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肺炎链球菌肺炎总结
- 格式:ppt
- 大小:470.50 KB
- 文档页数:22
肺炎链球菌肺炎课件肺炎链球菌肺炎(Pneumococcal Pneumonia),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
本课件将介绍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病因、症状、传播途径、诊断方法及预防措施等相关知识。
第一部分:病因肺炎链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属于阿尔法溶血链球菌的一种。
它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飞沫中的存活时间长达数小时,易感染人体呼吸道,导致肺部感染。
另外,患有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也更容易感染肺炎链球菌。
第二部分:症状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症状可以分为典型症状和非典型症状。
典型症状包括高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急促等;非典型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头痛、恶心等。
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症状多种多样,因此在诊断时需要综合病史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
第三部分:传播途径肺炎链球菌通过飞沫传播是最主要的途径,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释放出含有肺炎链球菌的飞沫颗粒,他人吸入感染即可。
此外,接触患者的鼻咽部分泌物也可能导致传播。
第四部分:诊断方法诊断肺炎链球菌肺炎通常需要进行病原学检测。
痰液培养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通过将痰液样本涂抹于培养基上,观察是否能够分离出肺炎链球菌。
此外,还可以利用血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以确定感染的菌株。
第五部分:预防措施肺炎链球菌疫苗是预防肺炎链球菌肺炎的有效手段。
现在市场上已有多种肺炎链球菌疫苗可供选择,常见的有23价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和13价肺炎链球菌多糖结合蛋白疫苗。
疫苗接种可以提高人体对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免疫力,降低患病的风险。
结语肺炎链球菌肺炎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感染病,对健康产生了较大威胁。
通过了解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病因、症状、传播途径、诊断方法以及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的传播。
希望本课件对您有所帮助。
以上为肺炎链球菌肺炎课件的内容,祝您阅读愉快!。
护理专业知识: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知识总结肺炎链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所引起的肺炎,典型病变呈大叶性分布。
今天针对肺炎链球菌肺炎这个,结合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措施这四点展开来讲,内容如下:(一)病因肺炎链球菌是革兰阳性双球菌,是上呼吸道寄居的正常菌群,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细菌进入下呼吸道、肺泡,繁殖滋长,引起整个肺叶或肺段的炎症。
(二)临床表现1.症状: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受凉、淋雨、疲劳等情况。
典型表现起病多急骤,高热、寒战,数小时内体温可高达39~41℃,呈稽留热型。
全身肌肉酸痛,患侧胸痛明显,咳嗽时加剧。
干咳,少量黏痰,典型者在发病2~3天时咳铁锈色痰。
偶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可被误诊为急腹症。
2.休克型肺炎:休克型肺炎出现休克体征。
3.体征:急性病容,面颊绯红、鼻翼扇动、呼吸浅快、口唇青紫。
肺实变时表现为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出现支气管呼吸音,干湿性啰音,累及胸膜时,可闻胸膜摩擦音。
(三)治疗要点1.控制感染:首选青霉素治疗。
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林可霉素、头孢菌素。
如抗生素治疗有效,24~72小时后体温即可恢复正常,抗生素疗程一般为5~7天,或热退后3天即可停药。
2.对症:发热尽量不用退热药,避免大量出汗而影响临床判断。
有低氧血症者,应予以吸氧。
(四)护理措施1.缓解不适,促进身心休息(1)病人应卧床休息,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在1500~2000ml。
(2)高热寒战时可用暖水袋或电热毯等保暖,适当增加被褥。
(3)高热者于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处置冰袋,或乙醇擦浴降温,或按医嘱给予小剂量退热剂。
退热时需补充液体,以防虚脱。
(4)胸痛时嘱病人患侧卧位。
2.促进排痰,改善呼吸:气急者给予半卧位,或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流量2~4L/min。
痰黏不易咳出时,可鼓励病人多饮水,亦可给予蒸汽或超声雾化吸入,或遵医嘱给予祛痰剂,以稀释痰液,并配合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肺炎链球菌肺炎知识点总结肺炎链球菌性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感染所致,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类型。
通常急骤起病,以高热、寒战、咳嗽、血痰和胸痛为特征。
肺炎链球菌是格兰染色阳性球菌,多成双排列或短链排列。
其致病力是由于高分子多糖体的荚膜对组织的侵袭作用,首先可引起肺泡壁水肿,出现白细胞和红细胞渗出,之后含菌的渗出液经Cohn孔向肺的中央部分扩展,甚至累及几个肺段或整个肺叶。
因病变开始于肺的外周,故肺叶间分界清楚,易累及胸膜,引起渗出性胸膜炎,但是不引起组织坏死或形成空洞。
肺炎球菌性肺炎的病理改变有充血期、红肝变期、灰肝变期及消散期。
表现为肺组织充血水肿,肺泡内浆液渗出及红、白细胞浸润,白细胞吞噬细菌,继而纤维蛋白渗出物溶解、吸收、肺泡重新充气。
肝变期病理阶段实际并无明确分界,经早期应用抗生素治疗,典型的病理分期已经非常少见。
病变消散后肺组织结构多无损坏,不留纤维瘢痕。
个别患者肺泡内纤维蛋白吸收不完全,甚至有成纤维细胞形成,形成机化性肺炎。
老年人和婴幼儿感染可沿支气管分布,出现支气管肺炎。
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部分患者可并发脓胸、脑膜炎、心包炎、心内膜炎、关节炎和中耳炎等。
肺炎球菌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发病前病人常有受凉、淋雨、疲劳、醉酒、病毒感染史,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
起病急,高热、寒战,全身肌肉酸痛,体温升高,呈稽留热。
可伴有患侧胸部疼痛,放射至肩部或腹部,咳嗽或深呼吸时加剧。
痰少,可带血或呈铁锈色,为肺炎球菌性肺炎典型痰液表现。
X线检查早期仅可见肺纹理增粗,或受累肺段、肺叶模糊。
随着病情进展,表现为大片炎症浸润阴影或实变影,在实变阴影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肋膈角可有少量胸腔积液。
在消散期,炎症浸润逐渐吸收,可有片状区域吸收较快而呈现假空洞征。
治疗中首选使用的抗生素是青霉素G,对青霉素过敏者,或感染耐青霉素菌株者,用呼吸氟喹诺酮类、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钠等,感染耐甲氧西林菌株者使用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