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药品贮藏管理保障医院用药安全
- 格式:pdf
- 大小:339.97 KB
- 文档页数:4
加强医院药房药品的质量管理,确保用药安全摘要:医院药房的药品质量管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近年来药品质量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包括药品假冒伪劣、不合格药品的流入、药品保存和分发不当等,这些问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医院药房质量管理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不仅可能导致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下降,还可能引发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和医疗事故。
因此,为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迫切需要加强医院药房药品质量管理,并采取一系列综合性措施,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合规性和透明性,为患者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保障。
本文通过探讨如何有效加强医院药房药品质量管理,提出在实际中可以采取的措施,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医院药房;药品;质量管理;用药安全引言:加强医院药房药品质量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减少药品相关的不良事件和医疗事故,这样不仅可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还有利于维护医疗机构的声誉和信誉。
因此,医院药房必须确保药品的质量和使用得当,以降低患者遭受药物相关风险的可能性。
用药安全不仅是医疗服务的核心价值之一,也是患者信任医疗体系的基础,在此情况下医院药房药品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一、在医院药房药品的质量管理中用药安全的重要性用药安全是医疗领域的核心原则之一,它涵盖了药品的质量、正确用药、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的监测和预防等多个方面。
合格的医院药房需要确保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防止假冒伪劣药品的流入,提供准确的药品信息,以及培训医护人员和患者,以确保正确的用药实践。
药品治疗在患者康复和健康维护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用药安全的保障对于预防用药错误、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坚定地强调和实践用药安全原则,医疗机构才能履行其对患者的责任,确保他们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
二、加强医院药房药品质量管理的措施(一)落实人员培训与资质要求在医院药房药品质量管理中,需要有明确的人员培训与资质要求,药师的培训和认证至关重要,因为他们是药物专业知识的关键提供者。
卫生院药事管理整改措施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和药品市场的日益繁荣,卫生院药事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当前卫生院药事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药品质控不严、药品采购不规范、药师队伍建设不足等。
为了提高卫生院药事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本文提出了以下整改措施。
一、加强药品质控管理1. 建立完善的药品验收、储存、养护、分发、回收和报废制度,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2. 设立药品质控小组,定期对药品进行质量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3. 加强对药品供应商的审核,确保供应商合法合规,严把药品采购关。
4. 定期对药房人员进行药品质量管理培训,提高药师的药品质量管理意识。
二、规范药品采购和供应链管理1. 建立公开、透明的药品采购流程,实行招投标制度,确保药品采购的公平性。
2. 加强对药品价格的监管,遏制药品价格上涨,减轻患者负担。
3. 优化药品供应链,减少药品流通环节,降低药品价格。
4. 与具有良好信誉的药品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药品供应稳定。
三、加强药师队伍建设1. 提高药师地位,加强药师的职业培训,提高药师的专业素质。
2. 建立药师激励机制,鼓励药师积极参与药事管理,提高药师的工作积极性。
3. 加强药师与医生的沟通与合作,提高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
四、提高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1. 建立完善的用药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生用药行为的监管。
2. 开展用药安全培训,提高医生和患者的用药安全意识。
3. 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用药安全问题。
4. 推广临床路径和药物指南,规范医生用药行为。
五、优化药事服务流程1. 建立一站式药事服务窗口,提高药事服务效率。
2. 加强药房与临床科室的沟通,确保药品供应与临床需求相匹配。
3. 优化药品调配流程,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4. 提供个性化药事服务,如药物咨询、用药指导等。
