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牙龈病
- 格式:ppt
- 大小:70.26 MB
- 文档页数:10
第一章绪论Periodontology 主要是研究牙周组织的结构、生理和病理的学科;Periodontics 研究牙周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临床学科gingival diseases和牙周炎periodontitis。
牙龈病是指只发生在牙龈组织的疾病,而牙周炎则累及四种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性、破坏性疾病。
第二章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牙龈:包括游离龈、附着龈和龈乳头牙完全萌出后,龈沟底部位于釉牙骨质界。
健康龈沟组织学深度平均为1.8mm诊深度。
正常不超过3mm40%成人的附着龈表面有橘皮样的点状凹陷,称为点彩。
点彩是功能强化或功能适应性改变的表现,它是健康牙龈的特征。
牙龈有炎症时,点彩减少或消失。
它的位置在一生中基本是恒定的。
牵拉唇颊,观察黏膜的移动度,可确定膜龈联合的位置。
1-9mm。
前牙唇侧最宽,后牙较窄,由于颊系带的附着多位于第一前磨牙区,故该区的附着龈宽度最窄。
称为龈谷。
该处上皮无角化、无钉突,对局部刺激物的抵抗力较低,牙周病易始发于此。
约0.25-1.35mm亦称上皮性附着(epithelial attachment)。
生物学宽度biological width——指龈沟底到牙槽嵴顶之间约2mm的恒定距离。
它包括结合上皮(0.97mm)及结合上皮根方和牙槽嵴顶之间的纤维结缔组织(1.07mm)。
当牙主动萌出或用人工牵引使牙继续萌出时,牙槽嵴顶随着增高;当将牙压入牙槽窝时,牙槽嵴亦随之发生吸收。
闭了软硬组织交界处。
由于结合上皮无角化,无上皮钉突,细胞间隙大,桥粒较少,细胞联系较松弛,上皮的通透性较高,因此较易被机械力所穿透或撕裂。
它是牙周病的始发部位。
将结合上皮及邻近的牙龈纤维视为一个功能单位,称之为龈牙单位。
牙龈上皮包括口腔上皮、沟内上皮和结合上皮。
牙龈上皮更新时间为10-12天,腭、舌和颊部为5-6天,结合上皮为1-6天。
牙龈组织无黏膜下层。
牙龈纤维包括龈牙纤维(最多)、牙骨膜纤维、环行纤维、越隔纤维(仅见于牙邻面)。
口腔牙周病学第二章牙周组织的部分结构及作用:牙周组织由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牙龈:1、游离龈:正常深度为1.8MM2、附着龈:正常附着龈宽度范围为1~9MM3、龈乳头:位于邻近两牙间隙的牙龈牙周膜:将牙固定在牙槽窝内,抵抗和调节牙所承受的咀嚼压力具有悬韧带的作用,又称牙周韧带牙槽骨:全身骨骼系统中代谢和改建最活跃的部分。
牙骨质:参与了使牙稳固于牙槽窝内、承受和传递(牙合)力的生理功能,还参与牙周病的发生和修复,它的新生也来源于牙周膜细胞,故也可将其视为牙周组织的一种组成部分。
掌握正常牙龈的生物学特性。
1.牙龈上皮(gingival epithelium):复层鳞状上皮,表面有角化。
2.龈沟上皮(salcular epithelium)⏹复层鳞状上皮,无角化,有钉突;⏹与结合上皮有明显分界;⏹抵抗机械力能力弱;⏹固有层常见白细胞浸润。
3.结合上皮(junctional epithelium):牙龈上皮附着在牙表面的带状上皮⏹无角化鳞状上皮,无钉突。
⏹细胞长轴与牙面长轴平行。
⏹炎症刺激可出现钉突。
结合上皮超微结构:⏹高尔基体发达、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丰富。
⏹张力细丝较少,桥粒少,细胞外间隙增大。
⏹龈沟底部细胞中含溶酶体较多。
⏹更新细胞向牙表面移动、脱落至龈沟。
结合上皮⏹附着方式:与牙以半桥粒形式结合⏹位置:增龄变化随年龄增长向根方移动⏹作用:封闭牙周间隙⏹注意手术和修复体不应损伤结合上皮牙周膜中成纤维细胞的功能答:成纤维细胞(又称为牙周韧带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 PDLC)是牙周膜中最常见的细胞,呈卵圆形或细长形,排列方向与主纤维平行,并伸有伪足。
该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胶原,同时具有吞噬并经酶的水解而降解陈旧胶原纤维的能力。
故此胶原纤维受成纤维细胞的调节。
大量实验结果显示,成人牙周膜中的成纤维细胞是一群异质性的细胞。
体外培养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至少存在两种表型:成纤维细胞表型和成骨细胞表型。
《牙周病学》课程教学大纲教案口腔医学院牙周粘膜教研室编写前言牙周组织疾病是研究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疾病,包括牙龈病和牙周病两大类。
它是口腔医学中一们有完整体系的独立学科,是口腔医学生的一门主要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牙周病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启发学生对新知识的追求和进一步学习。
本课程口腔医学专业的必修课,总学时数为64学时,其中系统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32学时,于第四学年内完成。
本大纲根据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牙周病学》第三版制定,是指导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纲领性文件,在牙周病学的教学过程起提纲挈领作用。
