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节水灌溉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格式:pdf
- 大小:196.82 KB
- 文档页数:14
ICS93.160DB11 CCS P 57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XXXX—XXXX代替 DB 11/T558-2008节水灌溉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Acceptance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quality ofwater-saving irrigation engineering(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11/T XXXX—XXXX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规定 (2)5 材料与设备 (2)6 水源及附属工程 (3)7 管道工程 (9)8 渠道工程 (13)9 田间工程 (14)10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15)11 验收 (15)12 工程移交与遗留问题处理 (18)附录A(资料性)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单元工程划分表 (20)附录B(资料性)自检记录 (21)附录C(资料性)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22)附录D(资料性)工程验收应提供的资料清单 (23)附录E(资料性)工程验收备查资料清单 (24)附录F(资料性)分部工程验收鉴定书格式 (25)附录G(资料性)单位工程验收鉴定书格式 (27)附录H(资料性)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内容要求 (30)附录I(资料性)竣工验收鉴定书格式 (31)IDB11/T XXXX—XXXXII 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DB11/T558-2008《节水灌溉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与DB11/T558-200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3);b)更改了“水源工程”的内容(见6,2008年版的5);c)更改了“管道工程”的内容(见7,2008年版的6);d)更改了“渠道工程”的内容(见8,2008年版的7);e)删除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内容(见2008年版的9);f)更改了“验收”的内容(见10,2008年版的10);g)增加了“工程移交与遗留问题处理”(见11);h)更改了“附录A”(见附录);i)增加了“附录B~附录I”(见附录);本文件由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ICS65.020.01B01备案号:28407-2010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721—2010节水灌溉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 for water-saving irrigation2010-06-28发布2010-10-01实施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总则 (1)4 水源工程 (2)5 输配水工程 (2)6 田间节水灌溉技术 (2)7 农艺节水技术 (3)8 节水管理技术 (3)附录A(资料性附录)畦、沟灌溉技术参数 (4)参考文献 (5)前言为提高农业节水技术与管理水平,减少农业用水量,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水务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水务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洪禄吴文勇杨胜利郝仲勇许翠平刘春明廖平安马福生张少文祁兴会宝哲尹世洋原桂霞史海波张晓晖节水灌溉技术导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节水灌溉水源工程、输配水工程、田间节水灌溉技术、农艺节水措施及管理节水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辖区的节水灌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20203 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 2092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农田灌溉用水水质GB/T 50085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T 50485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 18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 236 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T 246 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 267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DB11/T 556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管理规程DB11/T 558 节水灌溉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11/T 740 再生水农业灌溉技术导则3 总则3.1 节水灌溉包括非常规水源利用、减少灌溉输配水损失、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率、推广农艺节水措施、加强管理。
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涉水事项验收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涉水事项验收管理,监督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批复事项的落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北京市水土保持条例》、《北京市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涉水事项验收管理办法(试行)》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涉水事项验收工作,验收内容应与水影响评价报告(报批稿)及其批复文件确定的控制性要素基本一致,包括供水设施、排水设施、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利用设施、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水土保持设施以及其他设施(以下统称“涉水设施”)的验收。
