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4《聊斋志异》教案 新人教选修版《中国小说欣赏》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第4课《聊斋志异》——香玉、王六郎((14716.抱襆(fú) 17.致赆(jìn) 18.盈橐(tuó)(二)多音字1.伺 2.相3.旋 4.冠二、写准字形1. 2. 3.4. 5. 6.7. 8. 9.三、用对词语1.璀璨 灿烂例句 在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人们为“丝绸之路”申遗成功而欢呼,脸上都绽放着灿烂的笑容。
辨析 “璀璨”和“灿烂”都有光明鲜亮的意思。
“璀璨”一般用来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灿烂”形容光彩鲜明耀眼;也可以形容人的面部表情好。
2.必须 必需例句 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纤维素都是儿童成长必需的营养元素,需要均衡摄取,家长必须给予保证。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辨析 “必须”和“必需”读音相同,意义和用法差别很大。
“必须”是副词,后跟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而“必需”是动词,常作谓语、定语。
四、积累成语1.秀外惠中:外表秀丽,内心聪明。
“惠”也写作“慧”。
2.得陇望蜀: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
比喻贪得无厌。
3.悒悒不乐:忧愁不安,不高兴。
4.助桀为虐:比喻帮助坏人做坏事。
5.衣冠楚楚:形容穿戴整齐、漂亮。
五、通假字1.含情对短缸 “缸”通“”2.要当以为长耳“长”通“常”3.启户内之 “内”通“纳”六、古今异义1.借此与风流士,长作幽会古义:英俊,杰出 今义:生活上放荡的人2.从此遂以为常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七、一词多义1.趋2.籍3.相4.易5.如6.言7.数8.贻9.故10.让八、词类活用1.舍读其中名词作状语,在家中2.生怪之 意动用法,以……为怪3.日就萎悴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4.醒而异之 意动用法,以……为异5.星驰至山名词作状语,像流星一样6.妾能致之 使动用法,使……来九、文言句式1.此名绛雪,乃妾义姊(判断句)2.问:“何之?” (宾语前置)3.辗转床头(状语后置)(对应学生用书P19)聊斋先生——蒲松龄简介: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人。
《王六郎》教学设计授课人:吕美军授课班级:高二(2)班授课内容:《王六郎》教学目标1、学生自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情节。
在教师指导下,分析理解情节安排的特点。
2、学生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性格。
结合人物身份的变化认识人物的性格。
3、学生根据情节人物及结尾分析小说主旨。
探究小说主人公友情的内涵。
4、结合典型事例,通过练习,引导学生认识如何培养真正的友情。
5、教学重点6、1、感受本文情节、人物之异。
7、2、探究小说主人公友情的内涵。
探究如何建立真正的友谊。
8、教学难点9、1、情节安排的特点。
从人物身份的变化看性格。
10、2、探究小说主人公友情的内涵。
11、教学方法:学生自读、展示,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练习12、教学过程13、一、导入作者的对联--给人的正能量--本文启示二、学生展示1、概括情节王六郎:驱鱼--投胎弃生--封神约见- -托梦相送许氏:邀饮--不救赞叹--祝贺------探弟勉励教师引导:情节有没有起伏,围绕什么设计这些起伏的?教师点拨:围绕聚合,三次变化,使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这是“情节之异”(板书)2、说说人物的性格特征?(1)王六郎:知恩图报,有情有义,舍己救人、善良高尚。
(2)许氏:善良真诚,有正义感,信任朋友教师引导1:品味文中词语,更细致得感受人物心理性格。
出示语句:徘徊其侧、飘然而去、盘旋久之教师点拨:渴望担心/暗示身份快乐/不舍真诚教师应导2:有时分析人物要看人物的身份,本文中人物的身份怎样,有此反映的人物性格如何?教师点拨:重情重义(板书:人物之异)3、本文的主旨歌颂真挚的友情,批判现实社会人世的冷漠(板书:主题之异)教师引导:人鬼之间为什么能有真挚的友情呢?教师点拨:(1)、对酒的共同嗜好,使他们成为“情逾骨肉”的知己之交。
(2)、君子之交。
王六郎宁愿牺牲自己,放过了素昧平生的妇女的行为,许姓渔夫是极为认同的,他感叹道:“此仁人之心,可以通上帝矣。
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第4课)《聊斋志异》香玉王六郎寂寞蒲松龄文河郎蒲松龄是寂寞的。
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事情是19岁那年在县、府、道连考了三个第一,成为一名秀才。
这的确很牛,算是少年得志,春风得意了。
但此后他的社会身份却一直是一个秀才。
作为一个男人,他热衷功名。
他对自己的身份一直耿耿于怀,相当的不满意。
于是,在他的诗文中我们就经常看到他牢骚满腹了。
在生活态度上,他与陶渊明不同,对于陶渊明而言,田园生活是一种如鱼得水的回归;在功名利禄上,他与曹雪芹不同,对于曹雪芹而言,荣华富贵是一种过眼云烟的虚幻。
