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书编校差错的计算方法

图书编校差错的计算方法

图书编校差错的计算方法
图书编校差错的计算方法

图书编校差错的计算方法

1 .文字差错的计算标准

⑴ 封底、勒口、版权页、正文、目录、出版说明 ( 或凡例 ) 、前言 ( 或序 ) 、后记 ( 或跋 ) 、注释、索引、图表、附录、参考文献等中的一般性错字、别字、多字、漏字、倒字,每处计 1 个差错。前后颠倒字,可以用一个校对符号改正的,每处计 1 个差错。书眉 ( 或中缝 ) 中的差错,每处计 1 个差错;同样性质的差错重复出现,全书按一面差错基数加 1 倍计算。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差错,无论几位数,都计 1 个差错。

⑵ 同一错字重复出现,每面计 1 个差错,全书最多计 4 个差错。每处多、漏

2 ~ 5 个字,计 2 个差错, 5 个字以上计 4 个差错。

⑶ 封一、扉页上的文字差错,每处计 2 个差错;相关文字不一致,有一项计 1 个差错。

⑷ 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差错,每处计 2 个差错。

⑸ 外文、少数民族文字、国际音标,以一个单词为单位,无论其中几处有错,计 1 个差错。汉语拼音不符合《汉语拼音方案》和《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GB / T 16159 - 1996 ) 规定的,以一个对应的汉字或词组为单位,计 1 个差错。

⑹ 字母大小写和正斜体、黑白体误用,不同文种字母混用的 ( 如把英文字母 N 错为俄文字母И ) ,字母与其他符合混用的 ( 如把汉字的○错为英文字母

O ) ,每处计 0.5 个差错;同一差错在全书超过 3 处,计 1.5 个差错。

⑺ 简化字、繁体字混用,每处计 0.5 个差错;同一差错在全书超过 3 处,计 1.5 个差错。

⑻ 工具书的科技条目、科技类教材、学习辅导书和其他科技图书,使用计量单位不符合国家标准《量和单位》 ( GB 3100 - 3102 - 1993 ) 的中文名称的、使用科技术语不符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的,每处计 1 个差错;同一差错多次出现,每面只计 1 个差错,同一错误全书最多计 3 个差错。

⑼ 阿拉伯数字与汉语数字用法不符合《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 GB / T 15835 - 1995 ) 的,每处计 0.1 个差错。全书最多计 1 个差错。

2 .标点符号和其他符号差错的计算标准

⑴ 标点符号的一般错用、漏用、多用,每处计 0.1 个差错。

⑵ 小数点误为中圆点,或中圆点误为小数点的,以及冒号误为比号,或比号误为冒号的,每处计 0.1 个差错。专名线、着重点的错位、多、漏,每处计 0.1 个差错。

⑶ 破折号误为一字线、半字线,每处计 0.1 个差错。标点符号误在行首、行末的,每处计 0.1 个差错。

⑷ 外文复合词、外文单词按音节转行,漏排连接号的,每处计 0.1 个差错;同样差错在每面超过 3 个,计 0.3 个差错,全书最多计 1 个差错。

⑸ 法定计量单位符号、科学技术各学科中的科学符号、乐谱符号等差错,每处计 0.5 个差错;同样差错同一面内不重复计算,全书最多计 1.5 个差错。

⑹ 图序、表序、公式序等标注差错,每处计 0.1 个差错;全书超过 3 处,计 1 个差错。

3 .格式差错的计算标准

⑴ 影响文意、不合版式要求的另页、另面、另段、另行、接排、空行,需要空行、空格而未空的,每处计 0.1 个差错。

⑵ 字体错、字号错或字体、字号同时错,每处计 0.1 个差错;同一面内不重复计算,全书最多计 1 个差错。

⑶ 同一面上几个同级标题的位置、转行格式不统一且影响理解的,计 0.1 个差错;需要空格而未空格的,每处计 0.1 个差错。

⑷ 阿拉伯数字、外文缩写词转行的,外文单词未按音节转行的,每处计 0.1 个差错。

⑸ 图、表的位置错,每处计 1 个差错。图、表的内容与说明文字不符,每处计 2 个差错。

⑹ 书眉单双页位置互错,每处计 0.1 个差错,全书最多计 1 个差错。

⑺ 正文注码与注文注码不符,每处计 0.1 个差错。

第十六号科创板上市公司会计差错更正、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公告【模板】

第十六号科创板上市公司会计差错更正、会计政策 或会计估计变更公告 适用情形: 1.科创板上市公司(以下简称上市公司)会计差错更正、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达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披露标准,适用本公告格式指引。 2. 上市公司依据企业会计准则需要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说明的会计差错更正、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适用本公告格式指引。 3.上市公司会计差错更正披露除按照本公告格式指引披露外,还应遵守《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9号——财务信息的更正及相关披露》的相关要求。 证券代码:证券简称:公告编号:XXXX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差错、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公告

