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电声教材-声学基础知识
- 格式:pdf
- 大小:738.58 KB
- 文档页数:27
电声基础知识引言一、电声学的定义及扬声器技术发展的原因:1.定义:电声学(Electroacoustics)是研究声电相互转换的原理和技术以及声信号的储存、加工、测量和利用的学科,从频率范围来讲主要是可听频段,有的也涉及次声和超声频段。
电声的诞生是以贝尔和华生发明电话机,爱迪生发明留声机为标志的。
扬声器是一种电声器件,它的雏形最初是作为电话用的耳机而发明的。
在这一百多年间,扬声器有了不断的发展,成为目前能适应高保真重放所需要的产品。
2.扬声器技术发展原因:最近扬声器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是由于设计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振膜、磁体、粘接剂等材料的发展。
因此,最近高保真扬声器在提高音质的同时,容许输入功率也大幅度地提高。
这是为了适应需要大声压的舞蹈音乐重放,在高保真扬声器方面的发展。
3.扬声器的物理特性与音质间的关系:有人认为,在高保真设备中,对音质起主要作用的是扬声器。
事实上,将扬声器切换后,音质会发生突然的变化。
此外,除去扬声器以外的其他部件优劣几乎都是由物理特性来判断的,但对扬声器都会有“物理特性好的音质并不好”的看法。
这是因为实际听到的音质:①是扬声器本身的特性和听音室的声学特性共同决定的;②对扬声器中细微差别的物理特性还不能被测量到;③对音质判断时,是依靠个人记忆来定出的,容易产生个人的差别。
判断扬声器的物理特性与音质间的关系,是从事扬声器研制、设计的技术人员多年研究的课题。
4.电声学与主观因素的关系:电声学是一门与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的物理学科,原因是从声源到接收都摆脱不了人的主观因素。
声音是多维空间的问题(音调、音色、音长、声级、声源方位及噪声干扰等),每一维的变化都对听感有影响。
复杂的主观感受并不是任何仪表所能完全反映的,这必然联系到生理和心理声学,语言声学,甚至音乐声学等各个方面问题,形成了电声学的特色和它的复杂性。
5.发展趋势:社会的发展和生产的需要对电声学提出了大量的实际与理论问题。
声学基础培训教材第一章质点振动学一、 振动学是研究“声学”的基础1、 质点、振动系统的概念(1) 集中参数系统(2) 质点的自由振动Mm 、KmFk=Km Σ、Km= Cm 、顺性系数,力顺,Σ为位移虑疑律:Fk=-Km Σ牛顿第二定律:ΣΣ=0其中wo 2= M m (Wo 振动圆频率,称角频率)de 2 + ao 2Σ=0(质点的自由振动工程)(3) 自由振动的一般规律:W . Wo=2πf由于Wo 2FO= 2π 或(4)2信能: 2总能:E=Ep+Ek= KmΣ2+ MmU22、双弹簧串接与单接系统的振动(1)双弹簧串联相接Km K2m Mm(2)并联相接K =2Km固有频率提高倍(2)弹簧质量对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等效质量:Mm+固有频率:FO=3、质点的强迫振动强劲振动后一般规律:Em=Rm+jxm称为系统后力阻搞,Rm为力阻,WMm为质量抗力阻抗后模:Em=力学品质因素:Qm愈大其振位移振幅也愈大二、电声器件的工作原理:前面已了解系统作强迫振动时,稳定振动与强迫力的关系,我们可以三个具有一定特征的区域。
根据三、音圈扬声器的工作原理:根据电磁学原理,在扬声器音圈上通以电流时,在磁场作用下音圈将产生一电动力F=BLI,在频率较低时,音圈的电感很小,电阻抗菌素主要是电阻,所以在音圈上施加频率恒定的电压。
由此产生一对频率恒定的力,在阻力作用下中音圈和纸盆等元件组成的振动系统就产生振动,因此使用空气辐射了声波,频率不太高时,声辐射阻近的成正比,如果纸盆的速度振幅Va 对频率恒定声辐射功率成正比,在恒力Fa的作用下要保持加速度振幅的恒定,与频率无关。
电声设计培训教材之一向左运动时,则空气层质点膨胀,空气层的密度将减小,压强亦将减小,使空气层处于“稀疏”状态。
活塞不断地来回运动,将使空气层交替地产生疏密的变化。
由于空气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交替的疏密状态,将由近及远地沿管子向右传播。
这种疏密状态的传播,就形成了声波。
频率(Frequency)声源在一秒中内振动的次数,记作f,单位为赫兹(Hz)。
人耳能听得见的声波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称为可闻声或音频声,简称声音。
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
虽然人耳听不到,但可用仪器接收到,它在研究热带风暴、地震及核爆炸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它在无损探伤、切割、诊断、水下探测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
虽然在自然界中能产生单频率的声源很少,大多数声源的振动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产生的大多为复合音。
但是,我们可以用频谱分析的方法,把一个复合音分解为一系列幅值不同的单频声的组合。
因此研究单频声具有基础性的意义,而频率则是描述单频声的一个重要物理量。
在音响和通信中所涉及的声波,就是人耳能感知的音频声。
而研究音频声的拾取、重放、传播及传播过程中的各种物理现象的科学,就称为音频声学。
周期(Period)声源振动一次所经历的时间,记作T,单位为秒(s)。
T =1/f波长(Wave Length)沿声波传播方向,振动一个周期所传播的距离,或在波形上相位相同的相邻两点间距离,记作λ,单位为米(m)。
声速(Sound Speed)声波每秒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记作c,单位为米/秒(m/s)。
声速与传播声音的介质和温度有关。
固体介质、液体介质和气体介质三者之中,固体介质中的声速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例如:钢铁中约为6100m/s;水中约为1480m/s;空气中约为344m/s(常温下)。
在空气中,声速(c)和温度(t)的关系可简写为:c =331.4+0.607t频率f、波长λ和声速c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c=λ·f在空气中,不同频率的声波,具有相同的传播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