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诗荣之铺灸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6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哪些方法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而且越来越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过程中除了要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和用药禁忌之外,还要听从医嘱,遵循原则。
1、中药治疗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首先要辩别虚实,分清标本,其次辩明症性,分清风寒湿热之偏重。
以补肾强督、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等为基本治则,以乌头桂枝汤、芍药甘草汤、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知柏地黄丸、麻黄附子细辛汤、四妙丸、阳和汤、桃红四物汤、活络效灵丹等为主要应用方剂,灵活应用,辩证施治,对症下药。
临床上尚有许多中医名家根据个人临床经验,研制新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报道,如焦树德研制的“补肾强督治痹汤”,方中用熟地 15g,淫羊藿12g,狗脊30g,制附子9g,鹿角胶10g(烊化),川续断15g,骨碎补15g,羌活、独活各10g,桂枝12g,赤芍、白芍各 12g,知母12g,土鳖虫6g,防风12g,麻黄3g,干姜6g,怀牛膝12g,炙穿山甲9g,炙草乌9克。
临床取得很好疗效,治疗中值得借鉴2、针刺治疗针刺对强立性脊柱炎进行个体化辩证施治有悠久历史,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针刺治疗选穴以华佗夹脊穴、背俞穴、人中、大椎和命门穴为主,局部配取阿是穴。
为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多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拔罐、火针、梅花针、穴位注射、埋线法、针挑疗法和中药等综合治疗,往往几个疗程就能较好地控制病情发展,收到满意效果,病轻者多能恢复正常。
临床上有背部腧穴刺络拔罐放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专题报道,收效满意,值得借鉴。
3、铺灸治疗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铺灸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青睐。
铺灸疗法即长蛇灸,是国家级名中医罗诗荣在国内独一继承和发扬创导的独特灸法,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虚寒性慢性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增生性脊柱炎等。
铺灸多在三伏天进行,以督脉大椎至腰俞穴为主要施术部位,敷以斑麝粉、蒜泥,再铺以三角形长条艾炷,点燃艾炷头、身、尾3点施灸。
罗诗荣老中医灸疗经验介绍作者庆泩堂罗诗荣, 男, 生于1923 年, 人氏, 主任医师, 现为市、省、国家级名老中医,市针灸学会会长。
1938 年矢志岐黄, 师从伯父罗茂洲。
1943 年悬壶开业针灸从医。
1958年参加联合诊所(针灸专科医院) 至今, 从事针灸临床50 余年。
罗老重视督肾证治, 善用“铺灸”疗法,享誉海外。
曾发表“铺灸治疗寒湿痹”、“铺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5 例临床观察”等论文10 余篇,其“铺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的课题研究, 获省医药优秀科技成果进步三等奖。
其多次荣获市、省劳动模称号, 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
1992 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罗老临证50 余年, 运用各种艾灸疗法治疗疑难杂症而取得较好疗效, 享誉海外。
现将其临证点滴介绍如下。
重视督肾证治, 擅用“铺灸”疗法“铺灸”又称长蛇灸, 是罗老在国独一继承和发扬创导的独特灸法,临床多作强壮补虚以治疗虚劳顽痹之证。
铺灸疗法时间选暑夏三伏天, 以白天为宜。
取督脉, 从大椎穴至腰俞穴。
灸料以斑麝粉、大蒜泥、艾绒组成。
操作时令患者俯卧, 裸露背部。
督脉穴(脊柱) 上常规消毒后, 涂以蒜汁, 在大椎至腰俞穴处敷上斑麝粉, 斑麝粉上铺5cm 宽, 2. 5 cm 高蒜泥一条, 蒜泥条上再铺以3 cm 宽, 2. 5 cm 高锥形艾炷, 点燃艾炷头、身、尾3 点,让其自然烧灼施灸, 燃尽后, 再铺上艾炷灸治。
