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和特点
- 格式:ppt
- 大小:589.50 KB
- 文档页数:18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一、梭伦改革的特点及评价1.特点(1)从目的上看:其主要目的是消除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2)从措施上看:很多都带有“折中〞色彩。
(3)从立场上看:对贵族和平民采取了“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但自身却站在工商业奴隶主的立场上。
(4)从结果上看: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根底,又带有不可防止的历史局限性,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5)从原那么上看:表达了主权在民、轮番而治、法律至上的原那么。
2.评价(1)历史意义:①改变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开展方向,使雅典逐渐走上了以剥削异族奴隶为主的雅典型奴隶制的开展道路。
②确定了雅典经济的开展方向,推动了工商业的开展,使雅典走上了农工商并重的经济开展道路。
③调整了自由民内部的关系,恢复并稳定了独立的小农经济,进步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政治地位,奠定了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社会根底。
④增强了雅典城邦的实力,确保了对外战争的成功。
(2)历史局限性:①以财产资格确定公民不同的政治权利,使下层公民没有享受到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
②贵族仍然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氏族制度剩余仍得以存续。
③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
④中庸原那么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
二、梭伦改革和大化改新的异同一、选择题(每一小题5分,一一共40分)1.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中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
〞“这一全新的因素〞主要来源于()A.废除债务奴隶制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建立“四百人会议〞D.鼓励开展工商业解析:选B由“为当时的旧体制中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分析: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氏族贵族的血缘纽带和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同时也保障了公民的私有财产,故B项正确;其他选项与材料不符。
2.梭伦在担任执政官期间,曾立法规定“一个人假设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
这一规定旨在用法律来()A.赋予公民国家主人的地位B.引导公民实在关心国事C.培养公民见义勇为的品质D.冲破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解析:选B“一个人假设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意味着每个公民都应当参与政治活动,故此题选B项;其他选项与材料不符。
梭伦改⾰的主要措施
实施“解负令”,取消债务;废除世袭贵族的垄断,不再以出⾝⽽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等级。
;改⾰政治机构。
恢复和提⾼⼏乎已经丧失作⽤的公民⼤会的权⼒,同时在贵族会议以外设⽴四百⼈会议和公民陪审法庭,准许每个公民就⾃⾝利益攸关的问题向公民⼤会和民众法庭提出申诉;制定新法典,取代旧的严酷法典。
梭伦改⾰是雅典城邦乃⾄整个古希腊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改⾰之⼀,它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梭伦改⾰,⼀⽅⾯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另⼀⽅⾯完善了国家制度,促进了雅典社会⽣活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创⽴了适合民主制发展的社会管理机制,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提供了制度保证。
梭伦的价值观以及改⾰中创造的有利于公民⾏使职权的各种制度,对雅典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梭伦改⾰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乃⾄西⽅民主政治的基础。
高考历史梭伦重大改革改革也具有多样性,历史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改革,改革者要实现预期目的,只有根据不同的国情和当时的历史实际。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历史梭伦重大改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梭伦改革的背景:1、政治:1)雅典城邦国家雏形产生(公元前9~前8世纪)条件:临海多山,小国寡民(——主人翁意识强烈;生产力发展)表现:设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2)贵族制国家确立(公元前8~前6世纪)导致:贵族掌握大权;公民大会的权力有名无实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矛盾,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架空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
2、经济:①农业生产力提高(公元前8世纪以后铁制农具广泛使用)②手工业发展,商贸日益繁荣(雅典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贸易的繁荣,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和壮大以及由此导致的雅典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情况,雅典城邦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与贵族之间尖锐矛盾)③贵族专横压榨,掌握了大部分财富④“六一汉”与债务奴隶制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直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
(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3、阶级:①工商业奴隶主形成②前632年,平民武装暴动③公民内部斗争激烈(平原派:贵族,主张维护贵族政治,巩固自身既得利益。
山地派:下层平民,主张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海岸派:工商业者,主张打破贵族专权,分享权力;反对激进要求,主张温和改革。
导致:“海岸派”和“山地派”共同反对贵族专权,强烈要求改革)4、梭伦:①出身贵族,同情平民②收复萨拉米斯岛,获得威望(雅典的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萨拉米斯岛问题显示出统治者腐朽无能,激起了工商业奴隶主和广大平民的愤恨。
)③“疯诗人事件”表达了爱国热情,激起了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④公元前600年左右,梭伦被任命为指挥官,夺回了萨拉米斯岛,声望大增,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并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进行改革,他也立志各改革,振兴城邦(简单概括:1.部落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权激起平民的反抗,贵族与平民矛盾激化。