第三条[验收分类与材料]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涉水事项验收采用建设单位自验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抽验相结合的方式。
建设单位自验合格且在项目运行或使用前,应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同时提交验收材料。
验收材料包括:建设项目前期审批文件、设计文件、施工文件、监理文件、监测报告、设备说明及证书、自验报告以及其他验收需要的材料。
对于建设项目发生重大变更的,应同时提交变更材料。
发生重大变更,且未经许可的,不予验收。
第四条[抽验方式]水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验收申请实行抽验制度。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建设单位提出验收申请3个工作日内告知是否须组织水影响评价涉水事项验收。
对无须验收的建设项目,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在10日内办结备案手续。
须验收项目应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且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或者使用,其余项目需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对验收材料备案并出具验收备案手续后方可投入运行或者使用。
否则,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五十四条和《北京市水土保持条例》第三十四条和第四十条的规定处理。
第五条[抽验比例]项目年取用新水量不小于50万立方米或者挖填土石方量不小于50万立方米的100%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项目年取用新水量小于50万立方米大于10万立方米或者挖填土石方量小于50万立方米大于10万立方米的,抽验率应不低于20%(每5个项目验收1个);其余项目不组织验收。
北京市建设工程技术企业标准QB编号:QGD-013-2005备案号:JQB-053-2005轨道交通降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Standard for constructional quality acceptanceof groundwater lowering engineering2005-08-01 发布 2005-09-01 实施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附录A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A.0.1 降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按检验批进行,各种降水方法每个检验批的井点数量可按表A.0.1的要求进行;检验批的划分应与轨道交通土建工程施工段相符合,当井数少于表A.0.1的规定的检验批抽检井数要求时应全数检验。
表A.0.1 检验批划分A.0.2降水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按表式C7-8-1~表式C7-8-8填写记录。
附录B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B.0.1降水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应由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等进行,并按表式C7-9填写记录。
附录C 降水记录表C-1 管井降水记录表工程名称工程里程观测时间年月日时分施工单位班组别注:记事内容包括水泵运转及边坡稳定等情况工程名称工程里程降水泵房编号机组类别及编号: : 注:观测孔水位读数一栏,如井孔多时可根据实际数量增列其序号工程名称工程里程降水泵房编号机组编号运转停运维修井点开根停根观测日期:始年月日至年月日工程负责人:注:1 记事包括换工作水时间、工作水含泥量、真空度、基坑边坡稳定及井点系统运转情况表。
1观测水位读数一栏,如井孔多时可根据实际数量增列其序号本标准用词说明一、执行本标准条文时,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在执行中区别对待。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
DB11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DB11/T xxx- 2018果园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Technical guideline for orchards water-saving irrigation engineering(征求意见稿)2018— xx — xx 发布2018- xx- xx 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ICS xx x x x L xx备案号:xxx — xxx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25 工程规划 (2)5.1 规划原则 (2)5.2 规划要求 (2)6 工程设计 (2)6.1 一般规定 (2)6.2 设计参数 (2)6.3 设备选型 (3)6.4 管网设计 (4)7 工程建设与管理 (4)7.1 工程施工与试运行 (4)7.2 工程验收 (4)7.3 工程管理 (4)为提高果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水平,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增加农业效益,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水务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文勇许迪龚时宏廖人宽杨林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果园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及建设与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内的果园节水灌溉工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导则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20203 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085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T50363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50485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T246 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节水灌溉工程竣工验收方案一、前言为贯彻落实国家绿色发展理念,节约用水资源,提高农业灌溉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我公司承接了某农田节水灌溉工程项目。
