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本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3《江南》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描写性、表现性、抒情性。
2.了解江南的地理位置、气候、风俗、特产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3.能够理解《江南》这首诗的意思,体会其中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江南》可爱的江南啊,我亲爱的江南雨后的清波,瘦影湖面断桥残雪,寂寞侯爵夫人玉簪子弄,谁家狂儿童亭亭小女,卷水浸流花同学玉楼金阙,宛转笙歌九重2. 江南的一些基本情况江南地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带,包括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四个省份,并不具体指某个地方。
江南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四季如春。
江南人民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文化也各具特色,如南京的鸭血粉丝汤、杭州的西湖醋鱼等,而江南几省的大部分地区是水乡,因此水路交通发达,泛舟湖水、游览古镇是江南的一大特色。
三、教学重点1.理解《江南》这首诗的含义和表现手法。
2.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江南的地理环境和风俗文化。
四、教学方法和过程1. 教学方法主要采取“导读法、朗读法、情感体验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阅读能力。
2.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共同欣赏江南的美丽风景。
可以展示一些江南的美景图片,让同学们直观感受江南的自然风光。
引导学生,看图片能找出哪些是江南的特产,哪些是江南的水乡风景,哪些是江南的雨景等等。
步骤二:导读导读全诗,帮助学生了解江南的自然风光,以及这首诗的诗意和描写方式。
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并搭建出作者艺术表现的整体形象。
我们可以用类比或比喻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生僻的句子和词汇。
步骤三:朗读让学生朗读这首诗,重点让学生注意每个字的发音和每句话的正确表达方法。
在朗读时,让学生把描写江南的词语和句子特别地读出来,比如清波、瘦影湖面、断桥残雪、寂寞侯爵夫人等,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步骤四: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悟道思辨和情感体验方面的能力。
我们可以借助诗歌中一些沉浸在情感当中的文章段落,来让学生了解文学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生哲理思考。
《江南》(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可、田”等 7 个生字,会写“田、可”等 4 个字。
(2)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借助图片,联系生活实际,推测“可、田、东”等字的意思。
(3)正确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观察和想象,感受江南的美景,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生活的快乐,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江南的美景。
三、教学时间2 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1. 出示谜语:有脚不会走,有嘴不开口,脸儿洗不得,一洗就变丑。
(打一物)2. 学生猜测,教师揭示谜底——鱼。
3. 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关于鱼的诗歌——《江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
2. 教师指名朗读,相机纠正字音,指导停顿。
3.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三)学习生字,掌握字词1.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
2.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3.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形声字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等。
4.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总结识字方法。
5. 学生齐读生字,巩固记忆。
(四)朗读课文,感受美景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 教师指名朗读,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美景。
3.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江南的美景。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江南》这首诗歌,认识了生字,感受到了江南的美景。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这首诗歌。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
2. 学生齐读课文,回顾诗歌内容。
(二)深入学习,品味美景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
2. 教师指名分享,引导学生品味诗句中的美景。
3. 学生交流感受,教师点评、总结。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生活的快乐。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江南》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江南》课文原文 jiāng nán kě cǎi lián 江南可采莲,li án yè hé tián tián 莲叶何田田!yú xì lián yè jiān 鱼戏莲叶间:yú xì lián yè dōng 鱼戏莲叶东, yú xì lián yè xī鱼戏莲叶西,yú xì lián yè nán 鱼戏莲叶南, yú x ì lián yè běi 鱼戏莲叶北。
【篇二】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江南》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9个生字和两个偏旁,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了解江南采莲情景,感受江南美丽。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补充资料让学生感受江南的美丽。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了解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画面美,培养热爱自然地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江南美景。
【教学方法】交流法、阅读法、资料补充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1.播放视频《最美江南水乡》。
2.同学们,你们知道视频中播放的是哪里呢?(江南水乡)3.是啊,江南是个美丽的地方。
今天老师就领着小朋友们一起去学习一首古诗,欣赏这美丽的江南风景。
(板书课题)3.江南(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注意不认识的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3.学习生字词。
出示带音生字:江南可采莲鱼东西北(1)学生自由读生字。
教案标题:《江南》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读“可”等3个生字,会写“东”等4个字,认识“三点水”和“草字头”两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通过观察、操作、联想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江南美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正确认读生字,会写汉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1. 借助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2. 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生字词卡片。
3. 图片或实物:莲花、鱼儿、江南水乡风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江南水乡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江南水乡风景如画,鱼儿在水中嬉戏,荷花盛开。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绘江南美景的诗歌《江南》。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认真听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指导读好长句。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