六、加强药事管理信息化建设1. 建立药事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药品采购、储存、分发、使用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
加强病区贮存药品管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摘要] 目的分析和总结病区贮存药品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方法由药剂科、医务部和护理部联合对各病区贮存药品的贮存条件与管理措施等进行医疗质量检查。
结果各病区普遍缺乏与之相匹配的贮存药品的条件和有效的管理措施,存在药品的标识不清、拆零药品管理混乱等问题。
结论应加强加强病区贮存药品管理,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贮存药品;药品管理;用药安全为方便患者用药,可根据情况,在病区贮备少量药品作基数药, 药师在病区贮备药品的管理中应对药品质量起到监管的作用,要定期到病区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品种、数量、外观、质量、有效期、保存条件等[1]。
病区所贮存的药品主要是用于病区危重病人的及时抢救及其他临时处置用药,它是药品在医院流通的终端环节,管理如有疏漏,将直接影响到住院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有危及生命的后果。
本院在2007年上半年由药剂科、医务部和护理部联合对所有病区贮存药品进行医疗质量检查,从中发现了不少药品管理问题,本文针对有关病区贮存药品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
1 病区贮存药品管理中存在问题1.1 缺乏药品管理的“硬件”条件和“软件”建设的相对不足如有的科室未安装空调、无符合要求的保管专柜、设备及容器等;大多数科室没有制订相应的病区药品管理制度、质量检查制度与标准操作规程等。
1.2 未规范制订药品基数,药品配备不合理所有科室都无法提供药品目录或基数明细,有些科室备药过多,包括一些热销药和贵重药品。
1.3 药品的标识不甚清楚部分科室内服和外用药品的分类与标识不够清楚,高危药品无特殊警示标识、特殊药品所要求的标签不规范。
1.4 拆零药品管理混乱,存在安全隐患有些拆零药品无法确认其生产批号、生产厂家和效期,某些科室药瓶里还查到霉变、潮解的药片。
1.5 精神药品、麻醉药品管理不到位检查所有科室都未设精神药品专柜,大多数科室能执行有关麻醉药品管理条例规定,但少部分科室对麻醉药品缺乏防范意识。
药剂科工作总结加强药品质量监管确保用药安全药剂科是医院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门,其职责是药品的采购、配制、储存和分发,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
为了确保药品质量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本文将对药剂科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加强药品质量监管的措施。
一、药剂科的工作总结药剂科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充分发挥了药品质量监管的重要作用。
经过全体药剂科员的共同努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1.严格药品采购管理药剂科积极与供货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进行采购合同的评估和更新,并加强对供应商资质的审查。
同时,加强与药品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及时了解市场上药品的质量情况,确保采购到符合标准的药品。
2.加强药品质量检验药剂科建立了完善的药品质量检验体系,对每批进货药品都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抽样化验。
同时,药剂科员参加相关培训,更新检验方法和技术,提高药品质量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规范药品储存和分发药剂科加强了对药品储存环境的监控和管理,保证药品处于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存放。
此外,严格执行“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药品的有效期限。
同时,在药品分发过程中,药剂科员对药品进行核对和确认,杜绝分发过程中的错误。
4.加强药品使用指导药剂科注重对医务人员的药品使用指导工作,提供相关的药品说明书和用药指南,确保医务人员正确用药,避免药品误用导致的不良反应。
此外,药剂科还定期组织用药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用药安全意识。
二、加强药品质量监管的措施为了进一步加强药品质量监管,保障用药安全,药剂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药品质量监管的长效机制药剂科将建立一个完善的药品质量监管的长效机制,制定详细的工作制度和流程,并定期对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2.加强对供应商的审核和管理药剂科将进一步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严格审核供应商的资质,确保其具备良好的生产和质量管理能力。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及时终止合作,寻找更加可靠的药品供应渠道。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药房药品的保存管理,确保药品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药品储存原则1.药品储存应遵循“先进先出、近期先出、分类储存、分区管理”的原则。