重要内容提示: 会计差错更正、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对上市公司损益、总资产、净资产等的影响。 一、概述 公司应简单说明本次会计差错、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 公司应说明董事会审议会计差错、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的表决情况。董事反对或弃权的,应当披露反对或弃权理由。 对于需要提交股东大会批准的前述事项,应当在公告中特别载明:上述事项“尚需要提交股东大会批准。” 二、具体情况及对公司的影响 (一)重大会计差错 公司应披露如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更正事项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及更正后的财务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更正金额、财务指标及相关财务报表附注。 如果更正事项涉及公司资产重组相关业绩承诺的,还应当说明更正事项对业绩承诺完成情况的影响。 2.更正后经审计年度财务报表和涉及更正事项的相关财务报表附注,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或专项鉴证报告;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在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的。其主要特点是先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汇总记账凭证(一般是10天汇总一次),然后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 采用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时,其凭证的设置,要求按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三类分别设置。收款凭证只能一借一贷或一借多贷,付款凭证只能一贷一借或一贷多借,转账凭证只能一贷一借或一贷多借。定期(5天或10天)根据收、付、转三类凭证分别汇总编制成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汇总收款凭证一般按照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分别设置,按每一张收款凭证对应的贷方账户归类汇总;汇总付款凭证一般按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分别设置,按每一张付款凭证对应的借方账户归类汇总;汇总转账凭证一般按转账凭证的贷方账户设置,按每一张转账凭证对应的借方账户归类汇总,如果某期间转账凭证不多,则可以不汇总,直接根据每张转账凭证登记有关的总分类账。其账簿设置一般设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各种明细分类账和相应的辅助账簿。日记账和总账一般为三栏式,明细账根据不同账户的具体要求可以分别设置三栏式、多栏式和数量金额式.铺助账则视情况由会计主体自行确定。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的优缺点有哪些?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点是:通过汇总记账凭证把一定时期内所有记账凭证进行汇总,月末一次进行登记总账,大大简化了

总分类账的登记工作: 汇总记账凭证是根据记账凭证按照每个科目的对方科目整理、汇总,据以登记总账,便于了解科目的对应关系,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便于对经济业务检查分析,发生差错,也便于查找.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缺点是:由于汇总转账凭证是按照会计科目的贷方设置和编制的,不是按经济业务的性质归类汇总,因此,不利于对日常核算工作进行合理的分工;汇总记账凭证的工作量大,特别是对一借多贷的经济业务,必须分解成几个一借一贷的简单会计分录,不但不能完整地反映一项经济业务的全貌,反而增加了核算工作量。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一般适用于生产经营规模较大、经济业务量较多、记账凭证较多的单位。

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简单易懂)

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一、关系式法 关系式法主要用于多步反应的化学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中有的关系,建立起已知和未知的关系式,然后进行计算,这样能够省去中间过程,快速而准确。 例一、 今有13g 锌,把它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放出的氢气可以跟多少克纯度 为80℅的氯酸钾完全分解放出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水? 此题如果用常规方法需要几步计算:①根据13g 锌求生成氢气的质量, ②根据氢气的质量求氧气的质量③根据氧气的质量求KClO 3的质量,这 种解法步骤多计算量大,费时费力,但如果用下述方法则极为简便。 解:设需纯度为80℅的KClO 3的质量为X 2KClO 3 2↑ 2H 2+O 2=====2H 2O Zn+H 2SO 4=ZnSO 4+H 2↑ 依上述方程式可得:2KCLO 3~3O 2~6H 2~6Zn 可知:KCLO 3 ~ 3Zn 122.5 3*65 80%x 13g 解得:x=10.2g 再来一题;用含杂质10%的锌195g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杂质不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H 2最多能还原多少克氧化铁? 本题涉及的化学反应有: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氢气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 。 纵述两个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系数关系,你能推知:锌、氢气、氧化铁、铁之间的系数关系吗? 即3Zn ~3H 2~Fe 2O 3~2Fe 。 事实上3Zn ~Fe 2O 3就是本题的关系式,然后代入关系量即可求解。 解:设最多能还原氧化铁的质量为x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3H 2 + Fe 2O 3 = 2Fe + 3H 2O 由上述两个化学方程式可推知参加反应的锌和被还原的氧化铁有如下关系: 3Zn ~ Fe 2O 3 3×65 160 195g×(1-10%) x 所以:3×65 : 160 = 195g×(1-10%) : x 解得: x = 144g 答:最多能还原氧化铁的质量为144g 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根据分步的反应方程式计算求出被还原的氧化铁的质量,比较找关系式法与分步计算有何优点? 2 点燃