灸2~3 壮, 灸毕移去蒜泥, 用湿热纱布轻轻揩干。
灸后皮肤潮红, 让其自然出水泡,在此期间严防感染。
至第3 天用消毒针引流水泡液, 揩干后搽以龙胆紫药水, 覆盖一层消毒纱布,隔日1 次, 直至灸疤结痂脱落皮肤愈合。
灸后1 个月饮食忌生冷辛辣、肥甘厚味及鱼腥发物等。
慎洗冷水, 可用温水,避风寒, 忌房事,全休1 个月。
本法适用于虚寒性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肝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腹泻、慢性腰肌劳伤、增生性脊柱炎、神经衰弱等。
督脉铺灸疗法
督脉铺灸疗法
杭州针灸医院罗诗荣
适应症:虚寒性慢性病——风湿、内风湿性关节炎,增生性脊柱炎,慢性腰痛,支气管哮喘,慢性胃肠炎及虚劳诸证;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肝
病、慢性腹泻、神经衰弱,孕妇及年幼老弱或阴虚火旺之体不适宜。
灸疗时节:盛夏三伏,每年一次、连续三年为一个疗程
部位:腰俞~大椎
辅药:大蒜500克艾绒200克斑麝粉1.8克
艾绒—伏天采新鲜艾叶反复爆晒、搓绒后,置干燥通风处,数年后方可使用。
蒜泥—鲜蒜头捣成泥糊状
斑麝粉—由麝香50%、斑蝥粉20%、丁香粉15%、肉桂粉15%组成
施灸步骤:1、体位——俯卧位
2、常规消毒——酒精常规消毒
3、涂蒜汁——用棉球在蒜泥上吸取蒜汁,涂于施灸部位
4、敷药——沿督脉背线敷洒斑麝粉
5、敷蒜泥——蒜泥带宽约2寸、高半寸,在蒜带中间按一长沟,蒜带四
周用干棉絮围紧、以免蒜汁外溢。
6、铺艾——
7、燃艾——点燃头、身、尾三点
施灸时体表45度,有灼热痛感,可在两旁轻轻按摩使灼热痛感扩散、减少痛苦,蒜泥出现裂缝时及时整修、并防止蒜汁外溢
8、复灸——燃灸2~3次,需时2小时
9、清理——移去艾灰蒜泥,用热毛巾轻轻擦拭
10、挑水泡——灸后三天,涂龙胆紫
护理:1、饮食护理——灸前宜清淡(水泡清澈)、忌食肥甘厚味(水泡混
稠);灸前2小时禁食
灸后清淡易消化、禁食海鲜甘肥之品生冷瓜果
2、灸疮护理——灸后不可碰破水泡,侧卧或俯卧,三天后挑水泡,涂龙胆
紫,不用敷纱布,灸后会有低热、38度以下不用
抗生素
3、养生护理——灸后需全休1~2月,需保持精神愉快、防止烦怒,避免直
接吹风,忌寒凉房事
灸后3月疮痂脱落。
@龙帅江:(2011.4.23-2012.12.28)刚刚采到了玉竹,看到玉颜亭亭的样子心理就舒服,真舍不得采摘,让它长在山上是多么好啊,我轻轻说了一句“阿弥陀佛”为了治疗病人的生命,只好采了一点!罪过!罪过,药不能给坏人吃啊,我原来不理解父亲采药时间说的,现在知道了!谢谢父亲的教育!我了解,草药都有灵性,坏人吃了害人,不如留在山上一个人也好,一个东西也好,不管有没有生命,都有命数。
人一生能吃几餐饭能喘几口气都是定数,这叫气数。
没法改变。
有人说,这是宣传迷信,那你不信就可以了。
地球有命数太阳也有,人难道就没有,人只不过是动物的高级形式而已。
龙帅江医生语录:针灸博大精深不治无缘之人,中药奥妙无穷不治无根之病!前几天在北京出诊,接到广州一个朋友打到医院的电话,说老婆怀孕了,原来是精液不化和睾丸静脉曲张,找遍了本地名医,都是按现在的教科书的治疗,用西医抗生素和中医都是清热或者是活血等,几年治疗不但没有效果,还增加衣原体感染。
我按真正的古中医用五子汤治疗,一个月经常全部治疗愈,才有怀孕。
@御源堂中医熬夜的朋友习惯喝咖啡提神,咖啡味苦,易耗气伤阴,熬夜也易伤精血,因而,经常熬夜喝咖啡的朋友,很容易产生失眠焦虑等不适,推荐一个可以代替咖啡的提神方:枸杞子10 龙眼肉5 人参5 茯苓5,泡水喝,一副药可以泡两天,此方益气养血明目,既可提神,睡觉时还能促进睡眠,非常适合熬夜的朋友。
今天下午要离开北京回到南昌医院,回想这次北京的出诊,感觉医生这个职业真正好难,面对各种病人祈求健康的眼光,心里常常难受!平常大家没有好好保健,有了病又没有找到好的医生治疗,等到难治疗时候,医生也是难,好在现在大家都在学习中医知识,感到欣慰。
医生也是应该多多学习,才不会辜负这个职业针灸在古代的时候扎针啊,没那么多针,他就一根针,他不那么富裕,古代的针是磨出来的,磨起来非常费劲,古人说啊,如果里头留针时间长啊,气至而不去针啊,还是个针害呢,还能引起坏处,所以要想学好针灸啊,必须回到古代那种状态去。
督脉铺灸疗法
杭州针灸医院罗诗荣
适应症:虚寒性慢性病——风湿、内风湿性关节炎,增生性脊柱炎,慢性腰痛,支气管哮喘,慢性胃肠炎及虚劳诸证;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肝病、慢性腹泻、神经衰弱,孕妇及
年幼老弱或阴虚火旺之体不适宜。
灸疗时节:盛夏三伏,每年一次、连续三年为一个疗程
部位:腰俞~大椎
辅药:大蒜500克艾绒200克斑麝粉1.8克
艾绒—伏天采新鲜艾叶反复爆晒、搓绒后,置干燥通风处,数年后方可使用。
蒜泥—鲜蒜头捣成泥糊状
斑麝粉—由麝香50%、斑蝥粉20%、丁香粉15%、肉桂粉15%组成
施灸步骤:1、体位——俯卧位
2、常规消毒——酒精常规消毒
3、涂蒜汁——用棉球在蒜泥上吸取蒜汁,涂于施灸部位
4、敷药——沿督脉背线敷洒斑麝粉
5、敷蒜泥——蒜泥带宽约2寸、高半寸,在蒜带中间按一长沟,蒜带四周用干
棉絮围紧、以免蒜汁外溢。
6、铺艾——
