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生物人教版《生物的特征》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57.17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1)生长:指生物体体积由小到大,也就是细胞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的结果。
(2)发育:指生物体中各种器官逐渐达到成熟,并具有生殖能力。
(3)生殖:指生物体产生下一代的现象,通过繁殖保持种族的延续。
6.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它是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构成的。
但病毒作为一种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1.调查的步骤①明确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③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④调查记录;⑤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⑥撰写调查报告。
2.生物的分类(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2)按照生活环境不同,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3)按照用途不同,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典型例题:1.某小组将生物中的鲫鱼、金鱼、水草、荷花、水鸭、蟹等归为一类,而将松、柏、蝇、玫瑰、麻雀等归为一类。
请问他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归类的(D)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B.按照这些生物的用途C.按照生物的数量D.按照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生物圈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划分只是大体的划分,三者并不是截然分开)※典型例题:1.岩石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是(D)A.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B.森林和草原C.陆生动物和人D.森林、草原、陆生动物、细菌、真菌和人类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典型例题:1.生物圈为其中的生物提供(D)A.水分B.空气C.食物D.生存条件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精简讲解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1 生物的特征- 生命活动: 生物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
生命活动: 生物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
- 细胞构成: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构成: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遗传变异: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遗传变异: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1.2 生物圈- 定义: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定义: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 范围: 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范围: 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 重要性: 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
重要性: 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
第二单元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六大类: 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六大类: 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 作用: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维生素既不是构成组织的主要原料,也不是供应能量的物质,在物质代谢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作用: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维生素既不是构成组织的主要原料,也不是供应能量的物质,在物质代谢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2.2 消化和吸收- 消化系统: 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消化系统: 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 消化过程: 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认识生命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获取营养物质);(2)生物能进行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植物落叶,动物和人出汗、呼吸和排尿);(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细菌、真菌和病毒;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个家,这就是生物圈。
它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
这个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湿度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此外还有斗争关系、互助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4、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相对性6、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7、所有的生态系统一般都有四种基本的组成成分,即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和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绿色植物是生产者(不仅为生产者自身的生长、生殖、以及各种生命活动提供了营养物质和能量,也是人和动物的食物和能量来源);(2)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获得食物和能量,包括绝大多数动物、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和植物(菟丝子);(3)许多微生物(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和腐生动物(蚯蚓、秃鹫、屎壳郎)是分解者,利用动植物的遗体,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获得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1.1 生物的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同,生物需要营养、能够呼吸、排泄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
除了病毒,所有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生殖过程中存在遗传变异等特征。
1.2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了解身边的生物,记录周围的生物和生活环境。
对生物进行分类,进一步了解生物。
学会调查和记录。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2.1 生物圈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生存条件,包括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生存空间。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物的共同家园。
2.2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
非生物因素如营养物质、阳光、温度、水和空气等对生物生存有影响。
生物因素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和共生等也对生物生存有影响。
2.3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生物能适应环境,如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等。
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活动疏松土壤,种植植物防风、固沙等有利的,老鼠打洞、取食破坏水坝草地等不利的。
2.4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地域内,所有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由非生物部分如空气、阳光、水、适宜的温度等,以及植物、生产者等生物组成,形成食物链、食物网,相互依存。
第二单元.微小生物的世界1、第一章.单细胞生物的分类和结构1.1第一节.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知识要点:1、单细胞生物的分类: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细菌和蓝细菌,结构简单,没有细胞核;真核生物:原生动物、草履虫、酵母菌等,结构复杂,有细胞核;2、草履虫的结构:草履虫包括纤毛、表膜、细胞质、细胞核、口沟、食物泡、收集管和伸缩泡、胞肛;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的方面有鱼类饵料和净化污水,有害的方面包括危害人体健康和形成赤潮。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1、2)单元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第一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生命现象(生物的特征):1、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生物体能够由小到大(生物能生长)。
3、生物体能从外界不断地获得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等排出体外。
4、生物体能外界刺激能够做出一定反应。
5、生物体通过产生自己的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并把它们的特征遗传给后代。
但彼此也有一定的差异。
(繁殖,遗传和变异)6、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生物的分类:自然界除了动物和植物外,还有真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生物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能影响生物生存。
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阳光、水分、空气、土壤、温度等。
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P8▲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P8)。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学与人类的生活的关系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叫做生物学。
举例说明生物学与人类的生活的关系。
▲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举例说明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显微镜的结构镜座:支持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连接镜筒和镜柱。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