2.药品储存应保证药品质量,避免因储存不当而影响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
3.药品储存应便于管理,便于调配,确保药房工作的正常运行。
三、药品储存设施与条件1.药房应配备符合药品储存要求的库房,库房内应通风、干燥、避光、防潮、防鼠、防虫。
2.药品储存库房应配备温湿度自动调控设备,确保库房温湿度在规定范围内。
3.药品储存库房应设置药品分类存放区域,如常温区、阴凉区、冷库区等。
四、药品储存管理1.药品入库管理(1)药品入库前,应核对药品的名称、规格、批号、有效期、生产日期等,确保药品符合规定。
(2)药品入库时,应按照药品类别、规格、批号等分类存放,做好入库登记。
(3)入库药品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不合格药品不得入库。
2.药品储存管理(1)药品储存时应按批号、规格、剂型等进行分类存放,确保药品不混淆。
(2)药品储存时应保持整齐、清洁,垛底离地、离墙、离顶的距离应符合规定。
(3)易串味药品、易潮解药品、易燃易爆药品等应分开存放,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药品储存期间,应定期检查药品质量,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处理。
3.药品出库管理(1)药品出库前,应核对出库药品的名称、规格、批号、有效期等,确保出库药品符合规定。
(2)药品出库时应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优先出库近期到期的药品。
(3)药品出库时,应做好出库登记,并确保出库药品的准确性。
五、药品养护管理1.药品养护人员应定期对药品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药品养护人员应做好药品养护记录,包括检查日期、检查结果、处理措施等。
3.药品养护人员应定期对库房温湿度进行监测,确保库房温湿度在规定范围内。
六、奖惩措施1.对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药品质量,取得显著成绩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1篇一、前言药品管理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院药品管理工作在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全体药学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将本年度药品管理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药品质量管理1. 严格执行药品采购、验收、储存、分发等环节的规章制度,确保药品质量。
2. 定期对药品储存环境进行检查,确保药品储存条件符合要求。
3. 加强药品效期管理,定期对效期药品进行自查,及时处理过期药品。
4. 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及时上报、分析、处理。
二、规范药品使用1. 严格执行药品处方管理制度,加强处方点评,规范临床用药。
2.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控制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
3. 开展合理用药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
4.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对临床用药过程中发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及时上报、分析、处理。
三、优化药品供应1. 优化药品采购流程,提高药品采购效率。
2. 加强与药品供应商的沟通与协作,确保药品供应稳定。
3. 完善药品库存管理,降低库存成本。
4. 开展药品盘点工作,确保药品账实相符。
四、提升药学服务水平1. 提高药学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药学人员培训。
2. 开展药学咨询服务,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
3. 加强药学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与协作,提高临床用药效果。
4. 积极开展药学宣传工作,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意识。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部分医务人员对药品管理制度理解不透彻,导致药品使用不规范。
改进措施: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对药品管理制度的认识。
2. 存在问题:药品库存管理不够精细,存在库存积压现象。
改进措施:优化药品库存管理,降低库存成本。
3. 存在问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率不高。
改进措施: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上报意识。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里,我院药品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目的为了加强医院药库管理,确保药品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药品使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药库的药品采购、验收、储存、配送、使用等各个环节。
三、人员管理1. 药库工作人员应具备药学专业知识,熟悉药品管理法规,遵守职业道德。
2. 药库负责人应具备中级以上药学专业技术职称,熟悉药品管理法规,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责任心。
