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县不同地形因子对旱冬瓜生长影响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50.11 KB
- 文档页数:4
第45卷,第1期201 8年2月湖南林业科技Hunan Forestry Science &TechnologyVol. 45, No.1Feb.,2 0 18旱冬瓜不同家系种子发芽能力比较张军鹏\段安安\聂艳丽2,唐红燕3(1.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南昆明650224 ; 2.云南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云南昆明650224;3.普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云南普洱665099)摘要:为探明不同家系旱冬瓜种子的发芽能力,通过对9组不同半同胞家系的种子进行实验性测定和发芽试 验,对其净度、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和平均发芽时间进行比较,评价不同家系的旱冬瓜种子储藏后的发芽能力。
结果表明:9个家系的旱冬瓜种子的净度、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和平均发芽时间均存在极显著差 异,其中‘思茅2号’种子的净度(88.9%)最高,‘宁洱1号’的千粒重(0.3999 g)最高,‘思茅1号’的发芽率(72.65%)和发芽势(61.00%)最高,‘思茅2号’和‘江城2号’的平均发芽时间(6.5天)最 短。
综合筛选出‘思茅1号’的半同胞家系为最优。
通过低温储藏延长种子生活力,可以灵活调节播种时间。
关键词:旱冬瓜种子;家系;发芽率;发芽势;平均发芽时间中图分类号:S792.14; S7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 5710 ( 2018 ) 01 -0018 - 04doi :10. 3969/j. issn. 1003 - 5710. 2018. 01. 004Comparison of seed germination ability of differentAlnus nepalensis familiesZHANG Junpeng1,DU A N An’an1,NIE Yanli2,TANG Hongyan3(1. College of Forestry,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 650224,China;2. Yunnan Provincial Forestry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Kunming650224,China;3.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of Pu’er Municipality,Pu’er 665099,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eed germination ability of different families of Alnus nepalensis, the seeds from nine different haK - sib families were tested, which purity, TKW, germination rate, germination potential and mean germination time were compared respectively to evaluate the germination ability of Alnus nepalensis seeds from different families after storag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urity, TKW, germination rate, germination potential and average germination time among nine different families of Alnus nepalensis seeds. The purity of the seeds * Simao 25was the highest, which got to 88. 9%. The TKW of the seeds * Ninger 19was the highest, which got to 0. 3999g. The germination rate of 4 Simao 1 *was the highest, which got to 72. 65%. Moreover the germination potential of 4 Simao 1J was the highest too, which got to 61. 00%. The average germination time of* Simao 25and * Jiangcheng 25was the shortest, which got to 6. 