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_2
- 格式:pptx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4
吉大16春学期《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吉大16春学期《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V1. (A )加工是一种易引起工件表面金相组织变化的加工方法A. 车削B. 铣削C. 磨削D. 钻削2. 铣削小平面时,一般选用(C )A. 端铣刀B. 圆柱铣刀C. 立铣刀D. 键槽铣刀3. 周铣刀的材料为(B )A. 硬质合金B. 高速钢C. 碳素工具钢D. 合金工具钢4. 目前生产中,加工较大面积的平面,常采用(C )A. 牛头刨床刨平面B. 用三面两刃刀在卧式铣床上铣平面C. 用端铣刀在立式铣床上铣平面D. 在卧式车床上,车平面5. 在机械加工中直接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使之成为所需零件的过程称为(D )A. 生产过程B. 工艺过程C. 工艺规程D.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6. 内齿轮的轮齿常用(A )A. 插齿B. 滚齿C. 铣齿D. 刨齿7. 为了避免刨刀崩刃,刨刀的刃倾角应采用(C )A. 较大的正值B. 零值C. 较大的负值D. 较小的负值8. 螺纹加工机床的类别代号用(B )来表示A. CB. SC. LD. Y9. 刨削垂直平面应选用(B )A. 平面刨刀B. 偏刀C. 切刀D. 角度偏刀10. 为了增加刀头强度,断续粗车时应选用( B)值的刃倾角A. 正值B. 负值C. 零值D. 较小的正值二、判断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V1. 一个浮动支承可以消除1个自由度,一个长的v型块可消除4个自由度( B)A. 错误B. 正确2. 一般磨硬度低、塑性大的材料,采用粗粒度砂轮,磨硬度低、脆性材料时,采用细粒度砂轮(B )A. 错误B. 正确3. 钻削时,主运动和进给运动都是通过钻头来完成的(B )A. 错误B. 正确4. 衡量切削变形的方法有变形系数与滑移系数两种(B )A. 错误B. 正确5. 大批大量加工零件时,加工余量应取小值(B )A. 错误B. 正确6. 加工表面层产生的残余压应力,能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 B)A. 错误B. 正确7. 采用宽刃刀精刨,可获得与刮研相近的精度( B)A. 错误B. 正确8. 在淬火后的工件上通过刮研可以获得较高的形状和位置精度(A )A. 错误B. 正确9. 当切削速度提高时,切削变形增大( A)A. 错误B. 正确10. 在切削加工中,进给运动只能有一个(B )A. 错误B. 正确三、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20 分。
作业1:P131 2-1、3、4、5、8、9作业2:P131-132 2-10、11、14、18、21作业3:P132 2-25、34、37作业4:P133-134 2-40、41、42、43、44、45第2章习题2—1 切削加工由哪些运动组成?它们各有什么作用?2—3 刀具正交平面参考系由哪些平面组成?它们是如何定义的?2—4 刀具的基本角度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定义的?2—5 已知外圆(或端面)车刀切削部分的主要几何角度;试绘出构成外圆(或端面)车刀标注角度参考系的四个参考平面:Pr、Ps、Po、Pn。
局部视图及其相应的七个刀具角度:γo 、αo 、γn 、αn 、Kr 、Kr′、λS。
(各视图均按其投影规则布置)2—8 什么是硬质合金?常用的牌号有哪几大类?一般如何选用?2—9 刀具的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各有何作用?如何选用合理的刀具切削角度?2—10 常用的车刀有哪几大类?各有何特点?2—11 什么是逆铣?什么是顺铣?各有什么特点?2—14 砂轮的特性主要由哪些因素所决定?一般如何选用砂轮?2—18 以简图分析进行下列加工时的成形方法,并标明机床上所需的运动。
(1)用成形车刀车外圆锥面;(2)在卧式车床上钻孔;(3)用丝锥攻螺纹;(4)用螺纹铣刀铣螺纹。