7、燃艾——点燃头、身、尾三点
施灸时体表45度,有灼热痛感,可在两旁轻轻按摩使灼热痛感扩散、减少
痛苦,蒜泥出现裂缝时及时整修、并防止蒜汁外溢
8、复灸——燃灸2~3次,需时2小时
9、清理——移去艾灰蒜泥,用热毛巾轻轻擦拭
10、挑水泡——灸后三天,涂龙胆紫
护理:1、饮食护理——灸前宜清淡(水泡清澈)、忌食肥甘厚味(水泡混稠);灸前2小时
禁食
灸后清淡易消化、禁食海鲜甘肥之品生冷瓜果
2、灸疮护理——灸后不可碰破水泡,侧卧或俯卧,三天后挑水泡,涂龙胆紫,不用
敷纱布,灸后会有低热、38度以下不用抗生素
3、养生护理——灸后需全休1~2月,需保持精神愉快、防止烦怒,避免直接吹风,
忌寒凉房事
灸后3月疮痂脱落。
从“阳气”阐述督灸治未病理论和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9-11-18T15:08:29.17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7期作者:许立国[导读] 从理论与临床研究方面,探讨督灸治未病的作用机理。
摘要目的:从理论与临床研究方面,探讨督灸治未病的作用机理。
内容:本文将从督灸治未病的渊源、理论基础和临床研究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灸法能提高人体正气,激发机体免疫能力,起到未病先防的作用,督灸是在督脉上施以药、姜末或者蒜泥并佐以艾绒的灸疗法,可以增强人体阳气、推动阳气的运行,抵御病邪、调整虚实,从而达到预防保健的目的。
结论:督灸在疾病的预防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适合推广。
关键词:督灸;阳气;治未病治未病中未病先防,已病防传,愈后防复为其预防思想,而用灸法治未病更是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
滑伯仁《十四经发挥》:“督之为言都也,行背部之中行,为阳脉之都纲。
”督为阳脉之海,总督人体一身之阳气,统率诸阳经,蓄积并调节诸阳经气血。
阳气如天体中的太阳,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对人体的脏腑功能具有推动、固摄、营养、温煦、防御和气化作用,以保证人体脏腑正常的生理功能。
如果阳气功能失常,则会引起诸多病症,所以保持阳气的充沛,是养生防病的重要方面。
1、督灸治未病的起源“治未病”思想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灸法最早记载于《左传·成功十年》:“晋侯有疾,医缓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膏之上,肓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治焉。
”这里所讲的“攻”即指灸法,“达”即指针刺。
在《庄子·盗跖篇》有言:“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首次提出“灸”字。
《备急千金要方》首开灸法“治未病”的理论先河,首次提出对某些疾病的的预防作用。
《庄子》:“圣人孔子,无病而自灸,”提出了艾灸养生保健的方法[1]。
改良后的“铺灸”在膝痹中的应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称“膝痹”,本人在临床上用针刺及改良后的“铺灸”治疗膝痹,治疗效果较满意,现介绍如下。
中医诊断依据:1.初起多见腰腿、腰脊、膝关节等隐隐作痛,屈伸、俯仰、转侧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
2.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
3.局部关节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喀嚓声或摩擦声,严重者可见肌肉萎缩,关节畸形、腰弯背驼。
4.X线摄片检查,示骨质疏松;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以及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
5.查血沉,抗“o”粘蛋白,类风湿因子等与风湿痹、尪痹相鉴别。
西医诊断依据:1.膝OA诊断标准。
2.X线片示关节边缘骨赘。
3.关节液检查符合骨性关节炎。
4.年龄≥40岁。
5.晨僵≤30分钟。
6.关节活动时骨响声。
具备1.2或1.3.5.6或1.4.5.6.可诊断膝骨性关节炎。
临床表现:膝痛、行走、上楼时疼痛加重,下楼时困难,下蹲时困难,休息后可减轻,劳累后发作,天气晴好时也屡屡发作,受凉后可加重,严重者可畸形。
基本方法针刺穴位:血海梁丘膝眼犊鼻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改良的铺灸:“铺灸”,原始的方法是灸督脉,用蒜泥;本人将其改良:用蒜泥、姜泥铺底,灸督脉及膀胱经、阿是穴。
取督脉、膀胱经,每次需大蒜1000g、生姜700g捣泥。
自大椎始,止于腰阳关,膀胱经同齐。