为确保工程质量,保障工程效益,特制订《节水灌溉工程竣工验收方案》。
二、竣工验收任务1. 项目名称:某农田节水灌溉工程2. 项目地点:某农田3. 项目规模:覆盖面积500亩,灌溉提升率80%4. 建设单位:某公司5. 施工单位:我公司6. 竣工验收范围:工程设计、工程施工、设备安装、系统调试等环节三、竣工验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 《国务院关于构建高效节约型水资源利用制度和促进水循环经济的意见》3.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4. 相关技术标准和规定四、竣工验收内容1. 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2. 工程施工的质量和进度3. 设备和材料的选用和安装情况4. 灌溉系统的稳定性和自动化程度5. 系统调试的有效性和节水效果五、竣工验收方案1. 验收前准备工作(1)组建验收小组,确定验收人员名单(2)制定验收计划和工作安排(3)准备验收所需的文件和资料(4)对工程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和检查2. 工程设计的验收(1)查阅工程设计图纸和文件,确认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2)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论证和评审(3)出具设计文件的验收意见3. 工程施工的验收(1)核查施工合同和施工进度计划(2)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措施(3)对施工质量进行抽检和验收(4)出具施工质量验收报告4. 设备和材料的验收(1)检查设备和材料的选用和采购情况(2)核对设备和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和安装验收报告(3)对设备和材料进行技术性能测试和检测(4)出具设备和材料验收报告5. 灌溉系统的验收(1)对灌溉系统的稳定性和自动化程度进行实地检查(2)测试系统的各项功能和性能,包括水压、流量、稳定性等(3)对灌溉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4)出具灌溉系统验收报告6. 系统调试的验收(1)对系统调试方案和过程进行跟踪和监督(2)测试系统调试的效果和节水效果(3)对系统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4)出具系统调试验收报告六、竣工验收标准1. 工程设计标准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2. 工程施工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建设标准3. 设备和材料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标准4. 灌溉系统运行稳定、效率高、节水效果明显5. 系统调试操作简便、智能化程度高、操作人员熟练七、竣工验收方法1. 文件资料审查法:通过查阅相关文件和资料进行验收2. 抽样检测法:对工程设施、设备和材料进行抽样检测和评估3. 现场检查法:对工程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和检查4. 模拟测试法:模拟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测试和评估八、竣工验收程序1. 组建验收小组2. 制定验收计划3. 准备验收资料4. 开展现场验收5. 汇总验收结果6. 出具竣工验收报告九、竣工验收报告1. 报告名称:某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竣工验收报告2. 报告内容:包括工程设计、施工质量、设备及材料、灌溉系统和系统调试的验收结论和意见3. 报告格式:报告封面、目录、验收范围和依据、主要验收内容和方法、验收结果和结论等4. 报告保管:报告原件归档,报告副本送建设单位和相关部门备案十、竣工验收结论经过全面的竣工验收,某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方案合理可行,施工质量合格且进度符合要求,设备及材料选用合理且符合国家标准,灌溉系统运行稳定且节水效果明显,系统调试操作简便且智能化程度高。
附件: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验收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做好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以下简称示范项目)验收工作,确保建成的示范项目对全国节水灌溉发展起到示范、指导和推动作用,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相关技术标准及项目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验收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工程建设竣工验收,由示范项目所在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完成;第二阶段为项目验收,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级发展改革部门组织完成,或者委托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级发展改革部门组织验收。
第三条验收所需费用纳入工程概算列支。
第二章验收依据第四条验收依据:(1)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联合印发的《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及项目下达计划。
(2)财政部、水利部印发的《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
(3)经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项目《实施方案》。
若项目建设地点或建设内容有变更,应提供相应的变更、修改审批文件。
4)经省级发展改革部门批复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节水灌溉相关技术标准。
(6)项目实施过程中签订的有关合同、协议及其它文件资料。
第三章项目验收条件第五条项目验收应符合以下条件:(1)项目已通过竣工验收,效益指标达到《实施方案》中预定的目标。
(2)建设资金管理和使用经审计部门审计,符合国家有关规定(3)建立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工程管护新机制。
(4)项目建设管理资料齐全,归档资料符合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四章项目验收资料第六条项目验收时,应提供如下资料:(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文件,资金计划下达文件及地方建设资金、农民投劳筹资方案,实施方案(初步设计)及批复文件(包括项目建设内容调整、修改后经原审批单位审批意见)等。