参考书目1.《Clinical Periodontology and Implant Dentistry》,4th edition, Jan Lindhe Thorkild Karring . Niklaus P. Lang Editors 20042.《Clinical Periodontology》,8th edition, Fermin A.Carranza, Michael G. Newman, W.B. Saunders Company.3.《Color Atlas of Periodontal Surgery》. T.Ito, J.D.Johnson, mosby-wolfe,19944.《牙周病学》第2版,曹采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5.《中华口腔科学》(上中下),王翰章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临床牙周病学》,曹采方主编,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7.《Burket’s Oral Medici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artin S Greenberg, Michael Glick (Eds), 10th edn BC Decker Inc., Hamilton, 2003,8.《Carranza's Clinical Periodontology 》Michael G. Oversea Publishing House,2001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1)第三章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 --------------------(3)第四章牙周病微生物学 ----------------------------(3)第五章牙周病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和全身促进因素 -----(5)第六章牙周病局部促进因素 ------------------------(5)第七章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 -----------------(6)第八章牙周病的检查和诊断 -------------------------(8)第九章牙龈病 -------------------------------------(9)第十章牙周炎 ------------------------------------(11)第十一章牙周炎的伴发症状 -------------------------(12)第十二章牙周医学 --------------------------------(13)第十三章牙周病预后和治疗计划 ---------------------(13)第十四章牙周基础治疗 ----------------------------(14)第十五章牙周病的药物治疗 ------------------------(15)第十六章牙周病的手术治疗 ------------------------(16)第十七章牙周病的预防及疗效维护 ------------------(17)第十八章牙周健康与修复治疗和正畸治疗的关系 -------(17)第十九章种植体周围组织及其病变 --------------------(18)教学时数分配表(共64学时)教学内容理论课学时实验课学时第一章绪论0.51第二章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第二章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0.5第四章牙周病微生物学 21第五章牙周病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和全身促进因素第六章牙周病局部促进因素 12第七章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第八章牙周病的检查和诊断0 4第九章牙龈病 4第十章牙周炎 4第十一章牙周炎的伴发症状 2第十二章牙周医学 2第十三章牙周病预后和治疗计划 2 4第十四章牙周基础治疗 4 20第十五章牙周病的药物治疗 2第十六章牙周病的手术治疗 2 4第十七章牙周病的预防及疗效维护 10.5第十八章牙周健康与修复治疗和正畸治疗的关系第十九章种植体周围组织及其病变0.5合计32 32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牙周病学的发展简史及现状;在口腔医学的地位。
牙周病学第二章 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
也习惯将上述四种组织合称为牙周支持组织。
◆牙龈:是指覆盖在牙槽突表面和牙颈部周围的口腔黏膜上皮及其下方的结缔组织。
◆生物学宽度:龈沟底至牙槽骨的距离恒定为2mm 。
◆牙周膜:又称为牙周韧带,是围绕牙根并连接牙根和牙槽骨的致密结缔组织。
◆牙周膜最重要的成分是胶原构成的主纤维。
一端埋入牙骨质内,一端埋入牙槽骨。
◆牙周膜X 线表现:围绕牙根的窄黑线。
◆牙周膜中细胞:结缔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最多)、Malassez 上皮剩余细胞、防御细胞、神经血管相关细胞。
◆牙周膜中有大量基质,基质作用:维持牙周膜代谢,保持细胞形态,运动和分化。
在牙承受咀嚼力的时候,也具有明显的支持和传导咬合力的作用。
◆釉牙骨质界:在牙颈部的牙骨质与牙釉质交界处即釉牙骨质界。
◆釉牙骨质界三种形式:1.牙骨质覆盖牙釉质2.端端相连接3.二者不相连接◆牙骨质新生依赖于:牙周膜内的成纤维细胞或间充质细胞。
