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化法制苯酚
- 格式:ppt
- 大小:224.50 KB
- 文档页数:18
苯酚的合成方法
苯酚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以下是两种常见的合成方法:
1. 磺化法:以苯为原料,用硫酸进行磺化生成苯磺酸,再用亚硫酸中和,然后用烧碱进行碱熔,经磺化和减压蒸馏等步骤而制得。
具体步骤如下:
将苯和浓硫酸按摩尔比1:1.15 投入磺化釜中,加热至70℃,保温3h;
向磺化釜中慢慢加入亚硫酸钠水溶液,直至磺化液由棕色变为无色为止,然后冷却至30℃以下,过滤除去磺酸钙;
将过滤后的磺酸钙加入碱熔釜中,加入适量的烧碱,加热至130-140℃,保温3h;
将碱熔釜中的物料冷却至80℃以下,然后放入蒸馏釜中,在减压条件下进行蒸馏,收集180-182℃的馏分,即为苯酚。
2. 异丙苯法:丙烯与苯在三氯化铝催化剂作用下生成异丙苯,异丙苯经氧化生成过氧化异丙苯,再用硫酸或树脂分解,得到苯酚和丙酮。
具体步骤如下:
将丙烯和苯按摩尔比1:0.8 投入反应釜中,加入适量的三氯化铝催化剂,在温度为80-100℃下进行反应,生成异丙苯;
将异丙苯和空气按摩尔比1:10 投入氧化釜中,在温度为120-130℃下进行氧化反应,生成过氧化异丙苯;
将过氧化异丙苯和硫酸或树脂投入分解釜中,在温度为60-70℃下进行分解反应,得到苯酚和丙酮。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化学合成方法时,请务必注意安全操作,并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
苯酚苯酚(C6H6O,PhOH),又名石炭酸、羟基苯,是最简单的酚类有机物,一种弱酸。
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晶体。
有毒。
有腐蚀性,常温下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液;当温度高于65℃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其溶液沾到皮肤上用酒精洗涤。
暴露在空气中呈粉红色。
苯酚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是生产某些树脂、杀菌剂、防腐剂以及药物(如阿司匹林)的重要原料。
【中文名称】苯酚;石炭酸【英文名称】phenol【结构或分子式】所有C原子均以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O原子均以sp3杂化轨道形成σ键。
【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94.11【密度】1.071【熔点(℃)】42~43【沸点(℃)】182【折射率】1.5425(41)【毒性LD50(mg/kg)】大鼠经口530。
【性状】无色或白色晶体,有特殊气味。
【溶解情况】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甘油、二硫化碳等。
【用途】用于制染料合成树脂、塑料、合成纤维和农药、水杨酸等。
作外科消毒剂消毒能力大小的标准(石炭酸系数)。
【制备或来源】由煤焦油经分馏,由苯磺酸经碱熔。
由氯苯经水解,由异丙苯经氧化重排。
【其他】加热至65℃时能溶于水(在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有毒,具有腐蚀性如不慎滴落到皮肤上应马上用酒精(乙醇)清洗,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变粉红色。
在民间有土方用石炭酸来治皮肤顽疾,以毒攻毒,如用来治脚底起泡。
三维结构一种重要的苯系中间体[1]。
又称石炭酸。
低熔点(43℃)白色晶体,在空气中放置及光照下变红,有臭味,沸点181.84℃。
对人有毒,要注意防止触及皮肤。
工业上主要由异丙苯制得。
苯酚产量大,1984年,世界总生产能力约为5兆吨。
苯酚用途广泛。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苯酚的唯一来源是从煤焦油中提取。
绝大部分是通过合成方法得到。
有磺化法、氯苯法、异丙苯法等方法。
分子结构:苯环上的C原子以sp2杂化轨道成键,O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
苯酚主要用于制造酚醛树脂,双酚A及己内酰胺。
一、毕业论文内容及研究意义1. 内容设计过程中,查阅本论文的相关资料,了解苯酚合成工艺的进展,明确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合成苯酚各种工艺方法。
目前,苯酚主要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得到,国内外厂家主要是采用异丙苯法和磺化法制苯酚[1]。
除此以外,在生产中还有其他工艺,如甲苯-苯甲酸法和氯苯法等。
