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含砷污泥回收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86.00 KB
- 文档页数:62
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摘要:
本报告旨在对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利用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通过对该项目的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分析,得出该项目具备可行性的结论。
针对污泥处置利用的不同方式,如热解、焚烧、堆肥等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方案。
1.引言
1.1项目背景
1.2项目目的和意义
2.市场需求分析
2.1污泥处置市场概况
2.2市场需求特点
2.3市场竞争分析
3.技术可行性分析
3.1污泥处理技术概述
3.2污泥处置利用技术分析
3.3技术选择和方案优化
4.经济效益分析
4.1投资预估和成本效益分析
4.2污泥处置利用项目的回收期和投资回报率计算
4.3敏感性分析和风险评估
5.环境影响分析
5.1污泥处置对环境的影响
5.2环境保护措施和风险规避
5.3社会影响评估
6.结论与建议
6.1结论总结
6.2项目实施建议
附录
本报告将对污泥处置利用项目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包括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等方面。
通过对不同处置利用方式的比较,可以选取最优方案。
最后,结合项目的优势和不足,给出项目实施的
建议,以指导实际操作和决策。
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污水处理量逐年增加,而相应的带来的问题之一就是废弃物的处理。
其中一项重要的处理任务就是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
传统的污泥处置方式主要包括堆肥、填埋和焚烧,但这些方式存在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因此,开展污泥处置利用项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对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进行深度处理和综合利用,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将污泥转化为有机肥料、生物质能源等有价值的产品,以增加资源回收利用率,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市场分析1.有机肥料市场需求: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有机肥料受到越来越多农民和农业企业的青睐,市场需求逐年增长。
2.生物质能源市场需求:由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生物质能源市场需求增长迅速。
四、技术路线1.污泥脱水:采用离心脱水机将污泥中的水分去除,提高污泥含固率。
2.热解处理:通过高温热解技术将污泥转化为生物质碳以及有机气体等。
3.有机肥料生产:将生物质碳等转化为有机肥料,通过添加适量的营养元素提高其肥效。
4.生物质能源生产:将有机气体等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如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等。
五、投资分析1.固定资产投资:包括购置脱水机、热解设备和生产线等,预计需要投资500万元。
2.运营成本:包括能源消耗费用、工人工资、原材料采购费用等,每年预计为100万元。
3.预计年收入:根据市场需求测算,有机肥料和生物质能源的销售收入预计每年为300万元。
4.预计年利润:预计年利润为200万元。
基于以上投资收益分析,项目的投资回收期约为4年。
六、风险分析1.市场风险:有机肥料和生物质能源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导致产品销售困难。
2.技术风险:热解设备运行不稳定或出现故障,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环境风险:项目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需要严格按照环保要求进行操作管理。
七、可行性分析1.市场可行性:有机肥料和生物质能源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污泥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计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生产的不断增长,大量有机废物经过处理而产生污泥。
传统的污泥处置方式主要是填埋,但填埋随着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已经成为不可持续的处理方式。
因此,对污泥进行资源化利用成为一个重要且具有潜力的领域。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研究污泥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以期为实现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研究内容1.全面调研和分析:对当前污泥产生情况、处置方式和资源化利用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了解污泥问题的现状和潜在机会。
2.技术研究和创新:通过对已有的污泥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进行分析和评估,寻找最适合本项目的污泥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技术。
3.经济评价和市场分析:对污泥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分析市场需求和潜在利润空间,为项目的可行性提供依据。
