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生平
- 格式:ppt
- 大小:437.00 KB
- 文档页数:6
关于赫尔巴特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地理科学(师范)邵霄12010246080摘要:赫尔巴特(Johann Friederich Herbart,1776—1841)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一般意义上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他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要把教育简称一门独立的学科;他以建立教育学自身清晰的概念体系为目的,从哲学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从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三个方面实践了对教育学的体系化和科学化。
关键词:教育学;思想;赫尔巴特一、生平介绍赫尔巴特(J.F.Herbart 1776——1841年)生于德国奥登堡。
他的幼年教育受益于母亲和家庭教师,以后入拉丁学校,于1794年进耶拿大学。
在学校内他研究康德、费希特等人的哲学著作;当时刚发表的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Parmenides,约公元前6世纪)关于一切存在都是统一的和不变的学说,给他很大的影响。
1797年初,他在修完大学课程之前,即去瑞士担任一贵族的家庭教师;他对教育的兴趣就是由这个职务引起的。
他在1799年曾访问过柏格多夫,与裴斯泰洛齐相识,这一认识给他的印象很深,但是他并未完全接受裴氏观点中的民主主义倾向。
1799年以后,他停居在友人家专攻哲学;1802年在哥丁根大学取得博士学位,随后即在该校任教。
1809年他应哥尼斯堡大学的聘请,继康德之后,讲授哲学与教育学,并创立教育研究所,目的在于训练教师,应用他的教育原理。
1833年,他重回哥丁根大学任教,于1841年逝世。
二、主要著作他的主要著作是在两个大学任教期间发表的。
教育方面的著作有:(1)《沦世界的美的启示为教育的主要工作》(1804年);这是用严格的演绎方式,从教育的目的开始,讨论到他的假设,由假设达到完成目的的手段,侧重于伦理学方面的发挥。
(2)《普通教育学》(1806年)分管理、教学、训练三部分,表现他的主要教育思想,侧重于心理学方面的阐述。
(3)《教育学讲义纲要》(1835),这是《普通教育学》的补充,对手前书中的心理学基本思想,有进一步的发挥。
M 赫尔巴特一、生平及教育实践活动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1776-1841)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近代教育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与之比肩,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至之后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巨大、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1776年,赫尔巴特出生在奥尔登堡的一个司法官家庭。
在耶拿师从费希特学习哲学。
1797年,赫尔巴特大学毕业后,应聘前往瑞士任家庭教师,负责教育一贵族的三个孩子。
在两年左右的教育实践中,赫尔巴特获得了大量的教育经验,这成为他日后进行教育理论探索的重要资源。
期间他曾到瑞士裴斯泰洛奇的学校学习。
1805年在哥廷根开始讲授哲学,1809年去哥尼斯堡接任该校康德哲学教席,在那里他创办了实验学校。
1812年他回到哥廷根担任哲学教授直到去世。
二、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只有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才能成为一门科学。
在他看来,实践哲学即伦理学和心理学应是教育学的基础,他说:“教育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与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指明目的,后者指明途径、手段以及对教育成就的障碍。
”1.伦理学在赫尔巴特看来,伦理学能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教育问题做出解释和论证,与教育原理密不可分。
他重视人类的道德规范、强调培养道德观念,认为人们之所以趋善避恶,主要是由于确立了道德观念。
赫尔巴特把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定为五种道德观念,以此作为他的伦理学的基本原理。
这五种道德观念为: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与报偿。
2.心理学赫尔巴特认为,心理学是教育学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建立科学教育学的首要科学。
在他看来,教育学领域中的大部分缺陷是由于缺乏心理学这一理论基础造成的。
赫尔巴特的简介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是西方人公认的“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是世界公认的“教育科学之父”,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赫尔巴特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赫尔巴特的简介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1776-1841)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从小受到了严格的家庭教育,同时也广泛接受了各种新的思想。