2—21 机床的传动链中为什么要设置换置机构?分析传动链一般有哪几个步骤?2—25 CA6140型车床主轴箱中有几个换向机构?能否取消其中一个?为什么?2—34 什么是组合机床?它与通用机床及一般专用机床有哪些主要区别?有什么优点? 2—37 数控机床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有什么作用?2—40 试分析下列图示零件的基准:(1)题图2—2所示为齿轮的设计基准、装配基准及滚切齿形时的定位基准、测量基准。
(2)题图2—3所示为小轴零件图及在车床顶尖间加工小端外圆及台肩面2的工序图。
试分析台肩面2的设计基准、定位基准及测量基准。
2—41 试分析下列情况的定位基准:(1)浮动铰刀铰孔;(2)珩磨连杆大头孔;(3)浮动镗刀镗孔;(4)磨削床身导轨面;(5)无心磨外圆;(6)拉孔;(7)超精加工主轴轴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二章课后答案#1.金属切削过程的实质是什么答:金属切削过程就是刀具从工件上切除多余的金属,使工件得到符合技术要求的几何精度和表面质量的过程。
2.切削运动可分哪两类,各有什么特点答:切削运动可分为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主运动在切削过程中速度最高,消耗的功率最大,并且在切削过程中切削运动只有一个。
进给运动的速度较低、消耗的功率较小,进给运动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3.切削用量的主要参数有哪些答.:切削用量的参数有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
4.试述车刀前角、后角、主偏角、负偏角和刃倾角的作用,并指出如何使用答:前角对切削的难易程度有很大的影响,前角大小的选择与工件材料、刀具材料、加工要求有关。
后角的作用是为了减小后刀面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和减少后刀面的磨损。
主偏角的大小影响切削条件、刀具寿命和切削分力的大小。
!5.车外圆时,车刀装得过高或过低、偏左或偏右,刀具角度会发生哪些变化什么情况下可以利用这些变化答:当刀尖高于工作中心时,刀具工作前角将增大,工作后角将减小。
如果刀尖低于工作中心,则刀具工作前角减小,后角增大。
若刀杆右偏,则车刀的工作主偏角将增大,负偏角将减小。
若刀杆左偏,则车刀的工作主偏角将减小,负偏角将增大。
6.试标出图刀具的五个基本角度及主切削刃和副切削刃。
7.列举外圆车刀在不同参考系中的主要标准角度及其定义。
答:1)前角: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前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后角: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主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主偏角:在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方向的夹角;副偏角:在基面内测量的副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运动反方向的夹角;刃倾角: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与基面之间的夹角;副后角:在副切削刃上选定点的副正交平面内,副后刀面与副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
8.偏角的大小对刀具耐用度和三个切削分力有何影响当车削细长轴时,主偏角应选得较大还是较小为什么答:当切削面积不变时,主偏角增大,切削厚度也随之增大,切屑变厚,因而主切削力随着主偏角的增大而减小,但当主偏角增大到60~70之间时,主切削力又逐渐增大主偏角;背向力随着主偏角的增大而减小,进给力随着主偏角的增大而增大。
《机械技术基础》形考作业(二)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强度是指构件抵抗(a )的能力< A •破坏B .变形 2、应力反映构件内部的(a )3、材料相同、横截面面积相等的两拉杆,一为圆形截面,另一为方形截面,在 相同拉力作用下,两拉杆横截面上的应力(b )。
A .圆杆大于方杆 B .相等 C .方杆大于圆杆 D .无法比较 4、有两杆,一为圆截面,一为正方形截面,若两杆材料,横截面积及所受载荷 相同,长度不同,则两杆的(c )不同。
