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景观设计-德国的景观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5.06 MB
- 文档页数:70
德式风格公园设计理念德式风格公园是一种融合了德国传统建筑和自然景观的设计理念,追求自然、简约、大气和文化的结合。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热爱自然的精神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首先,德式风格公园注重自然环境的营造。
它将自然美与建筑美相结合,创造出一个和谐、完美的景观。
公园中的植被多样丰富,如绿茵草地、花坛和树林等,使人们能够亲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享受舒适的环境。
此外,公园中还会设置一些自然的水景,如泉水、小溪、喷泉等,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视觉的艳丽。
这些自然元素的运用使得整个公园更具生机和活力。
其次,德式风格公园注重空间的布局和编排。
公园中的各个景点和建筑物都有其独特的位置和角度,创造出一种流畅、连贯的空间效果。
公园中的建筑多以德国传统的风格为主,如宫殿、别墅和亭子等,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德国的古老城市中。
同时,公园中还会设置一些座椅和休息区,供人们休息和聚会,增加公园的社交功能。
整个公园的空间布局既注重景点的完整性和独特性,又注重步行和游览的便利性,让人们能够自由地探索和欣赏。
再次,德式风格公园注重文化内涵的传递。
公园中的建筑和景点都富有德国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如雕塑、纪念碑和纪念花坛等,让人们了解和感受德国的文化底蕴。
公园中还会设置一些展览区和文化活动区,举办各种文化演出和展览,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德国的艺术和文化。
通过文化的渗透,公园不仅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成为人们学习和领略文化的场所。
总之,德式风格公园是一种将自然、简约、大气和文化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通过自然环境的营造、空间的布局和文化内涵的传递,德式风格公园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学习和领略文化的重要场所。
它不仅是一座美丽的景点,更是一张展示德国传统文化的名片。
德国的景观设计充满了理性主义的色彩,从二次大战后的城市重建到上世纪未的新柏林的建设,理性的光芒一直照耀在德国的上空。
德国到处都是森林河流,墨绿色延绵无际。
在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他们更尊重生态环境,景观设计从宏观的角度去把握规划。
使景观确实体现冥想的空间“或“静思之场所“,它迫使观者去进行思考,超越文学、历史、文化常规,不断地对景观进行理性分析,辩析出设计者的意图及思想,或是从中找出逻辑秩序,感受到思考的乐趣和感官的体验。
德国的景观是综合的理性化的,按各种需求、功能以理性分析、逻辑秩序进行设计,景观简约,反映出清晰的观念和思考。
简洁的几何线、形,体块的对比,按照既定的原则推导演绎,它不可能产生热烈自由随意的景象,而表现出严格的逻辑,清晰的观念,深沉、内向、静穆。
自然的元素被看成几何的片断组合,但这种理性透出了质朴的天性,来自黑森林民族对自然的热爱,自然中有更多的人工痕迹表达,自然与人工的;中突给人的强烈的印象,思想也同时得到提升。
数理思考当代德国景观中的静默与沉思,是以观念来表达的。
在数理关系中,用抽象的几何形体来完成线条的交织、转折,图案的重迭、转换,矩阵的相对与穿入草坡中的巨大石墙对应……。
它很少有完美的古典对称构图,如法国式的水池、花坛、喷泉、放射状的路。
它遵循理念和关系,直接而明晰,观念不用太多的修饰和衬托,于是我们看到的是不对称的简洁几何关系,一种解读自然宇宙和此片空间的理念,它给人更多的是静思后思考的愉悦和理性的磨练,而不是情感上和视觉上的快乐,这也是与美国,东方景观最大的差异。
欧美近现代自然式花园设计风格在以规则式造园为传统特征的西方国家,自然式花园最早出现、也最常见于那些“土生土长”的乡村农舍花园。
园林源于自然景观,高明的园林设计师们总是能在自然与人工之间找到精彩的契合点,从而创造出令观者动心、访者动情的园林景观。
特别在英国,随着18世纪后期风景式造园的鼎盛,自然式园林受到越来越多园主的青睐,并在西方国度流行一时。
生态与艺术的结合——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的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1) 内容摘要彼得·拉茨是德国当代著名的景观设计师,他用生态主义的思想和特有的艺术语言进行景观设计,在当今景观设计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介绍了拉茨的主要设计作品及其设计思想。