1806年著《普通教育》,并在哥尼斯堡大学创办第一所教育研究所。
赫尔巴特是近代教育科学的创始人,他在教学的心理学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他作为“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他的理论对后世影响极大。
但他过于强调教师及书本的作用,教学方法也有形式化倾向。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他的教育理论已经完全不合时宜了。
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科学第一步工作是先发现教育的最高目的,而后寻求达成这种教育目的的工具。
他以所研究出的心理学、伦理学以及形而上学,来指导其教育理论,并以伦理学为其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他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个人品格和社会道德。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唯一的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而这种道德是由五种永恒不变的观念,即内在自由的观念、完善的观念、善意的观念、法权的观念和正义的观念组成的。
赫尔巴特还把儿童未来的目的分为两部分,即希望达到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
所谓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一个人有时可以根据自由选择而给自己提出的目的,或者说与职业选择有关的目的。
为达到这一目的,教育就必须发展人的多样的、各方面的感受性,培养人的多方面的兴趣。
所谓必要的目的就是道德的目的,这是一个人在任何活动中都必须达到的目的。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以各种观念来丰富儿童的心灵,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完美的道德品格的人。
他不赞成裴斯塔洛齐对教育目的的见解,裴氏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儿童各种能力,和官能(Faculty)调和的发展,但他则认为官能是不能分开多种的,心灵本身作用是统一的,用不着求其调和的发展。
6512/2017社会需要各类职业、各种人才,所以,我们的教育目的不是把学生全部培养成商业奇才、业内骨干,当然那也不可能。
因此,我认为只要通过我们的教育,能让每个层次的孩子走进社会前,都能找到自己正当的安身立命的方式,就属于成功。
每种职业都有冷暖自知的风险、艰辛和幸福。
作为老师,作为成年人没理由厚此薄彼、挑三拣四地告诉他们,成绩好如何,成绩不好又如何。
不管怎么说,只要他们生活得身心健康、善良而努力,不都一样?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中间最美好的童年生活要让他们因“学习”而不快乐?因“学习”而失掉尊严而不得不选择沉默?如果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花的种子或幼芽,有的是木本的牡丹、芍药;有的是肉质的仙人掌、狗尾巴草;有的是草本的鸭跖草、鸢尾花;有的是乡野随遇而安的蒲公英、野茄子……有的可以植于园林,有的可以当作桌前小景,有的可以点缀家居庭院,有的就是烂漫散落田间。
但是在春天的季节里只要阳光照耀了,雨露滋润了,就会一样地开花,一样地烂漫,各司其美。
所以,作为老师,我们是不是应该忽略他们的质体,不管是什么木本多肉还是草本野花,只要在属于他们的季节,播撒一样的阳光雨露,让他们一样快乐硬朗的萌发,灿烂出自己的葱茏!春光岂可负萌芽,哪怕是株狗尾草。
这,才算是我们教育者的大善。
赫尔巴特(1776-1841),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
一、赫尔巴特的生平1776年5月4日,赫尔巴特生于德国奥尔登堡的一个司法官家庭。
幼年的时候得益于母亲和家庭教师的共同教育。
1794年,赫尔巴特进入耶拿大学,期间他研究康德、费希特、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等人的著作和学说,这对他以后的思想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他的统觉理论就是在莱布尼茨的微觉统觉说、康德的统觉原则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上)●赤峰市敖汉旗教师进修学校 王 丛教育家/文化 生活6612/20171797年初,他还没有修完大学课程,就应聘去瑞士做了贵族冯·斯泰格尔的家庭教师,教育他的三个孩子,到1799年。
赫尔巴特(He’erbate)德国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赫尔巴特(JohannFriedrichHerbart1776~1841)德国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1776年5月4日生于德国的奥尔登堡。
1794年18岁时入耶拿大学,毕业后曾在瑞主任家庭教师,同J.H.裴斯塔洛齐相识,因而对教育发生了兴趣。
1802~1816年又到格丁根大学学了7年,取得博士学位。
后任该校讲师。
1816年到柯尼斯堡大学继任I?康德的哲学讲座,历24年之久。
1833年他回到格丁很大学任哲学教授,直到1841年8月14日去世时为止。