(2)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技术文件及合同。
(3)工程建设竣工验收报告及质量评定报告。
(4)财务决算报告。
(5)审计机关审计意见。
(6)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总结报告。
7)田间灌溉用水观测报告;主要作物产量、效益调查分析报(8)有关项目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方面的文档资料。
节水灌溉设备现场验收规程《节水灌溉设备现场验收规程》旨在规范节水灌溉设备的现场验收过程,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需求。
本文将从准备工作、设备验收和验收报告三个方面,一步一步回答。
一、准备工作1.明确验收目标和标准:在开始现场验收工作之前,相关人员需要明确设备的验收目标和标准。
这包括设备质量、运行稳定性、节水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2.确定验收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参与现场验收工作的人员,包括设备供应商、施工单位、监理工程师等。
3.准备验收工具和仪器:根据设备的特点和验收标准,准备相应的工具和仪器,用于对设备的质量和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
4.整理相关文件:收集并整理与设备有关的文件和资料,包括设备合同、设计图纸、技术规范等,以便于对比和检查设备是否满足相关要求。
二、设备验收1.外观检查:首先对设备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是否有裂纹、变形、焊接处是否牢固等。
2.功能测试:根据设备的设计要求和功能特点,对设备进行功能测试。
例如,测试水泵的启停是否正常、喷头的喷雾效果是否符合要求等。
3.性能评估:通过使用仪器和设备,对设备的性能进行评估。
例如,测试设备的水流量、压力、水质等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安全检查:对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查,包括设备的电气安全和防护措施等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5.节水效果评估:根据设备的节水功能,对设备的节水效果进行评估。
例如,对比设备使用前后的用水量,评估设备的节水效果。
三、验收报告1.验收结论: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和验收标准,做出验收结论。
如果设备符合要求,则可以通过验收;如果不符合要求,则需要提出整改意见。
2.整改要求:对于不符合验收标准的设备,提出整改要求,明确整改内容和期限。
3.验收报告:根据现场验收情况,编写验收报告。
报告中应包括设备的基本信息、验收结果、不符合项和整改要求等内容。
4.报告审核:对编写的验收报告进行审核,确保报告内容准确、完整、可靠。
5.归档和备案:将验收报告进行归档,并备案留存。
节水灌溉示范项目验收办法第一篇:节水灌溉示范项目验收办法节水灌溉示范项目验收办法1.总则1.1 为做好节水灌溉示范项目(以下简称示范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确保建成的示范项目对全国节水灌溉发展切实起到示范、指导和推动作用,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
1.2 验收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自查自验,由示范项目所在县水利局负责与有关部门共同组织进行;第二阶段为省级验收,由省水利厅(局)牵头会同计委等有关部门组织进行,水利部将会同国家计委对各省示范项目的验收成果报告进行审核。
2.验收依据2.1 水利部、国家计委联合下发的《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2.2 经省级计委、水利厅(局)审查批复的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含因特殊原因导致《实施方案》有关内容进行调整或修改后的批复意见)。
2.3 财政部、水利部印发的《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
2.4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及相关技术标准。
2.5 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下达的投资计划文件。
2.6 项目实施过程中签订的有关合同文件。
3.验收的基本要求示范项目建设应具备如下条件,方可通过验收。
3.1 建设规模、各单项工程质量、技术及效益指标均达到《实施方案》中预定的目标及有关规范要求。
3.2 建设资金按计划执行,配套资金按规定比例足额到位;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3 制定了促进工程良性运行的水价政策和水费计收办法。
3.4 建立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工程管护新机制。
3.5 竣工决算已经完成并通过竣工审计;3.6 验收资料齐全,符合建档要求。
3.7 项目建成后,正常使用、充分发挥应有效益,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有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为当地及邻近地区节水灌溉的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4.验收资料验收时,项目建设单位应提供如下资料:(1)经批复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计划下达文件及地方配套资金(包括农民自筹资金来源)、实施方案(初步设计)及其批复实施的文件(包括项目建设内容调整、修改后经原审批单位审批意见)、有关图表等。
节水灌溉设备现场验收规程(初稿)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节水灌溉设备现场验收的方法;确立了节水灌溉设备现场验收的一般原则;界定了有关术语。
