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晋仁-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部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1
北京市优秀教师朱玉贤男北京大学张祥龙男北京大学梁根林男北京大学吴明女北京大学段连运男北京大学男北京大学李玲女北京大学陈永红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倪晋仁男北京大学王稼军女北京大学宋绍年男北京大学陈学飞男北京大学毛节明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黄如女北京大学贺阳男中国人民大学郭湛男中国人民大学朱青男中国人民大学周珂男中国人民大学龙永红男中国人民大学陈享光男中国人民大学林甦女中国人民大学田青女清华大学朱克勤男清华大学李希光男清华大学石永久男清华大学华成英女清华大学郑纬民男清华大学魏飞男清华大学王有强男清华大学刘文君男清华大学车丕照男清华大学杨华中男清华大学田民波男清华大学王殿军男清华大学吴贵生男清华大学王建龙男清华大学王移芝女北京交通大学成正维男北京交通大学毛保华男北京交通大学侯建军男北京交通大学熊庆旭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陆利蓬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华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樊尚春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宇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韩力男北京理工大学闫清东男北京理工大学水小平男北京理工大学吴祈宗男北京理工大学张增一男北京理工大学王玉雯女北京理工大学陈国良男北京科技大学曲选辉男北京科技大学王志良男北京科技大学齐伟男北京科技大学汪文川男北京化工大学杨万泰男北京化工大学赵子江男北京化工大学贺祖国男北京邮电大学林秀琴女北京邮电大学桑林女北京邮电大学周知扬女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武维华男中国农业大学张大鹏男中国农业大学李鲁平女中国农业大学严耕男北京林业大学史宝辉男北京林业大学李雄男北京林业大学顾东风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叶菜英女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杜冠华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王爱霞女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李峥女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季绍良男北京中医药大学孙建宁女北京中医药大学张永涛男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高琼男北京师范大学李晓西男北京师范大学刘家和男北京师范大学毛振明男北京师范大学杨大春男北京师范大学梅仁毅男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少华女北京外国语大学宋柔男北京语言大学罗林男北京语言大学冯宋彻男中国传媒大学刘立新女中国传媒大学张民权男中国传媒大学孙国辉男中央财经大学李健女中央财经大学施丹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刘立新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杨言洪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高飞男外交学院戴蓬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匡萃冶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刘月琴女国际关系学院谭海男北京体育大学李光华男中央音乐学院郑岩男中央美术学院姜涛男中央戏剧学院周力女中央民族大学杨若明女中央民族大学文兵男中国政法大学王平男中国政法大学赵旭东男中国政法大学宋胜菊女中华女子学院钟宁宁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姬忠礼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吴小龙男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周宏伟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王泽忠男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杜冬梅女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王成善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茹克叶.穆罕默德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纪元男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甄宇男北京人民警察学院赵京男北京工业大学乔俊飞男北京工业大学薛毅男北京工业大学王存新男北京工业大学刘硕女北京工业大学刘宇慧女北京工业大学张常年男北方工业大学刘婉立女北方工业大学孙夏明男北方工业大学韩力群女北京工商大学陈冰男北京工商大学李友元女北京工商大学赵国樑男北京服装学院马昌海男北京服装学院杨虹男北京印刷学院唐英杰男北京印刷学院任晓光女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邢林和男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陈志新男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王德中男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徐小力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刘小河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杨曙辉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钮伟真男首都医科大学童隆正女首都医科大学李淑迦女首都医科大学张建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李大蓉女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段嘉树男北京农学院陈学珍女北京农学院刘守安男首都师范大学周云松男首都师范大学封一函男首都师范大学李松林男首都师范大学李小娟女首都师范大学李京诚男首都体育学院戴斌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修月祯女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邬跃男北京物资学院谢海霞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杨眉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杨河清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张金涛男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沈时松女中国音乐学院李文才男中国戏曲学院周登富男北京电影学院韩春启男北京舞蹈学院张守和男北京舞蹈学院訾秀玲女北京联合大学曹辉男北京联合大学宁泽群男北京联合大学鲍有文女北京联合大学李宇红女北京联合大学王瑾瑾女北京联合大学范清惠女北京联合大学郭乐深男