赫尔巴特著作很多,有关心理学的主要著作有:《心理学教科书》(1816)、《作为科学的心理学》(1824~1825)等书。
他的心理学思想直接受G.W.莱布尼兹和康德思想的影响,但有所发展。
他第一次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认为它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所以心理学应该是经验的科学。
他还认为心理学应是数学的科学,要用数学的方法对心理量进行计算,因此他在心理学中第一次作了运用数学法的尝试。
赫尔巴特接受了莱布尼兹关于灵魂中了具有活动特性的观点,认为观念也是活动的;同时他也吸取了英国联想主义的思想和当时力学关于引力和斥力的概念来说明观念互相吸引和互相排斥的关系。
他为了进一步揭示观念书相互作用的规律,还提出了“意识阈”(consciousthreshold)和“统觉团”(appercertiuemass)的概念。
他以为一个观念若要由一个完全被抑制的状态进入一个现实观念的状态,便须跨过一道界线,这些界线便为“意识阈”。
zhlzw.com中华勵志网而任何观念要进入意识内,都必须与意识中原有观念的整体相和谐,否则就会被排斥。
这个观念的整体叫做“统觉团”。
zhlzw.com中华勵志网他的“统觉团”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使他成为近代的教育理论家。
赫尔巴特的心理学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但其中也含有辩证法的因素。
他明确主张心理学是科学,教育学应建立在心理学理论之上的第一个教育理论家。
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1776-1841)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从小受到了严格的家庭教育,同时也广泛接受了各种新的思想。
1806年著《普通教育》,并在哥尼斯堡大学创办第一所教育研究所。
目录人物简介主要著作教育理论英文介绍展开编辑本段人物简介人物介绍赫尔巴特是近代教育科学的创始人,他在教学的心理学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他作为―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他的理论对后世影响极大。
但他过于强调教师及书本的作用,教学方法也有形式化倾向。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他的教育理论已经完全不合时宜了。
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德国教育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有―科学教育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的称谓。
赫尔巴特约翰·菲力特力赫·赫尔巴特(1776-1841)——公元1776年出生在德国西北部奥登堡(Olderberg)。
祖父是医生,父亲先是律师,后来升为枢密院顾问官,母亲是一位美丽聪慧而且具有深厚文学修养的妇人。
赫尔巴特是独生子,家庭温暖,使他感到无比幸福;但不幸有一天他不慎跌进沸水桶中,遭到灼伤,使得一辈子身材瘦小,无法健壮。
赫尔巴特的求学和事业成就受他母亲的影响最深。
在他从小念书的时候,他的母亲每天陪伴着他,督促他念书,连上课都在他身边,甚至陪伴他一起研究希腊文。
教育经历赫尔巴特最早受教于尤金(Ulzen)牧师,获益甚多。
尤金的教育哲学认为: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思想的纯洁、果断和有恒,这种理论对他的教育思想,有深巨的影响。
赫尔巴特12岁到18岁进入一所德国中学读书,此时已显出其天才。
学校对他的评语是:表现优异,守秩序,品德优良,对自己天赋才能已懂得力求发展和改进。
他多才多艺,不但具有数学、语言和哲学的才能,而且是天才音乐家和文学家。
他的思想成熟很早,11岁就研究理则学,12岁研究形而上学,14岁写了一篇论文称为<<意志自由>>。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近代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
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至之后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有着非常巨大、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部体系科学的教育学著作。
一、赫尔巴特生平概述1776年5月4日,赫尔巴特出生于德国西北部普鲁士王国的奥尔登堡,父亲为当地法官,母亲是一位富有智慧和教养的女性。
自幼接受良好的古典文学和哲学教育的赫尔巴特,以其广博的学识和卓越的早熟才能引起了教师们的惊异,13岁时,他就写出第一篇哲学论文《论人类道德的自由》,可见赫尔巴特运用哲学创立教育科学的种子,此时就已深埋。
1794年,18岁的赫尔巴特进入当时德国的哲学中心——耶拿大学学习法学,但他对法学不感兴趣,完全被哲学所吸引,于是跟随费希特学习哲学。
毕业之后,按照母亲的意见,赫尔巴特在瑞士一个贵族家庭担任了三年的家庭教师,这段经历使他获得了大量的教育经验,为其以后教育理论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1800年,他回到奥尔登堡,在一位不来梅的议员朋友施密特的帮助下,去一所教堂学校担任数学教学工作。
任教期间,赫尔巴特不忘研究与写作,随着思想的日趋成熟,他开始在当时声望很高的学术杂志《格庭根学术指南》上发表论文。
1806年,赫尔巴特发表了被公认为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普通教育学》。
