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3年历届高考题--专题3--一太平天国运动
- 格式:doc
- 大小:129.50 KB
- 文档页数:4
考点11 太平天国运动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1、有学者认为:如果排除革命史观的需要,太平天国除了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实现改朝换代以外,它不可能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几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他们的使命就是破坏和与保守派的腐化相对立。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太平天国运动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社会改革方案B. 太平天国集团的内部争斗削弱了向心力和战斗力C. 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错失战略发展机遇期D. 中国社会没有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社会力量2、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以后,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
当时新增的通商口岸包括九江、汉口、南京、镇江等地,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区域包括九江、天京、苏州、杭州等地。
由此可见,列强“助剿”的主要目的是( )A.划定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 B.保证在长江流域投资设厂的权利C.攫取苏州和杭州等通商口岸特权 D.保护在议定通商口岸的经济利益3、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生产者“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由国家统一支配,甚至连鸡狗等禽畜也不例外。
这实质上表明了太平天国()A.试图保持社会的公正无差 B.实行绝对平均主义C.安排一切经济和社会生产活动 D.彻底消灭人们的私有观念4、一位历史学家在总结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时说:“19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更多社会阶层的支援,这不在于天国政权的封闭性,而是中国社会尚未形成声援的力量”。
这说明( )A. 中国社会小农意识根深蒂固B. 中国革命缺乏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的纲领C. 没有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D. 中国需要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5、历史学家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太平天国运动中最有可能导致“贫民失望”的是()A.拜上帝教违背伦常 B.《资政新篇》因故未能实行C.定都天京贪图享受 D.《天朝田亩制度》流于空想6、有专家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
一、选择题1.(2012·重庆文综卷·15)太平军某将领回忆自己在1862年指挥的一段战事时,自豪地说:“有巡抚李鸿章到上海,招集洋鬼,与我交兵……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
战其即败。
”这位将领是( )A.秦日纲 B.陈玉成 C.李秀成 D.石达开2.(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9)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
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3.(2010·山东文综·11)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4.(2009·江苏单科·5)“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
”这则材料反映出(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5.(2008·全国文综·13)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67A.秦末农民起义 B.明末农民起义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8.(2008·全国文综Ⅰ·15)清末湘军的组织形式“譬之木焉,统领如根,由根而生干、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是以口粮虽出自公款,而勇丁感营官挑选之恩,皆若受其私惠。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滨州模拟)广西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祥地之一,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不怕清妖兵马足,天军引他到山麓,好比红薯堆进灶,大大小小一窝熟”“妹莫忧,卷起包袱上柳州,跟随天军去打仗,太平天下乐悠悠”。
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A.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B.军事力量强于清政府C.实现了土地平均分配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由题干关键词“当地流传”“到山麓”“妹莫忧”“跟随天军去打仗”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答案:A2.“流血的伤口不流泪,举起的杆子不下跪。
攥紧的拳头不松手,过河的卒子不后退。
人活一口气,难得拼一回,生死路一条,聚散酒一杯!何以成败论英雄,浩浩乾坤立丰碑!”与上述《太平天国》电视剧主题歌主旨相左的是()A.北伐西征、天京突围B.“无处不均匀”、天京事变C.冲击纲常、打击侵略D.重振朝政、保卫天京解析:“不松手”“不后退”“立丰碑”等表明材料主旨是对太平天国顽强斗争精神的讴歌。
“北伐西征、天京突围”“冲击纲常,打击侵略”“重振朝政,保卫天京”都是其顽强斗争精神的体现,A、C、D与材料基调一致。
“无处不均匀,天京事变”根源于小生产者的局限性,所以选B。
答案:B3.洪秀全定都南京后,规定只有太平天国编纂和“旨准颁行”的“真道书”才能在世上流通,“当今真道书者三,无他也,《旧遗诏圣书》(《圣经旧约》)、《新遗诏圣书》(《圣经新约》)、《真天命诏书》也”,其他所有的书都在查禁之列。
由此可见他() A.彻底排斥中国的传统文化B.赞赏西方的宗教和政治制度C.未能摆脱皇权思想的影响D.在全中国范围内推行愚民政策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
从“旨准颁行”“诏书”等信息可知洪秀全不仅不排斥中国封建文化,而且还深受皇权思想的影响,A错误,C符合题意。
B在材料中未体现,也不符合史实;D错在“全中国范围”,排除。
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A组—年高考·基础题组1.(海南单科,14,2分)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