北京城市学院贾书申男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任凤国男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辛秀兰女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徐锷女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黄一平女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孙琳女北京吉利大学边保旗男北京吉利大学赵晨霞女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刘瑛女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张海生男北京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尹培玺男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陈丽娟女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吴崑男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赵李葳女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李增民男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刘红梅女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周涛女北京培黎职业学院罗春红女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颜华城男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孙立如女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王卫红女首钢工学院祝宏武女北京工业大学通州分校刘志敏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李一建女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李春山男北京教育学院李文君女北京市朝阳区职工大学寇文合男北京市机械局职工大学杨阳女北京职工体育运动技术学院李晓影女北京市第一中学吴京梅女北京市第二中学张斌平男北京市第五中学董俊娟女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焦洋女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郭鸿女北京市第一二五中学项东女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程文女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吴鹏男北京景山学校曹芸女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二小学王彦伟女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江红女北京市东城区西中街小学严佶女北京市东城区东四九条小学陈凤伟女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蔡秀萍女北京市第一幼儿园附属实验园张玫女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王文娟女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徐稚女北京市第四中学王瑶女北京市第八中学张秀莲女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胡雅滨女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张秋萍女北京市第四十一中学薛典芳女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曾路女北京市三帆中学何继华男北京市汽车维修工程学校谢瑾女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夏燕郡女北京市实美职业学校徐雨玲女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彭涛女北京市西城区育翔小学申月霓女北京市西城区玉桃园小学马宝华男北京市雷锋小学成岳男北京市西城区青龙桥小学周晓超男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何雪女北京市西城区育民小学何义男北京市西城区培智中心学校赵兴女北京市西城区丰盛少年宫周怡女北京市崇文区光明小学郑月宏女北京市崇文区培新小学王宝华男北京市崇文区永生小学高雪艳女北京市崇文区前门小学王文丽女北京市崇文区教育研究中心张威女北京市第十一中学万雅男女北京市汇文中学崔艳雯女北京市第九十六中学翟振伟女北京市第一七九中学李凤茹女北京市育才学校周京昱男教育学院分院二部马荣女徐悲鸿中学初中部王京华女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班晓慧女北京十四中分校杨蕊苓女北京小学毕然女北京第一实验小学来雪娣女北京市宣武区回民小学孙颖女北京市宣武区培智学校闫冬云女北京市宣武区少年美术馆陈立华女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张吉桢男北京市团结湖第二小学杲振洪女北京市呼家楼第一小学郑丹娜女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崔长友男北京市朝阳区师范附属小学祁辉女北京市朝阳区和平小学李红华女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中心小学李丽红女北京市芳草地小学冯力女北京市八里庄第三小学王艳玉女北京市朝阳区黑庄户中心小学陶秀梅女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杨红女北京市陈经纶中学王乃壮女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刘敏女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陈洪男北京市第十七中学任炜东男北京市日坛中学王庆红女北京市日坛中学常毓喜男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李发兆男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任铭宣女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高玲光女北京市团结湖第三中学郝桂英女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郑舒文女北京市新源里职业高中古燕莹女北京市金融商贸职业技术学校李磊女北京市民族文化艺术职业学校王德明男北京市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韩磊女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姚岚女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周静女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季燕女教育学院朝阳分院伊立君男北京市新亚中学张琪女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郭凤昌男北京市海淀区艺术职业学校陈燕女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彭璇女北京市陶行知中学杨会吉男北京矿业学院附属中学吴元英女北京市蓝靛厂中学荆晓燕女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