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用目光倾听4 鄂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28.71 KB
- 文档页数:9
20XX年小学鄂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根本,那么如何设计一堂高质量的语文教学课堂呢?下面小编整理的小学鄂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供大家参阅,希望对你有帮助!小学鄂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用目光倾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 学会12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用目光倾听”的含义。
3、情意目标:从母亲的教诲中体会母爱的伟大,懂得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
重点:通过对诗句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品味如何“用目光倾听”的相关语言,学会总结学习方法。
一、围绕话题,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师: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一句问候,一个微笑甚至一个专注目光都能够体现你对人的的真诚。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目光倾听》板书课题:用目光倾听1、指读课题师:学贵有疑。
看了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根据学生的提问,老师提炼。
) 板书:为什么? 怎么样?师:希望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能够帮助你们解决这两个问题。
二、夯实基础,整体了解课文的内容师:请你们自由地将课文读一遍,练习尽力将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1、生自由的读课文。
师:读课文的时候,你一定遇到了这样一些词语,谁来读呢?CAI:伴随真诚倾听千言万语温暖灿烂1、指名能力弱一点的同学读。
师:“倾”为后鼻韵母2、全班齐读。
师:相信你们在读课文的时候不仅可以能够做到字音准,而且也能够做到语句通顺。
1、指名能力弱一点的学生读课文1~4节。
2、小组朗读。
师:我们在读诗歌的时候和读叙事的文章一样,也要读出节奏。
3、老师范读。
4、全班齐读课文。
师:词语读准了,课文读通了,跟同座交流一下: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师:其实,课题就简明扼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用目光倾听他人说话,传达出你对人的真诚。
再读课题。
带着问题学习课文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请你们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轻声读课文。
在读懂的地方简单记下感受,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二、学习诗歌第一小节,理解妈妈最平常的一句话。
五年级语文教案《用目光倾听》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用目光倾听》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细节。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尊重,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心声,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用目光倾听》讲述了一个关于亲情和关爱的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通过倾听他人的心声,用目光表达自己的关心和理解。
2.2 教学资源:课文文本《用目光倾听》多媒体教学设施(如PPT、视频等)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用目光倾听》,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3 词汇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如“倾听”、“关心”等。
学生通过例句和练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3.4 写作练习:教师给出一个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写作题目,如“我的一次倾听经历”。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4.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内容,包括词汇的运用、表达的准确性和思路的清晰度。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对亲情和关爱的理解。
鼓励学生与家人一起进行一次倾听活动,体验亲情和关爱的力量。
5.2 课外活动:组织一次关于亲情和关爱的主题班会或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鼓励学生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亲身体验关爱他人的意义。
第六章:教学目标6.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并学会如何用目光倾听他人的需求和情感。
五年级语文教案《用目光倾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用目光倾听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他人,尊重他人的习惯。
(2)培养学生用心去感受他人的需求,提升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了解用目光倾听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角色扮演的排练与表演。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角色扮演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讨论,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如何用目光倾听他人。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6.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用目光倾听的场景。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用目光倾听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家庭作业:观察父母或朋友,试着用目光倾听他们,并分享感受。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对用目光倾听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
教师还需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课后评价:1.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用目光倾听》教案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用目光倾听》教案(精选13篇)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用目光倾听》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蕴含的意思。
2、朗读诗歌,谈谈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3.引导学生懂得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
课前准备教师:网络查询“金波”的有关资料学生:将诗歌读熟,查找理解“伴随、真诚、倾听、灿烂、千言万语、传送、照耀”7个词语;查找“金波”的相关资料。
课时2课时板书设计用目光倾听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用真诚的心去倾听与人交往要真诚。
教学活动设计第一课时一、理解课题、认识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齐读课题。
谁能简介一下——金波?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