5days. On the whole, ‘ Simao 1 ’ half - sib family was the best. The vitality of seeds preserved in low temperature storage is prolonged, so the sowing time could become more flexible.Key words:Alnus nepalensis seed;family;germination rate;germination energy;mean germination time收稿日期:2017-11-30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计划重点新产品项目(2014BB010);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计划(2016HB017);西南林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C16089)作者简介:张军鹏(1993 -),男,山东荣成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用材林培育方面的研究;Email: zhjp0701@ 通讯作者:段安安,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E-mail: duananan6186@第1期张军鹏,等:旱冬瓜不同家系种子发芽能力比较19旱冬瓜(AZraiw nepaZer a sis)又名尼泊尔梧木,属禅木科(Betulaceae)植木属植物,为 高大的乔木树种,在云南省分布较为广泛,除滇南 和滇西南的热带低海拔地区和滇西北3 000 m以上高海拔地区外,云南省16个市州100多个县市 都有分布[1]。
干瘠山地值得推广种植的旱冬瓜
潘光波;赵峰磊
【期刊名称】《农业研究与应用》
【年(卷),期】2008(000)003
【摘要】那坡县从2001年起,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石漠治理、珠江防护林、
爱德项目,“路、城、点”绿化群带等生态修复工程,主要是种植了传统的八角、女贞、任豆、速生桉、杉木、马尾松等树种,这些树种在立地条件好的地块成活率和长势较好,但在干旱贫瘠的山地成活率低、长势差,有些地块甚至多次补种均未达到造林要求。
近3年,部分群众通过种植旱冬瓜,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效地改
造了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肥力,加快了绿化进程,遏制了水土流失,增加了收入。
旱冬瓜具有投入低,短期高效等特点,是干旱贫瘠山地值得大力推广的速生乡土树种。
【总页数】2页(P29-30)
【作者】潘光波;赵峰磊
【作者单位】广西那坡县林业局,533900;广西那坡县林业局,5339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
【相关文献】
1.大同市干瘠石质山地造林技术 [J], 宋朝军
2.太行山干瘠山地土壤厚度空间变异及草灌群落分布特征 [J], 高峻; 何春霞; 张劲
松; 孟平
3.微生境改良对太行山干瘠山地沙地柏生长的影响 [J], 王玥;裴顺祥;辛学兵;郭慧;吴莎;吴迪
4.根系功能性状对干瘠立地适应的种间差异——以北京石质山地主要观赏树种为例[J], 韦柳端;朱济友;李夏榕;孙广鹏;张新娜;徐程扬
5.干瘠石质山地环境生态工程构建技术 [J], 张俊佩;郭浩;王彦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5年第3期现代园艺1云南旱冬瓜生物学分析云南旱冬瓜是落叶乔木,最高可长到25m ,胸径可以长大1m 左右。
其中,幼树树皮呈淡绿色,老皮呈褐灰色,鳞片开裂。
树皮向内弯曲,外表面非常的粗糙,而且深横向皱纹非常的深,内表面呈灰白色,坚硬、光滑,而且断面呈灰红色、粗糙、不易折断。
树皮中富含单宁,可作栲胶,幼枝上长有黄色短柔毛。
叶卵形至卵状楕圆形,疏生单细锯齿或近全缘,长约4~16cm ,宽度为2.5~10cm ,叶面中脉凹下、无毛,而且下面呈粉绿色。
侧脉一般有8~16对,萌芽枝叶上长有粗锯齿。
叶柄长度为1~2.5cm ,雄花柔荑花序细长而下垂,雌花多数集生于分枝的总柄上,果序钜圆形,长1.5~2cm ,具短柄、果苞厚、木质,坚果两侧有窄翅,成熟脱落易随风飘移,具有很强的天然更新能力。
旱冬瓜一般分布区域比较广泛,而且分布区气候变幅也比较大,物候节律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呈现出差异性特点,对于旱冬瓜林而言,林冠较为稀疏。
尤其是冬季时节会出现落叶现象,直到来年的春季才会重新发新叶,具有非常明显的季节变化性,所以连片的旱冬瓜山林,一般不易发生山林火灾。
在云南多处地区旱冬瓜3月中下旬萌芽展叶,花期为5~6月,果实至9~10月成熟,11月果实全部脱落。
旱冬瓜是一种风媒植物,通过风力传播花粉。
果实成熟以后就会开裂,其中的小坚果就会随着风四处飞散,果序变成黄褐色时,选择生长健壮、迅速以及主干通直的母树采集果序。
果序采回后晒上1~2天,然后再将其置于通风处阴干,大约3~4天后果苞就会开裂,此时种子从中脱出。
在此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是,不能沥青或者水泥地等易产生高温处晒种,以免使种子丧失发芽能力。
通常旱冬瓜种子千粒重约为0.24~0.29g ,每667m 2播种1kg 可得苗木8万株左右,由于种子细小,盖土不能过厚,用细土覆盖以不见种子为宜,播种后大约20天幼苗就会出土,50天左右出齐。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育苗成活率,可在苗床上用竹片做成小拱形,拱高控制在20~30cm ,用薄膜盖住。