高中历史选修一的知识点缘分。
一切不明不白,不清不楚的事情都归类于缘分与爱情,人类知识的贫乏无以复加。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历史选修一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历史选修一的知识1第一单元梭伦改革课标内容要求:(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知识要点:一、梭伦改革的背景:1、政治:雅典城邦国家产生(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贵族制国家确立(公元前8~前6世纪)——贵族专权而平民无权2、经济发展农工商业以及贸易得到发展3、阶级变化: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民内部斗争激烈:“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4、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雅典贵族与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二、梭伦改革:1、内容:“颁布解负令”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恢复公民大会权力、建立“四百人会议”设立公民陪审法庭、鼓励发展农工商业2、特点:奠定民主政治基础、促进工商业发展三、梭伦改革的评价1、历史意义: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里斯梯尼改革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得以最终确立2、历史局限:贵族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享有充分的权利氏族制度残余及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未得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政局动荡不安高中历史选修一的知识2第二单元商鞅变法课标内容要求:(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知识要点: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2、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3、阶级基础: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阶级形成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4、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思想繁荣、各国竞相改革变法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二、商鞅变法内容: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2、政治改革: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加强集权、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制定连坐法3、文化风俗改革:“燔诗书、明法令”;改革社会风尚习俗、父子分居、一夫一妻三、评价:秦国强盛、意义深远1、作用:废除旧制度,创建新制度;促使秦国成为当时先进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2、表现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梭伦改革知识点总结一、梭伦改革的历史背景梭伦改革得名于20世纪初期的法国教育家埃米尔·梭伦,他是现代教育学的奠基人之一。
梭伦认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应该成为教育的中心,并且是一种自由的、个性化的过程。
梭伦改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兴起的,它试图打破传统教育的僵化模式,推动学校教育向个性化、全面发展的方向转变。
二、梭伦改革的核心理念1. 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是梭伦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
梭伦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才能和特点,因此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来安排课程和教学活动。
个性化教育追求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
2. 自由教育梭伦主张取消传统的强制教育模式,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度。
他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愉快的体验,而不是一种苦差使,因此学校应该创造出一个充满自由、快乐和探究的环境,让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发展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3. 实践教育梭伦改革强调实践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学生通过参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工作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因此,梭伦改革倡导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梭伦改革的具体实践1. 课程改革梭伦改革推动了课程内容的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课程设置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应用。
此外,梭伦改革倡导了跨学科教学的实践,鼓励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融入不同学科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更全面的知识体系。
2. 教学方法改革梭伦改革提倡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探究式学习、项目学习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
此外,梭伦改革还倡导了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设计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
3. 学校管理改革梭伦改革对学校管理体制也提出了挑战,它呼吁学校要更加注重个性化、民主化的管理方式,关注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和需求,打破传统的行政化管理模式。
4. 评估改革梭伦改革强调评价应该是关于学生发展、进步和个性发展的,而不是以分数和排名为中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梭伦改革1、梭伦改革前雅典的政治体制1)、王政时期;公元前8世纪初,提修斯改革2)、贵族共和国;公元前7世纪初。
政治特点: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拥有最高的司法裁判权,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执政官是最高行政长官,由贵族选举产生,任期一年。
