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将军与孤女》(冀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92.00 KB
- 文档页数:3
《将军与孤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以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语文素养的形成作为课堂的着眼点。
运用工具书辨字正音,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理解文本注重个性化感知,做到说话有理有据,形成良好的表达习惯;课内阅读向习作拓展,将阅读学习恰当迁移,培养学生合理表达。
过程与方法:授课时注意引导学生从人物语言,举止上去把握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通过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加深时课文的理解,品位语言魅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凭借具体语言材料,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教学方法】放—收—帮—牵【学法指导】质疑互助式学习,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了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2、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3、师:聂将军就是聂荣臻(师板书)(看书上图)这位就是聂荣臻将军。
4、交流搜集到的聂荣臻将军的资料。
5、介绍故事背景:二、学习生词,初读课文: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词: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几幅画面给你留下了印象?4、生交流:5、生默读课文,根据小标题分段,并说说段义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四、作业:读熟课文,第三自然段读五遍。
(家作)第二课时一、复检:默写生词二、讲读课文:师: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对聂将军已有了初步的了解。
那么在日本人民的眼中聂将军是个怎样的人呢?生交流、师板书: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1、生带着这个问题,自学课文(用括号标出相关内容,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2、交流:(1)聂将军给小女孩找奶喝,拿过洗干净的梨给美穗子吃,送两个小女孩回日军指挥部还在筐里放了许多梨,留着她们路上吃。
《将军与孤女》教学设计教材的编排意图:这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文章真切而生动地记述了聂荣臻将军照料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
作者的意图有:1、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使学生感知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广胸襟以及他的人道主义精神,让学生倾心阅读聂将军关心照料两个日本孩子的故事,让学生从语意、语气、语感中领悟人物的真实内心世界。
2、要求学生能联系内容说出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抓住文中的重点句,体会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宽广胸襟以及他的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进而让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4、要求学生能联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抓住文中的重点句,体会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宽广胸襟以及他的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进而让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能联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
拟用的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讲解、表演、赛读教学准备:文字投影、录音、生字卡片、挂图总的设计意图:设问入手,深入全文,抓重点句体悟人物精神,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佳境。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鼓励学生独创思维,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进而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
分角色表演,进一步内化了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自主表演,自主迁移,展示了个人魅力和学习成果,从而让学生美美地思,乐乐地学,快乐每一节语文课。
《将军与孤女》教学设计(互动交流)教学目标:1、运用工具书辨字正音,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理解文本注重个性化感知,做到说话有理有据,形成良好的表达习惯;课内阅读向习作拓展,将阅读学习恰当迁移,培养学生合理表达。
2、授课时注意引导学生从人物语言,举止上去把握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通过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加深时课文的理解,品位语言魅力.3、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学重难点: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了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2、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将军与孤女)3、师:聂将军就是聂荣臻(师板书)(看书上图)这位就是聂荣臻将军。
4、交流搜集到的聂荣臻将军的资料。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5、介绍故事背景。
1940年8月,我军打响了有名的“百团大战”,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军区是参加部队之一。
8月20日晚上10点,聂荣臻一声号令,中央纵队三团,在工人的配合下,扑向井陉车站,到21日黎明,就把矿区的日军全部消灭。
本课中的两个日本小姑娘,就是三团一营战士在攻打井陉煤矿时救出来的。
【设计意图:课前鼓励学生查找相关背景资料及聂荣臻将军的故事。
在了解人物性格特点的前提下,去整体感知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词。
(1)出示:攻克谴责仇怨义正词严感慨无辜寸草不生泣不成声戈化玉帛兵戎相见(2)指名读——齐读。
(3)理解词义。
(全班交流、理解)攻克:攻下。
谴责:斥责;责备。
仇怨:仇恨;怨忿。
正义词严:道理正当措辞严肃。
将军与孤女教案教案标题:将军与孤女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和情节。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材料:1. 故事《将军与孤女》的文本。