朱华女北京上地实验学校凌蕙女北京第一二三中学张宏旺男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彭春红女北京市第二十中学索玉华女北京石油学院附属中学程莉女北京市育英学校张晓东男北京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孙铁玲女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李德昌男北京温泉第二中学刘晓昶女北京第五十七中学尹粉玉女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曹阳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秦蕾女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杨磊男北京市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王芳女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小学陈韦男北京市海淀区知春里小学王化英女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焦晓军女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李春女北京市海淀区花园村第二小学翟晓江女北京市海淀区前进小学王莹女北京市海淀区翠微小学周晨光男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中心小学冯培女北京市海淀区北宫门小学陈萍女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赵丽英女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吴锦莲女北京市海淀区西二旗小学黄燕舞女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中心小学李宁男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徐海燕女北京市海淀区外国语实验学校孙楠女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田学茹女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李应淑女北京市第十二中学于珊女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国语学校杨翠芝女北京市第十二中学钟灵男北京市丰台第二中学王艳军女北京市丰台实验学校欧庆胜男北京市第十中学甄嘉利女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第一中学王瑛琨女北京市芳星园中学王淑琴女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第一中学王玉芝女北京市洋桥职业学校杨翠连女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中学陈春平女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孟立新男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张国平女北京市丰台区第八小学张娟玲女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小学张烨女北京市丰台区角门小学张小军女北京市丰台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郑凌云女北京市丰台区芳古园小学胡秀伟女北京市丰台区南宫中心小学赵丽梅女北京市丰台区石榴庄小学张淑芳女北京市丰台区第五小学蔡保琴女北京市丰台区西罗园六小唐桂英女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中学王忆农女北京市第九中学陆勤明男北京市京源学校朱海燕女北京市古城外国语学校王贵男北京市石景山中学许婷女北京市石景山外语实验小学孙艳女北京市石景山区老古城小学杨红女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小学张进凯男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中心小学李宏婕女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第一小学宋志新女北京市门头沟区三家店小学陈广芬女北京市门头沟区工人子弟小学向柳女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台中心小学罗朝晖女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第二小学孟爱华女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中学分校李玉红女北京市门头沟区军庄中学荆军男北京市育园中学杜红颖女北京市门头沟区新桥路中学马文涛女北京市昌平区大东流中学王德强男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赵守巨男北京市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陈小军女北京市昌平区阳坊中学李海燕女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中学陶会文女北京市昌平区兴寿学校张昱男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王懋蕾女北京市昌平区第四中学刘卫红女北京市昌平区南口学校赵东生男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吴洋男北京市昌平成人教育中心马永胜男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高成银男北京市昌平区长陵中心小学韩刘云女北京市昌平区老峪沟中心小学邵彬女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中心杨东涛女北京市昌平区西贯市回民小学蔡玉英女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小学赵震男北京市昌平区昌盛园小学王文柱男北京市昌平区实验小学陈惠英女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刘素伟女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吴殿更男北京市大兴区兴达中学刘志强男北京市大兴区大辛庄中学虎占智男北京市大兴区德茂中学朱红霞女北京市大兴区第八中学王春彦女北京市大兴区第七中学孙福顺男北京市大兴区第五中学马东宝男北京市大兴区兴华中学李慧民女北京市大兴区兴华中学孙健男北京师范大学大兴附属中学陆梅女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房桂莲女北京市大兴区第七小学胡伟女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第一中心小学王杰女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第一中心小学薛志红女北京市大兴区第一小学曾春香女北京市大兴区第二小学崔建梅女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第一中心小学王敏女北京小学大兴分校张青女北京市大兴区第八小学陈静怡女北京市大兴区第六小学艾海秋女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第三中心小学马振武男北京市大兴区第二职业学校田晓军女北京市大兴区第一职业学校张建云女北京市大兴区少年宫田小将男北京市房山区房山中学尹丽女北京市房山区第二中学侯秀霞女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中学王冬梅女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