3. 药库工作人员应接受药事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培训,并建立个人档案。
四、药品管理1. 药品采购(1)药品采购应以国家药品目录为基础,根据临床用药需求,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
(2)采购人员应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及相关规定,选择有资质的药品供应商。
(3)采购药品应确保质量合格,严禁购进假冒伪劣药品。
2. 药品验收(1)验收人员应具备药学专业知识,熟悉药品质量标准。
(2)验收时,应仔细核对药品的名称、规格、批号、有效期、生产日期等信息。
(3)验收合格的药品,应办理入库手续,并做好记录。
3. 药品储存(1)药品储存应按照药品性质分类存放,确保药品质量。
(2)药品储存库房应具备通风、干燥、避光等条件,避免药品受潮、霉变。
(3)特殊药品(如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等)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储存。
4. 药品配送(1)药品配送人员应具备药学专业知识,熟悉药品配送流程。
(2)配送药品应确保包装完好,运输过程中避免药品受损。
(3)配送药品应及时送达各科室,并做好记录。
5. 药品使用(1)临床科室在使用药品时,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医师处方使用。
(2)患者用药前,应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
五、监督检查1.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我院药库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药品质量。
2. 药库负责人应定期组织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应予以严肃处理。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药库负责人负责解释。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药品库房安全管理,确保药品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药品库房,包括药品储存、养护、出库、入库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药品库房安全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质量第一,安全第一;2. 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律法规;3. 严格规范操作流程;4. 强化责任意识,确保药品安全。
第二章人员管理第四条药品库房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 具有药学相关专业学历或具有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2. 熟悉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和药品知识;3.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4. 通过药品库房管理人员岗位培训。
第五条药品库房管理人员职责:1. 负责药品库房的日常管理工作;2. 负责药品的验收、储存、养护、出库、入库等工作;3. 负责药品库房的消防安全、防盗、防潮、防虫等工作;4. 负责药品库房的卫生清洁和设备维护;5. 负责药品库房的出入库记录和统计工作。
第三章药品管理第六条药品入库管理:1. 药品入库前,应检查药品包装、标签、合格证明等,确保符合规定要求;2. 药品入库时,应进行数量、品种、规格、批号、有效期等核对,确保无误;3. 药品入库后,应按照药品性质分类储存,并做好入库登记。
第七条药品储存管理:1. 药品应按照药品性质、分类、规格、批号、有效期等进行分区储存;2. 药品储存库房应保持通风、干燥、防潮、防虫、防鼠等;3. 药品储存期间,应定期检查药品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八条药品出库管理:1. 药品出库前,应核对出库单据,确保出库药品与单据相符;2. 药品出库时,应按照药品性质、分类、规格、批号、有效期等进行分拣;3. 药品出库后,应及时填写出库记录,并做好统计工作。
第四章消防安全第九条药品库房消防安全管理:1. 药品库房应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并定期检查、维护;2. 药品库房内严禁吸烟、使用明火;3. 药品库房工作人员应掌握消防知识和技能,定期进行消防演练。
医院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医院合理用药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合理用药行为,提高临床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药品的采购、储存、处方、调配、使用、监测、评价等环节。
三、组织机构医院成立合理用药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院合理用药管理制度,组织药品使用监测、评估和指导工作,协调解决药品使用中的问题。
四、药品目录管理医院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医院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并定期更新。
五、药品采购管理医院药品采购应遵循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优先采购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
