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食品的功效成分和检测
- 格式:ppt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110
功能性食品的营养价值与作用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不断提高,功能性食品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日常选择。
作为一种特殊的食品,功能性食品的营养价值和作用也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会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功能性食品的营养价值和作用,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功能性食品介绍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功能性食品的概念。
所谓功能性食品,是指含有一定的营养物质,具备调节人体生理功能、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等功能,并可在正常饮食条件下使身体健康的食品。
常见的功能性食品有益生菌、鱼油、大豆异黄酮等。
功能性食品的营养价值在我们了解功能性食品的作用之前,我们先要了解功能性食品的营养价值。
与传统的食品相比,功能性食品的营养成分更为丰富,既包含了传统食品的营养成分,同时还具备着一些特殊的成分,如益生菌、鱼油等。
以益生菌为例,益生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B、C等,同时还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氨基酸等。
这些成分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强免疫力,改善肠道菌群组成等。
而大豆异黄酮则含有大豆异黄酮、蛋白质、膳食纤维等多种成分,可预防骨质疏松、乳腺癌等疾病。
可以看出,功能性食品的营养成分相对于传统食品更为全面,具备更为丰富的营养价值。
功能性食品的作用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功能性食品的作用。
常见的功能性食品有益生菌、大豆异黄酮、鱼油等。
1. 益生菌的作用益生菌作为一种功能性食品,常被用于改善肠道微生态。
益生菌通过增加有益菌的数量,降低有害菌的数量,从而缓解便秘、调节免疫功能等。
2. 大豆异黄酮的作用大豆异黄酮作为大豆的主要活性成分,可调节女性激素水平,预防骨质疏松、乳腺癌等疾病。
同时,大豆异黄酮还有助于降低胆固醇,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3. 鱼油的作用鱼油作为另一种常见的功能性食品,主要含有富含ω-3脂肪酸的EPA和DHA。
这些脂肪酸有助于调节血脂、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
总的来说,功能性食品的作用主要是在预防疾病、增强身体健康等方面。
功能性食品的选择最后,我们还需要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功能性食品。
一、名词解释1、功能性食品(Functional Food):强调其成分对人体能充分显示机体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律、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功能的工业化食品。
2、生物活性肽(简称活性肽):指的是一类分子量小于6000D,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多肽。
3、Fischer值:是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基酸的摩尔比值。
4、牛磺酸:又称2——氨基乙磺酸,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5、膳食纤维定义:凡是不能被人体内源酶消化吸收的可食用植物细胞、多糖、木质素以及相关物质的总和。
6、低聚糖(Oligosaccharide)或寡糖:由2——10个分子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
7、何为ADI;是指人类终身每日摄入该物质后而对机体不产生任何已知不良效应的计量,以人体每公斤重的该物质摄入量表示。
8、自由基又叫游离基:它是由单质或化合物的均裂而产生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基团。
9、DRIs: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平均需要量、推荐摄入量、适宜摄入量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10、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的肿块。
11、免疫:是指机体接触“抗原性异物”或“异己成分”的一种特异性生理反应,它是机体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识别自身、排斥异己”的一种重要生理功能。