2、梭伦改革的背景1)雅典平民、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尖锐;(根本原因)2)基伦暴动和《德拉古法典》未能缓和雅典复杂的社会矛盾;3)公元前600年左右的萨拉米危机是引发梭伦改革人直接原因和导火线;4)594BC,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权力,进行改革。
(可能性)3、梭伦改革的目的:消除社会矛盾,维护奴隶主统治。
4、梭伦改革的内容和作用:1)、经济上①、颁布解负令,取消债务奴隶制,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②、鼓励发展工商业,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和工商业奴隶主的壮大。
2)、政治上:①、按财产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权利越多,应尽的义务越多)②、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设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实际上掌握最高统治权;③、组建民众法庭,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政治改革意义: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工商业奴隶主有权参与政治,平民也得到一些民主权利。
5、梭伦改革的评价:1)积极:①政治:打击了氏族贵族的势力,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
②经济作用: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2)局限性:下层公民没有充分的参政议政权利;改革不彻底,保留了氏族制度残余;本质上是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民主。
(局限的原因:梭伦改革的目的是消除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因此扮演了调停者的角色,改革措施带有折中色彩(中庸),使改革带有历史局限性)6、梭伦改革的特点:革命性和中庸性(不偏不倚、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的原则)7、梭伦改革的性质:奴隶主阶级改革。
二、商鞅变法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2)、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3)、阶级基础: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阶级形成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4)、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思想繁荣、各国竞相改革变法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2、变法目的:富国强兵;指导理论:法家思想;变法性质:地主阶级改革3、商鞅变法内容:(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2)、政治改革: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加强集权、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制定连坐法(3)、司法改革:根据李悝《法经》制定秦律(4)、文化风俗改革:“燔诗书、明法令”(文化专制);改革社会风尚习俗、父子分居、一夫一妻4、评价:(1)、作用:废除旧制度,创建新制度;促使秦国成为当时先进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2)、表现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梭伦改革措施和内容
梭伦改革措施是英国政府在1846年采取的措施,旨在改革粮食税系统、户口制度以及教会在社会中的地位。
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1.取消粮食税:梭伦改革取消了1815年之前的粮食税,好让农民可以在他们自己的土地上种植食物,而不必通过税收购买粮食。
2.实施户口系统:这项改革实施了一套新的户口系统,让人们不再受地方政府和私人的控制,而是由国家来管理。
3.改变教会在社会中的地位:这项改革使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控制教会的机构,限制了教会的执政权,使之更多地关注圣经布道工作。
梭伦改革可以说是18世纪英国社会改革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的通过改变了英国整个政治经济的结构,促进了进一步的改革,如1832年的改革,取消了13世纪创造的宗教机构,重建了英国司法制度,并实施了其他一系列的政治改革。
- 1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汇总一、梭伦改革1、时间:公元前594年2、背景:(1)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矛盾尖锐,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2)随着工商业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反对贵族专权,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
(3)梭伦当选为首席行政官,立志改革,振兴城邦。
3、性质:奴隶主阶级为巩固统治而进行的改革4、内容:(1)颁布“解负令”,下令取消一切债务,禁止以土地和人身作抵押。
(2)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按财产的数量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力越多,应尽的义务也越多。
(3)改革国家机构。
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执掌最高统治权;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
(4)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大大推动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5、特点:改革存在“中庸”的色彩,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斗争双方的和解,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
6、意义:(1)大大促进了雅典的繁荣与发展。
(2)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3)开启了西方权力划分的先河。
(4)改革中的“中庸“精神为雅典民主政治和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价值基础。
7、局限性:(1)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力。
(3)允许贵族报留祖传地产,氏族制度的残余仍得以存续。
二、商鞅变法1、时间:公元前356年开始2、背景:(1)战国时期,秦国政治、经济、文化落后于中原各国。
(2)秦孝公为富国强兵,任用商鞅实行变法。
3、性质: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4、指导思想:法家思想5、内容:(1)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2)政治上:普遍推行县制;制定秦律;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3)思想上:“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控制。
(4)军事上: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5)风俗上: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