大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
出版过诗集《回声》、《绿色的太阳》、《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间》、《林中月夜》、《风中的树》、《带雨的花》、《我们去看海——金波儿童十四行诗》等十余部;童话集《小树叶童话》、《金海螺小屋》、《苹果小人儿的奇遇》、《眼睛树》等多部;此外还出版有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门》、《感谢往事》。
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和音乐课本。
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等。
199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你是怎样理解这个题目的?(对题目的理解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
对的了解可以让学生认识一位儿童诗歌的,可以更多的阅读他的作品。
)二、理解诗歌,把握的思想感情1、请你读读诗歌,诗歌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让学生把握诗歌的主旨,为了让学生理解“目光倾听”做铺垫)2、妈妈对你说的最平常的话是什么?3、板书: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这句话平常吗?都有谁说过这样的话?为什么要在别人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呢?请你读读第二、三小节?把相关语句画出来。
(学生总结“用目光来说话”。
第一个小节实质上是个总起的段,后面的两小节是解释说明第一小节的。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用目光倾听》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⑴学会两个生字。
⑵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背诵课文。
⑶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用目光倾听”的含义并从母亲的教导中领会母爱的伟大,懂得与人交往一定要真挚。
教学过程:一、导入继续学习《用目光倾听》,我们平常都是用耳朵倾听,金波爷爷怎么说用目光倾听呢?咱们去读读诗歌,相信你就会明白了。
二、精读课文⑴快速阅读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⑵指名分小节读文,思考:“用目光倾听”的意思?学生报告:听他人说话,要望着对方,或者说,和他人交谈的时候,不仅用耳朵,还要用眼睛。
师:从哪里发现的?引出诗歌的第一节。
课件:妈妈说过一句最平时的话:听他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指导朗诵,读出妈妈的轻声细语,亲切温柔。
)师:抓重点词:最平时师:是啊,普普统统的一句话,却能让作者铭记在心。
为什么听他人说话时要望着对方呢?自由读读诗歌的2-3节,画出相关语句,在空白处简略写写你的领会。
重点交流:(1)听他人说话是一种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挚。
明确:看着他人,仔细地倾听是一种尊重和礼貌.要让对方感觉到你的诚恳和真心,这样的交流才是心与心的交流,要想他人和你成为朋友,喜爱和你交往,就要让他人觉得你是真挚的。
举反例:平常大家都经常交流说话,如果你说话的时候,他人很仔细地听,而且还会望着你,你会怎样?尽管他在听你说话,但是他东张西望,或者还在做自己的事情,你又会怎样呢?可见和他人交流的时候,一定要真挚,相信你一定记住了交流要带有一颗真挚的心。
)师:作者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他和他人交谈的时候,不仅用-----耳朵,也用-----目光去倾听。
他牢牢记住了妈妈的那句话----(学生读)听他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2)真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和煦的春天。
师:真挚的目光有这么大的魅力吗?(抓千言万语、和煦的春天领会)师: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谁曾经用目光和你交流过呢?(谈一个事例,读一次。
五年级语文教案《用目光倾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用目光倾听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用心倾听、用目光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课文学习,理解用目光倾听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用心倾听、用目光表达的实践操作。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情景道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通过提问方式,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用目光倾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所讲述的故事。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并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大家共同讨论,深入理解用目光倾听的重要性。
4. 情景演练:(1)教师设置相关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实践用目光倾听的技巧。
(2)学生通过情景演练,提高用心倾听、用目光表达的能力。
5. 小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倾听、表达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运用目光倾听的技巧与家人、朋友进行交流,体会倾听的重要性。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倾听的名言警句,进行积累和分享。
(2)以“我眼中的倾听”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五年级语文教案《用目光倾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用目光倾听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讨论、思考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
(2)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了解用目光倾听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理解并体会用目光倾听的内涵。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小组合作学习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齐读课文《用目光倾听》。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是如何倾听别人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用目光倾听,这是什么意思呢?2. 学习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2)学生交流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3)教师举例示范,学生跟读。
4. 小组合作学习:(1)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
(2)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完成学习任务。
(3)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用目光倾听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篇关于倾听的小短文。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在平时的生活中,如何用目光倾听他人。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交流用目光倾听的心得体会。
3. 教师总结拓展内容,强调用目光倾听在日常交往中的重要性。