蒲松龄在心理上和生活上都不如意。
“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凝冰”(《聊斋志异》),一个深陷孤寂之中的人内心深处是不自觉地渴望着温暖的,在生理上和感情上都渴望着女人的滋润。
道理很简单,黑夜中的人格外需要灯火。
所以,他笔下的书生身居荒斋总有女人飘然而来以身相就。
他也意识到现实生活中这些女人是不可能心随意动招之即来的,于是,这些女人的本来面目就成了花妖狐魅。
《聊斋志异》中写得最好的是女人。
对蒲松龄来说,女人是一种臆想和安慰,是长夜中的梦。
而天亮的时候,梦就必须破了。
所以,在文章的最后,他又板着面孔,以太史公的口气讲了一通大道理。
现在看来,这是他作品的一个不伦不类的结尾。
他对女性是欣赏的。
在很大程度上,作为那样一个时代的男人,他对女人,也体现了一种超越时代的尊重。
但总的来说,他缺少曹雪芹的那种大爱和悲悯。
作家应该以慈悲为怀。
他在才华上是不输于曹雪芹的,一个作家应有的想象力、虚构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他都屈指可数。
他的那些最优秀完美之作当然是从艺术性的角度来讲是那些用曲折入微、姿态横生的笔触描写男女情事的篇什,而不是那些所谓针砭现实的东西。
他的真正价值在于他创造了一个想象的世界,而不是他所反映出的现实。
纳博科夫说,艺术所作的存在价值与社会性无关。
纳博科夫向来目下无尘,他很偏激(偏激是否就是独特),但这句话却很有见地。
人教新课标高二《中国小说欣赏》《聊斋志异》教案一、关于作者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
山东淄川(今属淄博)人。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
蒲家号称“累代书香”,祖上虽然没有出过显赫人物,在当地却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动乱中衰微下来。
蒲松龄的父亲蒲槃原是读书人,由于家境困难,不得不弃儒经商。
蒲松龄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
他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
此后,他与同乡学友砥砺学问更勤,曾与李希梅等人结成“郢中诗社”,常“以风雅道义相劘切”(张元《柳泉蒲先生墓表》)。
他在李希梅家中读书时,“请订一籍,日诵一文焉书之,阅一经焉书之,作一艺、仿一帖焉书之。
每晨兴而为之标日焉。
庶使一日无功,则愧、则警、则汗涔涔下也”(蒲松龄《醒轩日课序》)。
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年间,他应做县令的友人邀请,先后到宝应和高邮做过幕宾。
这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远游。
幕宾生活使他对于官场和世情有了更多的认识。
回家乡后,长期在乡间作塾师。
他设馆的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
他不但研究经史、哲理和文学,而且对于天文、农桑、医药等等也有很大的兴趣。
蒲松龄一生刻苦好学,但自19岁“弁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
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
在清初,像蒲松龄这样出身的士人,进身之途惟在科举。
科场的失败使他悲愤万分:“天孙老矣,颠倒了天下几多杰士。
蕊宫榜放,直教那抱玉卞和哭死!,,每每顾影自悲,可怜肮脏骨销磨如此!,,数卷残书,半窗寒烛,冷落荒斋里。
”(〔大江东去〕《寄王如水》)蒲松龄未能攀缘科举出仕,一生都在农村过着清寒的生活。
他的思想中固然存在着热中功名的庸俗的一面,但也有“足迹不践公门”的傲视权贵的一面。
2.4《聊斋志异》【活动内容】整体了解《聊斋志异》:故事内容,题材分类,人物形象,主旨用意。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大体完成,尔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叙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从题材内容来看,《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第一类,是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的作品,如《促织》、《红玉》、《梦狼》、《梅女》、《续黄粱》、《窦氏》等;第二类,是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的作品,如《婴宁》、《青凤》、《阿绣》、《连城》、《青娥》、《鸦头》、《瑞云》等;第三类,是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各类短处的作品,如《叶生》、《于去恶》、《考弊司》、《贾奉雉》、《司文郎》、《王子安》、《三生》等;第四类,是歌颂被压迫人民招架斗争精神的作品,如《商三官》、《席方平》、《向杲》等;第五类,总结生活中的体会教训,教育人要老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的作品,如《种梨》、《画皮》、《劳山道士》、《瞳人语》等。
【活动进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聊斋》主题歌,“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引发学生爱好,也为下面一起讲说聊斋故事,品评聊斋人物,营造气氛。