A .轴向正应力 B .轴向线应变5、如图所示阶梯杆,AB 段为钢,BC 段为铁,CD 段为木材,在力F 作用下(d )。
A . AB 段轴力最大 B . BC 段轴力最大 C . CD 段轴力最大 D .三段轴力一样大6在联接件上,剪切面和挤压面分别(b )于外力方向。
A .垂直和平行 B .平行和垂直 C .平行D .垂直7、受剪螺栓的直径增加一倍,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剪切面上的切应力将为原来(d )0C . 48、在平板和受拉螺栓之间垫上一个垫圈,可以提高(c )强度。
A .螺栓的抗拉 B .螺栓的抗剪 C .螺栓的挤压 D .平板的挤压 9、对于材料相同,横截面面积相同的空心圆轴和实心圆轴,前者的抗扭刚度一 定(a )于后者的抗扭刚度。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无法对比 10、等值圆轴扭转,横截面上的切应力的合成结果是(a )。
A .受力大小B .变形大小C .受力程度D .变形程度C •稳定D •失稳 C .轴向伸长ID .横向线应变2A •一内力偶B •一集中力C . 一外力偶D •均匀分布力11、空心圆轴受扭转力偶作用,横截面上的扭矩为 T ,那么在横截面上沿径向的应力分布图应为图中的(b )。
12、圆轴上某横截面的扭矩为负时,该处的变形形态为(b )。
A .绕轴心顺转B .沿轴向压缩C .绕轴心逆转D .沿轴向拉伸13、 梁的材料由钢换成木材时,E 钢=7E 木材,其他条件不变,则梁的横截面的 最大正应力(a )。
a2-1.金属切削过程有和特征?用什么参数来表示和比较?p答:金属切削过程是指刀具与工件相互作用形成切屑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物理现象:如切削刀,切削热,积屑瘤,刀具磨损和加工硬化等。
切削要素包括切削用量和切削层几何参数:切削用量:1.切削速度V 2.进给量f 3.背吃刀量a切削层几何参数1.切削宽度a 2切削厚度a 3切削面积A2-2.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何特点?他们之间有什么关联?答:第一变形区,﹙基本变形区﹚.变形量最大。
常用它来说明切削过程的变形情况.第二变形区,﹙摩擦变形区﹚.切屑形成后与前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沿前面流出时必然有很大的摩擦.因而使切屑底层又一次产生塑性变形。
第三变性区﹙加工表面变形区﹚:工件已加工表面与后面接触的区域.产生加工硬化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刀附近.此处的应力比较集中而且复杂.金属的被切削层就在此处与工件基本发生分离.大部分变形切屑.很小一部分留在已加工表面上。
2-3分析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的影响。
生产中最有效的控制积屑瘤的手段是什么?答:产生的原因:在切削速度不高而又能形成连续切屑情况下。
加工一般钢料或其它塑性材料时。
常常在道具前面粘着一块剖面有时呈三角状的硬块。
在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时。
能够代替切削刀进行切削。
影响:引起道具实际角度的变化,如可增大前角,延长道具寿命等。
积屑瘤不稳定,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破碎。
容易嵌入已加工表面内,增大表面粗糙度值。
手段1.降低切削速度,使温度降低,不易粘结。
2.增加切削速度,使温度高于产生切屑瘤的温度。
3.采用润滑性比较好的切屑液。
4.增大切屑前角,有效降低铁屑和前刀面挤切。
5.适当提高工件硬度,减小加工硬化。
2-4有区别切屑形成后与前面之间存在压力。
所以沿前面流出时必有很大的摩擦,因而使切屑层又一次产生塑性变形,而一般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是两刚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引起的。