不同地径截干对旱冬瓜枝条萌发与穗条产量的影响杨文君;李莲芳;鲍雪纤;张薇;王文俊;郑书绿;欧亚;汪亚俞【摘要】In order to understand effects of bole cut on related parametersof branch sprouting and cutting yield,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of bole cut was implemented based on 5 clusters of basal diameters( BD;classed by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s the single variables for 3-year-old Alnus nepalensis saplings served as tested materia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rst,second,effective branch numbers and cutting yield were 4. 1—9. 6, 1. 3—2. 3, 5. 5—11. 3 branches/sapling, 24—56 cuttings/sapling, which presen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lusters ( P<0 . 01 ) . The cutting yield of the first branches accounted for 79. 9%—94. 6% of thetotal for 5 BD clusters,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cuttings mainly from the first branches. The cuttings increased with the BD enlarged;it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cutting yield when bole cut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BDs≥3. 00 cm. Therefore,cultivation of sound seedlings to improve the BD growth of A. nepalensis before bole cut was one of main approaches to increase the cutting yields.%以3年生的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实生苗为试验材料,以地径聚类分级的5个类群为变量,开展单因素的截干试验,了解截干对其枝条萌发相关指标和穗条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类群的平均1级分枝数、2级分枝数、有效分枝数和单株穗条产量分别为4.1~9.6、1.3~2.3、5.5~11.3枝/株和24~56条/株;类群间此4个指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1级分枝的穗条产量占总产量的79.9%~94.6%,即穗条主要来源于1级分枝.随着地径增大,穗条产量也随之增加,当地径≥3.00 cm时进行截干,可极显著地增加穗条产量.因此,截干前培育壮苗促进旱冬瓜地径生长是提高其扦插穗条产量的主要途径之一.【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6)002【总页数】4页(P96-99)【关键词】旱冬瓜;地径;分枝;穗条产量【作者】杨文君;李莲芳;鲍雪纤;张薇;王文俊;郑书绿;欧亚;汪亚俞【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南昆明6502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2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是桦木科(Betulaceae)桤木属的高大阔叶落叶乔木,别名尼泊尔杞木、蒙自桤木、冬瓜树[1-3],其干形通直、速生、适应性广、砍伐后萌发能力强。
不同干旱胁迫方式对山黧豆根信号及生理生化的影响的开
题报告
【背景介绍】
山黧豆是一种重要的耐旱作物,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干旱荒漠地区。
然而,干旱气候
条件对山黧豆的生产和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干旱胁迫下山黧豆的
根信号及生理生化反应,对于理解山黧豆的干旱耐受性机制以及提高其抗旱性具有重
要意义。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干旱胁迫方式对山黧豆根信号及生理生化的影响,揭示山黧豆在
不同干旱胁迫下的抗旱机理,为山黧豆干旱抗性的提高提供参考。
【研究内容】
1. 建立不同干旱胁迫处理的山黧豆植株。
2. 分析山黧豆根系的电解质渗漏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
3. 测定山黧豆根系中激素含量,并分析其相关基因的表达。
【预期结果】
1. 不同干旱胁迫方式下,山黧豆根系的电解质渗漏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抗