统计学各章计算题公式及解题方法

统计学各章计算题公式及解题方法 第四章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1.组距式数值型数据众数的计算:确定众数组后代入公式计算: 下限公式:M0=M+?1 ?1+?2×M;上限公式:M0=M??2 ?1+?2 ×M,其中,L为 众数所在组下限,U为众数所在组上限,?1为众数所在组次数与前一组次数之差,?2为众数所在组次数与后一组次数之差,d为众数所在组组距 2.中位数位置的确定:未分组数据为M+1 2;组距分组数据为M 2 3.未分组数据中位数计算公式:M M={ M (M+1 2 ) ,n为奇数 1 2 (M M 2 +M M 2 +1 ),n为偶数 4.单变量数列的中位数:先计算各组的累积次数(或累积频率)—根据位置公式确 定中位数所在的组—对照累积次数(或累积频率)确定中位数(该公式假定中位数组的频数在该组内均匀分布) 5.组距式数列的中位数计算公式: 下限公式:M M=M+M 2 ?M M?1 M M ×M;上限公式:M M=M? M 2 +M M+1 M M ×M,其中, M M为中位数所在组的频数,M M?1为中位数所在组前一组的累积频数,M M+1为中位数所在组后一组的累积频数 6.四分位数位置的确定: 未分组数据:{下四分位数:M M=M+1 4 上四分位数:M M=3(M+1) 4 ;组距分组数据: {下四分位数:M M=M 4 上四分位数:M M=3M 4 7.简单均值:M???=M1+M2+?+M M M =∑M M M M=1 M

8. 加权均值:M ???= M 1M 1+M 2M 2+?+M M M M M 1+M 2+?+M M = ∑M M M M M M =1M =∑M M M M =1M M M ,其中,M 1, M 2…M M 为各组组中值 9. 几何均值(用于计算平均发展速度):M ???=√M 1×M 2×…×M M M =√∏M M M M =1M 10. 四分位差(用于衡量中位数的代表性):M M =M M ?M M 11. 异众比率(用于衡量众数的代表性):M M = ∑M M ?M M ∑M M =1?M M ∑ M M 12. 极差:未分组数据:R =MMM (M M )?MMM (M M );组距分组数据:R =最高组上限?最低组下限 13. 平均差(离散程度):未分组数据:M M = ∑|M M ?M ???|M M =1M ;组距分组数据: M M =∑|M M ?M ???|M M =1?M M M 14. 总体方差:未分组数据:σ2 = ∑(M M ?M ) 2M M =1M ;分组数据:σ2 = ∑(M M ?M )2M M =1?M M M 15. 总体标准差:未分组数据:σ=√∑(M M ?M ) 2M M =1M ;分组数据:σ=√ ∑(M M ?M )2M M =1?M M M 16. 样本方差:未分组数据:M M ?1 2= ∑(M ?M ???)2M M =1M ?1 ;分组数据:M M ?1 2= ∑(M M ?M ???)2?M M M M =1M ?1 17. 样本标准差:未分组数据:M M ?1=√∑(M ?M ???)2M M =1M ?1 ;分组数据:M M ?1= √ ∑(M M ?M ???)2?M M M M =1M ?1 18. 标准分数:M M =M M ?M ???M 19. 离散系数:M M = M M ??? 第七章 参数估计 1. M M 2 的估计值: 2. 不同情况下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会计差错更正的概念

会计差错更正的概念: 会计差错更正是指对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由于计量、确认、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进行的纠正。 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由于计量、确认、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 经济事项或交易进入会计系统后,经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输出对信息使用者有用的会计信息。在确认、计量、记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差错。会计差错特别是重大差错若不及时、正确地更正,不仅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且可能误导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信息使用者,使其作出错误的决策或判断。 会计差错更正的方法: 1.方法的分类 汇总各种法律规范的规定,更正会计差错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更正的技术方法,二是是否追溯的方法。 (1)更正会计差错的技术方法 更正会计差错的方法从技术角度看包括划线更正法、红字注销法、蓝字反方向更正法(蓝字更正法)、红蓝字更正法(综合调整法)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如果账簿记录发生错误,则应按照规定采用划线更正法进行更正;已经登记入账的记账凭证,在当年内发现填写错误时,可以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内容相同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注销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同时再用蓝字重新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注明“订正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如果会计科目没有错误,只是金额错误,也可以将正确数字与错误数字之间的差额,另编一张调整的记账凭证,调增金额用蓝字,调减金额用红字;发现以前年度记账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用蓝字填制一张更正的记账凭证。据此规定,只更正账簿的方法则是划线更正法;调整记账凭证金额用红字则是红字注销法;调整记账凭证金额用蓝字则是蓝字更正法;对某错误同时使用红、蓝字则是综合调整法。红字表示注销或减少,醒目明了,红字过多则又让人眼花缭乱,反映的内容会不清晰;蓝字记录若与原分录方向相反则表示注销或减少,填制的补充分录则为增加。 (2)是否追溯的方法 会计差错更正按是否追溯到差错发生的当期或尽可能的早期,分为追溯重述法和未来适用法。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未来适用法,是指不追溯而视同当期差错一样更正。《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规定: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