2-5道具要从工件上切下金属,必须具有一定的切削速度,也正是由于切削角度才决定了道具切削部分各表面的空间位置。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作业拟定答案)2-2 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何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答:三个变形区的特点:第一变形区为塑性变形区,或称基本变形区,其变形量最大,常用它来说明切削过程的变形情况;第二变形区为摩擦变形区,切屑形成后与前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沿前面流出时必然有很大摩擦,因而使切屑底层又产生一次塑性变形;第三变形区发生在工件已加工表面与后面接触的区域,已加工表面受到切削刃钝圆部分与后刀面的挤压和摩擦产生变形.关联: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应力集中且复杂;它们实质上都是因为挤压和摩擦产生变形,第一变形区主要由挤压沿剪切线产生剪切变形,第二变形区主要由挤压和摩擦产生切屑的变形,第三变形区主要由挤压和摩擦产生加工表面变形.2—3 分析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的影响,生产中最有效的控制积屑瘤的手段是什么?答: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在切削速度不高又能形成连续切削的情况下,加工塑性材料时,刀面和切屑表面由于挤压和摩擦使得接触表面成为新鲜表面,少量切屑金属粘结在前刀面上,产生了冷焊,并形成加工硬化和瘤核.瘤核逐渐长大形成积屑瘤。
对加工的影响:积屑瘤粘结在前刀面上,减少了刀具的磨损;积屑瘤使刀具的实际工作角度增大,有利于减小切削力;积屑瘤伸出刀刃之外,使得切削厚度增加,降低了工件的加工表面精度并使加工表面粗糙度增加.生产中控制积屑瘤的手段:在粗加工中,可以采用中低速切削加以利用,保护刀具。
在精加工中应避免采用中低速从而控制积屑瘤的产生,同时还可以增大刀具前角,降低切削力,或采用好的切削液。
2-7 车削时切削合力为什么常分解为三个互相垂直的分力来分析?试说明这三个分力的作用?答:分解成三个互相垂直力的原因:切削合力的方向在空间中是不固定的,与切削运动中的三个运动方向均不重合,而切削力又是设计和性能分析的一个重要参数。
为了便于分析和实际应用,将切削力沿车削时的三个运动方向分解成三个力.三个切削运动分别为:主运动(切削速度)、进给运动(进给量)、切深运动(背吃刀量)。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版)2--6章课后答案2-2.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答:第一变形区:变形量最大。
第二变形区: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沿前刀面流出时有很大摩擦,所以切屑底层又一次塑性变形。
第三变形区:已加工表面与后刀面的接触区域。
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应力比较集中,而且复杂,金属的被切削层在此处于工件基体分离,变成切屑,一小部分留在加工表面上。
2-3.分析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的影响,生产中最有效地控制它的手段是什么, 答: 在中低速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刀—屑接触表面由于强烈的挤压和摩擦而成为新鲜表面,两接触表面的金属原子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少量切屑金属粘结在前刀面上,产生了冷焊,并加工硬化,形成瘤核。
瘤核逐渐长大成为积屑瘤,且周期性地成长与脱落。
积屑瘤粘结在前刀面上,减少了刀具的磨损;积屑瘤使刀具的实际工作前角大,有利于减小切削力;积屑瘤伸出刀刃之外,使切削厚度增加,降低了工件的加工精度;积屑瘤使工件已加工表面变得较为粗糙。
由此可见:积屑瘤对粗加工有利,生产中应加以利用;而对精加工不利,应以避免。
消除措施:采用高速切削或低速切削,避免中低速切削;增大刀具前角,降低切削力;采用切削液。
2-4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摩擦与一般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有无区别,若有区别,而这何处不同, 答: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流出时有很大的摩擦,因为使切屑底层又一次产生塑性变形,而且切屑与前刀面之间接触的是新鲜表面,化学性质很活跃。