(2)学生自主选择生字词进行交流,分享记忆方法。
(3)教师总结:我们要学会在生活中识字,增加识字量。
4.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可”的意思。
(2)学生交流对其他词语的理解,教师适时点拨。
(3)教师指导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5. 朗读感悟,体会情感(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想象江南水乡的美景。
(2)指名读,教师评价并指导。
(3)全班齐读,感受诗歌的韵味。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对生字词的记忆。
《江南》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江南》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正确运用“江南”一词,了解其地理、文化、历史背景等相关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1.阅读文字理解,正确表达文字情感。
2.正确运用“江南”一词,结合相关知识进行探讨。
三、教学准备1.课文《江南》。
2.地图、图片等相关资料。
3.红色笔、蓝色笔、白纸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江南”一词,并请学生说出自己所了解的“江南”,比如“江南水乡”,“江南美食”等。
2.老师可通过投影仪或手绘地图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江南地区的具体位置。
2. 学习环节1.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江南》,找出课文中的关键信息。
2.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整理并归纳出诗歌的基本情感和相关文化历史背景。
3.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于江南的认识,并展开相关话题探讨。
4.老师可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适当拓展相关词汇。
5.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绘制“江南”地图或绘制相关风景画。
3. 小结环节1.请学生主动汇报本次课的收获和体会,老师和同学进行点评。
2.请学生回家后继续阅读课文,并思考“江南”一词背后的更多文化意义。
五、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中,我们通过课文《江南》,学生了解了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同时绘制了江南的地图和画作,达到了此课程目标。
但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多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
同时,可以提前准备一些PPT或视频,增加课堂视觉效果,给学生更多的参考和启发。
总第课时1.《江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主备教师:修改教师教学目标:1.会认“江、南”等8个字,会写“可、东、西”3个字。
2.学会竖钩、竖弯2种笔画,认识三点水、草字头 2个偏旁。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读准“南、莲”等生字的字音,会写竖钩和竖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初入意境1.出示江南水乡秀丽的风光。
2.谈话引入。
3.《江南》这首诗出自《汉乐府》,链接资料,简单了解。
二、自读古诗,感知意境1.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词,词语能读正确吗?提出自读要求2.多种方式检测:①同桌互读词语,用心听,听他读得是否正确。
②师生互动,强调易读错的生词:③指名分行朗读生词,教师相机评价。
④推荐小老师领读生词,再组织男女生赛读。
3.分享对词语的理解,习得方法。
(1)(课件出示“莲叶”)知道它的名字吗?大声说出来,(莲叶)见过吗?谁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介绍一下“莲叶”。
(2)尝试运用这种方法理解“采莲”“东南西北”吗?(3)指名交流,学生互动补充。
重点点拨:结合生活中的方位,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3. 分享课文朗读,读出诗韵。
4.结合图、词理解课文。
你读出了哪些画面?(采莲)出示画面,你又看到了什么?哪个词语展现这个场面?提示:“间”是一个特殊字,它有两个读音,一个读jiān,一个读jiàn,这叫多音字,在这儿读jiān,我们一起读一读。
5.多种方式练习读出诗的节奏。
三、指导书写1.看生字表,再读生字2遍,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2.师相机介绍新笔画并分类指导书写生字。
课件出示:东、西、可,示范指导书写,掌握独体字的书写规律。
3.学生按笔顺描红后,再书写2遍,老师巡视评价。
4.作品展评,评选“小小书法家”。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总第课时1.《江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主备教师:李佳蕊修改教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优秀教案第【1】篇〗教材简析:《江南》是一首采莲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隽永,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诗句节奏轻松愉悦,表现了鱼的灵动和采莲人的快乐。
文中所配水墨画,花青中略带墨韵,色彩清新,格调高雅,正所谓“水墨江南”。
教学目标:1、利用多种方式认识“江、南”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
会写“西”和新笔画竖弯,做到笔顺正确、姿势规范。
2、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插图,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江南风景的美丽。
教学重难点:1、利用多种方式认识“江、南”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
2、会写“西”和新笔画竖弯,做到笔顺正确、姿势规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江南水乡图,师描述:美丽的亭台,弯弯的拱桥,清清的的湖水,碧绿的荷叶,粉红的荷花,这就是美丽的江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诗歌,题目就是《江南》。
2、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课题:江南。
学生借助拼音读准课题。
3、认识生字“江”。
(1)认识“江”及偏旁三点水。
“江”就是长江,你知道哪些江的名字呢?出示词语认读:、长江、黑龙江、汉江(2)“江”的偏旁是三点水,表示跟水有关。
你还知道哪些三点水的字呢?回顾以前内容复现词语:流水、小溪、小河、游泳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过渡:江南,那里自古以来就是个美丽的地方,请大家看!(出示图画,播放音乐。
)这么美丽的地方,课文怎么写的呢?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字圈出来。
(3)出示课文,标红要求会认的字,指名读,齐读。
(4)生字藏在课文中,读通课文。
2、借助课文插图,多种形式识记生字。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这就是江南水乡的一处风景,说说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1)认识“莲”。
出示词语“莲花”“莲叶”,认识生字“莲”。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江南》的歌词含义,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学习有关江南地区的文化知识,拓展学生对自然风景、民俗风情等的认识。
3.通过课堂教学和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理解歌曲《江南》的歌词含义。
2.学习江南地区的自然风景和民俗风情。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生活实际,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1.演唱《江南》歌曲。
2.情景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3.课堂讲授,互动交流,多媒体展示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导入教师可结合江南的自然风景和民俗传统,进行情景导入,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感性认识江南地区。