1 拉茨的设计作品20世纪90年代,曾经是德国最重要工业基地的鲁尔区,进行了一项对欧洲乃至世界上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
它的最大特色是巧妙地将旧有的工业区改建成公众休闲、娱乐的场所,并且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有的工业设施,同时又创造了独特的工业景观。
这项环境与生态的整治工程,解决了这一地区由于产业的衰落带来的就业、居住和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的难题,从而赋予旧的工业基地以新的生机,这一意义深远的实践,为世界上其他旧工业区的改造树立了典范。
由德国慕尼黑工大教授、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设计的杜伊斯堡风景公园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公园之一。
要了解拉茨的这一作品,首先要了解一下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的情况。
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位于德国鲁尔区,由西边的杜伊斯堡市到东边的贝格卡门市,长70km,从南到北约12km宽,面积达800km2,区内人口约为250万。
埃姆舍河地区原为德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经过150年的工业发展,这一地区形成了以矿山开采及钢铁制造业为主要产业的工业区。
纵横交错的铁路、公路、运河、高压输电线、矿山机械、高大的烟囱、堆料场等成为地区的典型景观。
自60年代以来,作为主要工业的煤矿和铁矿开采,渐渐衰落、倒闭,大量质量很好的建筑也不再使用。
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促使当地政府为地区的复兴采取有效措施,即建造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主要内容包括:350km长的埃姆舍河及其支流的生态再生工程,净化区域中被污染的河水,恢复河流两侧的自然景观;建造300km2的埃姆舍公园,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改造现有住宅,并兴建新住宅,解决居住问题;建造各类科技、商务中心,解决就业问题;原有工业建筑的整治及重新使用等。
德意志峡谷景观设计
德国园林拥有独特的景观设计思想,包括生态节约型思想、理性的色彩、抽象的风格、丰富的细节、对材料的重视、民众的可参与性等。
德国的景观设计充满了理胜主义的色彩,表现出严格的逻辑,清晰的观念,深沉、内向、静穆。
德国园以武汉的友好城市一杜伊斯堡作为出发点。
占地面积885平方米,以后工业时代的严谨与热情奔放的啤酒狂欢派对为设计元素,以德国工业遗迹作为展园主题。
风格特征:一是外形简练、现代,充满活力,色彩大胆而时尚(类似现代简约派),二是功能讲求实用,任何认为是多余的装饰都几乎被摒弃。
注重水系设计,水系贯穿全园,以树阵的形式在社区绿化景观中大量种植杉木、松树给予环境一种高贵感,利用植物和景观小品来烘托设计主题。
景观设计界的B.I.G德国RainerSchmidt 来源:⽣⽣景观(ID:sheng_design1)本⽂已获得授权⼈活着嘛,总得有个⼩⽬标做设计嘛,总得有个⼩榜样那么今天要为⼤家推送的公司值得崇拜~你曾经⼀定见过他们的作品⽐如下⾯这些它们均来⾃⼀家德国景观建筑设计公司公司由Rainer Schmidt 教授于1991年创⽴专注于景观建筑,景观规划,对象和环境规划领域等⼤型项⽬的规划和执⾏他们平均有30名员⼯公司共设有3个分⽀机构总部设在慕尼⿊另外两个设在柏林和贝恩堡↑ Rainer Schmidt 教授1980年,Rainer Schmidt在慕尼⿊的Gottfried Hansjakob公司担任项⽬经理,后来担任公司经理。
1991年,他在慕尼⿊和柏林开设了景观建筑公司,1997年在贝恩堡开设了另⼀家分公司。
Rainer Schmidt先⽣是国际资深景观设计专家,德国景观设计协会会员,⾃1991年以来⼀直担任德国应⽤科技⼤学、柏林⼤学教授,也被任命为中国北京⼤学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学的客座教授。
他在德国慕尼⿊、柏林等最⼤的景观设计公司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国内外项⽬,尤其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与⽣态建设⽅⾯经验丰富,在奥林匹克亚洲运动会2006国际竞赛中获得⼀等奖,主持设计了德国国家园艺博览会(BUGA 2005),在中国宁波、杭州、苏州等地做过实际的项⽬,也参加了北京2008奥运公园的整体规划设计。
公司在德国和国际范围内规划和实施项⽬已有25年他们的项⽬遍布全球特别是在北⾮,中东和亚洲地区优秀的设计公司总是⽤项⽬说话的下⾯就让我们⼀起来看看中国杭州·波浪⽂化城记得前年⼩编去杭州浪的时候,因为远远看看到来福⼠那个外形特异的建筑,于是乎误⼊了附近这⽚领地,项⽬设计欧博迈亚,Rainer也有参与。
位于杭州市中央商务区中⼼位置的“⽂化波浪城”是浙江省最⼤的开放式地下城,它是⼀个由⼴场和廊道组成的地下空间系统,总建筑⾯积约16万平⽅⽶,其主要功能为⼴场、休闲、旅游服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