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各地区文物 保护管理机构基本情况
- 格式:xlsx
- 大小:31.99 KB
- 文档页数:12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制的通知正文:----------------------------------------------------------------------------------------------------------------------------------------------------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制的通知辽政办发〔2018〕29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7〕81号)精神,切实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制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强化政府主体责任(一)明确责任制。
市、县级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安全工作,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为主要责任人,班子其他成员对分管范围内的文物安全工作负领导责任。
各级文物行政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文物安全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依规做好文物安全工作。
坚持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实际使用人是文物和博物馆单位文物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文物安全全面负责。
省级(含)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和一、二级博物馆单位应当确定文物安全管理机构、设置管理负责人,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文物安全管理工作。
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要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制。
田野文物等无人使用的不可移动文物、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社会文物,由县级政府承担安全责任。
(二)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坚持权责一致、依法履职、失职追责。
对不履行或不按规定履行文物安全职责的政府、部门、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二、明确各级政府文物安全职责(三)落实政府职责。
将文物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确保文物安全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纳入地方政府年度考核评价体系,督促有关方面履行职责;纳入每年本级财政预算,确保文物安全经费投入;纳入社会综合治理和平安单位建设,纳入各级文明城市考核评价体系,细化省级文明城市文物安全考核内容和分值设置。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制定本实施条例。
第二条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和地方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投资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共同实施管理。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第三条国有的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等的事业性收入,应当用于下列用途:(一)文物的保管、陈列、修复、征集;(二)国有的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和建设;(三)文物的安全防范;(四)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五)文物保护的科学研究、宣传教育。
第四条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和教育、科技、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五条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研究规划,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文物保护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提高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六条有文物保护法第十二条所列事迹之一的单位或者个人,由人民政府及其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有关部门给予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
第二章不可移动文物第七条历史文化名城,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务院核定公布。
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本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的保护规划,应当符合文物保护的要求。
第八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自核定公布之日起1年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必要的保护范围,作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设置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设区的市、自治州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自核定公布之日起1年内,由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划定保护范围,作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设置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中国文物遗产保护机构现状及趋势分析: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共赢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保护文物就是促进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强化底线思维,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提升文物保护管理效能,推动国务院核定公布第八批76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总数达到55项,与意大利并列世界第一。
2013-2018年中国文物藏品数量走势数据来源:文化和旅游部、整理 2018年博物馆文物藏品数量有所增加。
做好文物保护大文章,离不开科技赋能。
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让人们通过现代科技了解文物古建的前世今生,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也是保护的题中之义。
2013-2018年博物馆文物藏品数走势数据来源:文化和旅游部、整理全年全国文物事业费415.40亿元,比上年增加36.61亿元,增长9.7%;文物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0.18%,比重比上年增长0.01个百分点。