4.环境影响评估:对污泥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包括对土地、水资源、空气质量和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影响评价,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风险管理方案。
5.法律法规与政策分析: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梳理和分析,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
四、研究方法1.收集数据:通过文献调研、企业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2.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
3.技术评估和经济评价:根据已有的技术和经济评价方法,对项目进行技术评估和经济评价。
4.环境评估:运用环境评价方法,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估。
五、研究计划1.第一阶段(一个月):进行调研,搜集相关数据和信息,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
2.第二阶段(两个月):开展技术研究,分析已有的污泥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技术。
3.第三阶段(一个月):进行经济评价和市场分析,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市场潜力。
4.第四阶段(一个月):进行环境影响评估,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和风险管理方案。
污泥处理处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的:污泥是水处理工程中产生的含有固体颗粒和水分的废弃物,对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本项目旨在研究污泥处理处置项目的可行性,探索有效的污泥处理技术,并为相关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二、项目内容:1.污泥产生及组成分析:分析污泥产生的原因和规模,并对污泥的组成进行分析,包括有机物含量、重金属含量等。
2.污泥处理技术研究:对常见的污泥处理技术进行研究,包括干化、焚烧、堆肥等方法,比较它们的优劣势。
3.污泥处理过程及效果评价:选择合适的技术进行实验室小试和中试,评估污泥处理的效果,包括固体、液体及气体等各环节的处理效果。
4.经济效益分析:对污泥处理处置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包括投资成本、运营成本、项目收益等指标。
5.环境影响评价:对污泥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包括水、气、土壤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于污泥处理处置项目的需求逐渐增加,市场潜力巨大。
2.技术可行性:污泥处理技术已有一定的成熟度,并且不断有创新技术的出现,可以选择适用的技术进行污泥处理。
3.经济可行性:投资成本较高,但污泥处理处置项目具有稳定的市场收益,可以通过合理的经营管理获得较好的回报。
4.环境可行性:正确选择和使用污泥处理技术,同时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可以将环境影响降到最低,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四、项目实施计划:1.污泥产生及组成分析:1个月。
2.污泥处理技术研究:2个月。
3.污泥处理过程及效果评价:3个月。
4.经济效益分析:1个月。
5.环境影响评价:1个月。
6.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1个月。
五、预期效益:1.通过研究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可以为污泥处理企业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提升企业的水平和竞争力。
2.实施污泥处理处置项目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污泥处理处置项目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以为相关企业带来稳定的收益。
污泥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摘要:
本报告旨在对污泥处理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以评估投资回报率和
风险,并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对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法规政策、成本效益等因素进行分析,证明了该项目的可行性。
建议在项目执行前进
一步考虑资源利用、环境影响和社会可持续性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项目
的成功实施。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
1.3研究方法
二、市场需求分析
2.1污泥处理行业概述
2.2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
2.3污泥处理项目的机会与挑战
三、技术可行性分析
3.1污泥处理技术概述
3.2技术先进性评估
3.3运营与管理技术可行性
四、法规政策分析
4.1污泥处理相关法规政策
4.2政府支持与激励政策
4.3市场准入与监管环境
五、成本效益分析
5.1建设投资成本分析
5.2运营与维护成本分析
5.3收益预测与投资回报率分析
六、风险评估
6.1技术风险评估
6.2市场风险评估
6.3法规政策风险评估
6.4财务风险评估
七、项目建议
7.1资源利用与环保考虑
7.2社会可持续性分析
7.3项目风险管理措施
八、结论
关键词:污泥处理、可行性研究、投资回报率、风险评估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内容,请提供更多要求或补充信息。