12、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理过程。
13、学习:在经验的作用下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
14、记忆: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
16、保健食品: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为目的。
17、肥胖症:是指机体由于生理生化机能的改变而引起体内脂肪沉积量过多,造成体重增加,导致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化得病症。
二、填空1、功能食品属于食品,食品的基本同性决定了食品必须有营养。
同时功能食品也应使人们在食用时具有感官享受,而功能食品更重要的是其具有调节人体生理活性的功能(第三功能)。
保健食品得功效成分与标志性成分分类及功能(一)功能性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就是人类膳食得基本营养成分,占人类膳食能量来源得40%~80%。
随着营养学研究得深入,人们发现某些碳水化合物还具有一定得生理功效,这些具有特殊生理活性得碳水化合物统称为功能性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糖醇类、低聚糖类、多糖类与膳食纤维。
1、糖醇类主要生理功能①在人体得代谢过程中与胰岛素无关,不会引起血糖值与血中胰岛素水平得波动,可用作糖尿病与肥胖患者得特定食品。
②无龋齿性。
可抑制引起龋齿得突变链球菌得生长繁殖,从而预防龋齿。
并可阻止新龋齿得形成及原有龋齿得继续发展。
常用在咀嚼片中。
③部分多元糖醇如木糖醇、乳糖醇、异麦芽糖醇等,有类似于膳食纤维得功能,可预防便秘、改善肠道菌群、预防结肠癌等作用。
2、低聚糖类生理功能①低热量,难消化由于大多数功能性低聚糖得糖苷键不能被人体内得消化酶水解,摄食后难以消化吸收,因而能量值很低或为零。
基本上不增加血糖、血脂,能有效防治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
②有水溶性膳食纤维作用功能性低聚糖也就是一类低分子量得膳食纤维,与一般膳食纤维相比有如下优点:甜味圆润柔与,有较好得组织结构与口感特性;易溶于水,使用方便,且不影响食品原有得性质;在推荐范围内不会引起腹泻;日常需求量较少,约3g左右等。
③防龋齿主要就是由突变链球菌引起得,大量研究表明突变链球菌产生得葡萄糖转移酶,不能将低聚糖分解成粘着性得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另外突变链球菌从功能性低聚糖生成得乳酸也明显比从非功能性低聚糖蔗糖、乳糖生成得乳酸少,故功能性低聚糖就是一种低龋齿性糖类。
④促进矿物质得吸收研究表明,低聚果糖、低聚木糖具有截留矿物质元素如Ca、Mg、Fe 与Zn得能力。
低聚果糖不能被消化酶分解,在到达大肠后,随着低聚果糖被双歧杆菌发酵分解,释放出矿物质离子。
另外,低聚果糖经双歧杆菌等发酵,产生得短链脂肪酸降低了肠道pH,在酸性环境中,许多矿物质溶解速度增加,更有利于吸收。
功能性食品的基本原理及成分功效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功能性食品作为一种新兴的食品概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由郑建仙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功能性食品学(第三版)》一书是探讨功能性食品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
全书共15章,详细阐述了功能性食品的基础知识,内容涉及不同功能成分的化学与营养学知识,药物与食物的两用物质及其活性,开发功能食品的理论与实践等。
此外,该书还对功能性食品的毒理和功能性的评价与生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 功能性食品的基本原理功能性食品是一种工业化食品,其特点在于强调其成分对人体的作用,包括充分显示机体的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律,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功能。
目前已证实的功效成分包括功能性碳水化合物、肽和蛋白质、功能性脂、维生素和同类物质、矿物元素、植物活性成分、微生态制剂七大类。
功能性食品因其可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生理功能、预防和缓解疾病等作用,目前已成为人们日常餐饮及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功能性食品主要成分功效该书对多种功能性食品元素功效进行了详细介绍。
①功能性碳水化合物的功能:有些碳水化合物对人体免疫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能增强免疫力,降低血脂,调节肠道菌群等生物作用。
②氨基酸、肽和蛋白质的功效:某些肽和蛋白质显示出清除自由基、降低血脂、增强身体免疫力等生物效应。
③功能性脂类的功效:对降血脂、益智、养颜有明显作用。
④维生素和维生素类似物的功效:维生素是身体健康以及生长、繁衍、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有机物质,其在食物中含量较少,但不可缺少,因为它并非自身能在体内合成,也无法充分储存。
因此,必须通过服用相关的功能性食品来有效补充维生素和维生素类似物。