图书校对差错的计算方法

图书校对差错的计算方法 (根据《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整理) 一、图书质量包括:内容、编校、设计、印制四项,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四项中任一项不合格的图书,其质量属不合格。 二、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一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合格。 三、具体的计算方法 1.图书编校差错率 指校对图书的编校差错占全书总字数的比率。如检查的总字数为10万,检查后发现2个差错,则其差错率为0.2/10000。 2.文字差错的计算 (1)封底、勒口、版权页、正文、出版说明(或凡例)、前言(或序)、后记(或跋)、注释、索引、图表、附录、参考文献等中的一般性错字、别字、多字、漏字、倒字,每处计1个差错。 前后颠倒字,可以用一个校对符号改正的,每处计一个差错。 书眉(或中缝)中的差错,每处计1个差错。 同样性质的差错重复出现,全书按一面差错基数加1倍计算。 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差错,无论几位数,都计1个差错。 (2)同一错字重复出现,每面计1个差错,全书最多计4个差错。每处多、漏2-5个字,计2个差错,5个字以上计4个差错。 (3)封一、扉页上的文字差错,每处计2个差错;相关文字不一致,有一项计1个差错。 (4)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差错,每处计2个差错。 (5)外文、少数民族文字、国际音标,以一个单词为单位,每处计1个差错。汉语拼音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以一个对应的汉字或词组为单位,计1个差错。 (6)字母大小写和正斜体、黑白体误用,不同文种字母混用的(如把英文字母N错为俄文字母И),字母与其他符号混用的(如把汉字的〇错为英文字母O),每处计0.5个差错;同一差错在全书超过3处,计1.5个差错。 (7)简化字、繁体字混用,每处计0.5个差错;同一差错在全书超过3处,计1.5个差错。 (8)工具书的科技条目、科技类教材、学习辅导书和其他科技图书,使用计量单位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量和单位》的中文名称的、使用科技术语不符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的,每处计1个差错;同一差错多次出现,每面只计1个差错,同一错误全书最多计3个差错。 (9)阿拉伯数字与汉语数字用法不符合《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的,每处计0.1个差错。全书最多计1个差错。 3.标点符号和其他符号差错的计算 (1)标点符号的一般错用、漏用、多用,每处计0.1个差错。 (2)小数点误为中圆点,或中圆点误为小数点的,以及冒号误为比号,或比号误为冒号的,每处计0.1个差错。专名线、着重点的错位、多、漏,每处计0.1个差错。

(完整word)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

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 1、差量法 例题. 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变为100.8克。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解析: Fe + CuSO4= FeSO4+Cu 棒的质量增加 56 64 64-56=8 m (Fe) 100.8g-100g=0.8g 56∶8=m (Fe)∶0.8 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归纳小结 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固态、液态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之差。,也可以是气态物质的体积、物质的量之差等。。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差量也是质量守恒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仔细分析题意,选定相关化学量的差量。质量差均取正值。差量必须是同一物理量及其单位,同种物态。

差量法优点:不需计算反应前后没有实际参加反应的部分,因此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出答案。差量法利用的数学原理:差量法的数学依据是合比定律,即 差量法适用范围 ⑴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 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时,使用差量法才显得快捷,否则,应考虑用其他方法来解。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 ⑵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时,在这种情况下,差量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 经典习题 1.在稀H2SO4和CuSO4的混合液中,加入适量铁粉,使其正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得到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所加铁粉的质量相等。则原混合液中H2SO4和CuSO4的质量比为( ) A.7:8 B.8:7 C.7:80 D.80:7

计算题答题方法

高考政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方法 近几年高考,经济常识计算题的数量逐年增加,内容涉及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纸币的发行量与通货膨胀、企业利润、股票价格、个人所得税、存款利息、汇率等,这些试题难度系数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学生在这一块知识比较容易出错,一来自于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靠,另外来自于学生没有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此学生对此块知识模糊不清,做题感到紧张。为此在高考中花去大量时间去解这一道题而本末倒置,影响后面答题的速度。虽然此处只有4分,但要求我们势在必得。因为突破这些计算题往往成为我们学生提升高考成绩的重要环节。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收集整理,现将经济常识中涉及计算的十多个知识点,如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股票价格、经济效益与利润、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银行利息、恩格尔系数、汇率等进行归纳,并作简要举例分析。 1.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题 例(2008年高考政治海南卷第2题)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A. 5小时 B. 7小时 C. 7.5小时 D. 8小时 [解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在同样条件下,大多数商品生产者所需要的平均劳动时间。2008年甲企业生产每件M商品所用时间为6小时÷(1+20%)=5小时;2008年甲企业所生产的M 商品数量为10万件×(1+20%)=12万件;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5小时×12万件+10小时×8万件)÷(12万件+8万件)=7小时。答案为B。 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计算 (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例】(2008年北京文综,33)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他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 【解析】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现在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为1/(1+25%)=0.80元,故选B。 【解题技巧】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下降,则有公式:现在的单位商品价值量=原来的单位商品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依据该公式,只要已知其中两个量,则可以求出另一个量。 〖变式题〗2009年某部门生产某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8元,如果2010年该部门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5元,那么该部门2010年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比2009年提高了() A.50% B.35% C. 60% D. 45% 【解析】2009年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8元,2010年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5元,依据上面的公