本文重点对异丙苯法进行了介绍,并将它的反应原理,生产工艺和方法分别进行了比较。
在以后的论文撰写过程中,将对异丙苯氧化合成苯酚的具体工艺流程,以及对吸收塔设备的各个部件进行设计,并将此反应过程中物料和能量进行衡算。
同时我们将在论文中设计吸收塔设备的内容和步骤,塔设备的强度和稳定性计算。
并用AutoCAD将化工工艺流程设计和设备设计,且对吸收塔和厂区设备布置图进行绘制,在最后将阐述苯酚的发展前景[2]。
2. 研究意义苯酚是重要的化工产品,本文介绍了苯酚的性质和用途,以及苯酚的生产﹑市场需求和生产规模,发展前景。
通过设计年产10000吨异丙苯法法生产苯酚工艺的最优方案。
学习有关设计方面的知识,设备计算和化工原理基础数据的计算,以及用AutoCAD绘图的知识[3]。
二、毕业设计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 研究现状国内现有生产厂家20多家,年生产能力20多万吨。
其中异丙苯法约占70%以上,主要生产厂家有上海高桥石化公司、燕山石化公司、吉化集团公司、哈尔滨华宇股份有限公司等;磺化法约占26.7%,主要厂家有锦西化工总厂、太原化工厂、包头第一化工厂等;煤焦油精制法能力较小,主要是由各大钢铁公司焦化厂生产。
以前我国苯酚生产主要是磺化法和煤焦油精制法,一般生产规模较小、产量低、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
当时主要原料纯苯、硫酸、烧碱等供应紧张,不能满足苯酚生产的需要,影响了生产能力的发挥。
由于我国苯酚的产量不能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求,因而每年都得大量进口,且进口量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因此许多生产厂家准备新建或扩建苯酚生产能力。
我国苯酚主要生产公司和生产能力见表1-1[4]。
苯酚的生产工艺
苯酚的主要生产工艺有以下几种:
1. 煤焦油法:将煤焦油经分馏后,提取出含有苯酚的馏份,再经过蒸馏、结晶等步骤,得到高纯度的苯酚。
该方法得到的苯酚具有较高的纯度,但生产过程中存在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较大的问题。
2. 乙酰肼法:将苯或苯类化合物与乙酰肼反应,生成乙酰肼苯,再通过加热分解生成苯酚和氮气。
该方法相比煤焦油法,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较小,能源消耗也较低。
3. 氢氧化钠法:将苯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苯酚钠,再经过酸化反应得到苯酚。
该方法反应条件较温和,操作简单,但需要大量的氢氧化钠作为原料,造成资源浪费。
4. 氧化苯法:将苯直接与氧气在催化剂(如二氧化锰、氧化铬等)的存在下进行氧化反应,生成苯酚。
该方法具有原料使用率高、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但催化剂的选择和催化剂的失活问题需要解决。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合成苯酚的工艺,如氯化铵法、许氏法等,但由于效率、成本、环境影响等因素的限制,目前应用较少。
苯酚苯酚(C6H6O,PhOH),又名石炭酸、羟基苯,是最简单的酚类有机物,一种弱酸。
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晶体。
有毒。
有腐蚀性,常温下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液;当温度高于65℃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其溶液沾到皮肤上用酒精洗涤。
暴露在空气中呈粉红色。
中文名:苯酚外文名:p henol 别名:石炭酸分子式:C6H6O 相对分子质量:94.11化学品类别:有机物--苯的衍生物管制类型:不管制储存:密封保存理化性质物理性质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有特殊气味。
熔点(℃):40.6相对密度(水=1):1.07沸点(℃):181.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24折射率1.5418闪点79.5℃分子式:C6H6O化学式:C6H5OH,PhOH分子量:94.11饱和蒸气压(kPa):0.13(40.1℃)燃烧热(kJ/mol):3050.6临界温度(℃):419.2临界压力(MPa):6.13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1.46闪点(℃):79爆炸上限%(V/V):8.6引燃温度(℃):715爆炸下限%(V/V):1.7溶解性: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二硫化碳、凡土林、挥发油、强碱水溶液。
室温时稍溶于水,与大约8%水混合可液化,65℃以上能与水混溶,几乎不溶于石油醚。