◆牙固连:若牙骨质和牙槽骨融合在一起,其间的牙周膜消失,称为牙固连。
◆牙槽骨是全身代谢和改造最活跃的骨组织。
◆牙槽骨的改建影响因素:1.全身:激素 2.局部:细菌代谢产物、炎性因子第三章: 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牙周病危险因素:1.口腔卫生情况2.性别:男性重于女性3.年龄:老年人重于年轻人4.种族:黑人患病率较高5.社会经济状况6.吸烟者病情重7.某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8.某些微生物9.过去有牙周炎历史10.某些基因背景。
1. 束紧游离龈,使其与牙面紧贴。
2. 保持牙龈必要硬度,使其承受咀嚼压力。
3. 使游离龈与牙骨质及相邻的附着龈相连。
牙龈 胶原纤 1. 口腔龈上皮:游离龈顶端到外表面及附着龈表面2. 沟内上皮:牙龈沟的衬里上皮(有半透膜作用)3. 结合上皮:呈领圈状附着于牙冠或牙根的上皮为结合上皮(结合上皮是人体唯一附着于无血管、无淋巴、表面不脱落的硬组织上的上皮组织)牙龈上 1. 游离龈:呈领圈状包绕牙颈部,宽约1mm 。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牙周病学在口腔医学中具有重要的位置掌握:牙周病学的定义(广义和狭义之分)。
了解:牙周病学在口腔医学中的地位.第二节古代文明对牙周病的认识了解: 古代文明对牙周病的认识。
第三节现代牙周病学的发展了解: 现代牙周病学的发展简史及现状;第二章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第一节牙龈掌握:正常牙龈的解剖特征;牙龈上皮的结构特征;结合上皮的结构、附着方式、位置的变化;龈牙结合部的和龈牙单位的概念;生物学宽度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熟悉:牙龈上皮的更新与分化。
了解:牙龈的结缔组织。
重点:正常牙龈的解剖特征和组织学.难点:生物学宽度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第二节牙周膜掌握:牙周膜的概念.熟悉:牙周膜主纤维束的分组、位置和排列方向。
了解:牙周膜的细胞和基质成分.第三节牙骨质掌握:釉牙骨质界的概念和意义。
了解;牙骨质的结构、吸收和修复。
第四节牙槽骨掌握:牙槽骨等的概念、正常和病变时牙槽骨X线片的影像.熟悉:骨开窗、骨裂开的概念。
了解:牙槽骨的代谢和重建。
第五节牙周组织的血液供应及神经支配熟悉:牙周组织的血液供应及神经支配.第六节牙周组织的增龄性变化熟悉:牙周组织的增龄性变化特点.第七节前牙美学区的临床特点熟悉:牙周生物型的概念和类型。
熟悉:牙周生物型的意义。
第三章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第一节牙周病的分类掌握:99年牙周炎的分类熟悉:89年和99年牙周炎分类的变迁了解:99年牙龈炎的分类;牙周病分类原则及发展;几种主要分类法.第二节牙周病的流行情况了解:牙周病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和指数的设计。
第三节牙周病的危险因素熟悉:危险因素的概念;与牙周病患病率有关的危险因素。
第四节牙周流行病学研究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熟悉:牙周流行病学指数的发展及其评价。
了解:影响牙周病流行病学研究的因素。
第四章牙周病微生物学第一节概述熟悉:牙周生态系的概念及其意义。
了解:牙周病病因研究观点的变迁.第二节牙菌斑生物膜掌握:牙菌斑生物膜的新概念、形成和结构;牙菌斑微生物作为牙周病始动因子的证据;龈上菌斑生物膜和龈下(附着性和非附着性)菌斑生物膜的分布、主要特性.熟悉:牙菌斑生物膜致病的三个学说。
口腔助理医师考试辅导之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九章曙、牙髓病和根尖周炎第九单元嶠、牙髓病和根尖周炎大纲要求八、闌1.牙釉质摘釉质踽的病理变化2.牙本质鯛牙木质碉的发展过程及其病理变化3.牙骨质鯛九、牙髓病1.牙髓炎(1)急性牙髓炎(2)慢性牙髓炎十、根尖周病1.急性根尖周炎急性根尖周炎的病理变化2.慢性根尖周炎(1)慢性根尖脓肿(2)根尖肉芽肿(3)根尖囊肿第八单元舗定义舗:是一种牙硬组织的感染性疾病,是由于细菌作用,使得牙硬组织发生脱矿和有机物分解,从而造成牙硬组织缺损的疾病。
釉质鯛牙木质嶠牙骨质舗第一节釉质舗一、釉质舗的病理变化(一)平滑而嶠(二)窝沟舗(一)平滑面嶠部位:牙邻接面,两牙接触点下方表现:1.灰口色不透明区,表而无缺损2.可变为黄色或棕色,并可向颊、舌方向扩展3.周围釉质变为灰口色,表而粗糙,嶠洞。
光镜下:早期釉质舗未脱矿的磨片,其病损区可区分为四层:即透明层、暗层、病损体部和表层。
1•透明层表现:在病损的前沿,和正常釉质相连呈透明状,是嶠损引起的最先观察到的组织改变。
成因:该处釉质的晶体开始脱矿,晶体间微隙增大,用树胶浸封时,树胶分子进入该孔隙。
又因为树胶的折光指数与釉质疑磷灰石的折光指数相似,故在光镜下呈透明状。
2.暗层表现:紧接在透明层的表而,呈现结构混浊、模糊不清。
成因:该层孔隙增加,占釉质容积的2%〜4%。
这些孔隙中,小的孔隙不能使树胶分子进入,而为空气占据,空气的折光指数与疑磷灰石的折光指数相差较大,故显混浊的不透明区。
3.病损体层表现:病损区范围最大的一层,从表层下一直延伸到靠近暗层。
成因:该层孔隙均较大,能为树胶分子进入,故呈现较为透明, 其中釉质生长线和横纹较清楚,关于它的解释尚不太清楚。
4.表层表现:在舗损区表面有一较为完整的表层,而且较之深层呈放射线阻射。
成因:病损脱矿主要发生在表层下,是因为釉质表面与其深层的结构成分不同,因其矿化程度高,含氟量高,镁的含量较低,故有抗酸力强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