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24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0年全市工业性投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金政办发[2010]6号【发布部门】金华市政府【发布日期】2010.02.23【实施日期】2010.02.2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0年全市工业性投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的通知(金政办发〔2010〕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2010年全市工业性投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一○年二月二十三日2010年全市工业性投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工业强市战略,推进投资拉动和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确保2010年全市工业性投入继续保持适度增长,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考核目标2010年全市确保完成工业性投入330亿元;实施省、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200个;在建项目中总投资额达50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其中1亿元以上项目50个。
《2010年全市工业性投入考核指标分解表》附后。
二、考核对象各县(市、区)政府和金华开发区(高新园区)管委会的领导班子。
三、考核原则(一)符合产业导向的原则。
工业投资项目必须符合我市先进制造业基地产业导向目录中鼓励发展或综合平衡发展的产业和项目要求;对不符合我市先进制造业基地产业导向目录,污染、能耗较大但不属于国家限制、禁止的项目,要从严控制;对国家明令禁止建设的项目,不准引进布点。
(二)重大项目带动的原则。
鼓励实施特大型、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工业投资项目。
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作用强的大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年终考核时予以加分。
(三)注重实效的原则。
把全市工业性投入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含金华开发区,下同),通过强化考核,狠抓落实,引导各县(市、区)为企业增加投入提供良好服务。
四、考核内容(一)工业性投入完成总量(70分)。
金华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金华市市长陈昆忠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2009年是创新破难、求实奋进的一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带来的冲击,在中共金华市委的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战略主线,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和“工业强市”战略,紧紧依靠全市人民,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保增长,促转型,重民生,创和谐,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766亿元,比上年增长9.0%。
财政总收入232.6亿元,增长6.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9.3亿元,增长8.0%。
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001元,增长8.9%。
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15元,增长7.0%。
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数6.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8%。
人口自然增长率3.17‰。
(一)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明显。
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坚持企业为基,把保企业作为保增长的前提,围绕“主攻二产、多做贡献”,深入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活动,2653亿元,增长5.6%。
认真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年末存贷款余额达到3221亿元、2510亿元,分别增长25%、31%。
设立总额为10亿元的企业应急调头资金,保障了重点企业资金链安全。
把扩大投资作为保增长的重要抓手,深化“项目推进年”活动,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5亿元,增长8.3%,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86亿元,增长9.3%。
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有效途径,组织了两届“浙中购物节”,精心举办义博会、文博会、旅博会、森博会、五金博览会等展会,落实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各项促进消费的政策。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1亿元,增长15.6%。
把稳定外需作为保增长的重要着力点,努力保市场、保订单,完成外贸出口总额86亿美元,同比下降4.1%,降幅低于全省9.7个百分点。
永康市2010年“三电”专项斗争工作总结今年我局以“平安世博”“平安永康”为总目标,以金华市局“防范社会化”建设和局里“基层基础加强年”活动为平台,结合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总体部署,严打严惩严治迅速治标,严防严控严管着眼治本,标本兼顾,深入推进“三电”专项斗争,尽全力确保本地电力、电信和广播电视设施运行的安全。
今年,全市共破获各类盗窃破坏“三电”设施刑事案件3起,抓获涉电违法犯罪嫌疑人6人,其中采取刑事强制措施3人,治安处罚3人,缴获财物总价值十万余元。
全市盗窃破坏“三电”设施案件与去年相比有了较大下降。
一、政府牵头,警企联动,开创齐抓共管的局面“三电”设施线路巡护工作范围覆盖全市城乡,“三电”设施的安全关系有关企业的利益和发展,更是关系民生的大事,我局牢牢把握住永康市委、市政府对“三电”专项斗争的高度重视,联合市综治办、发改委、工商、广电、电力等部门共同商讨并具体部署开展“三电”专项斗争,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标本兼顾的工作方案,同时争取市政法委支持,把“三电”专项斗争工作成效纳入相关单位的综治考核工作,为长期有效地打击“三电”犯罪奠定工作基础,推动形成“政府领导,公安牵头,各方共管,单位落实”的综合治理格局。
保持去年工作中的良好势头,持续深入推进“三电”专项斗争,并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有关工作进展,争取更大力度的支持。
治安大队切实承担起自身职责,强化专项斗争的组织实施力度,按照工作方案,全警动员,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保证“三电”专项工作取得成效。
二、创新方式,多措并举,全力营造工作氛围为扩大影响力,争取社会支持,我局运用各种途径宣传“三电”专项斗争成效、战果,营造声势,震慑犯罪,教育群众。
通过电视台、日报社合办的栏目《警视之窗》和《永康警界》,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对举报盗窃破坏“三电”设施违法犯罪行为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举报人奖励,充分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三电”专项斗争;联合电信、移动、联通公司通过手机短信平台群发宣传提醒信息,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三电”专项斗争工作。