2. 演唱歌曲《江南》教师可以播放《江南》歌曲的原唱或视频,让学生听一遍,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然后,教师可以对歌曲的歌词逐句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以便更好地演唱。
最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唱歌,或者组织学生分组比赛,寻找节奏最准确、感情表达最到位、齐唱最响亮的小组。
3. 讲解江南地区的文化知识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等形式,讲解江南地区的文化知识,如江南的水乡风情、当地的传统民俗、独特的建筑风格等等,让学生了解江南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地域特点。
4. 互动交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模拟江南的传统民俗活动,如划龙船、过“端午”节等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学生对江南地区的认识。
六、教学评估主要通过以下方面进行评估:1.演唱歌曲《江南》,考察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课堂讨论、互动交流,考察学生对江南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学生参与情景模拟,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此次教学活动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实践操作,通过演唱歌曲、讲解文化知识、情景模拟等活动,增强了学生对江南地区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表达方面的能力。
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江南》教学设计3篇【1】3 江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江”“南”“采”等9个生字。
会写“可”“东”“西”3个生字。
2.掌握竖钩、竖折两种笔画,掌握“氵”“十”“艹”3个偏旁。
3.准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图画和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看图导入1.师(略带神秘):同学们,快闭上眼睛,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欣赏那儿迷人的风景。
(出示配乐课件“江南可采莲”。
)2.这儿的景色美吗?你能把看到的美景,尽量用美的语言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吗?(学生表述,教师鼓励性地点评。
) 3.教师边讲述边引导学生欣赏,揭示课题。
二、读通词句,感受节奏1.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注意停顿的节奏。
2.老师示范朗读,指导停顿: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让同学们按照划分的节奏,再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4.师:同学们通过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了鱼儿在荷叶间欢快嬉戏的情景。
三、再读诗歌,学习生字1.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动动小手将课文中要求会写的生字和会认的生字画出来。
2.开火车认读生字,去拼音读,听音找字。
(出示:可东西)3.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以及笔顺,然后老师示范书写。
4.指导书写“可、东、西”。
(1)“可”先写横,再写里面的“口”,末笔是竖钩()(2)“西”第五笔是竖折(),里面不要多写一横。
5.让学生练习,独立书写,评讲,看谁写得美。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快乐朗读,谈话导入师:现在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莲叶一片连一片,鱼儿快乐地游来游去的画面。
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我们已经来到了一片美丽的荷塘……(指导学生朗读想象,感受江南水乡的美。
3 江南(教案)教学目标:1. 正确认读“可”“田”“田”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可”的发音,会写“田”“田”等4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景。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江南的美景。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 引入话题: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江南吗?江南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清澈的河流,有碧绿的荷叶,还有美丽的莲花。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江南,去感受那里的美景。
2.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江南的诗歌,叫做《江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停顿。
2.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3.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三、学习生字词1. 学生自读生字词,注意读音和字形。
2. 教师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重点指导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3. 学生齐读生字词,巩固记忆。
四、朗读课文,感受诗意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诗意。
2.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3.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五、总结本课时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收获。
2. 学生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谈对江南的印象。
二、深入学习课文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诗意。
2.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3.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三、学习生字词1. 学生自读生字词,注意读音和字形。
2. 教师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重点指导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3. 学生齐读生字词,巩固记忆。
四、朗读课文,感受诗意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诗意。
2.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3.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江南》(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可、田、田”等9个生字,会写“可、田、田”3个字,理解字词的意思。
(2)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江南的美景。
(3)通过观察图画,学生能够感受诗中描述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提高朗读能力。
(2)通过观察图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可、田、田”等9个生字,会写“可、田、田”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江南的美景。
(3)通过观察图画,感受诗中描述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江南吗?你们知道江南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吗?(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江南美景的诗——《江南》。
2.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
(3)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
3.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
(3)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江南的美景。
4. 观察图画,感受诗意(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图画中的景色。