1809年,科尼斯堡大学邀请赫尔巴特去接任该校的康德哲学教席,他欣然应允,在此度过了25年,这期间他积极参加国家教育改革,创办教学论研究所、实验学校等,到达了学术生涯的高峰。
二、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1. 教育心理学化1797年,21岁的赫尔巴特完成了耶拿大学的学业,在瑞士的一个贵族家庭给三个年龄分别为8岁、10岁和14岁的男孩当家庭教师,开始他的教学生涯。
教育家赫尔巴特是谁赫尔巴特是德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主知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教育家赫尔巴特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1776-1841)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从小受到了严格的家庭教育,同时也广泛接受了各种新的思想。
1806年著《普通教育》,并在哥尼斯堡大学创办第一所教育研究所。
赫尔巴特的生平简介1776年,赫尔巴特出生在奥尔登堡的一个司法官家庭。
在耶拿师从费希特学习哲学,1805年在格丁根开始讲授哲学,1809年去哥尼斯堡接任该校康德哲学教席,在那里他创办了实验学校。
1833年他回到格丁根担任哲学教授直到去世。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FriedrichHerbart1776;1841),19世纪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公认的现代教育心理学创始人、科学教育学之父。
他以旺盛的精力和对教育特有的兴趣与禀赋,在其系统的实践哲学与观念心理学基础上,以伦理学阐述目的、心理学论证方法、实验学校为实践基础,建立起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严密系统的经验教育学体系,成为科学教育学诞生的重要标志。
除实践哲学的理论支撑,赫尔巴特教育学体系的另一基础就是其观念心理学。
在将心理学知识运用于教育的探索中,在寻求科学依据构建完整教育学体系的过程中,赫尔巴特开始并完成了他的教育心理学化。
“作为心理学家的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留下了最持久的影响:他努力使教育从形而上学中解脱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并激起这一领域的革命性变革。
”19世纪初,裴斯泰洛齐承袭了自然主义教育传统,强调观察和实验,重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与教育工作的结合,首次提出“欲使教育心理学化(psychologizeeducation)的主张。
这一主张实质是文艺复兴以来人性与自由传统在教育中的进一步实践,也是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环节。
在教育心理学化的进程中,赫尔巴特的贡献具有分水岭的作用,他为教育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之后一百多年教育学繁荣的源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赫尔巴特的生平介绍赫尔巴特和杜威是什么关系
导语:赫尔巴特全称为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科学教育的奠基人,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赫尔巴特全称为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科学教育的奠基人,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教育科学之父”,在世界近代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以与赫尔巴特相比肩。
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下面介绍一下赫尔巴特的生平。
赫尔巴特画像
1776年5月4日,赫尔巴特生于德国奥尔登堡的一个司法官家庭。
幼年的时候得益于母亲和家庭教师的共同教育。
以后进入了拉丁学校学习。
1794年,赫尔巴特进入耶拿大学,上学期间他研究康德、费希特等人的哲学著作;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关于一切存在都是统一的和不变的学说,大大的影响了赫尔巴特。
1797年初,他在还没有修完大学课程的时候,就去瑞士做了一贵族的家庭教师;赫尔巴特对教育的兴趣就是因为这个工作引起的。
1799年,赫尔巴特与裴斯泰洛齐相识,裴斯泰洛齐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是赫尔巴特却并没有接受裴氏观点中的民主主义倾向。
1799年之后,赫尔巴特居住在朋友的家中专门攻读哲学。
1802年,赫尔巴特在哥丁根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并且留校任教。
1809年,赫尔巴特应哥尼斯堡大学的聘请,继康德之后,讲授哲学与教育学,并创立教育研究所,训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用他的教育原理。
生活常识分享。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是主知主义教育思想的倡导者。
1776年5月4日出生于德国奥尔登堡的一个律师家庭。
在耶拿大学读书期间,由于对哲学的兴趣浓厚,他放弃法律学习而专攻哲学。
后中断学业到瑞士一个贵族家庭担任家庭教师,为他后来教育思想体系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