⑤矿物元素的功效:在生物体内,人体必需的钙、磷、镁、钾、钠、氯、硫等常量元素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元素是构成组织和细胞膜的基本成分,对调节细胞膜的通透性、保持水分、保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对神经肌肉兴奋性的保持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⑥植物活性成分的功效:各种植物、水果和蔬菜中都含有大量的天然活性化合物,这些天然活性化合物具有许多促进健康的优良特性,如谷维素可有效降低血脂,而原花青素对机体抗衰老能力有明显增强,对心血管功能有改善作用,对高血压有预防作用,对人体突变反应能力也有加强作用,甚至对动脉硬化、胃溃疡、肠癌、白内障、糖尿病、心脏病、关节炎等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功能性食品的研发及其健康功能评价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功能性食品逐渐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功能性食品指添加了特定成分或者经过缜密配方研制的食品,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保持身体健康、减轻身体负担等方面,为人们提供更为全面和多元化的营养保障。
本文将对功能性食品的研发及其健康功能评价进行探讨。
一、功能性食品的研发一般而言,功能性食品的研发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研究目标:制定清晰的研究目标和开发方向,明确开发的目标群体和具体功能。
2.选取原料:选取适合研发目标的原料,包括食品添加剂、营养素、植物萃取物等。
此步骤的选取要保证原料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3.试验研究确定剂型:根据所选原料结合所制定的功能,通过各种配比达到最佳的剂型。
4.试验研究确定工艺:根据所选的剂型目标,采用适当的工艺生产生产,否则功能不明显。
5.试验研究确认效果:通过各种试验和检测,验证所开发功能性食品的效果、稳定性。
6.批量生产与推广:通过批量生产生产成品,再通过广泛的推广方式使所开发的功能性食品被更多人了解和使用。
二、功能性食品健康功能评价由于功能性食品的功能是特定的,因此每种功能性食品的评价需要遵循一系列严格的方法和标准,以保证其真正的健康作用。
1.功能性食品健康评估标准:(1)针对功能性食品的目的和功能,对其关键的指标和形式进行评估,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等。
(2)评估时应采用一种或多种适用的科学实验方法来验证其健康效果,如临床试验、动物研究或体外实验方法等,这些评估方法应该基于科学标准并得到广泛认可。
2.功能性食品健康效果评估方法:(1)基于评估标准,对功能性食品的目的和功能进行分析和实验。
(2)将所得结果与已有的研究文献进行比较,验证结论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通过多种实验方法验证功能性食品的健康效果,并获取有效的数据。
(4)总结数据分析结果,得到最终的评估结论。
三、功能性食品开发应关注的问题1.功能性成分的适当性:在进行功能性食品的研发时,需要寻求科学帮助,明确添加进食品中的材料是否在功能性方面是有效的,并且它们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是否稳定。
功能性食品营养成分与健康保健功能性食品是一种旨在提高身体健康的食品,它们通过添加特定营养成分或活性物质,具有预防、改善或治疗某些疾病或症状的作用。
功能性食品不仅仅是普通食品的延伸,它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更多的营养成分和更好的健康保健。
功能性食品的营养成分在食品中的含量是非常关键的,它们能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
功能性食品所添加的营养成分包括维生素、矿物质、益生菌、纤维素、多酚类、蛋白质、脂肪酸等,这些成分在体内起到各种不同的作用。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素,它能够维护身体健康,调节身体代谢。
维生素C是一种常见的维生素,它可以保护细胞不受自由基的损伤,同时还能增强免疫力。
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防止骨质疏松,同时能够增强免疫力,促进心脑血管健康。
维生素E则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以保护细胞和组织不受氧化损伤,对于保持皮肤的健康也很有帮助。
矿物质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可以维护生命活动的进行,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
钙元素可以保持骨骼的健康,防止骨质疏松;铁元素能够促进血红蛋白合成,预防贫血;锌元素则可以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
益生菌是一种有益的微生物,能够抑制致病菌的繁殖和传播,维护肠道的菌群平衡。