(3)教师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景色与诗中的描述进行对比,体会诗人的情感。
5.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进行交流讨论。
(2)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全班分享。
6. 总结全文,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总结江南的美景。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3 江南》 - 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识字:江南、水乡、桥、船、绿、柳、竹、荷、鱼、鸟。
2.朗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
4.积累:积累描写江南水乡景色的词语,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5.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识字、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
2.积累描写江南水乡景色的词语。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图片、音乐、实物(如:江南水乡的图片、竹子、荷叶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江南水乡的一些知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播放江南水乡的优美音乐,并展示江南水乡的图片。
•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美丽的景色吗?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描写江南水乡的课文,它叫《江南》。
2. 识字•出示课件,逐字讲解生字,并进行认读练习。
•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如:看图识字、猜字谜、编故事识字等。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字义,并进行造句练习。
3. 朗读课文•老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学生齐读课文,并进行分角色朗读。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
4. 理解课文•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写了江南水乡的哪些景色?•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
•老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
5. 巩固练习•老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中所描绘的景色。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第二课时1. 复习旧知•老师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并进行简单的复习。
2. 积累词语•老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江南水乡景色的词语,并进行解释。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找出描写江南水乡景色的词语,并进行解释。
•老师引导学生将这些词语运用到自己的句子中,并进行造句练习。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江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江南》这篇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学习《江南》中一些重要的句型和词语。
3.能够逐字逐句朗读《江南》这篇课文。
4.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5.激发学生对于南方美景的探索兴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江南》的情节和主题。
2.掌握一些重要的句型和词语。
3.逐字逐句地朗读《江南》的故事。
三、教学难点1.学生在完全理解《江南》的情节和主题的基础上,能否通过阅读理解赋予故事更深的意义。
2.如何激发学生对于南方美景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课文《江南》及相关的教学辅助材料。
2.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展示南方美景的相关图片或视频。
3.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导入营造气氛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观看一组南方美景的照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南方的独特美丽风光,从而自然地引发学生对于《江南》这篇课文的好奇心。
2.阅读课文教师为学生分发本课课文《江南》,请学生先自己默读一遍,然后在课堂上与同桌讨论归纳文章意思。
3.学习课文(1)学习语音语调教师为学生朗读一遍课文,并且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关注到课文中不同句型所代表的语气与情感。
(2)学习词语教师带领学生看懂课文中出现的重要单词,并通过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的含义。
(3)学习句型教师将重点的句型在黑板上展示,并为学生详细地讲解每个句型的应用,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运用这些句型来更好地表达。
(4)逐字逐句地朗读教师给学生时间,让学生逐字逐句地跟着课文朗读,加深对于课文的认识和理解。
4.关注语文知识我国文化渊源悠久,语文知识中蕴含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同学们对于一些成语、句子的本意也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将课文中一些同学们不太熟悉的成语和句子在黑板上展示,并让同学们进行深入地探究。
5.拓展活动同学们可以组成小组去探访南方的一些地域文化,比如,花鼓戏,妈祖文化和河粉的故事等等。
在探究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思考和创造力,变换角度,从不同的角度体会文化所代表的内涵。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3《江南》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江南》,使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风土人情。
2.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内容。
2.理解江南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点。
三、教学难点1.用简单的语言介绍江南的风景和人文景观。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江南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四、教学准备1.课文《江南》教材。
2.班级地图。
3.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让学生看一幅描绘江南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江南的特点。
2.介绍江南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激发学生对江南的好奇心。
第二步:学习课文1.逐段教授课文,让学生跟读。
2.解释课文中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步:讨论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江南的印象和感受。
2.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心中的江南,展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四步:拓展1.给学生布置写《江南》感想的作业,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2.鼓励学生自己去了解江南的历史和文化,拓展课外知识。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江南有了初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七、作业写一篇《江南》感想,字数不少于100字。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近课文《江南》,让学生感受到江南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语文的魅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引起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3 江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江南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认识江南的一些著名的历史文化景点。