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2.(课标Ⅰ,29,4分)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3.(北京文综,17,4分)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
他所指的“新希望”是()A.利用义和团B.颁布明定国是诏C.预备立宪D.南北和谈4.(重庆文综,37,10分)(节选)留学生在国家发展和国际交往中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纷纷东渡日本,重新探索救国真理。
1901年,邹容离开重庆前往日本。
到日本后,邹容一面勤奋地学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理论和历史,如《民约论》《法国革命史》等书;一面积极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
在日本期间,他还写成《革命军》一书初稿,回国后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署名出版。
章太炎为之作序,称许《革命军》为“义师先声”。
——摘编自周勇主编《重庆通史》等(3)根据材料三,概括邹容在日本留学期间的活动,(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邹容等留学生所传播的革命思想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4分)B组—年高考·提升题组1.(广东文综,15,4分)“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2.(上海单科,24,2分)下侧日记最可能写于()A.1861年B.1895年C.1907年D.1913年3.(福建文综,16,4分)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浙江文综,39,9分)(节选)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
【历史】2013高考历史必考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高频考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例题】史学家认为:“魏源的思想虽不够充分,但却十分可贵,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
”据这种观点判断,太平天国运动朝“这个方向走下去”的表现是 A.制定《天朝田亩制度》 B.提出《资政新篇》 C.创立拜上帝教 D.永安封王建制【解析】从材料中“十分可贵”“能上道”等信息,可知“这个方向”是正确的方向。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源的主要思想是“师夷长技”,所以“这个方向”即学习西方。
结合“太平天国运动”这一信息,只有B项具有学习西方的特征。
答案为B。
【例题】一名俄国记者的报道记述了某年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场面:“每一次齐射之后,我们都听到了刺耳的号叫声,只见红灯掉落了,溃散了,熄灭了。
但是团民们仍然挥舞大刀长矛,高喊‘义和拳!红灯照!’向车站前进。
”这一年是A.甲午年 B.戊戌年 C.庚子年 D.辛亥年【解析】据材料中的“团民”“义和拳”“天津火车站”,可以确定其反映的是1900年义和团在天津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情景。
1900年,义和团运动由山东、直隶发展到京津地区。
运用所学知识可得出1900年是庚子年:其一,八国联军侵华被称为“庚子之变”;其二,1901年为辛丑年(《辛丑条约》),根据天干地支的顺序,得出1900年为庚子年。
答案为C。
【归纳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的落后性1.太平天国政权的腐朽和封建化——政治上的落后性。
2.维护小农经济、实行平均主义——经济上的落后性。
3.将帅不和、固守孤城——军事上的落后性。
4.摒弃传统文化,强制推行拜上帝教——文化上的落后性。
高频考点辛亥革命【例题】 20世纪初期,一位在中国的美国游客给家人的信中说:“您不用担心我,我们受到的保护很好,叛乱者肯定会胜利,大家都这样认为,因为所有的士兵都正在变成叛乱者。
我很幸运能目睹一场真正的战争。
”信中“真正的战争”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 B.黄花岗起义 C.武昌起义 D.秋收起义【解析】根据时间20世纪初期排除A;武昌起义符合材料中“所有的士兵都正在变成叛乱者”的条件,因为武昌起义的参加者为湖北新军,故C正确;而黄花岗起义的参加者主要是革命党,秋收起义的参加者主要为农民,排除B、D。
必修一专题二:1、太平天国运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0分)1.(2011年10月安溪一中统练7题)马克思说:“推动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对马克思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B.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因为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妥协行为不满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D.英国武装侵略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答案】A2.(2011年12月山西诊断13题)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孔庙,砸孑L子牌位,把儒家经书斥为“妖书”,严禁军民诵读和收藏,还专门成立了“删书衙”,负责将“四书”、“五经”中的“一切鬼话、怪话、妖话、邪话,一概删除净尽,只留真话、正话”。
这表明太平天国起义A.认识到解放民众思想的重要性 B.是一场破旧立新的文化革命运动C.冲击到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D.较为彻底地摆脱了封建思想束缚【答案】C【点拨】考查太平天国运动。
首先要明确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拜上帝教不存在任何思想解放的性质,本身就是一种宗教束缚,但材料中它批判儒家思想,冲击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选择C项。
3.(2011年12月济南月考33题)历史教科书总结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
”对此某学生提出:“毛泽东出身农民,他却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书上明显错误。
”对上述观点最合适的理解是A.教科书只是出自某些专家的“一家之言”,结论不合理B.教科书只是就一般规律作出判断,毛泽东是个特殊现象C.该学生对“农民阶级”这一概念理解片面,结论错误D.太平天国运动和毛泽东所处的时代不同,结论差异合理【答案】C4.(2011年10月厦门外国语学校检测11题)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
一太平天国运动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一、选择题1.“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
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