2. 学生练习册和笔记本。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入故事《将军与孤女》,向学生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2. 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故事中的将军和孤女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故事《将军与孤女》。
2. 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标记重要的情节和关键词。
3. 学生回答一些阅读理解问题,以检查他们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讨论与分析(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主题和情节。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的讨论结果。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冲突、转折点和人物发展。
创造性写作(15分钟):1. 学生以故事《将军与孤女》为基础,创作一个结局或者写一个续篇。
2.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但需要保持与原故事的一致性。
3. 学生可以选择以故事形式、日记形式或其他形式完成创作。
分享与反馈(10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创作分享给全班同学。
2. 同学们可以提出问题、给予建议或表达对创作的赞赏。
3.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作业(5分钟):1. 学生完成练习册中与故事相关的练习题。
2. 学生可以继续写故事的续篇或者写下对故事的思考和感想。
教案扩展:1. 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
2.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类似主题的故事进行比较和分析。
3. 学生可以根据故事的情节创作一幅插图或制作一个小视频。
教案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创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教师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册和作业,评估他们对故事的理解程度和写作能力。
教案反思:1. 教师反思教案的设计和步骤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将军与孤女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较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3)能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人物语言、举止上去把握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通过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加深时课文的理解,品位语言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能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理解聂将军被日本人民称为“中日人民友谊的使者”的原因。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齐唱或独唱抗战歌曲。
听着这些振奋人心的歌曲,仿佛把我们带回了那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
在那血与火的岁月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二、走近人物,质疑激趣.1.在无数可亲可敬的革命先辈中,有这样一个人(出示图片),他的名字叫—-他对新中国的贡献可谓是功勋卓著。
你能有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你报知道的聂荣臻吗?2.就是这样一位曾经率领我八路军与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的将军,却被日本人民称为“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
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与日本小姑娘的故事。
(板书题目)。
三、学习生词,初读课文。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学习生词.3。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想想课文中哪几幅画面给你留下了印象?4.学生交流。
5.学生默读课文,根据小标题分段,并说说段义。
四、创设情境,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剪辑。
师:1840年8月20日,著名的“百团大战”打响了,嘹亮的号角响云际,晋察冀军区的战士们在聂荣臻司令员的指挥下,势如破竹般扑向敌人,迅速抢占了东王舍矿区,丧心病狂的日寇为阻击我军前进,不顾自己的侨民还未撤退,便用迫击炮朝着东王舍村狂轰滥炸.滚滚浓烟和熊熊烈火中,忽然半倒塌的日式房子里传来凄厉的呼救声和婴儿的哭喊声.三团一营的两名机枪手,毫不犹豫地冲进烈火中,背出了两个小姑娘和他们奄奄一息的母亲。
18* 将军与孤女教具准备:搜集聂荣臻将军的资料,多媒体课件课前活动:齐唱或独唱抗战歌曲。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了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2、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3、师:聂将军就是聂荣臻(师板书:)(看书上图)这位就是聂荣臻将军。
4、交流搜集到的聂荣臻将军的资料。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二、学习生词,初读课文: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词:(1)出示:攻克谴责仇怨正义词严感慨无辜寸草不恭泣不成声干戈化玉帛兵戎相见(2)指名读——齐读。
(3)理解词义:(按课文顺序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
攻克:攻下。
谴责:斥责;责备。
仇怨:仇恨;怨忿。
正义词严:道理正当,措辞严肃。
感慨:心灵因某种感触而感慨。
无辜:清白无罪。
寸草不恭:书写潦草,有失恭敬。
泣不成声:哭得发不出声.形容十分悲伤。
干戈化玉帛:变战争为和平。
兵戎相见:指战争。
三、创设情境,感知文本。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播放剪辑。
师:1840年8月20日,著名的“百团大战”打响了,战士们在聂荣臻司令员的指挥下,迅速抢占了东王舍矿区,日寇为阻击我军前进,不顾自己的侨民还未撤退,便用迫击炮朝着东王舍村狂轰滥炸。
滚滚浓烟和熊熊烈火中,忽然半倒塌的日式房子里传来凄厉的呼救声和婴儿的哭喊声。
三团一营的两名机枪手,毫不犹豫地冲进烈火中,背出了两个小姑娘和他们奄奄一息的母亲。
——她们的父亲已被本国军队的炮弹炸得粉身碎骨!虽然战士们拿出了当时奇缺的急救包抢救,但也无济于事。
两个孩子成了孤女!2、出示第1自然段,齐读。
从中,你读懂了什么?(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及特定的环境。
还有八路军战士的仁义。
)(二)品读感悟1、(1)看着这两个年幼的孩子,该怎么办呢?这事很快被聂将军知道了,他怎么对待这件事呢?(2)读课文第2自然段,从聂荣臻将军的言行中,你读懂了什么?“立即”“送”表现了什么?生:表现了聂荣臻将军对这件事的重视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