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博物馆案例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9.35 MB
- 文档页数:76
良渚博物馆介绍与解说良渚博物馆介绍与解说1. 引言良渚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古文明遗址博物馆之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良渚古城遗址核心区域,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它致力于保护、研究和展示良渚古城遗址的丰富文化遗产,向公众展示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2. 良渚古城遗址简介良渚古城遗址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重要发现之一,距今约5000年,是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规模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
遗址面积约46平方公里,包括宫殿、墓地、金器和玉器等丰富的文物,展示了当时中华文明的繁荣和高度发展。
3. 良渚博物馆建筑与设计良渚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充分融入了遗址的环境,并采用了现代与古代相结合的设计理念。
建筑外形酷似良渚文化时期的玉琮,寓意着珍贵的文化遗产。
博物馆内设有多个主题展厅,包括宫殿遗址展厅、文物陈列厅和临时展览厅等,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良渚古城遗址文化的场所。
4. 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良渚博物馆通过多种方式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
在宫殿遗址展厅中,模拟了太阳祭典和古代宴会等场景,通过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再现了古代华夏文明的盛况。
观众可以近距离观赏到世界级的文物收藏,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5. 科学的展陈与解说良渚博物馆注重科学的展陈与解说,以语言简洁、通俗易懂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解说文物与良渚文化的背后故事。
解说员经过专业培训,掌握了丰富的历史知识与考古发现,能够向观众提供权威的解说服务,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物的历史价值。
6. 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活动良渚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览场所,同时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活动。
博物馆定期举办讲座、研讨会以及儿童活动,旨在增加公众对古代文明的兴趣与了解。
博物馆还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手段,让观众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
7. 观众的反馈与推荐良渚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得到了众多观众的积极反馈与推荐。
许多观众表示,通过参观良渚博物馆,对中国古代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对遗址保护与考古研究有了更高的认识。
(a)封面 (b)内页图1 良渚遗址整篇入编全国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来源:作者自摄)99106 郑宏尖.中小学世界遗产教育:意义、内容和途径[J].教育研究,2009(6):106-110.宋晶.中国世界遗产地与青少年素质教育[J].湖北社会科学,2003(8):124-125.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刘振怡.文化记忆与文化认同的微观研究[J].学术交流, 2017(10):25-29.崔津泉.我国青少年群体性别角色发展“中性化”问题研究[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14.李瑞,别治明.全球世界遗产教育理念与实践论述[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7):24-29.吕彬江,曹品璞.城市环境和居民心理之间的辩证关系[J].经济研究导刊,2010(23):84-85.胡海胜.中国世界遗产地教育:功能、现状与对策[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1(2):11-14.[1][2][3][4][5][6][7][8]参考文献适龄人群,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正值由儿童期向成人期过渡的重要阶段,生理与心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趋于稳定,也更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5]。
对于世界遗产而言,青少年群体未来将是世界遗产问题与挑战的研究者、解决者,政策与法规的制定者、实施者,他们的认识、态度和理念直接决定了世界遗产保护传承事业的命运与前途[6]。
