人的感受】
雨的四季,各具特色。
它滋润着大地,孕育着生命,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回忆。
无论是春雨的温柔,夏雨的热情,秋雨的忧伤,还是冬雨的严肃,雨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伟大。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雨的四季》一、教学内容部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文章都是描写自然景物,体现了“人与自然”这一人文主题。
这个单元作为初中语文学习的起始单元,对培养学生的美感至关重要。
《雨的四季》编排在该单元第三课,是自读课文。
《雨的四季》作者是刘湛秋先生,他被誉为现代山林文学的代表,他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
文章是刘湛秋先生的精心之作,也是新时期的散文名篇,在观察、布局、设喻、遣词、造句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在学习了《春》和《济南的冬天》的基础上,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和修辞知识,并能意识到通过朗读来感知语言美、情感美,初步具备从修辞角度去赏析散文语言的能力。
但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通过朗读的重音、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的能力还有待加强,独立阅读和分析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需要老师继续强化赏析散文的方法技巧。
本节自读课文将采用:朗读式切入法。
课程内容包括:将从“美文四读”切入,即:读准、读通、读美、读透。
让学生在朗读训练中感知“雨”的形象,品味抒情性语言的丰富性,感悟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结构;2. 揣摩品味语言,展开丰富联想与想象,感受各种“雨”的形象,获得美的感受;3. 学习作者写景状物的方法,体会作者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知四季雨的不同特点,欣赏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难点: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感知四季雨的美,学习作者在细致观察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的风格,借鉴和运用于自己的写作。
四、教学准备(一)教师:1. 了解刘湛秋先生的生平,阅读刘湛秋先生的作品《中国的土地》《雪》《伞》等。
2.在知网及21世纪网搜寻与《雨的四季》相关的文章、图片、视频资料;3.线上观摩《雨的四季》名师名家的线上课。
(二)学生:1.提前自读课文《雨的四季》,以备上课前对课文有所了解;2.分成五个小组,自主揣摩如何读好这篇自读课文。
3 雨的四季知识助读•细梳理助读资料1.文题解读“雨的四季”不仅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四季中的雨以及借雨展示出的四季图,而且充满情趣,富有韵律美。
2.作者简介刘湛秋,1935年生,安徽芜湖人,诗人,翻译家。
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曾被誉为“抒情诗之王”。
著有诗集《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生命的欢乐》等。
基础知识1.字音识记花苞.(bāo) 静谧.(mì) 高邈.(miǎo)莅.临(Iì) 吝啬..(lìn sè) 淅.淅沥沥(xī)冷冽.(liè) 干涩.(sè) 漾(yàng)咄.咄逼人(duō) 畦(qí)(mài)脉络(shù)无数脉(mò)脉脉含情数(shǔ)数落(sh uò)数见不鲜3.词语释义花苞:文中指没开放的花骨朵儿。
彩棱镜:以透明材料制成的多面体,能折射出不同颜色的光。
粗犷:粗豪;豪放。
静谧:安静。
谧,安宁、平静。
高邈:高而远。
邈,遥远。
造访:拜访。
多用于书面。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4.词语辨析莅临一光临课文研析•精解读文本解读文句○详解雨的四季刘湛秋①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第一部分(①):总写“我”对雨的喜爱之情,点明雨是美的,领起下文。
②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
[句解:一个“闪”字富有动感,写出了春天来临时树叶迅速萌发的情况。
]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句解:“眼睛”“手臂”,将树拟人化,写出春雨后树木焕发生机和活力的情态;把叶子比作“波浪”,形象地写出叶子生得多、长得快的特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说课稿第【1】篇〗说教材:《雨的四季》是部编教材初中语文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拥抱自然,热爱生活,这篇写景抒情散文十分契合主题,文质兼美,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语言文字上都堪称典范。
写景散文的鉴赏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__又是一篇自读课文,需要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在教师的点拨下去阅读,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说学情:经过前两篇课文《春》和《济南的冬天》的学习,学生对写景散文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一些写景的手法,但对于多角度的赏析以及散文的表现手法,还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导和训练。
