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2017考研政治思修主观题常用的“原则精神”考点
- 格式:pdf
- 大小:244.85 KB
- 文档页数:5
2017年考研政治思修容易出大题的知识点思修是很多同学在政治复习的时候认为比较简单的一部分,很多同学在思修复习上不是很重视,虽然题目可以答出来,但是都答得不是特别标准,语言不够专业化。
勤思考研给17年考生整理了思修容易考大题的知识点,大家在复习的时候可以自己尝试做详细整理。
一.如何端正人生态度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二.如何实现人生价值1.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2)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2.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2)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3)立足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
(4)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3.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1)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2)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三.如何科学对待人生环境1.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3)合理的调控情绪(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2.促进个人和他人的和谐(1)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平等原则——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
诚信原则——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
宽容原则——促进个人和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
互助原则——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
(2)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3.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1)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2)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3)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4)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4.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1)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2)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3)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生态。
以上关于如何端正人生态度、实现人生价值、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的问题在考试中可以结合当今的时政热点,比如“就业创业问题”“生态文明问题”等来命制分析题,由于这部分考试中比较重要,所以需要大家在这些知识点上多花些时间和精力,为以后的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7考研政治思修重要考点1.爱国主义部分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但不是说爱国主义要求必须爱社会主义;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要始终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反对全球政治和文化一体化;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开放。
2.人生价值部分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方面体现出来。
其中,三者中起决定作用和核心作用的是人生目的。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或者;人生态度回到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崇高的、科学的人生观。
反对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人生观。
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是社会价值,是贡献程度的大小。
人生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3.道德总论部分道德的本质是对社会关系的反映。
道德基本功能有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其中调节功能是最重要、最突出的社会功能。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内容:国家意识、仁爱原则、谦敬礼让、诚信一致、追求境界、重视道德践履和主体能动作用。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集体主义,基本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也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4.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公共法律规范的作用有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
其中指引作用是法的首要作用。
5.法律部分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骨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包含: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和权利义务四个观念。
法律思维方式有四种:讲法律,以法律为准绳。
讲证据,证据具有客观性、合法性和关联性。
讲程序,程序公正是法治的核心。
1.做忠诚的爱国者/52(一)推进祖国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反对“台独”分裂图谋(二)促进民族团结(三)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旅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2.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60(一)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树立突破陈旧陋习的自觉意识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和勇气树立以创新创造为目标的志向(二)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三)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基础培养创新型思维方式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前提积极投身实践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关键3.正确认识人生矛盾/71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幸福观、生死观4.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原则/84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5.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108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切实加强道德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要破解的难题更多,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大,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会更大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6.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7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8.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在依据上,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与人治思维在依据上,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处理法律问题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而人治思维的本质是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它主张凭借个人尤其是掌权者、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德性和才智来治国平天下。
在方式上,法治思维以一般性、普遍性的平等对待方式调节社会关系,解决矛盾纠纷、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而人治思维漠视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按照个人意志和感情进行治理,治人者以言代法、言出法随、朝令夕改,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
2017考研已经拉开序幕,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考研复习资料。
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准备了考研政治方面的建议,希望可以助考生一臂之力。
同时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考研集训营、专业课辅导、精品网课、vip1对1等课程,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
一、核心理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是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处理人事争议的法定途径是申诉、控告、仲裁、诉讼。
·大学生正确的择业观第一要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第二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第三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大学生正确的创业观包括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大学生要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爱情是人的社会属性与人的自然属性相结合的异性间的崇高感情,包括三要素性爱、理想和责任。
·婚姻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由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
·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有婚姻自由原则、一夫一妻原则、男女平等原则、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原则、夫妻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
·结婚是男女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
·结婚必备的三个条件男女完全自愿、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男22岁,女20岁)、符合一夫一妻制。
·禁止结婚的条件有两种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禁止结婚。
·离婚是指夫妻双方依照法定程序解除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
·离婚两大原则保障离婚自由、反对轻率离婚。
2017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必知重点概念”在思修复习时要抓住以下为几个重点概念: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掌握这些重点概念,才能在内容繁多的政治复习的过程中抓住重点。
1、.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1)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指—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民族精神的内涵:第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第二,团结统一;第三,爱好和平;第四,勤劳勇敢;第五,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精神,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它既植根于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中,又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
(2)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两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1)时代精神的内涵①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改革创新,包含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它方面的创新。
②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③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2017考研政治:思修重点总结第七章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三个方面的核心要义。
(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做主的治国方略。
二、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1、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1)法律至上。
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
1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是指法律在本国主权范围内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2法律的优先适用性,是指当同一项社会关系同时受到多种社会规范的调整时,要优先考虑法律规范的使用;3法律的不可违抗性,是指法律必须遵守,违反法律要受到惩罚。
(2)权力制约。
权力制约分为权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四项要求。
(3)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
(4)人权保障。
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障和司法保障。
1宪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2立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3行政保障是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4司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
正当程序。
正当程序具有合法性、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等基本特征。
2、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1学习法律知识;2掌握法律方法;3参与法律实践;4养成依法办事习惯。
三、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1、尊重法律权威的意义重大,表现为:(1)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2)尊重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3)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4)尊重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2017年全国研究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主观题常考理论全国研究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的复习准备已经开始。
其中马克思基本原理是比较难的知识点,文都网校老师在这里为大家总结一下历年主观题中会出现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概论。
1. 物质世界和实践(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意识的起源和本质)2. 唯物辩证法(两大特征:三大规律:联系与发展的环节—六大范畴)3. 客观性和主管能动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可以被完全认识的,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应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的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物质生活运动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不是物质的运动。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运动和静止: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
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稳定性、有条件性。
2017考研政治:思修重点总结第四章一、道德及其历史发展1、道德的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2、道德的功能与作用(1)道德的主要功能包括认识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
1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2道德的规范功能是在正确的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职业领域、社会公共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3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2)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1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影响;3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4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5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二、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中国革命道德:(1)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2)是对中国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发展;(3)是中华传统美德新的升华和质的飞跃;(4)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道德财富。
三、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1、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切实加强道德建设。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2)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要破解的难题更多,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大,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会更大。
推进改革全面深化,需要有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引领。
(3)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4)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2)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知道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型原则。
考研政治思修常考的单选题知识点第三部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NO.11.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2. 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在这个问题上,爱国与否是最基本的政治原则。
3.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热爱祖国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团结统一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
4.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中国共产党永臊生机的源泉。
5.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物质承担者,但不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
6.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应当成为我们时代最崇高的精神。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
7. 个人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
8.人生观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核心是人生目的。
人生观回答的根本问题就是“人为什么活着”问题。
9.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10. 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11.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人关系的协调。
脱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就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当代世界出现的尖锐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12. 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特定的意识形态,从本质上讲是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13. 在中国传统道德的发展演化中,公私之辩始终是一条主线。
“公义胜私欲”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
14. 道德建设核心的问题,实质上是一个“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