在瑞士期间,赫尔巴特有机会与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相识,参观了他的布格多夫学校,受到了他的教育思想尤其是“教育心理学化”观点的影响。
1800年回到德国后,既研究哲学又在一所教堂学校任教。
1802年,赫尔巴特通过格庭根大学的博士学位的考试,稍后又获得教授备选资格,从而开始了他的大学教学生涯。
1809年,他赴哥尼斯堡大学继康德后担任哲学和教育学讲座教授。
为了使教育学理论能与教育实际联系起来,他于1810年创办了教育研究所、师范研究所和附属实验学校。
在哥尼斯堡大学期间,是赫尔巴特学术生涯的高峰。
1833年,他又回到格庭根大学任教。
1841年8月11日在格庭根去世。
主要的教育著作有:《普通教育学》(1806)、《科学的心理学》(1824)、《教育学讲授纲要》(1835)等。
2.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1)赫尔巴特伦理学赫尔巴特伦理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提出五种道德观念,即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
它们是维持现存社会的永恒真理和道德标准。
特点:强调知识和认识在道德形成中的作用。
(2)赫尔巴特心理学西方历史上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研究,并建成一门科学。
主要研究统觉、兴趣、注意。
统觉(apperception)一词最早由莱布尼兹提出,赫尔巴特对其批判独立的吸收并借鉴康德、罗克等人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思想并用于教学中。
统觉的条件是兴趣。
新 S→意识阈+已有观念→统觉团3.道德教育理论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包括“训育”和“儿童管理”两方面,训育是要形成美德,儿童管理是要防止恶行。
教育学知识点之赫尔巴特一、人物生平赫尔巴特出生在德国西部的一个司法官家庭,祖父是当地非常著名的教育改革家,父亲是一名律师,母亲是一名极具进取精神的女性。
由于赫尔巴特是家中独子,家中对他的期望很高,对他的教育极其重视。
由于赫尔巴特幼年时身体非常虚弱,因此他不喜欢户外活动,喜欢读书和思考,这也为他以后的学术生涯奠定了基础。
最初,母亲为他聘请了一位颇具教育才能的家庭教师,让他在家中接受初等教育。
12岁时,赫尔巴特进入当地一所学校接受系统的古典教育。
18岁时,他进入德国当时最著名的耶拿大学学习,并毅然选择了挑战性强的哲学专业。
大学毕业后,他在瑞士的一个贵族家庭做了3年的家庭教师,在负责3个孩子教育的过程中,他仔细地研究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并采取了一些改进教学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他将此写成了多份书面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教育学必须建立在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之上。
从瑞士回到德国后,赫尔巴特到哥丁根大学学习并获得了博士学位,其后到哥廷根大学等大学任教,专门研究和讲授哲学、教育学,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撰写了《普通教育学》和《教育学讲授纲要》等著作。
后去哥尼斯堡接任该校康德哲学教席,在那里他创办了实验学校。
后来又回到格丁根担任哲学教授直到去世。
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公认的现代教育心理学创始人、科学教育学之父。
他以旺盛的精力和对教育特有的兴趣与禀赋,在其系统的实践哲学与观念心理学基础上,以伦理学阐述目的、心理学论证方法、实验学校为实践基础,建立起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严密系统的经验教育学体系,成为科学教育学诞生的重要标志。
二、人物贡献(一)头衔: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代表人物、现代教育学之父(二)教育著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规范的学科;现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三)教育思想:1.一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赫尔巴特的生平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最大的贡献是在教育学领域内,世界公认在近代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以与赫尔巴特相比肩。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赫尔巴特的生平,希望对你有帮助。
1776年5月4日,赫尔巴特生于德国奥尔登堡的一个司法官家庭。
幼年的时候得益于母亲和家庭教师的共同教育。
以后进入了拉丁学校学习。
1794年,赫尔巴特进入耶拿大学,上学期间他研究康德、费希特等人的哲学著作;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关于一切存在都是统一的和不变的学说,大大的影响了赫尔巴特。
1797年初,他在还没有修完大学课程的时候,就去瑞士做了一贵族的家庭教师;赫尔巴特对教育的兴趣就是因为这个工作引起的。
1799年,赫尔巴特与裴斯泰洛齐相识,裴斯泰洛齐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是赫尔巴特却并没有接受裴氏观点中的民主主义倾向。
1799年之后,赫尔巴特居住在朋友的家中专门攻读哲学。