在清洁的皮肤上涂抹凡士林,麝香分散布于督脉(因麝香比较贵,平常不用),将蒜泥均匀铺在督脉、膀胱经穴位上,然后把姜泥均匀铺在蒜泥上,开始在姜泥上铺艾绒(可以将艾条撕开,揉搓),点艾绒,注意患者的感受,勿烫伤,若第一次做,患者寒气较重,耐热,可以根据患者的感觉继续加绒,一般5-6根艾条即可。
灸后2-3天即可在膝关节局部(患者平卧),膝下垫薄枕,以上述方法再次艾灸,一定做好预防烫伤工作,因膝关节部位凹凸不平,较难固定,必须熟练操作。
每日均在针刺后方可行灸,灸后不宜行其他热治疗,以免灼伤,不宜食辛发之物。
河南正都艾灸养生《郝氏温灸》(第一部分灸法参考文献举要)1.《黄帝内经》2.《针灸甲乙经》3《肘后备急方》4《备急千金要方》5.《外台秘要》6《太平圣惠方》7.《黄帝明堂灸经》8.《备急灸法》9.《西方子明堂灸经》10,《扁鹊心书》11.《卫生宝鉴》12.《丹溪心法》13.《世医得效方》14.《医学入门》15.《类经图翼》16.《针灸聚英》17.《针灸资生经》18.《针灸大成》19.《针灸问对》20.《神灸经纶》21.《红炉点雪》22.《医宗金鉴》23.《周身经穴赋》24.《玉龙赋》25.《标幽赋》26.《通玄指要赋》27.《席弘赋》28.《百症赋》29.《金针赋》30.《四总穴歌》31.《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附:现代著名艾灸大家1.周楣声---热证贵灸灸感三相2.韩国金南洙【无极保养灸】论灸法3.程莘农(国医大师)论灸法4.高镇五论灸法5.魏稼---冰台医话6.田从豁—灸治未病灸治已病7.陈汉平---灸法研究与治验8.张仁----论灸法9.严氏化脓灸10.杨介宾之特色灸11.罗诗荣之铺灸12.陶崑之动力灸法13.李学武灸法特点14.严洁—灸法己见15.赖新生---艾灼缘经选灸三要16.陈日新,康明非---腧穴热敏化灸17.王玲玲----延缓衰老保健灸18.赵粹英----灸法研究19.高树中----脐灸研究与治验20.沈雪勇----灸法机制研究21.吴焕淦-----灸法研究与治验。
铺灸治疗不同分型腰痛疗效观察王岩红;刘晓菲;杨少辉;刘晓云【摘要】目的:观察铺灸疗法对不同证型腰痛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肾虚型、湿热型、瘀血型、寒湿型腰痛患者各30例,比较治疗前后腰痛评分和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经过2个疗程治疗,各组患者均取得显著疗效,肾虚型腰痛总有效率为93.3%,湿热型腰痛总有效率为86.7%,瘀血型腰痛总有效率为90.0%,寒湿型腰痛总有效率为9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治疗后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铺灸对各证型腰痛患者均有很好的疗效,对寒湿型腰痛患者疗效最好。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long snake moxibustion on different types of lumbago.Method Patients with lumbago of kidney deficiency, dampness-heat, blood stasis or cold-dampness type were enrolled, 30 cases each. Pre-treatment lumbago scores, post-treatment lumbago scores and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compared.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out.ResultA marked therapeutic effect was produced in every group of patients after two courses of treatment. The total efficacy rate was 93.3% in lumbago of kidney deficiency type, 86.7% in lumbago of dampness-heat type, 90.0% in lumbago of blood stasis type and 96.7% in lumbago of cold-dampness type;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ost-treatment difference in the pain score between the groups of patients (P<0.05).ConclusionLong snake moxibustion has a very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on every type oflumbago. The therapeutic effect is best in patients with lumbago of cold-dampness type.