赵建勋男北京市房山区良乡第二中学霍海双女北京市房山区实验中学陈涛男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中学张雅芹女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中学王绯女北京市房山区昊天学校王静女北京市房山区岳各庄中学刘存明男北京市房山区班各庄中学王雅薇女北京市房山区城关小学王兰芬女北京市房山区城关第二小学王淑芳女北京市房山区良乡第二小学宋书丽女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中心校任正苹女北京市房山区炒米店中心校刘玉国男北京市房山区葫芦垡中心校尤军男北京市房山区窦店中心校游良花女北京市房山区长沟中心校姜卫东男北京市房山区张坊中心校王怀军男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中心校赵立丽女北京市房山区霞云岭中心校陈瑞颖女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张时海男北京市房山区少年宫潘素云女北京市房山区特殊教育中心宋春玲女北京市房山区职业学校贾长宽男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张启来男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张玉敏女北京市通州区柴厂屯中学徐桂红女北京市通州区于家务民族中学张连华女北京市通州区大杜社中学何志国男北京市通州区觅子店中学边金莲女北京市通州区牛堡屯学校陈军伶女北京市通州区第三中学宋久峰男北京市通州区潞州中学邢振华女北京市通州区小务中学周本军男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中学陈晓光女北京市通州区北关小学王雯蓉女北京市通州区东方小学翟柳英女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中心小学张良浚女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中心小学蒋志清女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镇中心小学贺媛媛女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中心小学佟海英女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镇中心小学李福荣女北京市通州区玉桥小学张银环女北京市通州区运河小学张蔚兰女北京市通州区成人教育中心王永宾男北京市通州区第三职业学校杨凤兰女北京市潞河实验中学张军堂男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第一中学李爱军女北京市顺义区第八中学孟朝晖女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李淑敬女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赵文增男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李彦明女北京市顺义区第五中学李敬国男北京市顺义区赵各庄学校王贺楠女北京市顺义区沙岭学校赵艳兵男北京市顺义区牛山第二中学郭品兰女北京市顺义区大孙各庄中学王振丰男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中学吴东清男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李立华男北京市顺义区民办大方职业学校高松梅女北京市顺义区西辛小学于文伟女北京市顺义区双兴小学胡立利女北京市顺义区沿河中心小学焦卫军女北京市顺义区天竺中心小学纪海强女北京市顺义区马坡中心小学孟庆斌男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中心小学李冬红女北京市顺义区石园小学李长青女北京市顺义区光明小学王研嘉女北京市顺义区东风小学孟朝强男北京市怀柔区第一中学彭郁芹女北京市怀柔区第四中学王立红男北京市怀柔区第一职业高中吕建红女北京市怀柔区桥梓中学宋长清男北京市怀柔区北房中学韩国文男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中学潘维松男北京市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中学孟祥连女北京市怀柔区第二小学于金凤女北京市怀柔区第三小学郭燕红女北京市怀柔区怀北镇中心小学杜书燕女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镇中心小学祁岩女北京市怀柔区北房镇中心小学刘可男北京市怀柔区汤河口镇中心小学卜云伶女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王万忠男北京市密云县第二中学王立娟女北京市密云县第二小学王红梅女北京市密云县高岭镇中心小学王丽娟女北京市密云县大城子中学王春艳女北京市密云县东邵渠镇中心小学王楠女北京市密云县第三中学白艳丽女北京市密云县穆家峪镇中心小学刘凤良男北京市密云县职业学校张秋会女北京市密云县焦家坞中学邹秋菊女北京市密云县第一小学郑艳丽女北京市密云县不老屯中学郑晓明女北京市密云县第四小学郭瑞海男密云溪翁庄镇中心小学景建英女北京市密云县第五中学霍劲松男北京市密云县教研中心刘志远男北京市平谷区刘家河中学陈淑改女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第一学区刘志霞女北京市平谷区第一小学刘云柏女北京市平谷区三元中学李进女北京市平谷区特教中心王兴源女北京市平谷区杨桥中学刘海燕女北京市平谷区第一职业学校赵冬云女北京市平谷中学王艳力男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学区王英女北京市平谷区教育科研中心于秀贤女北京市平谷区第四中学高东立男北京市平谷区大兴庄学区刘淑伶女北京市平谷区夏各庄学区安秋英女北京师范大学平谷附属中学陈兰芬女北京市平谷区教育培训中心见海芹女北京市平谷区东高村镇第二学区田玉平女北京市平谷区黄松峪中学田毅敏女北京市延庆县第一职业学校邢雷男北京市延庆县中等职业学校张合金女北京市延庆县第二中学宋立奎男北京市延庆县第一中学邱学玲女北京市延庆县第五中学李自平女北京市延庆县刘斌堡中学王久红女北京市延庆县第三中学王东旺男北京市延庆县千家店中学安春霞女北京市延庆县第三小学吴亚琼女北京市延庆县第四小学赵新影女北京市延庆县第一小学赵起云女北京市延庆县沈家营中心小学王宇鹰女北京市延庆县下屯中心小学范朝晖女北京市燕山区前进中学王灵荣女北京市燕山区前进第二小学韩新生男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邢淑琴女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何苗女北京西藏中学贾美华女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王红民女北京市盲人学校蔡涛女北京市第一幼儿园佟林女北京市第七幼儿园梁燕京女北京市北海幼儿园张冠玮女北京市第六幼儿园吴巍女北京市第五幼儿园刘晓颖女北京市宣武区槐柏幼儿园胡贵平女北京市宣武区实验幼儿园王效琦女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一幼儿园朱朝霞女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幼儿园白立茹女北京市朝阳区松榆里幼儿园。
