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家乡山和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ppt1
- 格式:ppt
- 大小:107.11 MB
- 文档页数:22
13我爱家乡山和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爱家乡山和水》是二年级上册的第13课,在文化多元的今天,我们循序渐进地对小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爱家乡是爱家的延伸、爱国的前提,但爱家乡教育绝不能是空洞的,需要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需要帮助学生区分“家乡”和“故乡”的概念,对家乡产生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走近”家乡才能够逐渐“走进”家乡,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发现家乡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美,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生活的地方,在日常的景物中发现美,欣赏美,感受家乡与自己的关系;学会关注、关心自己生活的地方,并逐渐喜爱、热爱家乡,从心底自然升腾出对家乡的爱。
本课依据课标要求侧重引导学生从自己生活的地方的地理环境去发现家乡的美丽可爱。
学生在自主发现美的过程中,可以增进对家乡风景名胜的了解、喜爱,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从而为进一步了解本单元的后续内容(家乡物产、家乡人、家乡新变化)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他们参加的集体活动、接触的人越来越多,对周围的事物有更多的兴趣。
根据儿童生活范围的扩展,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家庭、学校之外的地方,因而培养学生对自己所在的社区、城市等的情感是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
但是,二年级的学生毕竟年龄还小,好动、自制力较差,教学应尽可能趣味化,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
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我紧扣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原则,在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广泛挖掘课内外的可用资源,通过创设有趣的活动情境,捕捉鲜活的内容,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的体验中爱上家乡。
教学目标1. 知道家乡在哪里,初步了解家乡的区域和特点。
2. 通过和长辈交谈以及自己收集资料,了解家乡的自然、人文环境。
3. 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重点:通过和长辈交谈以及自己收集资料,了解家乡的自然、人文环境。
难点: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教学过程一、我的家乡在常州(一)导入:刚刚小朋友们听了一首有趣的童谣,你听懂了吗?顾天奕和她的外公都是土生土长的常州人,你的老家在哪里?你会说老家的方言吗?小朋友们试试能听懂吗?(二)我们的家乡常州在哪里呢?(1)出示中国地图:我们从地图上找找常州(首先找到江苏省,看常州在哪里,江苏的南边)出示句子:我的家乡在中国江苏省常州市,小小常州人请你骄傲读一读。
《我爱家乡山和水》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山水资源及其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保护之心。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通过写作表达对家乡山水的独特感受。
二、教学内容1.家乡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特点。
2.家乡的河流湖泊及水资源。
3.家乡的名山大川及其历史文化。
4.写景描写及情感表达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家乡山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措施。
2.培养学生运用生动细致的语言描写家乡山水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与互动结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家乡山水资源。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家乡山水的美丽景观。
3.写作训练,引导学生通过实地感受和想象,写出生动、具体的家乡山水描写。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展示家乡山水资源,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
2.讲授: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河流湖泊等,让学生认识家乡山水资源的珍贵性。
3.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分享自己眼中家乡的山水之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4.写作训练:引导学生通过实地感受或想象,写出关于家乡山水的作文,并进行互相分享和评价。
5.总结:梳理学生对家乡山水的认识和感悟,强调保护家乡山水资源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书面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我爱家乡山和水》的作文,展示自己对家乡山水资源的了解和热爱。
2.口头表达: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家乡山水资源的表达和分享,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七、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家乡山水资源的图片、视频等。
2.学习素材:提前准备好关于家乡山水资源的资料,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八、延伸拓展1.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家乡的山水资源,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
2.组织相关活动,如绘画比赛、摄影比赛等,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表达对家乡山水的热爱和关注。
通过本次“《我爱家乡山和水》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引导学生积极热爱家乡的山和水,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独特感情,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我爱家乡山和水》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我爱家乡山和水》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生活的地方”的第一课,由三个话题“我的家乡在这里”、“发现家乡的美”、“家乡的故事”及一个绘本故事《傣家竹楼的传说》组成。
本课让学生通过寻访、探究等多种实践活动了解家乡的自然、人文环境,了解家乡的故事,从而感受家乡的美好,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能在生活中爱护家乡环境。
学情分析:低年级学生生活经验不丰富,对于“家乡”概念解读比较混乱,这个词对他们来说只是个抽象的概念,他们对“它”缺少关心,尚未形成亲近感。
因此,学生需要从亲近自己生活的地方开始,感受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美丽与可爱,热爱家乡,产生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1.明确自己的家乡在哪里,会用语言简单描述自己家所在地的特点。
2.通过寻访、探究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走进自然,走进家乡,发现家乡的美。
3.感受家乡的美好,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走进自然,走进家乡,发现家乡的美。
教学难点: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感受家乡的美。
教学准备:学生:家乡的照片、画的家乡的画、家乡的诗歌等教师: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们一起做个猜地名的游戏。
(课件出示谜语1.夏天穿棉袄2.羊上法庭3.一千元一碗粥4.多加一斤)2.谁知道谜底?学生猜谜语。
教师揭示谜底(武汉、沈阳、贵州、天津)。
3.谁知道我们生活在四个城市中的哪一个里?(天津)4.没错,我们现在生活的地方就在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这儿就是我们的家乡。
(黑板贴“家乡”)5.家乡就是我们从小生活的地方,谁能说说你的家乡在哪里?6.同学们都知道了自己的家乡是哪里,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家乡、认识家乡、展示家乡,学习第13课《我爱家乡山和水》(课件出示题目,黑板补充题目)【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孩子天真可爱,喜欢玩游戏,用游戏导入新课,便于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