”这首民谣反映的事件是()A.鸦片战争的失败B.太平天国运动爆发C.天京变乱D.火烧圆明园解析题干中“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反映了清朝的腐朽和黑暗统治,“骨包皮,皮包骨”反映了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再加上“金田”信息可知,这一首歌谣反映了金田起义爆发的原因,故选B项。
答案B2.武宣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祥地之一。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在武宣民间,流传有“洪秀全智惩清兵”等故事和“妹莫愁,卷起包袱上某某,跟着天军打仗去,太平天下乐悠悠”等歌谣。
这些资料说明()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B.太平天国运动实现了土地的平均分配C.清政府军队不堪一击D.太平天国运动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潮流解析故事及歌谣的内容以及它们广为流传的史实从一个方面说明太平天国运动符合当时人们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答案A3.有人说,洪仁玕是个具有强烈两面性的政治角色,或者说,整个太平天国历史上,恐怕还没有第二个如他一般,先进性和落后性如此戏剧性地集于一身。
这里的“先进性”主要是指他() A.创建了太平天国B.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C.为太平天国制定《天朝田亩制度》D.领导后期的反清斗争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体现了他的“先进性”。
故选B项。
答案B4.“流血的伤口不流泪,举起的杆子不下跪。
攥紧的拳头不松手,过河的卒子不后退。
人活一口气,难得拼一回,生死路一条,聚散酒一杯!何以成败论英雄,浩浩乾坤立丰碑!”与上述《太平天国》电视剧主题歌主旨相左的是()A.北伐西征、天京突围B.天京事变C.冲击纲常、打击侵略D.重振朝政、保卫天京解析材料中“不松手”“不后退”“立丰碑”等表现了对太平军顽强斗争精神的讴歌。
A、C、D三项与材料基调一致。
B项“天京事变”体现了太平天国的局限性,与主题歌主旨相左。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专题太平天国运动(2018年江西南昌高三检测)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
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参考答案】A【解题必备】一、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时代赋予它许多新的特点。
1.背景有所不同以往的农民起义多因土地兼并、政治黑暗、自然灾害等引起,而太平天国运动则增加了一层战争赔款。
2.起义组织形式不同过去的农民起义也有利用宗教的,但大多数是中国本地的宗教,而太平天国利用的是外来宗教,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特色。
3.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曾与外国人打交道,当西方列强提出以国家利益为交换条件支持太平天国时,被太平天国拒绝了,这些现象都是以往的农民战争不可能遇到的问题。
4.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除《天朝田亩制度》外,还有《资政新篇》,它反映了一部分领导人要求学习西方的愿望。
5.太平天国运动是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的。
2.农民阶级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但因受阶级局限性和时代的影响,农民阶级只能以传统农耕文明对抗先进工业文明,其提出的方案和口号具有极大的空想性和落后性。
因此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天王的伯、叔称国伯叔,其兄弟称国兄弟,各王的伯、叔皆称贵伯叔,其兄弟称贵兄弟。
一般官员以官职的大小而定,官大见官小的都称之为弟,官小见官大的都必须称其为兄。
这是不能有半点僭越的,如有违犯,必死无疑。
由此可见太平天国A.摆脱阶级局限B.推行等级制度C.遵从伦理道德D.建设和谐关系1859年,洪仁玕受命总理朝政,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对于“世道人心”关系甚大的事务,应“立法以为准”;设书信馆以通各省郡县市镇公文,设新闻馆以收民心公议;实行官员匿名投票选举,实现“权归于一”。
1-3-1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2011·潍坊模拟)有人认为:“民国成立后,国家自国家,社会自社会。
”这一观点的含义是()A.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B.民主思想未对民众产生影响C.传统社会没有得到根本改造D. 各省对共和政体并不认同【解析】由材料“国家自国家,社会自社会”可知C项符合题意。
【答案】C2.(2011·海口第二次调研)“清军工程第八营二排长陶启胜查铺至第五棚时,惊见该棚正目(班长)金兆龙荷枪实弹,欲夺其枪。
金见事败,疾呼曰:‘众同志再不动手更待何时!’其中一会员程定国持枪开击,陶带伤逃死于家。
于是人声沸腾,枪弹如雨。
”以上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广州起义B.武昌起义C.南昌起义D.武汉战役【解析】由材料信息特别是金兆龙等信息可知是武昌起义。
【答案】D3.(2011·九江一中)太平军攻占绍兴后,地主“向佃户收租,如乞丐状,善者给数斗,黠者不理”。
这种现象反映了() A.太平天国注重减轻封建剥削B.太平天国否定了地主土地所有制C.农民对清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满D.农民依靠太平天国政权进行抗租斗争【解析】读懂材料可知D项符合题意。
【答案】D4.(2011·桂林中学模拟)南怀瑾说“历史的记载,不外人与事。
从人的方面来讲,大概又分两个方向来立论,拿旧的观念说:一个是经,一个是权。
经是大原则,不能变动,权又叫作权变,就是运用的方法。
”就中国近代而言,下列属于“经”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百日维新C.辛亥革命D.民主革命【解析】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一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就是反帝反封建;而太平天国运动、百日维新和辛亥革命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手段和方法。
故选D项。
【答案】D5.(2011·3月青岛质检)“从前皇帝自称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
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
【立体设计】2013高考历史专题3 第1节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挑战真题人民版必修11.(2011·某某)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某某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A.建立了资产阶级某某国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2.(2011·某某)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某某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