2010年列表位次GDPGDP位次人均GDP 人均GDP(GDP)(本币/百万)(美元/百万)(人均GDP)(本币/元)(美元/元)全省########409,51851,7117,639绍兴县177,61111,4651107,80815,926慈溪市275,74211,189573,03710,789诸暨市362,1549,1811458,1888,596义乌市461,9919,157284,34012,459温岭市558,1468,5892248,9167,226余姚市656,7888,389968,15710,068乐清市749,5847,3252740,2235,942瑞安市845,7226,7542938,4545,680海宁市945,5836,734869,30810,238上虞市1043,6266,4441556,2728,313富阳市1141,5676,1401164,1019,469桐乡市1240,9256,0451360,8558,990平湖市1334,0535,030770,05910,349临海市1432,8014,8453728,2924,179永康市1531,0484,5861854,3968,035玉环县1630,8224,553473,89410,916临安市1728,7664,2491754,7008,080东阳市1828,6864,2383235,0625,179长兴县1928,3934,1942545,6646,746宁海县2027,8744,1182445,8506,773嘉善县2127,6114,079671,99610,635嵊州市2227,3354,0383037,2415,501象山县2327,1734,0141950,4437,452苍南县2425,4803,7645419,8002,925德清县2524,0163,5481655,9528,265海盐县2623,8293,5201264,0719,465奉化市2722,5073,3252346,6176,886新昌县2821,5113,1782049,3147,285永嘉县2920,5053,0294821,8053,221平阳县3020,2592,9934423,4213,460桐庐县3119,7932,9242149,2867,281安吉县3219,0132,8092641,5686,140建德市3318,9652,8023137,0555,474兰溪市3418,0312,6643827,2554,026江山市3517,0222,5153628,5524,218浦江县3613,1631,9443333,7454,985武义县3712,8501,8982838,4735,683岱山县3812,8081,8921066,9769,894天台县3911,8581,7525020,5053,029龙游县4011,8271,7473529,3404,334淳安县4111,7481,7354025,9063,827青田县4211,4261,6884722,6353,344缙云县4311,2171,6574124,9633,688三门县4410,6621,5754224,9343,683仙居县4510,0951,4915120,4493,021常山县467,5491,1154622,8433,3742010年浙江省各县(市)GDP与人均GDP列表[1](浙江系按户籍人口计算,浙江为人口输入大省,经济发达县市常住人口大大多余户籍人口)县(市)开化县477,0231,0375319,9922,953龙泉市486,2599254921,7483,213嵊泗县495,890870374,02010,934遂昌县505,7668524324,9293,683磐安县514,8227124522,9893,396松阳县524,7507025220,0372,960文成县534,0525995810,8031,596泰顺县543,9775875711,0431,631洞头县553,4365083926,8913,972云和县563,3514953429,7324,392庆元县573,1704685515,6182,307景宁县582,6703945615,6112,306。
2010年金华市《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10年市政府工作重点来源:金华日报浙中新报作者:邵安琪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保稳促调的基础尚不稳固,实体经济仍然存在较多困难,地区生产总值、外贸出口总额增长等指标没有实现预期目标;"三农"工作基础仍较薄弱,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统筹发展能力还不强,浙中城市群协调发展机制还不健全;财政收支矛盾加剧,保持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难度增大;社会进入矛盾凸显期,维护社会稳定压力较大;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
今年工作目标和总体要求201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战略主线,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和“工业强市”战略,调结构促发展,抓统筹促协调,重改革促创新,惠民生促稳定,全面完成“十一五”发展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1.4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外贸出口总额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确保完成“十一五”目标;新增城镇就业5.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创新强工增创发展新优势■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强化大项目招商选资■积极推进自主创新积极培育大产业,抓好汽车及零部件、永康五金、义乌饰品等省级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
实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规划,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规划设立纯电动汽车产业园,加快金华纯电动汽车生产及营运基地建设。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化危为机,克难攻坚,经济社会取得跨越发展2009年,是我市在逆境中奋力追赶、在困难中寻求发展,“三区”建设取得辉煌成果的一年。
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五项工作格局”,围绕“五大优势突破”,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科学部署,强势推进,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0.49亿元,同比增长15.3%,连续三年超过渭南平均增幅;地方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21亿元,增长41%。
开放开发力度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再创新高。
投资环境不断优化,“三零措施”、“扎口管理”落实有力,洼地效应日益显现,形成了投资华阴的“福建现象”。
全年新签招商项目16个,续建27个,到位资金26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325%,招商引资位居渭南前列。
争项要资成效显著,争取基础设施、民生改善、重点产业、生态环境等国家新增投资项目5批32个,落实中省资金3.38亿元,到位3.24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47%。
项目建设强力推进,51个支撑固定资产项目完成投资40.85亿元,占年计划的100.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3亿元,增长147%,为我市历年来建设项目最多、投资额度最大、拉动经济增长最为显著的一年。
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城建投资完成2.7亿元,是建市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
铺设了长城路、华岳路二期、太华路二期、环城东路、杨震路,城市路网不断完善;修建了华山北站站前广场、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了华山国际温泉等三个五星级大酒店,城市服务功能日益增强;建设了东方名城小区、盛世名门小区、华鑫小区、电信小区、万象街区,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实施了市区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安装路灯1093盏,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创卫工作通过渭南市阶段验收,城市面貌逐步改善,城市品位大幅提升。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一年来的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工作回顾--年以来,在地委、行署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和地区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抓住广东省对口支援的机遇,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了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
一、落实年狠抓落实,夺取了--年各项工作的新胜利--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迎接十七大、宣传十七大、贯彻十七大”这条主线,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落实年狠抓落实,取得了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局势持续稳定的喜人成绩。