〕二、安排活动〔一〕讲说聊斋故事全班分为三个大活动组,以组为单位聚集一路讲说聊斋故事,可归纳要紧内容,可讲述具体情节,各组主持人或小组长可记下故事的篇目。
同时,教师可在黑板上列出题材分类条款,如“歌颂爱情”、“揭露科场短处”等。
学生可把故事篇目依次列进去。
(学生了解的故事可能都是零散的,让他们直接分类会有些难度,教师给列出类别,便于学生操作。
如此,学生对故事的了解,就由零散走向系列,由个别趋向整体。
)(二)谈狐说鬼,品形象一、“你能说出我讲的是谁吗?”一学生口头描述某个鬼狐形象的特点,以随时抢答的形式请其他学生说出姓名。
香玉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明确学习重点品读人物,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二、简要概括小说情节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概括时,要注意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
学生发言后,教师示例:开端:宫中读书,黄生邂逅二女郎发展:香玉不测,绛雪为友伴黄生再发展:至情感天,黄生细心护牡丹高潮:香玉再生,二情依依再续缘结局:眷眷情深,黄生二女共生死三、品读人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分组展示讨论结果。
讨论前提示:1.进入文本,揣摩细节,注意人物内心的复杂性。
2.适当代入人物角色,有助于你走进人物内心;用情感感受人物,用理性评价人物。
3.不要过多地用现代的标准和眼光评价人物,注意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
学生展示过程中,提醒学生关注:绛雪曰:“妹来大好!我被汝家男子纠缠死矣。
”遂去。
绛雪亦至,笑曰:“日日代人作妇,今幸退而为友。
”遂相谈䜩。
至中夜,绛雪乃去。
“遂去”“绛雪乃去”表明什么?绛雪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你是如何看待绛雪和黄生的关系的?四、揣摩作品背后作者的创作意图提示:1可以从个人和社会两个角度思考。
2注意课文最后一段的“异史氏曰”学生讨论,展示后,教师出示个人见解:1个人层面:蒲松龄长期在缙绅人家坐馆,一年中只在年节假日返家小住几日,他曾在题为《家居》的诗里感慨说:“久以鹤梅当妻子,且将家舍作邮亭。
”有理由认为花妖的出现是他假想象以自遣寂寞,是他长期处在孤独落寞境遇中的精神补偿。
2社会层面:幻想是对现实的超越,非人的花妖可以不受人间伦理道德特别是所谓“男女大妨”的约束。
蒲松龄借着这种自由,写出了摆脱妇道闺范的约束同书生自主相亲相爱的女性,也写出了为道德理性所禁忌的婚姻之外的男女情爱。
蕴含着对两性关系的企望和思索,突出了男女关系中精神的和谐。
“以情不以淫”“一去而两殉之,即非坚贞,亦为情死矣”五、作业:以绛雪为叙述主体(第一人称),改写本篇小说,写在我们的读书笔记本上。
《中国小说欣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单元目标了解文言笔记体“志怪小说”和白话章回体“神魔小说”的特点、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了解中国古代神鬼小说的两种类型和崇“奇”贵“幻”的艺术手法;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理解小说的主题应为单元学习的重点。
而学生用现代观念对小说的审视,以及两篇作品在艺术手法上的不同应为学习的难点。
【主要内容概述】本单元为中国古代神鬼小说,选取了《西游记》和《聊斋志异》两部作品,它们分别代表了古代神鬼小说的两种类型,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比较两部作品在内容和艺术上的相同及不同。
1、《西游记》产生于十六世纪的中国明朝嘉靖公元(1522-1566)时期,距今已四百多年了。
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西游记》是吴承恩中年时期写成初稿,后来经过润饰而成的。
他在前代多年积累下来并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唐僧取经的文学作品和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并且把原来的以唐僧取经为主的故事,改为孙悟空为主的战天斗地史。
孙悟空是全书中最光辉的形象。
“大闹天宫”突出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的精神“西天取经”表现他见恶必除、除恶必尽的精神。
孙悟空大闹天宫失败后,经过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镇压,被唐僧放出,同往西天。
他已不再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个头戴紧箍,身穿虎皮裙,专为人间解除魔难的英雄。
在重重困难之前顽强不屈,随机应机,就是镇魔者孙悟空的主要特征。