五年级语文教案《用目光倾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用目光倾听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角色扮演,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及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主动倾听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培养学生用目光倾听他人的良好习惯。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用目光倾听他人的技巧。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小组讨论所需材料。
4. 角色扮演道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齐读课文《用目光倾听》。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是如何倾听他人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用目光倾听,有什么重要性呢?2. 学习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用目光倾听他人?(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3)教师总结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明确用目光倾听的重要性。
4. 角色扮演(1)教师准备角色扮演道具,引导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情节。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用目光倾听他人的感受。
(3)教师对角色扮演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实践作业:尝试用目光倾听家人或朋友,记录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拓展1. 延伸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有关倾听的课外书籍,如《倾听的力量》等,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倾听的重要性。
《用目光倾听》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母亲的教诲中体会母爱的伟大,懂得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用目光倾听”的含义。
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是怎样紧扣题目,节节深入表达主题的。
2.理解“用目光倾听”的含义,体会诗歌在表达上的方法及诗歌所展现的真诚,培养学生与人真诚交流的习惯。
教学难点:1.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收集生活材料,仿写一首自己的诗歌。
2.将诗歌的主题内化成学生的个人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1.读悟结合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倾听”,理解词意。
2.补充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3.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自渎感知:1.读全诗,说说读懂了什么?2.指名分别读诗,说说每一节的主要内容。
3.默读诗文,谈谈自己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找出相关的诗句回答、朗读。
三、交流评议:(说完就请读出理解)1.学习第一小节(课件出示第一小节内容)(1)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妈妈对你说的最平常的话是什么?你如何理解?总结:用目光倾听”指听别人说话要望着对方。
2.学习第二小节。
(课件出示第二小节内容)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以下问题。
(1)画出这一节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2)说说这一节主要讲什么?总结:“用目光倾听”指对人要真诚3.学习第三小节。
(课件出示第三小节内容)(1)请找出这一节的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子,我的“窗子”永远明亮灿烂。
)(2)读了这一节之后,谈谈你对这一节的理解。
总结:“用目光倾听”给人以温暖。
4.学习第四小节。
(课件出示第四小节内容)说说你对这一节的体会总结:“用目光倾听”教会我怎样生活。
5.小结:再读全诗,联系生活,你们认为“用目光倾听”是什么意思?我究竟懂得了该怎样生活?(自渎、讨论)6.指名回答,试着用上“真诚、倾听、千言万语”等词。
《用目光倾听》教学案例(精选13篇)《用目光倾听》篇1师:本文的作者用一句妈妈告诉他的最平常不过的话,让我们感受到真诚的目光带给人们的温暖,从中我们也可以读出母亲对儿女们那暖暖的爱意,相信大家都曾经感受过那浓浓的母爱,回想一下我们平时感受到的母爱,讲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也来感受那份爱好吗?生1:有一天,外面下了好大的雨,我却没有带伞,妈妈正在上班,我觉得我可能要淋个“落汤鸡”了,没想到,放学铃声响起后,我竟然在教室的窗外看到了疲惫的妈妈的身影。
生2:我的妈妈也很爱我。
也是一个雨天,那天中午,因为早上走得急,我没有来得及带饭,也忘记跟妈妈要钱买饭了,而家离学校又很远,我没带伞,中午肯定是不能回家了,我就想:看来中午我肯定要饿肚子了。
没想到,中午妈妈却给我送饭来了,可是因为路滑,妈妈却扭伤了脚踝,一直肿了一个多周。
我很感动。
她已经把手举起老长时间了,我本不想请她交流,可是她的小手却固执地高高的举起,仿佛在无声地告诉我:我一定要把我的爱与感动与大家共享。
于是我叫起了她。
生3:我的妈妈更爱我。
小时候,我们家是开面条场的,家里有一台压面机。
妈妈一直交待调皮的我不要乱动,可我就是不听,一有时间我就过去玩一会儿。
可是……讲到这里,她的声音已经哽咽了,我安慰了她,并鼓励她讲下去。
她调整了情绪,带着哭音又慢慢讲述了下去。
生3:可是我的手却被机器挤了进去,我怎么拿也拿不出来。
于是我“哇哇”大哭。
妈妈听到后,转动着旁边的摇轮,拿出了我的手,抱起我就往医院跑。
等到了医院,把我交给医生后,妈妈就一屁股坐在地上,根本就没力气站着了。
但还是一直不停地问医生我的情况,当她听到我没事时,竟然昏了过去。
如果说妈妈不是爱我很深,又怎么能昏过去呢?全班同学听后都沉默了,一时间,教室里安静极了,仿佛时间停止了一般,这时恐怕掉根针在地上,也能听得到响声。
一会又想起了隐隐地哭泣声,我也不禁热泪盈眶。
师:多么震憾人心的母爱啊!是啊,父爱是山,母爱是海,他们用爱为我们撑起了一片蔚蓝的晴空,让我们用一两句或者一段诗一样的语言,把这种爱表达出来,好吗?生写,师指导。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
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用目光倾听教学设计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
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
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
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并背诵。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用目光倾听”的含义并从母亲的教诲中体会母爱的伟大,懂得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有感受地诵读诗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用目光倾听”的含义并从母亲的教诲中体会母爱的伟大,懂得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妈妈是我们每个同学最亲近的人,妈妈的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她细腻、柔和,她无处不在。
曾有人这样来赞颂(PPT显示)
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妈妈的爱是甜甜的吻;
妈妈的爱是平常的话。
那么作者的妈妈对他说了什么话呢?这句话对作者有什么影响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用目光倾听》。
(教师板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通顺、读流畅。
2、检查学生读的情况,教师予以指导。
3、教师出示朗读课件,让学生注意老师的朗读技巧。
如:停顿、重音等。
4、指名读。
(教师评价或者学生集体评价。
)
三、精读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用目光倾听”是什么意思?