说教法学法:诵读法:配乐朗诵、师生共读、学生自读、仿读、齐读,多种朗读形式并驾齐驱小组合作探究法、圈点勾画法预习准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疏通字词义2、课前搜集关于雨的成语、古诗句说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角度品味文中精彩语句2、学会从侧面描写出景物特征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和学生齐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江南寒意少,冬月雨仍飞”。
(由学生耳熟能详的写雨的古诗导入,唤起他们对一年四季不同季节的雨的感受,同时帮助他们积累巩固古诗词)二、整体感知1、配乐诵读安排四个朗读好的同学分别读2、3、4、5段,教师读1、6、7段,师生共读,要求其他学生听时注意朗读的语气、节奏。
2、学生自读课文后完成①圈划春夏秋冬雨的各自特点(用四字词语概括)(此环节是培养学生快速进入文本,从整体把握文本,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这些特点文中都能找到,春雨美丽娇媚,夏雨热烈粗犷,秋雨端正沉静,冬雨自然平静)②请用一些词语、成语或古诗来描述各个季节的雨,如夏雨:大雨倾盆(此环节是调动学生的旧知和情感体验,使其与文本更大程度产生共鸣)三、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挑选一个雨季,读一读,赏一赏,评一评,然后小组推举代表汇报,教师适时参与探讨,汇报安排如下:1、小组代表先朗读,其他同学评价朗读,仿读2、品味精彩语句(提示:可以从修辞,准确用词等角度说明)(此环节主要检测学生已有的赏析能力,学生通过小学六年的学习以及前两课的学习,对一些常见的修辞,如比喻、拟人手法已具备了一定的赏析能力,教师不必多讲,大可让学生展示,但一些动词、形容词的精当使用,需要教师点拨,如第3节中的“浇灌”“鼓着”,教师可以通过比较来揣摩体会,将“浇灌”与“洗淋”比较,“鼓着”与“浸着”比较。
3 雨的四季【教学目标】1。
巩固前两课习得的朗读技巧和能力,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笔下各季节的雨的不同美感.2。
感知、鉴赏优美生动的散文语言,欣赏文章的画面美.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提升鉴赏品位。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诗词导入师:雨是大海的女儿,是文人的宠儿。
古往今来流传着许多写雨的诗句,例如:课件出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周紫芝《鹧鸪天》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李攀龙《广阳山道中》(逐一显示诗句,生逐一齐诵)师:在当代诗人眼里,雨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抒情诗之王”刘湛秋先生的写景抒情散文《雨的四季》,感知“雨”的形象,获得美的享受。
二、检查预习,明确要求1.检查预习成果师:课前,老师要求大家预习课文,并完成《状元大课堂》本课的预习卡,现在就请将自己的所得与大家交流一下吧。
(生交流,师集中订正)2。
明确自学要求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
根据前两课学习写景抒情散文的经验,你认为怎样才能自学好这篇写景抒情散文呢?(1)引导学生回忆前两课学习的策略与步骤。
(2)师总结归纳,整理。
课件出示:①扫清字词障碍;②感知主要内容,厘清文章结构;③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并诵读;④分析景物的特征,体味作者的情感;⑤品味精彩的语言;⑥仿写与应用。
【设计意图】以古诗词诵读引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回顾前段学习,理性梳理习得的技能,明确自学本课的目标与方法.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听读课文,完成任务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结合课后的“阅读提示”听读课文。
任务:(1)在听录音的同时注意课文朗读的语气、语调、重音、停连,感受汉语的声韵节奏之美;(2)注意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找出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感受作者对雨的感情。
3 雨的四季名师引路1.主题解说本文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表达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之情,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重点突破(1)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抓住春雨的什么特点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提示:作者抓住了春天景物的色彩和情态,从听觉、视觉、嗅觉等不同感官角度描绘了春雨美丽、娇媚的特点。
(2)如何理解文中“雨”这一物象?提示:本文的雨有多重意义。
一是自然形态的雨,二是作者带着有情的眼光赋予了情感的雨。
前者表现的是雨的客观形态,是实写;后者表现的是雨的精神内核,是虚写。
后一种雨代表了作者的诗情、意境和审美情趣。