而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只是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并没有塑性变形和化学反应2-5车刀的角度是如何定义的,标注角度与工作角度有何不同,答:分别是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P17)。
工作角度是以切削过程中实际的切削平面、基面和正交平面为参考平面确定的刀具角度。
2-6金属切削过程为什么会产生切削力,答:因为刀具切入工具爱你,是被加工材料发生变形并成为切屑,所以(1)要克服被加工材料弹性变形的抗力,(2)要克服被加工材料塑性变形的抗力,(3)要克服切屑与前刀面的摩擦力和后刀面与过度表面和以加工表面之间的摩擦力。
单项选择题1.下列机械加工方法中,主切削运动是刀具旋转运动的是[ ] A车削 B 铣削 C 刨削 D插键槽2.车削时,带走大部分切削热的是[ ]A.工件B. 切屑C. 空气D.车刀3. 切削用量三要素中,对切削温度影响最大的是[ ]A. 切削速度B. 进给量C. 背吃刀量D.三者基本相同4. 下列刀具材料中,属于高速钢的是[ ]A T10AB CBNC W18Cr4VD YG35. 某厂汽车的年产量为5万台,每台汽车有四个活塞,每年生产活塞的废品率为3%,备品率为5%。
该厂汽车活塞的年生产纲领是[ ]A 5万台B 20万台C 21.63万台D 23万台6. 周铣加工中,工件进给方向与铣刀的旋转方向相反,称为[ ]A.逆铣B.顺铣C.对称铣D.不对称铣7. 影响切削层公称厚度的主要因素是[ ]A. 切削速度和进给量B. 切削深度和进给量C. 进给量和主偏角D. 进给量和刃倾角8. 工程上常讲的“一面两销”一般限制了工件的自由度的个数为[ ]A. 3B. 4C. 5D. 69. 车刀刀尖高于工件旋转中心时,刀具的工具角度[ ]A. 前角增大,后角减小B. 前角减小,后角增大C. 前角、后角都增大D. 前角、后角都减小10. 齿轮滚刀属于[ ]A 定尺寸刀具B 成形刀具C 展成刀具D一般刀具填空题11. 在刀具正交平面参考系中,通过主切削刃上一点并与该点切削速度方向垂直的平面称为。
基面12. 磨削中,磨粒由尖锐逐渐磨钝,使切削能力变差,切削力变大。
当切削力超过磨粒粘结剂强度时,磨钝的磨粒会脱落,露出一层新的磨粒,砂轮的这种特性称为。
自锐性13. 在切削速度不高而又能形成带状切屑情况下,加工塑性材料时,常在刀具前刀面切削处粘着一块三角状硬块,称为。
积屑瘤14.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由、夹具、刀具和工件组成。
机床15. 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时,大小和方向遵循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
变值性系统误差16. 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一般是按照工序原则组织工艺过程,其特点是生产适应性好。
第二章 2-1 什么叫主运动�什么叫进给运动�试以车削、钻削、端面铣削、龙门刨削、外圆磨削为例进行说明。
答�主运动�由机床提供的刀具与工件之间最主要的相对运动�它是切削加工过程中速度最高、消耗功率最多的运动。
进给运动�使主运动能依次地或连续地切除工件上多余的金属�以便形成全部已加工表面的运动。
车削时�主运动为工件的旋转�进给运动为刀具沿轴向相对于工件的移动� 钻削时�主运动为工件或钻头的旋转�而工件或钻头沿钻头轴线方向的移动为进给运动� 端面铣削时�主运动为铣刀的旋转运动�进给运动为工件移动� 龙门刨削时�主运动为刨刀的直线往复运动�进给运动为工件的间隙移动� 平面磨削时�主运动为砂轮的旋转�矩台的直线往复运动或圆台的回转�纵向进给运动�为进给运动�以及砂轮对工件作连续垂直移动�而周边磨削时还具有横向进给。
2-2 根据表2-2和表2-3�分析下列机床型号所代表的意义�M M 7132、C G 6125B 、X 62W 、M 2110、Z 5125、T 68 答�M M 7132代表工作台面宽度为320m m 的精密卧轴矩台平面磨床 C G 6125B 代表最大回转直径为250m m 的高精度卧式车床重大改进顺序号为B X 62W 代表工作台面宽度为20m m 的卧式升降台铣床 M 2110代表磨削孔径为100m m 的内圆磨床 Z 5125代表最大钻孔直径为25m m 的方柱立式钻床 T 68代表卧式镗床 2-3 画出Y 0=10°、�s =6°、�0=6°、0��=6°、K r =60°、r K �=15°的外圆车刀刀头部分投影图。