因此,世界遗产教育必须要抓住青少年这一重中之重,通过多种方法、各种途径进行教育和宣传,让他们充分领略遗产魅力,自觉参与保护行动。
(2)世界遗产教育的深化需要强调政府作为。
政府在推进世界遗产教育方面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政府对世界遗产教育的重视程度、投入程度直接决定了教育的深度和效果。
一般而言,成立专门的遗产管理机构、制订专业的遗产教育纲领计划、打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将有效促进遗产教育的良性发展。
特别是对于博物馆、遗产主题公园等遗产教育阵地,政府扮演着上级管理、业务指导、合作伙伴等重要角色,在经费来源、宣传推介、公共配套等方面对遗产教育给予正向影响。
良渚博物馆的介绍和讲解良渚博物馆位于杭州市西南部,是中国最大的一座先民文化遗址博物馆。
博物馆建筑宏伟壮观,占地面积达到50,000平方米,展览面积超过20,000平方米。
这座博物馆以其独特的设计和丰富的展品吸引了众多游客。
进入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壁画,壁画上绘制着良渚古城的繁荣景象。
这里展示了良渚文化的发展历程,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个古老文明的起源和演变。
博物馆的展厅分为多个主题区域,展示了大量的文物和实物。
在“生活与工艺”区域,展示了良渚人的日常生活和工艺技术。
这里展示了陶器、玉器、骨器等各种工艺品,让人们领略到良渚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社会与政治”区域,展示了良渚古城的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
这里展示了古代的礼器、铜器等,让人们了解到良渚古城的社会秩序和政治体制。
在“宗教与信仰”区域,展示了良渚人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
这里展示了祭祀器物、神像等,让人们了解到良渚人的宗教观念和信仰体系。
除了展品展示,博物馆还举办各种主题展览和文化活动,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良渚文化。
同时,博物馆还设有讲解员,为游客提供专业的讲解服务。
讲解员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互动,使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良渚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良渚博物馆还致力于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博物馆设有研究中心,聘请了一批著名的考古学家和文物专家,开展良渚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同时,博物馆还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中外学者的交流与合作。
良渚博物馆的开放时间为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5点,门票价格为成人60元,学生和老年人可享受优惠。
博物馆提供导览地图和讲解服务,方便游客参观和了解文物的背后故事。
良渚博物馆是一座展示先民文化的重要场所,通过丰富的展品和专业的讲解,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到良渚文化的博大精深。
无论是对于历史爱好者还是普通游客来说,良渚博物馆都是一次难忘的文化之旅。
林炎平五千年文明的光环和阴霾——良渚博物院欣赏和质疑1. 引言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还是长江流域?这是一个饶有兴趣和很有意义的问题。
而位于杭州城西的良渚古迹,在考古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带着这些问题,2018年10月17日,我参观了良渚博物院。
这个博物院就建造在良渚古迹的遗址上。
(图1-1)博物院的建筑很好地照顾到了周围的环境,并不张扬,且带着一丝神秘。
秋日依旧温暖地照着这块土地,满树的桂花盛开。
这是杭州最好的季节。
5000年前这里是什么样子?蛊惑人心,引人入胜。
图1-1 良渚博物院门前图1-2 良渚博物院侧边的荷花池图1-3 良渚博物院的外形图1-4 良渚博物院的入口良渚博物院这个建筑是可圈可点的。
一图胜过千言,再说本文重点要说的是古迹,因此关于博物院的建筑本身就不再多述。
走进博物院,首先看到的可想而知。
和中国的所有事情一样,开篇总是最大的官的语录或者题词,不如此不足以震慑。
既然大学校名也要由最大的官来手书才彰显,灵隐寺也要有乾隆的手书才踏实,那么博物院的开篇如此也是顺理成章了。
(图1-5)图1-5 当今圣上给遥远古迹的题词图1-6 在这个三面陈列墙上写的是:玉器文明、水利文明、早期国家、城市文明、原始文字、稻作文明。
图1-6的陈述列举的良渚文化的成就“玉器文明、水利文明、早期国家、城市文明、原始文字、稻作文明”中,可能只有玉器和稻作是靠谱的,别的都是很有问题的,而且玉器和稻作也不能称作文明。
如下就是对这些问题的阐述。
2. 良渚文化的年代五千年!这是一个中国人挥之不去的数字,因为“上下五千年”么。
任何一个民族都希望自己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世界上不曾有任何一个民族如中华民族这般对此一往情深无比热衷。
估计也是为了“五千年”这个理念,这个博物院采用的是BP (BeforePresent)纪年。
在馆藏内有纪年的地方,都采用了这个纪年法,比如BP5000,就意味着距今5000年。
图2给人一种印象,似乎总是在强调5000年的时间长度。