污泥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污泥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旨在解决城市污水处理工厂产生的废污泥问题。
由于污泥的含水量高、体积大,不加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进行有效的污泥处理是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对污泥处理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工厂每天产生大量的污泥。
传统的处理方式主要是运输到农田进行堆肥或填埋。
然而,这种方式存在着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风险,且浪费了污泥中的有机物和能源。
因此,研究开发一种高效、环保、经济的污泥处理技术势在必行。
三、目标与方法本项目的目标是开发一种可行的污泥处理方案,将污泥转化为可再生能源或高附加值的产品。
通过文献调研和实地考察,我们将评估不同的污泥处理技术,并进行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的分析。
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1. 文献调研:收集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专利和标准,了解目前污泥处理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2. 实地考察:参观污水处理厂和污泥处理设施,了解各种污泥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与相关专家进行交流。
3. 技术评估:评估不同污泥处理技术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可行性,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方法。
4. 经济分析: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和投资回报率计算,评估不同方案的经济可行性。
5. 环境分析:分析各方案对土壤、水质和空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评估各方案的环境效应。
6. 社会分析:考虑各方案对就业、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贡献,评估各方案的社会可行性。
四、可行性研究结果经过对不同污泥处理技术的评估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物理处理技术(如压滤和干化)适用于水分较少的污泥,处理效果较好,但处理成本较高。
2. 化学处理技术(如热解和气化)适用于含有大量有机物的污泥,能够转化为可再生能源,但存在能耗大、设备复杂等问题。
3. 生物处理技术(如好氧消化和厌氧消化)适用于处理大量污泥,并能够利用污泥产生的沼气发电,但需要较长的处理周期。
污泥处理可行性研究报告污泥处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污泥是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态废弃物,含有一定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等,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于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报告将对污泥处理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污泥处理的可行性,包括处理方法的选择、处理技术的成熟度、经济性和环境影响等方面,并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三、研究内容1. 污泥处理方法的选择:研究并比较不同的污泥处理方法,如焚烧、堆肥、填埋等,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2. 处理技术的成熟度:调研并评估当前污泥处理技术的成熟度,包括处理过程的稳定性、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等。
3. 经济性评估:对不同的污泥处理方法进行经济性评估,包括投资成本、运营成本和收益预测等方面。
4. 环境影响评估:分析污泥处理对环境的影响,包括空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风险评估,以及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评估等。
5. 风险评估和管理:评估污泥处理中的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
四、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目前污泥处理的最新成果和技术。
2. 采样分析: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采集污泥样品进行化学组分和生物学特性等分析。
3. 实验模拟:针对具体的污泥处理方法,设计并开展实验室模拟实验,评估处理效果和风险。
4. 经济和环境评估:基于收集的数据和实验结果,进行经济和环境评估。
5. 风险评估和管理:分析污泥处理中的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
五、预期成果1. 污泥处理方法的选择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对应的污泥处理方法选择建议。
2. 处理技术的成熟度评估:评估和分析当前污泥处理技术的成熟度和发展潜力。
3. 经济性和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撰写污泥处理方法经济性和环境影响的详细评估报告。
4. 风险评估和管理策略:提出污泥处理中存在的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
污泥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污泥处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尊敬的领导:
《污泥处理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经我司研究编写的,旨在帮助领导分
析污泥处理项目的可行性,并为领导提供参考。
一、污泥处理的背景和意义
1、污泥处理的背景
污泥是一种浅表污染物质,指流动液体或固态物质,由腐蚀剂、悬浮物、水浊度、有机物质和微生物组成,产生于工业废水、生活饮用水、污
水处理等活动中。
污泥是影响水质、土壤环境、地表水循环的重要污染物,严重危害当地人民的健康,破坏整体水环境。
2、污泥处理的意义
污泥处理的意义在于:1)能够有效减少污泥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减少对水源污染的危害;2)减少污泥的堆积,有利于节约土地的利用,
降低污泥处理成本;3)有助于改善水源的质量和水环境的质量,有利于
促进当地发展。
二、污泥处理原理
污泥处理(采用生物处理的方式)主要分为筛分、沉淀、滤过和脱水等
步骤。
1、筛分:采用筛分机将污泥分离出来,以脱离细菌细胞悬浮体和有
机颗粒等有害物质。
2、沉淀:将污泥放入反应容器,加入合理的沉淀剂,使悬浮物沉积,提高污泥的清洁度。
污泥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查阅书籍和网络资料以及专家论文,把污泥处理项目的研究完整的
分析清楚,介绍项目投资预期收益以及未来可更新发展的可行性。
摘要
随着污染环境日益严重,污泥处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可行性研究是用来评估一个治理项目或者发展项目,判断是否值得实施的
一种方法。
本文针对污泥处理项目,对该项目的投资主体,投资预期收益,主要建设内容,配套技术,生产成本,社会效益及环境影响等要素进行研究,以及提出了未来可更新发展的可行性分析,以期为投资者提供参考和
建议,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污泥处理项目可行性
一、绪论
污泥的处理是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生态环境
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污泥一般以非常规的方式处理,如堆肥、烧结锻炼
或深埋,这种过程不仅使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系统,而且会产生臭气、涝水
和垃圾问题。
同时,传统处理方法基本上没有采取任何控制措施,因此,
为了改善环境污染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把污泥处理到达一定
的标准。
污泥处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污泥是生活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等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
传统处理方式往往采用填埋或焚烧方式,但这些方式会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污泥处理的可行性,寻找更加有效、环保的处理方式。
二、研究内容1. 污泥特性分析:通过实验室测试,对污泥的pH值、水分含量、有机物含量、重金属含量等进行分析,了解污泥的基本特性。
2. 处理技术比较:对比目前常用的污泥处理技术,如厌氧消化、好氧消化、热压水解等,分析各种处理技术的优缺点。
3. 处理效果评价:选择一种或多种污泥处理技术进行试验,评估其处理效果,包括污泥的减量率、有机物降解率、重金属去除率等指标。
4. 经济和环境效益分析:考虑到污泥处理的经济和环境成本,对各种处理技术进行经济和环境效益评估。
5. 结果和建议: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提出污泥处理的最佳方法,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三、研究方法1. 实验室测试:采集不同来源的污泥样品,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的测试。
2. 文献调研: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污泥处理的最新研究成果,为研究提供基础知识和参考。
3. 试验设计:根据研究目的,设计合理的试验方案,包括不同处理技术的比较、处理条件的优化等。
4.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污泥处理效果及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指标。
四、研究预期成果1. 污泥特性分析结果,包括pH值、水分含量、有机物含量、重金属含量等方面的数据。
2. 不同污泥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分析,包括处理效果、经济和环境成本等方面的评价。
3. 一种或多种污泥处理技术的处理效果评估结果,包括减量率、有机物降解率、重金属去除率等指标。
4. 污泥处理的经济和环境效益评估结果,包括处理成本、资源回收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方面的数据。
5. 最佳的污泥处理方法和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五、研究时间安排1. 污泥样品采集和特性分析:2个月。
2. 污泥处理技术比较和试验设计:1个月。
含砷固体废弃物处置项建设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4)第二章项目提出及建设必要性 (6)第三章厂址位置及建设条件 (15)第四章企业含砷污泥产生现状 (20)第五章...工程规模... . (23)第六章工艺方案选择 (24)第七章废渣处置工艺设置 (29)第八章配套管网设置 (30)第九章工程总平面布置.......................................... . (33)第十章节水,节能............................ ........... . (38)第十一章环境影响评价 (41)第十二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44)第十三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 (49)第十四章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计划.................................... (51)第十五章工程投资估算............................ ........... (53)第十六章财务评价........................... ..... ............ . (56)第十七章环境及社会效益分析............................ (62)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1.1.1项目名称50000t/年含砷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项目1.1.2项目承办单位、法人代表项目承办单位: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1.1.3建设地点有限公司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编制单位:某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资格证书编号:1.2研究工作的依据、内容及范围1.2.1研究依据1、关于编制《某有色金属公司废渣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合同;2、《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3、某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协调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黄政办发〔2008〕72号);4、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技术资料;5、工程技术人员调查的有关资料、数据等。
1.2.2研究内容和范围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2.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及市场预测。
3.原料化工料供应来源。
4.工艺技术和主要设备的选择。
5.工程技术方案。
6.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
7.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
8.经济评价。
1.2.3 编制原则1、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政策,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2、在厂区总体规划和公司经济发展战略思想指导下,根据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环境条件,使工程建设和企业生产发展相协调,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的效益。
3、本着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原则,采用先进的废渣处理技术,减少废气排放,达到废弃物综合利用,节约资源,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
4、用高效、低耗、投资少、运行费用低、运行稳定、操作管理方便、可靠成熟的废渣处理工艺,确保废弃物达到综合利用,和安全达标的处理效果。
5、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妥善处理废渣处理工程中产生的各种物质,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6、编制中遵循国家防火、安全、劳动保护等有关规定和规范。
1.3项目概况1.3.1项目的提出某有色是某省规模最大的一家以生产阴极铜为主,同时兼营黄金、白银、硫酸等产品的企业,在全国同类企业中排名第五位。
公司已成为集采矿、选矿、冶炼、化工、压延加工、余热发电、综合回收、科研设计、地勘井巷、建筑安装、机械修造、动力运输等于一体的国有特大型铜业联合企业,是国内五大铜原料基地之一。
公司总部位于青铜文化发祥地——某省某市,下属7家控股公司:公司生产和销售粗铜、阴极铜、铜精矿、硫酸、磷肥、黄金、白银、硫酸镍、铂、钯、硒、铁精矿、硫精矿、无氧铜杆、彩色铝型材、水泥等产品;从事矿产采选、有色金属冶炼、建筑工程等设计、建设和技术服务;自营和代理矿产品及设备的进出口业务、来料加工、对外贸易和期货交易。
通过持续不断的进行技术改造和工艺革新,公司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具有年采矿240万吨、选矿342万吨和阴极铜25万吨、黄金4000公斤、白银120吨、硫酸60万吨、铁精矿35万吨、铜材加工10万吨的年生产能力。
冶炼诺兰达炉及配套的制酸、制氧、余热锅炉系统等主要生产设备,具有国际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先进水平。
众所周知含砷废渣主要来自冶炼废渣、处理含砷废水和废酸的沉渣、从整个有色冶金系统来看,进入冶炼厂的砷,除一部分直接回收成产品白砷(如从高砷烟灰中直接提取白砷)外,其它的含砷中间产物最终几乎都进入到含砷废渣中。
某有色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其含砷废渣储存量也在不断增加,现有的稳定化技术,只能暂时解决含砷污泥堆放问题。
为了彻底解决含砷污泥对环境的危害,必须寻找一条既切实可行,又经济可靠的处置之路。
1.3.2建设内容与规模项目为废渣处置及资源化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 一期工程新建一条年处理规模为5,0000吨的废渣脱砷流水线;2,配套建设一条脱砷后废渣资源化流水线:3. 配套管网工程包括废水管道。
1.3.3设计处置的废渣质量指标指标废渣处置前后对比处理量t/d 含量:g/t通过上表可知,将含砷污泥进行资源化处置以后,彻底解决了长期储存的含砷废渣,真正实现含砷废渣零排放。
同时也为企业解决发展的障碍。
1.3.4含砷污泥资源化工艺本项目经过比较几种常用含砷污泥处理工艺,针对某有色金属公司现存污泥特点,首先通过煅烧炉分离提取砷,形成的含砷蒸汽经过冷却回收处理,然后通过湿法回收有价金属,而后将污泥资源化制成建筑材料。
1.3.5项目实施进度本项目自开工报告批准之日起,至建成投产约需12个月。
1.3.6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需财务分析人员进行分析)本项目总投资221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000万元,建设期财务费用48万元,铺流动资金172万元。
