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 格式:doc
- 大小:205.00 KB
- 文档页数:24
附件1
浙江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测指标体系(试行)
一、指标体系及说明
说明:1.本指标体系共设7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
2.在本指标体系中,当年折合数的统计时间为统计年度的1月1日—12月31日;累计折合数的统计时间从2001年开始截止到统计年度的12月31日。
3.在本指标体系中,所有统计数据如未做特殊说明,均不包括独立二级学院、成人教育的数据;
4.同一项目申报不同级别的立项或获奖成功的,统计时就高不就低,不重复计算;
5.各类统计数据如无特殊说明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1
6.每年2月底前,省教育厅公布全省各本科高校前一年度的教学质量监测数据。
二、评价标准与内涵
2
3
4
5
6。
关于印发《浙江树人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评建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学院、各部门:为迎接教育部、教育厅联合举行的“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制定了《浙江树人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评建工作方案》,经学校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浙江树人大学2017年6月9日浙江树人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评建工作方案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试行)》及浙江省教育评估院的安排,我校将于2017年下半年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下称审核评估)。
这是继2011年合格评估后,上级主管部门对我校的又一次全面检查。
为做好评建工作,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省教育规划纲要,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二十字方针;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总体要求。
坚持主体性、目标性、多样性、发展性和实证性五项基本原则,实行目标导向,问题引导,事实判断的评估方法。
主体性原则注重以学校自我评估、自我检验、自我改进为主,体现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主体地位;目标性原则注重以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关注学校目标的确定与实现;多样性原则注重学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和自身特色;发展性原则注重学校内部质量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及其长效机制的建立,关注内涵的提升和质量的持续提高;实证性原则注重依据事实作出审核判断,以数据为依据、以事实来证明。
3.具体目标。
我校迎评具体目标是:①对照检查。
根据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总目标,检查当前“不足”与短板,明晰今后一段时期我校应用型示范院校建设的主要目标与路径;②对标建设。
严格按照评估指标体系,做好师资队伍、教学资料、组织机构、制度体系的建设工作;③提升规范。
浙江师范大学学院本科教学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一、指标体系本指标体系分为6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
具体指标如下:- 1 -二、有关说明1.本指标体系总得分为各一级指标得分之和。
在指标体系的六个一级指标中,前五个一级指标得分为定量评价,根据各学院实际状态数据直接评分;第六个一级指标“其他突出的教学工作”为定性评价,采取组织专家评议打分的办法确定分值。
一级指标得分为各二级指标得分之和,设满分值的一、二级指标得分均不得超过该指标的满分值。
2.本指标体系统计时,所有一、二级指标的最终得分需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3.本指标体系统计时,不包括行知学院。
初阳学院的学生按专业归口于各学院计算。
4.学院本科教学业绩考核得分比上一年度有提高的,额外奖励提高部分的10%。
- 2 -- 3 -5.修正系数计算。
专业年限修正系数专业设立年限11+=N ,学院有多个专业的取各专业修正系数的平均值;专业修正系数N H ⨯-=)201(2学院专业数; 教师修正系数N H ⨯-=)学院专任教师数(45011;课程修正系数N H ⨯-=)11001(3学院年度开设课程数;学生修正系数600014学院当量本专科学生数-=H ,当量本专科学生数=普通本科学生数+专科学生数×0.25。
6.加权平均计算。
指标A 根据权重b 的加权平均算法为 nnn b b b b A b A b A +++⋅+⋅+⋅ 212211。
45678910。
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1.办学指导思想2.师资队伍3.教学条件与利用4.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5.教学管理6.学风7.教学效果二级指标1.1学校定位1.2办学思路2.1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2.2主讲教师3.1教学基本设施3.2教学经费4.1专业4.2课程4.3实践教学5.1管理队伍5.2质量控制6.1教师风范6.2学习风气7.1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7.2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7.3思想道德修养7.4体育7.5社会声誉7.6就业特色项目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和等级标准注:[注1]学校规划包括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
[注2]生师比的计算方法参见附表说明,其中专任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
[注3]分析师资结构中的师资指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注4]符合岗位资格是指:主讲教师具有讲师及以上职务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教师。
[注5]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是指单价高于800元的仪器设备。
[注6]生均图书和生均年进书量(册)包括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的图书。
[注7]有专项训练场地和设施指:有符合学校特点的专项训练场地和体育设施。
[注8]四项经费包括本专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
[注9]新办专业是指毕业生不足3届的专业。
[注10]省部级(含)以上成果奖励是指近两次评奖中获奖的成果。
[注11]多媒体授课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
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技术。
[注12]用双语授课课程指采用了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及以上的课程(外语课除外);双语授课比例是指开设双语教学的课程数占相关专业开设课程总门数的比例。
[注13]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等有关文件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09.02.12•【字号】浙教高教[2009]23号•【施行日期】2009.02.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等有关文件的通知(浙教高教〔2009〕23号)各高职高专院校、有关本科高校:为切实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教育部研究制订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启动新一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我厅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专门成立课题组,多方征求意见,研究制定了浙江省有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实施方案。