采购部门应建立药品采购记录,对药品采购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六、药品储存管理医院应建立药品储存管理制度,对药品储存环境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药品质量。
药品储存部门应定期对药品进行盘点,及时处理过期、变质、损坏的药品。
七、药品处方管理医院应建立药品处方管理制度,规范医师处方行为。
医师在开具处方时,应遵循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避免滥用、超量使用药品。
八、药品调配管理医院应建立药品调配管理制度,对药品调配过程进行监控,确保药品调配准确无误。
药品调配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严格遵守调配操作规程。
九、药品使用管理医院应建立药品使用管理制度,对药品使用过程进行监控,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护士在给药时,应严格核对患者信息、药品信息,确保给药准确无误。
十、药品监测管理医院应建立药品监测管理制度,对药品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理用药问题。
药品监测部门应定期对药品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提出改进措施。
十一、药品评价管理医院应建立药品评价管理制度,对药品使用效果进行评价,为药品采购、使用提供依据。
194中国药事2010年第24卷第2期加强药品贮藏管理保障医院用药安全肖淼生,姜华军,狄伟(郧阳医学院附属十堰市太和医院,十堰442000)摘要:目的为临床合理贮藏药品提供参考。
方法从药品在医院内流通时要停留的库房、药房、病房来分别阐述药品贮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结果与结论药品能否发挥治疗效果,不仅取决于药品本身的内在质量,还与药品是否得到正确的贮藏有极大关系。
关键词:医院;药品;贮藏;用药安全中图分类号:R9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777(2010)02—0194—04ToStrengthenDrugStorageManagementandProtecttheDrugSafetyofHospitalUseXiaoMiaosheng,JiangHuajunandDiWei(ShiyanTaiheHospitalAffiliatedtOYunyangMedicalCollege,Shiyan442000)ABSTRACT:ObjectiveToprovidereferenceforclinicalrationaldrugstore.MethodsFromthestayofdrugsinthestorerooms,pharmaciesandwardsofhospital,todescribetheneededattention.ResultsandConclusionDrugscanplayatherapeuticeffect,notonlydependingontheintrinsicqualityofdrugsthemselves,butalsoonwhetherthestorageofmedicineswascorrect.KEYWORDS:hospital;drug;storage;safetyofdruguse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国家对其实行严格的管制。
无论是医药生产企业必须执行的GMP标准,还是医药流通企业必须遵守的GSP标准,对药品的仓储管理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但在医院内部,却缺少对药品贮藏的有效管理。
这就可能造成药品质量因贮藏条件的不完善而下降。
药品从进入医院开始到最终送达患者手中,通常会在库房、药房、病房3个地方停留,本文从库房、药房和病房这3个方面阐述药品贮藏管理对临床用药安全的影响。
1药品在库房的贮藏库房是药品进入医院的第1关,全院的药品都从这里分发出去。
库房中不仅有成品药,还有满足医院制剂生产而贮藏的原料药,所以库房是院内药品安全的重要一环。
为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医院库房除了在进药时必须严把入库验收关外,药品的贮藏条件、保管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药品的贮藏应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和系统的操作方法。
而库房工作人员不但要具备药学专业知识,熟悉在库药品的性质、质量和特点,更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按药物的理化特性来确定适当的贮藏环境,采取相应的保管方法。
1.1温度对药品贮藏的影响。
温度对药品的贮存影响较大,过冷、过热都可使药品变质。
如温度过高,则使栓剂、软膏剂等性状发生改变,生物制品变性腐败;温度过低则会造成某些溶液剂发生沉淀,乳剂发生冷冻分层,影响药品质量。
《中国药典》根据不同药品的性质分别规定了相应的贮藏温度,有冷藏、凉处、常温等不同表述[1]。
如果药品在储藏时温度达不到要求,对药品的质量势必造成严重的影响,特别是那些不耐热的药品,其性状、含量、效价等质量指标将会明显下降,直接影响到药品的质量。
受温度影响易变质的药品大体可分为4类:①生物制品,如血清、疫苗等,因其组成主要是蛋白质、脂肪,在室温情况下很容易受微生物作用而腐败,温度过低又易引起冻结或析出沉淀而降效甚至作者简介:肖淼生,学士,主管药师;Tel:(0719)8801103;E-mail:syxms@sina.colll万方数据失效。
应存放在冷藏柜内保持2~10℃,切记防冻;②抗生素、糖衣片、膏剂、栓剂、散剂、胶囊剂等,应放在低温问内,温度控制在lO~20℃;③易冻、易析出结晶的药品,冬季应保温贮藏,温度控制在10--,-20℃;④一般药品贮藏温度不超过30℃,而甲醛溶液则保持在>25℃,否则易聚合生成多聚甲醛,呈现混浊或析出沉淀而失效[2]。
1.2水分对药品贮藏的影响。
水分对药品的影响主要有3个方面:①环境中湿度过大,容易使药品外包装霉变、脱落,造成经济损失。
②有些药品吸水性较强,当环境湿度大时,会造成药品受潮而影响药品的质量,一旦这些药品到达患者手中,就会造成安全隐患。