国内公共艺术案例
好的,为你提供一个国内公共艺术案例——杭州良渚的大型原创公共艺术作品《众妙之门》。
《众妙之门》坐落于良渚文化村,由杭州万科未来之光项目组和其剧场运营方大屋顶发起,公共艺术资源平台“ToMASTER明日大师”担任艺术总顾问,历时11个月精心打造而成。
《众妙之门》造型独特,由一个直径14米、高8米的双曲面大圆环和一个仰望星空的3.5米高的人物雕塑组成。
作品造型体现出对良渚文化的深刻理解:大圆环倾斜45度,仅有的一个支点承载了1350KN.m的倾覆力,仿佛一块倾斜的玉璧固定在时空里,彰显出凝固的力量感。
作品中伫立的人像在一天中会随时间流逝而旋转,不断改变朝向。
艺术家戴上、孟令西烛说:“自文明伊始,人类从未停止仰望星空,审视并探索不断变幻的世界与自我,这是良渚所承载的文明意义。
”
作品艺术总策展人、“ToMASTER明日大师”创始人刘泉表示,《众妙之门》是一个富含使命感的符号性作品,展现出当代青年艺术家对良渚文化的创造性传承与创新性发展,彰显出中国艺术家的原创精神与国际水准,其落成为“良渚古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再添助力。
“五一”期间,《众妙之门》吸引众多当地居民和游客“打卡”,成为当地一座艺术地标。
良渚博物馆的介绍和讲解
良渚博物馆是中国大陆第一个以良渚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位
于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
博物馆于2018年6月16日正式开放,建筑面积达到4.2万平方米。
该博物馆的建设旨在挖掘和保护良渚文化
遗产,展示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博物馆的外观设计灵感来源于良渚文化中典型的玉璧造型,整个建筑
呈现出流线型、简洁大气、富有现代感的特点。
进入博物馆内部,首
先映入眼帘的是高达16米的良渚玉璧模型,寓意着中国古代文明的源头和灵魂。
博物馆共分为三层,一楼主要介绍了良渚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概念,包括展示厅、多功能厅、临时展厅等。
二楼主要展示了良渚文化遗址
出土的各种器物、玉器、陶器等实物和相关图表资料。
三楼则是专门
用来展示当代青年学者对于良渚文化的研究成果,以及通过虚拟现实
技术呈现出的良渚文化场景。
在博物馆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良渚文化遗址展示区。
这里通过模拟良
渚文化遗址的场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古代城市之中。
通过多媒体技术、声光效果和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良渚
文化的历史和内涵。
除了常规展览外,博物馆还定期举办各类主题展览、学术研讨会、教育活动等。
此外,博物馆还开设有咖啡厅、书店等配套设施,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参观环境。
总之,良渚博物馆作为中国大陆第一个以良渚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在保护和传承中华文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展示出丰富多彩、深厚广泛的良渚文化内涵,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文明,并在当代社会中发扬光大。
设计中的情节 ——良渚文化博物馆新馆空间情节分析 [摘要] 通过阅读学习《建筑体验——空间中的情节》一书,本文将从一个更加感性的角度,从我在实地的亲身体验出发,分析大卫奇普菲尔德在建筑设计中对于空间体验的设计,进而探讨他对于空间中的情节的理解与创作手法。
[关键词] 良渚文化博物馆新馆 空间 体验 情节 [正文]: 1.引言 “我去过世界很多地方,听到了和看到了很多事情,遗憾的是,重要的事都已记不清了,但在住所附近小草叶子上附着的一滴露水让人难以忘怀。
” ——泰戈尔 这段话在《建筑体验——空间中的情节》一书中被作者用来阐释生活中的微小情节会让人产生深刻的印象。
这是一种源于生活情景的记忆,有场景、有时间、有情感、有体验。
在仿佛设定好剧情的空间行进中,诗人产生场所记忆,进而引发思索的建筑,往往会成为该地域的文化载体和精神寄托。
2.情节源于体验 所谓体验,即“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即是以个体的全身心去溶入、参与、共鸣、升华,去感受并且去参与那应当和可能参与的生活及体验。
【1】体验对于空间的意义在于场所感的建立;人、生活及其空间秩序的建立往往是综合的效果,往往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不仅是单纯的物理组成部分的叠加,还需要一定的前提,如内在情绪、心理活动与时空文化背景因素等。
【2】 正如安藤忠雄先生所述,“通过自己的五官来体验空间,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要进行有深度的思考过程,是与自己进行…对话‟交流的过程,在内与外、西方与东方、抽象与具象、单纯性与复杂性两性之间,渗入自己意志而升华......人体验生活感知传统的的要素是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3】 由此可见,体验空间中的生活比感知空间本身更重要。
空间及其承载的生活情节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始终是体验的主体对象,同时在空间体验中建立一种人与场所的关联,在体验中获得灵感,在心理描绘中建立了自己的一种场所感,一种飞腾的想象与回忆,一种意义的升华,一种美学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