财务报告报出日之后发现的前期会计会计差错更正的纳税调整

财务报告报出日之后发现的前期会计会计差错更正的纳税调整 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由于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企业应区分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 (1)发现与当期相关的会计差错,应调整当期相关项目。 (2)发现与以前期间相关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如果影响损益应直接计入发现当期净收益,其他相关项目也应一并调整;如果不影响损益则调整发现当期相关项目,即视同当期发生的差错。 (3)发现与以前期间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重大会计差错一般是指金额比较大的差错,如果影响损益应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应一并调整;如果不影响损益应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 (3)企业滥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按重大会计差错进行会计处理。 (4)企业对发生的重大会计差错应在报表附注中披露重大会计差错的事项、原因和更正方法,重大会计差错对净损益的影响金额以及对其他项目的影响金额。 一、本期发现的与本期相关的会计差错。 例1:甲公司于2004年7月1日发现,当年3月漏记了管理人员工资5000元。调整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5000 贷:应付工资5000. 由于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本年发生的与本年有关的会计差错更正并不影响本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因此,甲公司申报2004年企业所得税时不需进行纳税调整。 二、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非重大会计差错。 例2:甲公司于2004年7月1日发现,2003年从承租单位收到当年的房屋租金1000元,贷记“预收账款”科目,年底未作调整。 根据相关准则规定,甲公司漏结转租金收入属于非重大会计差错,应调整2004年的有关账目。调整分录为: 借:预收账款1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1000. 税法规定,因已过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期,上述租金收入应计入2004年收入,与会计处理一致。因此,甲公司申报2004年企业所得税时不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三、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 例3:甲公司于2004年7月1日发现,2003年漏计了一项固定资产折旧200000元,所得税申报中也没有包括这笔费用。假定甲公司采用债务法核算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相关准则规定,甲公司漏提折旧属于重大会计差错,应调整2003年的收益和有关账目。调整分录为: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00000

图书编校差错的计算方法

图书编校差错的计算方法 1 .文字差错的计算标准 ⑴ 封底、勒口、版权页、正文、目录、出版说明 ( 或凡例 ) 、前言 ( 或序 ) 、后记 ( 或跋 ) 、注释、索引、图表、附录、参考文献等中的一般性错字、别字、多字、漏字、倒字,每处计 1 个差错。前后颠倒字,可以用一个校对符号改正的,每处计 1 个差错。书眉 ( 或中缝 ) 中的差错,每处计 1 个差错;同样性质的差错重复出现,全书按一面差错基数加 1 倍计算。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差错,无论几位数,都计 1 个差错。 ⑵ 同一错字重复出现,每面计 1 个差错,全书最多计 4 个差错。每处多、漏 2 ~ 5 个字,计 2 个差错, 5 个字以上计 4 个差错。 ⑶ 封一、扉页上的文字差错,每处计 2 个差错;相关文字不一致,有一项计 1 个差错。 ⑷ 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差错,每处计 2 个差错。 ⑸ 外文、少数民族文字、国际音标,以一个单词为单位,无论其中几处有错,计 1 个差错。汉语拼音不符合《汉语拼音方案》和《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GB / T 16159 - 1996 ) 规定的,以一个对应的汉字或词组为单位,计 1 个差错。 ⑹ 字母大小写和正斜体、黑白体误用,不同文种字母混用的 ( 如把英文字母 N 错为俄文字母И ) ,字母与其他符合混用的 ( 如把汉字的○错为英文字母 O ) ,每处计 0.5 个差错;同一差错在全书超过 3 处,计 1.5 个差错。 ⑺ 简化字、繁体字混用,每处计 0.5 个差错;同一差错在全书超过 3 处,计 1.5 个差错。 ⑻ 工具书的科技条目、科技类教材、学习辅导书和其他科技图书,使用计量单位不符合国家标准《量和单位》 ( GB 3100 - 3102 - 1993 ) 的中文名称的、使用科技术语不符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的,每处计 1 个差错;同一差错多次出现,每面只计 1 个差错,同一错误全书最多计 3 个差错。 ⑼ 阿拉伯数字与汉语数字用法不符合《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 GB / T 15835 - 1995 ) 的,每处计 0.1 个差错。全书最多计 1 个差错。 2 .标点符号和其他符号差错的计算标准 ⑴ 标点符号的一般错用、漏用、多用,每处计 0.1 个差错。