本标准适用于节水灌溉使用的塑料管、铸铁管、钢管、薄壁铝管管材和管件,喷灌、微喷灌及附属装置等设备的验收;不适用于水泵、水泥制品等设备或设施的现场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3091-2001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 6956-1986 喷灌机械名词术语(已经修订)GB/T 8806-1988 塑料管材尺寸测量方法GB/T 8163-1991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 10002.1-1996 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正在修订)GB/T 10002.2-1988 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件GB/T 13018-1991 聚乙烯(PE)管材外径和壁厚极限偏差GB/T 13019-1991 聚丙烯(PP)管材外径和壁厚极限偏差GB/T 13663-2000 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GB/T 13020-1991 硬聚乙烯(PVC-U)管材外径和壁厚极限偏差GB/T 13664-1992 低压输水灌溉用薄壁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GB/T 13927-1992 通用阀门压力试验GB/T 17188-1997 农业灌溉设备—滴灌管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GB/T 17395-1998 无缝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18687-1992 给水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材(已被GB/T13663-2000取代)GB/T 18687-2002 农业灌溉设备非旋转式喷头技术要求和实验方法JB/T 5125-1991 农用硬聚氯乙烯管材JB/T 6280.1-1992 电动大型喷灌机技术条件JB/T 6280.2-1992 电动大型喷灌机试验方法JB/T 6662.2-1993 轻小型管道输水灌溉机组技术条件JB/T 6665.2-1993 轻小型柴油机-泵直联机组技术条件JB/T 6665.2 汽油机JB/T 7867—1997 旋转式喷头JB/T 7870—1997 喷灌用金属薄壁管及管件JB/T 8512-1996 输水用涂塑软管QB/T 1916-1993 硬聚氯乙烯(PVC-U)双壁波纹管材QB/T 1929-1993 给水用聚丙烯(PP)管材ZBJ 91001 柴油机SL/T 67.1-1994 微灌灌水器—滴头SL/T 67.2-1994 微灌灌水器—微喷管、微喷带SL/T 67.3-1994 微灌灌水器—微喷头SL/T 68-1994 微灌用筛网过滤器SL/T 96.1-1994 喷灌用塑料管基本参数及技术条件——硬聚氯乙烯管SL/T 96.2-1994 喷灌用塑料管基本参数及技术条件——低密度氯乙烯管SL/T 96.3-1994 喷灌用塑料管基本参数及技术条件——聚丙烯管SL/T 97-1994 喷灌用塑料管件基本参数及技术条件ISO 7749-1:1995 农业灌溉设备旋转式喷头第一部分:设计和运行要求ISO 7749-2:1990 农业灌溉设备旋转式喷头第二部分:水量分布均匀性和试验方法3 术语和定义GB 6956—1986 所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农田灌溉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农田灌溉工程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决定着农田的灌溉效果和作物的生长情况。
为确保农田灌溉工程的施工质量和验收标准符合要求,下面将从施工要求和验收标准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施工要求1. 设计合理:农田灌溉工程施工前,应首先进行合理的设计,包括灌溉管道的敷设位置、坡度、长度、弯头等参数的确定,设计应满足农田灌溉的需求,避免浪费和低效灌溉。
2. 施工材料:施工过程中应选用质量稳定可靠的材料,如优质PVC 管、耐压耐腐蚀的接头等,确保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
3. 施工工艺:在进行灌溉管道的敷设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确保管道的连接紧密,不漏水、不渗水,避免因施工不当导致的问题。
4. 施工环境:施工现场应保持整洁,避免杂物堵塞管道,施工人员应穿着符合标准的工作服,配戴安全帽和手套,确保施工过程中安全第一。
5. 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测,如施工完毕后应进行水压试验,确保管道的耐压性能符合要求,以保证工程的质量。
二、验收标准1. 灌溉管道的质量:灌溉管道应无渗漏、无破损、无变形,接头牢固,不松动,管道表面光滑无毛刺。
2. 施工工艺:验收时应检查施工工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包括管道的坡度、排水口设置位置是否合理等。
3. 灌溉效果:验收时应打开水源,检查灌溉管道的灌溉效果,如果出现漏水、渗水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4. 安全防护:验收时应检查施工现场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如是否有安全警示标识、防护设施等。
5. 文件资料:验收时应查看相关施工文件,如设计图纸、工程验收报告等,确保施工记录和工程验收标准一致。
综上所述,农田灌溉工程的施工要求和验收标准对于保障农田灌溉效果和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施工和验收,才能确保工程的质量和稳定性。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能够认真执行标准,共同努力保障农田灌溉工程的顺利进行。
节水灌溉设备现场验收规程-回复节水灌溉设备现场验收规程是保障设备合格、运行有效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分为多个部分,一步一步回答相关问题,详细介绍节水灌溉设备现场验收规程。
1. 为什么需要进行节水灌溉设备现场验收?节水灌溉设备的现场验收是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的重要环节。
通过现场验收,可以及时发现设备制造和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设备在实际运行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此外,现场验收还可以为后续的设备维护和保养提供参考和依据。
2. 现场验收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在进行节水灌溉设备现场验收之前,需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a. 验收人员的准备:确定验收人员的专业背景和经验,确保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b.验收标准和要求:明确验收的标准和要求,包括设备性能、技术指标、安全要求等,可以参考相关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
c. 验收方案和计划:拟定验收方案和计划,明确验收的内容、方法和进度。
d. 验收工具和设备:准备相应的验收工具和设备,包括测量仪器、检测设备等,以便对设备的各项指标进行准确测量和评估。
3. 现场验收的具体步骤是什么?a. 开箱验收:首先对设备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设备是否有明显的损坏或运输过程中的破损,确保设备的完整性。
b. 设备连接和安装:将设备连接到相应的管道和电源上,并确保连接稳固和可靠,同时检查设备的安装是否符合设计和安全要求。
c. 设备功能和性能测试:对设备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包括灌溉流量、喷灌范围、压力稳定性等,以确保设备符合设计要求,并能够正常工作。