文物保护管理机构数量数据来源:文化和旅游部、整理 2019年全国共有各类文物机构10562个,比上年末减少402个。
文物保护管理机构3518个,占33.3%;博物馆5132个,占48.6%。
年末全国文物机构从业人员16.2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2万人。
2015-2019年中国博物馆机构数量走势数据来源:文化和旅游部、整理 2019年全国文物机构数量为10562个,在平稳加重。
在加强保护前提下对文物进行科学开发和利用,就完全能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我们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推动文物保护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相结合,与产业转型升级、脱贫攻坚相结合,有效挖掘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等价值,在加强保护前提下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2011-2019年全国文物机构数量走势数据来源:文化和旅游部、整理全国文物机构从业人员目前在平稳的数量上,历史文物在经历腐蚀、风化等自然环境的侵蚀后保留至今,而现代社会的科技运用使得环境条件与过去相比有更大的不同,为了防止现存文物被进一步破坏,需要结合现代科技使用更为有效的物理方式和化学药剂对文物进行保存。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
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于2018年6月30日全面启动。
各地文物部门积极组织人员,采用多种调查方式,全面、系统地开展文物普查工作。
一、普查进展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全国共完成文物普查工作96.7%的任务,共检查文物和古迹198.6万处,涵盖了所有历史时期和各类文物类型。
同时,共录入文物数据1.2亿条,建立文物数据库共60万余条。
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文物资源总量达到260万处,其中一级文物约有1.6万处,二级文物约有3.3万处,三级文物约有25万处。
二、普查成果
1.文物资源分布情况
通过普查,我们了解到,我国文物资源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不仅集中分布于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还分布于偏远山区和边远地区。
2.文物保护状况
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绝大多数文物得到了妥善保护和重视,但仍有一些文物受到了破坏和侵蚀。
此外,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
3.文物利用情况
普查结果还显示,我国文物资源利用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一些文物利用方式不够科学、合理,甚至存在破坏性利用的现象。
同时,文物旅游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也需要加以关注。
三、下一步工作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国珍贵的文物资源,我们将继续开展文物普查工作,加强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资源利用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文物旅游产业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我们也呼吁广大公民积极参与文物保护事业,共同珍爱和传承文化遗产。
2018年全国文化和旅游 机构总 计36444751893896116133791610176267013636996一、文化和旅游合计35428750267903275209038308088107756971477053 艺术表演团体1712341637416330349491341029351154180963 其中:公有制艺术表演团体21631190808280649491341029351154180963 艺术表演场馆24785150113627241780265392114216 其中:公有制艺术表演场馆1317240367434241780265392114216 公共图书馆31765760240708863576918622317657602文化馆332654557402381025536117245332654557 文化站411381310793481341138131079 其中:乡镇综合文化站338581049243008733858104924 艺术展览创作机构7145988397939970214687145988 其中:美术馆5284744297626649110895284744 艺术教育业1221303783733661957371912213037 文化和旅游科研机构2275195415844890218012275195文化市场经营机构(不包括非公有制院团和场馆)2209341342557 旅行社37309411384 星级饭店89621025435 A级景区119241344759 文化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325383225325383225 其他文化和旅游机构3601840971832174719276218255331191二、文物合计1016016259951856257571082068510042159943 博物馆49181075063832719905332151674918107506 文物保护管理机构35503240091511749863804355032400 文物科研机构122413326913195889921224133 文物商店641139518542224 其他文物机构150617421116987160498145215904一、文化和旅游合计218052391198458357534307232163862330054 艺术表演团体164240518693207811440180726484713159其中:公有制艺术表演团体164240518693207811440180726484713159 艺术表演场馆822788381236210696439207709 其中:公有制艺术表演场馆822788381236210696439207709 公共图书馆317357510406528625762 文化馆3326545574023810255361文化站4113713107834813 其中:乡镇综合文化站3385810492430087 艺术展览创作机构69957683831393686按其中:美术馆51445382830260476 艺术教育业1221303783733661957 文化和旅游科研机构22751954158448902 文化市场经营机构(不包括非公有制院团和场馆)旅行社星级饭店A级景区文化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325383225其他文化和旅游机构4569102453310648467129334751518二、文物合计6310949284781362954440618356040 博物馆3374849583167813074394 文物保护管理机构3473295608717158893 文物科研机构12241332691319588 文物商店54222459922438535 其他文物机构58672681450167228824613039370325688928629743445523931253832032556858255696909329731645497371242655655733079359206581558233541110674656557330793592065862238117262494651159502181515573728589764651159502181539698202783407088635769186224023810255361172453481330087397939970214682976266491108983733661957371941584489021801220934134255737309411384896210254351192413447599778291101737651048529068543507382512699920193118265611183832719905332151679151174986380426913195889926411395185692993230541517600784582959304492483953574157542619286351504530197382577102251716286358546792080102251716232212423043271883471331232281296799534713311858839256173417245111445152201486162310671420614661522 371918012209341342557373094113848962102543511924134475947034953563053882724091515 17958168226304745074010682727 1285615442254866496839382311 35717728404341693233 992185521780739 354566992874130144。