常见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常见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肖素娟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计算题,其主要功能是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广度,同时也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知识的系统性。一般情形下计算题的题目较长,所含信息较多,不容易找到正确的方向,因此有不少学生产生畏难的情绪不愿意动手做题。其实化学计算题如果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技巧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以下就高一化学常见计算题的解题方法的小结,包括了关系式法、差值法、分析讨论法、平均值法、公式法。 1.关系式法 所谓关系式法,就是根据化学概念、物质组成、化学反应方程式中有关物质的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式,然后根据关系式进行计算。利用关系式的解题,可使运算过程大为简化。 其中包括守恒法。所谓“守恒”就是以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运用守恒法解题可避免在纷纭复杂得解题背景中寻找关系式,提高解题的准确度。 例1、有一在空气中放置了一段时间的KOH固体,经分析测知其含水2.8%、含K2CO337.3% 取1g该样品投入25mL2mol/L的盐酸中后,多余的盐酸用1.0mol/LKOH溶液30.8mL恰好完全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到固体的质量为多少? 【解析】本题化学反应复杂,数字处理烦琐, 所发生的化学反应:KOH+HCl=KCl+H2O K2CO3+2HCl=2KCl+H2O+CO2↑ 若根据反应通过所给出的量计算非常繁琐。 但若根据Cl—守恒,便可以看出:蒸发溶液所得KCl固体中的Cl—,全部来自盐酸中的Cl-,即:生成的n(KCl)=n(HCl)=0.025L×2mol/L m(KCl)=0.025L×2mol/L×74.5g/mol=3.725g 例2将纯铁丝5.21g溶于过量稀盐酸中,在加热条件下,用2.53gKNO3去氧化溶液中Fe2+,待反应后剩余的Fe2+离子尚需12mL0.3mol/LKMnO4溶液才能完全氧化,则KNO3被还原后的产物为 ( ) A、N2 B、NO C、NO2 D、NH4NO3 【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相等,Fe2+变为Fe3+失去电子的总数等于NO3-和MnO4-得电子的总数 设n为KNO3的还原产物中N的化合价,则 (5.21g÷56g/moL)×(3-2)=0.012L×0.3mol/L×(7-2)+(2.53g÷101g/mol)×(5-n) 解得 n=3 故KNO3的还原产物为NO。答案为(B) 2.差值法 差值法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变化找出所谓的理论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 差值法解题方法:此法将“差值”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按化学方程式列比例或解题完全一样。 例1、将质量为m1的NaHCO3固体加热分解一段时间后,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2. (1)未分解的NaHCO3的质量为___________。 (2)生成的Na2CO3的质量为__________。

小学计算题的快速解题技巧和思路

小学计算题的快速解题技巧和思路 一、巧算与变通 【例1】有父子5人,年龄和为79岁,长子的年龄比父亲的1/2少7岁,次子年龄的3倍比父亲少3岁,三子年龄的6倍比父亲多6岁,幼子的年龄是父亲的1/21。则父亲今年的年龄是( )。 A.36 B.42 C.48 D.84 【思路分析】由题干中两个分数可得,父亲的年龄既是2又是21的倍数,排除A、C,再由题干中“有父子5人,年龄和为79岁”可知,父亲的年龄不可能为84,排除D,故正确答案为B。 【例2】一个四位数分别能被15、12和10除尽,且被这三个数除尽时所得的三个商的和为1365,问四位数中四个数字之和是多少? A.17 B.16 C.15 D.14 【思路分析】这个四位数可以被3整除,则四个数字之和一定能被3整除,只有C符合。 【例3】今天星期六,再过2020天是星期几? 【思路分析】这是余数问题的经典应用。星期数变化有一个规律,一个星期七天,每过七天星期数不变,2020÷7=288……4,表示2020包含288个整的星期,对星期数没有影响,余数为4,星期六往后推4天,则再过2020天是星期三。 二、数学常识秒杀 【例1】一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度之和为14,假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数值相等,那么该三角形的面积为()。 A.20 B.22.5 C.24 D.24.5 【思路分析】直角三角形具有特殊性质,可运用勾股定理,常见的勾股数有6,8,10。运用这个数学常识即可知道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6,8,10。经验证满足题干条件,周长与面积数值相等。所以很快就能得出答案为C。

【例2】某草莓种植基地利用恒温库储存草莓准备反季节销售。据测算,每储存1斤草莓可增加收入2.5元。小王去年收获草莓5吨,当时市场价为每斤3元,如果都利用恒温库储存,小王的草莓收入可以达到( )。 A.27500元 B.32500元 C.45000元 D.55000元 【思路分析】此题运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常识快速解题。1吨=1000千克,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所以1吨=2000斤,计算5.5×5×2000=55000元。如果没有此类常识,很多考生就会误选为A 选项,正确选项为D 。 三、速解时钟问题 【例1】小红上午8点多钟开始做作业时,时针与分针正好重合在一起。10点多钟做完时,时针与分针正好又重合在一起。小红做作业用了多长时间? 【思路分析】从开始做作业到完成作业,分针比时针多走了2圈即720度,所以t =5.5720=1110130 。 【例2】9点过几分时,时针和分针离“9”的距离相等,并且分别在“9”的两边? 【思路分析】从9点整到时针和分针与“9”等距离的状态,路程和为270度,所以t = 5.06270 =5.6270=13540=13 741。 小结:不管是时钟的追及问题还是相遇问题,根据已知条件,如果知道路程差,我们就找对应速度差求解,若能知道路程和,我们就找速度和来解题。 四、必看蒙题技巧 【例1】(1+1)+(2-1)+(3+1)+(4-1)+…+(50-1)的值是( )。 A.1200 B.1250 C.1275 D.1280 【思路分析】常规方法:题干2+1+4+3+…+49=1+2+3+4+…+50=1275。 蒙题方法:题干中有25个奇数、25个偶数,所以加起来的和一定是奇数,四个选项中只有C 为奇数,所以选择C 。