”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某某国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某某观念【解析】某某临时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的某某某某政体,是美国政体的复制品。
某某临时政府没有实行联邦制、中国也没有超过日本、袁世凯专制独裁,说明B、C、D三项表述错误。
【答案】 A3.(2010·某某)孙某某曾提及,1895年某某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某某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
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4.(2010·某某文综)下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5.(2009·某某)“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唯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
”这则材料反映出()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某某取中立政策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D.辛亥革命时期英某某用外交孤立政策【解析】此题考查外国侵略者对中国某某革命的立场。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一专题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6小题)1.<2008年上海高考A11题)以下农民运动受基督教影响的是< )A.秦末农民起义B.明末农民起义C.太平天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答案】C【点拨】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在起义以前,多次参加科举,但是落榜。
后来看到基督教徒梁发的《劝世良言》的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大受启发,后来创立“拜上帝教”。
所以选C项。
F9vuwjQZc82.<2010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18题)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加到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F9vuwjQZc8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答案】D【点拨】注意时间是1925年,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属于以“时间”作为基点的选择题类型。
1925 年 1 月 11 日至 22 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次大会的历史功绩在于:一是提出了中国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指出:“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
”二是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指出中国革命需要“工人农民及城市中小资产阶级普遍的参加”,三是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还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
这次大会党已经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要点提出来了,宣传了自己的思想主张;1925年5月的五卅运动,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多次开会研究对策。
蔡和森提出:应当把工人的经济斗争转变到民族斗争。
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运动浪潮,以不可遏止的浩大声势迅速席卷全国。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五卅运动的过程中也得到很大发展。
这年年初党召开四大时还只有党员 994 人,同年 10 月即增加到三千人,年底更达到一万人。
【金版教程】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3单元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高考研析把握考向(含解析)[真题再现]1. [2012·重庆高考]太平军某将领回忆自己在1862年指挥的一段战事时,自豪地说:“有巡抚李鸿章到上海,招集洋鬼,与我交兵……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
战其即败。
”这位将领是( )A. 秦日纲B. 陈玉成C. 李秀成D.石达开解析:依据材料信息“1862年”“上海”“洋鬼”等综合判断,可知这是李秀成的回忆。
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李秀成率兵打到上海附近,曾与“洋枪队”交战。
答案:C2. [2014·广东高考]下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
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 维新变法的必要性B.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C. 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D. 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问题。
由时间1917年可以排除A、D两项,维新变法是在1898年,国民革命发生于1924~1927年;由题意可知新县长仍然有祭孔、跪拜等旧官僚的作风,而且教育会副会长也认为其“可望其布泽于民”,即持赞同态度,这反映了辛亥革命不彻底,及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故B项为正确答案,C项错误。
答案:B3. [2013·课标全国卷Ⅰ]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 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 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解析:洋务运动在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的政治现代化,故B项符合题意。
戊戌政变和义和团运动是反现代化的,A、D两项错误;C项是晚清中国的屈辱史,不符合题意。
答案:B4. [2013·上海高考]下面日记最可能写于( )A. 1861年B.1895年C. 1907年D.1913年解析:从材料中“立宪”“议院”“公然不讳”以及“见诸诏者”可判断为清末预备立宪期间,因此C项正确。
太平天国运动高考试题一、选择题1.(2016年江苏卷历史6)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
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B.基督教平等思想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D.“中体西用”思想【答案】D2.(2015年江苏卷历史6)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