如甘油栓剂、糖衣丸剂、胶类等易吸湿而变软;片剂则因吸湿而膨胀破裂;含脂类结构的药品,如甲基新斯的明、阿司匹林等,在潮湿的空气中均能缓慢水解而失效。
③环境湿度过小也会对部分药品质量造成影响,有些药品特别是原料药暴露在空气中会风化,如:阿托品、硫酸镁、硫酸钠等;还有一些药品在干燥环境中会失去分子中的结晶水而影响质量,如明矾等。
所以,库房应保持合适湿度,尽量减少水分对药品的影响。
对易吸潮、易引湿的药品,应注意保持通风,用除湿机排出空气中的水分,或者用吸湿剂如CaO、木炭等方法减少湿源,使库房内相对湿度保持在<70%[3]。
同时根据天气变化,采取相应措施,或自然通风或密闭保存,以防潮气侵入。
1.3空气中成分对药品贮藏的影响。
药品接触到空气中的氧而发生化学反应,对药品质量造成影响。
一些含酚类、芳胺类、烯醇类结构的药品,如水杨酸钠、苯酚、磺胺类药品易氧化变色,维生素C片暴露在空气中颜色会变黄发暗。
除了氧,C02也会对部分药品质量产生影响,如原料药中醋酸铅会吸收COz而变质。
此类药品在保存中应尽量不与空气接触,采取密封、避光及在阴暗处保存。
1.4光线对药品贮藏的影响。
光对药品贮藏主要是紫外线的影响,紫外线对药品变化可起催化作用,可加速药品氧化分解生成不良物质。
当有氧存在时这种影响更加明显。
如肾上腺素在空气中遇光被氧化而失效。
由于注射剂特殊的剂型特点,和其他制剂比较其对光线显得特别敏感。
如临床常用的维生素C注射液如果不避光保存,颜色就会很快变黄,失去药用价值;维生素D注射液受光线影响不但效价会降低,而且还会降解生成毒性杂质。
所以对遇光容易变质的药品要存放在阴凉干燥处且光线不易直射的地方,窗户挂黑、红两层布窗帘,以防阳光照人。
1.5环境中的微生物对药品贮藏的影响。
环境中有微生物时,特别是环境湿度较大时,容易造成药品本身或包装的霉变。
一些含糖、蛋白质、淀粉、脂肪等营养性物质的制剂,如葡萄糖溶液、氨基酸溶液、各种糖浆剂,特别是中草药糖浆剂,容易滋生细菌而发生霉变,对用药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由于中草药包装没有成药严密,更容易遭受微生物的威胁,所以在保管中草药时要特别注意防止霉变。
1.6对部分特殊理化性质药品的贮藏管理。
有些药品受光热、空气、水分及撞击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可引起燃烧、爆炸,或成为具腐蚀性、刺激性的危险药品。
如高锰酸钾与有机物质磨擦能燃烧爆炸;乙醚易挥发,遇火可燃烧爆炸;无机酸或氢氧化物具有腐蚀性等。
这类药品贮藏时要避免碰撞,防止磨擦倾倒,严禁烟火,远离火源,禁止明火照射和安装电炉,同时库房内应装备各类灭火器、通风器。
1.7对于有效期药品的保管。
如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制剂、脏器制品等,在保管中应经常注意使用期限,随时检查,特别是对期限短(半年或1年)的,应根据近期先用的原则,以防过期失效。
要注意有效期并不等于保险期,在有效期内如果忽视了外界环境因素对药品质量的影响,不按药品性质在规定条件下贮藏,同样会使药品效力降低或失效。
1.8中草药的贮藏管理。
除了以上一些注意因素外,在保管中草药时还应注意防止分解、虫蛀、霉变。
所以要做好库房清洁卫生,严把入库检验关,并保持库房凉爽通风干燥,还要注意对一些容易被虫蛀的药材要经常搬动,必要时可以晾晒。
对中草药的贮藏按所含主要成分不同大致分以下几类:1.8.1含淀粉等糖类较多的药材:如茯苓、山药等,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真菌孢子,在一定的温度与湿度时,由于有营养基质,孢子萌发为菌丝,分泌的酶溶浊药材组织,药材表面很快出现霉斑,同时此类药材容易吸湿回潮,滋生虫害,引起虫蛀,使有效成分降低或失效。
对于易霉变虫蛀的药材,常规采用晒干法或烘干法,使药材中的水分大量蒸发,并利用高温杀死虫卵,保持干燥并贮藏于密闭容器中,必要时进行灭虫。
含淀粉类药材如要保持其粉性,烘干时须慢慢升高温度,以免淀粉遇高热发生糊化。
例如根和根茎类药材,一般质地比较坚硬,可用暴晒法使之迅速达到干燥;但如白芍、郁金等含淀粉多的药材,由于质地疏松,暴晒万方数据后易引起药材表面脆裂,故适宜阴干。
而果实、种子类药材如米仁、芡实等,由于淀粉较多极易霉变虫蛀,轻则结串,重则成空洞,需暴晒后充分干燥装于密闭容器内,也可用酒精喷洒药材,或者与大蒜同贮。
对于已霉变的药材,如果霉斑不严重,可用日晒法去霉;如果霉斑严重,可用50"-60℃热水淋洗除霉,然后干燥;对于质地较硬如附片,由于霉斑不易去除,可采用植物油搽除。
发现虫蛀的药材,可用烘烤法,在温度达到48~52℃时,绝大多数害虫会在短时间内死亡[4]。
1.8.2含粘液质等粘性多糖类的药材:该类药材经晒受热易发生粘糊,改变颜色,如枸杞子、天冬,可适度干燥后用酒精喷匀,用无毒塑料薄膜包紧存放,可保持其色泽不变,又能防止虫蛀。
1.8.3含蛋白质多的药材:动物类药材其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如九香虫、地鳖虫、蜈蚣等,若贮藏不当容易引起虫蛀,不仅在虫体表面可见霉迹,严重时会发展到虫体的腹内,并且也极易滋生虫卵;同时由于蛋白质氧化分解,产生泛油而具有强烈的“哈喇”气味。
贮藏这类药材时必须事先加以充分干燥和清洁,杀灭虫卵,置石灰缸中防止受潮。
也可采取对抗贮藏法,如蕲蛇与花椒同贮。
发现吸潮虫蛀,除狗肾、刺猬皮、鹿筋、水獭干外都可用烘烤法干燥后密封保存L5]。
1.8.4含挥发油成分的药材:叶类、全草类、芳香性花类药材大多含有挥发油,如荆芥、薄荷、藿香、丁香、玫瑰花等。
挥发油为其有效成分,是鉴别药材质量的标志之一,因其在常温下即能氧化分解或自行挥发,所以不宜在烈日下暴晒,应置于通风处阴干,干燥温度不能超过35℃,采用低温低湿措施,宜存放在干燥、阴凉、避光处,以防止挥发油挥发、气味散失、颜色改变而影响药效。
1.8.5含油脂较多的药材:种子类药材大多含较多的油脂,如果长期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受高温影响,其油质逐渐被氧化,产生有机化学反应,造成泛油酸败现象。
如杏仁、桃仁等,不宜烈日暴晒和日光直射,应低温低湿,置于阴凉干燥处贮藏。
如柏子仁既会泛油又易受虫蛀,必要时可投入锅内加热略炒,若倒人适量的麦麸同炒效果更好;炒后筛除麸皮冷后收藏,收到双重效果。
1.8.6含色素、多元酚成分的药材:草叶类药材中的叶绿素、花类药材中的花色素,暴晒后均易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