人们食用含有益生菌的功能性食品可以预防和改善腹泻、便秘等肠道疾病,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健康素质。
纤维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素,它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排便次数,预防便秘和结肠癌。
同时,纤维素还能够降低胆固醇水平,维护心脑血管健康。
多酚类是一类天然的保健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保护细胞不受自由基的损伤。
多酚类包括黄酮类、花青素类、类黄酮类等,它们能够降低心脏病、癌症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
蛋白质是身体组织和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满足身体对于营养素、代谢物的需求,也可以提供能量,增强身体免疫力。
同时,蛋白质还可以促进肌肉的生长发育,调节脂质代谢等。
脂肪酸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能够为身体提供能量、参与生命过程的调节。
食品的功能性成分,也称为功能因子、功效成分、生理活性成分,是指能够通过激活酶的活性或其他途径调节人体机能的物质。
是保健食品或功能食品中真正起生理调节作用的成分,富含这些成分的物质则称为食品功能性成分基料。
功能性成分的分类1、功能性多糖;2、功能性甜味剂;3、功能性油脂;4、氨基酸、肽与蛋白质;5、维生素和维生素类似物;6、矿物质和微量元素;7、微生态调节剂;8、自由基清除剂。
功能性成分的作用1.功能性多糖多糖是指由10个以上单糖聚合形成的一类高分子物质,属于碳水化合物。
通常将功能性多糖分为膳食纤维和活性多糖两类,活性多糖又可分为动物性多糖(壳聚糖)、植物性多糖(茶多糖、人参多糖、黄芪多糖、枸杞多糖等)、微生物多糖(真菌多糖和细胞多糖等)。
膳食纤维可促进人体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和肠癌;可降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和冠心病;可延缓和抑制对糖类的消化吸收,可调节血糖水平;可提高免疫力、增加饱腹感、清除重金属离子等,可预防乳腺癌、肥胖症、胆结石等。
活性多糖有提高免疫力,改善糖代谢,调节血脂水平,抗肿瘤、抗突变、抗菌素病毒等作用。
2.功能性甜味剂功能性单糖主要是果糖和L-单糖;功能性低聚糖主要有:水苏糖、棉籽糖、乳酮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低聚异麦芽糖等;功能性糖醇主要有:山梨糖醇/甘露醇、麦芽糖醇、木糖醇等。
强力甜味剂也属于功能性甜味剂,其甜度通常是蔗糖的几十到上万倍。
常见的有:甜味素、甜叶菊糖苷、甜蜜素、安赛密、糖精钠和阿力甜等。
果糖的代谢不受体内胰岛素控制,可供糖尿病人食用;不易龋齿。
功能性低聚糖不能被人消化吸收,低热量;可被肠道中的益生菌利用;属水溶性膳食纤维,可防便秘;防龋齿;促矿物质吸收。
功能性糖醇在人体内代谢与胰岛素无关,无龋齿作用,有类似膳食纤维作用。
3.功能性脂质功能性油脂是一类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油脂,包括多不饱和脂肪酸及磷脂等。
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有:亚油酸、γ-亚麻酸、二十碳五烯(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磷脂有卵磷脂、脑磷脂、肌醇磷脂、丝氨酸磷脂等。
保健食品各功能需要做的动物及人体试验功效成分或标志性成分检测、卫生学试验、稳定性试验、复核检验(一)只要求动物实验的项目有:1. 增强免疫力功能检验方法主要指标: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功能NK细胞活性测定判定:四项指标中任两项结果阳性。
注意事项:不认可增强单项免疫力功能。
2. 改善睡眠功能检验方法主要指标:戊巴比妥纳睡眠时间实验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实验戊巴比妥钠(或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实验判定:3项实验中任2项阳性,且直接睡眠作用。
注意事项:对动物进行直接睡眠实验时,也要同样注意进行30天灌胃。
3. 缓解体力疲劳检验方法主要指标:血乳酸血清尿素肝糖原/肌糖原动物负重游泳实验判定:负重游泳实验结果阳性,血乳酸曲线下面积、血清尿素、肝糖/肌糖原3项生化指标中任2项指标阳性。
注意事项:(1)对同批受试样品进行违禁药物的检测。
(2)在负重游泳实验时,酒类样品测试当天可以不灌胃。
4. 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检验方法主要指标:常压耐缺氧实验亚硝酸钠中毒存活实验急性脑缺血性缺氧实验判定:三项试验中任二项实验结果阳性。
注意事项:每批实验动物的体重尽量保持一致。
5. 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检验方法主要指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细胞DNA含量或骨髓有核细胞数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血/组织中SOD活性实验血清溶血素含量实验判定:以上5项实验中任3选项进行实验,3项实验中任何2项实验结果阳性。