化学性质可吸收空气中水分并液化。
有特殊臭味,极稀的溶液有甜味。
腐蚀性极强。
化学反应能力强。
与醛、酮反应生成酚醛树脂、双酚A,与醋酐;水杨酸反应生成醋酸苯酯、水杨酸酯。
还可进行卤代、加氢、氧化、烷基化、羧基化、酯化、醚化等反应。
[2]苯酚在通常温度下是固体,与钠不难顺利发生反应,如果采用加热熔化苯酚,再加入金属钠的方法进行实验,苯酚易被氧化,在加热时苯酚颜色发生变化而影响实验效果。
本人在教学中采取下面的方法实验,操作简单,取得了满意的实验效果。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毫升无水乙醚,取黄豆粒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入乙醚中,可以看到钠不与乙醚发生反应。
苯酚性质、用途与生产工艺概述苯酚(英文Phenol)又称石炭酸,分子式C6H5OH,常温下纯净的苯酚是无色针状晶体,具有特殊的气味(与浆糊的味道相似),酸性极弱(弱于碳酸),熔点是43℃,凝固点40.9℃,比重1.071,沸点182℃,燃点79℃。
露置在空气中因小部分发生氧化而显粉红色,在有氨、铜、铁存在时会加快变色,在潮湿空气中,吸湿后,由结晶变成液体。
常温时苯酚含水27%就成为均匀液体,随含水率继续增加,液体分二层,上层为苯酚在水中溶液;下层为水在苯酚中溶液。
苯酚含水时其凝固点急剧下降。
含水1%凝固点为37℃,含水5%凝固点为24℃。
苯酚剧毒,空气中最大允许蒸汽浓度0.005mg/L,其浓溶液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
实验室可用溴(C6H5—OH + Br2 = C6H2(Br3)—OH + 3HBr生成白色沉淀2,4,6-三溴苯酚,十分灵敏)及FeCL3(6C6H5OH+FeCL3 →H3[Fe(C6H5O)6]+3HCl生成〔Fe(C6H5O)6]3-络离子呈紫色)检验.溶解性室温微溶于水,能溶于苯及碱性溶液,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甘油、丙三醇、冰醋酸等有机溶剂中,难溶于石油醚。
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1℃时为4.832%;35℃时为2.360%;58℃时为7.330%;77℃时为11.830%;84℃时苯酚与水可以任意比例混溶。
水中溶解度(g/100ml)不同温度(℃)时每100毫升水中的溶解克数:8.3g/20℃;混溶/40℃与浓溴水的反应苯酚与溴水的取代反应,由于苯酚能溶解难溶于水的三溴苯酚,为了防止没有反应完的苯酚对三溴苯酚的溶解作用,实验时要使用浓溴水,最好用饱和溴水。
同时,苯酚水溶液要尽量稀一些。
实验时还应注意控制溴水的用量,因过量的浓溴水会跟三溴苯酚反应生成黄色沉淀,因此,溴水的量也不要过多。
当出现白色沉淀时,立即停止加溴水,如果改向溴水中滴加苯酚,生成的沉淀不会溶解。
2,5-⼆甲基苯酚传统合成⼯艺及改进2,5-⼆甲基苯酚传统合成⼯艺及改进⼀、实验⽬的1.掌握传统磺化碱熔⼯艺制备酚类产品的⽅法。
2.掌握⼀般反应条件优化⽅法,认识不同优化⽅法对应的结果。
3.针对传统磺化碱熔⼯艺存在的诸多问题,开发环境友好的绿⾊路线合成酚类产品(以2,5-⼆甲基苯酚的合成为例)。
4.找到新⼯艺能够替代传统⼯艺的成本平衡点及改进突破⼝。
⼆、实验原理羟基(-OH)与芳烃核(苯环或稠苯环)直接相连形成的有机化合物称为酚,是⼀类⽤途⾮常⼴泛的有机化合物,代表性的化合物包括苯酚、甲基苯酚、萘酚等等。
如何经济、环保的在苯环上引⼊羟基,是现代化学⼯业及学术界热门的研究⽅向之⼀。
2,5-⼆甲基苯酚(CAS号:95-87-4)是⼀种重要的染料中间体,也是合成吉⾮罗齐的重要中间体。
2,5-⼆甲基苯酚为近⽩⾊⾄⽶红⾊柱状结晶体或⽚状固体。
易溶于醚,醇,能升华,能与⽔蒸汽⼀同挥发。
2,5-⼆甲基苯酚有许多同分异构体,如2,3-⼆甲基苯酚,2,4-⼆甲基苯酚,2,6-⼆甲基苯酚,3,4-⼆甲基苯酚等等,这些异构体的合成⽅法有具有⼀定的相似性(包括整个酚类产品的合成也具有⼀定的相似性)。
现在⼯业上采⽤的合成2,5-⼆甲基苯酚的⽅法如图1所⽰[1],以对⼆甲苯为原料,经浓硫酸磺化得2,5-⼆甲基苯磺酸,然后在低温下与氢氧化钠反应得2,5-⼆甲基苯磺酸钠,进⼀步在⾼温(300度以上)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得2,5-⼆甲基苯酚钠,最后经酸中和得到2,5-⼆甲基苯酚。
此⼯艺路线的特点的路线成熟,原料易得。
但其显著的缺点是过程需消耗⼤量的酸、碱(为了确保合理的原料转化率,有的需过量10倍摩尔量以上),且酸解交替使⽤使得过量的酸碱难以被回收利⽤,最终酸碱成盐,含盐废⽔量⼤,酸碱消耗量⼤,设备要求较⾼。
图1.现有2,5-⼆甲基苯酚合成⼯艺尽管磺化碱熔法仍然是现在⼯业上⽣产2,5-⼆甲基苯酚的优选⼯艺,为了解决现有⼯艺中含盐废⽔量⼤、酸碱消耗量⼤、设备要求较⾼等问题,⼈们⼀直在追求⼀种从对⼆甲苯直接⼀步合成2,5-⼆甲基苯酚的⽅法,如图2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