石田螺处理城市剩余污泥试验梁敏;陶虎春;倪晋仁;刘耀成;李伟;吴应超【摘要】应用石田螺(Sinotaia quadrata)摄食和消化城市剩余污泥,通过考察石田螺的最佳养殖密度、城市剩余污泥经石田螺处理前后性质的变化和重金属转移规律,对石田螺处理城市剩余污泥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石田螺在养殖密度为13~15 kg/m3时存活率较高;石田螺可将城市剩余污泥直接转化为颗粒螺粪,可有效去除污泥中的有机物,对VS和TOC去除率分别达到23%和37%. 对城市剩余污泥经石田螺处理后得到的螺粪进行厌氧发酵产气试验,12 d后的总产气量仅为0.5 mL,可见螺粪的厌氧消化活性较低,这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污泥腐化发臭. 石田螺对城市剩余污泥中Cr,Cu,Zn,Pb和Cd 5种重金属的富集系数(BCF)分别为1.09,1.36,1.17,1.33和3.41;石田螺对Ni无富集作用. 城市剩余污泥处理后得到的螺粪重金属质量分数符合国家<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在其他污染物项目达标的前提下,可用作为城市绿化用肥或土壤改良剂等,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期刊名称】《环境科学研究》【年(卷),期】2010(023)009【总页数】5页(P1180-1184)【关键词】城市剩余污泥;石田螺;稳定化;重金属;生物肥料【作者】梁敏;陶虎春;倪晋仁;刘耀成;李伟;吴应超【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深圳,518055;北京大学环境工程系,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深圳,518055;北京大学环境工程系,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北京大学环境工程系,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深圳,518055;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深圳,518055;北京大学环境工程系,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深圳,518055;北京大学环境工程系,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3.1随着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城市剩余污泥的安全、环保、有效处理处置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1-2].据调查,我国只有部分污水处理厂对污泥进行浓缩、消化稳定和干化脱水处理,许多小型的污水处理厂由于运行资金不足而没有建设完善的污泥处理系统[3].投资小、运行成本低的生物处理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污泥发酵产沼气[4-5]、污泥堆肥[6-8]和蚯蚓分解处理法[9-12]等. 污泥堆肥和蚯蚓分解处理法均可将城市剩余污泥转化为富含植物营养、土壤酶和腐植酸的生物肥料,但一般只适用于含水率较低的脱水污泥[13-14],因此研究应用生物技术直接处理含水率较高的城市剩余污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利用细菌捕食者(如原生动物纤毛虫、后生动物线虫轮虫、环节动物水螅等微型动物)实现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减量化的相关研究[15-17],但鲜见利用田螺科底栖动物通过摄食消化作用将城市剩余污泥转化为生物肥料的研究报道.石田螺,俗称石螺蛳(Sinotaia quadrata),属软体肌肉动物门,腹足纲,栉鳃目,田螺科,石田螺属;其分布极广,栖息在河川、池塘或者水田等泥质水底中,以细菌、浮游动物残体和有机杂质为食[18].城市剩余污泥由多种微生物形成的菌胶团及其吸附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笔者尝试将城市剩余污泥作为石田螺的食料,利用石田螺对城市剩余污泥的摄食、消化作用实现城市剩余污泥的稳定化、减量化和无害化.通过城市剩余污泥直接养殖石田螺试验考察石田螺的最佳养殖密度、城市剩余污泥经石田螺处理前后性质的变化和重金属转移规律,探索石田螺直接处理城市剩余污泥的可行性.1.1 污泥试验污泥取自深圳市罗芳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浓缩池,样品采集后静置沉淀,弃去上清液后于4℃冰箱中冷藏备用,含水率为89.0% ~92.4%,p H为6.7~7.3.1.2 石田螺石田螺购自深圳市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品种为石田螺(又称环棱螺,Sinotaia quadrata),螺壳较小,绿褐色,螺塔较高,壳高为1~2 cm.选取单只体质量为1.5~2.5 g活力好的石田螺约500只,用自来水洗净后养于塑料箱中备用.1.3 试验步骤石田螺养殖密度试验在3个规格为31 cm×44 cm×26 cm的塑料箱中进行,水深为8 cm左右,每日仅投喂污泥1次,不添加其他食料.3个塑料箱中石田螺的生物量分别为167,293和415 g,即密度分别为 15.3,26.8 和 37.1 kg/m3,分别为命名 L1,L2和L3,每日投喂污泥量(湿质量)约为石田螺体质量的10%.每日观察石田螺对污泥的摄食情况,及时清理死亡的石田螺,记录塑料箱中石田螺生物量的变化.在石田螺最佳养殖密度的条件下进行城市剩余污泥处理试验,每日早上08:00投喂污泥1次.观察石田螺消化污泥所需的时间,污泥无残余后收集螺粪,分析污泥经石田螺摄食、消化处理前后性质的变化.我国城市剩余污泥常见的重金属有Cr,Cu,Zn,Ni,Pb 和 Cd 等[19-21],《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中也有相关污染物的控制指标,因此选取这6个重金属污染物指标.取新鲜未投喂过污泥的石田螺约150 g养殖于塑料箱中,每日投喂污泥1次,投喂量同上.试验周期为100 d,每隔20 d取一定量的石田螺和螺粪冷冻干燥后备用,分别测定原始污泥、石田螺软体肌肉组织和螺粪中6种重金属的质量分数,研究重金属在石田螺中的转移规律.1.4 分析方法污泥及螺粪中挥发性固体(VS)采用重量法测定;总有机碳(TOC)测定采用德国耶拿分析仪器股份公司的multiN/C3100型TOC仪;粒径分析采用美国麦奇克有限公司的S3500型激光粒度分析仪.厌氧消化稳定性评价:取污泥及螺粪各15 g置于100 mL厌氧瓶中,加入纯净水稀释至50 mL,软胶塞密封瓶口,以史氏发酵管收集厌氧发酵产生的气体[22]. 采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石田螺软体肌肉组织、投喂污泥和螺粪中的重金属质量分数.试样预处理:取出冷冻干燥后保存的石田螺,砸碎外壳后取其软体肌肉组织(剔除消化系统),置于玛瑙研钵中研磨成粉末,充分混匀备用[23].所有样品均在105℃烘箱中烘干至恒质量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常温,得到备用样品.称取0.1~0.3 g(精确至0.000 1 g)石田螺样品粉末于聚四氟乙烯微波消解罐中,加硝酸5~6 mL,再加入过氧化氢(30%)1~2 mL,进行微波消解.冷却至室温,用去离子水少量多次洗涤消化罐,洗液合并于50 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摇匀备用[24].准确称取0.1~0.3 g(精确至0.000 1 g)投喂污泥(或螺粪)研磨混合备用样品于消解罐中,加入3 mL氢氟酸,7 mL硝酸,3 mL盐酸和2 mL过氧化氢,经微波消解后,将消解液体置于可调电热板上蒸至近干,用2%HNO3定容于50 mL容量瓶中[25-26].同时做试剂空白,硝酸、过氧化氢(30%)、氢氟酸、盐酸、氢氟酸均为优级纯.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SOLAAR-S4,美国热电公司)测定消解液中重金属离子浓度,计算得到石田螺软体肌肉组织、投喂污泥和螺粪中的重金属质量分数.富集系数(BCF)对了解重金属在生物体内的富集、代谢、迁移和转化规律有重要意义[27-28],计算石田螺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可有效评估重金属在石田螺体内的累积效应,其表达式如下:式中,w1为石田螺软体肌肉组织中的重金属质量分数(连续投喂污泥100 d后),mg/kg;w2为城市剩余污泥中的重金属质量分数,mg/kg.2.1 养殖密度对石田螺存活率的影响相同投喂比例下,养殖密度对石田螺的存活率影响较为显著,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L1组石田螺的存活率较高,仅在试验开始时出现螺只的死亡,17 d后未再出现过螺只的死亡,存活生物密度保持在13.1 kg/m3,存活率达到85.6%.L2组在试验初期存活生物密度持续下降,但随着石田螺对污泥饵料的适应和生物密度的降低,死亡率逐渐下降,最终存活生物密度为 10.7 kg/m3,存活率为39.9%.