所需资金由企业自筹解决。
1.3.7主要经济指标1.4结论与建议该项目实施后,使原有废弃的含砷污泥得到资源化利用,即可变废为宝、实现含砷废渣零排放,保护环境,又节约了能源,属于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政策鼓励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本项目通过对某有色公司污泥资源化项目建设,使长期储存的含砷废渣得到资源化处置,充分利用现有先进技术,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化综合利用。
项目建成后,将减少企业污染物的排放,降低污染物指标,极大地改善周边区域的地下水水质及环境状况,保证当地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为某有色公司今后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项目运行中应加强环保监督管理,保证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良好的处理效果。
建议项目承办单位要加快前期工作,积极落实建设资金,尽量早日开工,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该项目可能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该工艺在含砷废渣高温脱砷环节的应用,但在有价金属回收及资源化处置上属新技术。
因此,该项目要充分考虑工艺的先进性与技术的可靠性,产品质量既要高又要稳定,唯有如此才能产生最大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了保证该项目能顺利、稳妥的建成投产,建议注意以下几点: 1.争取政府在政策、财政等方面的支持,使企业发展有一个稳定、积极的社会环境;2.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原则,含砷污泥治理技术要在充分论证试验的基础上使用,投入了这部分建设资金,就要保证处置设施可靠、稳定、长期运行;3.加强对含砷污泥的检测,充分发挥设施脱砷效果,充分回收有价金属,减少处置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4.由于项目采用先进设备、技术和工艺,承办单位应注意员工的培训,使之尽快掌握操作技术和提高管理水平,以保证质量、降低成本。
项目实施后,原有污泥中各种重金属及砷的化合物得到消减。
并最终实现全部资源化处置,经财务评价,本项目新增收益高于新增的成本费用,可保本运营乃至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并且环保及社会效益显著。
第二章项目的提出及建设必要性2.1项目承办单位概况某有色金属公司始建于1953年,经过50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集采矿、选矿、冶炼、化工、压延加工、余热发电、综合回收、科研设计、地勘井巷、建筑安装、机械修造、动力运输等于一体的国有特大型铜业联合企业,是国内五大铜原料基地之一。
公司总部位于青铜文化发祥地——某省某市,下属7家控股公司:某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某有色鑫诚铜业有限公司,某有色金生铜业有限公司、某金谷铜业有限公司、常州市大江铜业有限公司、某金兆铜业有限公司,佛山张铜某铜产品有限公司;1家参股子公司——中铝某铜板带有限公司。
近年来,公司先后获得“全国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全国外贸质量效益型企业”、“全国质量管理活动优秀企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单位”等荣誉称号。
今后五年,公司将通过实施“资源开发、规模提升、结构调整、资本营运、人才强企”五大战略,使公司的资产总额和销售收入在2006年的基础上翻一番,销售收入达200亿元以上,在资源状况、生产规模、产业结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等方面达到一流铜企业的水准。
上月初,由国内机构评选出的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位于某某的某有色凭借326.49亿元的年营业收入位居239位,较2010年上升了14位。
2.2项目背景我国砷矿资源丰富,探明储量为世界总储量的70%,砷在农业、电子、医药、冶金、化工等领域具有特殊用途,可用于制取杀虫剂、木材防腐剂、玻璃澄清脱色剂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砷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目前全世界砷的年产量(以As2O3计)约6万t。
砷污染是指由砷或其化合物所引起的环境污染。
砷和含砷金属的开采、冶炼,用砷或深化合物作原料的玻璃、颜料、原药、纸张的生产以及煤的燃烧等过程,都可产生含砷废水、废气和废渣,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有色金属的冶炼过程中,大量的砷化物被引入环境,污染水源,危害人体健康,因此人们对砷毒危害已给予了极大关注。
我国《工业企业卫生标准》规定:地面水中砷最高允许质量浓度为0.04 mg/L,居民区大气中砷化物(按砷计)日平均最高允许质量浓度为0.003mg/m3。
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规定:砷及其无机化合物最高允许质量浓度为0.5 mg/L。
采用现代废水处理技术,含砷废水可以较易实现达标排放,然而,冶炼过程产生的固体含砷废物以及处理废水、废酸产生的含砷沉渣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目前还没有得到彻底根治,大量有价金属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含砷废物的排放现状与环保部门的要求仍相距甚远。
长期以来含砷废物大多采用囤积贮存的方法处理,在大量含砷废渣涌入环境的今天,对其无害化处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某有色金属公司,现有的污染治理设施齐全,运转正常,各项排放指标基本达到标准要求。
治污设施亦能满足生产需要。
由于现有污水处理,污酸处置,及冶炼废渣每天约5∽6吨含水50%的含砷废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