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生物的特征(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容易出选择题)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有机物(异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牵牛花清晨张开,傍晚关闭;多多葵花向太阳)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判断下列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机器人渐渐长大的钟乳石珊瑚珊瑚虫冬眠的蛇恐龙化石树生石花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调查的一般步骤:(1)选择调查范围。
(2)分组。
(3)设计调查路线。
(4)调查记录。
(5)归类整理分析。
二、生物的分类。
1、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2、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3、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及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二、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的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三、生态因素的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环境因素分两类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捕食关系:七星瓢虫捕食蚜虫等合作关系:杂草与水稻争取阳光、水分和养料1合作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寄生关系:蛔虫寄生在人体内,病毒寄生在动植物体内四、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五、探究尝试的步调: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六、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1、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2、作出假设: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3、制定计划:(方案要求:设计对照尝试。
2024七上生物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生物和生物圈。
1. 生物的特征。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从外界获取现成的有机物。
- 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如动物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排出废物,植物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会合拢叶片。
-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能够由小长大,并且产生后代。
-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 调查的一般方法: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 生物的归类方法:- 按形态结构特点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 按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 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3. 生物圈。
- 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 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
-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光:如鼠妇大多集中在阴暗的环境中,向日葵向光生长。
- 温度: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温度影响植物的开花。
- 水:干旱会使植物的叶萎蔫,甚至死亡。
-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关系:如狼捕食羊。
- 竞争关系:如稻田中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
- 合作关系:如蚂蚁群体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 寄生关系:如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
5.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骆驼尿液少,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适应寒冷的极地环境。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
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必考知识点(全册)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必考知识点(全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如:植物通过吸收水分、无机盐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获得营养;动物通过捕食获得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
如: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是在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如:人可以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排出废物;植物的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如:猎豹追捕羚羊;含羞草受到碰撞会合拢;植物的向光性。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如:种子萌发;鳄产卵;虎、狼产子(6)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的遗传,同一株碧桃上不同颜色的花体现了变异(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高山上不同动物的垂直漫衍说明的温度对动物漫衍的影响;戈壁上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才出现绿洲说明了水对动物漫衍的影响;“人世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温度对生物的影响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是经由过程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来影响的:生物与生物之间有:捕食、合作、竞争、寄生等关系。
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水稻和杂草争取阳光、养料和水分是竞争关系。
4、生物适应环境:如骆驼尿液很少是为了适应缺水的戈壁;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适应冰冷的环境等。
5、生物还能影响环境:“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蚯蚓松土”表现生物影响环境6、生态体系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规模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同一的团体。
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体系。
7、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物质。
)2、生物能进行呼吸。
(大多数的生物进行有氧呼吸,少数的生物进行无氧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动物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的方式排出废物,植物通过落叶的方式排出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叶片合拢。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例:植物能产生种子,动物产卵、产仔繁殖下一代。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科学探究的方法:1、观察: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1)方法:可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对看上去相似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对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相同之处。
)(2)注意问题: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还要同别人交流看法。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总结:以上是老师对生物特征的总结,请同学们看看吧。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种子的萌发对于生物学中种子的萌发的知识,下面是我们为你讲解的知识点。
种子的萌发1、种子萌发需要环境(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完全淹没在水中的种子不能萌发是因为没有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活得,度过休眠期的。
大多数种子萌发不需要光,探究是否需要光时一定提供适宜的各种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
发芽率达到90%以上的种子才能播种。
2、种子萌发时最先发育突破种皮的是胚根发育成根,然后是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萌发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胚***(玉米)或子叶(菜豆),所以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中的种子同时萌发。
初一上册生物人教版《生物的特征》知
识点
一、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判断下列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
机器人
钟乳石
珊瑚
珊瑚虫
太阳
水
树
人
动物
同步练习:
一、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可以直接用__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显微镜等仪器,还可以用________、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需要进行______。
二、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
植物:从外界吸收____、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________制造自身所所需要的有机物。
动物:____直接利用无机物来制造有机物,它们以____或别的____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2生物能进行______:绝大多数生物吸入______,呼出__________。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______。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_________。
生物能______和______。
6生物都有遗传和______的特性。
7除______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答案:
一、肉眼放大镜照相机测量
二、1营养水光合作用不能植物动物
2呼吸氧气二氧化碳
3废物
4作出反应生长繁殖6变异
7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