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及网上单证基础知识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301.51 KB
- 文档页数:12
海运EDI之单证篇海运EDI之单证篇很多船公司都会指定一家(多家)EDI中转商提供EDI的中转服务。
其实是提供的一个包装,中转商跟船公司之间的连接已经非常稳定,在船公司需要扩展服务功能等时候客户都是直接跟中转商交互,从而屏蔽了船公司业务的复杂度。
目前业务比较大的几家中转商如:GT Nexus, CargoSmart、INTTRA等每一个EDI的交互都不一定使用本文提及的格式,本文只是提供一种常见的UN标准的解决方案。
使用其他交互双方约定好的格式都可以,现在XML格式的EDI也非常流行,甚至WORD、EXCEL、HTML、PDF等格式的都有。
但是出于一个长远的考虑,比如我还需要跟更多的人交互,这样使用统一标准的像UN的会跟通用,实施成本相对就会少很多。
这边再罗嗦几句(^_^)。
具体使用的时候报文标准肯定是要裁减的,但是裁减的时候千万注意不要破坏它原有的一个约定。
之前接触一个项目(国内某船公司全球EDI系统)当时由于报文裁减工作由第三方(小日本一家公司)负责,并且这家公司在系统正式实施前退出了项目组,这家船公司也没有另外聘请一家,就自己开始推广。
中间的复杂度太多,另外推广方又没有经验,项目非常痛苦。
中间有个插曲是这样的,某个比较大吞吐量的港口的报文开发人员在测试时候发现,报文格式规定的某个段组(group)的循环最大次数不能满足他业务数据量的要求(比如原来是0..999,他业务上出现超过1000条记录),所以他就问说是不是要自动生成2个报文?因为这个会增加很多工作量,最后他们的结论是把999改成9999。
汗…这样当然可以解决目前的问题,但是万一后面跟其他成熟的系统去交互这个报文就不能保证报文解析的一致性了。
因为这是一个超出标准的约定了。
SO:(Shipping Order)托运单,船公司提供的一个定舱报文格式,一般使用UN的IFTMBF,一般收到后会给一个确认提示报文已经收到一般使用APERAK,在船公司操作人员确认订单后,会返回一个IFTMBC SI:(Shipping Instruction)提单补料,即提单格式报文,一般使用UN的IFTMIN,同SO会收到一个APERAK,另外返回的确认一般是IFTMCS目前据我了解国内好多船公司都是跟船代做交互,只有大的货代公司船公司才会做D-LINK。
EDI140403121定义电子数据交换简单地说就是企业的内部应用系统之间,通过计算机和公共信息网络,以电子化的方式传递商业文件的过程。
换言之,EDI就是供应商、零售商、制造商和客户等在其各自的应用系统之间利用EDI技术,通过公共EDI网络,自动交换和处理商业单证的过程。
全称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译名:电子数据交换。
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出使用的国际标准,它是指一种为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消息报文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也是计算机可识别的商业语言。
例如,国际贸易中的采购订单、装箱单、提货单等数据的交换。
特点EDI最大的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EDI单证是通过专用的EDI增值网络进行交换的。
由于EDI单证大多是具有一定商业价值的商业单证,通过有专门机构管理的EDI增值网络进行交换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这一点是目前Internet技术还不能解决的问题。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EDI技术也在与包括Internet技术在内的其他先进技术不断融合,为用户提供更灵活、多样、简便的使用方式,使其自身拥有更广阔的电子商务服务领域。
不论用户内部MIS系统的应用程序和数据格式有何不同,在通过EDI增值网络进行交换之前,都采用一种叫做“翻译器”的软件将不同的数据格式翻译成为了符合国际标准的EDI格式。
正是这种方法,使得在不同用户的不同应用系统之间自动交换数据成为可能。
标准及三要素1.资料用统一的标准2.利用电信号传递信息3.计算机系统之间的连接操作过程1.发送方将要发送的数据从信息系统数据库中取出,转换成平面文件;2.将平面文件翻译为标准 EDI 报文,并组成 EDI 信件;3.发送方将 EDI 信件传送到接收方的 EDI 信箱;4.接收方从 EDI 信箱收取信件;5.接收方将 EDI 信件拆开并翻译成为平面文件;6.接收方将平面文件转换并送到信息系统中进行处理。
EDI140403101 胡硕参考文献:卜青峰电子商务EDIEDI 是英文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的缩写,中文可译为“电子数据交换”,港、澳及海外华人地区称作“电子资料通”。
EDI 商务是指将商业或行政事务按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文档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
简单地说,EDI 就是按照商定的协议,将商业文件标准化和格式化,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贸易伙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
俗称“无纸化贸易”。
EDI 的定义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有3 个方面是相同的:1、资料用统一的标准;2、利用电信号传递信息;3、计算机系统之间的连接。
联合国标准化组织将其描述成“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报文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
特点(1)EDI使用电子方法传递信息和处理数据的。
EDI一方面用电子传输的方式取代了以往纸单证的邮寄和递送,从而提高了传输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计算机处理数据取代人工处理数据,从而减少了差错和延误。
(2)EDI是采用统一标准编制数据信息的。
这是EDI与电传、传真等其它传递方式的重要区别,电传、传真等并没有统一格式标准,而EDI必须有统一的标准方能运作。
(3)EDI是计算机应用程序之间的连接一般的电子通信手段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传输的内容即使不完整、格式即使不规范,也能被人所理解。
这些通信手段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工具,不能处理和返回信息。
EDI实现的是计算机应用程序与计算机应用程序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换。
由于计算机只能按照给定的程序识别和接受信息,所以电子单证必须符合标准格式并且内容完整准确。
在电子单证符合标准且内容完整的情况下,EDI系统不但能识别、接受、存储信息,还能对单证数据信息进行处理,自动制作新的电子单据并传输到有关部门。
在有关部门就自己发出的电子单证进行查询时,计算机还可以反馈有关信息的处理结果和进展状况。
EDI服务知识一、EDI简介EDI,即电子数据交换,是一种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进行商业信息数据交换的技术。
它通过标准的格式和协议,将商业文件、电子邮件、实时数据流等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转换和传输,以实现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EDI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EDI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如今已成为企业间数据交换的标准方式之一。
二、EDI的优点1.提高效率:EDI可以实现快速、准确的数据传输,大大提高了企业间信息交换的效率,降低了人工干预和错误,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
2.促进业务协同:通过EDI,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客户等合作伙伴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整体竞争力。
3.降低成本:EDI降低了企业在数据交换方面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减少了纸张和邮寄等费用。
同时,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数据处理,企业可以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4.提升企业形象:使用EDI可以向客户展示企业现代化、规范化的形象,提高客户信任度和忠诚度。
5.满足合规要求:在某些行业和地区,使用EDI是企业合规的必要条件。
通过EDI,企业可以满足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避免因数据交换问题而受到处罚。
三、EDI的应用领域1.供应链管理:EDI广泛应用于供应链管理领域,实现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等企业间的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可靠性。
2.物流管理:通过EDI技术,物流企业可以实现货物的实时追踪和管理,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运输成本。
3.零售业:零售企业可以利用EDI与供应商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库存管理和订单处理的效率。
4.医疗卫生:在医疗卫生领域,EDI可以实现医疗机构、保险公司、药品供应商等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提高医疗服务和药品采购的效率。
5.金融业:金融机构可以利用EDI实现与合作伙伴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提高资金流动性和风险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