能力目标1.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江南的地理和气候特点。
2.能够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江南的风景和历史文化。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Jiangnan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的介绍。
2.对江南知名历史文化景点的介绍。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江南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的抽象概念。
2.学生对江南历史文化景点的认知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观看一段视频或图片,描述江南的优美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江南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导入新课1.讲解江南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江南地区的独特气候和自然环境。
2.导入江南的知名历史文化景点,让学生了解江南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3. 学习任务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江南地理和气候的理解。
2.学生自行搜索江南知名景点信息并简单介绍。
4. 拓展延伸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江南的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深化学生的认知和理解。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对江南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历史有了初步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对地理概念理解不够深入。
未来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加强课内外知识的联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课后作业1.自行搜索江南的历史文化知识,写一篇小短文。
2.画一幅描绘江南风景的图片,描述其中的特点和韵味。
以上是关于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3 江南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第3课《江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江”“南”“采”等9个生字。
会写“可”“东”“西”3个生字。
2.掌握竖钩、竖折两种笔画,掌握“氵”“十”“艹”3个偏旁。
3.准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图画和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1.师(略带神秘):同学们,快闭上眼睛,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欣赏那儿迷人的风景。
(出示配乐课件“江南可采莲”。
) 2.这儿的景色美吗?你能把看到的美景,尽量用美的语言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吗?(学生表述,教师鼓励性地点评。
)3.教师边讲述边引导学生欣赏,揭示课题。
二、读通词句,感受节奏1.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注意停顿的节奏。
2.老师示范朗读,指导停顿: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让同学们按照划分的节奏,再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4.师:同学们通过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了鱼儿在荷叶间欢快嬉戏的情景。
三、再读诗歌,学习生字1.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动动小手将课文中要求会写的生字和会认的生字画出来。
2.开火车认读生字,去拼音读,听音找字。
(出示:可东西)3.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以及笔顺,然后老师示范书写。
4.指导书写“可、东、西”。
(1)“可”先写横,再写里面的“口”,末笔是竖钩()(2)“西”第五笔是竖折(),里面不要多写一横。
5.让学生练习,独立书写,评讲,看谁写得美。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快乐朗读,谈话导入师:现在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莲叶一片连一片,鱼儿快乐地游来游去的画面。
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我们已经来到了一片美丽的荷塘……(指导学生朗读想象,感受江南水乡的美。
《江南》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山水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习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三个字只识不写。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朗读、背诵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投影录音小黑板。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懂句子,了解课文的意思。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习“江、南、鱼、叶”,能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老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课题,并注音。
指名读,齐读课题。
)
学习“江、南”这两个字。
谁能记住这两个字?写字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分散了识字的难度。
用学生互相提醒写字注意点的方式,把识记字形的任务交由学生自己完成,并受到了“我是小老师”的暗示,产生学习汉字的自信心。
)2、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鱼米之乡。
青青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
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
你们瞧,(出示图)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
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姑娘)(荷花就是荷花、荷叶就是荷叶、姑娘采的是莲蓬)
(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情趣,让他们做好阅读学习课文的准备。
)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听准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
(在读的时候,我要求学生读一遍拼音,这一层次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获得对古诗初步的
感知,主要目的在于扫清阅读障碍。
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
3、再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的生字。
4、指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
5、说说你最喜欢读那些句子?
6、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中写了江南的什么?
三、学习生字
1、老师把文中的生字挑出来,你们会读吗?
2、开火车读生字,去拼音读生字,听音找字。
我的修改:检查重点词语的认读情况。
出示:江南何田田(小)鱼(游)戏
3、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
4、指导书写:江鱼叶
(1)“江”是左右两部分,左边三点水,右边是个工。
(组词语)
(2)“叶”要注意右边的部分。
(组词)
(3)“鱼”上面是刀子头,田像鱼身,一像鱼尾。
5、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学习生字“可西”,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读生字
2、揭示新课。
二、朗读课文
1、指读第一行,这里的“莲”指的是什么?看图:姑娘是怎样采莲的?
2、是啊,江南一带的小河里、池塘里长满了荷花,夏天莲子成熟了,人们就乘着小船去采莲。
所以课文说—江南可采莲。
(指读)
3、大家看:这满池塘的莲叶长的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