答�参见课本第15页。
2-4 用r r s 70157�������、、的车刀�以工件转速n =4r s �刀具每秒沿工件轴线方向移动1.6m m �把工件直径由54w d m m ��计算切削用量�s p c a f v 、、�。
第2章练习题1. 单项选择1-1 构成工序的要素之一是()。
①同一台机床②同一套夹具③同一把刀具④同一个加工表面1-2 目前机械零件的主要制造方法是()。
①材料成形法②材料去除法③材料累加法④材料复合法1-3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采用()方法生成零件。
①仿形②浇注③分层制造④晶粒生长1-4 在数控铣床上用球头立铣刀铣削一凹球面型腔,属于()。
①轨迹法②成型法③相切法④范成法1-5 进给运动通常是机床中()。
①切削运动中消耗功率最多的运动②切削运动中速度最高的运动③不断地把切削层投入切削的运动④使工件或刀具进入正确加工位置的运动1-6 在外圆磨床上磨削工件外圆表面,其主运动是()。
①砂轮的回转运动②工件的回转运动③砂轮的直线运动④工件的直线运动1-7 在立式钻床上钻孔,其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①均由工件来完成②均由刀具来完成③分别由工件和刀具来完成④分别由刀具和工件来完成1-8 背吃刀量p a是指主刀刃与工件切削表面接触长度()。
①在切削平面的法线方向上测量的值②正交平面的法线方向上测量的值③在基面上的投影值④在主运动及进给运动方向所组成的平面的法线方向上测量的值1-9 在背吃刀量p a和进给量f一定的条件下,切削厚度与切削宽度的比值取决于()。
①刀具前角②刀具后角③刀具主偏角④刀具副偏角1-10 垂直于过渡表面度量的切削层尺寸称为()。
①切削深度②切削长度③切削厚度④切削宽度1-11 锥度心轴限制()个自由度。
① 2 ② 3 ③ 4 ④ 51-12 小锥度心轴限制( )个自由度。
① 2 ② 3 ③ 4 ④ 51-13 在球体上铣平面,要求保证尺寸H (习图2-1-13),必须限制( )个自由度。
① 1 ② 2 ③ 3 ④ 4 1-14 在球体上铣平面,若采用习图2-1-14所示方法定位,则实际限制( )个自由度。
① 1 ② 2 ③ 3 ④ 41-15 过正方体工件中心垂直于某一表面打一通孔,必须限制( )个自由度。
机械加工方法与装备一、填空题1. 实现切削加工的基本运动是______ ____ _和______ ______。
2. 机床型号中必须包含机床的_______代号、_______代号、_______代号和____ ___代号。
3. 目前在切削加工中最常用的刀具材料是 ____ _和____ __ __。
4. 切削用量一般包括 ____ __、 ____ __和___ __ ___。
5. 车削加工中,影响切削层宽度的因素有 ____ _和____ __ __。
二、选择题1.在外圆磨床上磨削工件外圆面时,其主运动是()。
A砂轮回转运动 B工件回转运动 C砂轮直线运动 D 工件直线运动2.在立式钻床上钻孔,其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A均由工件来完成 B均由刀具来完成 C分别由工件和刀具来完成 D 分别由刀具和工件来完成3. 背吃刀量是指主切削刃与工件切削表面的接触长度()。
A 在切削平面的法线方向上测量的值 B在正交平面的法线方向上测量的值C在基面上的投影值 D在主运动和进给运动方向所组成平面的法线方向上测量的值4.普通车床的主参数是()。
A 车床最大轮廓尺寸B 主轴与尾座之间最大距离C 主轴中心高D 床身上工件最大回转直径5. 确定刀具标注角度的参考系选用的三个主要基准平面是()。
A 切削平面、已加工平面和待加工平面B 前刀面、主后刀面和副后刀面C 基面、切削平面和正交平面(主剖面)D 基面、进给平面和法平面6. 通过切削刃上选定点,垂直于主运动方向的平面称为()。
A 切削平面B 进给平面C 基面 D主剖面7. 刃倾角是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与()之间的夹角。
A 切削平面 B基面C 主运动方向 D进给方向8. 刀具在基面内测量的角度有()。
A 前角和后角B 主偏角和副偏角C 刃倾角D 副后角9. 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角度有()。
A 前角和后角B 主偏角和副偏角C 副后角D 刃倾角10. 车外圆时若刀尖低于工件轴线,其工作角度与标注角度相比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