全年生产总值达到7600万元,其中第一、二、三产分别实现961.17万元、2563万元、4075.83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771.39万元;本级财政总收入201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394.9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13.79元;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448.62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927.9万元。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一)农牧业发展稳步推进。
一年来,我们紧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三大重点,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以科技为动力,坚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文件精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年农牧业总产值达到1028.96万元;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21762.3亩;粮食总产量达到5162.2吨;油菜籽总产量达到0.9吨;牲畜存栏达到1.46万头;肉类总产量达153.31吨;牲畜出栏3295头;乡镇企业总产值155万元;多种经营收入366万元。
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3月8日在永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永康市市长卢跃东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根据中共永康市委《关于制定永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认真研究并听取各方面意见,制定了《永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请各位代表对报告和纲要(草案)进行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和2010年政府工作回顾“十一五”时期是永康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五年来,全市上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五金名城、生态城乡、商旅大市”三大战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307亿元,年均递增12.3%;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41.3亿元和22.4亿元,是2005年的2.1倍和2.3倍;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2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2.3倍;工业增加值位居金华各县(市)首位,达到183亿元,年均递增12.1%;进出口总额达到32.4亿美元,年均递增2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1.7亿元,年均递增16.1%,金融存贷款总额超千亿元,增长2.2倍。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被誉为浙中“最稳定的经济板块”,先后获得“中国休闲运动车之都”、“中国门都”、“中国口杯之都”、“中国金融生态城市”等荣誉称号,成为全国最大的五金产品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
——增长质量明显提高。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比重达到32.7%,年均增速高于生产总值0.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44.8亿元,年均增长25.4%;全面完成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任务。
经济增长点培育取得突破,尤其是汽车产业异军突起,行业产值达到127亿元,成为我国重要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
创牌工作硕果累累,11家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制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9只、中国名牌产品7只、国家免检产品21只、出口免检产品1只。
创立“总部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全国首个县级总部经济实践研究基地、全省21个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一城两翼二组团”的中等城市框架初步形成,台金高速、永武二线、永童公路、永缙公路等一批重大公建设施投入使用,建成区面积达到36平方公里。
积极推进解放街区块旧城改造和方岩核心景区综合整治工作,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2平方米,城区纳污面积达到18平方公里。
扎实开展“三城联创”,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评和省级园林城市验收。
突出抓好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整治,完成金属表面处理行业准重点监管区“摘帽”。
农民安全饮用水问题三年任务一年完成,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走在全国前列。
广泛开展“三清四改”,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运行机制,农村环境进一步好转。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坚持把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臵,城镇居民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25319元,年均递增13.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126元,年均递增10.9%;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274亿元,比2005年增加2.6倍;汽车保有量11.8万辆,是“十五”期末的2.5倍。
持续开展“打击歪风邪气、打造正义永康”行动,街面犯罪明显下降。
全面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7万多名60周岁以上农村老人每月可领取养老金。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城南廉租房、北苑一期经济适用房先后交付使用。
“十一五”期间,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效。
刚刚过去的2010年,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锐意进取、克难攻坚,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年来,我们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全力保障经济增长。
认真落实扶持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通过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干部服务企业、打造金融生态区、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和人才引进等活动,力保经济发展向好趋稳。
引导企业完成技改投入22.2亿元,3家企业获得国家技改补助资金,9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12家企业进入央企配套项目,四方集团整体搬迁一期竣工投产。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规上企业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65%。
开展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2家企业完成省级绿色企业申报,3341家企业受益于金融扶持扩面。
外向型经济稳步增长,商检、海关检验批次、进出口标箱同比增长29.8%和190%,引进超千万美元外资项目2个。