2、《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从题材内容来看,《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第一类,是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的作品,如《促织》、《红玉》、《梦狼》、《梅女》、《续黄粱》、《窦氏》等;第二类,是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的作品,如《婴宁》、《青凤》、《阿绣》、《连城》、《青娥》、《鸦头》、《瑞云》等;第三类,是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的作品,如《叶生》、《于去恶》、《考弊司》、《贾奉雉》、《司文郎》、《王子安》、《三生》等;第四类,是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作品,如《商三官》、《席方平》、《向杲》等;第五类,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的作品,如《种梨》、《画皮》、《劳山道士》、《瞳人语》等。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4《聊斋志异》之《王六郎》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蒲松龄生平及其《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疏通文章大致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的友情。
3、对比民间流传的“水鬼与渔夫〞的故事,理解人物的主要性格。
[教学重点]1、分析人物的主要性格,感悟作者歌颂的真挚的爱情和友情。
2、以鬼喻人,表现世间的真情与善良。
[教学难点]1、分析人物的主要性格,感悟作者歌颂的真挚的爱情和友情。
2、对比民间流传的“水鬼与渔夫〞的故事,体会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鬼故事听说过吗?鬼是令人害怕的,总是以铮狞的面目出现,但是,在作者笔下,王六郎却是个有情有义的人,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鬼和我们平时听说的鬼有什么不同不处?二、作品与背景介绍1、“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蒲松龄为什么以谈神说鬼来寄幽怀?蒲松龄,清代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
某某淄川人。
蒲松龄生活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的明末清初。
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19岁初应童予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某某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
但在科举场中很不得意,满腹实学,屡不中举,到了71岁,才考得了贡生。
他牢骚满腹,便在聊斋写他的志异。
同时文字狱的威慑,知识分子噤假设寒蝉及‘南洪北孔“的悲剧。
在这样的情况下,长期乡居,深受黑暗社会重压,了解黎民苦难,熟悉科考制度种种弊端,他虚拟出鬼魂世界梦幻世界,写鬼写妖,他的“刺贪刺虐〞才能入骨三分,这些幻想形式的采用,使得《聊斋志异》闪现出夺目的思想光辉和很高的艺术境界。
2、《聊斋志异》是怎样的一部书?知道其中的故事的同学略述一二,教师再小结。
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抒发公愤,刺贪刺虐《促织》、《席方平》〔2〕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考弊司》、《书痴》〔3〕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鸦头》、《细侯》〔4〕关注社会风气和家庭伦理的作品如《画皮》、《劳山道士》等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4《聊斋志异》之《香玉》教案【教学目标】1、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小说的能力。
2、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文章。
3、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4、初步理解神鬼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教学难点】鉴赏神鬼小说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去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百分之七十的美。
——当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女士《聊斋志异》的问世,为中国文学史上增添魅力四射的女性形象。
二、作者简介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
山东淄川 (今属淄博)人。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
他19岁初应童予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
蒲松龄长期在乡间作塾师。
他设馆的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
他不但研究经史、哲理和文学,而且对于天文、农桑、医药等等也有很大的兴趣。
蒲松龄一生刻苦好学,但自19岁“卉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
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