3.考点链接病句:搭配不当(一)【主要类型】1.主谓搭配不当.如:市民的环保意识不断落实。
(主语“意识”和谓语“落实"不能搭配,应将“落实”改为“增强”或“提高”.)2.动宾搭配不当。
如:近年来,我国重大的科研项目捷报频传,增强了我们民族的科技自信和广阔前景。
(动词“增强"和宾语“广阔前景"不能搭配,可删掉“和广阔前景"或在“和"后面加上“提升了"。
)【解题技巧】提主干。
当句子较长、成分较复杂时,一定要压缩句子,提取主干,看主谓、动宾等各个句子成分搭配是否恰当。
【习题链接】见“积累运用”T3。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lìn sè)畦.花苞.(bāo)静谧.(mì)吝啬..(qí)高邈.(miǎo)莅.临(lì) 粗犷.(guǎng)干涩.(sè)彩棱.镜(léng)淅.淅沥.沥(xī)(lì) 咄.咄逼人(duō)2.请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1)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切地等侍着雨点.(侍-待)(2)但是,人们受够了冷洌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洌—冽)(3)在冬日灰濛濛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
《雨的四季》刘湛秋
教学目标
1、感受文章画面美,搜寻作者赋予“雨”的信息,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
2、品读美句,品味本文诗化了的语言。
学会联想与想象的写作方法。
3、阅读比较,借鉴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抒发“雨”情的技巧。
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趣。
教学重点:感受文章画面美,学会联想与想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借鉴作者从不同角度抒发“雨”情的技巧,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秋天是个多雨的季节,一提到雨,我们就会想到这些词语斜风细雨、狂风骤雨。
唐代诗人韩愈就有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同学吟诵: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宋朝诗人陆游也有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同学吟诵诗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不同季节的雨,各有不同的特点,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刘湛秋的《雨的四季》。
二、题目解说
“雨的四季”即不同季节中的雨。
三、作者简介
刘湛秋,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安徽芜湖人。
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
四、感知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作者对雨有什么样的感情?作者笔下的四季的雨各有哪些特点?
作者喜欢雨。
春雨娇美、美丽,夏雨热烈、粗犷,秋雨端庄、沉静,冬雨自然、平静。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总写“我”喜欢雨。
第二部分(2-5):具体写四季的雨,表现四季的雨的不同的特点。
第三部分(6-7):抒发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之情。
3.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在结构上起总领全文的作用。
4.作者是怎样写春雨的?
作者通过侧面描写春雨后树叶的绿、花苞上水珠的娇媚、小草的萌发和空气的芳香来表现春雨的娇媚美丽的特点。
5.作者是怎样写夏雨的?
先总的概括夏雨热烈、粗犷的特点。
然后正面描写雨点的大,再侧面描写雨后花草树木的成长,烘托夏雨的热烈、粗犷,最后从听觉来写夏雨的热烈。
6.作者是怎样写秋雨的?
作者先总写秋雨的端庄、沉静,然后通过写放晴的田野侧面表现秋雨的端庄,再正面写秋雨的沉静。
7.作者是怎样写冬雨的?
作者通过与春夏秋雨的对比,突出冬雨的自然、平静;通过与风的对比,突出冬雨柔和,通过写油菜侧面烘托冬雨的温暖。
8.本文主要用第三人称写雨,但第二段却用第二人称“你”写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由客观叙述转为面对面地交流,这样写将雨人格化了,便于作者与雨对话,直接抒发对雨的喜爱之情。
9.最后一段以“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结尾有什么好处?
从内容上抒发了对美丽的雨的爱恋之情,从结构上照应开头,使文章浑圆一体。
五、课堂小结
本文用诗化的语言,抓住了雨在四季中不同的特点,将雨写得可感可触,可亲可爱。
读完全文,春雨美丽而有生机,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沉静,冬雨自然而平静的特点鲜明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六、布置作业
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写一段雨的文字。
例:
1、秋雨如烟如雾,无声地飘洒在那空地上的瓦砾堆里、枯枝败叶上,淋湿了地,淋湿了房,淋湿了树。
2、一年一度的梅雨季节又到了,天不分白天黑夜一个劲的滴着眼泪,时而伤心欲绝,时而痛哭流涕,就像一个人在受到打击的时候一样,眼泪滴答流个不停。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