【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3页(P996-998)【关键词】腰痛;间接灸;辨证分型;铺灸【作者】王岩红;刘晓菲;杨少辉;刘晓云【作者单位】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文登 264400;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文登264400;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文登 264400;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文登 264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2腰痛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麻木、拘挛。
【浙江】罗诗荣——“铺灸”疗法专家罗诗荣, 男, 生于1923 年, 安徽合肥人氏, 主任医师, 现为杭州市、浙江省、国家级名老中医, 杭州市针灸学会会长。
1938 年矢志岐黄, 师从伯父罗茂洲。
1943 年悬壶杭州开业针灸从医。
1958 年参加联合诊所(杭州针灸专科医院) 至今, 从事针灸临床50 余年。
罗老重视督肾证治, 善用“铺灸”疗法, 享誉海内外。
曾发表“铺灸治疗寒湿痹”、“铺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5 例临床观察”等论文10 余篇, 其“铺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的课题研究, 获浙江省医药优秀科技成果进步三等奖。
其多次荣获杭州市、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 1989 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
1992 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罗老临证50 余年, 运用各种艾灸疗法治疗疑难杂症而取得较好疗效, 享誉海内外。
现将其临证点滴介绍如下。
重视督肾证治, 擅用“铺灸”疗法“铺灸”又称长蛇灸, 是罗老在国内独一继承和发扬创导的独特灸法, 临床多作强壮补虚以治疗虚劳顽痹之证。
铺灸疗法时间选暑夏三伏天, 以白天为宜。
取督脉, 从大椎穴至腰俞穴。
灸料以斑麝粉、大蒜泥、陈艾绒组成。
操作时令患者俯卧, 裸露背部。
督脉穴(脊柱) 上常规消毒后, 涂以蒜汁, 在大椎至腰俞穴处敷上斑麝粉, 斑麝粉上铺5 cm 宽, 2. 5 cm 高蒜泥一条, 蒜泥条上再铺以3 cm 宽, 2. 5 cm 高锥形艾炷, 点燃艾炷头、身、尾3 点, 让其自然烧灼施灸, 燃尽后, 再铺上艾炷灸治。
灸2~ 3 壮, 灸毕移去蒜泥, 用湿热纱布轻轻揩干。
灸后皮肤潮红, 让其自然出水泡, 在此期间严防感染。
至第3 d 用消毒针引流水泡液, 揩干后搽以龙胆紫药水, 覆盖一层消毒纱布, 隔日1 次, 直至灸疤结痂脱落皮肤愈合。
灸后1 个月内饮食忌生冷辛辣、肥甘厚味及鱼腥发物等。
慎洗冷水, 可用温水,避风寒, 忌房事, 全休1 个月。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一饭之恩,千金酬之··。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厚重历史中、浩如烟海的典籍、源远流长的文化里,记载和传说着许多以善相待他人的义举。
顾荣施炙就是河洛文化中一个流传已久善有善报的典故,几千年来,口耳相传,绵延不绝。
据《晋书》记载,顾荣施炙这件事发生在西晋京城洛阳。
顾荣,本是江苏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丞相顾府之孙。
三国归晋后,他和南方才子陆机、陆云同到洛阳,投效西晋。
很快他就以才学闻名,与陆机、陆云二兄弟合称为“洛阳三俊”。
顾荣作为降臣,不仅没有受到皇帝的冷遇,而且历任尚书郎、太子舍人和廷尉正职位,这是因为他有着足以让人钦佩的才学和品德修养,因此皇帝器重他,王爷、同僚也争相拉拢他,三天两头有人设宴邀请。
一次,顾荣去赴宴,主人请客人们吃烤肉。
烤肉喷香诱人,在席间忙碌的仆人忙着给主子们烤肉、端肉,虽垂涎欲滴却没资格吃肉。
在座的其他宾客都只顾大快朵颐,只有顾荣留意到了仆人的渴望。
于是他把自己的那份烤肉递给了仆人,请其品尝。
同席的人耻笑顾荣说:“ 你这样对待一个奴才,有失身份吧。
”顾荣却说:“一个人每天都烤肉,怎么能让他连烤肉的滋味都尝不到呢?”请仆人吃烤肉,是顾荣无意间的一项善举,他不求回报。
然而,从未被主子这样善待过的仆人却深深地记住了顾荣的善意和关照。
西晋末年,王室内讧,“八王之乱”上演。
洛阳城里风声鹤唳,人心惶惶,顾荣看不惯王室争斗,便辞官辗转渡过长江,回故乡吴地避难。
当时兵荒马乱,从洛阳到南方,一路上危机重重。
顾荣是个文人,手无缚鸡之力,本来很难顺利过江,但每当他遇到危险时,每次都有人暗中帮忙化解危机,且不索取任何报酬。
顾荣甚感诧异,就问此人是谁,为何要帮自己。
对方却说:“顾大人,您不认得我了?当年您请我吃过烤肉!”原来,这正是当年顾荣善待过的那个仆人。