会计差错更正的账务处理和纳税调整

目录 内容提要 (3) 关键词 (3) 序论 (4) 一、新准则将“会计差错更正”修正为“前期差错更正”,取消了重大差错,改为前期差错,而且采用追溯重述法处理会计差错 (4) 二、新准则增加了无法进行追溯调整和追溯重述的规定 (4) 参考文献 (9)

内容提要 会计差错更正是指对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由于计量、确认、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进行的纠正。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会因会计差错发生和发现的时间不同以及会计差错的重大与非重大之分而不同。本文比较了新旧会计差错更正准则的主要变化,并通过举例对其账务处理和纳税调整进行了详细说明。 关键词:会计差错更正账务处理纳税调整

会计差错更正的账务处理和纳税调整 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以下简称“新准则”)与2001年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以下简称“旧准则”)相比,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变化: 一、新准则将“会计差错更正”修正为“前期差错更正”,取消了重大差错,改为前期差错,而且采用追溯重述法处理会计差错 新准则规定,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以下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遗漏或错报:(1)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2)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同时,新准则又规定,重要的前期差错应该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而追溯重述法则是指在发生前期差错时,如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对财务报表的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企业应设置“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企业本年度发现的重要前期差错更正涉及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以及本年度发生的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 1.企业调整增加以前年度利润或以前年度亏损,借记有关科目,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调整减少以前年度利润或增加以前年度亏损,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记有关科目。 2.,由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增加的所得税费用,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或“递延所得税负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最基本) 概念:原始凭证或汇总凭证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逐笔登记总账定期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账 登记总账 特点:直接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根据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总账汇总记账凭证,再根据汇总表,再根据科目汇 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账总登记表登记总账 凭证:通用或专用记账凭证通用或专用记账凭证通用或专用记账凭证 设置(收、付、转)(收、付、转);(收、付、转)科目汇 汇总记账凭证总表(记账凭证汇总表) 账簿:日记账(三栏式) 设置总账(三栏式) 明细账(三栏式、数量金额式、多栏式) 程序:1.根据原始凭证编制汇总原始凭证 步骤 2.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 3.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笔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4.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5.根据记账凭证逐笔根据各种记账凭证编制根据各种记账凭证 登记总账汇总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 根据汇总记账凭证根据科目汇总表 登记总账登记总账 6.期末,日记账、明细分类账的余额同有关总分类账的余额核对相符 7.期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明细账、编制会计报表的直接依据相同 优点: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减轻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减轻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总账详细反应经济业务总账账户对应关系明确试算平衡 的发生情况 缺点:只适应于规模较小不便于会计核算的日常分工不能反应账户性质经济业务量少的单位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不便于查对账目 编制汇总转账凭证的工作量大业务量较多的单位

图书编校质量检查差错计算方法

图书编校质量检查 差错计算方法 主要依据《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计算差错 1. 错字(少有)、别字、多字、漏字、倒字,每处计1个差错;同一错误全书最多计4个差错; 例别字:白姓——百姓;年势已高——年事已高;截止——截至;0(数字)、o(拉丁字母)——〇(汉字) 多字:把两张纸个倒腾开来——把两张纸倒腾开来;著名的微生物学家迈而仑·温特兹医生(Myron Wentz)医生在他的一次讲座中描述到漏字:中枢神经与植物神经的情绪变化——中枢神经与植物神经所引起的情绪变化;还可以考另一种——还可以考虑另一种 颠倒:膻中穴的作这个用——膻中穴的这个作用 “的、地、得”的使用 2. 封一、扉页上的文字差错,计2个差错; 3. 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差错,计2个差错; 例知识性差错:韩愈(678-824)——韩愈(768-824);原来胆小的女儿就能在接近90度坡度的木板上行走自如。 逻辑性差错:他拿来了苹果、西瓜、西红柿等水果。 语法性差错:需要每一个人的团结和努力——需要大家的团结和每一个人的努力

4. 外文、少数民族文字、国际音标、汉语拼音差错,计1个差错;如外文的拼写错误、音标重音标注错误、拼音的声调错误、声调位置错误 5. 字母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误用,字母、符号混用,每处计0.5个差错;同一差错最多计1.5个差错; 6. 简化字、繁体字混用,每处计0.5个差错;同一差错全书最多1.5个差错; 例繁体字給——给休閒——休闲 7. 量和单位使用、科技术语使用不规范,每处计1个差错;同一错误最多计3个差错; 例科技名词:心肌梗塞——心肌梗死;综合症——综合征;几率(机率)——概率;通讯——通信;镭射(雷射)——激光 量和单位:40°——40℃;800c.c. ——800ml 8. 数字用法差错,每处计0.1个差错;全书最多计1个差错; 例20几个区县——二十几个区县;3〇1医院——三〇一医院或301医院 9. 标点符号差错,每处计0.1个差错; 例俗话说:“死猪不怕开水烫”。——俗话说:“死猪不怕开水烫。”引文完整而独立,末尾的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引文不独立,末尾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外面 书名号使用:非文化精神产品不能使用书名号,例如商品名、证件名、单位名、组织名、奖项名、活动名等等(摘自《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 10. 格式、版式差错,每处计0.1个差错;