现将经教育部批准同意的《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试行)》、《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规划(试行)》、《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操作规程(试行)》等有关文件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高等职业院校要结合《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基本要求,做好新一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规划,积极开展迎评促建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科院校中举办的高等职业教育可参照此实施方案进行建设。
附件:1、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试行)2、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规划(试行)3、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操作规程(试行)二○○九年二月十二日附件1: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试行)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我省将启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温州大学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一、评估指标说明为使专业评估工作更加规范化和更具导向性,根据温州大学专业建设规划的有关精神,在参考《浙江省普通高校本科重点专业评价指标体系》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评估指标。
(1)专业评估的目的加大本科专业建设力度,突出专业特色,提升专业建设层次和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服务转型,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2)专业评估的原则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坚持条件、过程、效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原则。
(3)专业评估的对象评估对象为学校所有本科专业,独立学院的本科专业在学校指导下自行组织专业评估。
(4)评估指标与标准评估指标体系共有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33项,其中标“*”者为核心指标,共19项,一般指标14项。
评估标准共分为A、B、C、D四级,A、C在评价指标内涵及其标准中给出,介于A、C级之间者为B级,低于C级者为D级。
(5)评估结论与等级评估结论分为4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整改。
其具体标准分别为:(6)评估结论的利用①在校重点(建设)专业的评估验收中,总分值低于85分者或规定的核心指标中有一项未达到A级要求者,不能评为校重点专业。
②省市重点建设专业原则上在校重点专业中产生。
③评估中达到“优秀”标准的一般专业,作为校重点建设专业评选的候选专业。
④评估不合格的专业须限期整改。
⑤本科专业评估的结论在半年内,如发现有评估依据严重失实,将直接定为整改级别。
如在有效期内,教学方面发生重大事故等严重问题,视情节轻重给予降级处理。
*为核心指标【注1】0.8≤ A ≤1.0, 0.6≤ B <0.8, 0.4≤C <0.6,D <0.4 【注2】评分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注:以上所有数据的统计,重点(建设)专业按照四年统计,一般专业按照2年统计。
【注1】青年教师指年龄在35岁(含)以下的教师。
普通⾼等学校本科教学⼯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内涵解读(简化)11.30《普通⾼等学校本科教学⼯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内涵解读合格评估⽅案设计的核⼼内涵是“四个促进,三个基本,两个突出,⼀个引导”。
“四个促进”是指促进办学经费投⼊,促进办学条件改善,促进教学管理规范,促进教学质量提⾼;“三个基本”是指:办学条件基本达到国家标准,教学管理基本规范,教学质量基本得到保证;“两个突出”是指:突出服务地⽅(⾏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突出培养应⽤型⼈才的办学定位;“⼀个引导”是指:引导参评学校构建并逐步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不断提⾼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以上这四个⽅⾯是合格评估⽅案的核⼼内容。
本科教学⼯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由7个⼀级指标,20个⼆级指标,39个观测点(见附表)构成。
主要有以下特点:⼀是强调领导作⽤,要求学校各级领导班⼦遵循⾼等教育办学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落实教学⼯作的中⼼地位。
⼆是突出应⽤型⼈才培养模式,⿎励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
三是强调经费投⼊,特别是政府和学校举办⽅对学校办学经费的保障。
四是强调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形成不断提⾼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五是体现“以学⽣为本”的理念,强调对学⽣的指导和服务。
六是强调产出导向,重视⼈才培养质量,重视师⽣和社会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
本科教学⼯作合格评估从评估⽅案设计理念到具体指标,坚持“以学⽣为本”,保障学⽣基本权益,具体反映在六个⽅⾯:⼀是对学校办学条件提出了明确要求,保证教学的基本投⼊。
如教学⽇常运⾏⽀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205类教育拨款扣除专项拨款)与学费收⼊之和的⽐例≥13%,⽣均年教学⽇常运⾏⽀出≥1200元⼈民币,且应随着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逐步增长。
⼆是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规范管理。
指标体系对教师教学、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学管理等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其⽬的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使学⽣直接受益。
三是明确要求按国家规定配备班主任、辅导员和学⽣⼯作队伍,加强思想政治⼯作。
附件2: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1.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1.1 学校定位1.2 领导作用1.3 人才培养模式2.教师队伍2.1 数量与结构2.2 教育教学水平2.3培养培训3.教学条件与利用3.1 教学基本设施3.2 经费投入4.专业与课程建设4.1 专业建设4.2 课程与教学4.3 实践教学5.质量管理5.1 教学管理队伍5.2 质量监控6.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6.1 学风建设6.2 指导与服务7.教学质量7.1 德育7.2 专业知识和能力7.3 体育美育7.4校内外评价7.5 就业附:1.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和基本要求(试行)2.对民办、医学类、艺术类高校部分评估指标的调整说明1附1: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和基本要求(试行)2345678910附2:对民办、医学类、艺术类高校部分评估指标的调整说明一、民办高校部分评估指标的调整说明1.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1.2 领导作用增加一个观测点“领导体制”,基本要求为:领导体制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
学校董事会(或理事会)、校务委员会、党委会机构发挥了各自的职能;建立了学校发展决策咨询机构并很好发挥了作用;建立了学校师生员工民主管理监督、建言献策的机制。
2.教师队伍2.1 数量与结构观测点“生师比”合格标准中增加:自有专任教师数量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50%。
“专任教师计算方法”是:自有教师及外聘教师中聘期二年(含)以上并满足学校规定教学工作量的教师按1:1计入,聘期一年至二年的外聘教师按50%计入,聘期不足一年的不计入专任教师数。
二、医学类高校部分评估指标的调整说明1.教师队伍2.1数量与结构观测点“生师比”合格标准中增加:医学类专业(主要指五年制、授医学学士的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针灸推拿学等本科专业)要有一支双师型的临床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数量与学生数量的比例达到1:10。
临床教师的计算以附属医院(直属)具有医师职称系列全部人员的15%计;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师按聘请校外教师折算,原则上不超过全校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