顾荣是个有同理心,懂得推己及人,体恤他人,也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帮助陌生人的人。
“人之风动一世,在品行,而不在地位。
罗诗荣之铺灸1.医家简介罗诗荣(1932—),安徽合肥人,主任医师,现为国家级、浙江省、杭州市名老中医,杭州市针灸学会会长。
1938年矢志岐黄,师从伯父罗茂洲。
1943年悬壶杭州开业针灸从医。
1958年参加联合诊所(杭州针灸专科医院)至今,从事针灸临床60余年,曾发表“铺灸治疗寒湿痹症”、“铺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5例临床观察”等论文10余篇。
其“铺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课题荣获浙江省医药优秀科技成果进步三等奖。
曾多次荣获浙江省、杭州市劳动模范称号,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
1992年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学术思想《说文解字》谓:“灸, 灼也”。
从广义上讲,一切运用温热刺激治疗疾病的方法都属于灸法,狭义的灸法则是特指烧灼艾叶治疗疾病的方法,即“艾灸”。
灸法作为中医临床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历经数千年实践总结出的结晶,在临床上常常显示出针所不及,药所难能的疗效。
罗诗荣主任医师对灸法推崇备至,从事针灸临床六十余年,运用各种艾灸疗法治疗疑难杂症而取得较好的疗效,尤其是他独特地使用铺灸疗法,更是享誉海内外。
在几十年的针灸临床过程中,罗老一方面潜心钻研中医经典记载之灸法,一方面又敢于突破传统灸法临床思维定势,创新传统灸法,倡导“铺灸督脉可疗痼疾”之思想,以其独特的选位、选时、选药为治疗重症痼疾开辟了新的途径。
2.1 钩沉发微辟蹊径,传承灸疗创新意灸法治病,其症颇广,其理也多罗老认为灸法治病,其适应症广泛,治病机理不止一端。
对于风邪袭表以致腠理郁闭,营外不和之表证,灸疗可发散透泄,引邪外出,调和营外;对风邪入里之证或者某些急诊仍可灸治。
如《素问〃玉机真脏论》“是故风者,百病之长也,今风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之;或痹不仁肿痛,当是之时,可烫熨及火灸刺而去之……弗治,肾传之心,病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瘛。
当是之时,可灸可药。
”就指出不但风邪侵犯肌表之时可灸治,即使风邪入里注肾时仍可施灸,甚至出现“瘛”时还可施灸。
罗诗荣之铺灸1.医家简介罗诗荣(1932—),安徽合肥人,主任医师,现为国家级、浙江省、杭州市名老中医,杭州市针灸学会会长。
1938年矢志岐黄,师从伯父罗茂洲。
1943年悬壶杭州开业针灸从医。
1958年参加联合诊所(杭州针灸专科医院)至今,从事针灸临床60余年,曾发表“铺灸治疗寒湿痹症”、“铺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5例临床观察”等论文10余篇。
其“铺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课题荣获浙江省医药优秀科技成果进步三等奖。
曾多次荣获浙江省、杭州市劳动模范称号,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
1992年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学术思想《说文解字》谓:“灸, 灼也”。
从广义上讲,一切运用温热刺激治疗疾病的方法都属于灸法,狭义的灸法则是特指烧灼艾叶治疗疾病的方法,即“艾灸”。
灸法作为中医临床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历经数千年实践总结出的结晶,在临床上常常显示出针所不及,药所难能的疗效。
罗诗荣主任医师对灸法推崇备至,从事针灸临床六十余年,运用各种艾灸疗法治疗疑难杂症而取得较好的疗效,尤其是他独特地使用铺灸疗法,更是享誉海内外。
在几十年的针灸临床过程中,罗老一方面潜心钻研中医经典记载之灸法,一方面又敢于突破传统灸法临床思维定势,创新传统灸法,倡导“铺灸督脉可疗痼疾”之思想,以其独特的选位、选时、选药为治疗重症痼疾开辟了新的途径。
2.1 钩沉发微辟蹊径,传承灸疗创新意灸法治病,其症颇广,其理也多罗老认为灸法治病,其适应症广泛,治病机理不止一端。
对于风邪袭表以致腠理郁闭,营外不和之表证,灸疗可发散透泄,引邪外出,调和营外;对风邪入里之证或者某些急诊仍可灸治。
如《素问〃玉机真脏论》“是故风者,百病之长也,今风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之;或痹不仁肿痛,当是之时,可烫熨及火灸刺而去之……弗治,肾传之心,病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瘛。
当是之时,可灸可药。
”就指出不但风邪侵犯肌表之时可灸治,即使风邪入里注肾时仍可施灸,甚至出现“瘛”时还可施灸。