学生汇报:听别人说话,要望着对方。
师:你是从哪里发现的?(引出诗歌教学第一节。
)
PPT:妈妈说过一句最平常的话,
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指导朗读,读出妈妈的轻声细语、亲切温柔。
)
抓重点词语:最平常。
师:是啊!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却让作者铭记在心,为什么听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望着对方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的2、3节,画出相关语句,在空白处做些批注,写下你的体会。
重点交流:
(1)听别人说话是一种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
探究:平时大家都经常交流说话,如果你说话的时候,别人很认真地听,而且还会专注地望着你,你会怎样?
相反,虽然他在听你说话,但是他左顾右盼,或者还在做自己的事情,你又会怎样?
明确:看着别人,认真地倾听是一种尊重和礼貌,要让对方感觉到你的诚恳和真心,这样的交流才叫心与心的交流,要想别人和你成为朋友,喜欢和你交往,就要让别人觉得你是真诚的!
由此可见,人与人交流时,一定要有一颗真诚的心。
老师相信大家在今后的人生当中一定会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去与人交往的。
作者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他在与人交谈的时候,不仅用耳朵,也用目光去倾听!
他牢牢记住了妈妈的那句话:
(学生齐读)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2)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师:真诚的目光真的有这么打的魅力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都有谁与你有过目光的交流?感觉如何?(抓住“千言万语”、“温暖的春天”,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谈一个事例,读一次“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
师:虽然他们此时都没有说话,但是他们的眼神分明告诉你,他们是关心你的、爱护你的、心疼你的、鼓励你的,这种感觉让你如沐春风,心里甜滋滋的,仿佛从你的心底开出了一朵朵“爱”的小花朵,无声的语言更能打动人们的心!(再读: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
师:真诚的目光作用可真大啊!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子,作者始终记着妈妈的话,所以“我”的窗子始终----明亮灿烂(学生齐读,读出感觉)。
师:我的眼睛是纯净的,我的目光是真诚的。
我能用真诚的目光去打动别人,多亏了妈妈时刻教育我的那一句话语,大家齐读----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师:这句话伴随着作者长大,它教会了作者许多许多----如何与别人交往、如何生活、尊重别人、真诚待人……
是啊!妈妈的一句话教会我生活,它真诚的目光至今照耀着我、引导着我在人生的征途上如何真诚待人(齐读最后一节,读出对妈妈的感激。
)
师:那么谁能说说“用目光倾听”是什么意思?
(“倾听”,意思是仔细听。
“用目光倾听”就是在与别人交流,听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望着对方。
因为“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只有“用目光倾听”才能表达出自己的诚意。
因为“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
师:让我们共同聆听妈妈的教诲,用真诚的目光去交流心灵,让人与人在目光里更亲近,让情与情在目光里更加的地久天长。
(配乐,全班齐读)
四、拓展延伸
1、以组为单位或分男、女组,举行感情朗读现场PK赛,能够背诵的同学力求背诵,
2、写一写。
将所学的心得体会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仿照诗歌结构写一写。
五、作业设计
1.将这首诗歌背诵下来。
2、将自己所学的心得体会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仿照诗歌结构写一写,并将自己的作品在班级进行展示。
板书设计
用目光倾听
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交流需要真诚
教材分析:
《用目光倾听》是第四单元《真诚》中的第一篇课文,它是一首儿童诗歌,通过妈妈极平常的一句话展现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妈妈的教导对孩子成长的作用,表现出母爱的伟大。
同时也用朴实的语言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与人交往要真诚。
这首诗是用第一人称写的,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真实的感受、体验,娓娓道来。
语言朴实、简洁,没有华丽的辞藻,富有人情味和真实感,使人感到特别亲切,乐于接受。
通过这样一篇富有哲理的美文,也让我们的读者明白在交流时要予人尊重,要予人真诚。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2、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真诚交流的习惯。
4、通过理解诗句,感受儿童诗歌的语言之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怎样紧扣题目,节节深入表达主题:理解“用目光倾听”的含义。
教学难点:
1、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收集生活材料,仿写一首自己的诗歌。
2、将诗歌的主题内化成学生的个人品质。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