”“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答案】D3.“这文件之所以鼓舞人民,是因为人民希望一劳永逸地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争和剥削,而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
总的说来……平等主义社会使命至少跟它的种族排满主义一样有吸引力。
”这一评论提到的“文件”A.充分调动农民阶级的生产积极性B.兼具革命性和空想性的双重特点C.激发农民阶级开展反帝爱国运动D.反映的是革命派民生主义的诉求答案:B4.《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男女均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考试内容为拜上帝教的教义,考试还打造出科举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妇女同男子一样可以分得土地;还废除买卖婚姻、买卖奴婢等。
这反映太平天国A.意识超前符合历史的潮流B.获得了广大民众的理解支持C.旨在化解列强入侵的危机D.冲击了纲常名教和统治秩序【答案】D5.李剑农在《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写道:“因为太平军所占领的,只有各都会城镇;纵使有些乡区地方,也在他们的政令管辖之下,但当军事扰攘之时,人民心理对太平军尚怀反感;这种制度,实无施行的可能。
”这段材料A.体现了农民阶级反封建的愿望B.反映该制度无法施行的客观因素C.表明该制度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答案】B6.据文献记载,英国选择福州作为通商口岸,“意在武夷山茶”,但开放近9年,福州港茶叶外销量仍然极低。
一、选择题1.下图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A.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外国干涉B.反封建同时也反侵略C.与清政府联合对外D.反侵略以求民族独立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比较辨析能力。
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是运动的双重任务——反封建反侵略,这是以往农民起义所不具备的,故选B项。
A项说法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阶级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反对的是清政府,故C、D两项说法错误。
2.“争天下,打天下,穷爷们儿天不怕来地不怕。
杀到天津卫,朝廷快让位,杀到杨柳青,皇帝吓得发了蒙。
”这一歌谣反映了太平军( )A.进军南京B.北伐C.东征D.西征解析:选B。
太平天国北伐军一直打到京津附近,使京城统治者大为恐慌。
“杀到天津卫”、“杀到杨柳青,皇帝吓得发了蒙”等反映了太平军的北伐。
3.下图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要求 ( )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②实现“耕者有其田”③取消一切私有财产④绝对平均主义理想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解析:选D。
结合图中“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一关键信息可知,①②为农民阶级的迫切愿望,而③④不是农民阶级的要求。
4.“这是一种朴素的共产主义思想,与基督教的平均主义和中国本土的乌托邦思想都是相一致的。
”能体现上述特点的历史文献是 ( )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孔子改制考》D.《国民党一大宣言》解析:选B。
本题考查分析能力。
《天朝田亩制度》提出的“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等“朴素的共产主义思想”是“与基督教的平均主义和中国本土的乌托邦思想都是相一致的”,故本题选B项。
5.文物是研究历史难得的珍贵资料,下图文物是安徽望江县发现的太平天国“春纳”“秋纳”执照。
从图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A.实行《天朝田亩制度》困难很大B.这是按人口和田亩数量征税的收据凭证C.政府分夏秋两季向农民征收农业税D.天王未应允“照旧交粮纳税”的奏请解析:选A。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太平天国“春纳”“秋纳”执照说明农民仍然要向地主缴纳地租,实行《天朝田亩制度》困难很大,因此选择A项。
一、选择题1.(2012·重庆文综卷·15)太平军某将领回忆自己在1862年指挥的一段战事时,自豪地说:“有巡抚李鸿章到上海,招集洋鬼,与我交兵……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
战其即败。
”这位将领是( )A.秦日纲 B.陈玉成 C.李秀成 D.石达开2.(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9)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
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3.(2010·山东文综·11)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4.(2009·江苏单科·5)“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
”这则材料反映出(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5.(2008·全国文综·13)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67A.秦末农民起义 B.明末农民起义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8.(2008·全国文综Ⅰ·15)清末湘军的组织形式“譬之木焉,统领如根,由根而生干、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是以口粮虽出自公款,而勇丁感营官挑选之恩,皆若受其私惠。
”这种军队组织形式是( )A.便于国家直接控制、指挥军队 B.使将不专兵,妨碍军队作战C.造成兵归将有,为近代军阀所承袭 D.促进官兵平等,有利于提高战斗力专题三二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2013·广东文综·1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2.(2013·天津文综·6)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3.(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4.(2013·海南单科·14)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
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风气至今,可谓大转移。
立宪也,议院也,公然不讳,昌言无忌;且屡见诸诏旨,几等口头禅,视为绝不奇异之一名词。