全国及各地区文物保护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创新文物保护利用机制
文物保护,指的是对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的历史遗留物采取的一系列防止其受到损害的措施,这个过程叫做文物保护。
国家层面文物保护行业政策
显示,近年来,为了促进文物保护行业发展,中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1年发布的“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创新文物保护利用机制,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建设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健全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制度,推进文物资源资产管理信息共享,部署开展相关试点工作。
完善各方主体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支持政策,保障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
探索创新对文物资源密集区的支持方式。
建设文物领域国家智库。
2015-2022年国家层面文物保护行业政策汇总
地方层面文物保护行业政策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文物保护行业发展,如2022年发布的云南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文物领域基础研究成果、关键共性技术和专有装备的运用,积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文物科技保护、考古勘探发掘、博物馆展览设计布展、文物资源管理等领域的运用,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应用研发工作,促进文物保护科研成果转化。
辽宁省文化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文物安全工作的通知正文:----------------------------------------------------------------------------------------------------------------------------------------------------辽宁省文化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文物安全工作的通知辽文物发[2018]73号各市文广新(文物)局,厅直文博单位:前不久,国家文物局通报了2017年度全国文物行政执法和安全监管工作情况。
列明了文物违法和安全隐患问题清单,对处理和纠正违法案件、安全隐患问题提出了要求。
通报指出,由于一些地方文物安全职责落实不力,基层文物执法和安全监管不到位,带来违法问题多发,安全隐患多见,文物安全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为扭转被动局,通报对做好今年安全重点工作提出了要求。
为认真贯彻通报精神,把今年各项工作做好做实,结合我省实际,现对有关工作提出以下要求:一、认真梳理文物安全问题和隐患,做好整改工作国家文物局通报中,指出了我省长城保护员未做到全覆盖、个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存在违法未报告等问题。
为此,各级应有清醒的认识,当前,我省在文物执法和安全方面存在不及时报告、查处不力等问题,反映出我们还存在工作落实不到位,执行规章制度不严肃等问题。
为做好今年工作,确保文物安全,一是梳理重点工作。
2016年以来,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了“长城执法专项督察”和“回头看”、法人违法三年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了文物安全状况大排查等重点工作。
有些工作,节点虽已过去,但任务远未结束。
尤其是法人违法专项整治行动是三年工作,今年是收关年,国家文物局将组织检查验收、总结。
二是梳理问题。
在开展上述三项重点工作中,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都查找出不少问题,有的问题在整改中,还有些问题尚未整改。
要继续认真组织梳理,排查,确保问题清晰,整改到位。
【学术研究】Academic Research066Vol.193在遗址保护的实践中积累具有中国特色的大遗址保护经验。
“大遗址保护”的概念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国内相关机构也逐渐将探索的目光投入到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上。
不过如何处理好运营管理、保护展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的问题,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1 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情况介绍三明市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距三明市区约30千米。
由船帆洞、灵峰洞、龙井洞等洞穴组成,年代距今18.5万年至3万年,是迄今为止福建省境内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洞穴类型的居住遗址。
万寿岩遗址的发现把古人类在福建省活动的历史提前到18.5万年,填补了福建考古学年代的一段空白,对于研究闽台史前文化渊源具有重大意义。
2001年6月,万寿岩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20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重大新发现”之一。
2017年12月被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019年6月,三明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开园。
万寿岩遗址所在的万寿岩山,处在三元区的岩前盆地中,孤峰耸立,为喀斯特地貌。
由于石灰岩质优富集,20世纪70年代开始,万寿岩山成为三钢的重要采矿基地。
因矿山开采活动严重影响了万寿岩山体景观,1998年起,万寿岩遗址所在地村民多次向有关部门提出保护万寿岩山体及洞穴历史古迹的建议。
在三明市有关部门进行考古调查、考古试掘的基础上,1999年9月考古队对万寿岩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了2000余件石制品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对历史研究具有巨大帮助作用。
其中船帆洞挖掘出距今4万年、面积大约120平方米的人工石铺地面,为国内首次发现、举世罕见,为原始人适应、改造环境提供了实物参考,对人类生存、地域和文化演进研究都有着重大意义。
长期以来,随着对石灰矿开采活动的进行,对万寿岩形态构成严重威胁,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对遗址保护做出批示,遗址先后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和四期保护工程,使万寿岩的保护工作得以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