中考化学计算题的解法技巧

中考化学计算题的解法技巧 1守恒法 守恒法解题的核心就是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六不变。除此之外,化学中的等量关系还表现为同一物质中的电荷守恒、化合物中化合价守恒、同一化合物等量关系。学生对于挖掘题目中隐含的等量关系的能力较弱,对于物质和元素质量关系不能很好地建立联系。 2极限平均值法 在处理复杂的模糊题型的选择题时,此方法可以直接求解出设定的参量(平均值或极值),然后用此参量与各选项做比较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学生的思维误区一般是不能准确确定设定的参量。 3差量法 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有些反应在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同时,会出现固、液、气体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有所改变的现象,同一状态的物质的质量遵循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固定的质量关系,因此,在根据方程式的计算引入差量,根据变化值可以求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差量法的难点在于学生找不到计算的差量,而且不知道同一状态的物质质量的差与物质的质量也成比例。 4假设数据法 根据题目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相对质量结合题意假设适合计算的数据进行计算。学生的思维误区一般是质量分数计算、物质的质量的计算、元素的质量计算,粒子个数的计算不能很好的进行迁移。 化学计算常考题介绍 中考[微博]化学试卷的最后一题计算是中考中的压轴计算题,它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方程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以及酸碱盐部分的知识,考查知识综合,难度较大。题目主要分为文字表达型计算、表格计算、图像计算、探究实验计算。以下详细地进行介绍: 文字表达型计算 主要考察学生归纳整理题目中隐含信息的能力,难点往往在于〝题目文字过多,流程过于复杂,读不懂题,找不到,不会列有效的等式求出未

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含答案)

高中化学计算题常用的一些巧解和方法 一、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所谓“差量”就是指一个过程中某物质始态量与终态量的差值。它可以是气体的体积差、物质的量差、质量差、浓度差、溶解度差等。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例1】把22.4g铁片投入到500gCu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取出铁片,洗涤、干燥后称其质量为22.8g,计算 (1)析出多少克铜? (2)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多大? Cu 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为FeSO4溶液,不能轻解析“充分反应”是指CuSO4中2 率地认为22.8g就是Cu!(若Fe完全反应,析出铜为25.6g),也不能认为22.8-22.4=0.4g 就是铜。分析下面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每溶解56gFe,就析出64g铜,使铁片质量增加 8g(64-56=8),反过来看:若铁片质量增加8g,就意味着溶解56gFe、生成64gCu,即“差量” 8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也可是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就可以根据题中所给的已知“差量”22.8-22.4=0.4g 求出其他有关物质的量。 设:生成Cu x g,FeSO4 y g Fe+CuSO4 =FeSO4+Cu 质量增加 56 152 64 64-56=8 y x 22.8-22.4=0.4 www.k@s@5@https://www.doczj.com/doc/1c16659297.html, 高考资源网 故析出铜3.2克 铁片质量增加0.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溶液的质量必减轻0.4g,为 500-0.4=499.6g。 【巩固练习】将N2和H2的混合气体充入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反应器内,达到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为26%,若温度保持不变,则反应器内平衡时的总压强与起始时总压强之比为 1∶______。 解析: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在温度、体积一定时,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所以只要把起始、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多少mol表示出来即可求解。 方法一设起始时N2气为a mol, H2为b mol,平衡时共消耗N2气为xmol N2+3H22NH3 起始(mol) a b ?0 变化(mol) x 3x 2x 平衡(mol) a-x b-3x 2x 起始气体:a+bmol 平衡气体:(a-x)+( b-3x)+2x=(a+b-2x)mol

会计差错更正相关依据

关于会计差错的会计处理、信息披露及税务规定 一、会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28号准则及对其的讲解重要的前期差错,是指足以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期差错。不重要的前期差错,是指不足以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期差错。一般来说,前期差错所影响的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越大、性质越严重,其重要性水平越高。对于前期根据当时的信息、假设等作了合理估计,在当期按照新的信息、假设等需要对前期估计金额作出变更的,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不应作为前期差错更正处理。 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 (一)不重要的前期差错的处理 对于不重要的前期差错,企业不需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但应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属于影响损益的,应直接计入本期与上期相同的净损益项目;属于不影响损益的,应调整本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 (二)重要的前期差错的处理 对于重要的前期差错,企业应当在其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调整前期比较数据。具体地说,企业应当在重要的前期差错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通过下述处理对其进行追溯更正:(1)追溯重述差错发生期间列报的前期比较金额; (2)如果前期差错发生在列报的最早前期之前,则追溯重述列报的最早前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 二、信息披露。前期差错更正的披露 (一)准则及讲解的要求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前期差错更正有关的下列信息:(1)前期差错的性质;(2)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更正金额;(3)无法进行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