——《忘山庐日记》C .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 .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5.(2013·上海单科·24)右侧日记最可能写于( )A .1861年B .1895年C .1907年D .1913年6.(2012·福建文综卷·16)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A .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B .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C .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 .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7.(2012·江苏单科·6)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
……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
”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
”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 .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B .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C .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D .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8.(2011·广东文综·16)图5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 .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B .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 .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 .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9.(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16)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诗一首,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
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 ) A .提倡反清复明B .抵制保皇势力C .宣扬传统文化D .激发民族主义10.(2011·四川文综·17)图五是一幅驳斥清末“民智未开”观点的漫画。
它试图传达的观念是( )A .反满兴汉B .官逼民反C .政治民主D .暴力革命11.(2011·江苏单科·6)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
”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A .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B .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C .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D .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12.(2011·上海文综·10)右图是中国近代史上某革命组织机关刊物的书影,该组织是( )A .兴中会B .光复会C .强学会D .同盟会13.(2011·海南单科·17)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 )A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 .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14.(2011·海南单科·16)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
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
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15.(2010·安徽文综·15)图 3 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16.(2010·浙江文综·20)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 )①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④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
南与北如一丘之貉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17.(2010·全国Ⅰ卷文综·15)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这表明(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18.(2010·上海单科·20)“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
”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 )A.护国运动 B.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 D二次革命19.(2010·海南单科·17)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
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20.(2009·广东文基·23)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
”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21.(2009·重庆文综·17)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
”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 )①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②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辽东半岛③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④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2009·广东单科·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A.总统制 B.联邦制 C.君主立宪制 D.责任内阁制23.(2009·上海单科·28)当历史学家谈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等史实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下列哪一概念( )A.共和 B.社会保障 C.人权 D.君主立宪24.(2008·广东理基·63)“各班会党日昌明,……男子共和争促进”。
该情形出现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太平天国运动时期25.(2008·广东历史·11)“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
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