注意事项:选用小鼠,受试样品于照射前给予14~30天,照射后仍然给予受试物,必要时可延至45天。
6. 增加骨密度功能检验方法根据受试样品作用的原理不同,分为方案一(补钙为主的受试物)和方案二(不含钙或不以补钙为主的受试物)两种。
主要指标:体重骨钙含量骨密度判定:(方案一)骨钙含量/骨密度显著高于低钙对照组且不低于相应剂量的碳酸钙对照组,钙的吸收率不低于碳酸钙对照组。
(方案二)①不含钙的产品:骨钙含量/骨密度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增加,其它指标(体重除外)不显著低于卵巢切除+溶剂组。
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与标志性成分分类及功能(一)功能性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就是人类膳食的基本营养成分,占人类膳食能量来源的40%~80%。
随着营养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某些碳水化合物还具有一定的生理功效,这些具有特殊生理活性的碳水化合物统称为功能性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糖醇类、低聚糖类、多糖类与膳食纤维。
1、糖醇类主要生理功能①在人体的代谢过程中与胰岛素无关,不会引起血糖值与血中胰岛素水平的波动,可用作糖尿病与肥胖患者的特定食品。
②无龋齿性。
可抑制引起龋齿的突变链球菌的生长繁殖,从而预防龋齿。
并可阻止新龋齿的形成及原有龋齿的继续发展。
常用在咀嚼片中。
③部分多元糖醇如木糖醇、乳糖醇、异麦芽糖醇等,有类似于膳食纤维的功能,可预防便秘、改善肠道菌群、预防结肠癌等作用。
2、低聚糖类生理功能①低热量,难消化由于大多数功能性低聚糖的糖苷键不能被人体内的消化酶水解,摄食后难以消化吸收,因而能量值很低或为零。
基本上不增加血糖、血脂,能有效防治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
②有水溶性膳食纤维作用功能性低聚糖也就是一类低分子量的膳食纤维,与一般膳食纤维相比有如下优点:甜味圆润柔与,有较好的组织结构与口感特性;易溶于水,使用方便,且不影响食品原有的性质;在推荐范围内不会引起腹泻;日常需求量较少,约3g左右等。
③防龋齿主要就是由突变链球菌引起的,大量研究表明突变链球菌产生的葡萄糖转移酶,不能将低聚糖分解成粘着性的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另外突变链球菌从功能性低聚糖生成的乳酸也明显比从非功能性低聚糖蔗糖、乳糖生成的乳酸少,故功能性低聚糖就是一种低龋齿性糖类。
④促进矿物质的吸收研究表明,低聚果糖、低聚木糖具有截留矿物质元素如Ca、Mg、Fe 与Zn的能力。
低聚果糖不能被消化酶分解,在到达大肠后,随着低聚果糖被双歧杆菌发酵分解,释放出矿物质离子。
另外,低聚果糖经双歧杆菌等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降低了肠道pH,在酸性环境中,许多矿物质溶解速度增加,更有利于吸收。
食品中的功能性成分提取与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升,食品中的功能性成分提取与应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功能性成分是指具有一定生理活性,在适当摄入条件下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
这些成分可以是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剂、纤维素等,它们通过提供营养、调节机体功能等方式发挥作用。
一、功能性成分提取方法提取功能性成分是食品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常见的功能性成分提取方法包括水煮提取法、酶解法、溶剂提取法、超声提取法等。
以水煮提取为例,它适用于提取茶叶、植物蛋白等水溶性成分。
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对环境无污染。
而酶解法则适用于提取蛋白质、多糖等目标物。
在提取过程中,酶能够解除目标物与细胞壁的结合,从而提高提取效率。
二、功能性成分在食品中的应用功能性成分的应用主要包括添加剂、保健品、药品等。
在食品加工中,添加功能性成分可以改善食品的口感、延长保质期、提高抗氧化能力等。
举个例子,以抗氧化剂为功能性成分的果汁,可以有效保护其中的维生素C,增加饮料的营养价值。
此外,将功能性成分添加到糕点、饼干等食品中,不仅能够增加其营养成分,同时还能够赋予其独特的功能。
在保健品领域,功能性成分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大豆异黄酮是一种常用的功能性成分,它具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种保健作用。
此外,益生菌、膳食纤维等功能性成分在肠道保健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这些成分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力等方式,对人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除了在食品和保健品中的应用,功能性成分还可以用于药品的研发。