1802年,赫尔巴特在哥丁根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并且留校任教。
1809年,赫尔巴特应哥尼斯堡大学的聘请,继康德之后,讲授哲学与教育学,并创立教育研究所,训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用他的教育原理。
1833年,他重回哥丁根大学任教。
1841年,赫尔巴特与世长辞。
赫尔巴特的简介赫尔巴特是德国历史上著名的心理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学家,在世界近代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以与赫尔巴特相比肩,赫尔巴特西方世界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上则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
更是写出了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普通教育学》。
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史上是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他是第一个具有严密系统的经验教育学体系创始人,是赫尔巴特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培训教师的机构,并且将心理学运用于教育系统内,第一个在世界上创立了教育心理学,完成了他的教育心理学化。
赫尔巴特的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是观念心理学。
是赫尔巴特使得教育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激起了在这一领域内的革命性的变革。
可以说赫尔巴特在教育心理学化的过程中起到了分水岭的作用,为之后教育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之后百年内的教育繁荣的基础,也是最早将心理学从生理学和哲学中分离出来,宣称这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的人,也是第一位明确的指出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的人。
赫尔巴特名词解释赫尔巴特(Herbart)是德国19世纪的一位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对心理学、教育学和伦理学等领域都有重要贡献。
赫尔巴特的思想体系以心理学为基础,旨在提供一种科学而系统的方法来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以及有效地进行教育。
本文将详细探讨赫尔巴特的主要概念和观点。
一、赫尔巴特的背景与影响1.赫尔巴特的生平与背景:赫尔巴特于1776年出生在德国斯图加特,曾在图宾根大学攻读神学和哲学,并在多所大学任教。
他是德国新康德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也对后来的心理学、教育学和伦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赫尔巴特对康德哲学的批判:赫尔巴特批判了康德哲学中关于现象与物自体之间关系的观点,并提出了他自己对心理现象研究的方法和理论。
3.赫尔巴特的影响:赫尔巴特的思想对后来的心理学、教育学和伦理学都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德国和美国。
二、赫尔巴特的心理学观点1.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赫尔巴特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心理现象,提出了一种系统化的方法。
他认为,心理现象可以通过感知、联想和思维等过程来解释,并通过实验来验证。
2.心理学的目标:赫尔巴特认为,心理学的目标是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规律,并提供有关如何有效地进行教育和培养个体能力的指导。
3.感知与联想:赫尔巴特将感知视为感觉经验与内部表象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联想则是不同表象之间的联系。
他认为,人们通过感知和联想来构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4.思维与判断:赫尔巴特将思维视为一种推理过程,其中包括概念形成、判断和推论等。
他认为,思维是基于先前经验和知识的。
5.心理发展理论:赫尔巴特提出了一套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通过不断地经历感知、联想和思维等过程来实现的。
他强调了教育在塑造个体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赫尔巴特的教育学观点1.教育目标: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应该培养个体全面发展,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他强调了道德教育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性。
2.教育方法:赫尔巴特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并通过激发兴趣、引导思考和培养判断力来促进他们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