氧化酶活性等指标将呈不同的变化趋势。
2. 干旱胁迫将导致山黧豆根系中激素含量的变化,不同胁迫方式下激素含量的变化趋
势也将不同。
3. 通过基因表达分析,揭示不同胁迫方式对山黧豆根系抗旱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研究意义】
该研究将揭示不同干旱胁迫方式对山黧豆根信号及生理生化的影响,为探究山黧豆干
旱耐受性机制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该研究成果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为山黧豆
的抗旱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光照条件对旱冬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苏文华;张光飞;庞慧仙;张毅宁;马骏;王晋;施荣林【期刊名称】《西部林业科学》【年(卷),期】2003(000)002【摘要】种子萌发及幼苗光合实验的结果表明,旱冬瓜种子具有需光萌发的特性,黑暗中即使种子处在适于萌发的温度和水分条件下,种子仍保持休眠状态,需接受光照刺激才能解除休眠而萌发,故播种育苗时种子不宜盖土.旱冬瓜幼苗生长的初期光补偿点为12 μmol/m2s,光饱和点为1 000 μmol/m2s,具有一定的耐阴能力,适宜在50 %遮荫条件下生长.随着月龄的增加,耐阴能力下降.6月龄苗光合补偿点上升到21 μmol/m2s,光饱和点超过2 000 μmol/m2s,只有在全光照的条件下才能生长良好,遮荫会降低幼苗高生长量和基径粗生长量.晴天,旱冬瓜幼苗光合作用存在"午睡现象",当植株处于缺水状态时,光合作用的"午睡现象"会更加强烈.表明旱冬瓜适宜种植在次生裸地或撂荒地,种植后应及时除草进行透光抚育.【总页数】3页(P8-10)【作者】苏文华;张光飞;庞慧仙;张毅宁;马骏;王晋;施荣林【作者单位】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91;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91;昆明市林科所,云南,昆明,650223;昆明市林科所,云南,昆明,650223;昆明市林科所,云南,昆明,650223;昆明市林科所,云南,昆明,650223;云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云南,昆明,6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736.2【相关文献】1.光照条件对长苞铁杉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J], 朱小龙;宋爱琴;王建林;黄承勇;赖志华;李振基2.模拟氮沉降对南亚热带旱冬瓜幼苗生长性状及枝叶构建影响 [J], 唐红燕;许丽萍;李帅锋;黄小波;杨利华3.氮磷营养对旱冬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J], 付玉嫔;徐亮;白尚斌;孟广涛;祁荣频4.不同磷浓度对旱冬瓜幼苗生长与氮磷吸收的影响 [J], 徐亮;付玉嫔;白尚斌5.不同光照条件对茄果类蔬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J], 龚婷;黄升雄;罗伟;周智;周南;刘晓颖;盖淑杰;黄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质施肥和细菌、激素处理种子对旱冬瓜苗木生长影响的试验1.试验的目的和意义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是一种多用途的亚热带落叶的高大乔木树种,其高可达30m、胸径60cm。
旱冬瓜从巴基斯坦经过尼泊尔、不丹进入中国的西南地区直至云南省境内连续分布,缅甸也有发现,垂直海拔跨越500~3000m的地带。
旱冬瓜天然分布于潮湿,阴凉或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为500~2500mm、年平均气温在13~26o C,土壤湿润,排水良好的壤土和壤质的变化砂卵石,沙子和粘土类型,在低海拔地区,旱冬瓜多分布于潮湿的立地条件下,如溪水河岸等沟壑处,在滑坡、岩石裸露和撂荒地等也常见,天然更新形成纯林或混交林。
旱冬瓜生长快,为速生树种,其根具有根瘤菌,可作为适生区退化地恢复的先锋树种。
旱冬瓜木材硬度中等,干燥迅速,极易燃烧,可作为薪柴;虽然不是最好的建筑木料,容易用手工或机器解锯和刨光,适宜做食品包装盒、夹板、火柴和新闻纸。
旱冬瓜属典型的多用途树种。
本试验主要通过采用细菌类菌剂和激素处理旱冬瓜种子及施肥,了解这些因素对其苗木生长的影响,探索旱冬瓜壮苗快繁技术。
试验一旦达预期目标,可为进一步的试验研究和旱冬瓜壮苗快繁的生产实践提供依据和技术指导。
2.试验设计2.1 试验的因素水平试验因素包括基质施有机肥(塘泥)、吲哚丁酸(IBA)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A)浸泡种子的处理。
试验的每因素包括3个水平(表1)。
1 5 0.1 3.2×1052 10 0.2 6.4×1053 15 0.5 9.6×105根据试验的因素水平表,采用L9(34)正交表安排进行试验设计。
2.2试验/表头设计根据设定的因素水平和选定的正交表,因素A、B和C分别排在L9(34)中的第1、2和3列,仅考虑施肥(A)和解淀粉芽孢杆菌(C)之间的交互作用(第4列,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