例如,葡萄籽提取物中的原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膳食纤维在结肠癌预防中也有一定的作用,通过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致癌物质接触等途径,减少了结肠癌的患病风险。
三、功能性成分的前景与挑战功能性成分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功能性成分的提取工艺和条件还需要不断优化。
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检验要求与常用方法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检验要求与常用方法魏锋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药室(北京 100050)提纲一、保健食品及其标准概况二、保健食品的检验要求三、保健食品理化检验及常用的分析方法介绍四、保健食品功效成分和分析检测五、保健食品分析方法建立和分析方法学验证六、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检测其它有关问题一、保健食品及其标准概况1、保健食品的特点2、保健食品的标准现状3、健食品的标准内容4、保健食品和药品标准的区别5、保健食品及其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保健食品的特点《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明确指出保健食品是指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
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保健食品首先必须是食品,它必须无毒无害。
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安全性,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二是功能性,对特定人群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与药品有严格的区分,不能治疗疾病,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药品的区别药品食品、药品食品形态允许不允许不允许副作用特定人群特定人群各类人群适宜人群不可以可以可以长期服用有限量有限量不限量食用量药品属性有传统食品和药品属性传统食品属性治疗疾病,有治疗作用营养、感官、保健、无治疗作用营养、感官、无保健作用作用药品保健食品普通食品项目2、保健食品的标准现状标准化是保健食品行业的迫切需要,要鼓励保健产业创新、提升保健产品质量就要从源头抓起,从规范保健品原料做起,而大部分保健产品原料,特别是天然产物标准匮乏目前保健食品原料的标准体系不健全,许多大类的原料品种既无国家标准,也无行业标准,仅有企业标准,使行业规范和监管存在局限。
原材料品质缺乏参照,到底有多少功能成分,活性是否稳定一致,缺少判定的标准依据。
保健食品的标准现状多元管辖。
目前,保健食品的注册与评价管理类似药品,归口在食药监局,生产与卫生监督管理、市场监督等靠近普通食品,归口在卫生部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1,功能性食品的基本特征和要求:1、必须是食品,具有食品的法定特征。
2、必须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
3、必须有明确的适用人群对象。
4、配方组成和用量必有科学依据。
2,功效成分:一)、定义:功能性食品中真正起生理作用的成分。
二)、类别:1、功能性碳水化合物,活性多糖,功能性低聚糖;2、功能性脂类,ω3系列和ω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3、氨基酸、肽与蛋白质;4、维生素类似物及维生素;5、矿物元素(无机盐);6、植物活性成分;7、益生菌。
3,功能性食品与药品的区别:1、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品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2、在正常人的食用范围内不能有任何毒副作用3、功能性食品不需要医生的处方,对适用人群对象可任意摄取。
第一章第一节免疫球蛋白Ig一)、分类与命名1、同种型1)类和亚类;根据重链恒定区肽链抗原特异性的不同分类,5类Ig IgG, IgA,IgM,IgD,IgE(1)IgG ,IgG1 ,IgG2 ,IgG3 ,IgG44个亚类(2)IgA两个亚类IgA1 ,IgA2(3)IgM 也是两个亚类IgM1 ,IgM2.(4)IgD,IgE目前尚未发现其亚类;2)型和亚型:根据轻链恒定区肽链抗原特异性不同分为2型κ型和λ型每个Ig分子两条轻链相同的不可能同时出现κ链和λ链(2)根据λ型轻链恒定区肽氨基酸组成的微小差异可分为四型二、Ig的分布:人乳以IgA为主,牛乳以IgG为主四、牛乳中的Ig1、牛乳中的Ig有五类其中IgD尚未发现其功能特征2、牛乳中IgG浓度最高,①、牛初乳中IgG占55%以上, ②、IgG是机体重要的抗菌、抗病毒、抗毒素的抗体,Ig在乳牛体内半衰期21天,在牛犊持续摄入后可维持4-6月的抗病能力。
③、IgG是唯一可通过胎盘的抗体。
④牛乳IgG至少包含两个亚类IgG1和IgG2,与补体结合能力IgG1大于IgG2⑤牛初乳中IgG可部分代替IgA的生物功能。
五,Ig的生物学功能1.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