对于寒邪凝结之证,灸则温经散寒,如《素问〃异法方宜论》“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地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以灸焫。
”说明了寒凝于内,伤及中阳而致胀满之证宜施灸;《灵枢〃禁服》论及寒邪深入于血而致血液凝滞之证,当用灸治,其曰:“陷下者,脉血结于中,中有著血、血寒,故宜灸之。
”至于虚证,古人论述甚多,如《灵枢〃经脉》“陷下则灸之”,《灵枢〃官能》“阴阳皆虚,火自当之”,《素问〃至真要大论》“劳者温之……损者温之”凡此等等,皆说明对于正虚陷下,气血阴阳虚损之证,灸之可扶正补虚。
倘血脉瘀阻,气血运行不畅而致得瘀血阻滞之证,灸治则能行气散瘀,使气血通畅,诚如《灵枢〃刺节真邪论》所云“火气已通,血脉乃行。
”此外,灸疗还有消肿止痛,解毒生肌之功用,如《太平圣惠方》有“硫磺灸”治疗痔瘘的方法,《医学入门》有“桑枝灸法,治发背不起,发不腐”的记载。
灸法多样,主治各异,因病施灸灸疗的方法多种多样,有艾炷灸(又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根据是否将皮肤灼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间接灸依间隔的药物不同而异而有“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附子灸”等的不同)、天灸(是用对皮肤有刺激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部,使局部充血、起泡有如灸疮,以其能发泡如火燎,,如白介子灸,适于治疗哮喘;蓖麻子灸可治疗滞产;斑蝥灸治疗各种顽癣;吴茱萸灸主治胃寒呕吐及虚寒久泻等)、艾条灸(又根据施术时的操作不同分为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药艾条灸(即太乙神针灸或雷火神针灸,是将药物均匀掺杂在艾绒内,卷成药艾条点燃后施灸)、温针灸(针刺与艾条相结合的一种方法)、雷火针灸以及罗老善用的独特灸法——铺灸法等等。
罗老认为各种灸法作用不同,主治各异,临证时应根据疾病之不同,病位之深浅、病情之轻重不同而选用不同的灸法。
如用麦粒灸治疗带状疱疹,按先“眼”(最初发的疱疹首端,寻找水泡最密集的左右两处)后“尾”(疱疹延伸尾端的前后一二处)顺序灸治3壮,可使郁热之邪从皮毛而出,达到调和营外,疏通经络之效,即《灸赋》“火郁宜发,早有嘉猷,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开门逐贼,顺水推舟”之义;用雷火针灸治面瘫,在施灸部位垫2~3层草纸,用点燃的一头雷火针趁热、快速、重按、烫灼于腧穴15s~30s,每次每穴灸3次,以局部皮肤微红不起泡为宜,已达祛风散寒,疏通经络之功;化脓灸治疗哮喘,罗老非常重视灸疮的发与不发,他认为化脓灸起效的关键在于促使灸后化脓,强调灸后贴淡水膏时,须食鱼腥或饮酒等发物3天至5天,促成灸疤化脓,若不发,可继续食用发物,并在灸疤处热烫,促其化脓得灸疮为要;治疗诸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支气管哮喘等一些病程长,病情复杂的疑难症,当用铺灸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此外,罗老还很重视灸材以及灸量问题。
早期的灸法材料繁多,形式多样,除艾叶外,几乎任何能够燃烧的物质均可被用作灸的材料,如木炭、干柴、干稻草、粗麻、旧蒲席、鸡毛等。
罗老认为灸法使用之灸材应以艾叶为最上,因艾叶辛香,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可治百病,如陶弘景《名医别录》云“艾叶,味苦,微温,无毒。
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利阴气,生肌肉,避风寒。
”至于灸量的实际应用,须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部位、疾病性质等以行之,不可胶柱守株,如《外台秘要》“凡灸有生熟,侯人盛衰及老小也。
衰老者少灸,盛壮强实者多灸。
”《扁鹊心书》“大病灸百壮,……,小病不过三五七壮。
”《千金要方》“凡言壮数者,……,病根深笃者,可倍多于方数,……,可复减半。
“等等均说明了这一点。
善思考,勤实践,创新意罗老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勤求古训,博采众长,拘于古而不泥于古,善于思考,勤于实践,在继承传统灸法的同时不断创新传统的艾灸疗法。
“铺灸疗法”又称长蛇灸,是一种传统的民间灸法,是罗老继承和发扬且善用的独特灸法。
“铺灸”疗法:时间在暑夏三伏天,以白天为宜。
取穴:督脉(大椎穴至腰俞穴)。
灸料:斑麝粉(斑麝粉由麝香、斑蝥粉、丁香粉、肉桂粉等组成)1~1.8克,去皮大蒜捣烂成泥500克,陈艾绒200克。
操作:患者俯卧于床上,裸露背部,督脉穴(脊柱)上常规消毒后涂以大蒜汁,在灸穴上大椎至腰俞穴处(脊柱正中线)敷上斑麝粉,斑麝粉上铺敷宽5cm、高2.5cm的蒜泥一条,蒜泥条上再铺以宽3cm、高2.5cm似等腰三角形的乌梢蛇脊背样长蛇形艾柱,点燃艾柱头、身、尾三点,让其自然烧灼施灸,待艾柱燃尽后,再铺上艾柱施灸,灸2~3壮。