试验初期和中期L3组的存活生物密度持续下降,18 d后死亡率有所下降,最终存活生物密度为13.2 kg/m3,存活率为34.8%.可见石田螺的养殖密度不宜过高,应设置为13~15 kg/m3.2.2 石田螺处理对污泥性状与有机物质量分数的影响在养殖密度为13.8 kg/m3的条件下(每箱石田螺的生物量为150 g)重复污泥投喂试验,每日污泥投喂量(湿质量)为石田螺生物量的10%(即15 g).在塑料箱上方安置视频摄像头,每隔10 min拍照1次,观察污泥摄食与螺粪排泄情况.观察发现,石田螺消化15 g浓缩污泥约需要10~12 h;24 h后收集螺粪发现,絮体状污泥已被石田螺转化为黄色球形或椭球形的颗粒螺粪,光学显微镜下测得其直径约为0.1~0.3 mm.将污泥与螺粪分别放入S3500型激光粒度分析仪中,经样品高速分散系统处理后测得二者的粒径分布,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见,污泥分散后粒径较大,多数在4.6~18.5μm的范围;而螺粪颗粒分散后粒径较小,多数在3.3~13.1 μm之间.可见污泥经石田螺消化处理后其内部松散的絮状物可转化为结构密实的颗粒螺粪.收集螺粪并分析其有机物质量分数,有机物包括挥发性固体(VS)和总有机碳(TOC),做5次重复取其平均值,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见,w(VS)由处理前(原始污泥)的20.1 g/kg减至处理后(螺粪)的16.2 g/kg,去除率达到23%;w(TOC)亦由处理前的8.1 g/kg减至处理后的5.1 g/kg,去除率达到37%.可见石田螺对污泥的摄食、消化可分解污泥中的有机物,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污泥稳定化.综上,石田螺处理污泥可得到结构密实的颗粒螺粪,有效降低污泥中的有机物质量分数;但石田螺对污泥的处理速度较慢,10~12 h内的污泥处理量(湿质量)约为其自身生物量的10%,即最大日处理量约为石田螺生物量的20%.2.3 石田螺处理对污泥厌氧消化稳定性的影响比较污泥厌氧发酵的产气量是评价其厌氧消化稳定性的有效途径.试验中不加入接种污泥,直接对原始污泥和螺粪进行厌氧发酵,其累计总产气量如图4所示.由图4可见,原始污泥的日产气量较为平均,总产气量持续稳定增加,12 d后其总产气量达24 mL;而螺粪在前半阶段基本无产气,该阶段观察厌氧瓶亦发现螺粪一直保持黄色球形或椭球形密实颗粒态,无厌氧发酵迹象.21 d后原始污泥的总产气量达46 mL,而螺粪的总产气量仅缓慢升至16 mL,可见原始污泥的产气情况明显好于螺粪.这可能是因为原始污泥中含有大量的产甲烷菌等细菌,污泥经石田螺摄食、消化处理后,大部分细菌被消化酶分解导致螺粪中活性菌数量极少.此外,污泥经石田螺处理后有机物质量分数的降低也是螺粪产气量较低的原因之一.可见,石田螺处理可将污泥转化为较为稳定的螺粪,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污泥腐化发臭,实现污泥的稳定化.2.4 重金属的转移规律在石田螺处理污泥的试验过程中,每隔20 d取一定量的石田螺冷冻干燥后测定其软体肌肉组织中重金属质量分数,结果见图5.比较投喂污泥后石田螺软体肌肉组织中各种重金属质量分数的变化可知,除了w(Ni)在波动中略有降低外,其他5个指标均有所升高.连续投喂污泥100 d后,石田螺体内w(Zn)由(217.87±10.28)mg/kg升至(295.03±11.51)mg/kg,w(Cu)由(109.16±7.09)mg/kg升至(175.79±13.71)mg/kg,w(Pb)由(22.88±6.56)mg/kg显著升至(55.89 ±3.68)mg/kg,w(Cr)由(9.39±1.25)mg/kg升至(25.34±3.58)mg/kg,w(Cd)由(0.333±0.03)mg/kg升至(3.57±0.19)mg/kg.计算得到石田螺对污泥中 Cr,Cu,Zn,Pb和Cd这5种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分别为1.09,1.36,1.17,1.33和3.41;石田螺对Ni可能无富集作用.对原始污泥和螺粪中6种重金属质量分数进行分析,并与国家《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中酸性土壤(pH<6.5)农用标准进行比较,结果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除了w(Ni)外,原始污泥经过石田螺处理后重金属质量分数均有所下降.污泥与螺粪中重金属质量分数均低于酸性土壤污泥施用的最高容许量,而碱性土壤的最高容许量更高,因此污泥经石田螺处理后得到的螺粪中 Cr,Cu,Zn,Pb,Cd 和 Ni 6 种重金属质量分数符合国家农用标准,在其他污染物项目达标的前提下,可将其用作城市绿化用肥或土壤改良剂等,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a.石田螺以城市剩余污泥为食料,试验中石田螺的最佳养殖密度为13~15 kg/m3.石田螺将城市剩余污泥直接转化为螺粪,对剩余污泥的VS去除率达23%,对TOC去除率达37%;但石田螺对污泥的处理速度较慢,污泥日处理量(湿质量)约为石田螺生物量的20%.b.城市剩余污泥经石田螺处理后形成的螺粪厌氧消化活性较低,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污泥腐化发臭,实现污泥的稳定化.c.石田螺对城市剩余污泥中 Cr,Cu,Zn,Pb和Cd有较强的富集,对 Ni可能无富集作用.城市剩余污泥经处理后得到的螺粪中的重金属质量分数符合国家农用标准,在其他污染物项目达标的前提下,可将其用作城市绿化用肥或土壤改良剂,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相关文献】[1 ] WANG H L,BROWN S L,MAGESAN G N,et al.Technological op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biosolids[J].Environ Sci Pollut Res,2008,15(4):308-317.[2] KINNEY C A,FURLONG E T,KOLPIN D W,et al.Bioaccumul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and other anthropogenic waste indicators in earthworms from agricultural soil amended with biosolid or swine manure[J].Environ Sci Technol,2008,42(6):1863-1870.[3]尹军,谭学军.污水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 LUOSTARINEN S,LUSTE S,SILLANPAA M.Increased biogas production at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through co-digestion of sewage sludge with grease trap sludge from a meat processing plant[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9,100(1):79-85. [5] HAYASHI N,KOIKE S,YASUTOMI R,et al.Effect of the sonophotocatalytic pretreatment on the volume reduction of sewage sludge and enhanced recovery of methane and phosphoru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Asce,2009,135(12):1399-1405.[6] TEJADA M.