d. 安全性检查:对设备的电气安全性、防护措施等进行检查,确保设备能够安全运行,不对使用者和周围环境造成危险。
e. 效果评估:根据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对设备的性能和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水资源利用率、灌溉效果等。
4. 现场验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在进行节水灌溉设备现场验收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a. 严格按照验收标准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验收的结果准确可靠。
节水灌溉示范项目验收办法1.总则1.1 为做好节水灌溉示范项目(以下简称示范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确保建成的示范项目对全国节水灌溉发展切实起到示范、指导和推动作用,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
1.2 验收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自查自验,由示范项目所在县水利局负责与有关部门共同组织进行;第二阶段为省级验收,由省水利厅(局)牵头会同计委等有关部门组织进行,水利部将会同国家计委对各省示范项目的验收成果报告进行审核。
2.验收依据2.1 水利部、国家计委联合下发的《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2.2 经省级计委、水利厅(局)审查批复的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含因特殊原因导致《实施方案》有关内容进行调整或修改后的批复意见)。
2.3 财政部、水利部印发的《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
2.4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及相关技术标准。
2.5 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下达的投资计划文件。
2.6 项目实施过程中签订的有关合同文件。
3.验收的基本要求示范项目建设应具备如下条件,方可通过验收。
3.1 建设规模、各单项工程质量、技术及效益指标均达到《实施方案》中预定的目标及有关规范要求。
3.2 建设资金按计划执行,配套资金按规定比例足额到位;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3 制定了促进工程良性运行的水价政策和水费计收办法。
3.4 建立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工程管护新机制。
3.5 竣工决算已经完成并通过竣工审计;3.6 验收资料齐全,符合建档要求。
3.7 项目建成后,正常使用、充分发挥应有效益,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有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为当地及邻近地区节水灌溉的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4.验收资料验收时,项目建设单位应提供如下资料:(1)经批复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计划下达文件及地方配套资金(包括农民自筹资金来源)、实施方案(初步设计)及其批复实施的文件(包括项目建设内容调整、修改后经原审批单位审批意见)、有关图表等。
水利灌溉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水利灌溉工程是农田灌溉的重要设施,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田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为确保水利灌溉工程施工质量和运行效果,制定了一系列的施工及验收标准,以保证工程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从施工标准和验收标准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施工标准1. 施工组织及人员要求水利灌溉工程施工前,应当确定完善的施工组织方案,明确施工分工和责任。
施工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水利工程施工资质和经验,保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2. 施工材料和设备要求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类材料和设备,必须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定,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寿命。
应当及时进行材料和设备的验收,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使用。
3. 施工技术要求水利灌溉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进行,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对关键工程节点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及时进行整改和调整。
4. 施工监理要求对于重要的水利灌溉工程项目,应当进行专业的施工监理,监督施工单位按照规定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完成。
监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资质和经验,能够准确监测和评估工程进度和质量。
二、验收标准1. 工程验收标准水利灌溉工程竣工后,应当进行工程验收。
验收标准包括工程材料和设备的全面验收,工程质量和技术指标的检测,以及环境和安全等方面的评估。
只有通过验收合格,工程才能投入运行和使用。
2. 运行效果验收标准水利灌溉工程投入使用后,应当对工程的运行效果进行验收。
包括灌溉效果、节水效果、排水排涝效果等方面的评估。
只有工程的运行效果符合设计要求,才能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3. 安全验收标准水利灌溉工程验收中,安全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工程完工后,应当进行安全验收,排查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修复。
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和使用。
综上所述,水利灌溉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对于保障工程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施工和验收,才能确保水利灌溉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