灸毕移去蒜泥,用湿热纱布轻轻揩干施灸部位。
灸后皮肤潮红,让其自然出现水泡(在此期间严防感染),至第3天用消毒针引流水泡液,揩干后,涂以龙胆紫药水(隔日一次),直至灸疤结痂脱落,皮肤愈合。
遵《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决》“灸后气血宣通,必须避风寒,节饮食,慎起居,戒恼怒,平心静气,以养正祛邪”,灸后1月内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忌生冷辛辣、肥甘厚味及鱼腥发物等,慎洗冷水浴(可用温水轻轻冲洗),避风寒,忌房事,全休一月。
2.2火足气到振都纲,量大力宏起沉疴罗老认为脊柱是奇经督脉循行之所在,督脉乃阳脉之海,阳脉之都纲,统摄人体一身之阳气,维系人身元气,具有涵蓄人身精血,调节阴阳真气的功能,实为人身阴阳之枢纽。
且督脉通于肾,肾为元气之根,元气导源于“肾间动气”,为人体生命之原动力,又是脏腑元气留止之处。
久病顽疾,迁延日久,每必汲肾,损伤真元,元气不足,则五脏柔弱,功能低下,又易被虚邪贼风所伤,进一步损伤人体五脏六腑,气血阴阳,如此则恶心循环,致使病情迁延日久,缠绵难愈。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由素体阳虚, 卫外不固, 复感风寒湿邪, 迁延日久, 内舍肝肾, 邪留肢节, 脉络痹阻;哮喘一证, 多由先天禀赋不足而外感伤肺气, 后天失于调养, 肺气受损, 病久不愈,累及脾胃,痰浊内生,内伏于肺,致使哮喘反复发作,久之则肺脾肾俱虚,更易外感, 而致咳喘频作, 缠绵难愈。
凡此等顽疾患者临证时病情难以以某藏、某腑、某经之单纯虚证或实证概括,往往是虚实寒热错杂,单用针刺或药物则难以达到治疗之目的。
此时,当遵“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医学入门》),但是一般灸法量小力微,“起沉疴”之力尚嫌不足,依“凡灸诸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而选用铺灸。
铺灸面广,艾柱大,火气足,温通力强,非一般灸法所能及,以其独特的选位、选时、选药为治疗重症痼疾开辟了新的途径。
常取督脉施灸,能起到疏风散寒,温补督脉,强壮真元,调和阴阳,宣通气血,使逆者得顺,滞者得行。
选取了特定的时间,三伏天乃天气最为炎热之时,地气出于表,人气、病气亦在肌表,在此时大补人体正气,逼邪外出。
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加之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而且铺灸所用之大蒜乃辛香之物,穿透力极强,可解毒散寒,得热后,则穿透力更强。
麝香芳香走窜,透骨通络散结为引路,通过艾灸火气的逐步渗透,经脊柱督脉经络的传导,激发经气,振奋督脉,从而内达脏腑,外通肢节,发挥其从外治内,直达病所之效用,罗老在临床上常常用以治疗虚寒顽痹等疑难之症,每获佳效。
综上所述,罗老之学,源于内、难,旁参诸家,可见罗氏既宗经旨,又善拾散金碎玉,熔铸己身且勇于推陈致新而有所建树,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铺灸疗法,提高了灸法治疗疑难病的效果,对灸法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3.典型病例3.1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案1:患者, 女, 28 岁, 农民。
1983 年7 月28 日初诊。
四肢关节肿痛变形6 年余。
面色萎黄, 神倦乏力, 纳少口淡, 四肢欠温, 畏寒喜暖, 经少带多, 便溏, 关节晨僵, 两手指、腕及踝关节呈对称性棱状畸形, 肿痛, 昼轻夜重, 行动艰难, 颈部活动受限, 舌淡胖, 苔薄白, 脉沉细。
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 )。
法当补肾壮阳散寒, 行气活血通络。
铺灸2 壮。
10 月25 日回访, 各关节肿痛消退, 指、腕、踝及颈部活动明显好转, 生活自理, 能做家务。
12 月27 日来院复查: 抗“O ”正常范围, 类风湿因子(- )。
以后经多次实验室检查, 均属正常, 经追访2 年, 症状稳定, 一直参加劳动, 未服其他药物。
病案2:郭×,女,26岁,干部。
1989年7月23日韧谚。
患者于半年前因接触冷水,不注意保暖,引起四肢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以双手第3、4指关节为著,井逐渐加重。
曾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经激素和氨苄青霉素等多种药物治疗,疗效欠佳。
近一月来病情加重,低热、关节疼痛肿胀夜不能寐,晨起关节僵硬,不能活动,经人介绍。
由宁夏赶赴抗州要求铺灸治疗,门诊拟类风湿性关节炎收治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