三、《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所收作品将近500篇。
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抒发公愤,刺贪刺虐2、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3、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4、关注社会风气和家庭伦理的作品四、《聊斋志异》的艺术手法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五、《聊斋志异》的创作意图《聊斋自志》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曰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蒲松龄假虚拟狐鬼花妖故事以抒发情怀,寄托忧愤,是他长期处在孤独落寞境遇中的精。
2.4《聊斋志异》
【活动内容】总体了解《聊斋志异》:故事内容,题材分类,人物形象,主旨意图。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从题材内容来看,《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类,是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的作品,如《促织》、《红玉》、《梦狼》、《梅女》、《续黄粱》、《窦氏》等;
第二类,是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的作品,如《婴宁》、《青凤》、《阿绣》、《连城》、《青娥》、《鸦头》、《瑞云》等;
第三类,是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的作品,如《叶生》、《于去恶》、《考弊司》、《贾奉雉》、《司文郎》、《王子安》、《三生》等;
第四类,是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作品,如《商三官》、《席方平》、《向杲》等;
第五类,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的作品,如《种梨》、《画皮》、《劳山道士》、《瞳人语》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聊斋》主题歌,“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
〔引起学生兴趣,也为下面共同讲说聊斋故事,品评聊斋人物,营造氛围。
〕
二、安排活动
〔一〕讲说聊斋故事
全班分为三个大活动组,以组为单位聚集一起讲说聊斋故事,可概括主要内容,可讲述具体情节,各组主持人或小组长可记下故事的篇目。
同时,教师可在黑板上列出题材分类条目,如“歌颂爱情”、“揭露科场弊端”等。
学生可把故事篇目依次列进去。
(学生了解的故事可能都是零散的,让他们直接分类会有些难度,教师给列出类别,便于学生操作。
这样,学生对故事的了解,就由零散走向系列,由个别趋向整体。
)
(二)谈狐说鬼,品形象
1、“你能说出我讲的是谁吗?”一学生口头描述某个鬼狐形象的特点,以随时抢答的形式请其他学生说出姓名。
(可提示学生尽可能选取性格鲜明突出的鬼狐形象描述,如活泼爱笑的婴宁,形体丑陋而心性善良的乔女……这一活动可增强学生对形象的认识和把握,这是让形象从故事中凸出来。
这个环节侧重于客观认识。
)
2、“你最喜欢的鬼狐形象是谁?”为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这是让形象从故事中立起来,是对形象的进一步认识。
这个环节侧重于主观认识。
)
(三)说作者,论主题
教师可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塑造这些形象?他要表达什么主旨?体现什么意图?”。
这与作者的人生际遇密切相关,也与他生活的社会状况有关联,教师可介绍作者及当时社会情况,引导学生不能只是看〈〈聊斋志异〉〉中奇异有趣的故事,把〈〈聊斋志异〉〉当作一本消愁解闷的书来读,而应深入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与恨,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感悟的现实生活和历史内容。
(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把握形象的同时,挖掘主题意义。
)第六学时
【活动内容】
节选部分的人物形象欣赏,比较香玉与绛雪特点异同(以《香玉》为主,《王六郎》可让学生自读。
),赏析两部小说。
【活动过程】
一、文本赏读
1、整体感知,概括情节。
(可参考文后赏析------“冷”“热”“温”三种色调)完成“思考”二。
2、作者表达了两种“至情”------爱情和友情,文中是怎样表现的?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讨论,发言)
3、作者塑造了两个“花精”,你最欣赏哪一个?为什么?(比较鉴赏人物形象)
4、文本细节阅读见〈〈学案〉〉
二、比较鉴赏
根据节选部分的内容,结合你对《西游记》《聊斋志异》的了解,试比较同为神鬼小说的两部作品在内容和艺术手法上有何异同?
(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明确两部作品在语体、塑造的神鬼形象、对现实影射方面的不同,达到整体把握单元内容的目的)
2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本文档仅用于百度文库的上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