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organic wastes in a soil polluted by cadmium:effects on soil biological properties[J].Geoderma,2009,153(1/2):254-268.[7] MOREIRA R,SOUSA J P,CANHOTO C.Biological testing of a digested sewage sludge and derived composts[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8,99(17):8382-8389. [8 ] ALVARENGA P,PALMA P,GONCALVES A P,et al.Evaluation of chemical and ecotoxi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iodegradable organic residues for application to agricultural land[J].Environ Intern,2007,33(4):505-513.[9] KHWAIRAKPAM M,BHARGAVA R.Vermitechnology for sewage sludge recycling [J].J Hazard Materi,2009,161(2/3):948-954.[10] SUTHAR S.Vermistabilization of municipal sewage sludge amended with sugarcane trash using epigeic Eisenia fetida(Oligochaeta)[J].J Hazard Materi,2009,163(1):199-206.[11] GUPTA R,GARG V K.Stabilization of primary sewage sludge duringvermicomposting[J].J Hazard Materi,2008,153(3):1023-1030.[12] SEZIMOVA H,MALACHOVA K,PAVLICKOVA Z,et al.Application of plant and earthworm bioassays to evaluate of toxicity effects of municipal sewage sludge[J].Toxicology Letters,2009,189:S161-S161.[13] SUTHAR S,SINGH S.Vermicomposting of domestic waste by using two epigeic earthworms(Perionyx excavatus and Perionyx sansibaricu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 Sci Technol,2008,5(1):99-106.[14] KUMAR P R,JAYARAMA,SOMASHEKAR R K.Assessment of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compost models to manage urban household organic solid wastes[J].Clean Technologies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2009,11(4):473-484.[15] BUYS B R,KLAPWIJK A,ELISSEN H,et al.Development of a test method to assess the sludge reduction potential of aquatic organisms in activated sludge[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8,99(17):8360-8366.[16] GUO X S,LIU J X,WEI Y S,et al.Sludge reduction with Tubificidae and the 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China),2007,19(3):257-263.[17] HUANG X,LIANG P,QIAN Y.Excess sludge reduction induced by Tubifex tubifex in a recycled sludge reactor[J].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07,127(3):443-451. [18]邹国华,郭志杰,叶维钧.常见水产品实用图谱[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 [19]陈秋丽,张朝升,张可方,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农用对土壤的重金属影响[J].污染防治技术,2008,21(1):23-25.[20]周立祥,沈其荣,陈同斌,等.重金属及养分元素在城市剩余污泥主要组分中的分配及其化学形态[J].环境科学学报,2000,20(3):269-274.[21]陈玉娟,温琰茂,柴世伟,等.珠江三角洲农业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5,18(3):75-77.[22] BOUGRIER C,DELGENES J P,CARRERE H.Impacts of thermal pre-treatments on the semi-continuous anaerobic digestion of waste activated sludge[J].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07,34(1):20-27.[23]姚剑敏,弓振斌,李云春,等.海洋生物体中稀土元素的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2007,26(4):473-477.[24]盛建国,智锁红,葛建强,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底栖动物重金属元素的含量[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4):81-85.[25]任海仙,王迎进.微波消解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J].分子科学学报,2009,25(3):213-216.[26]高扬,周培,施婉君,等.重金属光谱分析仪与原子吸收光谱测定土壤中的重金属[J].中国环境监测,2009,25(1):24-25.[27] SUTHAR S.Metal remediation from partially composted distillery sludge usingcomposting earthworm Eisenia fetida[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2008,10(9):1099-1106.[28] SUTHAR S,SINGH S.Feasibility of vermicomposting in biostabilization of sludge from a distillery industry[J].Sci Total Environ,2008,394(2/3):237-243.。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倪晋仁倪晋仁系所:环境工程系职称:教授联系电话:86-10-62751185,62754290E-mail:nijinren@个人简介科研工作教学工作倪晋仁,男,汉族,1962年8月生,山西山阴人。
1978~1982年在武汉大学水利学院治河工程系念大学;1982~1989年在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先后师从黄万里、钱宁教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989~1991年在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系做博士后研究。