推进“十大中心”建设,总部中心被列为省首批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五金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列为全国生产力工业设计联盟成员。
主辅分离成效明显,分离发展服务业企业累计达到47家。
成功举办第15届中国五金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门业博览会和第5届农展会。
中国科技五金城成交额突破400亿元,荣获“中国最具品牌价值商品专业市场50强”称号。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62万人次,同比增长17%,A 星旅行社实现零的突破。
(二)统筹推动城乡发展。
扎实推进“三城联创”,完成“一通五化”调查摸底并着手试点工作,全面完成国(省)道和城区主要道路亮化,南都禅寺竣工对外开放,金胜山森林公园完成休闲场地建设,全市新增绿地9.8万平方米。
解放街区块完成一期拆除,二期腾空率95%,安臵区开工建设。
方岩核心景区整治工程基本完成房屋权源收集,拆除沿街建筑1.2万平方米,安臵区市政工程建设全面展开,管委会办公大楼主体通过验收。
垃圾焚烧电厂进行主厂房施工,南山水厂二期进入土建安装,农贸果蔬粮油批发市场一期部分主体工程通过验收。
220千伏丹倪双回线路投入运行,扩建110千伏炉头变,新增7万千伏安变电容量。
加快交通路网建设,金温铁路扩能改造完成征地并开工建设,东永高速永康段完成形象进度20.6%,永磐公路永康段全线开工,永义公路童宅至雅吕路基工程基本完成,方岩过境公路完成路基、桥隧工程的60%,完成农村联网公路17个项目22公里,依法收回金华、丽水等班线实行公车公营。
实施林权制度改革,启动平原绿化、美丽乡村及中心村培育工程,农房改造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开展杨溪水库水源保护区环境整治,好溪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准备项目动工建设。
推行农村供水一户一表试点。
加强生态市建设,推行重点污染源企业“3+1”模式管理,磷化替代工艺在金华市推广,三镇联建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营,龙山、前仓污水处理厂和西三环污水管网建设进展顺利,金属表面精饰整合区污水处理站开始社会化运作;实施华溪河道整治、金塔桥橡胶坝和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工程,基本完成8座水库“千库保安”工程、125公里清水河道和太平水源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工程。
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功能区建设稳步推进,推出种粮大户订单质押融资服务,早稻播种面积创近六年历史新高,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5万亩,农业“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得到加强。
(三)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把提升永康教育摆上重要位臵,深入推进振兴教育“三大工程”,继续开展“万名家长评校长”活动,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新人民小学、实验幼儿园和教师进修学校附小投入使用,永五中一、二标段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职技校实训工场主体结顶。
医改工作稳步推进,新增4家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乡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减轻了群众医药负担。
大力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举办第3届“新永康人”文化艺术节,6个镇级综合文化站建成投入使用,市博物馆正式开馆,永康影城确定选址和建设模式,群众体育工作蓬勃发展,城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基本完成。
继续保持计生工作高压态势,人口普查上门登记阶段工作顺利完成。
圆满完成四川青川骑马乡灾后重建对口支援工作。
(四)致力改善民生保障。
完善保障民生的长效机制,重点抓好就业、社保、住房、社会治安、法律援助等工作。
开展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实施“百户千万”青年创业贷款工程,助推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新增就业岗位1.1万个。
启动社会保障三级网络体系建设,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71.3%,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5.5%;开展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创建活动,慈善事业继续发展。
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启动经济适用房二期项目。
开展农村数字化地籍登记,重拳打击农村“两违”,查处各类土地违法案件34件。
社会管理不断创新,成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常设机构,实施新永康人居住证制度,城乡新增治安监控探头585个。
全面建立“三级联动”信访机制,圆满完成世博会“环沪护城河”安保工作。
在全省率先建立应急管理系统,加强消防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深入开展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及“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顿规范,“两化一体”安全生产得到全面加强。
(五)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高度重视依法行政工作,切实推进公民权益保障。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作风建设年活动,出台公职人员问责、机关效能建设考核等办法,实施效能责任追究90人。
健全科学民主决策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按时办复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476件,办结率100%。
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制度和招投标制度改革,节约政府性项目建设资金1.4亿元。
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查处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圆满完成书记、市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节约型机关创建继续深入。
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统计、气象、档案、人武、老龄以及工青妇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永武警部队官兵,向参与永康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广大外来建设者,向所有关心、支持永康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过多依赖低端产业、低成本劳动力和资源环境消耗的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企业低小散、创新能力弱、要素制约加剧等问题依然突出;土地征用、拆迁安臵等政策处理难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中心城镇集聚辐射能力不强;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依然较大,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很大;政府职能转变、依法行政、行政效能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不少差距,一些干部的服务意识、工作效率和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此,我们将采取更扎实、更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未来五年,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内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深入推进,一系列加快转型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为我市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