曾在英国牛津大学工程科学系、日本北海道大学土木工程系和瑞士联邦苏黎世高等理工学院(ETH)环境工程研究所做访问学者。
1991年在北京大学被聘为副教授,1992年被聘为教授。
致力于推进北京大学环境工程学科建设,组建了北京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1995)、教育部水沙科学重点实验室(2000)、环境学院环境工程系(2002)、环境工程实验室(2004),结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整合的优势获得了学科博士点;启动了深圳研究生院环境工程专业学科建设(2004),倡议并组建了国立新加坡大学-北京大学-牛津大学(SPO)水与环境技术平台(2010),建立了北京市新型污水深度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2),初步形成了北京大学环境工程学科研究团队。
开设《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等4门课程。
主要致力于水沙两相流理论及其在水环境模拟、河流动力地貌的拓展研究,同时开展水体污染控制理论与治理技术方面的探索。
提出了水沙两相流中悬浮颗粒垂直分布的统一公式,使得Rouse等10余家著名公式成为特例;从动理论出发实现了从低到高颗粒浓度分布的统一描述,提出并解释了两种不同分布类型形成的原因;将两相流研究方法扩展应用于风沙运动、泥石流运动研究,构建了大范围、多尺度的流域渐发性和突发性泥沙灾害的快速评估方法体系。
基于多相流理论拓展建立了物理-化学-生物耦合过程的模拟方法,实现了活性污泥体系的多相流模拟与优化。
专利名称:一种低温生物脱氮的假单胞菌菌株及其应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姚硕,倪晋仁,陈倩
申请号:CN201010543794.8
申请日:20101115
公开号:CN102061276A
公开日:
2011051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生物脱氮的假单胞菌菌株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菌株HA11已于2010年9月15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保藏号为CGMCC No.4169。
在10-20℃下,将该菌株置于溶解氧为2-6mg/L的含氮废水中即可生物脱氮。
该菌株对低温的耐受能力强,在低温条件下生长良好,并且同时具备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的能力。
在低温、好氧条件下,该菌株能够进行同步硝化反硝化,高效、彻底地去除污水中的总氮,从而有效解决低温条件下生物脱氮难以进行的重大难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申请人:北京大学
地址:100871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金阙华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吴鸿维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黄河流域上中游地区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及抗侵蚀潜力特征李秀霞;韩鹏;倪晋仁【期刊名称】《水利学报》【年(卷),期】2009(040)003【摘要】根据黄河流域有效土层厚度,分析了在不同侵蚀强度下流域上中游地区的潜在侵蚀危险度,进一步预测了该区域对不同侵蚀强度的抗侵蚀潜力,并将其划分为很低、低、中等、较高、高5个级别.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上中游区在不同侵蚀强度下,抗侵蚀潜力的变化范围在很低一较高级别之间.在中度侵蚀和强度侵蚀条件下,抗侵蚀潜力处于较高级别;在极强侵蚀条件下,抗侵蚀潜力属于"低"级别,此时该区域的侵蚀状况已经很严重,处于高侵蚀强度和高危险度状态;剧烈侵蚀时,区域侵蚀状况进一步恶化.通过比较分析表明,抗侵蚀潜力综合考虑了土壤侵蚀强度和潜在危险度双重指标,较传统的单一指标能更全面的反映区域土壤侵蚀状况,能够为黄河流域上中游区水土保持和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合理的决策支持.【总页数】7页(P303-309)【作者】李秀霞;韩鹏;倪晋仁【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环境工程系,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北京大学,环境工程系,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北京大学,环境工程系,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43【相关文献】1.黄河流域源区与上中游空中水资源特征分析 [J], 王光谦;李铁键;李家叶;魏加华;钟德钰2.泰安市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评价 [J], 齐玉诚;关玉龙;孙希华3.基于GIS的三峡库区湖北段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评价 [J], 蔡道明;李柏;张平仓;许文盛;惠波4.21世纪黄河流域上中游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J], 刘绿柳;刘兆飞;徐宗学5.应用GIS方法对土壤侵蚀潜在危险性进行评价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J], 郭志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项目名称:泥沙运动及其环境效应
完成单位:北京大学
完成人:倪晋仁,孙卫玲,李天宏,童美萍,李振山,缪驰远,许楠
项目简介:
泥沙运动是地球表层固相颗粒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
泥沙运动通常与水和风两种介质密切相关,因而水沙流和风沙流运动理论不仅是描述泥沙在水和气介质中运动规律的基础,也是深入了解水-沙-污染物相互作用机理以及泥沙运动之环境效应的基础。
本项目是我们近20年来,围绕低浓度水沙流运动理论、高浓度水沙流运动理论、风沙流运动理论、泥沙与污染物相互作用机理及泥沙运动环境效应等方面的系统研究获得的集成成果。
(1)在低浓度固液两相流理论研究中,提出了低浓度水沙流中悬移质泥沙浓度垂直分布的统一公式,高度概括并解释了获得国际上现有各家代表性的著名公式的条件,揭示了低浓度水沙相互作用的复杂机理,从理论上提供了各著名公式“统一”的动力学解释,不仅揭示了低浓度水沙流运动的复杂机理,也为开展高含沙水流研究提供了基础;(2)在高浓度和低浓度固液两相流理论研究中,提出了适合高浓度和低浓度固液两相流运动的描述方法,找到了高浓度和低浓度两种情形下颗粒速度分布函数之间的关系,全面揭示了微观运动特征与宏观特征变化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3)在风沙两相流理论研究方面,提出了能同时反映跃移层内、外挟沙气流流速特性的风速分布公式、能充分反映粒径影响的输沙率公式,合理地解释了目前四类输沙率实测分布;(4)在泥沙运动环境效应研究方面,从微观层面揭示了泥沙吸持重金属和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机制,明确了泥沙表面形成生物膜的过程及其对水沙体系中微生物迁移过程的影响机理;从宏观层次针对黄河水沙问题,系统研究了黄河50年来水沙变化规律,提出了“黄河功能性断流”的概念、各项功能临界阈值的确定方法,给出了生态环境需水的分河段、分时段研究成果,得到了生产单位的应用,同时为制定黄河治理新目标“从过去的不断流转变为未来的功能性不断流”以及黄河水资源调度与长期治理战略转移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